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94300000003

第3章 找对理由,才能有效地说服对方

解释清楚才能说服别人

安娜试图说服汤姆戒烟,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汤姆有12年的抽烟史,从中学时代便开始抽烟。婚后,妻子安娜对此无法容忍,她数次告知汤姆:“抽烟致癌,为了身体的健康,你还是少抽一点儿吧!”

每次聊到这个话题,汤姆的回应都是冷笑:“人的寿命最多八九十年,少活二十年也没什么大不了。”

孙昌旭与雷军长谈6个小时,试图说服他把手机卖贵一点,最终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电子行业的知名分析师孙昌旭和雷军有过一场对话,她认为,作为“爱虚荣和爱面子”的一类人群,她自己希望小米可以把手机卖贵一点,比如推出售价3000~4000元的高端性价比手机。为此她与雷军长谈6个小时,却无功而返。

雷军的回答是:“我们并未将买高价手机的用户定义为目标销售人群,小米将回归初衷,做好自己的产品,做用户喜欢的手机。”

在这两个对话场景中,为什么说服者都失败了?你一定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因为某些问题必须说服对方,让他同意自己的观点。但在沟通中你会发现,两个人的观点、价值观和思维中间好像隔着万重大山,毫无沟通的可能。其实,失败只是因为你未能提供一个能够“打动”他的理由。

·不要用自己的理由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有时候并不是为了任何利益,但就是很自然地会想要说服别人。安娜和汤姆、孙昌旭和雷军都属于这种情况。从问题的本质来说,劝丈夫戒烟和说服雷军推出高售价的手机,都是一个“无所谓”的观点,即使别人不同意,也不会对自身的利益有任何的伤害,但人们的第一反应仍然是试图说服对方,于是就会用自己的理由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希望对方可以由衷地赞同,最起码能够试一试。

问题就出在这里——你没有站在对方真正关心的立场上给出理由,自然就不能回答对方的问题。比如,雷军的关注点是:“小米公司的价值观不是用手机的售价来衡量的,而是用户的喜好。”而孙昌旭无法把这一问题解释清楚。

汤姆的关注点则是另一个层面:“我对活多久没有兴趣,我只在乎是否快活,抽烟让我快活。”安娜嘴里的“健康”在他这里是一文不值的。

如果你产生了说服他人的欲望,却又紧握自己的理由,就会失去信心然后放弃说服这件事情。反过来也一样,假如一个人想要说服你,你一定要问问他的理由并让他给出一个合理的、符合自身需求的解释,而不是仅能解决他所关心的问题。

·怎么说才能“解释清楚”?请问:人类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想要“说服别人”呢?目前任职于加州大学的社交学家哈莱尔说:“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当人的自我认知与他人意见相冲突时,希望将别人的认知调整到与自己的一样,从而达到自己的认知平衡。在现实的社交活动中,每个人都不自觉地试图改造别人,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改造,因为这是一种个性的彰显,潜意识中仍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影响到别人。不管是语言还是行动,说服与被说服无处不在。”

一个愿意被说服的人,通常是接受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达到了自身认知的协调。人的改变总是从内在的认知开始的,而不是他的行为。记住这一点,然后你就能聪明地利用下述规则,在对话中影响对方,或者谨慎地抵御对方的影响。

第一,客观事实。改变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最有力的理由。因为客观事实是人们认知因素形成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态度改变的基础。所以,不管是说服还是被说服,客观事实都是不可或缺的理由。

第二,参与改变态度。亲自参与一件事可以改变一个人原有的态度。因为参与能增加人们对于某项工作的了解,消除固有的偏见,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人在参与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之前不了解的环节,这对于态度的改变会起到关键作用。

第三,规定的力量。例如不可更改的群体规定、内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不能违反只能遵守。这也是说服一个人的有效理由。

第四,循序渐进的改变。对于分歧较大的问题,就需要逐步缩小差距,慢慢适应改变。每一次提出的要求和改变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一步一个台阶,不断缩小差异,最后完全转变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做出斩钉截铁的回答。就像这个问题:“女人是如何爱上一个她很讨厌的男人的?”答案就是:那个她原本很讨厌的男人用自己的耐心逐渐让她改变了态度。

