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3600000001

第1章 序(1)

震中不在汶川

2008年5月12日下午3点50分,我正在北京家中写作,儿子突然从长春打来电话,急问,听说北京地震了?我慌忙打开凤凰卫视,果然地震了!但不是北京,而是四川!

四川,我的故乡!

我急忙抓起电话,给四川的亲人打电话,不通,再打,还是不通。直到晚上6点,我终于打通一位朋友的电话,没想到他的第一句话竟是:我正忙着扒人呢!那一刻,望着电视上到处倒塌的房屋,一片狼藉的废墟,遍地血淋淋的尸体,无数求救的孩子,我的心,战栗了……

当晚,我守着电视,一夜不眠。第二天,我就想去灾区,但无数信息告诉我,故乡还在余震,还在死人,还会随时吞掉任何一个人的生命!于是,我有些顾虑,有些犹豫,甚至还有几分胆怯。

但我是四川人,故乡有难,岂能袖手旁观!我是军人,虽然没有上过战场,却亲历过危险,见证过死亡,中国的所有重大发射,我几乎都在现场采访——“长征号”火箭横空爆炸时,我在发射现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那一刻,我在离火箭最近的地方。火箭爆炸,杀伤力巨大,那种瞬间灰飞烟灭的风险,没见过火箭爆炸的人如同没有见过原子弹爆炸,根本无法想像。于是我决定:必须扑回故乡!我不为写什么文章,而只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看故乡滴血的伤口,用自己的鼻子去闻一闻故乡死亡的气息,用自己的良心去贴近故乡倒塌的废墟!

终于,我在煎熬中等来了5月19日——全国哀悼日。这天上午,我将随“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赶赴灾区。在出征仪式上,我代表作家发言的观点是:“文学,首先是对社会的发言;作家,最宝贵的是良知与责任。面对灾难,投身于大地震的现场,感受生命,感受死亡,感受废墟,感受苦难,义不容辞,理所应当。”仪式一结束,中国作家网主编胡殷红递上一张纸条,说,写一句话吧,我发在中国作家网上。我不知道要写的这句话是临别壮语,还是最后遗言。去灾区,像出征打仗,似生死别离。早上离家时,妻子泪水汪汪,叮嘱再三;儿子也打来电话,注意安全!尽管寥寥数语,我听到的却是怦怦心跳!然而一切都来不及多想了,我当即提笔写道:“面对灾难,作家不应缺席;面对死亡,文学不该沉默!”

中午1时许,飞机起飞。我紧贴窗前,望着故乡,心情复杂而又悲凉。我生在四川,长在四川,在四川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四川的土地养育了我的生命,是四川的山水浸润了我的心灵。35年前,我穿上军装,背井离乡,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始终令我魂牵梦绕时时难忘。但35年后,我与故乡的重逢,为何会在一片血肉模糊、尸骨遍野的废墟上?

2点28分,全国人民为大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我和采访团则在高空为遇难者默哀。默哀完毕,文艺报记者刘XX递过纸笔,说空中不便采访,就写两句感受吧。我写的是:默哀,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选择。面对灾难,我们无可奈何。但面对死亡,我们却有多种选择。选择降旗,是对生命的尊重;选择低头,是对人性的敬礼!“的确,在这3分钟里,国家主席低下了头,国家总理低下了头,13亿同胞低下了头;而共和国的国旗,也从空中缓缓降落。我身在万米高空,看不见国旗降落的情景,却能想像国旗降落的样子——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亲切,那样的优美,那样的动人!她从空中缓缓落下,轻轻的,温柔的,覆盖在故乡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抚慰着数万遇难者的魂,温暖着13亿中国人的心!尽管只有短短3分钟,却足以胜过3000年!”

3点30分,飞机降落成都。一踏上故乡的土地,我便感到了故乡的惊恐与战栗,尴尬与狼狈。成都,这座我熟悉的城市,尽是陌生的景象,陌生的人影;机场四周,遍地是救援的军人,救援的武警,救援的志愿者;街道路旁,到处是堆放的物品,耸立的帐篷,流浪的灾民;扛帐篷的,背纸箱的,抱矿泉水的,扶老携幼的,头缠纱布脚裹绷带的,缺胳膊断腿的,满大街都是;还有刺鼻的消毒水,弥漫在城市的上空,散发出一种怪异的气味。一向风平浪静、悠闲安逸的芙蓉城,好像一下变成了收容所;而1300多万成都市民,仿佛时刻都在做着同一个姿势:准备逃命!

