登陆注册
51188300000086

第86章 向戌弭兵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汉·《今日良宴会》

春秋中期,晋、楚、齐争霸激烈,江淮、黄淮流域所有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战争,兵连祸结,没有宁日。

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一个内忧,一个外患,也想暂时罢战休养,更不用说那些被卷入战乱的小国了。

公元前546年,望眼欲穿的“弭兵”运动就此展开。

虽然所有国家都爽快地表示了赞同弭兵,但真正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五月二十七日,晋赵武、羊舌肸先行来到宋国,宋平公在司城子罕、右师华阅、左师向戌、司马仲江、司徒华臣、司寇乐遄的陪同下,隆重的设享礼欢迎赵武一行。

宋国的接待方案令赵武很满意,因为这是一次事后令孔子都感觉很“多文辞”的盛宴,双方在喜气洋洋、轮杯把盏的歌舞升平中展望了美好的未来。

二十九日,郑执政良霄抵达宋国。

六月二日,鲁司徒叔孙豹、齐次卿庆封、大夫田须无、卫上卿石恶不约而至,抵达宋国。

八日,晋再次派遣卿大夫荀盈抵达宋国,晋二卿一上大夫赴约,足显重视。

十日,邾国国君邾悼公亲自来到宋国捧场。

秦国虽然同意弭兵,但之前打过招呼,有事不能出席会议——秦国还是放不下对晋国的仇恨。

半月之内,各诸侯国都派国内实力派人物抵达会盟现场,足以见证大家对这次弭兵会盟的重视程度,但他们也发现,真要达成弭兵,还少了一位关键性人物——楚国代表。

楚国方面也很重视,楚康王派令尹子木和大夫子晰出席本次会盟,但走到中途时候,子木突然觉得去的都是一些晋国的盟友,预感此次会盟充满太多不确定因素,应该慎重起见,于是只身返回,从楚国调集军队驻扎陈国,命子皙先到宋国打探情况。

仔细分析,觉得子木如此考虑不无道理。

三十年前的第一次会盟,虽然晋楚双方从表面作出不少的规定,如军事方面“无相加戎”,经济方面“备救凶患”,外交方面“交贽往来”,但这些都是对晋、楚二国的本体进行了限制,而并未对二国的附属国家作出具体的约束。

盟约的片面性,使得晋国在其后的政治外交中,再次以“尊王攘夷”为由,不断拉拢小国,从地缘政治上孤立楚国,导致楚国不得不以郑国为突破口,借此来破坏盟约,重新获取中原市场的主导权,结果爆发其后的“鄢陵之战”。

鄢陵的失利,使得楚国天天都在想着复仇,积极整军备战,以图“复楚国之师”。

如果不是吴国崛起,与晋国剑拔弩张的楚国绝不会同意弭兵。

子木担心,如果这一次谈判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将会引起两国之间更猛烈的冲突,到时不如先下手为强,将会盟者一网打尽。

在这种敌视情况下,直到十六日,子晰才晃晃悠悠的抵达宋国。

楚国没有带着诚意而来,但是赵武和向戌却是很有诚意的,尤其是向戌,一年来不辞辛苦,兵荒马乱毒虫野兽的从东跑到西,再从北跑到南,为了把交战各方拉到谈判桌前,没少费脑筋。

于是,向戌又煞费苦心的将赵武和子晰拉倒谈判桌前,磋商会盟意见。

具体谈判过程史书没记载,可以想象定是火药味十足,但在向戌不断的调解下,双方慢慢达成一个暂时满意的磋商意向——“晋、楚之从交相见”。

通俗点来说,就是弭兵以后,晋的属国朝贡晋国的同时,要朝贡楚国;楚的属国朝贡楚国的时候,也要朝贡晋国,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

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公开,谁也不吃亏。

晋楚并霸的基调就此奠定。

初步意向出台,接下来就要等楚令尹子木亲自到会场盟誓,为显诚意,向戌又马不停蹄的赶往陈国,邀请子木赴会。

子木对“交相见”的第一轮谈判结果很满意,但还是不大肯定,因为他发现其中一个破绽,质问道:“秦国和齐国也向我们朝贡吗?”