第五,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通过信息传播或沟通的方式能够重塑环境,形成新的氛围,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转变立场。在提问和作答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循环论证”与“话题错误”的坑

多年前,电视剧《士兵突击》火遍大江南北,主人公许三多有一句名言流传甚广:“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这句话因为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受人喜爱,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这句话可以理解,但就其说服力而言却经不起推敲。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句式视为鼓舞人心的格言,却不能拿它去有力地说服别人。当然,也不要轻易地被这类句式感动和说服。

从逻辑层面来说,它属于典型的循环论证(circular reasoning),是心理学名词逻辑谬误(logic fallacy)的一种——它将一个“有待证明”的结论作为证明该结论的前提,而这个有待证明的前提又拿结论的本身来进行证明。就是说,两个命题都是需要证明的,要它们彼此互为证明,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循环论证。

作为我的前同事和15年的知交好友,玛丽在联邦调查局情报分析师的职位上待了8年,同时她也是一名优秀的审讯专家。她经常跟擅长循环论证的反审讯高手打交道,她提出问题,对方回答问题,总是毫无破绽,极难发现他们说谎的部分。

“怎样识破谎言?”她说,“无须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他们在说谎,我们只要看他们回答问题的方式就够了。通常,说谎者要么漫无目的东拉西扯,要么就是采用循环论证的逻辑跟你对抗。前者凭强大的意志力支撑,后者狡猾地希望你上当,相信他们的说辞。”

·诡辩式的对话方式。这种对话方式通常会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逻辑自洽,但违背事实。你明知事实不符,却无法击破他的逻辑。

第二,撇开事物的整体联系,以片面的真相作为对整体的认定。总体规律正确,但与事实依然不符。

第三,偷换概念,转移问题,将当下的问题用另一个相似的问题替代,转移焦点。

当然,诸如“父亲就是孩子的爸爸”“四足动物就是有四条腿的动物”,等等。很明显,一环套一环的论证形式在普通的聊天中是用不上的,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对大部分生活中的朋友犯不着动用这么煞费苦心的逻辑进行说服。不过,在诡辩中倒是大有用场。理屈词穷的人擅长祭出这一撒手锏。

我们也很容易看出,循环论证本身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富有条理的证据链,即缺乏充足的事实依据。对于需要回答的问题,尽管它理直气壮永远正确,可是说了等于没说,在聊天时也是让人倒胃口的一种“毒药”。

尽管这么不受欢迎,为什么一些人还是对诡辩式的对话情有独钟呢?因为它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帮人掩盖真相和填补逻辑上的漏洞。无计可施又想证明自己正确时,人们就会祭出这一招。

·“话题错误”制造的障碍。假如你能绕过循环论证的大坑,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那么就在对话的开始前进了一大步。但凡是具体的问题也都有一个陷阱——话题错误,比如本书一开始提到的套马鞍的例子。也许人们能回答如何正确地套上马鞍,但骑马赶路的人依然可能走在落后的道路上。虽然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问题本身却没有得到最好的解决。

因此,就具体问题而言,除了问解决的手段,最好还要将问题与自己的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越过障碍。具体的问题是“术”的层面,一般都是一问一答的“解答题”。你要表达清楚这个问题是为了什么,回答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路径。对有意义的提问来说,除了需要一个回答的理由,还要看到问题背后的价值。

·别把答案藏在问题中。哈莱尔在他的社交讲座中提到了两个对比式的案例:

场景1

一个瘦子问胖子:“你为什么长得胖?”

胖子回答:“因为我吃得多。”

瘦子又问胖子:“你为什么吃得多?”

胖子回答:“因为我长得胖。”

场景2

经理问下属:“上个月的业绩为何这么差,原因是什么?”

下属:“上个月部门的广告经费太少,所以业绩差。”

经理:“为什么广告经费变少了?”

