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1700000009

第9章 疾病是怎样分类的

学习中医诊断,首先要了解中医疾病的分类。中医对疾病的分类方法有六种:

一是按卫、气、营、血来分,将疾病分为卫分病、气分病、营分病、血分病;

二是按先天、后天来分,将疾病分为先天病与后天病;

三是按八纲来分,将疾病分寒热、虚实、表里与标本;

四是按六经来分,将疾病分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五是按三焦来分,将疾病分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六是按科别来分,将疾病分为内伤、外感、外伤、小儿与妇产。

一、卫、气、营、血

四时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生理功能的失常,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温热病的发生。卫、气、营、血的疾病,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卫分主皮毛,是最浅表的一层,也是温热病的初起。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营分和血分主里,营分主里之浅,血分主里之深。

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

01 气与血的关系

“气血有什么关系呢?”阿洪认真地写着笔记问。

“气的属性为阳,血的属性为阴,气在功能上可以推动血的运行,促进血的生成。气是无形的,必须附着在有形的血上,靠着血来运送,才不会外散流失。气能推动血,血可以运载气。总结起来,气血关系有三点:血为体,气为用;气偏病,血偏病;女重血,男重气。”

(1)血为体,气为用——体质发挥机能,故称活体。机能必有体质,才能发生体质与机能相称,是正常体格。

①血盛气虚——体质超过机能,机能不足分配。

②气盛血虚——机能超过体质,体质不足消耗。

(2)气偏病,血偏病——体质与机能失掉相对平衡即为病变。

①急重气——急以机能为重,因机能变化迅速。

②缓重血——缓以体质为重,因体质变化重要。

(3)女重血,男重气——男女生理有别,病变也有差异。

①女重血——女以体质为主,因女性的体质变化较大。

②男重气——男以机能为重,因男性的机能变化较刚。

注意:体质或机能为重,是相互比较而言的。

02 气血疾病

“气血疾病有哪些呢?”小丽问。

“气分病即机能病,包括气盛、气滞、气虚三类;血分病即体质病,包括阴虚、血瘀、血少三类。体质病与机能病不能绝对分开,也不能机械统一,而是到某一程度,就以某一方面为主的划阶段。过盛不足到失调,失调到过盛不足,不是机械地循回,是不断地变化着。体质病以过盛不足为主,至失调占主要因素时,即已倾向机能变化;机能病以失调为主,至过盛不足占主要因素时,即已倾向体质变化。”

03 什么是营、卫

“营与卫是什么意思呢?”晓路问。

“营、卫是指人体的新陈代谢。营是物质代谢,偏物质方向,离不开力量;卫是气体交换,偏力量方面,离不开物质。

“营、卫如同血、气,也是不可

分离、相互为用的关系。卫和气的功能是护卫与温熙肌表腠理,营和血则可以濡润和营养全身。疾病属营属卫,是相对比较、主次差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我明白了,那么该怎样区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呢?”

“区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可以从患者的症状、舌苔与脉象等方面进行鉴别。”

二、先天、后天

“疾病按照先天、后天可以分为先天病与后天病:先天重肾,肾阴不足为先天病,元气损伤为先天病;后天重脾,脾阳衰微为后天病,谷气不足为后天病。先天病的特点是体质亏损为主,因而活力较弱;后天病的特点是活力下降为主,因而营养不良。”我列出表格来帮助同学们区分先天、后天。

“陈老师,您能再讲解一下先天与后天的具体含义吗?”阿洪举手发问。

“先天是指基质遗传、胚胎形成等人一出生就具备的物质与势力;后天是指营养发育、完体生长等人在出生后产生的物质与势力。先天与后天在物质与势力上的变化是发展的,先天离不开后天,后天离不开先天,质变中有量变,量变中有质变。”

◎活体上的物质变化(发展的)

◎活体上的势力转变(发展的)

