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7000000050

第50章 长治、伍姓湖轶事:生生死死,死死生(3)

姜葆琛对我说:“火车通过黄河大桥时,我是对着黄河流泪了。这一是哭我们的民族,乱到了这个份儿上,那些跟随毛泽东打天下的勇将,也成了阶下之囚;二是哭我自己,在当初为什么非要报考大学,还学的是水利——知识越多越反动,当一个工人进了工厂,就不会有当右派的事儿了。我的家境很糟,小时候家住在内蒙古准噶尔草原,后来因为家境的变化,母亲改嫁到了张家口,生活上十分困难。我不但不能给她帮助,还要她为我担心。所以,当车过黄河时我的神经失控,不自觉地流出了眼泪……”

“你想逃到哪儿?”我似乎感觉到了,他不是一般的出逃。

他说:“我想去云南。其实当时的红卫兵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借着坐车不要钱的机会,到各个地方去观光的。与我同车的几个中学生,就是去云南大理。我们一路同行,他们把我当成他们的头儿,竟没有一个人,怀疑我是个异类。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我的逃亡信心。到昆明车站,我与他们分手了——我要去的是地临景洪县的西双版纳森林,从地图上显示,那儿靠近中缅边境;我当时想的是偷越国界,离开生我养我的祖国。道理就不用说了,好端端的一个中国,突然在几个月之间,变成了人鬼难分的阴阳界;我虽然有病,可是我宁愿死在与自己的命运抗争之中,也不愿意在囚笼里受罪。

“我不知道你去过云南没有,那儿土地的色泽都是红的——从昆明通往景洪的公共汽车,每一辆都是超载运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有意识地爬到车篷顶上,以减少与红卫兵的接触。因为快到敏感的边界地带了。我必须小心翼翼,不然的话,一路上的艰辛,都将付诸东流。命运之神,还算可怜我这个逃亡者,在历经两天的行程后,我终于到了西双版纳的边缘。在景洪小镇,我买了些防止蚊叮虫咬的药品并涂抹在了身上,然后在一天的晚上,我闯进了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

“也真怪了,我这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病号,竟然有那么大的勇气,敢于走进这原始森林中来。为了逃亡,我事先查阅了一些有关这个地方的书,其中最使我害怕的是一种名叫‘见血封喉’的毒树。只要被这种树叶碰破了皮肤,是任何药品也解救不了的。在茫茫黑夜之中,到处都是树,在穿行之中,又不能打开电筒对每一棵树,都细细察看——因而,我只有撞大运了,碰上这种毒树算我命短。压缩饼干很快就吃完了,好在西双版纳的野林中,有叫不出名字来的浆果充饥,短时间内,还没有饿死的危险。最可怕的是那些四条腿的动物,在白天穿越森林时,我常常见到它们的身影,因而当夜幕降临时,是我最为害怕的时候——为了躲避可能发生的袭击,我不得不像长臂猿那样睡在古藤织成的‘树床’上。

“无论怎么说,那几天的时间内,我生活在一种希望之中,希望是战胜恐惧的力量,我是在恐惧与希望的并存中活着的。森林中有许多倒木和葛藤,我的衣服被树枝剐得褴褛不堪,但是指南针在告诉我,我一直在向着南方行进——这么走下去,总是会走出莽林抵达中缅边界的。问题出在一次夜宿于树藤之上,第二天早上,我伸手去掏我的指南针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为我引路的指南针,不知道丢在了什么地方。我在树下找来找去,不见它的踪影,这就是说,我把它丢在了原路上的什么地方——这里说的‘原路’,根本不是路,除了我之外,大概只有野猪、野牛走过,没有任何道路的痕迹——这叫我到哪儿去找?