始料未及的向戌突然一愣——齐国争霸之心路人皆知,又把晋国视作劲敌,是绝对不会向晋国纳贡的,何况与晋国有世仇的秦国?

于是,向戌又马不停蹄的往回赶,立马拉上赵武和子晰召开第二轮磋商,同时向二位转达了子木的意见。

赵武知道子木在故意刁难,想让他知难而退,气愤道:“晋、楚、齐、秦四国地位对等,晋国不能指挥齐国,如同楚国不能指挥秦国一样。告诉子木,如果楚国能让秦国纳贡,我就敢让齐国纳贡。”

没办法,向戌又马不停蹄的奔向陈国,将赵武意见向子木进行了转达。

得到复命的子木也不敢保证秦国能否向楚国纳贡,派人请示楚康王,楚康王本来对“交相见”这个结果感到很满意的,就担心出现这样的岔子坏了大事,就转告子木:“齐国和秦国就不考虑了,其他国家‘交相见’就行了。”

楚人以退为进,胜一筹。

这一次,子木没有为难向戌,他看着眼前这个黝黑而坚定的中年政客,为国为民斡旋于列国之间,为了和平不辞劳苦,肃然起敬,当即整备行装,向向戌保证一定赴约。

向戌真的好难。

更难的还在后面。

一来二去,又到了七月份,离赵武赴宋已经整整一个月过去了。

二日,夜。一路风尘抵达宋国的向戌再次拉上赵武和子晰,双方根据楚康王意见进行第三轮、也是最后一轮的磋商。

磋商的同时,向戌又不停地在各国代表之间游走,同代表们亲切的、深入的交换意见,倾心听取各方声音,以确保结盟之时不会发生多余的争讼。

代表们也积极参政议政,针对本国的社情民意进行了适当的诉求,希望晋楚两国周全考虑,积极采纳。

最终,在向戌积极斡旋下,各方代表最终达成“齐言”,统一了盟辞。

四日,万众期盼的子木姗姗来迟,同时到达的还有陈国的孔奂、蔡国的公孙归、曹国和许国的大夫。

几经周折的向戌长舒一口气——晋楚联盟终于到期了。

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浑身疲倦的向戌不知道的是,在他的撮合下,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向戌——一个史书上默默无闻的宋国三号人物,记载最多的只是寥寥数语的“向戌善”、“谓向戌”、“向戌复”,但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开创了一个长达四十年的和平年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由伟人开创,由圣人书写,但历史背后那些同我们一样的向往和平、渴望美好生活的人,却是那些没有任何修饰的小人物来争取和保护。

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向戌(qu,不读戎),生卒年不详,子姓,向氏,名戌,任左师,食邑在合,又称合左师,春秋时宋国大夫,第二次“弭兵”运动的发起人。

这是一次“兵车之会”,各国都带了军队前来,围绕驿馆依次排开,楚、晋分处驿馆两端。

为提前营造晋、楚双方和平共处的友好氛围,子罕建议双方不挖战壕,象征性地编些篱笆隔开,以表弭兵之诚意,迅速得到赵武、子木点头同意。

显然,这些预示和平的篱笆丝毫没有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反而增添了两国之间拔剑张弩的紧张气氛。

数百年的征战,在晋、楚双方心头都留下了不可调和的阴影,不信任感牢牢盘踞在两国之间,而处心积虑的博弈在整个会盟期间也从未停止。

这一夜,彻夜难寐。

荀盈更是提心吊胆,毕竟睡在隔壁的是血战了近百年的世仇,便不停的上厕所,借机观望楚营动态,只要风吹草动,马上推醒赵武,提醒他“楚氛甚恶”,只怕是要见刀兵。

赵武仿佛对这次弭兵胸有成竹,不停的安慰荀盈没事,后来被荀盈整的厌烦,没好气的说道:“如果楚军真的打来,我们就进入城内,他们能把我们怎么办?”

荀盈的担心还是很有必要的。

次日,会盟正式开始,各诸侯国代表准备在宋国西门外集合,楚太宰伯州犁惊讶的发现,楚军将士外穿软衣,内着皮甲,仿佛不是去会盟,而是去打仗一般,急忙将情况向子木禀告。

没想到子木也同样装束,伯州犁大惊失色,忙问何故?

