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22100000019

第19章 小说《故乡》(中)

第一章

帮姑妈家收庄稼也是值得叙述的事情,不但有趣,还特有纪念价值。我有两个姑妈,一个嫁在段家,一个嫁在季家。段家是大户,家里有几百只羊,大姑爹当家早,没有多余的弟兄,家里非常富裕。二姑爹家主要从事篾业,附近几个乡镇上的竹家什大多都是二姑爹家的手艺。近来竹制品生意很好,二姑爹家赚了很多钱。忙于赶乡场,两家耽搁下很多农活,即使春天不来喊,秋天一定会托人来喊爷爷去帮忙收庄稼。

秋天里去帮大姑妈家收割庄稼,过完年,过了元宵节才回来。去的时候,烤烟收得的时候,从村子出发,经过王家弯,矮子坡,沿着一条铺在高原的山路行走,山路是放牲口的人走出来的,叫做马路。

翻过大箐沟去,离姑妈不远了。

箐沟里的风光好极了,我们常常一边走一边看,顺着蜿蜒曲折在石块间的羊肠小道行走,每走一步,都能与那些巨石近距离接触,感到高兴极了。

巨石大的有帐篷大,小的有人高,我问爷爷什么地方掉下来这么大的石头,爷爷说是山水把山体冲毁后露出来的,我小小的心里想,哇,那这里一定发生过一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洪水,冲出这样大的石头来。后来我还知道一种叫做漂砾的学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石头可能是山体运动留下来的痕迹。

有一年老百姓开采山石建房屋,山体上炸出一条巨大的生物化石,化石上满是鳞甲,分不清是龙还是蛇。但是至少能证明这条沟的来历一定很久远了。过了箐沟,姑妈家到了。隔着很远闻到一种烟火熏染的味道飘来。爷爷会在这时候,对我说,你知道到你姑妈家后说我们是来干什么的了吗,我说不知道,爷爷就会对我说如果他家问起来的原因,你告诉姑妈来帮忙收烤烟。收烤烟这天,他家会请很多邻居来收烤烟。烤烟收来需要当天切,人们切到后半夜,主人家端出玉米饼和蜂蜜来给帮工们吃。

说起这蜂蜜,值得一提,没有收烤烟的前几天,事先要弄来装在桶里,等收割完烤烟那天大家吃夜宵用。摘取蜂蜜前,附有一套辅助程序,要去山里割火草爆晒干,火草是一种极易燃的草,没有毒性,摘蜂房时用来驱赶峰桶边防卫的蜜蜂,许多人会围着观看,自己也不例外,站在一旁观看大姑爹怎样取蜜。大姑爹用火柴点燃火草,布袋把头蒙住,戴上手套,一边吹火草一边揭开峰桶取蜂蜜。蜜蜂看到自己的果实被剥夺了,成群结队的围着主人家转悠,为了不被蜜蜂蛰,大姑爹会扇燃火把蜜蜂驱赶开。

摘下来的第一块蜂蜜送给一旁围观的人们品尝,吃到鲜蜜蜂的滋味好极了。清冽甘甜,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摘蜂蜜,常常要摘几百斤出来,众所周知,蜂蜜包藏在蜂房里,方言拿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大约就是形容蜂蜜块这个活生生的尤物的句子。据说收获蜂蜜有大学问,摘取多了不行,要适当留一些搁里面给蜜蜂过冬用,蜜蜂方能喂养得长久,不然冬天里没有花采,蜜蜂被饿死了多可惜。

摘取来蜂蜜,灶上烧开水蒸,摘取来的蜂蜜煮熟才不会变烂。锅底的是精华,蒸里的蜂房捏成蜡黄,据说有润滑作用,做针线的人遇到厚鞋底穿不过针去,用蜡黄涂一下易穿过去了。蒸完之后装在桶里,等收割烤烟那天供人们宵夜用。收割完烤烟,剩下的蜂蜜拿到街上去卖。卖蜂蜜前,大姑爹会对家里人说要吃蜂蜜赶快吃个够,过几天要拿去乡场卖了。常常一碗一碗的舀来,吃不完拿去扔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总是不能忘记童年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第二章

过了几天,姑妈家请人来收割烤烟,来的人很多,二三十个的样子,先是收割河坝里的烤烟,然后是山上,一连收了两三天,才停工,堆在场坝里有房子那么高。收烤烟的人走后,烤烟房里升起火把烤烟烤黄,那时每天要安排一个人在烤烟房的洞边看着烤烟,怕火大把烟叶烤焦了,没有煤了添些煤,火大把火退小些。有时烤着烤着大家会捡土豆来放在火洞里烧着吃,味道好极了。晚上睡家里感觉到很冷了,烤烟房周围却十分暖和。

