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60500000001

第1章 飞去来的滋味儿

陈建功

这几年常往北海跑。北部湾畔的那座小城,是我的家乡。记得1957年初到北京的时候,人问“哪里人”,一说“北海”,人皆茫然,闻所未闻的样子。有些牛哄哄的同学还装傻充愣,说:“北海公园?”令我悲愤了很久。没想到到了1993年,那里竟“火”了起来。好几位做房地产的朋友听说我是北海人,问:“没回去拿块地么?”或问:“能回去帮拿块地么?”……“拿地”,我肯定是没招儿的。不过,遥远的家乡,让那么多双眼睛突然放出了光,倒也令人豪情万丈。

随父母移居北京那年,我还不满8岁。上北京,是我朝思暮想的。虽然我爸回北海之前,我都没见过他。见面没几天,因为我的骄蛮,还挨了他一顿揍。即便如此,为了“上北京”,我甚至不惜做了我爸的“同谋”:为动员心存疑虑的祖母一同北上,我爸到珠海路上去找了个卦摊儿,我看见他和算命的“盲佬”(此系旧时对失明男性不尊敬的叫法,今已不妥。——作者)嘀嘀咕咕,还偷偷给他塞钱,后来就看见我爸把他带到祖母面前,说北京的风水怎么怎么好,富贵寿考长宜子孙……在成人眼里,孩子的智力永远是被低估的,先父在天之灵,恐怕万万也不会想到这个“诡计”早已被我识破。我的祖母当然也不知道里面的故事,但富贵寿考的梦想,最终也填不满思乡的寂寞。只一年,祖母就回北海去了,几年后终老故乡。屈指算来,那都是近一个甲子之前的事了。当年那个8岁娃娃,早已被北京“同化”。被“同化”的证明是,我成了所谓的“京味儿作家”。当然我知道深浅,对这“封号”老有点儿战战兢兢。唯一有信心的是,说“京片子”还是够格儿的。我的一位老乡到北京闯荡了好几年,至今那“儿”化韵,还拿捏不好。时不时就把“倍儿棒”那个“儿”,说得“字正腔圆”,要么,就把“特好”说成个“特儿好”。闹得我忍无可忍,说:“您就别费那个劲儿啦,就算把‘儿’闹明白了,您离‘京味儿’也还远呢!”我说的是实话。弄明白京味儿,“儿”化韵也好,“双声叠韵”也好,还都是皮毛。要是会夸饰会自嘲呢,这才沾上点边儿。说起来应该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播映之前,剧组举行了一个记者会,有记者问编剧王朔对此剧自我感觉如何,他说,顶不济也是本儿《飘》,闹不好还是本儿《红楼梦》呢。结果到了第二天,报纸上满是对王朔“狂言妄语”的嘲笑和批评。记得后来我还写文章打抱不平,大概意思是,你们怎么就没听明白那是自嘲,人家蒂根儿就是跟你们开玩笑呢。

弄明白北京话哪些是正话反说,哪些又是反话正说,还不算明白了北京人的“精气神儿”。

北京人的“精气神儿”,在他们的活法儿。

宠辱不惊的处世哲学,有脸儿有面儿的精神优势,有滋有味儿的生活情致,自信满满的神侃戏说……这活法儿从一个“制度笑柄”里孕育出来——“大清国”凋零落幕,“铁杆庄稼”自然就雨打风吹去,甭管您祖上是皇族贵胄还是八旗兵丁,当您把最后一只扳指抵给了赊账的绸布庄或酱菜园,你就得盘算着,全家的嚼谷该上哪儿淘换了。要么,您得悄没声儿溜到天桥儿去,找个茶馆唱唱子弟书、“什不闲”;要么,您就赁辆洋车拉个晚儿?……皇城根儿“老辈儿”波峰浪谷的人生遭际,“挂不住”的脸面与贵族的“死扛”,扔不下世代传承的子弟“玩意儿”,却不能不做起士农工商,一边吹嘘着过往的繁华与体面,一面又与引车卖浆者流请安唱喏……渐渐地,它被敷演成一座城市的生活态度,一种有滋有味儿的活法儿。它造就了平民北京文化的魅力。

