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215300000001

第1章 译本序

曲折前进的历史,每逢来到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社会生产力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解放的时期,往往也就是在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新的突破和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欧洲十四—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就是这么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时期,它在西欧各国形成了文学艺术相继繁荣的局面,以至掀起了一个接续一个的文艺高潮。

在西欧各国中,意大利得风气之先,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产生了第一批优秀的人文主义作家,卜伽丘(1313—1375)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在整个欧洲,以封建教会和世俗封建主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在政治、经济,以至思想领域内,还是占着全面统治的地位。就是意大利,在十四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也不过稀疏地出现在它北部的几个城市罢了。封建的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的近代过渡,这一历史过程还刚开始起步。正是在这资本主义才只透露曙光的时期,卜伽丘写下他的代表作《十日谈》(约1350—1353)。

卜伽丘运笔如刀,疾恶如仇,面对庞然大物的封建教会,无所畏惧,以嬉笑怒骂的批判精神,揭露了它的种种丑恶面目和形形色色的罪恶勾当,激起人们的耻笑、愤怒和憎恨。

不容怀疑地统治了西欧近一千年的天主教会的权威,第一次在文艺领域内遭受到这样严重的挑战。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呢——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正是以《十日谈》的嘹亮的号角声揭开了序幕的。

意大利近代著名文艺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Divine Comedy)并列,称之为“人曲”(Human Comedy)。人间百态、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进入了作者的创作视野;一百个故事塑造了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梳羊毛女工、高利贷者、贩夫走卒等不同身份,各各具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从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学还是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在作品中展示了这么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

1348年,欧洲中世纪,一场可怕的瘟疫爆发了。繁华的佛罗伦萨丧钟乱鸣,尸体纵横,十室九空,人心惶惶,到处呈现着触目惊心的恐怖景象,世界末日仿佛已经来到了……卜伽丘在他的巨著《十日谈》里,一开头就以艺术家的大手笔,通过许多给人以真实感的细节,描绘出这样一幅阴暗的画面。

在这场浩劫中,有十个青年男女侥幸活了下来,他们相约一起逃出城外,来到小山上的一个别墅。只见周围尽是草木青葱,生意盎然;别墅修建得非常漂亮,有草坪花坛,清泉流水,室内各处收拾得洁净雅致。十个青年男女就在这赏心悦目的园林里住了下来,除了唱歌跳舞之外,每人每天轮着讲一个故事作为消遣,住了十多天,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一楔子在艺术总体结构上形成为容纳全书这许多故事的一个框架。

马克思曾经指出:“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1]卜伽丘笔下的那些充满着对人生的热爱,一心追求尘世欢乐的故事,就是抛弃了天国的梦幻,宣扬幸福在人间。《十日谈》这部杰作,可说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春天气,冲破寒意而傲然开放的一朵奇葩。

展读《十日谈》,开头接连的几个故事,集中火力,都是对当时炙手可热的天主教会的讽刺和揭露。例如第一天故事第二,通过犹太商人的留神察访,毫无忌讳地揭露了罗马教皇的宫廷里触目惊心的腐败黑暗的情景:

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违反人道,耽溺男风,连一点儿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了;竟至于妓女和娈童当道,有什么事要向教廷请求,反而要走他们的门路……

那位严肃正派的犹太人得出的结论只能是:罗马哪儿是什么“神圣的京城”,乃是藏垢纳污之所!

这一大段对罗马天主教的揭露、声讨,可说在主题思想上为整个作品定下了基调。“神圣的”封建教会在卜伽丘的犀利的笔锋下,原形毕露!