收割完烤烟,还要帮大姑爹家刨地里的土豆,父亲托人带信来说家里活儿忙,让爷爷快些时间回去帮家里忙活路。于是,收好行李,打算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中午回到家里来。这天早上,没有出门的时候,大姑爹家门口走来一个憨憨傻傻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听见亲戚要回家去了,想来看爷爷长着什么样子。村里村外都熟悉的段家傻子,傻子原先生下来的时候先天憨病。傻子是天生的傻子,村里调查的时候,傻子的父母毫不含糊的对大家说,心里自豪的想,这样傻的形象,肯定是村里最低生活保障竞争力最强的一个,享受那些慈善和五保理所当然的事情。

村里把傻子定为五保户那年,大家非常妒忌。此后,傻子的父母每个月要去领一定的政府救助金度日,背着大包小包的米从村路过,村里人经过细细甄别,眼线撺掇,发现背的是救济粮的时候,妈娘老子的骂,生了个傻子的人家,居然骗到国家的五保供养了,生活过得比自家还滋润,非常妒忌。人们悔不当初生下来的时候不是白痴憨包,傻子。近几年,大家靠种地维持生活,生活过得不富裕,许多人家常常忍饥挨饿,养个健康的娃娃不如养个傻子强成为群众的舆论。

傻子生的那天是年关,满村的人家晚上买了鞭炮来放,村里村外噼噼啪啪,只有傻子家连个小火炮也买不起。看到村里的娃儿从家门口走过,傻子的老爹心里突然一愕,现在过年也讲究了,不像他们那代那样了。屋里他的婆娘正在给娃儿喂奶。真是新年逢双喜,天下大吉,他想了一样又想另一样,做完了一样又做另一样。

总之有了娃儿以后家族里不会有人再瞧不起傻子家了,不会因为他家穷得叮当响办什么事都不去邀请。事与愿违,娃儿长到两岁的时候,傻子的爹发现村子里对他的好感都变得虚假起来了。镇上的医生在他娃儿感冒的时候来检查时说,这个娃娃神情有点木,可能有些精神性疾病,你们夫妇有没有精神病史,傻子的父母说没有。医生说既然没有,娃娃可能会好起来的。平时多教他说说话,不要让他一再痴呆下去。医生问了这样又问那样,临别时对傻子的父母说早做治疗,可能还有一线希望。以后,俩口子多次试探娃儿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娃儿的神情真的有点木纳。怎么办呢,俩口子无计可施,只得年年找些中药,请些土医生来医。

十几年过去了,村里村外所有的名医,特别是阴阳先生道士都请来看过了,孩子的病仍然不见好转。从两岁到六岁傻子只会说一个嘿字,十来岁的时候又会了另外一个字,嗯。一眨眼成年了还是老样子。成年以后的傻子性格没有好转,相反更恶劣了。

小时候还喜欢到处乱跑,现在连路都懒得走了,有时候从早上起来一直蹲在墙脚根闷呆起不说话,老爹踢他几脚才挪动一步。晚上天黑了不知道回屋休息,父母去拉才站起来走进屋。时间久了,邻里知道这是个傻子了。傻子得低保,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政府几十几十的发给傻子,物价上涨发到了几百,甚至几千,邻居羡慕极了。每次看到傻子的老妈背着救济粮从村口走过又是羡慕又是恨。

第三章

为了能骗到国家五保供养,据说大姑爹家曾经多次努力过。家里活儿干完了,跑到村委会去装疯卖傻,差一点获得五保供养,被村长否决了,村长说你一不是缺肢二不是断手,没有明显的残疾办不下来,只得作罢。傻子怎么想起要来看爷爷是个什么样呢,两家的关系好,有陌生人说话自然要来看个究竟。

傻子的母亲来了,老太太良心好。进了屋里先给爷爷打招呼,庆家公咋不多住几天呢,等过了年再回去不行吗,你看再过几天要过年了。爷爷说家里非常忙,要我们快点回去,几次带信来催了。俩人谈了很久,将近中午的时候,大姑爹家送别爷爷,爷爷扛着一桶蜜蜂,背上几瓶蜂蜜沿着弯弯的山路回家来。