子木严肃的表示,如果会盟情况不容乐观,就准备将赵武、荀盈、羊舌肸等人一网打尽,以此威胁晋国,大伤晋国元气,也不失快事一件。

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伯州犁急忙劝道:“我们去会盟诸侯,一定要守约,如果失信于人,就算得了天下也失了人心啊!”

子木收住大笑,嘿嘿一笑,冷冷道:“晋、楚二国‘无信久矣’,讲信义又有什么用?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楚成王盟会上抓住宋襄公的事情,说到底还是唯利是图而已,不论失信守信,只要对楚国有利就行了。”

伯州犁原是晋人,对晋国还是有点感情的,见平时严于律己的令尹子木,对外却是如此急于建功,甚至不惜失去信用也要发动战争,急忙将此事告知赵武,希望赵武迅速拿出对策,以防血溅会盟。

赵武得知消息,也拿不准主意,急忙问计于羊舌肸。

在春秋时期的战争观中,争霸是除了军事实力的比拼外,人们更相信胜利是站在“信”和“义”这一边的,一旦一方在一场战役中失败,即使还保有一定的竞争实力,也往往不再反扑,而是反省自己的“信”和“义”是否出了问题。

羊舌肸经过仔细分析,觉得“非所患也”,冷静答道:“匹夫不守信,尚且不得善终,何况贵为一国之卿?楚国兴不义之师,即使军队数量增加一倍,我们也是可以抵抗的,您有什么可害怕的呢?相反,楚人不守信的举动,对晋国反倒是一件好事,如此一来霸业就更稳固!为国而死,又有何不可?”

赵武从其言,泰然赴盟。

楚人为国谋利,再胜一筹。

几经周折,各国代表全部按时聚集于宋国,会盟正式开始。

弭兵之盟由子罕、向戌两位东道主主持。

会盟议程一切顺利的、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终于到了最后、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歃血盟誓。

谁先歃,谁就是名义上的霸主。

谁后歃……

你还记得世界第二高峰叫什么吗?

显然,从向戌的面部表情来分析,这个问题磋商时谁也没考虑到——谁第一个来歃血?

与会人员心里都很清楚,这件事关乎国家荣誉,晋楚双方必定不可避免的起争执,气氛又一度紧张起来。

楚令尹子木不表态,静静的看着赵武。

赵武果然沉不住气,他坚定的站起来,大声向与会者强调:“晋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曾受王命于践土,遂服诸国,至今为止,还从来没有哪个诸侯在晋国之前先歃血的。”

言外之意——这次还是我们晋国先来吧。

子木冷冷一笑,针锋相对:“您三番五次重申两国地位相等,如果一直都由晋国先,那岂不是说楚不如晋?‘且晋、楚轮主诸侯之盟也久矣’,凭什么说霸主独为晋国?”

说完,故意将外衣一抖,向赵武含蓄的露出内层皮甲。

我有刀。

赵武不怯。

晋、楚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楚军蠢蠢欲动,摆出要向赵武等人拼命的态势。

为了不让和平希望破灭,羊舌肸又出来打圆场,再次劝赵武:“诸侯归服晋国,是因为晋之德,而不是因为谁先歃。您致力于德行,就不要去争先后了,让楚国先歃,做做小国盟主,不也是可以的吗?”

赵武向来主张实行“仁”和“信”的政策,他没有图霸之心,以“焉能恤远”自视;他没有长远计划,以“朝不谋夕”自居,见羊舌肸如此一说,也就将歃血首位让与子木。

楚人态度强硬,再胜一筹。

子木一步一步走上台前歃血,次之为晋,然后是众多与会诸侯。

晋、楚两国终于携手,将盟书载于竹简,向戌作为东道主,宣读弭兵盟约:

晋、楚并为霸主,地位相当,永结友好,两国及两国属国不得发动战争;

晋、楚皆有义务保护朝贡诸国的利益、财产、领土、人民;

除秦、齐二国外,晋之从国必须朝聘于楚、楚之从国也必须朝聘于晋,且要相同的礼仪与标准。

全票通过,无异议!