“指南针的遗失,对我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应该怎么对你说呢,它等于断送了我的所有希望。莽莽林海,白天都难以看见太阳,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绿色,我如何去寻觅我的去路呢!退又退不出去。向前走又没了方向——我坐在一棵倒木上,几乎要急疯了。说来说去,人是一个精神动物,自从丢了指南针,我觉得我全身的病都来了,心脏病的胸闷伴随着的心颤,使我一下子像个瘫子一般,再没了向前走下去的勇气。但是停在这儿是等待死亡,我只好咬紧牙关,开始了向自认为是‘南’的方向,东倒西歪地踉跄。古代的民谚中有‘黄鼠狼专咬病鸭子’一说,那天我爬行饿了,便像往常一样采摘林间的浆果充饥,竟误食了毒果——我倒下了,在迷迷糊糊中,我认为我的生命已然走到了尽头。待我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傣族姑娘的竹楼里——我如同返祖般的原始人的生活,到此结束。当然,我苦心为自己设计的逃亡计划也彻底流产……”

英木兰与姜葆琛——这两个看上去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从不同的两个角度,在苦难年代里,演绎了各自不同的苦涩故事……不过,在姜葆琛的苦涩中,还留下了使他终生难以忘却的竹楼情缘。他住进的那个竹楼,是一个离边塞村寨有几里路远的看守橡树林的小楼,而救他一命的姑娘,是橡树林的看守员。她不仅把他背到了小楼上,还为他更衣擦伤,把他视若一个汉族的大哥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西双版纳有一种名叫风流草的植物,还懂得闻风而舞呢!在那只有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的世界中,一个逃跑的囚徒与一个傣族少女,很快就从相知到相爱。当然,即使是姜葆琛激动到了忘我的程度,也是不会把他到西双版纳来的目的,告知她的——在那个年代,他如果吐露真情会把这个小姑娘吓死。他谎称是大学里的红卫兵,特意借大串联的时机,来考察林子中稀有植物的——他又有着一张知识分子的脸和文明的谈吐,因而很快获得了姑娘的信任。

“首先是我感情失控的,但是有了一次,就难以再勒住马缰了。”姜葆琛说,“这姑娘相貌平常,但是心地特别善良。比如,我提出我不能见到生人,每次护林小楼来人,或割胶的傣族乡亲来闲坐时,她都会把我藏起来。她在深夜里对我发誓,永远不让村寨的人知道我的存在。按情理而言,我在那儿有性爱,又有温暖,在那儿安身立命也就行了,但是我是为抗拒‘文革’的暴政,而逃到这里来的,总是像做贼的一般东躲西藏,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当时中缅边界地区的盘查很严,时不时有越界逃跑的人被击毙或被生俘的消息传来,我再想越界,已然丧失了机会。该怎么活下去?这是我体力恢复了以后盘旋在我心扉中的问题。终于有一天,我作出了另一种选择——那是因为红卫兵串联到了她们的村寨,一种惶惶不安的心绪,使我产生了决心要离开这儿的意思。可是无论从哪方面讲,我都该把我的想法告诉她,但是又怕她不让我走。几经考虑,我觉得还是不辞而别是个上策。当然这种行为是十分不道德的。也正是因为有失道德,使我一直都觉得有愧于她——将来你有一天如果写回忆录之类的书,不要宽恕我,要写下我这笔良心债。一天早晨,她还在睡梦中时,我不辞而别地溜走了。南逃的愿望已然破灭,我的路线是北返家乡……”

之后,姜葆琛历经了种种困难,终于回到了北京,为了逃避追捕,他只在朋友家中过了一夜,就奔向了生养他的准噶尔草原。在逃亡的路途中,他听来自草原的流浪客说,那儿“文革”的手段比北京还要残忍,便在途中改变了计划,更名换姓地混进了雁北吕梁山下的一支打井队。那儿人烟稀少,水源尤其匮乏,找水打井就成了当地的大问题。每天与打井工人见面的,就是长城上的古烽火台。他在清华大学是学水利的,按说可以发挥其专长,怎奈当地不仅是山峦迭起,而且地下水位极低,找水打井是个难上加难的活儿。但无论怎么说,他在工人队伍里,是羊群里的骆驼,在没有文化的筑路工人中间,很快成了工人中间的技术力量。比如:在雪地里他看见哪儿的雪融化得最快,就知道那儿下面藏有水源——在那儿开钻打井(当地老乡叫做打“锅锥”),比盲目乱找水源工效要快得多。所以,尽管姜葆琛不想出头露面以便于藏身,他还是很快成了打井队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擀面、和面的技术,就是在那儿练就的)。俗话说:树大招风。在一群没有文化的工人当中,有人开始怀疑他的身份。在一天夜里的大清查中,他被身穿警服的武警,戴上手铐带走了——姜葆琛到了此时,认知了再以假乱真,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便向武警言明了自己的身份是个“强劳”分子——当然,他没有言及出逃西双版纳的问题,那将涉及到叛国,在当时“文革”的高潮中,是要掉脑袋的。