回到家的时候,天色还早,安放好峰桶,天没有黑。爷爷站在场坝的坎边向远处遥望。田坎脚下一些返春的桃花寂寞的开,没有蜂围蝶阵,芳香却依然四溢。

爷爷场坝里散闷,爷爷说本来打算呆在姑妈家过完年才回湾子沟来,家里的活路非常忙,父母几次托人带信去让爷爷回家来帮忙料理家务,推托不过去,没有在大姑爹过年执意回来了。最近一次石溪赶乡场,大姑爹带着一些收烤烟时吃剩的瘦羊肉来乡场卖,遇到我的父亲,先是说了近况都好,然后说家里没有面条过早,带些羊肉来卖了买面条回去吃。父亲还在原来的地方卖汤锅,父亲说近来家里活路实在是太多了,抽不出身去,老妈每天地里忙碌,父亲呢要忙追山,家里没有人料理要求爷爷回来看家。大姑爹执拗不过父亲,答应回去后给爷爷谈谈,儿子让他回家来过年了,记得爷爷是和家里闹了些别扭才去给大姑妈家帮忙收割烤烟的,这次指不定和父亲执拗不肯回来呢。爷爷二话没说扛着桶蜜蜂回家来了。

父亲让大姑爹坐下喝碗汤再走,新打来的野鸡,兔子也是活杀的,煮来的汤鲜得很,大姑爹放下家什,木板凳上坐下来,拿起瓢舀了碗汤喝,哪里肯吃肉,这些年西南林木才砍光不久,大家安心下来种地才不久,每家都拮据得要命,一碗汤锅要十块钱。

一九九几年的十块钱,要相当于今天的几十块钱用,父亲看他不肯吃肉煮了碗面条给他吃,大姑爹吃完面条背起家什去卖羊肉去了,羊肉五十多块钱一斤,吃得起的人没有几个,只有乡政府那几家有点钱的苗族干部经常来买。

大姑爹把羊肉价减到半价,几斤羊肉很快卖完了。大姑爹晚上回到家,把家里活路繁忙缺少人料理的事情给爷爷说了,让爷爷赶紧回家去帮忙。过了几天,商量妥当之后,爷孙俩人扛着装满蜜蜂的峰桶,带着蜂蜜沿着那条高悬山顶的路回来。前面已经叙述过,马路上风光依旧,秋天渐渐深了,落叶铺了厚厚一层。

回到山村,山村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变化,人的感觉怪啊,去了些时日,回来时竟感觉有些陌生了,虽然山村没有什么变化。

爷爷场坝里坐了阵子,感叹地说以后吃蜂蜜不用大老远去姑妈家带来了,然后踱步去看带来的蜜蜂搬家到这里来后激灵吗,活泼吗,喜不喜欢这个地方,肯出来采花酿蜜吗。捡了几块石头支在峰桶下面。回到场坝,坎边站着远望,抽烟,叹息。童年时看见爷爷站在场坝里远望的情景,心里会涌出这样一幕幕来,一个胡子拉碴,白发苍苍,佝腰驼背的老者拄着一根木棍,站在村庄里的桃树下向外远望,他站的地方很高,是场坝的坎坎边。远处是一座座乌蒙山,连绵起伏,像海浪一样铺到天边去。山与山之间是一块块坝子,坝子间长满青幽幽的粮食,还未收割的粮食让人望眼欲穿。坝子中间还有一条大河,日夜不停地向远处流去。此水只有源头,没有尽头。

第四章

老者边站着一位小孩,小孩是村里哪家娃娃,不得而知,一边墙角玩泥巴,一边问老者,爷爷你在望啥,老人说,看白鸟为啥不见了,去的时候还有几只在树梢蹦蹦跳跳的,如今回来怎么一只都看不到了,接着,他追溯说以前的白鸟满河沟都是,几乎每棵树梢都会有几只在上面活蹦乱跳。

可是不知道为啥,白色鸟越来越少,现在已经看不到几只了,这里所说的现在并不是今天,是爷爷还未过世时的那个现在,而如今,是完全不见了,这种鸟可能已经断种了,当然有可能是飞去外面去后不想再飞回来了。小孩子又问,爷爷,那为什么白色鸟,老往外面飞,不见飞回来,你看我们去走亲戚都回来了。

其实小孩不知道自己为啥要问这个问题,更不想知道答案。而是和爷爷在一块儿的时候听到老人嘴头唠叨的话题。这样一问才能引起老人的注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到老人的敏感话题上了,老人几乎蹦跳起来,拄了几下拐杖,气氛的说,这个地方到底咋了,为啥好的东西总是往外面走,你看现在村庄里还剩下些啥,不说不知人事的了,结婚不久的那些夫妻们,因为缺钱,家穷,怕影响子孙,没在家呆几天远走他乡去了。这是一九九几年的事情,当是自己也才丁点大的样子,亲眼目睹了山村里发生的这一幕幕。

