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8500000015

第15章 【第一批黄金运台】运金真相(2)

此处总裁是俞鸿钧,副总裁是刘攻芸,发行局负责签呈的是副局长陈延祚。此一关键文件部分引自《民国档案》 之《国民政府撤离大陆前向台北厦门秘运现金一组资料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从此签呈可以看出,该次拟运黄金共2004459.506市两,计62.64公吨,共装箱774箱,平均每箱装纯金81公斤(约178磅,2600市两)。如每箱里是6块金砖,那么每块体积只有650立方厘米(乘以纯金比重19.32则近400市两一块)或15厘米长×10厘米宽×4.4厘米高,比一般砖墙的砖头还小些。

此处也点明,这些金子是“金圆券库存现金准备(金)”,还需要“密报‘金圆券发行准备监理委员会’核审”。明显地,这批黄金是属于全中国老百姓的国币准备金,只是转移“储存地点”。后来这批黄金大半流入台湾银行及台湾民间,但也支撑了台湾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经济与军费;其余做了新台币的准备金,稳定了新台币,为开展台湾半世纪的经济发展和起飞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台湾国库还存有当时大陆运来的“原金”约100万市两。

该批黄金拟于12月1日午夜由“海星”号装运,“美朋”舰(后转“美盛”号)随行护航,首途至基隆登陆转台北。发行局派员四人随舰押运,驻台代表沈祖同负责接洽。

与此同时,俞鸿钧又去电警备部与沈祖同,告知戒严及接洽事宜。且看两则电文:

11月29日代电警备部,告知戒严时装运人员活动地区,请加派警卫并协助(代总裁批发)。发电10784。

12月1日代电驻台沈代表,告知妥密存储、负责保管,并为协助办事起见,派何襄理、刘副主任长川驻台。发电10783。

因此次运金所用“海星”号缉私艇,牵涉外国人负责的海关总署,故上海最后一任外籍总税务司美国人李度(Lester Little)成为知情人之一。1975年哈佛大学出版《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868—1907),罗伯·哈特信件集》,李度曾为该书做序,在第30页,他写道:“国民政府对海关的依赖(除了海关的收入之外)再一次显现在1948年末,国民政府要总税务司以小小的缉私舰把80吨的黄金(约260万市两)及120吨银圆,从上海国库转移到台湾。”

1948年年底1949年初的上海外滩,虽然时局动荡,战乱频仍,仍然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黄浦江码头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美国货,除了随处可见的可口可乐的招牌,路边还停靠着越过重洋来到中国的美国新型普利茅斯轿车(Plymouth,1948),还有许多军车。这次海关总署派出运金的“海星”号停泊的地方,正是中国银行的专用码头。这儿附近高楼林立,行人如织,算是全上海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位于黄浦滩路(今中山东路)23号的中国银行,其原址是上海德国总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中国接管。中国银行后来以63万两银子买进,在1922年改建为银行营业大楼。1934年至1937年间,由国人自己设计(为外滩众多建筑里唯一一栋)及建造成今日所见的共17层新大楼。它是外滩具有中国传统方形楼顶的最高建筑物,地下两层含有“远东第一大库”之称的金库。该金库位于中国银行后院的地下室,现有武警在外站岗,让人无法进去一探究竟。但其中有一部分开放给一般民众,沿着一个螺旋梯向下走去,下面豁然开朗,玻璃门上写着“远东第一大库”“始建于一九三七年”,即是日寇全面侵华的那一年。中央银行的地下金库应该是在同一层附近。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运输大队队长张振国率队带着士兵们分乘8辆卡车,直奔外滩的中国银行,从而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银行金库的解放军战士。当张振国指挥士兵们扛着一箱箱人民币,进入地下金库时,立刻被这座“至少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远东最漂亮的金库”震住了。据上海市档案馆1936年中国银行落成时的实况报道,这个当时亚洲最大、最坚固的金库,光是金库大门就重达6万余磅,长9尺11寸,宽8尺9寸,高5尺8寸。中国银行的金库设计图至今下落不明,根据宋子文的档案记载,整个中国银行的设计图,在奠基大典当天,由宋子文的妻子张乐怡用时空胶囊封存在地底下,如此不但增添了后人重建金库的难度,更增添了地下金库神秘的色彩。1948—1949年时,其隔壁(黄浦滩路24号,今中山东路24号)即是赫赫有名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原产业为沙逊所有,1923年横滨正金银行购入重建今楼,高六层,为英商所设计。日本投降后,为中华民国没收,改名中央大楼,成为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行址。