(1)元气:由先天基质遗传,成为发展后天的基础(潜势力:生活基质的具备)。

(2)精气:先天的发挥,依赖后天(潜势力走向现势力,体质活力的发挥)。

(3)神气:后天的表现,依赖先天(现势力,基质的转变,动力的表现)。

(4)谷气:后天营养发育,也保持先天的根源(现势力走向潜势力,动力的资源,生命物质的培育)。

先天和后天、元气和神气都是矛盾统一体,不能机械地分开,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也不是机械地循环。因此,先天病和后天病的区别是相对的,到某一阶段即以某方面主要的差异来区别,先天离不开后天,后天离不开先天,质变中有量变,量变中有质变。

三、寒热、虚实、表里、标本

疾病的第三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寒热、虚实、表里、标本”来进行划分的。疾病的表现尽管复杂,但都可以归纳入这八个方面之中。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热证;邪气盛的为实证、正气衰的为虚证;病位深的为里证、病位浅则为表证;而将疾病进行全面的概括可分标与本。

01 寒热

(1)寒证:阴邪伤阳,阳伤阴盛——能量代谢降低,体温下降,表寒里寒。

(2)热证:阳毒伤阴,阴伤阳亢——能量代谢增高,机能亢盛,体温增高,虚热实热。

02 虚实

(1)虚证:正不足,阴虚血少,阳虚气弱——身体衰弱,气虚血少,为机能(气)低下与体质(血)亏损。主要是内伤病变,为抗力不足(体虚)。

(2)实证:邪有余,阳实热亢,阴实寒盛——病势亢盛,为抗力(正)与病势(邪)的交争,阳亢阴盛。主要是外感病变,为病原急侵,抗力尚盛(病实)。

03 表里

(1)表证:外感风寒,有阳中阴,有阳中阳——外感病初起阶段,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般防御反应,皮肤弹力减低,血管收缩(寒)或舒张(风),排汗障碍,因而体温增高。

(2)里证:入里寒热,有阴中阳,有阴中阴——防御反应消失,内脏功能及代谢明显障碍,如神经失调(气滞),循环障碍(血瘀),机能亢盛(热),衰弱(虚寒),腹泻便秘,由寒厥引起发热假象等。

(3)半表里:防御反应尚在,同时出现明显的内脏功能及代谢障碍(寒热),有时也指浆膜、脑脊膜及淋巴系统疾病。

04 标本

内因外因,有主有次,新旧正邪,有缓有急——病情复杂,互相关联,既有全面性,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如病因,先具备了内因才易感受外因;又如正邪,抗力强则不易染病。

通过简单介绍,同学们很快明白了这三种分类方法。

四、伤寒六经

六经病证是外邪侵犯人体,作用于六经,致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及其气化功能失常,产生病理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证候。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这六经与脏腑经络有什么关系啊?”晓路问。

脏腑十二经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六经病证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和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分别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进退及其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凡是抗病能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抗病力衰减、病势虚弱的,为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由此可见,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

经络脏腑是人体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某一经的病变很可能影响到另一经,六经之间可以相互传变。当外邪侵袭人体后,如果邪气未解而逐渐向里传变,由这一经的证候转变为另一经的证候的过程,称为“传经”。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表入里,由经络而脏腑,由阳经入阴经。病邪的轻重、体质强弱,以及治疗恰当与否,都是决定传变的主要因素。如病人体质衰弱或医治不当,虽阳证亦可转入三阴经;反之,如病护理较好,医治适宜,正气得复,虽阴证亦可转出三阳经。因而针对临床上出现的各种证候,运用六经辨证的方法来确定何经的病证,进而明确该病证的病因病机,确立相应的治法,列出一定的方药,这正是六经病证分类的意义所在。

“六经病证是怎样传变的啊?”阿洪举手发问。

“循经传”: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是按照六经顺序的“循经传”,如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逐次相传。