天主教会和蒙昧主义是相依为命的。只有使人们陷于浑浑噩噩,丧失辨别、思考的能力,把教会所编造的谎话句句都当作真理般信仰、盲从,它才能以至高无上的神的名义骑在人民头上任意作威作福。全书第一个故事“歹徒升天”所显示的反蒙昧主义精神,因此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一个生前无恶不作的坏蛋,死后按照基督教义,理应下地狱去了吧,却被教会看中了,奉为圣者,为他的落葬举行隆重的仪式,沿途唱着圣歌,轰动全城。他的圣名越传越广,男女老少对于他的敬仰与日俱增,逢到患难,都赶到教堂向他的神像祈求。据说,“天主假着他的手,显示了好多奇迹”。卜伽丘在这里撩起了幕布的一角,让人们看到,所谓“奇迹”、所谓“圣徒”那一套,其实彻头彻尾是一个大骗局,是一场荒谬可笑的闹剧。

欧洲人民反封建制度的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总是首先把矛头针对天主教会,而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又往往表现为反禁欲主义。这是因为禁欲主义组成了天主教教义的核心思想。

为了给陷于极端贫困的劳动人民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使他们丧失斗争的意志,永远甘心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天主教会利用一切宣传手段,要人们相信,人世是罪恶的深渊,是苦海;为了未来的天国幸福,就必须忍饥挨饿,禁欲苦修,摒弃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享受。

总之,天主教会拿天国的爱代替对生活的热爱,拿神爱代替性爱,拿神性否定人性——这就是把贫困、苦难神圣化了的禁欲主义。

受蒙蔽、受欺骗的广大人民把人世看作苦海,甘心摒弃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享受,骑在人民头上的特权阶级(僧侣)更可以为所欲为,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了——要知道,宣扬禁欲的背后,就是不可告人的纵欲。

“愚夫修行”(第三天故事第四)的讽刺性特别尖锐泼辣:禁欲和纵欲,只是一板之隔;在房门外,那丈夫听信了教士的指点,彻夜苦修;在房门内,那教士趁机勾引他的妻子。那个精神上中毒太深的愚夫,一心要修成正果、进入天堂,却不知道他这愚行正好引狼入室,他妻子的卧床正好成了坏人的天堂。

有的故事更是揭露了令人发指的教会黑幕:修道院院长为了要奸淫教民的妻子,把丈夫禁锢在教堂的地窖里,却让他以为自己已经故世,成了亡灵,正在暗无天日的地狱里受罪;后来那女的怀孕了,只得又把丈夫放回“人世”,去充当孩子的爸爸,还说多亏院长替他向天主祷告。他的“复活”,村人们以为是奇迹降临了,竟大大地提高了院长的圣誉。(第三天故事第八)

面对强大的封建教会,卜伽丘旗帜鲜明地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鄙弃教会的禁欲主义和虚无缥缈的天国幸福。作者对教会的批判火力,正来自对于“人性”和人文主义的信念,来自对于现实生活的热爱。

“痴女修道”是一篇幽默和讽刺的佳作(第三天故事第十),使人不禁失笑的同时,让人感悟到:食色性也,这原始的人性无所不在,不可窒灭,也无从躲避,哪怕你逃到深山僻野,渺无人烟的荒漠中,一心侍奉天主,刻苦修行,也无济于事;一旦一个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少女以她丰满的肉体一丝不挂地呈现在那可怜的修道士的眼前,他头晕目眩了,抵挡不住了,天国的崇拜和信仰,顿时冰消雪融了——日夜修炼的“神性”,只能向“人性”屈服了事;他一向把心如死灰看作修炼的最高境界,此时却欲火焚心,沦为一头垂涎欲滴的饿狼了。

作者在书中写下不少感人至深、难以忘怀的忠贞纯洁的爱情故事,“郡主之恋”(第四天故事第一)就是其中之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世俗偏见,和一位人品出众的侍从倾心相恋。他们的私恋败露后,父王痛斥她不该和低三下四之辈结成私情;郡主却毫无愧色地宣布自己将始终如一地热爱他,而且打破了向来的封建门第观念,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对于人的评价标准:

“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天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只要你不存偏见,那么你准会承认:最高贵的是他,而你那班朝贵都只是些鄙夫而已。”

