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50200000310

第310章 张九龄的治国

命运,总是让人难以抓摸!老子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祸福之间,总是在转换,当你觉得是福的时候,说不定祸就跟着来了;当你觉得是祸的时候,没想到却是福气!

就在张九龄最艰难的时候,他的运气开始转好,那是因为姚崇被罢免,宋璟为宰相,朝廷里没有了对他使绊的人,使得他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春,张九龄被召入京。

他到京后,因修大庚岭路有功,被拜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

张九龄的才学与能干渐为大家所认识。

吏部考试选拔人才,他与右拾遗赵冬曦四次奉命参与评定等第,都能公允服人。

开元七年,改任礼部员外郎,开元八年,又升迁司勋员外郎。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运气更好,因为张说入拜为宰相。

张说对张九龄早寄以厚望,见他果然文才出众,又和自己同姓,便与他论谱叙辈,夸奖张九龄是“后出词人之冠也”。

张九龄靠着张说的赏识和提拔,一路飞升,做到了中书舍人内供奉。

然而,张九龄并不因为和张说关系密切而随声附和,他对张说的断然行事多有劝说,这体现出他办事公允和卓有预见。

李隆基东巡泰山封禅,封禅之后有进阶行赏之事,张九龄因此提醒张说选择随行人员要注意选那些清流高品,以免引起非议。

然而,此时的张说,早已不是无私的张说,他选定从行登山的官员,许多是官阶较低且与己所亲者,这果然招致一片怨言。

张说对李隆基所赏识的御史中丞宇文融奏事也多压制不理,张九龄提醒他“不可不备”,张说没放在心上。

开元十年,张九龄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

这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排序结为宗族兄弟。

张说特别亲近和看重他,张九龄也很高兴,对张说很赞赏。

与张说成为兄弟后,第二年,张九龄被任为中书舍人。

就在张说权力膨胀的时候,他的危险悄然而至。

实际上,他最大的危险,就是他不断任人唯亲,势力逐渐壮大,使得皇帝对他再没有放心。这一点,使得了他注定会垮台。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四月,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弹劾张说。

李隆基立即下令严查,一查就查出了张说许多的经济问题,当下被罢相。

张九龄由于是张说的人,也受牵连,被改任为太常少卿。

六月,他奉命祭南岳及南海,就便归省。是年秋,张九龄回京,仍被指为亲附张说,调任外官,出为冀州刺史。

张九龄看到形势不妙,当下以老母不欲从之任所为由,表请罢官。

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形势不利,就要懂得潜伏,懂得夹起尾巴做人。

翌年三月,张九龄被改任洪州都督,算是关照他,因为洪州在江西,与韶关邻近,让他可以照顾家人。

张九龄在洪州任上,写了《在郡怀秋》诗二首,表达了时不能用,忧郁思归的心情,其一为:

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

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

臣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

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

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

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

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

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涯。

路下霜且降,泽中草离披。

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他内心的郁郁,一方面,他不甘心五十而无闻,想着为国做出贡献,留名后世,另一方面,又不想委屈本性,去巴结权贵!

他就在这样极度苦闷中度过了三年,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命运再次垂幸于他,因为张说又被李隆基拜任为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

张说向李隆基多次推荐张九龄做集贤院学士。

开元十八年,张九龄升任桂州刺史兼岭南道按察使摄御史中丞。

第二年三月,张九龄被召入京,升任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他奉旨代撰敕文,对御而作,不须草稿,援笔立成,深为李隆基倚重。在他的文集中,代皇帝起草的敕文多达114篇。

张九龄由此再次升任为中书侍郎。

开元二十年二月转为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

而此时,张九龄已五十五岁了。

他觉得,人生如此,也算是五十而有闻了,便屡乞归养。

李隆基对他非常倚重,当下不批准,只是把他弟弟张九皋、张九章就近家乡封官,以便照顾他的老母。

张九皋后来官至广州都督兼五府节度经略使,而张九章官至岭南节度使、广州都督,都是统治岭南的封疆大吏。

这一切,当然是因为张九龄的缘故。

开元二十一年五月,张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十二月,任宰相兼修国史。

张九龄终于迎来了真正属于他的时代!

他主理朝政,要把大唐推向更大的繁荣。

张九龄看到河南没有水稻,当下建议在河南屯田,引水种稻,同时,他自己身兼河南稻田使。

他这样一推广,使得河南也种植水稻,粮食大增。

张九龄又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

他的这些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同时,他敢于直言进谏,多次规劝李隆基居安思危,整顿朝纲。

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想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张九龄,张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

李隆基要是一直任用张九龄下去,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了,可惜的是,李隆基没有继续信任张九龄,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局面,整个女人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大胖美女杨玉环。

同类推荐
  • 皇吴

    皇吴

    黄巾之乱后,汉帝国的余晖已经渐渐黯淡。董卓乱政,更是耗尽了汉家天下的元气。灾难的号角已经吹响,蛰伏的英雄开始登场。一个后世而来的灵魂来到此世,成为了孙坚第三子。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但总有人会选择在其中逆流而上。与其修修补补,怀念过去,不如除旧迎新,再造华夏!书友群:948679135?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充满岁月淬炼过后令人惊心的智慧。这教我想起藏身冰屋的爱斯基摩人和覆雪而眠的北极熊;原来,灿荣藏身闹热繁华当中,却仍一贯保持着锐利的观察,且不断扩充着生命的纵深。一旦返航,便迅即在“历史显影”中展露成熟冷凝的智慧,在“灯前小语”里袒示飞扬深刻的思维。
  • 大唐官商