中国银行的右侧,隔一条小路(滇池路)为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楼,黄浦滩路20号)。登上和平饭店北楼顶,向东面望,就可看到黄浦江,现在是游客云集的外滩江边公园;当年(1948年)12月1日的午夜,缉私舰“海星”号就停泊在岸边,不远处还有一艘军舰“美盛”号,在巡航监视。其邻楼中国银行的情景亦可一览无余。

1948年12月1日,数百公里外的淮海战役已近尾声,国民党败相已露,徐州剿总杜聿明集团弃守徐州南撤。也就在这天晚上,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军人突然开进了上海外滩。原本热闹的外滩顿时一片死寂,连五光绚丽的霓虹灯影也陡然化作肃杀静谧,唯有寒冬的黄浦江浪声起伏。自本日晚,上海外滩发布特别戒严令,断绝交通,行人车辆一律严禁通行;与此同时,一次与黄金相关的秘密行动,就在上海滩边的中国银行悄然进行。

在戒严的同时,海关缉私舰“海星”号被“紧急动员”到外滩码头待命。城隍庙“玉壶春”茶馆的常客、上海海关总署的员工范元健,时年28岁,担任海关缉私舰“海星”号的三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国民政府首批黄金运台的目击者。在这次行动中,包括他在内的所有船员,都是一脸的困惑与好奇,他们不知道黄金为何要撤离上海,也不敢去问。同样,那些荷枪实弹正在执行戒严任务的士兵,也不清楚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它的来龙去脉。范元健参与的是第一批第一船次的黄金运送。1991年8月,他在台湾回忆起其参与黄金运台在船上的作业情况:

……船长是钟福林(安徽人),5名关员及三十几名水手都是中国人。平常,“海星”号停泊在黄浦江中央的浮桶上,和江边的江海关(黄浦滩路13号即海关的江海关大楼)遥遥相望,除非出海缉私,否则船始终停泊江面;船员上下班或休假要“下地”(即登岸之意),都得搭海关渡船或自己雇乘民用舢板。那天应该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的某日(按:第一批运离上海的国库黄金,应该是在1948年12月1日午夜启运),大概是下午二点光景,舰长突然神色凝肃地进入船舱,告诉大副:“我们今天要出航,任何人不准下地!”这项命令布达之后,船上人员便做好出海准备,静待出航的最后命令。谁知道,等到当天晚上十一二点,都没有接到开船指示,大家都觉得事有蹊跷,谁都不敢乱跑。到深夜一点左右,船忽然开动了,但是,让我们吃惊的是,“海星”号竟然偏向左弯。随船人员莫名其妙,因为向左转就是外白渡桥,也就是上海外滩岸边,根本不是出海缉私,大伙儿都想不通船何以要靠岸。“海星”号停泊的地方,正是中国银行的专用码头。这附近高楼林立,算是全上海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行人如织;然而,这晚却是一片死寂,没有一幢房子亮着灯,码头邻近的街道上没有一个行人,显然已经实施局部戒严。几分钟后,中国银行旁边的街道内(按:即滇池路)出现了十几个挑夫模样的老百姓,二人一组,用扁担挑着两箱大约一尺半×二尺半×半尺见方的木制箱子,吃力地朝“海星”号鱼贯而来。木箱子怎么看起来特别沉甸的样子?船上同事不禁好奇地打量着,东西似乎是从银行仓库搬运出来的,难道是金砖不成?同人们好奇地彼此窃窃私语,舰长钟福林这时告诫大家:“不要管里头装着什么,反正只管完成任务就是了!”船员们虽不敢问,私底下都猜出那是国库黄金。约莫一个小时之后,上来一位着便服的男人,很客气地和我们打招呼。原来,他就是中央银行派来押运黄金的人(按:应该就是央行职员刘光禄),钟福林还派人在大厅为他准备了一具行军床。等黄金全部送上船,“海星”号即在夜色的掩护下,驶向长江口。茫茫江洋,没有人晓得船要驶向何方。

