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78500000008

第8章 本旨與功用(4)

我們知道“文章以意爲主”的提法出自杜牧《答莊充書》,杜牧謂:“凡爲文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彩章句爲之兵衛”,他以“意”代“道”本爲糾韓愈一派以“道”爲文而導致文章少作者創見的弊端而發。但這一提法也會産生另一種弊端,即逕以己意爲文,而使文失去對道的歸依,而缺乏對真善的關懷。李衡以“誠”來對“意”進行限定,是有意識地對意進行規範。我們知道宋儒的“誠”往往具有“道”的地位,“以誠爲主”已經暗含了“意”與道相合。與道相合,則自然無所偏倚,也就是中和了。

另外樓鑰(1137-1213)《攻媿集》卷七五《跋舊答李希岳啟》謂:“文章,精神之發也。學問既充,精神有養,故老而日進。”認爲文章爲精神之外發,與詩言志相類似,他也對精神進行了限定,“學問既充,精神有養”即要求以學問修養來對精神進行充實,這裏的充養也是與德行修養相關的。

(二)詩者,心之聲,心正而後聲正

這種觀念來源於《樂記》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揚雄《法言》的"言者,心之聲"。《詩大序》的"在心為志",則指明了心與志的關係。志是心的一種表現形態,而心可謂為志的載體。宋人認為心是較志更為本質的東西,所以在談詩之本質時,多有以心為本的。

宋代認爲詩與天地同構,但必須經過人這一中介,這就是心,前面引到的黃震《書劉拙逸詩後》提到:“一太極之妙,流行發見於萬物,而人得其至精以爲心,其機一觸,森然胥會,發於聲音,自然而然,其名曰詩。”{《黃氏日鈔》卷九一}即謂人以心承天命而爲詩,所以就直接而言,可謂詩原乎心,這幾乎爲有宋一代的共識。

歐陽修(1007-1072)曰:“詩原乎心者也,富貴愁怨,見乎所處。” {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富貴》引。}即認爲詩以心爲原,所以作者的處境及情緒可以由詩而知。趙孟堅《彜齋文編》卷三《趙竹潭詩集序》謂:“詩非一藝也,德之章,心之聲也。”顯系將揚雄的“言者,心之聲”與“足言足容,德之藻也”變化而用來直指詩歌。這樣的看法比較常見。

詩之起,由人心生也。心感物而動,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詩。(何夢桂(1229-?)《潛齋集》卷五《文勿齋詩序》)

夫詩也者,心之動也。(鄭思肖(1241-1318)《鄭思肖集》《中興集自序》)

或問詩以何爲宗,予曰:心爲宗。苟得其宗矣,可以晉魏,可以唐,可以宋,可以江西,投之所向,無不如意。有本者如是,難與專門曲學、泥紙上死語者論也。 (道璨《柳塘外集》卷三《送然松麓歸南嶽序》)

但宋代對詩原乎心的觀念意義不僅在於對漢代的因襲與重倡,而在於他們對原有觀念的改造,他們所謂的“心”往往具有本性的地位,心正即爲本性之正,本性正,則詩自正。

陳師道(1053-1102)《答江端禮書》謂:

言以述志,文以成言。約之以義,行之以信,則致其用,是致其傳,文之質也;大以爲小,小以爲大,簡而不約,盈而不餘,文之用也。正心完氣,廣之以學,斯至也。{王正德《餘師錄》卷一引}

他認爲詩以言志,志爲本質,而技法爲用。但他所謂的“質”,也即是詩歌的內容,是指符合“信義”的志,對於這樣的“質”,須以“正心完氣,廣之以學”,培植其本,才能達到,其意在於得本性之正,本性之正自然合於“信義”。何夢桂《錢肯堂詩集序》:“心形於聲,心正而後聲正,故知聲可以觀心。”{《潛齋集》卷七}其謂“心正而後聲正”,將對心的規範作爲詩歌學習的前提,認爲只有心歸於正,才得詩之正。更爲明確地表示出這一看法的是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三“陵陽發明思無邪之義”謂:“詩言志,當先正其心志,心志正,則道德仁義之語、高雅淳厚之義自具。三百篇中有美有刺,所謂思無邪也,先具此質,卻論工拙。”這裏認爲正心爲作詩之先,即以心爲本,而詩爲末,修得本性之正,則自然“發而皆中節”,所以“道德仁義之語、高雅淳厚之義自具”。“先具此質,卻論工拙”,即謂先修得本性之中,再談詩之技巧等末技。鄭思肖《鄭思肖集》《心史*自序》

凡人之一言一動,皆此心之形見者也。果能先立其大者,何往不可,豈止文之與詩也耶?蓋心之爲心,廣大於天地,光明於日月,不可以小狹之,不可以物犯之,惟始終養之以正,則庶幾乎!

