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1200000043

第43章 罗钦顺的族论与谱论(2)

其三,泰和王氏祠堂的事例。据《泰和山东王氏祠堂记》可知,宋淳祐中益斋路经泰和山东里,喜欢此地风土,命小儿子季可居里之下洲。季可四子,长次又分居上洲,相距仅里许。“下洲旧有祠堂,历年滋久,亲尽服穷,而祠益废。”明中叶族之有才学、德行之人履文等聚族商议:“木有本,水有源,惟益斋府君吾阖族数千百指所从出也,其(当是“岂”字)可忽忘!必祠而事之。保本之义,庶乎其少尽耳。”众皆响应。该祠建于嘉靖七年(1528年),“即遗址作前堂四楹,后堂二楹,外为大门,表以绰楔,深广悉仍其旧。后堂以藏主,前堂以陈俎豆。岁以清明日有事于益斋府君,季子及四孙配焉,礼也。其四代之祭日皆更卜,去祠堂远者则于正寝。礼制既协,而情义亦周。”值得注意的是,王氏不仅祭祀远祖,也祭祀近四代祖先,与罗钦顺的主张一致,所以罗氏“嘉其所举合义”。事实上罗钦顺还有感而发,在记文的开头说了一大段话:“礼之行于家者,惟祭为重,所以报本而追远也。此人道之大端,孝子慈孙之至情也。去古虽远,遗经尚存,制度仪文犹有可考。而因陋就简,其来已非一日,虽贵极卿相,有家庙者亦云鲜矣。知礼之君子,盖深病之,于是乎祠堂之制起焉。其为制也,盖参酌古今之宜而通乎上下者也。是故家有祠堂,则神主有所藏,人心有所系,昭穆有序,尊亲并隆,仁让之兴未必不由乎此,其有裨于风化岂小哉。”罗氏基于家庙制度难行,祭祖可兴仁让,有裨于风化,肯定了参酌古今之宜而通乎上下的祠堂之制。

此外,《整庵存稿》卷一还有两篇记文有关祠堂问题。一是《上模曾氏续置祭田记》,记载了曾氏祠堂:“上模曾氏所居有上下村,下村故有祠堂,有祭田,岁以中元日行事,凡在陪位与燕,列者颇有,义例为之损益,然常不下千数百指,可谓盛哉。成化间堂宇颓敝,租入或不登,先世坟茔着散在他方者,亦旷不时省。其族之杰曰士举翁,力倡族人修辑经理,且于堂右作祭扫亭,以视牲杀,左作宴会亭,以展旅酬,而祠之规制亦备。”正德初元,曾氏三十一人鉴于祭祖简略,商议各出己资购田,事成请罗氏赐记。可知泰和上模曾氏故有祠堂,成化年间扩展,正德初又增加祭田,祠堂祭祖制度在明代不断发展。

二是《沅州守素庵曾公祠记》,记载泰和文水曾氏祠堂。该祠系专祠,祭祀由云亭乡迁于文水的曾瑀,瑀字儒玉,号素庵,官至沅州守,有七子。素庵死后,其子桂阳县令曾宪与诸兄弟商议:“先公官至大夫,基开文水,所以覆载我后人者,功德甚盛。子子孙孙讵能一日而忘报耶。夫情之所不能忘,则礼固有当讲者矣。”于是达成协议,“乃刻木肖公像,奉为文水开基祖,祠于正寝之东,创置祭田若干亩,以次收其租入,具品物,岁以中秋后一日公之生旦,迎神像出莅中堂,致特祭焉。”并配以原配和继配夫人。罗钦顺对此评论道:“予观桂阳兄弟之意,盖以文水之迁,实自公始,子孙将百世赖之,异时虽服穷亲尽,报本之祭,断不容已。然必自今有举,则以嗣以续,庶乎可至于无穷,而公得常食其报。虽考之于古,未必尽合,要其心之笃于孝,则贤于流俗远矣。宁不为君子所取乎!”由上可知,该祠是以名人专祠的形式作为家族祠堂的,所祭个人是作为始迁祖存在的,这样的祠堂必然会发展成服穷亲尽族人仍然祭祖的宗祠。这是一所特殊的祠堂,从建于正寝之东来看,建祠者似乎参考了朱熹《家礼》,但牌位设置与祭仪不同于《家礼》。罗钦顺也深知于此,指出与古礼未必尽合,然而却以出于孝道加以鼓励。罗氏说,因与桂阳兄弟有文字交,故从其请作是记。

