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22200000004

第4章 生育:要计划更要敬畏

——人口政策历史性变化

人一辈子生几个孩子,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母亲说,这还用得着你们计划?我看你们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莫言《蛙》

我们不计划生育,只计划好用多久时间,让田野上到处是我们的子女。

——刘亮程《在新疆》

只要我们战胜了这种绝望的经济制度,我们就能保证永远不再因人口过剩而恐惧不安。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来龙去脉

2018年7月,辽宁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其中出现如下内容:“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和配偶陪产假制度。鼓励雇主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灵活工作时间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条件,支持妇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符合条件的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这是国内率先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的政策。对于经历了连年人口负增长和步入深度老龄化的辽宁来说,这份解决人口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此后,湖北、新疆、陕西等地也推出积极的生育政策方案,实质上都以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为导向。

人口生育即人类自身生产是一个社会永续存在的基础与支柱。其政策也总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1949年以来,生育政策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育宣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政府出台的关于生育的工作文件中,“打胎限制”“避孕”“结扎”等成为政策宣传的关键词。第二个阶段,节育导向的生育政策。1962年,中央颁发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以“节育”为导向的生育政策。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各省市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生育口号,就是在这个阶段喊出来的。第三个阶段,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由二胎政策逐渐导向独生子女政策。70年代末婴孩的出生证上写着:“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两个孩子”。80年代,政策逐渐收紧为独生子女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生育被纳入国家法律的程序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基本上是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延续,但在具体的执行与落实过程中因地制宜。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生育政策开始不断松绑。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8年,辽宁等地对二胎进行奖励,看似只比全面二孩政策往前进了一点点,实质上却是一个本质性的飞跃。各大媒体因此关于生育的讨论一时蜂起,争论不可开交。其中,最为激烈的讨论问题是,是否将生育纳入国家议程,对生育进行“征税”。

2018年8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一文,认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资源,低出生率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开始不断显现。伴随着现代化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几近枯竭,老龄化趋势加剧,企事业单位用工成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巨大。文章提倡生育要放到国家层面予以重视,要让人们生得起、敢生二胎。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则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文章,建议设立生育基金,不论公民生育与否,都要“按工资比例缴纳生育基金”。随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称,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不少人认为,缴纳生育金和社会抚养税的建议,都是对公民进行变相罚款;人口面临的严峻态势,要从构建鼓励生育的公共政策体系入手,要在产假、孩子入托、幼儿教育、家庭负担减轻、税收减免、财政鼓励上下大功夫,而不是从众人头上拔毛。

9月,在争论中迎来了大事。10—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开了新部门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方案。新的机构设立中,撤销了原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新设立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和老龄健康司。新设立的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其主要职能为承担人口监测预警工作,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国家卫健委称,机构设置是基于人口变化而做出的决策,是针对我国人口发展、结构变化、社会问题的不同而做出恰当调整。

与此同时,有细心的人发现,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分编草案中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而民法典分编草案整合完毕后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2020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如果顺利过审,我国最快可能在2020年3月全面放开计划生育。

相关链接

【英国富豪“订制”孙子】

如果家财万贯却没有法定继承人,你会怎么办?几年前,英国一对富有的夫妇在独子死于一场车祸后,从儿子尸体上提取精子,利用人工代孕和性别筛查,刻意创造了一个“孙子”,以继承香火和巨额财产。这名试管婴儿于2015年在美国出生,整个造人过程花费大约10万英镑,在正式的书面文件中,他的祖父母是他法律上的父母。

【企业深夜辞孕妇】

一觉醒来,突然解雇?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事发生。据悉,一名宁波母亲怀孕在家,公司负责人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要求其上报当月营业额,并强调10分钟之内上报。当时已是晚上十点半,这位母亲早已经入睡,未能及时回复,10分钟后,她就收到负责人在微信群里的通知:“你被解雇。”知道事情原委后,她遂将公司起诉到法院,最终获得18000元的赔偿。赔偿是拿到了,但工作也丢了。

【“00后”性别比例失调】

国家人口普查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比例大概为118.23,其中男生783万,女生662万,男生比女生多121万。人口的性别结构会影响婚姻市场。性别失衡问题,会成为人口结构均衡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男性人口基数多于女性,使得未来婚姻挤压问题将更加严峻。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陆杰华指出:“整体男性居多,会让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出现很多难以找到结婚对象的男性;加上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等因素,均影响未来社会婚姻。”