鄭思肖將正心爲作詩之必要條件提升爲充分條件,認爲“先立其大”,“何往不可”。 鄭思肖的思想受佛學影響,{其書題封有云“大宋世界無窮無極”、“德祐九年佛生日封”,可以推想。參見祝尚書《宋人別集敘錄》P1442。}即以心爲本體,“心即理”,心既具有道的地位,則自然無所偏倚,也就是中和,“先立其大”,即“心”中和,則“何往不可”,情自然發而中節。他提出對於心應“始終養之以正”,正是緣於對心的修養。由以上材料可見宋人對於心的要求是“正”,要求通過“養之以正”“正心完氣”以達到“心志正”的目的。只有“心正”才能達到“聲正”(也就是詩正)。本性得正,則情發而無不中,所以宋儒每每要求“養之以正”。

(三)思無邪,無邪者誠

“心之官則思”, {《孟子·告子上》} “心”既然要“養之以正”,思作爲心的機能,當然也應該受到限定,孔子的“思無邪”成爲宋人論詩的至理名言。袁燮(1144-1224)《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卷一《詩序一》謂:

詩三百篇,不爲不多矣,而孔子蔽之以一言曰:思無邪。蓋取其直已而發,粹然一出於正。風雅雖變,而思之無邪則一而已矣。

即認爲風雅雖有不同,但其思之無邪則一。他們對思的理解雖有時段的不同,有認爲“發乎情故有思”的,唐仲友《詩解鈔》卷一《四始六義》:

夫詩者,有感而作,心之發也。先王之民雖甚卑賤而僻陋者,其言猶若是也。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夫子刪詩之法也。發乎情故有思,止乎禮義故無邪。詩非必聖人之所作,而聖人斷之者也。

即認爲思爲已發,相當於“情”。也有認爲是“未發之際”的,相當於“性”,如家鉉翁《志堂說》謂:

無邪之思,在心之志,皆端本於未發之際,存誠於幾微之間。迨夫情動而言形,爲雅、爲頌、爲風、爲賦、爲比、爲興,皆思之所發,志之所存,心之精神實在於是,非外襲而取之也。{《則堂集》卷三}

這裏的“無邪之思”,“端本於未發之際”,指將發而未發的一瞬間。“未發”,即相當於“性”,“無邪之思”也就相當於“未發之中”。家鉉翁認爲“六義”皆爲思之所發,也即性之所發,本性所有,所以說“非外襲而取之”,正由“未發之中”,才得“已發之和”。

盡管他們對無邪的理解不同,有認爲是“未發”的“無邪”,有“已發”的“無邪”,但不管是已發之思,還是未發之思,都要求無邪,也即是中和。

由於對思之“無邪”尚兼有已發與未發而言,仍不能明確找到本性之中,所以對於“無邪”還有一種理解就是“誠”。這裏我們需要先清理一下“誠”的涵義。《中庸》有謂: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壹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

張岱年指出“誠即‘不貳‘,亦即‘不已’。‘不貳’即前後一致,‘不已’即永無間斷”。 {張岱年著《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要論》P100}其實不妨說“不貳”表示空間上的一致,而“不已”表示時間上的一致。所謂的“誠”也就是一致的意思。根據朱熹的解釋,“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 {《中庸章句》} “誠者,至實而無妄之謂,天所賦,物所受之正理也”, {《通書解》}朱熹將“誠”解作真實無妄,可謂得之。如果將此“真實無妄”抽象爲實體,並將之上升到本體的地位,就成了“誠者,天之道”,也就是所謂的“正理”、“天理”,當“誠”用於心性時則意味著此心之與天理之一致。這樣“思誠”就可理解爲“思”與“天理”一致了,這就與“性與道俱”說的一回事了。“未發”就獲得了道的依據,自然爲中了。所以陳藻《樂軒集》卷五《綿亭楊氏子名字序》有謂:“詩三百,思無邪,無邪者誠,誠者中,中者仁,此詩之至也。”認爲思之無邪即爲與誠道合一,而誠道“至誠無息”,生物不測,無所偏倚,自然中和,所以說“誠者中”,而這樣的中和也因爲兼容萬物,而仁愛萬物,所以說“中者仁”,只有詩之情合乎“性與天道”,才爲詩之極致。