下属:“因为业绩差。”

经理:“不对,月末才统计的业绩和上月初的广告预算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场景1中,胖子的两个回答都属于循环论证,明知不对却让人无话可说。这一谬误的要点如下:首先,“吃得多”被作为另一个命题“长得胖”的前提条件;然后,过程被反过来,最初的前提“吃得多”现在变成了结论,而最初的结论“长得胖”则变成了前提。这是典型的诡辩式的回答方式。

在场景2中,当经理质询业绩下降的原因时,下属将业绩差和广告费减少两个没有交集的命题联系起来,试图蒙混过关,洗脱自己的“罪行”。经理很快指出了他的逻辑漏洞,如果广告预算的减少会导致业绩降低,也不会是上个月,而是下个月。所以,下属必须重新回答,给出一个负责任的解释。

这一类具体问题,叫作“答案藏在问题之中”,是属于无法提问的问题。每个想聊好天的人都应该懂点逻辑学。我们要避免这种提问,因为不管对方怎么回答,都可能与正确答案擦肩而过。

再比如,一个人跑过来问你:“我和女朋友因为买房子的事大吵一架。她要求房本写上她的名字,我不同意。她就要跟我分手。你觉得她这是为什么?快给我出个主意!”你没有办法回答,因为他既说出了答案,又堵死了你出主意的可能——他不同意写上女朋友的名字,而这显然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如何才算“说得过去”

·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在生活、工作中,很多时候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我们会需要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去说服周围的人,比如以下三种情况:

情况一:工作了,我想请4天假,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什么?

全世界每天可能有超过几千万企业雇员同时在绞尽脑汁地琢磨一件事:怎么请假,老板才会相信?

加州一家科技公司的研发人员科恩写了一个真实的理由:他要去东海岸看望一位即将离世的亲戚,这位亲戚准备把300万美元遗产馈赠给他。所以,他必须请四天假,去医院陪伴这位亲戚最后一程。结果,公司人事部经理拒绝了这个请求,认为他在撒谎。

与此相反,公司的技术支持马里奥想请两天假,因为他的女友来了伯克利。他们准备丢下工作,进行一场疯狂的浪漫之旅,比如,去海边露营。但他的请假理由是:母亲生病了,就住在洛城医院,他要去照顾母亲。不到30分钟,他的假条就被批准了,而且公司还多给了他三天假期。走出人事部经理办公室时,马里奥笑得嘴都歪了。

为什么你讲明了真实情况,对方反而不容易相信?

情况二:怎样以充分的理由说服父母让你转学。

河北一名学生遇到转学的烦恼,他说:

“我所在的学校是外地的,而且是住宿制。我个人非常非常讨厌住宿,而且也不习惯在外地上学。我们班上有好多从校本部直接升上来的学生,而且其他的就算不是校本部的学生也都属于本市。他们有好多人以前就是同学,所以彼此聊得来,而我每次都被晾在一边。何况这里有钱人太多,整天炫富,因此我讨厌这个学校。我原本准备上完一个学期就转回去,可是尝试着跟父母提过几次,他们每次都当我是无理取闹。我跟他们讲道理,他们让我不要管别人,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他们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认为这所学校教学质量高。这是多么空洞无物的大道理,一点儿都不切实际!我真的很讨厌这种情况,希望有人能指点一下,如何说服我的父母?”

对于任何国家的学生,说服父母让自己转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问题不是提出要求,而是你拿出了什么理由。在河北这名学生的“理由”中,我们当然看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交流、炫富问题,还有他的心理体验。但在父母眼中,为什么他的立场未能被取信呢?

情况三:什么样的辞职理由最有说服力?

上海的赵先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收到了另一家公司的高薪聘请,就想辞职跳槽。他不清楚怎样才能说服公司的主管,为此大伤脑筋。

“我跟领导谈了薪水问题。我们聊了两个小时,他给出的方案是给我加薪,而非辞职。”他发现,凡是实话实说地提出问题,或者发出一个请求,都最有可能被拒绝。

为什么有人辞职很容易,你却很难?

·说服的技巧。每天,我们都要面对说服他人的挑战。如何做才能让别人听从我们的意见?或者说,当你准备提出一个问题时,有没有想过对方听到这个问题的感受,以及对方如何给你具有说服力的回复?

