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洗藕发了工钱,每回都要给春华秋实买点吃的穿的。
所以春华每次都亲热地喊大妈大妈地前后叫得欢着呢。
嘴甜的春华深得母亲的喜欢,有时我看着都嫉妒。
别看小婶人又能干又精明,小叔又是当老师的,春华的脑袋瓜子似乎没有继承他俩的聪明,读书读不进去。
最明显的是做减法的算术题,十以内的加减法,可以数十个手指头,十以外的,就傻了,因为手指头不够用。
于是在家哭鼻子,小叔过来教,没几回合就火了,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变成呵斥教训了,小春华什么也听不进去,就只张着嘴在那里嚎了,小叔实在是忍不住一巴掌扇过去,春华倒在地上哭嚎得更凶了。
母亲忙跑过去把春华扶起来,责怪小叔下手太狠。
小叔说这是以前训自己的学生训多了得的报应,教了这么多年的书都没见过这么笨的,看着春华读书的困难劲,急得自己都想哭。
母亲劝慰小叔不要太着急,拿小哥雪松出来打比方,说雪松小的时候不也是读书不好吗?
小叔稍稍平息了些,耐着性子又去教春华写作业。
十以外的加减法,手指头不够用,春华提议要去折一百个小柳枝棍来数。
小叔一听,火冒三丈,说要是算个几万加十几万的,饮马河的柳树条给你拔光秃了也不够哇。
然面倔强的小春华就是不听,没有柳枝小棍就不算了,磨磨叽叽的用脚和着脚下的泥,就是不抬眼看作业本。
小叔简直都要气疯了,冲进柴房去找来铁扫帚条就要打人。
母亲上去夺,说:“以前你总是说你大哥成天打雪松,现在你也学他那样了”
小叔说:“真是太气人了,不打不解恨呀”。
母亲说:“不就是要柳枝棍吗,我去给他弄,我弄来了,看他还有什么说的”
于是,母亲到树上去折了柳枝条,再齐齐地截成小棍,整整一百根,放到春华的桌子上,春华高兴地笑了。
一百根小棍,暂时解决了春华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问题,他这一段的作业完成得较为顺利,就是做的慢,花的时间长,
小叔气哼哼的在一旁,都不愿意正眼看他一眼,说:“我看你使小棍使到什么时候?还能使几天?”
就在小叔要等着看春华的后续出丑时,春华在使了小棍七八天之后,突然就不用了,口算心算都倍儿快。
“脑袋瓜开窍了,跟雪松一样“,母亲说。
小叔哭笑不得,到底还是该走这么一个过程,幸好依了他的小棍。
从此春华跟大妈的关系更好了,比自己的亲娘还要亲,整天转着母亲转,母亲也特别的疼爱他。
母亲下了工回来,浑身酸痛,躺在竹床上叫疼的时候,春华赶紧地跑过来叫我走开,由他来给大妈捶背捏肩,母亲也很受用地说真舒坦,捏到哪儿哪儿就不疼了。
小春华骄傲地说:“大妈,不疼了吧“。
“不疼了不疼了,你的手捶到哪里哪里就不疼了“,母亲装作随着他说。
“我长大了当医生,给大妈治病,把大妈身上的痛全治好“,春华愈加的来劲了。
“好孩子,真有志气,大妈盼着你当上医生,好给大妈看病“,母亲鼓励他说。
于是,春华所有的写字读书,都是奔着当医生这个目标而去,而当医生的动力,都是为了给大妈治病。
小婶对春华当医生的这个理想是大为赞同,在她看来,只要不是象小叔那样当个破民办老师,干其他的什么职业都好。
小哥回家拿生活费的时候跟春华说,当医生要考医学专业,分数要求是最高的,你得要加倍努力才行。
春华吓得赶紧写作业,都不敢玩耍了。
秋实本来未到上学的年龄,但是春华上学之后,没人带着他玩,家里人怕看不住他,又跑去河里捞鱼,就让小叔也把他带去学校,跟着育红班(学前班)的在一起,能学多少算多少。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秋实的学习竟然比班里的同学都要好,当上了小班长。
小班长不论写字还是算术,都是优秀,颇为洋洋自得。
当时正热播武打片,秋实对于那些武侠人物十分的崇拜,放学后拿根小棒在家门口舞来舞去的,好不威风。
舞着舞着,小木棒一脱手,打到正在写功课的春华头上,当时就血流如注,春华吓得哇哇地大哭起来。