我們注意到理學所謂的誠是真善合一的,真實無妄就是真,而其所說的“天理”、“正理”卻又是仁義禮智,而這些就屬於善的範疇了,這就是所謂的真善合一。袁燮《絜齋集》卷八《題魏丞相詩》謂:

古人之作詩猶天籟之自鳴爾,志之所至,詩亦至焉。直已而發,不知其所以然,又何暇求夫語言之工哉?故聖人斷之曰:思無邪。心無邪思,一言一句,自然精純,此所以垂百世之典刑也。

天籟自鳴,直己而發,就是“真”的意思。所以不必求語言之工,只須將無邪之思自然發露,則詩自然精純。但“心無邪思”,則已經對“思”進行了規定,即性情之正。上引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卷一《詩序一》所謂:“粹然一出於正”,思無邪即無邪思,也就是“止乎禮義”,也就是“誠”,這些當然合符善的要求。他們的善本來就包括了真,由“真”出,可得表達的自然;由“善”出,可得表達的溫和。可見詩之思無邪自然會提出詩歌流露性情真善合一的要求。

正由此思無邪論出發,所以宋代中和詩觀並不要求不怨不怒,而是要求怨而合於理,體現一種動態的中,正是孟子所謂的“執中而知權”的表現。林景熙《霽山文集》卷五《王修竹詩集序》:

古者,閭巷小夫,閨門賤妾,其詩往往根性情而作,後之士大夫反異焉。何也?詩,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無邪者,誠之發,當喜而喜,當怒而怒,當哀而哀,當樂而樂。《匪風》、《下泉》之思是也。《大序》曰: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不變者猶於變見之,謂非豐鎬遺澤可乎?

所謂“無邪者,誠之發”,“誠”也就是心中之天理,將此真實無妄之天理表現出來,當然是“當喜而喜,當怒而怒,當哀而哀,當樂而樂”。這並不是說情感可以隨便發瀉,關鍵還有一個“當”字上,什麽才是“當”呢?也就儒家的“義”。義者,宜也。就是於理爲合,才能算是“當”。其後更謂“《大序》曰: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不變者猶於變見之,謂非豐鎬遺澤可乎?”這裏的變指政之變,而不變者謂禮義、天理,所以“誠”指真實無妄,無妄也就是無邪,也就是真善合一。我們發現思之無邪的真善合一,正是來源於誠道本身所具有真善合一。詩中之情由於有了這樣的誠道的依據,自然也就合於中和的原則了。

事實上“詩者,吟詠情性”的傳統命題到宋代則被改造成了“詩本源於情性之正”;{陳普《石堂遺集》《郭麟孫祥卿集序》} “夫文以氣爲主”到宋代則被改造成了“文章以氣爲主,氣以誠爲主。”{惠洪《冷齋夜話》卷三}這些都源於宋人心性學興起,人們習慣將情、氣、志、意、皆找尋一個“性與天道”的依據。關於詩與情性、詩與氣的關係將在第三章有詳細的討論,此略提過。

二、詩與德行

“詩言志”,“詩者,心之聲”“詩原於心”,“詩以心爲宗”,“文章以氣爲主”等命題說的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即詩與人之心的關係問題。詩本於心、志、思、意、精神、性情、氣等,但宋代認爲必須在將心、志、思、意、精神、性情找到“性與天道”的依據之後,才能流露於詩歌。當然這樣的依據尋找往往使之受到了相應的規範。這種規範主要是止乎禮義、誠、正、和,這時我們發現,規範之後的心、志、思、意、精神、性情等,其實也就是人的德了。因爲所謂的誠、禮義、中正、仁義、溫柔敦厚等正是從道德角度來談的。

最初的儒學無疑是重德而輕文,即使重文,文也是因德而重,所以德本而文末的觀念是儒家的經典看法。《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的“三不朽”與《論語·先進》的四科之序皆表現出這一觀念。而文又對於德有著彰顯的作用,《易*乾*·文言》的修辭立誠與《禮記·樂記》的“樂者,德之藻也”皆表現出文爲德之藻的觀念。《法言*吾子》有謂“足言足容,德之藻矣”,這裏就是說與事相稱的辭當爲德之藻。總起來說則是德爲詩之本,詩爲德之藻,這本爲一對互補的命題。這一對命題成爲中國文學理論關於德與文關係的經典看法,只是在不同的時代,側重不同罷了。