前文举出的三个与说服有关的案例中,有“提问权力”的被说服者对于“理由”的评估体现出了三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理由的真实性。接受遗产馈赠显然不是一个好理由,虽然他说的是实话。因为这违背了人们的常识。

第二,理由与自身需求的关系。父母让孩子就读一所学校时,首要考虑的是教育质量和安全,这名学生所要求的沟通环境并不在父母的需求之内。

第三,理由与成本的关系。如果公司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满足他的薪资要求,就不会接受他为了更高的薪水离职的理由。

这三项原则就是“说得过去”的标准。不论是家庭原因、学习环境还是去待遇更好的公司,这些理由都需要遵守上述的三项原则,至少满足其一。我们当然想让同事更多地认同自己,想让孩子听话地去做作业,想让邻居听从善意的劝说,不再乱扔垃圾。但要在对话中说服一个人,就得拿出过硬的证据。当然,我绝对不提倡大家撒谎。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则告示:“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少,每年有14吨硅化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捡一小片。”因为经常有游客把公园的硅化木捡回家,严重威胁到了公园的生态环境。为了制止这种行为,管理方竖起了告示牌。

在森林公园中盗窃硅化木的事件十分普遍,公园的巡视员和管理方都大伤脑筋。人们进了公园,就像来到了自己家的后花园,并不是每个人都珍惜这里面的一草一木。如何告诉他们要遵守规则?什么样的理由才能说服这些形形色色的游客?

这个告示的初衷是好的,但效果一般。因为公园管理者不明白一个心理机制,你越是昭示负面案例的弊端,就越让人们看到了不当行为的普遍性——原来干坏事的这么多?看来我也可以试试!因此人们就不会去纠正自己的行为。而在当地的新闻报道中,这条告示也没有起到预料中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偷盗行为。有些循规蹈矩的人看见公园里要求人们不要偷拿木片的提示后,也顺手拿了一块。

过了一段时间,公园管理方收到了一条信息:未张贴告示的地方木片的失窃率为2.92%,张贴了告示的地方失窃率高达7.92%。这简直是在鼓励偷窃。

美国亚利桑那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告示事件表明,当说服过程影射不当行为的普遍性时,一个很坏的问题就会产生更坏的问题,效果可能就会和你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那么,正确的提问和说服技巧是什么呢?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考虑,最好避免运用反面案例,你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条件允许的话,要用正面的暗示鼓励对方继续从事积极的行为。

我的公司曾经出现雇员抵制会议的情形,没人愿意参加晨会。尤其在秋冬两季,随着天气转冷,与会者一次比一次少,迟到的现象也一次比一次多。这让人事主管实在头疼。他找我商量办法,希望设立一项制度,统计、公布缺席者,并狠狠地惩治他们。

我的建议则是不要让员工注意到出席人数减少这一事实。我让召开会议的部门主管告诉员工,有很多人都在出席会议,尽管人们对真实情况心知肚明。

这是因为,人们容易按大多数人的做法行事——即使大多数人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当你需要一个理由时,记得多采用正面案例。这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可行的,但这是最起码的标准。

用四个“为什么”挖掘真实动机

实际上,越是不想做的事情,人们倒越容易答应下来。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充分说明人有时候是心口不一的,也表明人的真实动机和表面的反应是不一致的。你觉得对方不一定同意的事情,他有可能很想做;你觉得对方很乐意做的事情,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由此看来,聊天时揣测对方的动机是一个很有学问的技巧。人们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你需要用“为什么”的思维模式对他的动机提出问题。你可以不说出来,但一定要通过这四个问题来探察他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是这个话题?通过某一话题,我们可以了解说话者的心理。因为人们的情绪会经常在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一个人跟你谈一个特定的问题,必然有他的理由。要想了解对方的性格、气质和想法,第一步就是要探询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联系,获取关键的信息。

我公司有一个喜欢电影的女孩,她十分迷恋好莱坞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突然,有一天,她却跟我谈起了足球。她问了我许多平时她根本不关注的内容,比如越位、点球、世界杯历史等。这时,我就会知道——她交了喜欢足球的男朋友,因为她平时最讨厌的就是足球。所以,当我试探着从足球拐到恋爱心理的话题时,她并没有排斥,反而表现得极有兴趣。

和年轻的男士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最爱谈论的话题是汽车。假如有人突然在聊某个具体的汽车品牌,这并不意味着他计划买车,但你可以提出一些购车的问题,他一定兴奋地跟你聊下去,因为他至少想表示自己是有能力买车、对车是有研究的。接下来,你要做的便是聚精会神地听他阐述观点,不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这样就可以获得他的尊重。