最值得注意的,是罗钦顺不仅仅主张折中程朱同时祭祀远祖和近祖,还付诸实践,修建了本家族的大小宗祠。《整庵存稿》卷十五收有祭文两篇,一篇是《祭告始迁西冈祖大观府君请神主入新祠文》:“顷年改作祠堂,幸底完美,乃涓吉日,用妥明灵,位正厥中,礼从其旧。质堂府君位下子孙神主序列于左,章山府君位下子孙神主序列于右。谨以牲醴,用伸虔告,灵其降鉴,是止是绥,佑我后人,永永无斁。”该文无写作年代,因本卷按年编排,前一篇《谒族高祖乐志府君墓告文》作于嘉靖六年,而是年为罗钦顺致仕之年,故新祠当是改作于致仕不久。该祠所祭始迁西冈村祖先大观府君系阙城罗氏六世祖、罗钦顺高祖之曾祖,大观府君与罗钦顺已出五服,新祠主祭大观府君神主,是一座大宗祠。另一篇是《祭告三代考妣请神主入小宗祠文》,其文曰:“顷作小宗祠堂,幸底完美,式遵国典,以妥明灵,兹奉显曾祖考妣神主入居右第一室,显祖考妣神主入居左第二室,显考妣神主入居右第二室,亡叔凯风秀才神主袝于左序,故嫔赠淑人曾氏神主袝于右序。”该文也无写作年代,列于前文之后,当是大宗祠建成不久所作。该文为曾、祖、考三代神主入祠而作,祠中左第一室当是已有高祖神主,确如祭文所说,是遵照国典祭祀四代祖先的小宗祠堂。依据罗钦顺的官位,实际上就是家庙。由上可知,罗钦顺在致仕不久重视宗族制度建设,完善了本族的大小宗祠。罗氏大宗祠的设立,是对传统宗族制度的违礼逾制,或许反映了嘉靖初年士大夫宗族建设的动向。

小结

罗钦顺关于宗祠祭祖的观念,他的族论和谱论,均与泰和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分不开。从本文第一部分我们对谱序的分析可以看出,泰和多唐宋以来的世家大族,出了不少因科举成功而仕宦者,有重视儒学和文化的传统。罗钦顺谈到泰和的士人时说:“泰和自国初以来,号称多士,其尤显者,文学勋业往往追配古人。或乃颠踬于时,负其才终不获展,而深培厚积,以大放厥辞者,亦多卓然有可称述。”泰和士人的文化修养深厚。不仅如此,泰和普通百姓文化素质也较高,且形成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秩序。罗钦顺指出:“吾泰和旧称忠义邦,其民多士。虽不为士业,亦往往通章句,能操笔记姓名。其治生甚勤,野无寸土之旷,老长旦暮相与教,诏其子弟率在于孝弟忠信,敦礼义,尚廉耻,先公家之奉而后其私图,故其民至为易使。”似乎泰和民间是一个耕读传家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重视宗族的观念也有深厚的基础。本文第二部分指出了罗钦顺关于世族的形成和维持、人才与族盛的关系、族谱的功能、修谱维持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观点,如果我们将其与明初内阁大学士、泰和人杨士奇有关宗族的论述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杨士奇均已有所论述。由于杨士奇的显赫地位以及其文集早在正统年间就已刊出;罗钦顺也曾为士奇宗族写过谱序,称赞杨氏世德之盛,可知他的宗族观念受到了杨士奇的影响。特别是罗氏关于“文行”和谱牒与世家关系的论述,与士奇有关看法如出一辙。可以说,宗族的故家观念形成传统,一脉相传,反映出泰和世家大族为中心的社会特点。罗钦顺宗族观念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宗祠祭祖的观点,他把祠堂祭祖作为礼制讨论,认为程颐主张祭远祖、朱熹主张祀近祖均值得重视,并提出折中程朱的主张,既是保存二者精微之深意,也是从人情出发制定礼仪,而主张礼以义起,可以从权处理。罗氏基于家庙制度难行,祭祖可兴仁让,有裨于风化,肯定了参酌古今之宜而通乎上下的祠堂之制。罗氏不仅鼓励他人建祠祭祀始祖,还在本族设立大宗祠,身为著名学者而不惧对传统宗族制度的违礼逾制,或许反映了嘉靖初年士大夫宗族建设和维护社区社会秩序的动向。