人们眼睁睁看着物事莫名其妙的在更替,心里犹疑极了,害怕有什么灾难会在不知觉的时候发生。先是白色鸟不见了,后来是野鸡,喜鹊,豹子,现在几乎连麻雀也见不到几只了。过了很多年,人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原来是因为过度开采,大山被掏空了,造成地壳下陷,吓倒了居住在上面的生物,才发生这种情况,于是人们安下心来,坐在自家院子里,给孩子们讲大地震或是大洪水到来之前会出现的种种征兆。

告诉孩子们,一切危险都是可以预防的不用担心,人们安下心来生活,但是资源开发了,钱都落进了有钱人的腰包,穷的越穷,富的越富,造成两极差距,很是伤了老百姓的心。人们学着鸟们迁徙的样子,乘坐大巴车越过绵绵的高山,告别贫穷的村庄,远处谋生,有的去了广州,有的去了上海,有的去了昆明。山村变得空空荡荡,昔日繁荣的山村怎么突然荒凉了,呵,物事更替是一出演不完的戏。

秋天结束那天,河镇天气不好,下起了雨夹雪,石溪镇更不用说了。营盘脚沸沸扬扬的开始传播一个消息,大家富裕起来了,村公所要开始收牲口税了。

农户如果想要喂牲口,无论喂多少,需交五块钱的牲口税,此税区别于粮食税,不掺杂在里面,要单收。为了让更多农户知道这个消息,村公所在村路口贴了告示。营盘脚第一场大雪才过后,天空稍稍放晴了些,村公所的人收牲口税了。一行人,三个,村长,支书,助理,为了方便记忆,他们从村公所边的农户家开始收起,一家五块钱,家家门前过,无一例外。由于行动没有保密,当他们走进第一家农户家的时候,消息不胫而走。离得近的农户家都走出门来看个究竟。有的神色犹犹豫豫的可能不想交税,思考着要不要锁上门躲出去。初次经历收税的新花样,很好奇,守在家门口望着,心里盘算着对付的技俩。

营盘脚的居民不是蠢,更不是喜欢交税。他们一旦晓得税收是什么了,想尽方法去逃避。营盘脚国民党治理的时候,是一个堡,叫做熬家堡,如今时代变了,改名为湾子沟。多年的战争和抓壮丁让大家吃尽苦头,两党打内战,缺少物质,横征暴敛,许多人不愿交粮食,不愿意上战场,出去躲几个年头,几十个年头的事情常有。这些苦让营盘脚的农户对生活有了另外一种经验。老鼠有逃避猫的经验,鱼有逃避网的经验,村民有逃避横征暴敛的经验。只是还不是表现出来的时候。

第五章

村公所走进第一家农户家时这家的看家老者正在烧洋芋吃,收税员问你家年轻的哪儿去了,我们来收今年的牲口税,此前告示已经在公布栏公布过了。我们忙得很,你家快把税交了。老者说年轻的上山去种地去了,快回来了,你们坐起等会儿,老者说完自顾自的吃自己的洋芋,收税员坐在木凳子上等。老汉不喊收税的吃洋芋,收税员坐在一边看得口水淌,村助理看不惯了,走到门外骂道,妈的吃洋芋不喊老子,馋死人了。三人等到了中午,这家年轻的还是没有回来。收税员的策略好,农户家吃住着等交了税才走,如果农户不交税,要把农户家吃穷了再走。等了两天,还是没有收到税。

第三天,开了会,商量对策,农户家还是不积极怎么办,老法子,政府对付百姓有的是办法。收第二家农户的税去了,进农户家门时主人家正坐在火炉边吸皮子烟,烟已经燃到一半的样子。火炉冷火薄皮,奄奄一息,火苗孱弱,快要熄灭了。

主人家说听到要来收税的消息了,家里没有钱,交不上来,收税员一时愣住了,盘问农户家喂了多少牲口,主人家不敢隐瞒,如实上报,知道还喂有一只鸡的时候,税务员说没有钱没有关系,卖了鸡帮你交税。老汉十万个不肯,税务员使劲浑身解数才把鸡弄到手。走了很多人家户,仅仅征收到一只鸡,晚上回村公所,三人吃了一顿煮鸡肉,发誓不再干收税这门工作了,感叹这个年头,税是越来越难收了。

