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2400000020

第20章 改革科举,推行“恩荫”

为了寻求贤能的官员,唐太宗对人才的选拔制度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唐太宗刚刚继位的时候,官吏的选拔主要是靠大臣的举荐和皇帝自己亲自考察、破格提拔等等手段。这些方式是以前历代皇帝都用的方式,很有局限性。比如大臣举荐,地方人才的选举权力往往被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把持,长此以往,势必削弱中央权威。比如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人才选拔就被士族门阀势力控制,导致中央的集权大大削弱。所以隋文帝才取消了“九品中正制”。在武德七年(624),唐高祖曾经为了尽快选取人才,曾提议恢复“九品中正制”,但因为受到大臣的强烈反对而作罢。

贞观初年,求贤若渴的唐太宗也曾经想过用和“九品中正制”相似的办法来求得人才,但反复思考,觉得这些制度有诸多弊端,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于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对于人才的渴求让唐太宗深切意识到确立一个周全可行的人才选拔方法十分紧迫,太宗在大臣的提议下,想起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所谓科举制度,就是由朝廷设立许多科目,通过分科考试,将统治阶级认为合格的人推举、选拔出来担任政府的官吏。科举制比起“九品中正制”有更明显的优势,为具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进入官场、跻身统治阶级开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但是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还不够成熟,规模很小,时间也不确定,而且科目单一。隋文帝时,科举考试只开设秀才和明经两科,隋炀帝时期设立了进士科,但隋朝三十年,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人,总共才十几个。

唐太宗针对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对隋朝的科举制做了深入的改革,让其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选官制度。贞观时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种。常科每年定期举行,制举则是根据需求临时举行。国子监、太学的学生都可以报考常科,州县学校的学生,经过州县学官的审核,也可以报考,一旦考中,都由吏部考核录用。唐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项。秀才在贞观中期废除;明法、明书、明算是专门的知识;而一般的士大夫都喜欢明经、进士两科。明经和进士比较起来,明经主要是背诵儒家经典,测验记忆力;进士除了考帖经以外,还有写诗作词吟赋作文章的测试,考的是真才实学。所以,在贞观时朝进士科最热门,无论是寒门学子还是豪强子弟,一旦考中进士就是光耀门楣的事情,也是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如果没有考中进士,即使担任宰相,很多人也常常会感到非常遗憾。在当时,考中进士绝非易事,据记载,当时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百分之一二,就是说一百个考生里才能产生一两个进士。正是因为录取率低,当时人们把考进士比作“登龙门”,民间有谚语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进士比明经难考,三十岁考中明经科已经算老了,五十岁考中进士还算年轻。高中进士等于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但真正做官还要通过吏部的“选试”考核。“选试”内容包括“身”、“言”、“书”、“制”四项。“身”指的是考生的相貌外表,“言”指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就是书法,“制”就是考生审定文字的能力,可见吏部“选试”也是相当严格。进士的前三甲有另外一个称呼,一直沿用下来,进士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武则天统治时,她开始在宫殿上亲自出题来考考生,称为“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自选择官员,所以后人把进士又叫作“天子门生”。

由于进士录取比例较低,很多人为了进士及第,就在考试之外想各种办法来增加自己高中的机会。当时流行的做法是“行卷”。所谓“行卷”,就是考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文章抄写到卷轴上,献给当时的名流,包括一些官员和有名望的读书人,请求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推荐给主考官。据传,大诗人白居易曾向当时的著名诗人顾况“行卷”,获其赏识。顾况起初看见白居易的名字时,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居住很不容易”,表现得非常高傲。待他打开行卷第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念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时,不由得拍案叫绝:“能做这样的诗,‘居’亦‘易’矣!”之后便到处赞扬白居易的才华。如此看来,“行卷”有其积极的方面,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在应考以前就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努力创作高水平的作品,这也是唐诗繁荣鼎盛的一个原因;但“行卷”也有其负面影响,容易造成贿赂、投机之风,不利于考试的公平。