    大唐官商

    现代人穿越古代,娇妻相伴,本想平平淡淡的生活下去。奈何金子总会是发光的,现代精英到了古代,那光辉是大大滴......身为河东六姓世家的王家旁系子弟,王彦没有家族的支持,也没有强硬的靠山,经商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但俗语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太极推手一出,官商横空出世。韦皇后专权,中宗暴卒,睿宗禅位,玄宗开元盛世,我在又不在,名不为我所重,蒙头发大财才是王道。蛇灵,党项七姓,我本不欲成大事,而大任在肩,官途一道步步艰险。极品贤妻相守,金银珠宝为伴,葡萄美酒夜光杯,人生如此复何求。
  • 大明正统

    大明正统

    我,穿越了!朱允炆说,“你是我的后代,真正的大明正统。”张三丰说,“逆天改命,天岂能如人愿。”孙太后说:“你这熊孩子,过来打屁股!”1435年的大明,盛世巍峨!9岁的小皇帝,板着脸说了一句:“妈的智障。”有骑鹤的道士,有踏莲的和尚,武者一跃百丈,文人一喝断魂!有孔明捶背,有刘基说书,还有李斯打工。朕的目标,是大明之外!
  • 四国演义系统

    四国演义系统

    小萝莉说:“苏宁,我是四国演义系统,助你在魏蜀吴之外另立强国!”
热门推荐
  • 萦回厮守

    萦回厮守

    她,倾国倾城,是辅佐帝王的功臣,位同女帝,却被召唤到了南诏国,变为丑陋无比的弃女,她怎么接受如此现状,她只会是女帝,受万人朝拜。他是南诏国的太子,却从娘胎里就带出一种怪病,天下的医师都说他活不过弱冠之年,纵使他绝顶聪明天赋异禀又能如何。初次见面,是他救了她,她自然是要送礼答谢的。弱冠之年,他意气风发,这便是她的礼,给了他一副健康的身躯。他说:“我的剩下的命都是你给的,我自然也是要送礼答谢的。”“送你答谢可好?”“夫人收下便是。”
  • 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

    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

    废材并不可怕,因她能变废为宝。佣兵是她的兼职,去死人家窜门是她的兴趣。穿越到异世是意外,天才的灵魂进入废材的身体是命中注定!!淡定的看待一切,终能变得强大,她还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黑白棋子,创造各种奇迹……且看她如何以废材之身玩转棋迹……
  • 中陆之起源

    中陆之起源

    谪仙遗落中陆,一切的起源,上古时代的诸国征战,诸神的棋局之上,究竟是谁可以帮助凡人成为对抗诸神的棋手
  • 辣妻来临:景少,请接招

    辣妻来临:景少,请接招

    撞见未婚夫与继妹偷情,苏夏的三观尽毁,可谁知这继妹还要夺她财产,鸠占鹊巢。这可不行!一日意外,走错房间睡对人,提起裤子不认人。某总裁急了,强势入住苏夏的心房,“丫头,睡了我还想跑?”对于苏夏而言,这是一场在劫难逃的狩猎。但于景季修来说,却是一生难得的幸运。
  • 修真者的入世生活

    修真者的入世生活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个修真者,为了追寻前世记忆中的女人,进入这尔虞我诈的都市中生活。西方教廷、黑暗联盟、守天一族、东方修真...任谁都挡不住他的脚步。新书上传,请多支持!
  • 重生之喜乐年华

    重生之喜乐年华

    重生在家庭变故前,杜如蒿心怀欢喜,这一世,她只求家人安康,生活富足,却不料一腹黑男早已瞄准了她。
  • 咒之相守不易

    咒之相守不易

    一个诅咒让他们再一次分离,亲手了结对方,而另一方却痛苦活下,直到死亡。一对恋人在不同时间穿越同一世界,爱使人悲叹,让他们再次相遇。这一世,他们换了面貌,可还是躲不过命运的安排。老天为何不公,为何还要让她一个人活在世上,生不如死的活着。难道他们在一起真的错了吗?
  • 罪恶之七重塔

    罪恶之七重塔

    传说得七重塔者可得天下,可掌万物生灵。为此人们疯狂的寻找七重塔。第一任天玑楼的楼主算出在七千年后有一场世界浩劫,而这正是七重塔现世的时间。
  • 中华文韬武略精典

    中华文韬武略精典

    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发源于先秦的韬略之学,在秦汉时期得到广泛的运用,到三国时代,更是发展规律迅速,硕果累累。中国历史上韬略人物之层出不穷,韬略理论之独特精辟,韬略范例之丰富多彩,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探索与研究历史上的文韬武略,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才干,启迪思想、智慧,而且于竞争激烈的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均有着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从韬略的角度研究历史,可以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洞开一面,从而窥视到历史演化的某些轨迹,获得对于历史真实的一些认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