我是在“寻根文学”风生水起的时候,感受到其中魅力的。

我在人民大学的大院儿里长大,其实离老北京还隔得很远。18岁到28岁之间,到京西挖煤,算是混到了京郊的底层,但对北京的了解,也边缘得很。那时忽然读到一本张次溪先生著《人民首都的天桥》,感到发蒙启蔽的震撼。这本书是张次溪对旧京游艺场天桥的调查。它一一列数了近半个世纪的“天桥人物”——几代“天桥八大怪”和其他“撂地抠饼”的艺人们,它还记录下尽可能搜集到的相声段子和俚曲唱词,一首一首地读下来,你仿佛能看到那暴土扬烟人头攒动百艺杂陈嬉笑怒骂的现场……重要的是,这本书,引领我读到了“平民北京”的生活哲学。记得这书是李陀从北影图书室借出来的,文不对题的书名,倒让我看出作者欲借“正能量”的名义,保存旧京民俗的苦心。据说,这苦心,好像也没修得“正果”——李陀告诉我,此书只有50年代初“内部发行”的一版,数量极为有限。“内部发行”的理由是:这哪里是“人民首都的天桥”,分明是旧社会的天桥!……平心而论,这“判决”倒是准确的,尽管它遮蔽了一个学者沉潜于平民文化而焕发的心灵之光。

我却循着这光,找出属于我的激情来。

30年前,我沉浸于“京味儿”中探胜求宝的时候,做过一个演讲,题目是《四合院的悲戚与文学的可能》。我描述了“四合院”那牵儿携女的家庭序列的瓦解,叹息传统的情感方式和思考样式所面临的挑战,当然,最终那话题谈的是,文学在这进程中可能做些什么。

30年后,我发现当年采访过的人物已经先后离去,曾经名满天桥的艺人“大狗熊”孙宝才、由我介绍为金庸先生表演过“叫卖”的臧鸿、给我讲过家史的“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和他们一起消失的,是我曾经非常熟悉的那些胡同和大杂院。用一个北京“老姑奶奶”的说法,现如今城圈儿里哪还有北京人哪?姑奶奶家由皇城根儿搬到了天坛根儿,现都搬到六环根儿上去啦……

那些有滋有味儿的地方和有滋有味儿的人,仿佛一夜间没了影儿。

就像那句老歌儿所叹: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我问自己,是不是应该到“六环根儿”上的公寓楼里,找那些“皇城根”的老街坊们?我去过几次,发现真正的京味儿,还可以在楼上楼下邻里之间感受得到,但可以预见的是,它马上就会消失在历史的天空。

我为自己的失落而胆怯,这是落伍于时代的信号。

最终我发现,只有回到北海,才能找到那种暌违已久的滋味。这是一种“落伍者”的欢喜?

其实北海并没有“落伍”,它的变化也是吓人的。我不想沿用某些写新闻的朋友欢喜的句式——欢呼北海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发展成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城市。“满满的正能量”,固然令人振奋,但这“泡沫时期”的误读,已被国家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所正名。我欢喜的是,北海虽变,仍有许多足以唤醒内心波澜的东西留在那里。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我,已经不被人看作是北海人了。在公共场所,好几次都听见当地服务员之间用北海话来喊话:“喂,给那桌的‘捞佬儿’上壶茶!”等等。“捞佬儿”是北海人对北方人的统称,据说解放之初来自北方的汉子们,逢人便称“老兄”,被北海人听成“捞汹”,便称他们作“捞汹佬儿”,久之,便以“捞佬儿”名之,其中并无不敬。每逢此时,我常常出其不意地用北海话问他们:“有没有搞错?哪个是‘捞佬儿’?”北海乡亲见俚语被我戳破,先大窘,后大笑,我几乎猜得出他们的心思,定是惊叹:这“老嘢”咁“肥”,惦解仲系北海人!(这老家伙这么胖,咋地还是个北海人?)……事后回味此事,笑自己:就为这“嘚瑟”,你才时不时往北海跑?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人在故乡所感受的那种更深层的得意,实在是很难一言以蔽之的。譬如那条老街,在我看来,真是一个百看不厌的所在。每次回去,我会到街口的一家咖啡馆喝杯咖啡,俨然要先品品“百年”的醇香。然后就站在当街,眺望那由近而远的、中西合璧的骑楼。曲曲折折的屋脊,在湛蓝的天空上勾勒出一对棱角起伏的线条,延伸向遥远的天际。除了大长假,一般的日子里,老街并不熙熙攘攘。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自拍或者被拍,有的则用塑料袋裹着刚出锅的虾饼,一边吃一边闲逛……而我,更愿意在夜半更深时走进这里,好像还能听见石板路上的木屐声和木栅的关门声。每走过一个路段,或想,这个骑楼底下,就是60年前那个“盲佬”的卦摊呀;或想,当年这栋楼里住着我的外公外婆,或许现在还供着他们的遗像呢……借郭德纲岳云鹏的口气:“我是有故事的人!”走这街上你不能不自恃优越,你自认为比所有“到此一游”的人都有滋有味儿。