在与家庭妇女聊天时,需要注意的话题是什么?你会发现,她们的话题大多是她们自己,因为已经结婚的她们觉得自己才是最应该被关心的对象,而不是丈夫和孩子。她们有时也谈论丈夫或者正读小学的孩子,这并非出于关心,实质是因为她们把丈夫或孩子看作自己的化身,谈论他们也等于在谈论自己。那么,你要做的是“恭维”她们的贤惠:“你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太不容易了!”她就会时常找你聊天,并告诉你她所探听到的一切八卦。

·为什么用这个措辞?说话时用词的习惯会透露出许多秘密。即使同他自己想表现的自我形象无关,通过分析他的用词,也可以大体上看出这个人的真实形象和他的动机。从这个角度深入地分析,他本人没意识到的用词所体现的内涵比他专心选择的用词更能说明问题——这能告诉我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透露出他的目的。

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已任教15年的埃德森说:“一个人说话时的语言风格能够表明他的出身,语言除了社会的、阶层的或地理上的差别外,还有因个人的动机、能力、情绪等而出现差别的心理性的区别。人的深层心理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自我表现的手段——用词上。所以你想判断一个人的目的,就思考一下他为什么用这个单词而不是另一个。”

比如: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的人,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强,他在向你表达立场;常用复数“我们”的人则较为缺乏个性,有集体主义倾向,喜欢随声附和,他容易趋向你的立场并获得你的接纳。经常使用难懂的词和外语的人很有趣,为什么在母语环境中对同胞说话要用外语呢?这种人多是将词语作为掩饰自己内心弱点的盾牌,虚荣心较强,看似形象闪亮,实则一击就破。

“为什么对方说了‘我觉得’而不是‘我决定’?”这也是一种微妙的区别。前者是商量与探讨的语气,后者立场不容挑战。一词之差,体现了完全不同的动机。人们总是认为自己在用“自己的话”说话,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在说话时的遣词造句都是有讲究的,带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探寻到这一点,就能窥见对方的内心深处。

·为什么是这种说话方式?人的说话方式中蕴藏着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感情或者意见,都在他的说话方式中清楚地向外传递着信号。只要仔细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从说话方式的变化中逐渐感知出来。

第一,说话快慢的区别。一个平时说话很慢的人,突然提高语速,意味着什么?

语速的变化是洞察深层心理的重要关键。例如,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的态度时,人们的说话速度会有两种变化——变得迟缓、冷漠、爱搭不理,或者语速突然加快(生气)。如果人们准备说谎时,说话的速度往往突然变快。

多明戈的经验是,当他下班后不准备像往常一样按时回家,而是计划留在办公室与同事喝点红酒或者去夜店玩上两个小时的时候,回到家面对妻子的询问,他的语速就会加快。“我会跟老婆说自己加班了,而且还要诅咒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工作干不完等等。我说话的语速也一定会比平常快两倍,这样我就可以解除内心潜在的不安。”

遗憾的是,多明戈的谎言每次都被妻子揭穿,因为他的妻子是高盛公司的公关顾问,是一位话术高手,同样是说谎专家。

第二,音调高低的区别。从一个人说话的音调变化中,你能看出些什么?

回到多明戈在家庭生活中的“凄惨故事”。这位“被迫加班”的好男人身上写满了故事,当他回到家面对妻子的提问时,他说话的语速不仅加快了,而且慷慨激昂,好像今天的工作任务让他极为反感。实际上,他是很不愿意加班的,这都怪我,因为是我给他增加了不少额外的任务。

不过,即使有我帮着背黑锅,多明戈的妻子也总能察觉出问题,她有时只问一句话,就能让丈夫原形毕露:“明天,你把公司考勤数据拿给我,我就知道你是几点离开公司的。”

另外,当两个人的意见相左时,一个人如果提高说话的音调,表示他想要压倒对方。也许他的理由不太充足,所以他只好虚张声势。凡是这些心怀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他的音调暴露出一种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渴望,自我表现欲明白无误地展示出来。你也能从中看到他的真实动机。