果然,刚一住下,有朋友就告诉我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2万多公里的道路,27个隧道,近3000座桥梁;交通线路,几乎全部瘫痪;数百万民众,无法工作。大地震发生后仅15分钟,就发生了一次6级余震;30个小时内,就发生了40次3.5级以上的余震。从5月12日到5月19日,已发生余震近8000次!即是说,平均一分钟就有一次余震!所以一个星期来,成都人民都是在余震的煎熬和折磨中过来的。这种煎熬与折磨,已让成都人民身心疲惫,不堪重负。过去成都人见面就问,吃没有?现在逢人就问,晚上睡哪儿?过去打听别人离没离,现在关心别人死没死;过去住26层都嫌低,现在睡二楼都觉得高;过去下班就喝茶,现在进门就拿放大镜观察墙上的裂缝有多大;过去有空就琢磨如何炒股,现在一有时间就计算从楼上到楼下要跑多少秒;过去下班就搓麻(打麻将),现在蹲厕所都看《地震自救小常识》;过去晚上搂着老婆或者老公睡,现在晚上搂着包包睡一包里不是方便面,就是矿泉水;过去总是很自信,现在每隔几分钟就要问,刚才是不是又晃了一下?尤其一些小女生,过去看见男人捅刀子都敢往上凑,现在看见谁抖一下腿都害怕,甚至手机都不敢开到震动上……

正说着,我的手机响了,是一位四川朋友发来的短信:

近期灾区人民的精神状况是:比地震可怕的是余霞,比余震可怕的是预报余震,比预报余震更可怕的是预报了余震却又不震。

近期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是:要不死人晃死人,晃不死人吓死人,吓不死人困死人,困不死人累死人,累不死人跑死人,跑出去没穿裤子笑死人!

一则短信,足见四川人的真实内心;而大悲面前不失幽默,则是四川人的性格,也是四川人的智慧。我当即复短信一条:“旷世幽默,智胜千军!”

下午,我走进市区,所见之处,都在忙着搭建灾棚,转移学生;都在运送伤员,安顿老人。这一天,是成都市民最难熬的一天。从上午大约9点起,大街小巷就开始疯传:晚上有余震!有人说6级,有人说7级,有人说8级,还有人说10级!到底是几级?谁也不知道。但当晚有余震,却是来自官方的正式消息,从中午开始,成都所有电视台都在滚动播放四川地震局的一条公告:今晚有余震,大约6-7级!但靂中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有人说,震中在北川;有人说,震中在绵阳;有人说,震中在都江堰;有人说震中就在成都!于是全城沸沸扬扬,惊恐万状——越是说不清楚,越是忐忑难忍!下午3点不到,不少市民就背着水壶,带上食品,携老扶幼,离开家门,或在街头支帐篷,或在路边搭地铺,忙得汗流浃背,晕头转向。

当我来到青羊区灾民点时,看见上千名老人、妇女、儿童等,散聚在一顶顶灾棚里,脸色凝重,神情惶惑,好像既不知道昨天是怎么过来的,也不知道明天该怎么活下去。随行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说,这些灾民有的逃向汶川、彭州、江油、什邡,有的逃向北川、平武、都江堰和绵阳。据不完全统计,灾民总数高达480多万,受灾面积13万平方公里,直接受灾人口1300多万,伤残三四十万,死亡七八万!此刻的我并不知道灾区到底倒塌了多少房屋,死了多少百姓,也不知道今晚和明天还会不会发生地震,更不清楚地震是几级,震中在哪里,但望着眼前一个个愁眉苦脸、狼狈不堪的灾民,我已明显感到了地震的残酷与无情!

同类推荐
  • 纪德游记(纪德文集)

    纪德游记(纪德文集)

    《纪德游记》将纪德一生的游记作品精华尽收其中。纪德是个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家,纪德的游记创作既有个人情怀的抒写,又富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诚笃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本书收录了纪德的游记代表作《刚果之行》和《乍得归来》,以及《放弃旅行》、《漫游土耳其》和《布列塔尼游记》等作品。
  • 和大唐诗人对酒当歌