结论

首先,明代祭祖礼俗在传承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宗祠的普及是其特点。

明代祠庙祭祖是在宋元社会甚至更早时代社祭、墓祭、寺祭祖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祭祖依附或与寺观结合,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兴化,这一时期的宗族祠庙祭祖带有鲜明的佛教色彩。祭祖依附或与社祭结合,在徽州比较明显,其事例有发生在南朝和唐代的。墓祠祭祖是宋元时期祠祭祖先的主要形式。就宋元祭祖总体特征的变化趋势而言,是祭祖从依附或与地缘性社祭、宗教性寺观、纪念性名人祠庙结合而逐渐分离以及独立性祠堂祭祖的渐兴。唐五代十国以降上述宗族祠庙祭祖的演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即佛教社会文化由强变弱、儒家社会文化由弱变强,而儒家社会文化由弱变强是在吸收佛教文化的基础上发生的,这两种变化消长的关键点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形成。从祭祖的角度来看,宋明宗族制度是程朱理学文化形态的一部分。宋以后宗族形态的形成,也是士大夫沟通儒家经典、程朱理学、国家礼制与社会民俗、大众心理的实践结果。在根本上不损害专制等级制度的前提下,士大夫从民情出发,对祭祖制度斟酌损益,从权处理,形成了民间认同、政府认可的宗族祠堂祭祖特色。朱子学首先是福建的地域性学派,福建是受《家礼》最早影响的地区,《家礼》复出或刊刻不久,仙游就有仿造《家礼》中祠堂之制而建合族祠堂、置祭田供祀的,这大约是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最早一批宗族祠堂。也就是说,仙游实际上包括兴化地区在南宋时代已受到《家礼》的深刻影响,宗族组织化。元代婺源汪氏的建祠祭祖,也带有宗族组织化的制度性建设性质。特别是婺源大畈汪氏祠堂,大小宗祠堂俱备,大宗祠知本堂是始祖祠和汪华特祠结合的大建筑,建祠的目的是合族。吉安宗族设立,祠堂祭祖大致是从元代开始的,元代吉安宗族建祠祭祖已经比较成熟。

有明一代的祭祖礼制基于《大明集礼》,而《大明集礼》仿自朱熹《家礼》,从而使《家礼》第一次进入国家典制,明代的祭祖礼制实际上是《家礼》的官方化。所以明代是以官方传播朱熹《家礼》的时代,《家礼》在明代的极大传播,官方的礼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明朝政府以及士大夫对朱熹《家礼》特别是祭礼的提倡,贯穿有明一代,明中后期进一步深入民间。明代宗祠的建设与发展,是以《家礼》的普及和士大夫的推动为背景的。实际上这也反映了明代宗祠发展的动力。“议大礼”的推恩令导致的嘉靖十五年家庙及祭祖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允许庶民祭祀始祖,更在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强化了宗祠的普及,宗族势力凸显并且制度化与组织化。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 春苑论史

    春苑论史

    本书收集了作者散布在杂志、论文集里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人物及著名的历史运动等方面。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徐志摩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坛独具特色、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散文则如天马行空,纵情任性,随意铺染。这位自然之子,一生都被诗意浸透,随遇自有乐土。他的诗文,情爱,还有那云游飞升般的离去,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纷繁的尘世,仍被世间传说不尽。斯人已去,我们唯有从诗文中,触摸那传奇一……
热门推荐
  • 长醉歌芳菲