“郡主之恋”无疑是《十日谈》中最富于社会意义的故事之一。

全书一百个故事,思想境界不能说都达到了同一水准,其间有一些高低参差之分,还不免掺杂少数比较粗野的世俗笑谑,并无多少思想意义可言,这是要请读者诸君阅览时予以有批判地鉴别的。本书由方平和王科一合作译出。“原序”和“跋”,第一天到第四天,第九天,方平译;第六天除故事第十外,第八天除故事第八、第九、第十外,方平译;第七天,第十天,王科一译;第五天除故事第四外,王科一译。译者对原作的理解、迻译,浅陋和不确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得到不吝指正。

方平

2003年6月

同类推荐
  • 煤运昌盛

    煤运昌盛

    千禧年,赵席渊二十岁,晃荡了三年的他在爹妈苦口婆心的劝导下,投入了泫高县当时正兴起的产业工作当中,挖煤。那时候泫高县大大小小的煤矿数以百计,每天国道上来来往往的卡车承载着几吨的煤,引擎里冒出的都是戾气,空气中漂浮着的颗粒像是天然的油漆工把路面涂的越来越黑。邻家小侄子经常会在路边指着那些卡车问他那上面装的都什么东西,他用手抹了一下刚吃完米饭的嘴巴说,回答干脆利落,那都是钱!
  • 犬军

    犬军

    这是一次最深的潜伏。军事重镇米粮城一夜之间失去了主心骨——手握十万大军、足智多谋的屠老爷子突然被暗杀了。面对日军猖狂的铁蹄即将踏至,屠少帅是战是守关系到整个华北地区的命运。独立团当家人沈猛子和野性十足的女匪刘米儿共饮狼血酒,把目标牢牢锁定神秘地点“十八洞”,这让屠少帅心惊不已。如果没有了退路,人们是……
  • 迷藏(卫斯理珍藏版)

    迷藏(卫斯理珍藏版)

    这是一座诡秘的古堡──位于欧洲小国安道尔的大公古堡,诡秘在其「不可在堡内捉迷藏」的指令。白素表妹高彩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与其好友王居风在堡内玩捉迷藏,却最终遍寻不获王居风,情急下只好向卫斯理求助。然而,在卫斯理到埗后,王居风却又再突然出现,卫斯理因而不知就里的以为只是小孩子闹着玩。岂料,高彩虹和王居风不久后双双失踪,令卫斯理惊觉事情的严重性,请来大公古堡的管理员古昂帮忙寻芳。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古昂离奇地被中古世纪的武器击毙,卫斯理成最大嫌疑的凶手……
  • 局长日记

    局长日记

    “局长日记”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评价日记“非常简练,真实生动,文笔流畅,充分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尤其是细节描述得较好”。不少网友根据日记的描绘在网上“人肉搜索”,希望揪出网络背后那个贪污腐败的局长,记者彤彤也介入了“局长日记”的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彤彤逐渐摸清了“日记门”事件的前前后后,彻底看清了这位局长的真实面目。
  • 痛,就哭出声来

    痛,就哭出声来

    性格怪异的他不相信爱情,却偏偏被亲情、友情、爱情苦苦地纠缠着,折磨着。“最好的、最爱的并不在遥远,其实就在你身边,而你从来没有在意过”,便是这部小说的真情告白。作品通过描写师生间的暧昧,夫妻间的疏离,朋友间的虚伪,进行时空上的亲情、友情、爱情转换,刻画了现代都市人的一种莫名的悲痛。一个在成长中辄生意外,在情感上时见错乱的失意文人形象跃然纸上,而连带着托出来的,还有当下社会生活的丰繁万象,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景象。作品藏狡黠于忠厚,寓谐戏于质朴,使得嬉闹背后有悲凉,痞顽背后有严正,让人随着故事的牵引慨叹世情,顺着人物的命运思索人生。
热门推荐
  • 爆笑宠妃,邪王腹黑到天黑