等船开到舟山群岛附近江面,钟福林才透露:“我们这趟去台湾!”显然,这是一项极度机密的运金行动,没有任何军舰护航。若干数据记载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派了兵舰护航……“海星”号在海上航行了一天一夜(按:上海、基隆之间的航距是419海里,而船速约每小时12海里,与范的回忆航行时间契合),终于平安抵达基隆港二号码头。看起来,基隆没有什么警备;但,行动还是隐秘的。几部大卡车早已静候多时,一个小时左右卸运完毕,大卡车便在央银人员押送之下,朝台北绝尘而去。

在基隆待了两天,“海星”号便又折返上海。可惜,“海星”号在京、沪相继失守后,并未随政府到台湾来;这艘老旧巡防舰已经在那次偶然的任务中,写了中华民国金融史。

范元健作为亲历者记录下这历史的一幕,他这段回忆是非常可贵的史料。但《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一书的作者吴兴镛博士,却对挑夫的人数和卡车数目有少许疑问:

“只有十几位挑夫来挑(700多箱)黄金,似有记忆的错误,如第三章所述(包括一项1948年11月29日中央银行的发行局签呈)共约200万两,平均是2500市两一箱,是81公斤。就算20位挑夫(两位挑一箱)跑20个来回,也不过200箱。会不会分批运出?不会的。一方面,上海外滩戒严不是轻易的事,12月1日夜晚的黄金外运已是举世皆知的新闻,不可能为节省几位工人,就一两天内再重演一次外滩戒严。另一方面,其他可靠的资料都没有分批运的记录,包括第3章的《民国档案》中‘国民政府撤离大陆前向台北厦门秘运现金一组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也许范在‘海星’号上是比较基层的船员,工作主要在甲板下,短暂观察到的只是海边的一角,不够全面。同样,以偏概全,船抵台湾后,在基隆也应不止几部大卡车;200万两是62吨,即使是当时最新型的美式军用十轮大卡车,载重量是两吨半,包括人员在内,至少应需二三十部大卡车。近代史上,许多史料都须交叉求证,更须用些常识,不能偏信孤证或闭门造车。”

然而,尽管俞鸿钧保密工作做得几近完美,上海外滩也实行了武装戒严,还是出现了意外。就在黄金装箱启运的次日,“国民政府央行偷运黄金”的消息就几乎传遍了大街小巷。首先传布此消息的人是《字林西报》一位名叫乔治·瓦因的英国记者。

《字林西报》的办公地点就在紧邻中国银行的华懋饭店。前天深夜,就是黄金秘密装船启运的那天晚上,凌晨一时左右,乔治·瓦因无意间从办公室窗户目睹了全过程。他看到相邻的中国银行侧门(今滇池路74号)突然走出一群苦力挑夫,二人一组,用扁担挑着木制箱子,沿滇池路,吃力地朝海边走去。此时,一艘500吨级的海关缉私舰“海星”号正停靠在东面的黄浦江边上;不远处,还有一艘军舰在巡航监视。凭借新闻记者的敏感性,再联系到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他断定挑夫所挑的那个体积小而沉重的担子里,必定是贵重的黄金,国民政府要有新的安排。于是他连夜赶稿:“我几乎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下面是一个充满苦力的银行,我甚至可以判断出他们帽子和制服,湛蓝色的上衣和宽松的短裤,扁担的两端装满着包装的金条。”并立刻把中国银行内运出黄金的目击情况,向伦敦、向世界发出以下电讯:“……中国的全部黄金正在用传统的方式——苦力运走。”