同类推荐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本书为清代蘅塘退士编选,是影响较大、流传广泛的唐诗选本。本书入选诗作按诗体编排,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乐府诗歌等。入选作品具有代表性,包含了唐朝重要的诗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昌龄等人的经典诗作。这些诗作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沉郁顿挫,范围相当广泛,且又脍炙人口。文中除了对诗歌的主题进行阐述外,还附有注释,方便广大读者理解与阅读,同时为今后的读者研究古代诗歌文化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社会底蕴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社会底蕴

    《哲理美文·社会底蕴》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社会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真正涵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微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还曾是新月社的诗人。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书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
  • 天下美文成长卷: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天下美文成长卷: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这是一本温情的暖心读本,以清新恬淡的文字,通过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记叙了关于青春、关于生活、关于苦难的往事与感悟。让你学会善待回忆,学会转换角度品读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能于回忆中多一分从容,在生活中多一分诗意,面对困难时多一分乐观。
  •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是安抚现代人浮躁心灵的文化读本,是启迪心智的生活导读手册。孔子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孔子为什么这样红?围绕类似问题,作者依据《论语》原文同时又跳出原文,通过丰富的历史掌故来解读孔子,通过广为人知的成语来诠释《论语》,让人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告诉人们幸福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孝敬之道、教书育人之道,等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煉心

    煉心

    少女青岚为寻梦去遥远的另界,在这旅程上遇到心仪的柯若,两人互为倾心,在这同时外出的靔界之子靔梵与青岚相遇,却不料一见倾心于青岚,和柯若争锋吃醋大打出手,不料靔梵却误伤青岚,把青岚的心震碎一半,炼心之旅从此拉开序幕,痛人心扉,刻苦铭心的路在青岚的的脚下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远。
  • 好的生活没那么贵

    好的生活没那么贵

    作者乔小刀——从一个北漂电焊工到知名设计师;从一个地下室的破烂搜集家到创意市集上最受欢迎的创意家;从一个连谱都不识的门外汉到占据唱片排行榜前10名的民谣歌手;从一个用最低成本搭建“微薄之盐”的创办者到分享各种创意实践知识平台的提供者。
  • 绝版甜心引入怀

    绝版甜心引入怀

    她说:“一百个人一百张口,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那我自己满意就好。”他说:“你是什么样子,我便喜欢什么样子。”【极道未婚夫:星丫头的专属甜蜜】第二部,全文免费,放心入坑!
  • 残梦断羽

    残梦断羽

    是现实?还是梦境?呵,谁知道呢?“我觉得你一样可以飞上天际啊”“可我只有一根‘断羽’,还做着一场没有结局的梦。““一切都结束了。”“不,我们终会再见。”
  • 喜欢你

    喜欢你

    因为一场事故,宋可嘉,这个善良可爱又有些任性的女孩失去了部分记忆。虽然身边有关心她的男友和家人,她还是努力地试图找回失去的记忆。随着她不断执着的追寻,终于有一天,一曲奇异的音乐让曾被淹没的故事点点滴滴地展开了……
  • 我将继续沉默的爱你

    我将继续沉默的爱你

    午后的蝉鸣,傍晚的清风,那年的夏天在木兮的印象中,好像也就是这样,再无其他了。唯独那个人,在这五年的时光里,还能不断的让她想起那年那个闷热的雷雨天。少年不顾大雨,一身的骄傲像是被踩到了泥土里,他的眼睫往下滴着水,一字一句的问:“你究竟当我是什么?”“从来都,什么也不是。”得到回答,少年沉默着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从此离开了木兮的世界。再见时,她是SAM集团最年轻的总监,主管集团最核心的设计部,而他却成了她的上司。这可,如何是好?
  • 玩偶师的生活

    玩偶师的生活

    冒着烟的幽魂在韩非的手中疯狂挣扎着,韩非撇了撇嘴,随手拎过来一个漂亮的人偶,把手中的幽魂塞了进去。。。又一个。。。
  • 白鹭侠骨

    白鹭侠骨

    为情,曾经的施恩相救到兵戎相见,为义,曾经的兄弟结义到拔剑江湖。为情为义,他只求问心无愧,可是上天父母被杀,于是他拾起沉戮的心,走向那黑暗而又凶险的复仇之路,在这途中等待他的是爱情、友情还是痛苦和折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