但我知道,更吸引我的是,回到这里,有重新回到8岁的快乐。

顿悟是在刹那间产生的。

那天清晨,我骑着自行车,到不远的侨港海滩游泳。惯常的做法是,我在家里换上游泳裤,骑车到海滩。脱下套在外面的短裤和T恤,锁在车前的网筐里,再把单车锁在一个牢靠的地方,通常是海边的铁栅栏或电灯杆吧。我一般会在海里游1千米左右,耗时35分钟。这是我在游泳馆里测出的速度,因此我也会在35分钟后回到岸边,套上短裤T恤,骑上车回家。可是这天的“35分钟”过后真令我尴尬:游泳裤小兜儿里装的钥匙,竟少了一把——那个装衣服的网筐的钥匙,丢了。那挂锁虽小,弄开并不容易,也没工具,再说家里还有一把,我何苦在海边劳神。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也只好选择——穿着游泳裤回家了。就这样,我光着膀子,面无愧色地穿过了侨港镇,又面无愧色地骑上了金海岸大道,最后面无愧色地骑入了我所住的小区。如果不是这“面无愧色”被人发现,我会永远面无愧色。有趣的是这一切被一个女大学生在她家的阳台上看见,此即冯艺张燕玲夫妇的女儿相宜——现在是陈思和教授的博士生,也已经让大家读到她很好的批评文字了。冯艺夫妇在北海和我邻居,这次趁着暑假,携女儿前来小住。相宜见她熟悉的“陈叔叔”骑个单车,赤膊膊出现在小区的甬道上,花容变色,惊叫道:“爸妈快看陈叔叔呀!”……适逢当晚我们与北海的文友们小聚,大家在海边排档烹鱼灼虾把酒言欢,冯艺夫妇就把这当笑话说了出来。张燕玲说,哈,原想讹一笔,忙着去拿手机来拍照呢,结果你进了楼!相宜说,陈叔叔好爽,如入无人之境!……

听着故事我和大家一起笑,说:“到了北京,警察会以为‘行为艺术’又出来了呢!”

这时该用方清平的口气收场了:“我当时以为自己还是8岁呢!”

原载《文汇报》2016年3月25日

同类推荐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接纳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接纳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这本《接纳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爱如空气

    爱如空气

    这是一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新生儿。我热切地期盼我的朋友、我的读者捧出自己那颗真诚、慈爱、友善的心去爱怜她、呵护她、扶持她,让她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生命如烟花般绚烂,生命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财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人生古来稀。人生是美好的,但也是公平的。
  • 乡村词典

    乡村词典

    这是一本写给乡村的书。写给生活在祖国乡村的高天厚土间,为我们创造着土豆、玉米和小麦的人们,写给那些一直对乡村保持着热爱的人们。读者在这里可以找到乡村的一切,包括灵魂样吹过乡村的风、土炕一样温热的土地、血浓于水的乡情、汗一样在土地里潜行的水,以及乡村的男女老少各种各样的事儿,这是一本融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好看的书。这是一本让你震撼,也使你得到抚慰的书。因而,这也是一本可看成《乡村史记》的书。读《乡村词典》,就是用乡村的雨水给灵魂作一次洗礼。
  • 母心,佛心