    和大唐诗人对酒当歌

    唐朝,那是一个呼唤天才、造就奇才的时代!是梦想的力量唤醒了无数文人士子志存高远,心怀天下,驰骋四方。江湖有酒,庙堂有梦,乡愁在路上,风雅在诗中!诗人们一路走来,唐风浩荡,诗意飞扬。诗歌不再是文人的专利,诗歌走进了平头百姓。一时间,华章迭现,锦句璀璨,成了一个朝代撼古耀今的盛世标志,成了一个民族辉煌灿烂的不朽记忆。赵斌著的《和大唐诗人对酒当歌》选取了50位唐朝诗人,品人品诗,品阅那个不可复制、早已远去、又令人梦绕魂牵的伟大时代,既有学术价值,又可快意阅读,行文流畅,意蕴流美……
  • 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

    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

    唐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和诗歌史上的高峰,诸多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共同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局面。唐宋时期留下了近千首论书诗,在诗歌及书法文献研究方面具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学术价值。本书对中国诗学思想与书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二者的相互影响做了探索性研究;着重以唐宋论书诗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研究唐宋论书诗中所使用的形容语、批评语,及其在文学性质的书法文献中语词的使用及变化;本书还重点研究了唐宋论书诗所彰显的文艺思想嬗变;并选取了“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的论书诗作为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彰显了代表性诗人兼书法家的论书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本书选取短小精练、琅琅上口的作品,除原文外,还包括“作者简介”、“题解”、“译文”、“赏读”、“历史掌故咀英”、“经典故事温读”等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解析。
  •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是林徽因私人书信、文学名作、建筑论文的首次独家荟萃。在书中,林徽因以诗情画意却又极端冷静的文字,表达了她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她在文学、建筑上的真实才华,诗情画意与热情洋溢中,是她最真实的心灵告白: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的。
热门推荐
  • 寻找光明大陆

    寻找光明大陆

    一个偶然机会,我解开了万年前神秘古王朝留下的秘密,一张会隐匿于心的卷轴拉开一场明争暗斗的战争。这场神奇的幻世之旅让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壮阔景观,它代表了这个世界的永生之咒。但是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那片光明大陆是否真的存在?
  • 黑暗之炎

    黑暗之炎

    旋转的星辰,隐藏着多少秘密;无名的典籍,埋葬了多少光芒。魔鬼的羽翼笼罩世界,从黑暗中走来的人呐!是否是世界的光芒……
  • 雷锋

    雷锋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篇小说,细腻生动地再现了雷锋如何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为时代榜样的全景式历程,真实展现了雷锋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满腔热诚待人、怀揣理想奋斗,从而成就非凡人生的内在逻辑。直到今天,雷锋的名字依旧响亮,雷锋精神依然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 从前有座虎猫山

    从前有座虎猫山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猫和尚.再给小猫仔讲故事讲得是什么呢?
  • 梦呓中的人

    梦呓中的人

    和初中同学同居的时光。“那年夏天你去哪儿了?”“……”
  • 小明星发大财

    小明星发大财

    带着大仓库穿越平行世界,于小天只想闷声发大财。
  • 南风不解忆

    南风不解忆

    男女主人公16岁相识,22岁重逢,可以说是缘深,但女主是个失忆症患者,她和男主之间的回忆在6年后己经忘得所剩无几,男主为了帮她找回记忆暗中做了许多努力,只可惜直到他后来因心脏病去世,女主仍旧没有想起他,这不得不是个遗憾。
  • 错惹腹黑妖孽

    错惹腹黑妖孽

    原本以为死亡的她巧合之下来到了异世界大放异彩,当寻到心上人时却被威胁,一位是前世的救命恩人,一位是今世的爱人,她将如何选择?皆大欢喜时却被告知这一切并不是巧合,那么这又会是谁的杰作?疑团一个接一个的来他们将如何处理?'......
  • 把绿茶做成奶茶

    把绿茶做成奶茶

    一个赌约,时欢留着黑长直穿小白裙五年,成了大家口中的绿茶;五年期满,时欢撩起大波浪,红唇微勾,众人:姐姐,我可以!明明是有凶又美的小姐姐,笑起来怎么又甜又奶,这哪里是绿茶明明是奶茶嘛!后来赌约曝光,时欢放下豪言要再赌一次;直到某天某知名偶像留着熟悉的黑长直,穿着熟悉的小白裙,宣布要出国学习五年;众人:我好像知道了什么!
  • 谁还不是小仙女

    谁还不是小仙女

    她好好的一个善良(不是)的小公主(小霸王),经历了个末世变成了英勇(凶狠)的女王(恶霸)。既然重生回来了,她会让整个世界感受她的“爱的善意”毕竟她已经忍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