至此,弭兵之盟圆满完成。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盟,也是一次团结鼓劲、凝聚共识的会盟,更是一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会盟。

弭兵之后四十多年间,晋、楚之间再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中原大地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相对和平阶段,各国也顺应历史潮流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百姓得以修生养息,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弭兵好处很多,千秋无量,不再赘述。

但却有一个人对这次弭兵产生忧虑——宋司城子罕。

子罕事后曰过:“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

他认为,“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

子罕的这两段话可以用我们熟悉的九个字来进行诠释——“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小雅.常棣》)

战争促使诸侯国家内部和谐一致对外,如果没有外在的威胁,国家易生内乱,反而会更快地灭亡。

(以上观念不代表本人立场。)

所以,子罕不认为弭兵有多么大的功劳,仅仅是为了弭兵而弭兵。

果不其然,就如子罕所预言,弭兵之后,诸侯国之间的斗争瞬间转入各国内部斗争,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逐渐被新的制度所取代,出现政权下移、大夫执政、互相兼并的现象。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如晋、齐、鲁等国一般,把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和平岁月,全部用来内讧,书写了一段段令人扼腕的历史——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分鲁政,这也成为瓦解春秋时代的直接因素。

“忘战必危!”——《司马法》

不同的是,尚武的楚人并没有忘战,只不过争霸斗争的战场,由中原转向淮河至长江流域的楚、吴、越之间进行了。

一个全新时代渐趋渐近。

一个弥漫着一股血腥之气的时代。

——本章完——

同类推荐
  • 刘备的一生

    刘备的一生

    刘备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他的精神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
  • 人类的故事

    人类的故事

    当我只有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舅舅,使我爱上书籍和图画,他答应带我去探险,一次难以惠怀的探险——他带我到鹿特丹的一个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我们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教堂的司事拿着一把巨大的钥匙,为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顶部的神秘大门。
  • 纪连海点评《汉书》(全2册)

    纪连海点评《汉书》(全2册)

    《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与《三国志》《史记》《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纪连海点评<汉书>(套装上下册)》从《汉书》一百二十卷中,选取“纪”10篇,点评了刘邦、刘盈、吕雉、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刘奭、刘骜共12位人物;选取“传”41篇,点评了陈胜、韩信、季布、萧何、张良、贾谊、李广、司马相如、司马迁、东方朔、杨雄、王莽等共131位人物。
  • 修真道士漫步历史

    修真道士漫步历史

    现代人物吴涛在一次强烈的太阳风暴中魂穿到修真昆仑派掌门外孙吴林的身上,但由于魂魄受到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电粒子、快速等离子和强电磁辐射冲击而发生异变,魂魄极其强大,寿元大增,但因穿越到的青年人吴林修炼资质太差,在上百年的修炼中进步缓慢,在地球灵气日渐消散的情况下,全地球的修真联盟在域外星空发现另一可修真大陆,修真联盟决定,集体离开地球,合力抢占新发现的修真大陆,但由于路途遥远,决定筑基以下没有进步前途的就留下来不再前往。冒名顶替的吴林留了下来,而在留下来的修真者中吴林修炼的境界最高,于是奉太上长老和掌门之命为昆仑派掌教,从此,吴林利用自已对历史的知识创建道教,还利用自己的修真能力,走进市俗世界。他结交老子,和孔子交朋友,他是李世民的座上宾,他还制止了火烧大明宫,他没有再让靖康耻再度发生。他经历了一个个朝代,结交了无数历史人物,他不想影响历史的进程,但当百姓受到战火影响和中国历史文化受到破坏时却出面进行了干涉,他开始了从春秋战国到以后各朝各代的历史轻松漫步。让我们一起和主角一起历史旅游吧,谢谢围观的读者了,多支持呀。
  • 明国崛起