三人商量了一下,判定说可能是没有选对时间,不如调整策略,晚上去收,还能力挽狂澜,于是三人白天窝在村公所睡觉,晚上出去收税。等到万家灯火时,三人一人一把电筒去走村串寨收税。经过一个多月的样子,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地方,工作异常幸苦,环境恶劣自然不必说。年关近了,天上的雪越来越大,积了厚厚的一层,走在路上,咔嚓咔嚓的响。一些农户有感于村公所的勤勤恳恳,不折不挠的精神的开始陆陆续续的把税交上去,但是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三人从曹家崖下过时,发生雪崩压死在了山下。

第二天有人到乡里报案,警方来调查说雪崩造成的死亡情况属实,通知各自家属来领尸。不知道是谁报上去的情况,三人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村公所,真是时代楷模,人民的好儿子,值得大家学习,让学校举行纪念仪式,学生们自然人云亦云。农户没有表达意见,仅有一个酒鬼赶乡场时,胡言乱语地说,盘剥农户的收税员成为了时代楷模,让人笑掉了大牙。

其余农户则在心里暗暗想,既然人都死了,盘剥的事情不说了,收税员如果再来收税把税交了是了。谁知从那年起营盘脚再没有人来收过牲口税了。如今二十年过去了,石溪收税员再没有来村里收过牲口税。当初的收税的一幕幕情景人们却总是难以忘记。

年关渐近,新年快到了。

收税事件没有完全过去,人们忙着置办年货,乡场更加繁华,热闹,赶乡场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年关到了,野鸡兔子回窝过年了,要想捕到好的兔子,要想捉到大野鸡正是时候,抽不出身来,带上吃饭用的锅碗进山去了。乡场的事情交给了我和爷爷经营。

每天从曹家崖脚走过,镇上去赶乡场,常常提心吊胆。一来是怕遇上雪崩,二来是怕遇见三位村官的魂魄向自己讨债。相传被死人纠缠要得病灾。每天回来,爷爷会在屋子外面烧几张纸钱避祸。后来一些有经验的人另开辟了一条马路,从周家门口外绕过去,不走曹家崖那条小路了。大家的心才安心些。

第六章

街头巷落一到年关,热闹非凡,和平日里不一样,守着汤锅家具,要格外谨慎些。年关的时候,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会来乡场大显身手,弄点过年的盘缠,家什。大家安居乐业不久,很多人家连家具都没有买全,这时候锅碗瓢盆也会有人来偷。那些长年累月在山里追山的人家,一年四季没有收成,指望着偷个家具去煮汤锅。守着汤锅,虽然寂寞,肚子饿的时候,什么家珍都可以留给我享受,所谓的家珍是兔腰子,野鸡肝这些,爷爷整块整块的放在一起煮,能够吃得上嘴。旁人看了非常羡慕。每次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油然而升一种自豪感。暗暗想吃客们哪能吃到这样好的东西。

有一次,一个吃客来吃汤锅,出二十块钱买碗纯家珍吃爷爷没有卖,家珍是什么,家珍就是汤锅里的肠子,肚子,腰子,油杂之类的杂粹。肉十块钱一碗,家珍居然二十块钱也不卖,难道要值钱些吗。后来才知道卖汤锅有一个迷信,卖了家珍生意会变非常冷淡。家珍只能自己吃。因为是年关上,生意好,卖完汤锅,弄了些面条煮来卖。

赶乡场小货郎肚子饿了,常常会来煮面条吃,山禽熬汤,营养非常好。有一场,来了一个顾客,穿着破破烂烂的大棉衣,没有等我们喊他,板凳上坐下,从兜里摸出一包石溪牌香烟来撕开装给爷爷吸。爷爷没有拒绝接过了烟。客说年关要到了,接你去过年。

爷爷回答说没有时间,才从大的一家来。家里活路忙,抽不开身。爷爷给我介绍说这人是二姑爹,我喊了声二姑爹。二姑爹这人非常热情,听说爷爷不去,带我去也行,我不愿意。

二姑爹要走,爷爷说吃点东西再走,二姑爹推说带了些竹篓来卖,没有人看货,没有时间吃喝,爷爷没有挽留。

二姑爹走后爷爷对我说,你二姑爹家是编竹篓卖的人家,手艺非常好。有时间我带你去他家学手艺去。我听了高兴极了。我知道了还有一个二姑爹家,心里真高兴。追溯自己的篾匠生涯,大约从这个时候开始,因为听说了还有一个二姑爹家这行干得更好。私下里问爷爷,老人的技术和二姑爹相比谁的好。爷爷毫不含糊的说二姑爹的好,什么时候能够去二姑爹家呢。