第三,倾听方式的区别。“倾听”也是一种说话的方式。一个人如何听别人说话,也能透露出很多隐藏的信息。

李维文在与政要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高明的谈话者不仅善于倾听,惜字如金,而且擅长观察和自己同一类的人。构成一场谈话的前提包括了两种不同立场的人,即说话者与听话者、提问者与回答者。一个精明的政客可以根据对方倾听时的各种反应,来突破对方的深层心理,捕捉到他的动机。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你具有绝对敏锐的发现力。”他说,“假如一个人在很认真地听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会一直盯着对方,脸上的表情也很专注。反之,他的视线必然是散乱的,身体也可能在做出其他动作,比如身子倾斜,或者手指乱动,这是对方走神和心情厌烦的表现。在你提出和阐述一个观点时,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反应来判断他是否同意你的想法。”

有的人会仔细地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等到讲述者快说完时,他也会透露自己的心声。你看不出他是满意还是反感,是接受还是拒绝。这样的人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耐心。和他聊天,你最好从一个平常的话题切入,然后认真地倾听、提问、倾听……一步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场耐心的比拼,因为你遇到了一位对话的高手。

·为什么是这个表情?提问时,对方表情的变化不可忽视。人们脸上的表情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阴晴不定,变幻无常。我们常说的察言观色,就是指观察人的脸色,获悉对方的情绪。说话时人的表情变动,往往代表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即将采取某些行动的信号。

丈夫小A和妻子小B刚结婚时,感情很好,常常形影不离。可是,随着生活的日渐平淡,彼此都熟悉了婚后的生活,再也没什么新鲜感了,就常常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而吵架了。

起初小A和小B一有不满,就互相争吵,各不相让,但吵过后,两人坚持不了几个小时又和好了。这好像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后来,小A和小B谁也不愿再理睬对方,他们经历了一个冷漠的阶段。

但这也不是办法,两人还要面对家人和朋友,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他们逐渐过渡到有别人在场的时候,彼此显得关系还不错、很恩爱。可一旦只有他们独处时,家里则静悄悄的,两人互不打扰。

渐渐地,没人在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说话了,但这并不是尽弃前嫌,只是有时候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话而已。随着彼此间的不调和发展到极端时,不快乐的表情逐渐消失,在他们的脸上反而呈现出一种微笑,彼此的态度也变得亲切了。

北京一位经常办理离婚案件的法官说:“当夫妇间任何一方表现出这种态度时,就表明夫妻关系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这充分体现了人的表情有多么重要!作为一种高级生物,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微妙的,千变万化常在一瞬之间。但这种微妙的情绪经常会从表情里面显露出蛛丝马迹,被我们发现。

比如,如果遇到让人兴奋的事情,人们脸部的肌肉会松驰,而遇到了伤心的状况,则可能泪流满面。只不过,有些人不愿意这些内心活动被别人看出来。他们说话时保持正常,不容易发现其心事,但表情和眼神是很难欺骗人的。

同类推荐
  • 学最好的别人

    学最好的别人

    如果你想通过阅读本书,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有一个比什么都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无止境的、深入学习的欲望,一种强烈的提高你的为人处事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渴望。除非你具备了这种基本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再多的规则对你来说也毫无意义。假若你真的具备这种异常重要的天资,那么你将创造出伟大的奇迹。
  • 成功魅力

    成功魅力

    相对于漫长的地球历史来说,人类的诞生并不久远。直至现代社会的今天,作为万物的灵长,人类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贫穷、饥饿、疾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暴力冲突、恐怖袭击、局部战争等等,这些都需要人类自身逐步去解决,去完善。而在这改善的过程中,作为世界的一员,每个人都应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 情绪控制术

    情绪控制术

    《情绪控制术》是一本主要针对“情绪”问题而展开的励志经典,作者奥里森·马登以其雄厚的心理学、励志学等知识积累,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描述了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掌控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其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在介绍与情绪有关的理论同时,以通俗、简洁的语言介绍可行的控制情绪的具体方法。
  • 职业礼仪

    职业礼仪

    “本教材从我国中高职院校和本科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发展出发,针对职业礼仪的特点,设计了五个单元:职业礼仪原理,职业形象塑造,基本职业礼仪,职业礼仪的延展,境外职业礼仪。教材以一个学期十八周的教学时限为依据,设计了十七章,预留适当空间,利于课堂教学灵活安排。本教材2013年8月通过教育部评审,获“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立项;2014年6月被教育部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适合作为中高职院校和本科职业院校“职业礼仪”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一线秘书和礼仪研究的参考书。”
  • 给大忙人看的心灵减压书