【国外如何鼓励生育】

在俄罗斯,二胎及二胎以上的家庭可以申请“母亲基金”项目。每生一个孩子可以得到25万卢布,生育三个孩子的女性可以获得四年半的产假,并会获得一定的补助;生育4个或7个子女的家庭分别颁发“光荣父母奖章”和“光荣父母勋章”。在法国,孕妇一共有16周产假,父亲有11天陪产假,休假期间工资照拿;如果夫妇为各自的雇主工作超过一年,那么他们都有权请假在家带小孩,直到小孩3岁;如果家庭生育八胎以上,法国政府授予妇女金质共和国家庭勋章。为鼓励生育,德国设立儿童金,每个孩子每个月可以从国家领取补助,直到18岁成人。除正常产假外,父母一方还可获得一年的额外育儿奖,期间的生活费用由国家按照本人纯工资来发放。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工作停职2个月,则可享受14个月的补贴。

微言大义

独生子女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爸妈只有你。

——微博·兮言_1991

“90后”何止不想生孩子,她们连婚都不想结了。生个孩子?抱歉,不在他们的选择范畴。成人世界,人生实苦。

——微信公众号·伊姐看电影

“孝顺”是种奢侈品,成本高昂,也是对子女们经济实力的考验。

——微博·回不了天堂的angel

现在不是生不生的问题,先解决已经生下来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长的问题和青年人就业问题,这个不解决生多少也白搭。

——网易网友有态度网友07coSF

深度解读

生育可是个大事

国家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使出浑身解数,政策刺激一轮又一轮,生孩子已经不是个人的事,它被赋予更高的层面:国家大事。

其实,自古以来,生育就是大事。《周易》中写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将生视为天命,是顺应天道的要求。从天的高度来看待生,可见生育多么重要了。对家庭而言,生育也是件大事。家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香火绵延,四世同堂,晚年安享儿孙之乐,这正是传统中国人的幸福所在。对夫妻而言,生男生女更是大事。中国古人认为,涉及家族与姓氏的存续,养儿防老,生男能延续家族香火。对国家而言,生育更是大事。“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历史上的泱泱大国,除了国土面积广大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口数据,人多力量大,人口是兵源、税赋、财富的来源,没有足够的人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就修不起来;没有足够的人口,坚实的兵源和戍边力量就无从谈起;没有足够的人口,即使地再大物再博,国家也难以强盛。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生育文化,生儿育女、生男生女的理念延伸到世俗生活的社会各个方面,最后化成文化的一部分,深深流在每个人的血液里。汉人结婚之后,新婚夫妻的枕头里放着红枣和莲子,“枣”谐音“早”,莲子谐音“子”,寓意“早生贵子”。婚后难以成孕的,会到观音庙里拜送子观音,以求得子嗣。若是生了男前来道贺的人会把玉章拿给小孩,称为“弄璋之喜”;要是生了女孩,大人会把纺织器上的零部件“瓦”拿给她,称为“弄瓦之喜”。生育成为礼俗的一部分。孩子生下来之后,又有满月酒、过百岁等民间礼俗,“过百岁”意在祈祝婴儿长命百岁,消病消灾。汉语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子绝孙”的说法,可见生育观念早已深刻植入到伦理和文化之中。

古人重视生育,以多子为荣。现代人却实施计划生育,节制人口。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人口基数的变化说起。1790年乾隆年间,中国人口首次超过3亿。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为6亿,1969年人口飙升至8.06亿,1981年人口达到10亿。从数据来看,以“亿”为单位的人口递增的时间在逐渐缩短。以前是平均50年增加1亿人口,后来是5年增加1亿人口。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资源和现代化进程的速度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所以要进行人口控制与人口节制。为了遏制迅速膨胀的人口,中央决定实施计划生育,节制人口增长速度。

20个世纪80年代,国家提倡只生一个好,如今生二胎成了大事。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计划生育?生育是与社会整体的协同化过程,计划生育的出发基点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需求。不管是限制生育还是鼓励生育,本质都是计划生育,其目的是进行人为控制,管控人口规模,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是社会新陈代谢的一部分,人口的消长取决于社会结构性质,并不是单纯的生物学现象。农业社会对于劳力的需求量巨大,所以多希望生养男丁,分担繁重的体力劳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现代化进程尚没有完全展开,“多生养”的概念延续了下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将生养七八个孩子的母亲视为“英雄母亲”,以此荣誉来嘉奖女性。现代社会分工日益明确,对于劳动力的质量要求也更高,劳力众多并不意味着劳力质量高。没有适龄劳动力,经济将很难运转下去。现在国家除了抓二胎,也在抓人才战略,各地都在争抢优质劳动力,为未来做准备。