年关里,家具要洗干净,粮食包装完,马匹关牢,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等着过年了。山里追山的父亲这个时候扛着几袋山禽回来了。路上遇到一些熟人,相互打招呼,寒暄,盘问来年还出不出去,近来追山难追了,要去什么地方下套子之类。许多人家选择安居乐业,远离游手好闲的生活,生活一时竟变得清贫起来。富裕的时候,大家都是朋友,穷了下来,大家相互妒忌。许多邻居连过路时打招呼的必要都省去了,山村里冷冷清清。

追山难追了,父亲考虑到了,来年吃什么。父亲说像这样下去,来年只能吃酸汤苞谷饭了。果不其然,此后许多年,营盘脚湾子沟里的人家选择以种地为业,年年只能吃苞谷饭,写到这里,想起一些关于苞谷饭的事来了。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的村庄隐藏在山清水秀的营盘脚。因为靠山吃山,后来啥都吃光了,只能吃泥巴了,靠种地为主。地里长不出大米,只能种苞谷,苞谷一年一熟,产量不是很高。所以邻居们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人们平常度日,只能吃土豆,土豆产量高,不值钱,买的人少,种的人多,卖了不划算,只能自家吃。每天只能吃一顿土豆。平常山上种地,追山,天晚了才会回家来。

酸汤是用豆米和酸菜煮成的汤,苞谷饭要用玉米碾碎后放在蒸子里蒸,费时间得很。多年前,这是村子里最好的食物了。人们平常都吃不起,收来的苞谷要拿到集市上卖了买衣服避寒,穿暖了就上山追山去了。只有村里办事,嫁姑娘才会阔阔气气的摆上一顿酸汤苞谷饭,让大家一饱口福。相传,很多人想吃顿苞谷饭,都得盼人家办喜事。

有一年,邻家娃儿从外面带来个媳妇,为了显摆一下他家富裕得很,硬是摆了几碗酸汤苞谷饭给媳妇的后家吃,当时,除了生意人,有钱人,掺和吃一顿,穷的人家只能呆在门外空自羡慕。媳妇家族里的人却还十分不满意,抱怨男方家请不起一顿荤的饭菜,穷得让人笑掉牙了,误认为是嫁了苗子倮倮,要撕毁协约,不嫁姑娘了。

两方争执不下,闹得尴尬不已。很多年过去了,但是关于酸汤苞谷饭的很多事却还留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第七章

腊月二十九这天,是我的生日,无论过不过年,生日总是要过。一大早还没有起床,听见老妈烧开水煮鸡蛋的声音。老妈说这天要吃几枚鸡蛋下一岁才会长得快。而且每年都要这么过。

三十这天,年终于来了。我们家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吃完晚饭,趁天黑,拿买年货时准备的烟花出来燃放,其它的人家看见争相出来放烟花。一时间村庄的天空哔哔波波响震起来,热闹极了。穷的人家年要过三天,富裕的则要过十五天年,元宵节结束才算过完了年。过完年,春耕的时候到了,一般在这几天立春。家家户户人背马驮上山种地。为了扎扎实实的当个农民,安安份份种地,家里特意卖了一头半大不小的牛来喂,买的时候主人家说,牵去喂两天,牛长大些,撵去犁地试一试,去年才生下来的幼牛,时间忙没有空教它犁地,你家拿去后要趁早教它犁地,怕将来耽误大了不好教。交易成功,买了牛来喂。

那个年代,包括如今,农村最值钱的经济门路莫过于养牛。养西门塔耳,养黄牛,甚至有人还养水牛,水牛的样子既笨重又难看,加上繁衍艰难,很少有人撵去卖了。街上最常见,最多的是黄牛,喂黄牛的人多,卖的也多。无论养什么牛,农村人都把它与土地关联着。甚至养马,发明了牵马到地里套上犁铧犁地的新花样,可见农民智慧的一斑。养牛是艰苦的工作,牛每天要吃很多青草,需要一个人的劳力专门割草来喂。

冬季里没有鲜草喂,秋天里要早早地准备好干玉米草,整整一个冬天牛的口食只能靠干玉米草度日。牛虽然有了温饱但是干草没有营养,喂得枯瘦如柴。开春撵到坝子里犁地,仿佛一阵风能把它吹倒。幸好已是春天,坝子里一些草渐渐返青,什么小客妈叶,野香蔬,饲料草,熟地黄,多得不计其数,撵着牛出去,随处都可以解决牛的吃草问题。

牛少的人家不用说,一个人的劳力割草,足够把牛喂得肥肥胖胖的了。牛多的人家,割不起那么多草,只能撵出去放牧。因为才兴起养牛业,许多人家娃儿放牛时一群群聚一块儿玩耍,撵牛出去放牧,热闹极了,从春天草木发芽到秋天水草干枯,整整三个季节,放牛娃儿们山上或者坝子里度过漫长时光。天上飘着云朵,地上走着牛羊,真是黔西北的好风光。