    长醉歌芳菲

    一夜之间变成狼女,不怕,她可以慢慢适应;为了家族要联姻,不怕,反正嫁个花瓶也不错;不过老天就是喜欢和她开玩笑,事情永远不会朝着她预测的方向前进,未来有什么好担心的,但是不管是做人还是做狼,最重要的不就是开心的活下去嘛。
  • 花未提名

    花未提名

    对于季江泽来说,林秋晚便是命也许是上天安排,父母的离异,让林秋晚到了一个更好的家庭
  • 零鹿

    零鹿

    一个修仙界的大佬师傅,一个天生怪力的小徒弟,因为师傅的热心肠,做出了各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
  • 异界云起

    异界云起

    意外重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走?林凡他啊!走了一条好路……
  • 有情饮水饱之子于归

    有情饮水饱之子于归

    第一次见面她管他叫死娘炮,于是人生漫漫夏同学只能在武力压迫下,身体力行的证明自己不是喽
  • 大师兄是个妖怪

    大师兄是个妖怪

    被遗珠院收养的孤儿杨羽,天赋惊人,是遗珠院的大师兄,前途一片光明,却被发现原来是一个妖怪……可是他又不是纯粹的妖怪……
  • 贵妃娘娘惹人怜

    贵妃娘娘惹人怜

    —~—翊坤宫—~—“快传太医,娘娘醒了!”—~—凤鸾殿—~—“启禀娘娘,贵妃……贵妃醒了”“什么!她的命居然这么大!哼,给我等着!”—~—丽景阁—~—“小主,贵妃娘娘醒了!”“真的吗?快,准备准备,看看姐姐!”——@——敏夙醒来,环望着四周。我这是重生了了……
  • 猫妖与他的郡主大人

    猫妖与他的郡主大人

    因为想看极光的林安安莫名其妙的魂穿了,还是一个同名同姓没爹没娘的郡主,没爹没娘就算了吧!还他喵的是个废人,不学无术,吃喝嫖赌,花天酒地,你确定是形容女子的?还有为什么这个身体的这张脸还这么丑,有痘就算了,那这些黄黄的水是啥,要不是她会一点医术。不然每天不被自己吓死才怪。后来又出现一个人来报恩,这具身体的记忆里表示没有帮助过别人啊!什么,你居然是只猫妖?瓦特?以身相许?老娘嫌弃你,请你麻溜的滚粗去。【第一次写,文笔可能不咋地,不要嫌弃啊!重点来啦,本文是周更,最少一周一更,有灵感会更多哦。有啥建议评论告诉我就好了】
  • 女帝妖刺追夫记

    女帝妖刺追夫记

    “什么事儿,那么开心”坐在桌子上的女人,描着眉画着唇,时不时发出笑声一个小鬼上前询问“殿下,你怎么了?”“哦~”小鬼一激灵,害怕极了,心里默念:别让我挫骨扬灰啊!“但说无妨,这天上啊有点事儿”“啊?殿下,你又要去杀吗?”“什么啊!是有神仙回归了”小鬼很是狐疑,心想女帝不是一直都不喜欢神仙吗?今天怎么了,居然替他们高兴,难道……“可……可是你那相公?”女帝一捂脸“也不要这样子说嘛”“嗯,啊?”天上灵气涣散,想必又是哪方神仙回来,仙摆钟晃了三晃自然也惊动了鬼界女帝嘴角忍住不上扬,但也要忍住嘴的妆还没有画完。
  • 天涯侠侣传

    天涯侠侣传

    世人纷争,皆为逐“利”!“利”为何物?“利”乃万物。“利”在何处?“利”在江湖!江湖何处?江湖在于人心!皇权霸业、盖世武学,富可敌国,倾城容颜等等,皆在“利”字之中。“利”无善恶之分,好坏之别。之所以纷争不断,归于人之私心!谋皇权者,重心机,善谋断!贤明者,济世!昏庸者,乱世!习武者,内于心,外于形!心正者,江湖静!心邪者,江湖斗!求富者,重金或重信!倾城者,隐世或浮华!苍穹万物,循环往昔,春秋交替,世人常易,皆在这无尽江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