    爆笑宠妃,邪王腹黑到天黑

    她,二十一世纪富家女慕菲菲。亦是学校第一学霸!历史化学数学建筑样样精通!一朝穿越,她成为了苍暮国的嫡公主上清轻铃!虽然是嫡公主,可也是最最最不得宠的小公主!某一天,一场奇葩的求婚,让她成为迦夜国的摄政王妃!传闻迦夜摄政王冷血无情、冰冷萧杀,一个眼神过去杀死一片人!一开始,轻铃小朋友还觉得她老爹真够抠门的,一个嫡公主嫁个摄政王?之后她才知道,在迦夜国,最威严的不是皇上,而是摄政王!只要摄政王想要皇位,皇上还得毕恭毕敬地让给他!
  • 我青涩的果

    我青涩的果

    这是我第一次有写作的冲动。真的,这些天。不论做什么事我都在想着怎么写。都在回忆那些我所经历过,听到过的事,见过的人。渐渐地他们的脸庞越来越清晰。他们的声音也越来越清楚的环绕在我的耳边……他们是我青春的全部。其实我很早就想用文字记录他们。但也怕只有初中文化的自己,墨水不多,词汇不够,思路不清。不能够准确的去描绘我和他们的故事。所以直到今天才开始写。我不能再等待,犹豫了。就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在为自己写墓志铭一样。打个勾画个圆。也是对过往的记录与一生的概论。而我的这些粗俗捡漏的东西何尝不是自己青春的墓志铭!
  • 八度正能量:引爆你的强大小宇宙

    八度正能量:引爆你的强大小宇宙

    唤醒正能量,激发内心的光明力量,是我们一生的心灵修炼。本书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帮助我们远离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破坏性能量;引导和激活信任、豁达、阳光、责任、勇气等正向能量。通过本书,你将了解自身的能量,知道如何散发并引导这股能量。当你身陷消极能量之中时,尝试解脱或改变破坏性的能量。当积极的能量被引爆时,你的人生将会得到神奇的大转变!
  • 橘色陷阱(闺蜜要你好看系列)

    橘色陷阱(闺蜜要你好看系列)

    谁说上帝是公平的?这世界上偏偏就有这样的天之骄女,从小泡在蜜罐里,嘴里含着金汤匙,魔鬼身材、花容月貌也就罢了,还高傲地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任何她想要的,都能够手到擒来。她娇贵、骄傲、骄纵,但她有着这一切的资本。而他,就默默爱着这样一个女人。小时候,她笑着骗他掉进陷阱,长大后,她又把他当做消遣玩具。即使他对她惟命是从,即使她对他毫不在意,即使她高傲的资本,都是用他的幸福换来的,他也毫无怨言。他的整颗心,都在卑微地渴望着她的爱情。
  • 我命清风赊酒来

    我命清风赊酒来

    江湖如舞台前辈我辈后辈争相,恩怨似风不知轻重。剑在手,谁才是起舞之人?
  • 初中兄弟情

    初中兄弟情

    我初中并不幸福却充满兄弟情的生活,日常的一天与一天。
  • 总制浙闽文檄

    总制浙闽文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总裁和她的私人助理

    女总裁和她的私人助理

    当唐风这个唐家家主,遇上自己的私人助理的时候,一定是各种有爱!唐风当她26岁的时候看着自己这个陪伴了三年的私人助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助理太了解自己了,有点危险,这种人一定是自己的丈夫的人选,于是想尽方法开始了追夫之路,当郭阳知道自己总裁好像喜欢自己的时候,他只是更加温柔的告诉自己的总裁“你该吃饭了,不然会犯胃病哦!”
  • 意雨

    意雨

    我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那是景玉不知道的故事。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本书是萧红于1940年在香港创作的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用最稚拙和纯朴的语言,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呼兰小城作传,为这里各种各样的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