我家也养牛,早上父亲出去追山,背着大箩筐去,晚上回来时总会背着一箩筐山草回来。给家里当帮手,割草添补喂牛,童年时候常有的事情。有一年稍稍长大了些,父亲说家里的牛只有一头,交给我管理了,割草要勤快,不能让牛饿着肚子,能把一头牛喂肥了,我就长大了。我为了表示自己已经有力气干活了,答应了下来,那年爷爷还没有死,每逢赶乡场一个人孤孤单单撵着马去卖汤锅。

于是一整个夏天,一般大小的娃娃混到一起来,开始大家并不熟悉,知道是本家的弟兄姊妹后算作早已认识过的了,外姓娃娃说我们坏话会聚到一块去欺负人家。被欺负的小孩的父母来告状,大家就矢口否认。相约在一块儿山里割草,一去一整天,肚子饿了刨农户家的土豆烧吃,晚上归来,背着箩筐山草回来。

每天都是这样度过,陡峭的山崖上长满草,山崖上常常有孩子们割过的痕迹。长年累月人迹罕至的地方会有老毒蛇躲藏里面,看见人来破坏它们的栖息地,就会进攻人。割了那么多年的草,没有见过毒蛇,菜花蛇倒是见了不少。菜花蛇嘴里没有毒,被它咬着一般不会被毒死,小时候好玩,捉来放在大路上吓过路的少数民族。

割草的时候还会遇见羊**果实,啥叫羊**,一种野生的小水果,只有花椒那样大小,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味道好极了。遇到种类繁多的野草莓,红果,会吃上半天,不知道去割草。运气好还会遇到野梨子,野梨子简直是真梨的变种,最大的只有拇指尖那么大,吃起来酸极了。

整个夏天,割草喂牛的生活中度过了。到了秋天,喂了一整个秋天的牛长得膘肥体壮,村里的大人们常常会安慰娃娃们说等收成卖了牛,分钱给孩子们买衣服穿。听到这些,心里终于高兴了些,累死累活了几个季节,终于得到了些许安慰。乡场一般是卖牛的好地方,大大小小的牛撵到乡场上去,牛贩子来问牛的价格,价格合理的话卖给他,你情我愿,你买我卖,公平交易。家里养的是头黄牛。只能用来犁地,没有多余的去卖。每天要抱几捆鲜草给它吃,不用消耗粮食喂养。

元宵节还没有到,要忙着教牛。前面已经说过,牛是小牛,才十来个月大。撵到哪里去教牛拉地呢,经过商量,营盘湾子的地泥土松,平坦,牛不听话跳起来也不怕摔着牛。撵到地里,给牛套上犁铧,一个人前面牵着绳子,一个人后面握着犁铧犁地。开始,牛很听话,教起来非常轻松,后来犁的泥土太硬了,去年的老方土,平时锄头挖不动。小牛才拉了几铧地躺在地上不动了,任你打它都不起来,等大家无计可施,把套在它身上的工具取下来,坐在一边想对策时,牛趁人不注意站起来跑回家去了。经过几天的时间,牛终于会拉地了。每年,牛都要拉很多地。

有一年,牛突然死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早上去犁地的时候喂了几碗苞谷面,到地里才犁了一两个小时的地,累扒下了,像当年教牛拉地的时候一样。父亲托信去给宰牛匠,说是出几十块钱让他来帮忙剐牛皮,没到中午的时间宰牛匠来了。他拿着牛刀一刀一刀剐牛皮,因为围观的人很多,为了让大家不失望,我家在场坝里搭了个灶,煮牛肉给大家吃,场面之大令人惊叹。

以后从事篾业,多年飘泊在外,再也没有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有时看到菜市场新鲜牛肉卖,想买一些来解馋,活路太忙,没有时间,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一锅牛肉,最好是像童年时见过的那种牛肉火锅。牛啊牛,被老虎的伟美欺负着的牛,只吃素不吃肉的牛,被人屠戮却不能屠戮人的牛,你是乌蒙高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完)

同类推荐
  • 道本无种

    道本无种

    现代小道士重生异世。此世竟然可以修仙,还有妖族?——这是一个大世,人、妖族二族生死存亡大战的大世。人族有九域,妖族地盘有九幽,灿烂如花,天骄纵横争锋!楚铮也很无奈啊。魂穿此世,争资源、争背景、争仙路,乃至争生存之道!没有大气运旁身,一步一步、一步一步靠着“争”让自己在大世里苟成了别人眼中的资源、背景、靠山……
  • 勇者重生录