    明国崛起

    “人类的历史。”..“本质上是人驯化人的历史。”..“无论如何,明国不感谢徐奕。”
热门推荐
  • 纵宠之唯凤独尊

    纵宠之唯凤独尊

    南魅,第一特工组织王牌杀手,人称魅血修罗,手上从无败绩!性格却奇葩的令人咂舌,正经的时侯,她睿智冷静,心狠手辣,狂傲如风!不正经的时候,她脱线蠢萌,抽风癫狂,暴走神经!南辰魅,令天羽皇朝丢尽脸面的极品废材一枚!嚣张跋扈,素质低下,臭名昭著!命运的轮盘辗转,当南魅变成南辰魅,重生废材之躯!渣爹利用?无妨,罢黜相位,贬为庶民!姨娘狠毒?无妨,剥皮抽筋,酷刑无限!庶姐陷害?无妨,青楼为妓,身败名裂!他是尊贵无比的天羽太子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独揽朝纲,权倾天下!广袖挥,生灵涂炭,尸横遍野!魅眸闪,诸国退避三舍,谁与争锋!她叛父弑母,喋血侯门,遭万人唾弃!他江山为聘,苍穹为媒,百里红妆,娶她一人!
  • 我的人生反败为胜

    我的人生反败为胜

    这是一个美少女和钢铁直男的故事。日常,插科打诨,除此无他。
  • 达成

    达成

    一直想写一本小说,加油!这次一定要坚持下去!加油!加油!不求写的如何,只想打破一直没有写完一本书的僵局!总不能一事无成吧!一切才刚刚开始。。。。。。。
  • 全境封锁2:冲破黎明

    全境封锁2:冲破黎明

    在纽约爆发了全球流行病数月之后,重生的痕迹开始有所显现,所有人都迎来春天,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这个已经被侵蚀的世界中,一个部门在默默工作着——他们的卧底任务是保护人们免受伤害,保护压迫者们免于被剥削。奥雷利奥·迪亚兹是其中一名成员,他有很强的荣誉感,当他在追捕自己的同事时,却莫名其妙被一个麻烦缠身的人带到了美国中西部。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很可能会对国家的未来造成威胁,他们必须采取行动来维护文明的最后希望,阻止新的病毒扩散。
  • 百剑谱之剑灵佚文录

    百剑谱之剑灵佚文录

    世间兵器诸多,自古以来以剑为尊,然神兵通灵,吸纳天地之气,化身为人,只不过在铸剑师一族中流传着一个说法,维系天道永恒,必集百剑铸轩辕。而这个故事就是由那些化灵的剑灵所谱写故事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军人信仰

    军人信仰

    这是一个用信仰写成的故事,这是用忠诚谱写的赞歌,这是一个传承的故事。信仰是什么,是一个人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是可以高于情感,脱离于钱财,践行于行动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那么一个军人的信仰就是保卫祖国和人民,捍卫革命先烈们给我们留下的一切,身上流淌着革命先烈的血液,践行传承着先烈们的遗志,开创新一代中国人的梦想,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强大的祖国而奋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践行诺言,只是为了信仰。
  • 废土世界

    废土世界

    2076年,核大战爆发,仅仅持续了2个小时的核战摧毁了整个世界,地壳断层剧烈运动,肥沃的土地变成石山,洪水淹没了绝大部分土地,人类在满是致命辐射和变异生物的废土中挣扎生存。五十年过去了,顽强的人类终于在废土上站稳脚跟。满目苍夷的废土上一个个村庄建立起来,阿罗由村,清泉镇……混乱无序的废土上一个个势力崛起:钢铁兄弟会,英克雷,新加州共和国……核战争后科技不断倒退,唯有武器越发先进:高斯步枪,特拉斯动力装甲MKII,特拉斯冲击原型机……马云穿越了,不是为了拯救世界维护和平,只是希望能够在废土世界活下去,好吧,当然最好能够建立废土11……
  • 城噬纪元

    城噬纪元

    大灾变之后,维度崩坏,世界成为废土,文明出现断层。人类依附城兽,靠掠夺其他城市资源,而城兽靠吞噬其他城兽为生。城市达尔文主义在废土上大行其道,新的城噬纪元由此开启。
  • 温暖一生的关爱

    温暖一生的关爱

    本书通过一个个教育实践案例,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对教师会有所启发,同时也适合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