小婶一看都吓坏了,一边找纱布给春华包扎,一边骂着说要打秋实,小叔最近也跟我父亲一样,一看孩子们做错了事就去抄棍子。
秋实一看闯祸了,撒腿就往巷子口跑。
家里一帮人七手八脚地给春华包扎止血,一切妥当之后。再去看秋实,早已不见人影了。
奶奶说去柴房找找看,雪松小的时候就爱躲到柴房里不出声,也不往远了跑。
大家到柴房找了一气儿,角角落落都翻了个遍,也没见到人影。
“这秋实跟雪松不是一个路数呀“,小叔说,”给我找着了,非好好揍他一顿不可“。”“以前每次雪松挨打的时候,你都要说我棍棒教育是不对的,现在轮到我说你了,别一天到晚的把打呀揍呀这些字挂在嘴边,要讲道理”,父亲说。
柴房里没有,大家只有在村里四处喊着找。
仍然是遍寻不见,最后只好来到春雷的饭店问有没见秋实上国道了。
秋月说好象看见他了,上了开往九棵树的长途车,还以为是跟着家里大人一起去的呢,没想到小家伙自己一人。
小婶心里头一阵的紧张,九棵树离这儿三十里地呢,秋实他小姨家在那里,小婶带他去小姨家坐过几次车去过,这孩子竟然记下了。
想想这赶紧地叫小叔往秋实他小姨家打电话,叫人到车站去接秋实,自己在公路边等着下一辆到九棵树的车赶过去。
小叔这边打完电话心里七上八下的,焦躁如热锅上的蚂蚁,嘴里念叨着回来一定好好收拾这个臭小子,脸上看得出是万分担心。
一家人都没心思吃晚饭了,奶奶直叹气。春华饿得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肚子咕噜咕噜叫。
幕色降临的时候,秋实小姨打来电话说接到孩子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孩子胆子也太大了”,奶奶终于说了句话。
“他哪来的车钱?”,我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过年的时候他小姨给了十元钱的压岁钱,他藏在裤兜里,死活都不肯交了出来,小心眼多着呢,不象春华,老早一五一十地交到大人手里了。”
“秋实可不止只有十元钱,他后来又赚了四元,一共有十三元钱呢“,春华说。
“他怎么赚的?“,我们大家都很好奇。
“过年的时候小舅他们来要玩牌,秋实花了两元钱去小卖部买了一副扑克,租给小舅他们玩了一天,收了一元钱的租金,后来又有小伙伴要玩,他每天收五毛钱的租金,过年这几天他一共收了五元钱的租金,除开本钱,他赚了三元钱”。
春华的话惊得我们目瞪口呆,家里出了个这么样的小“财迷”,竟然没人知道。
“乖乖,这又不是接了哪位祖宗的代,我们高家几辈也没出过这样的能人呀”,小叔把碗筷放到桌子上,脸上是一种复杂的表情。
“屁大的伢子就这么有心眼子,长大了还得了”,母亲也惊异地瞪大了眼睛。
父亲看了奶奶一眼,嘴角弯了弯,怪异地想笑又笑不出来。
奶奶端着饭碗正准备喝汤,又喝不进去,索性是不喝了。
小婶说:“回来审一审他,看他跟谁学的?”
奶奶说:“跟谁学的?村子里还没有出过这样的人呢,这高姓的祖辈几代也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人儿精”。
父亲咳嗽了一声,笑着对奶奶说:“妈,我记得小时候听您说过我外公是开商行的,一条街的铺面都是外公的,还有当铺和钱庄,您年轻的时候也是学过做买卖和算账的,秋实莫不是隔代遗传随了您老人家”。
话一说出来,在坐的人鸦雀无声。
大家从未听奶奶讲过这些事,关于奶奶的身世,我们一点都不知晓。
奶奶忍不住笑了:“也许真的是接了我王家人的代,可是这代接的也太有点曲里拐弯了吧“。
大哥正好也在,说根据遗传学的观点来说,这是极有可能的。
大家哄堂大笑起来,原来秋实的会算计都是奶奶家的原因。
奶奶说太姥爷是一个大商人,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在战乱时期就家道败落了,太姥爷和太姥姥也都因为瘟疫去世了。
奶奶和姨奶奶四处逃乱,到了饮马河边,才在此安定下来。
一说起旧事,奶奶就感慨不已,跟往日相比,现在的日子就象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