    勇者重生录

    被召唤到异世界成为勇者的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宇景瑾寺扪心自问。受到他人乞求协助,于是成为勇者、打倒魔王,拯救了这个世界。但,所有队伍成员却彷佛说著他已经没有用处般一背叛了他,将他设计成世界的敌人、变成人人喊打的对象。他被那些自己视为同伴、曾经苦乐与共的家伙冠上莫须有的罪,名,最后凄惨地死去。在临死之际,比起祈求救赎,宇景瑾寺选择诅咒,要千般、万般折磨再解决掉那些家伙!「来,开始复仇吧。」
  • 她不是我女朋友

    她不是我女朋友

    江然正想去天台上放松,结果一开门,就看见一个女孩要跳楼。“为什么你一个跳楼的还恐高?”“为什么你恐高就要拉我一起啊?”
  • 某高中生的奇妙物语

    某高中生的奇妙物语

    蒙比小伙突然降临重点高中,自信的他居然会在新高中紧张到抖腿?纳尼?初中的女神居然会和我一个高中?还是在我的隔壁班?这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身为萌新小白的他,在这所高中会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故事?暖男戏精VS天然呆自然萌的妹妹属性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那些年生命中遇见的最重要的她

    那些年生命中遇见的最重要的她

    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却进入名牌大学读书,还与一个22岁的大姐姐同居。明明好像只是小孩子而已,为何又有着远远高处同龄小孩子的心智?藏在她身上的迷还有多少?(对了,很重要的,这是橘味的哦!)
热门推荐
  • 复仇道路上的公主

    复仇道路上的公主

    在复仇道路上的她们,遇到了在过着快活神仙日子的他们。原以为只是片面之缘,却是长久之缘。而往往快乐的日子不久,可恶的第三者出现了,王子怎么选择?随着第二段恋情的开始,已经受过伤的她们,会不会选择不再相信任何男人?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感觉再一次去爱?冷幽凝雪、冷幽凝汐、冷幽凝澜、冷幽凝沫,千菱冰语五人从决心报仇到报仇成功的过程中又会有怎样的令人期待的故事呢?
  • 黑袍飞扬

    黑袍飞扬

    他,刘默。一袭黑袍,有人看到他说,你怎么不换身衣服,出来装bi,天天穿这个?吓唬谁勒!刘默淡淡的一笑,四十五度角一个侧踢,将那人踢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爱情公寓搞事情

    我在爱情公寓搞事情

    搞事情是这辈子不可能搞事情的,顶多就是当一条拨一下动一下的咸鱼,爱情公寓里面人才又多说话又好听,没事助攻一下,他不香嘛?
  • 三国之奸臣祸国

    三国之奸臣祸国

    这是一个被董卓救下,选择跟着董卓,成为一名奸臣,最后继承董卓的一切,一步步霍乱天下的故事。但是少年却发现,这是一方灵气复苏的世界,武道,儒道,魔道共存.........
  • 我欲为人

    我欲为人

    因一场无妄之灾,余国最年轻的大夫成了一条怪鱼。为恢复人身,为孝敬母亲,许故以一个小妖的身份踏进了仙道世界。道家三派为道统而争,人,妖之间为种族而争,人族之间为国土而争,大争之世下更有迷迷杀机悄然而至。心中之愿不变,唯有仗剑前行。
  • 囧妻

    囧妻

    开个餐馆遇大火,逃个小婚遇强盗。奋发图强把家建,却不料身边的这个才是颗定时炸弹。乐天真悲催的指着天空:老天爷啊,你还是一个雷把我劈回去吧,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轰隆一声,某女抱头鼠窜中……←←收藏↗打赏↗评价票←←推荐←←PK票↓评论(亲爱的,喜欢就收藏推荐评论打赏吧!)
  • 如梦令

    如梦令

    他,强悍霸道,冷酷无情。她,不让须眉,风华绝代。他遵从父母遗命娶她进门,却因之前的误会只想报复。她为报生养之恩出嫁,却在成亲之夜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他被她吸引,深深的爱上了她,她也因爱,铁石心肠化作了缕缕柔情。却不料,另一场风波悄然而来……
  • 开个农场种主角

    开个农场种主角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种主角能得到什么呢?且看邵年得到主角农场后,如何混得风生水起!新书已内签,请放心收藏!
  • 死亡游戏:人性

    死亡游戏:人性

    人心的善变。人性的丑恶,在这里你都可以看见,不必害怕,不要迷茫,...哪怕是人性泯灭的最后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