计划生育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说降低人口增速是计划生育取得的主要收益之一,那么计划生育背后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限定生育数量的政策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失衡。“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和新生婴儿的性别比直接影响人口再生产和婚姻等问题。对于政策执行不力、违反计划生育的偏远农村地区,家庭不愿承担超生罚款,由此造成的“黑户”,据此累积而形成的社会问题已经显现。低生育率会导致“大国空巢”现象,老龄化趋势以及国家整体“未富先老”的现状,对社会保障制度、养老模式和养老资金来源等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国家倡导晚婚晚育、带薪休假,以法律形式规定产假,但是这个规定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的时候往往就消失了。招聘时填写的第一条就是“婚否”,很多人就因为填了“已婚”就被拒之门外。为了保饭碗,许多员工休的产假也大打折扣。

生,如今并不容易

国家都在发动众人催生了,你敢生吗?国家出面催生的背后,是中国人出生率的低迷现状和生育危机。2015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这个数据低于2014年其他1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生育率持续在低水平徘徊,酿造了生育危机。

生孩子由什么决定?第一个条件是婚姻。古人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90后”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婚没结、房没买,何谈生孩子?生孩子的先决条件是要先结婚。城市生活节奏快,动不动就是加班熬夜,年轻人被工作掏空了精力,没时间约会恋爱。国家提倡晚婚晚育,这一晚就晚到谷底。社会越来越开放,婚姻也不是爱情唯一的归宿,年轻人都本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害怕“走进婚姻的坟墓”,坚持单身不结婚。现在有的网络游戏公司甚至推出了“网游结婚”,结婚的网友便可成为虚拟夫妻。《梦幻西游》里,玩家可以协议离婚,夫妻组队找月老谈话,提出离婚的申请。感情可以虚拟,成为现实世界的替代品,这在70后看来无法想象。科幻电影《她》里,男人的伴侣是数据库云计算后虚拟的女性声音,根本不需要现实的女性。虚拟情感给现实婚姻带来危机。试问连婚都不想结了,那还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生育?

年轻人的生育的观念也正在变化,也是生育危机的一个原因。原始社会,肥臀丰乳象征着强劲的生殖力,原始人将硕乳巨臀的女性视为部落女神,就是因为身体健硕的女性多生多养,能撑起部落的半边天,为部落繁殖后代绵延子嗣。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打破了传统社会对于男女在家庭中的分工。女性外要工作,内要顾家,上要孝敬公婆,下要伺候全家吃喝拉撒,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女性在妻子、母亲、职员三者之间忙得团团转,既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要前凸后翘身材有致,如果丈夫想让妻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其实是对女性的双重剥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妻子都会勤俭持家,并不是所有女性愿意相夫教子。广告的轰炸下,女性的生活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举个例子,现代女性以瘦为美。网络上,生完孩子的“辣妈”“少妇”们铺天盖地,对她们而言,节食减肥瑜伽课是身材恢复的必修课。她们能经得起“辣妈”的赞美,但经不起“大妈”的诋毁。辣妈的身材前凸后凹,却很少向公众传授育儿经验,而更多地炫耀产后如何恢复身材,如何花钱保养,如何消灭妊娠纹,做到身材火辣诱惑如初。似乎,生育成了一件不得已为之的负担,甚至是必须隐去的罪恶。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下来不容易。2012年,陕西安康一名怀孕7个半月的孕妇,因为交不起罚款,被逼引产。被引产胎儿父亲邓吉元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后,被当地打条幅骂为“卖国贼”,甚至威胁要把他们全家驱逐出镇。古人也有引产和溺婴等行为,但多数时候溺婴不是因为超生,而是因为养不起,被迫无奈。现如今别说溺婴,怀孕在想法中就事先夭折了——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就算不溺婴,让年轻人敞开肚皮生,恐怕也是有心无胆,不敢生。房价高耸入云,对于喜欢承包子女未来的中国父母而言,生子意味着将来替孩子谋划。多数父母会为孩子买房。年轻人自己都买不起房,有的人甚至租不起房,更惶谈未来!于是,“穷则独善其身”成了不少人的选择,许多人干脆不婚,就算婚了也不生。合法孕育易,合理生育难。就算生了孩子,家里没人带娃娃,孩子有三灾四病无人照料。生养一胎就如临大敌,何况是第二胎?!