武警当夜将他驮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并将他的手铐用铁环套在摩托车的车座上,以防止他逃跑。当天晚上,姜葆琛被带到一个四面环水、中间是一座监狱的水上囚牢。监管人员先让他面对着牢墙蹲了几个小时(中间不许起立),到了残阳西下的时候,才把他带进一排牢房中的一间。就是在那一间牢房里过夜时,他才知道这个远离皇城的监狱,竟然原始到如几百年前的宋朝。姜葆琛十分感伤地对我说:“说起来,你这个在大墙中度过了近二十年的人,都不一定相信,那里牢房里的犯人,每夜还要互相叫号。那排牢房之间,上边都有一个方洞相通,一号牢房中值班的犯人,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就要高喊‘太平无事哟——’二号牢房值班的犯人,马上要接着唱和‘太平无事哟——’接下去是三号牢房,四号牢房,五号牢房……依此类推,一直到那排牢房一间接一间地全部唱完为止。过了一个时辰,这叫号声又周而复始。我躺在牢房里的大炕上,静听着那高一声、低一声的叫号,当真地掉泪了——这不是为我个人的命运而流下的眼泪,是为中国狱法的返祖而流下的泪水。我读的书虽然不多,但我记得远在宋代,狱吏们为了让犯人自监以防止逃跑,在史书中留下犯人们互相唱和的记载——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多少革命的志士贤达,为了反封建主义,抛头颅洒热血,争取中国的民主自由,但在那块封闭的土地上,还停留在远古时代——作为一个20世纪的知识分子,能不为之涕零吗?!”

我沉默地听着姜葆琛的自白,心中也不禁升腾起一片苦涩。当然,那是一个监狱中最为原始的角落,但仅此一家也足以值得我们深思的了。不是吗?!

姜葆琛君后边的经历,就没有什么曲线了——他被押送回天堂河。不久,大队人马开往茶淀,他便到了那儿的老残队——他是一个有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又经过了这么一场天南地北的折腾,当然只有进老残队的份儿(虽然当时他只有三十四岁)。不久,他们又从茶淀调到山西大辛庄农场——我和他便有了在老残队见面之后的又一次的见面。

一个有着严重疾病的人,在那个非人的年代,能够置自身病躯于不顾,像茧蛹变成飞蛾那般勇敢地突破丝网欲飞(尽管他没能成功)——这里不能不忠实地记录下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另一种类型的肖像。

不知道自己被判死刑的朱希

在大辛庄农场的几百名劳役人员中间,只有朱希是革命资格最老、对马列理论接触最早的人。他的行政级别为十三级,比长治市一把手的级别还高出一截。但就是这样一个老革命,却在大辛庄的“一打三反”运动中,被定性为反革命,他是我进劳改队以来,见到的一桩最大的奇特冤案。也是知识分子中,以忠诚叛逆忠诚的另一种的典型。

朱希1916年生于浙江宁波,1938年入党于武汉。此前,他在上海从事进步书店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博览群书、有着丰富学识的人。由于他的工作特点,使得他在30年代的上海,接触到了大批的左翼文化人,成了一个很有见地的马克思主义者。至1948年4月,党中央移师河北西柏坡后,陈伯达、于光远、毛岸英与朱希等几个人,也从石家庄到了西柏坡,他们在中央的指示下,筹划了进京后的宣传出版工作。北京和平解放后的1949年2月6日,朱希是随中央宣传部进入北京的。他先后出任国际书店经理和文化部出版局图书审读处处长。他可谓是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革命,并为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付出过血与汗的人。