唐太宗实行科举取士的另一个意义就是把选拔和任免官吏的职权全部收回中央,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中央直接选拔官员,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出身寒微的学子进入政府机构,维护李唐江山的稳定。比如毫无名气的李义府,早年怀才不遇,遂写诗云:“上林许多树,不借一枝栖”,借此表达自己想做官却没有机会的无奈。唐太宗听说此事后,就回答说:“朕愿将全树都借给你,何止是一枝啊!”后来,李义府经过科举考试入仕,最后做了宰相,位极人臣。

在科举取士的同时,为了缓和贵族集团对此的不满情绪,太宗还采取“恩荫”的方式来选取官吏。“恩荫”指的是官僚贵族子弟可以凭借先辈祖上的官阶和功绩获得官职。唐初的恩荫制度继承了隋朝的制度,规定一品到五品的官员,其子孙都可以通过恩荫做官。其中三品以上的宰相或者开国功臣级别的官员,除了可以荫及子孙外,甚至其曾孙都可以通过这种制度做官。贞观十六年(642),唐朝的开国功臣段志玄病危,在他将要逝世的时候,太宗亲自到他的病榻前陪伴。为让他安心离去,太宗许诺给段志玄儿子授予五品官衔,而段志玄则请求太宗把这个官衔授予他的弟弟段志感,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授予了段志感正三品的官职左卫郎将。根据当时的“恩荫”制度,官职恩荫给儿子不能超过五品,而且恩荫给儿子的官职不能转给弟弟,可见太宗有时候也能不按这个制度办事,但这也显示了太宗灵活处事的能力,对功臣充满了人文关怀。“恩荫”制度的推行,不单单是为了维护贵族统治集团的利益,还显示了太宗对开国功臣中极其有才能的人的怀念和赏赐,很多皇帝都有过这样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在科举和“恩荫”制度之外,仍然经常下诏,让地方官员推荐人才,作为这两种制度的补充。贞观十一年(637)四月,太宗诏“河北、淮南举孝悌淳笃,兼闲时务;如数该通,可为师范;文辞秀美,材堪著述;明识政体,可委字人;并志行修立为乡闾所推者,给传诣洛阳宫。”可见太宗对人才的渴求是全方位、不拘一格的。科举、“恩荫”和推荐制度作为贞观朝人才选拔的三种有效制度,保证了唐朝人才的汇集,正像唐太宗自己所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同类推荐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达·芬奇

    达·芬奇

    在人类文明的灿烂历史长河中,欧洲文艺复兴古文化运动,无疑掀起了一阵阵艺术狂澜。这个时代,俊才辈出,群星闪烁。而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艺术之星,便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他的作品,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开放的一朵奇葩。达·芬奇是一个农妇的儿子。他的父亲也仅仅是芬奇镇上的一个公证人。他虽然出身卑微,但自幼勤奋好学,智力过人。他生逢其时。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艺术界群星脱颖而出,争辉斗灿。他14岁便进入著名画家、雕刻家和已经有许多卓越作品的大师维罗奇奥工作室,在那里苦学勤练绘画、雕塑6个年头。他随身携带笔记本,时刻留心观察生活。那本子上画满了各色人物的面孔、表情、手足和身躯……
  • 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诗传

    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诗传

    本书讲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的传奇,一个具有胡人血统的平民诗人,让唐诗在国势衰落的轨迹中,再次腾飞向上,不能不说他具有“魔王”一般的功力,而“诗王”、“诗魔”的称谓也应证了他对唐诗的改造过程和承认。白居易拓展了诗歌的体裁,皇室爱情、平民疾苦,都在他笔下被还原,而他生命的波折,也让人感叹时代造就了一个不一般的诗人。伟大的诗人不会去选择时代,而是在时代中造就自己。白居易适逢乱世,但他并不因为身处乱世而悲哀,而是用他的笔和才思,去忠实记录乱世的根源,并对受苦难的人民给予了无限同情。诗人终究老去,白居易也在争鸣中走向历史的深处,但诗人的传奇却没有散去,而是随着他的诗歌永远在文学的天空里飘荡,在人们的记忆里不断翻新。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本书系《我和我的父亲母亲》系列丛书之第一本。1978年,陶铸的女儿陶斯亮所写《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以泣血的文字和深挚的情感,引起全国无数读者的共鸣,掀起平反冤假错案的一个高峰。35年过去,在父亲陶铸逝世近半个世纪,母亲曾志也已离世多年后,陶斯亮重拾情思,追忆双亲,带读者走进陶铸一家的亲情世界。
  • 张纯如