生育危机会触发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低生育率会影响未来的人口形势和经济转型。一是低出生率会使整个社会的年轻人少,加剧社会的老龄化;二是低出生率会使人口红利的优势丧失;三是低出生率会造成人口结构失衡,埋藏人口危机隐患。谈论生育危机,我们是从未来和后果的角度出发的,从经济结构的惯性对未来人口的需求角度谈生育危机,有点未雨绸缪的味道。从“人口红利”和劳动力资源来讲,生育危机会导致人口结构失衡,当社会里年轻人少、老年人成为社会主导的时候,社会会出现各种问题。年轻人少了,各种社会成本转嫁到老年人身上。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年轻的劳动力不足,老年劳动力回流到劳力市场。一个老年人社会缺乏活力,也缺乏创造力,这将带来新的问题。因生育危机而转嫁社会成本的另一问题就是养老问题。未来谁来养老?是养儿防老,还是花纳税人的钱,进行社会养老?

我们很多的生活压力,是时代造就的,也是社会保障不够造成的。医疗、养老、子女教育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中产阶层焦虑的源泉。生二胎之所以在民众里掀起轩然大波,其实是整个社会释放焦虑的一个出口。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人口、人数等把人当手段,这些数字化、标签化、简单化的集体概念,把“人”背后的立体概念扁平化了,也把人生而神圣的内涵遮蔽掉了。人是目的,人不是手段。人不是财富积累过程中可以透支的“人口红利”,也不是经济术语里的“年龄股”“人口股”——如果非要谈股票,谈人口股,那么分红就先从娃娃开始,请从一些保障孩子成长的福利开始。人始终是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人,是有温度与情感的人,不是为达成特定目的手段,被关进计划笼子里的猴子。

夫妻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不是人口红利的生产者。生育不是让公民上纲上线,命令他们“见证怀孕,持证生育”,生育也不是集体经济,把男女身体当作生产资料摊派给家庭,让夫妻联产承包完成生养任务,最后向国家上缴人丁。

生育是公民的权利,这个权利与生俱来,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不生育也是公民的权利。国家要对公民的生育应存有敬畏之心。一对夫妇生几个、生几回,说到底国家喊多少遍都没用,因为国家不可能越俎代庖替你生。国家没有肉体,国家不会坐月子,更不会承受怀胎分娩之苦。生育政策不能一天一个想法,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不能和人民玩政策游戏,有些地方今天承诺“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明天又改口“一个难养老,再生一个好”。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如果初一、十五不一样,公信力就大打折扣。由此及彼,就不是生育这一方面的问题了。

生育政策调整固然为形势所迫,但是国家船大难调头,新政策推进急不得,要一步步慢慢来。生育政策不能搞运动、耍花招,更不能放任一些地方在政策推行过程中搞暴力执法,让顺政策者昌、逆政策者亡。例如,当年的计划生育,不能“该扎不扎,见了就抓”,不能因为“一人超生”就要“全村结扎”,不能动不动就“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不能因为要普及一胎,就要“控制二胎,消灭三胎”,不能为防患于未然就要“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生育是严肃的事,生育不是农村墙壁宣传口号里的“刮刮乐”,不是用政策狩猎人民,不是和人民较量、比试意志——之所以有这么多“不能”,因为生育是神圣的、严肃的,佛教里经历六道轮回才能转世为人,孩子是生命恩赐的礼物,为人本身就已弥足珍贵。

俗话说“牛不喝水强摁头”,生育是个体意愿,不能成为国家意志。生育意愿是“计划”不来的,生育是生命个体繁殖后代,不是给国家订制人口。生育率不是水龙头,说关就关、想开就开。如果生多了怕增加国家负担,生少了又嫌没人口红利,如果用功利主义的态度来算计生育,那么整个社会的生育观念就会扭曲,生育意愿难以释放。现在的情形是谈“生”色变,有钱有闲的中年人想生二胎,但是身体功能退化精力不济,有心无力;年轻人恐婚又恐生,无奈生活成本压力之大,勉强能养活自己。《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公布的消息称,有近六成年轻人没有存款。试问没有钱、没有存款,年轻人拿什么养孩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生育是个人权利,不是国家义务。要个人权利就要承担个人义务,这是合逻辑也是合情理的。如果把公民生育视为国家义务,那么与国家义务相匹配的国家权利在哪?如果你在坐月子的时候,不能坦然过产假,而是提心吊胆地担心产假一过,回去工作会被老板立刻炒鱿鱼;如果你刚生育完奶水不足,买奶粉却要担心是否买了毒奶粉掺了三聚氰胺;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找人托关系挤破头插进一所幼儿园,却要担心被老师扎针喂药,求助无门的时候,请问在这么多“如果”面前,在你担心这担心那的时候,“权利”在哪里?有不对等的权利,就应该有不对等的义务。当社会不能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时,也就难以让公民戴上义务的大帽子——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每个人都有问题。以人为本,把人当目的,值得整个社会的反思。作为企业,招员工时能否不问已婚未婚?能否不问女性“你来是不是要先生孩子?”作为国家,能否真正保障年轻人的结婚和生育权益,不让他们疲命于职场和家庭,用无偿加班来压榨私人生活空间?作为个人,能否在发生上述情形时,拿出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不是选择忍气吞声?