    母心,佛心

    琦君留给世人40多本散文和小说。“三更有梦书当枕,梦痕犹存,橘红点点,桂花雨歇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七月哀伤,烟愁漫漫,母心天空琴心连。”这是灵堂两侧的挽联,巧妙嵌进了琦君最重要的多部作品名称,她朴素却温婉的文章,沁人心脾,感动过几代的中文读者。在琦君笔下,平凡的事物具有不平凡的意义。本书中,她娓娓叙说母亲的言行与生活点滴,更以悲悯有情之笔写世间万物,不论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深刻动人,而脍炙人口的怀旧记忆篇章,更洋溢醇厚的人情之美。本书分为“护生篇”“怀旧篇”“生活篇”“随感篇”四辑,篇篇情真语切,意蕴深长。幽默处,令人会心。悲悯处,哀而不伤。
热门推荐
  • 皇权倾天下

    皇权倾天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且看一代公主如何成长为权倾天下的帝王。
  • 羽落星辰

    羽落星辰

    独立庭院,难耐清寒,几处微风又飘过,阵阵心酸。雪花成被冰作枕,寂寞如雨痛化风,远处都是灯。零星花蕊,冷落如灰,只往无人过处吹成堆。娇艳丽瑰,已是他人之最,又何必泪眼衰颓。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是花亡都为谁,颗颗心碎,没有了红尘再度轮回......鸳鸯花散,蝴蝶成单,仿佛被诅咒与命运定格的人生,易小羽又如何去披荆斩棘,踏出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羽落星辰》带你走进一个新颖而神奇的故事......
  • 快穿之神君长成记

    快穿之神君长成记

    作为一个每天深居简出的“孤寡老人”,顾岚萱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帮人带娃的一天。谁让自己欠别人人情,顾岚萱只得硬着头皮去带娃穿梭各个小世界。可谁能告诉她,他们身后那个二傻二傻的傻狗是谁?【不知道自己能写成啥样,不过我会尽力而为,如果本人的文有什么问题,就请各位看官多担待】
  • 金主太傲娇:恋上逃跑俏女佣

    金主太傲娇:恋上逃跑俏女佣

    【包月免费看】一纸契约,身份卑微的她沦为傲娇总裁的小女佣。“我想好了。我什么都没有,只能用自己交换。”“毛都没长齐,以为我能看得上?”她想他大概是误会了,她并不是想出卖色相。不过,他恰好看不上。于是,她成了他的小女佣。“你以为我的女佣只需要会做饭?”托福,她居然有机会学习各种技能,只为伺候他。灰姑娘的强势逆袭,陷入混沌的王子又该如何招架?
  • 菜鸟闯天

    菜鸟闯天

    一部关于成长的作品!定心看下去,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 晟阴

    晟阴

    作者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 无敌大渣男

    无敌大渣男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们王府的姑爷了,代号9527,同时,也是我们王府的一条狗!”杨远刚刚重生,就被一群凶神恶煞的人给抓进了一座大院。然后被安排了一个身份——赘婿!天天给老婆捶腰捏背倒洗脚水?我表示不服,男主外,女主内,你凭什么这样欺负人?但老婆很凶残,丈母娘很强势,一帮下人也凶神恶煞,没办法,杨远只好开启渣男的逆袭之路了!
  • 地下城与我是勇士

    地下城与我是勇士

    普通宅男,死与心脏病,却意外重生到了地下城与勇士的异世界中,这里像游戏又不是游戏,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个拥有者生存与死亡的挑战。拥有者世界最强的魔法天赋,却甘心修炼剑道,一心想成为剑圣的他却被逼无奈的走上了杀伐的道路,气血流身,鬼神附体,用剑圣之道,走狂战之路,行鬼神之为!!!我是王富贵,一个阿拉德的传说!
  • 出租车狂想曲

    出租车狂想曲

    新书《网游之打怪不升级》已经上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李有才并不是一个有才的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买一辆真正的出租车,成为真正的出租车司机,但是当他真正的实现梦想以后,面对他的客户们,他又有些后悔了“师傅,去地狱什么价格?”“师傅,去阿萨神域,开慢点,我有点晕车”“师傅,南天门,快点,今天蟠桃宴,我有点晚了”李有才:“……”
  • 这位仙君别闹

    这位仙君别闹

    月射寒塘,一片烟雾缭绕的云松散着莹莹的绿光。本是仙境,却透着几分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