乔治·瓦因发出电讯的次日,英国报纸就刊登了这条新闻,路透社也发布以下新闻:“国民政府央行偷运黄金。”香港左派的《华商报》(1948年12月3日)及其他报纸也迅速转载了这条消息。此后,“运金行动”迅速轰动上海,也震惊了全国;上海人心惶惶,民怨沸腾,没过几天,就在中国银行门前发生了震撼世界的黄金挤兑事件。而“无辜”参与运金行动的“海星”号船员范元健,在回到“玉壶春”茶馆喝茶时,也受到茶客们的纷纷谴责,甚至谩骂,这让他感到非常委屈与难堪。

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黄金归中央银行所有,为什么当时却是从中国银行运出来的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由中国银行与和平饭店之间小路(今滇池路)步入中国银行的后院,答案就浮现出来了:原来中央银行大楼没有金库设备,所以大部分国库黄金、银圆都存在中国银行后院地下室的“远东第一大库”里。

历经一天一夜的航行,“海星”号平安抵达基隆港二号码头。基隆海关(即当时台北海关)秘书课主任王树德(江苏太仓人,后任“总税务司”),在运金当夜零时许即得到上海海关总署的紧急密码通知,即刻向税务司张申福报告,安排与台北中央银行负责人员沈祖同办理陆地上基隆往台北的运输及入库手续。他于1975年12月回忆道:

同类推荐
  • 谁主沉浮1

    谁主沉浮1

    靠置身其中者自己去体会把握。没有定法,没有常规。过去士大夫为官处世遵循的是“道”,现在的官员们则都在玩味“游戏规则”。但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只要你身在官场,无一人能够超脱这看似无形的官场轨迹和无言的明德大道……
  • 红色通辑令

    红色通辑令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引水、开路,一心为民,创业、奉献、立党为公。金钱、权利、美色交织纠缠错综复杂,侦破、打黑,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惊心动魄、悬念重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欲罢不能。...
  • 蒲宁文集·短篇小说卷(上)

    蒲宁文集·短篇小说卷(上)

    本书为我社2005年出版的《蒲宁文集》的再版,共有五卷,分别为:诗歌、散文、游记卷;短篇小说卷(两卷);中篇小说卷;长篇小说卷。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俄国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传统;他的小说简练、紧凑、优美、擅长人物语言、形象、心理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有对往昔充满忆恋的挽歌情绪,尤其十月革命后寓居海外的作品中怀乡思旧的情绪愈甚,但这没有妨碍他在作品中对俄罗斯农民的命运的敏锐的描写和对社会的批判。本卷共收录共收录短篇小说二十五篇,其中《伊格纳特》写的是二十世纪初俄国农村的愚昧和道德的沦丧。文集收录的每一篇短篇小说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缩影。本文集由我国知名俄语翻译家戴骢主编,并由戴骢、娄自良、石枕川担纲翻译。翻译语言通俗易懂,力求在传达作家思想的同时完美表达出俄语的优美隽永。
  • 法医秦明·人气系列(全集)

    法医秦明·人气系列(全集)

    20个挑战心理极限的重口味案发现场,20份公安厅从未公开的法医禁忌档案,残忍、变态,惊悚、刺激、真实、震撼。尸语者,与死者朝夕相处的神秘职业,即将剖开震撼人心的亡灵之声!荒山残尸、灭门惨案、校园禁地、公路游魂、水上浮骸、天外飞尸……每一案都让你无法入睡!
  • 大荒纪事

    大荒纪事

    该书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各地或因上山下乡,或因逃荒的人们,如何在“北大荒”农场生活的故事。作者以自己的同学、农场的职工、职工家属以及农场附近的农民为对象,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记录了他们微小而传奇的人生,将这一段尘封的历史娓娓道来。全书通过70余个故事,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沉的揭示,对绝境中的人性有着十分出色的绘状,更直视了这一历史悲剧的精神本质和深刻教训。从而不仅能让我们对过去的那段岁月加深了解,更有助于我们构建自己的人格,开拓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黑暗无尽之书