生孩子这事本来不是举国上下讨论的事。生育是公民的个人权利,不是计划中的任务。计划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不计划。马克思曾说:“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只有社会达到这样完满的自治一种状态,社会才能变得更好。当然,现实中的世情、国情总是使得这种丰满的理想最终要折回骨感的现实。因此,因应时势的变化给出这件最自然的事情以引导也是自然的事情。但是,无论什么样的人口、生育政策,都要以敬畏为前提,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满足人、尊重人,创造条件则“民自化”。

(李啸洋)

同类推荐
  • 青年作家(2015年第11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11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6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故事会(2017年4月下)

    故事会(2017年4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6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青年作家(2015年第9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9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4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四川文学(2015年第9期)

    四川文学(2015年第9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雪球专刊第085期:稳健投资之道

    雪球专刊第085期:稳健投资之道

    大盘结束普涨行情,一味持股做多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收益。在当前的A股市场,有没有一些稳健的操作策略可以参考,既不会踏空,也不至于在大盘巨幅回撤时损失惨重?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低风险投资理念有没有简化的版本?普通投资者如何再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请看本期雪球专刊——《稳健投资之道》。
热门推荐
  • 玄武圣皇

    玄武圣皇

    他们勇敢,虔诚,骄傲,风度翩翩。他们自负,固执,善妒,好勇斗狠。他们便是武者。这是一个武者世界,这是一个武道文明。一个出身武道世家的少年方扬,偶然得到一只神奇的黑葫芦,乃是太古神兽玄武武魂所化,因此得传《玄武真经》,修成第一防御神功,从此成为打不死的小强,以一种风骚的战斗方式,横行天下。
  • 少年心事琉璃岛

    少年心事琉璃岛

    抑郁症少女的倾世之恋,等一生只为看一眼纯白少年倾尽一切拯救,却终究没有她要的爱时间生生开花,不眠不休的少年心事,只能被搁浅在琉璃岛的彼端……
  • 高叫你的名字

    高叫你的名字

    本书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之一,收录了刘建超的小小说作品,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莲蓬升瑞

    莲蓬升瑞

    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他们一起经历了风花雪月的青梅竹马,又一起经历了腥风血雨的风云变幻,最终他们将一起走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 学术霸主

    学术霸主

    一位未能替国家赢取学术荣誉的2050年学者,重生于1980年代的华夏国,带着对历史的记忆和2050年的图像记忆法,他从一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学界旗手。勇夺古典文化竞赛冠军;搅动华夏学术界;打败东洋日本国十大学者;阻止韩国非遗申请;挑战美国学术霸权;终于带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之巅!钱钟书、季羡林、朱光潜、宗白华、启功、金克木……那个年代的大学者们将一一露面;路遥、芦苇、贾平凹、余光中、罗大佑、李安……那个年代的文化史也渐渐轮廓清晰。承诺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看的故事,一些有趣的知识。(本人科班出身,保证内容有史有料)
  • 那些年我开过的挂

    那些年我开过的挂

    池小鱼:“我们家没钱”池父池母:“那个集团是咱家的”池小鱼:“那个城堡好漂亮”闺蜜:“归你了”池小鱼:“那个小哥哥好帅”某大佬:“有我还不够?”池小鱼:“那个宝宝好可爱”某团子:“麻麻,你看看我”
  • 都市神魔系统

    都市神魔系统

    尼玛,这是什么情况!这么做好事也会被雷劈.平凡高中生穆枫,无意被雷劈中得到都市神魔系统.尼玛,这是什么系统,泡女神,和美女老师之间的暖味……穆枫从此走向这惊险而暖味的人生路.
  • 在另一个世界降临

    在另一个世界降临

    普通高中生江眠,被周围的人视为厄运之子。
  • 过去的都过去了

    过去的都过去了

    清晨的朝阳已在天空露出红彤彤笑脸,那笑脸是金黄色的,那金黄色的原野呈现一片黄澄澄颜色它预示着的丰收喜悦。秋高气爽的季节里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们他们已经一代一代地延续着好几百年辈祖留下来的祖业。他们有自己别样的风俗习惯,有着对生命命运坎坷不平的抗争。也许是通过岁月的侵蚀让过去的一切变得这样微不足道;也许只有忘记过去的不好才会活出今世的美好;我想说的是人的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才会换来幸福的未来,无论你生在何处!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