50年代初期,他的工作一帆风顺。在1956年的大鸣大放期间,他感到共产党在领导着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为此他虽然极受鼓舞,但因当时他的工作繁忙,他为没有鸣放的时机而感到遗憾。到了反右开始以后,他的思想开始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了,他认为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一大批热爱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划入反动资产阶级的范围,是完全错误之举。特别是储安平被划为右派,引起了他感情上的地震:在他出任国际书店经理时,储安平是新华书店经理,两人接触极多;他觉得储安平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人士,何以就成了右派?朱希是个敢于进言的人,仅仅为储安平鸣不平,就够打成右派的了,更何况他本人对反右本身就持有异议,被划成右派当然是不奇怪的事情了。可是,朱希从一开始就拒绝扣在他头上的这顶桂冠——能不能这么说,此举成了他后半生的悲惨命运之源?!

偏偏他又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在知识分子噤若寒蝉、人人自危的年代,他就开始了与最高领导人的争辩——“文革”开始后,这个朱希虽然以“不安定因素”被收容进了天堂河强劳农场,他以一个革命者的气魄,依然不改初衷,不断上书中央。他不仅对反右运动表示异议,而且对大跃进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也直言不讳。后来,他经茶淀转移到长治大辛庄,对“文革”中的种种有悖人道的行为,仍然连连奋笔疾书。他上书的范围,不仅有与毛润之先生商讨的,还写下了有直接批判林彪“在一切工作中突出政治”的《七十年代纪事》一文——此时正逢“一打三反”严惩反革命分子的时期,朱希终于撞在枪口上了。

与毛润之先生不断商榷,在当时已然是无人敢做的事情;朱希又抛出与林副统帅针锋相对的《七十年代纪事》,其后果可想而知。朱希被戴上“恶攻”的现行反革命帽子,在农场里被斗得死去活来,那些劳改队中的积极分子们,先用力揪起朱希的头发,使其双脚离地,然后由五大三粗的汉子,没头没脸地抽打他的全身,直到打得朱希高声号叫,使在场的会议参加者的心灵颤栗为止。打过之后,打手们用绳子从背后反吊其双手(在劳改队称之为“吊鸡爪”),狠狠地向上一勒,朱希又是一声惨叫,似乎他已经死了过去。然后,打手们把他往卡车上一扔,像是扔一头死猪似的——下一个节目,是武警押着他,在整个长治市游街。

多少年后,朱希在对我回叙当时的情景时,还感到毛骨悚然。他说:“不知道那根绳子是怎么捆的,我只感到两只胳膊以及双手,疼痛得失去了知觉。大汗珠子顿时从身体的每个部位流了下来。说是汗如雨下,决没有什么过分,因为我的脚边,被汗水洇湿了一片。这么一吊,我的头立刻像葫芦般垂了下来。我就是这样垂着头,乘着卡车穿过整个长治市的大街的。但是卡车没有拉我回来,而是把我拉到一个有大墙、电网和岗楼的大门里——我坐了牢。”

同类推荐
  • 民国县长

    民国县长

    本书为长篇小说。本书以二战的大环境为背景,讲述了1939年民间旷世英烈钦北县长蒙廷宏的传奇而悲壮的英雄事迹。
  • 战春秋

    战春秋

    一滴英雄泪,一支红袖舞。《战春秋》在惊人想象力的支撑下,重述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重塑历史人物,重新构建一代女谍的旷世情感,以全新角度展现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美女西施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两国谋臣范蠡、伍子胥在特工战线上的巅峰对决,风起云涌,杀机深重,谍海中步步都是命悬一线的生死抉择……
  • 飞越盲区

    飞越盲区

    七十年代末,一群青年男女走进了军营,笼罩在他们头顶的仍是那片盲区。他们为各自的理想努力着,然而他们却陷入了生活的盲区,他们追寻着、沉浮着……这方充满魔幻的盲区,使他们迷惘、困惑,然而,他们并不甘心沉沦,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寻找着生活的座标。小说以父子飞行员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奋力穿越地域和人生的“盲区”为主要线索,赞颂了两代军人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品格,在空灵的艺术风格中寄意遥深。
  • 北京的你