    黑暗无尽之书

    且看凡人成神之路,阴谋,陷阱,踏错一步都会万劫不复。拿命修炼,拿命改命。林墨:“像以前一样为了钱像狗一样活着而拼命,我还不如拿命去改命,前者会死,而后者不一定会死”
  • 让孩子长更高

    让孩子长更高

    本书介绍了孩子身材矮小的真正原因,并提供了“拔高”实用方案。全书内容包括:你的孩子不钱“低人一等”;别让孩子的身高掉队——把握孩子的生长快速期;掌控生长板时期,引导孩子科学锻炼;防止生长激素不足,帮助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等。
  • 这辈子,赖定你啦

    这辈子,赖定你啦

    她所有过得最开心的时光,除了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外,就是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钟了。她最害怕的事,不是失去所有,不是没有幸福,而是突然有一天他会自她的记忆中消失,就像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连一点可以回忆的东西都不留给她。原以为自己可以很洒脱,可以对什么都无所谓。直到他的离开,她才发现自己对他多么的不舍。她当初怎么能对他说那样的话?他是那么的爱她。希望他能快点回到她身边,因他们早就说好的,这辈子,要永远在一起!
  • 惟愿山水不相逢

    惟愿山水不相逢

    那日,“听说结婚证能加学分。”她似是随口一说,惹他抬眉轻笑。他问道:“哦,是吗?”她置若罔闻,埋头工作。那日,她是用尽气力,对门外站着的他大喊:“我不愿再见你,你走吧,日后多保重。”门外的人默然离开,那扇隔绝两个世界的门,都没有再打开一丝缝隙。最初,她以为未来的时光能有他陪在身旁,可以免去孤苦,免受惊慌,可事与愿违。她失去所珍视的一切,选择逃离和放逐自我,希祈余生不再见到宋辰逸。他来,她便走;她走,他便追。最后,兜兜转转还是能再次遇见。再遇到,两人已经不是当初那样,那日,他放低身段,柔声问:你还好吗,景莳。
  • 兵王之影子传说

    兵王之影子传说

    在华夏,有这么一支军队,他们被称为影子!他们久经沙场,敌人却连他们的影子都未曾见过。他们有着强大的自信,所过之处,危机化解。这是一个兵,加入影子的故事!(无后宫,不种马,这只是一个兵的铁血旅程!书友群:981986523)
  • 两界证道

    两界证道

    太古年间,因感万物造化,天地孕育一生灵,自号始渊,钟灵毓秀,体态倾世妖娆,被大世生灵尊为始渊女帝。女帝惊才绝艳,实力冠绝天下,后因人族暴虐贪婪,大量屠杀,奴役天地万物生灵,女帝嗔怒,誓要灭绝人族,与玉皇大帝为首的仙之古天庭征战不休。天庭实力强横,女帝与之两败俱伤,天地一分为二,后被走兽之长寂墨麒麟,飞禽之长白玉凤凰所救。女帝伤势过重,就此沉睡不见踪影……
  • 霸世仙穹

    霸世仙穹

    天才弟子苟雄被女友叛变,勾结外门大师兄所杀害,被熊妖残魂救活,得到无上至宝虚无宝鼎,接受逆天的使命,从此一飞冲天!傲视诸天九界,斩遍一切罪恶,霸世九天仙穹!
  • 灵衍记

    灵衍记

    少年单良偶然一次机会吞食了一枚妖丹,竟拥有了化身妖兽的能力,因其重要之人身陨,便立志复仇与找寻传说中的死亡世界,并于途中逐渐揭开了包裹其本身所在世界的一层层神秘面纱。ps:定个小目标,先挣它个一亿点击!!!
  • 女配逆袭:反派boss求别撩

    女配逆袭:反派boss求别撩

    意外身死,顾语瑶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还特么的穿到了一本小说里,还特么的成了小说里的恶毒女配。顾语瑶只想说,狗血来了挡都挡不住!!
  • 平凡的二十四年废柴人生

    平凡的二十四年废柴人生

    我的故事,从一出生就开始述写。平凡且废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