    张纯如

    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回忆录,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热门推荐
  • 探灵天师

    探灵天师

    十年前的一次大洪水,冲出埋藏地底的明朝古墓,考古队连夜出发探究,却在第三天神秘撤离,并对外封锁有关古墓的所有信息……与此同时,倒斗界多出一支神秘队伍,诡异莫测……阴阳门后人慕容,在一次雇佣中踏入不可逆转、穷凶极恶的探险之途:幻蜮星罗、活人俑、天链悬棺群……一次次千钧一发,死里逃生!最终却发现更为惊人的秘密……这真是一个没有鬼怪的世界么?
  • 天下无魔之神领域

    天下无魔之神领域

    这是一本玄幻小说人物铁血情节真实武器独特语言搞笑
  • 回忆樱花

    回忆樱花

    美好的青春里带着甜蜜的小确福,樱花树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这是我的处女作,因为学业缘故,所以更新的也许有点慢,而且随时会修改之前的章节,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关注。
  • 公子本是女娇娥

    公子本是女娇娥

    她不过只是想混口饭吃,哪承想遇到了这么个无赖。羊入虎口,从此难逃。某人心内暗笑:自己送上门来,可就别怪我了。【精彩抢先看】“不知当初是哪个人拉着我不放,非要我赔偿?如今我赔给你,却又不要,不知是何道理?”男子笑道。“那谁让你把自己赔给我了?”女子一脸无语。“那我可不管!你只说赔偿,又没说赔什么,如今赔了,你就得要!”男子一脸无赖地笑道:“花轿已在门外,还请娘子上轿吧!”“……”女子此时方知悔之晚矣,欲哭无泪!弱弱问一句,现在逃还来得及吗?在线等,挺急的!――――――――――――喜欢的朋友请【收藏】+【评论】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万分感谢!
  • 在未知的世界遇见你

    在未知的世界遇见你

    26岁若冰云,她有一个秘密,她的银行卡里有一大笔存款,她不知道这笔钱是从哪里来的。她像似被硬塞到这个世界,她对所有的人和事都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她不知道自己是谁?她总是做梦梦见自己被叫做别的名字,琴妹,瑶瑶,她到底是谁?在这世上,唯有程志飞能让她产生真情实感,可是程志飞心里住着另外一个人,他在等这个人,等了很久很久。贺信中是若冰云的老板,自称跟她认识很久,以前感情很好,他对她用情很深,她却无法回应,每次动情就会感到心痛。三个人的人生被命运之手拧在一起,一世纠葛,两世恩怨,三世生死。这只命运之手究竟是什么?他们的结局又会如何?
  • 天外飞仙之穿越之旅

    天外飞仙之穿越之旅

    这年头流行穿越,好吧,穿吧,穿吧,还一下穿了三个,看21世纪的美少女如何玩转古代,亲情,友情,爱情,谁爱上了谁,谁又错过了谁。。
  • 妘婳皇后

    妘婳皇后

    古代爱恨情仇,都说古代皇帝有三千佳丽,这次却独宠一人,此人并非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可是何媚帝也?
  • 我的手机能通灵

    我的手机能通灵

    杜飞偶然间发现了失踪数年的爸妈遗留的怪异手机,当激活手机的那一刻,他已然卷入了一场危险的游戏之中。随着游戏的进行,世界的真相缓慢揭开,就连爸妈的行踪似乎也隐秘于其中!不一样的无限流,轻松向~~
  • 惟我神仙

    惟我神仙

    在世界的尽头,有一种人自称神仙......
  • 中华古诗文读本·高中卷

    中华古诗文读本·高中卷

    展望世纪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西方文化正借科技创新的相对优势对东方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现在的一些孩子懂得因特网,但是却背诵不出几首优秀的古诗文,对自己民族文化缺少基本了解。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肩负着热爱、珍惜、维护、弘扬祖国优秀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