    北京的你

    爱情的发生,总是隐藏着许多伏笔,魅力也总是在许许多多看似偶然,却又刻意累积的印像中逐渐鲜明,而引爆点就在于将自我打开,才能让对方靠近,你必须跟对方有靠近的感觉,也靠近对方,你要了解对方,而且被对方了解。爱情要延续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对方对你有更多的认识,在这样的状况下,彼此双方才能彼此真正的靠近。
  •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

    作为人文社“有价值阅读”丛书系列之一,选录冯骥才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体现冯骥才的整体创作风貌。篇目包括,短篇:胡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楼顶上的歌手、雕花烟斗、老夫老妻、炮打双灯、苏七块、酒婆、张大力、刷子李、泥人张、好嘴杨巴、认牙、死鸟、小杨月楼义结李金,中篇:神鞭,以及部分代表性散文。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吃饭睡觉谈恋爱

    重生之吃饭睡觉谈恋爱

    一场突如其来的空难,让那青米回到了她开始的地方:青砖红瓦的小巷,香气缭绕的四方院儿,人来人往的食铺,忙碌在厨房严肃却可爱的小老头儿,还有那个沉静寡言的跛脚少年。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一段重启的饮食人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明月寒光

    明月寒光

    某天,戴明月收到一个神秘包裹,得到一枚金手镯和一只灵猫。过去的十余年,在火星这片流行修真炼仙的高武时空,在这方盛产强者的地面上,他碾压的天才强者,已经突破五位数!现在,是时候换一种玩法了。————————————————————……没有人敢与他对视。一个人也没有。“王座,你们想要,给我说就行了,何必运用肢体语言呢?难道我不可理喻吗?”他一步步走下王座,敌人一步步后退。……
  • 水木九七

    水木九七

    剧情走的很快十恶不赦,花言正,生无根蒂,陌上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西游降魔开始

    从西游降魔开始

    一来就看到齐天大圣,地狱开局,幸好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了...主角可以复制,粘贴其他人的能力预订世界:西游降魔,七龙珠,漫威,诛仙……
  • 圣人灯

    圣人灯

    他出生不久,被天外之人借走一缕魂,当两魂合一时,他来到一个陌生世界。这个世界,圣人灯灭,混乱席卷而来······他从迷茫张眼,到三圣一体,再次点燃圣人灯……众神面前,他说:“各位请轮回!”
  • 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我们谁不是遵从着某种习惯来生活的呢?有的人习惯“黎明既起,洒扫庭院”,而有的人则习惯睡懒觉;有的人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有的人则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有的人对人说话谦恭有礼,有的人则高声大嗓、唾星四溅;有的人做事井井有条,有的人则手忙脚乱;有的人总是乐观地看待一切,有的人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愁眉不展;有的人节俭,有的人铺张;有的人多话,有的人寡言,如此等等,不一而举。
  • 回眸一笑,醉千城

    回眸一笑,醉千城

    在二十一世纪,顶尖高手的她,拥有着王者的霸气,与生俱来的气质,无人能敌。可是倾国倾城的她,终究也是逃不过一个“情”字。作为杀手的她,从来就不需要感情,“情”是禁忌,可是,前世今生,情缘不断,她怎么逃的过呢?到底最后,会是为“情”放弃仇恨,还是,一念成魔。
  • 荒古画帝

    荒古画帝

    仙不收我,我便成魔。魔欲弃我,我便噬魔。一个深山走出的少年,有着一身极差的资质,凭着自身执着,自悟出千古未有之术,展开惊神逆天之路。仙魔皆在脚下,唯我画术独尊!
  • 影后穿越桃花开

    影后穿越桃花开

    她,二十一世纪医药世家出身的小美女,业余爱好是演戏,没想到一举成名成为影后。一次意外,她穿越到了同名同姓的废材安家三小姐身上。说她丑得惊人,揭开面纱倾国倾城;说她一无是处,解毒之后天赋异禀;说她俗里俗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遇到白莲花,影后大人可以更加白莲花,但是,谁来告诉她遇见桃花怎么办?“夫人今晚天色不错,不如早点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