    给大忙人看的心灵减压书

    本书是给大忙人看的心灵减压书,内容包括:关于心灵、关于爱情、关于人生、关于简单、关于自然、关于孤独和挫折、关于亲情和友情、关于健康等。
热门推荐
  • 横勇无敌

    横勇无敌

    宇文,一位只在大学就读一年便辍学在家务农的小农民被闪电劈中后灵魂穿越千年来到隋朝,成为了有天下第一横勇无敌大将军之称的宇文成都。这一年正值开皇二十年,英气逼人的杨玉儿正当妙龄,秀丽脱俗的小辣椒单盈盈含苞欲放,美艳绝伦萧美娘芳华正茂,冰山美人宣华夫人也才十九岁,且看少年英雄与绝世佳人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前世,他只是一个为家人而活、老实巴交的小农民;今生,他是名满天下的少年英雄,面对即将到来的乱世他能否改写自己悲惨的命运?乃至于施展雄才伟略,指点江山,一统这纷乱的天下,成就前无古人的盛世基业,真正做到横勇无敌?平反王、灭突厥、兵伐高句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美娘嫣然笑、宣华内柔外傲,巾帼也羞娇,美人如花花正茂,点缀这纷乱的世界!沙场会英豪,醉卧美人膝,数风流人物,还看宇文成都!乱世出英雄,我不做英雄谁做英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执掌阴阳

    执掌阴阳

    由“人类三章”遭雷劫遇神秘老人,许下百年约定,重生于平行空间“沉浮大陆”,那里是一个魔法斗气的时代!一切以强者为尊时代!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拿出足以威慑的实力,且看一个21世纪的文化小青年如何混迹异世大陆、成就“神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界之刃

    七界之刃

    万年前的一次六界“封印之战”,将强大残暴的修罗灵魂压制。却因大战所残留的强大能量使弱小的人族从此获得了被称为“恩惠”的能力,从此人族成为“第七界”,建立了属于人类的王国。而万年过后,封印之碑下的修罗逐渐苏醒,与名为陆枫的恩惠者签下契约。七界之中,强者如云,如何才能够在这大陆上成为最强之人?
  • 因为喜欢你的流年似锦

    因为喜欢你的流年似锦

    “黎锦,黎锦,你为什么不叫花锦,为什么不叫锦鲤呢。”黎锦好想揍死沈流年。“你为什么不叫沈流氓呢?”黎锦讨厌沈流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明明是喜欢她—黎锦的闺蜜苏韵,可他却天天和自己腻在一起,一天到晚欺负她。沈流年有他的梦想,他说他喜欢巴黎那个艺术之都,苏韵为了能陪他去巴黎花费了多少心血,而他放弃了,是为了她。她不再理他,讨厌他,沈流年离开前说过的最后一句话:“黎锦你到底还是不懂我。”
  • 兰家家主

    兰家家主

    父母惨遭陷害的她,成为了青城家族现任家主中唯一的女子,家门衰落,人心不古。那些在黑暗中的蠢蠢欲动,那些步步相逼的乱臣贼子,用这一双手,她誓要逆流而上,揭开一切的真相,重拾家族荣光。而在层层掩盖的面具之下,哪个,才是她值得信赖的面庞?是阳光下温和的笑容?还是角落里无声的庇护?兰家家主,正式出世。本文为鄙人首秀,文笔极烂还望海涵,只是希望能把在脑海里排了很多年的舞台剧用笔写下来,供大家一点娱乐,真诚的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开那夏:那时年少

    花开那夏:那时年少

    都说,人年轻时总要爱一场,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那么暗恋便属于后者吧?无论过了多久,记忆中少年的模样仍然清晰,身材修长,眉眼弯弯。
  • 万界灵王

    万界灵王

    穿越异世,自当不甘人后;千险万难,只为求得永生。一切尽在《万界灵王》
  • 白日昭兮

    白日昭兮

    这是十二岁小男孩笺一带着弟弟铃铛一路打怪兽,对抗终极恶魔黑洞的故事,内核却是对家人、亲情及友谊的守护。春天降临,太阳灿烂辉煌。借助太阳的力量,笺一和弟弟将会经历一段怎样奇幻、艰辛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