“越经传”:六经传变也可以是隔一经或二经“越经传”,如:太阳经病不愈,并不传入少阳经,而是传入于阳明经或直中于太阴经。

“表里传”:六经传变也可以是以互为表里经相传的“表里传”,如:太阳经传入少阴经,阳明经传入太阴经,少阳经传入厥阴经等。

“合病”:在六经病证中,如果二条经、三条经的病证同时出现的病证,称为“合病”,如:“太阳经与少阳经合病”,“三阳经合病”等。

“并病”:如果一经的病证未解,又出现另一经的病证,以致两条经的病证交替出现,并且有先后之分的,称为“并病”,如:太阳经、阳明经并病,少阳经、阳明经并病等。

“直中”:如果病邪不经过三条阳经的传变,而是直犯于三阴经,一发病便出现三阴经的病证,称为“直中”,如:寒邪直中于太阴经。

我将刚刚所讲的知识要点总结成一张图表便于同学们记忆,然后开始讲解各经病证。

01 太阳病证

太阳经主表,为诸经的藩篱,外邪侵袭,大多由此而入,正气奋起抗邪,首先表现出太阳病证候。太阳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太阳经统摄营卫而经脉循行项背,太阳经之腑为膀胱。所以邪犯体表所出现的表证即太阳经证;如邪在经脉不解,传入膀胱,乃为太阳腑证。

“临床症状”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不问其感受是何种病邪,其病程之长短,但见如此脉证,即可称为太阳病。

“证候分析”风寒邪气侵袭人体,太阳经首当其冲,卫阳被郁遏不得宣泄,故恶寒发热;太阳经脉循行于头项,邪伤太阳经脉,则头项强痛;邪犯肌表,气血向外与之抗争,故脉浮。

在临床上,太阳病的恶寒与发热总是同时并见。由于机体体质不同,病邪性质和感邪轻重的差异,所以太阳病证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还当分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以及太阳病经证与太阳病腑证。

02 阳明病证

阳明病是外感热病,邪正斗争,邪热炽盛的极期阶段。比如,里热实证多由太阳病失治或误治,邪热内传入里,伤津化燥以致燥结成实所致;

亦有燥热之邪直犯阳明经而成。阳明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三阳经病的病邪向里可发展成为阳明病,当正气恢复、阳胜阴退,即使三阴病也有转为阳明病的可能。

阳明病以“胃家实”为内在病机,即肠胃的邪热炽盛。凡外感病邪传入手足阳明二经,此时阳气亢旺,化燥成实,则为实热之证。

“临床症状”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证候分析”表邪传里化热,成为表里俱热之证,因此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阳明热盛,汗出过多,腠理开泄,因此有背微恶寒或时时恶风的证象,这不能误认为表邪未解。辨证的关键是太阳病以恶寒为主,阳明病之恶寒则甚微且短暂。内热向外蒸腾则身热;里热蒸腾,追津外出,则汗自出。

阳明病根据病变部位及证候特点的不同,有经证、腑证之分。在经,指阳明邪热弥漫全身,而肠中并无燥屎内结,故又称阳明热证;在腑,指肠胃燥热成实,大便秘结不下,为里实热证。

03 少阳病证

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太阳经之表,又未入阳明经之里,处于表里之间的半表半里之热证。此时邪气来除,正气已虚,病邪内侵,结于胆腑,枢机不利。分辨少阳病证有主证与兼证之分。

◎少阳主证

“临床症状”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证,兼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证候分析”由于正邪相争,正不胜邪则恶寒,正胜于邪则发热,因此寒热往来;胸胁是少阳经循行的经路,邪热入于少阳经脉,故胸胁苦满;肝胆之火犯胃,胃气郁滞,故默默不欲食;肝火犯胃,失其和降,胃气上逆,故时时欲吐;肝脉端直而长,故脉弦。

◎少阳兼证

“临床症状”如具有少阳病主证,而复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支结,微呕,为兼太阳表不解证;若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下急,大便不通等,为兼阳明里实证。

“证候分析”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为太阳之表来解尽;心下支结,微呕,是少阳病变;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下急,大便不通,为阳明腑实,内有热结之邪。

04 太阴病证

太阴经为三阴经之屏障,病入三阴经,太阴经首当其冲。太阴病为脾虚湿盛的证候。阳明属胃,脾与胃相表里,胃阳旺盛,则邪从燥热化;脾阳不足,则邪从寒湿化,故阳明病属燥热伤津的里实热证,而太阴病属寒湿为患的里虚寒证。由于脾处中州,与胃相表里,故两经表现的证候可以相互转化,如阳明病中气虚者,可转属太阴病,太阴病而中阳渐复者,亦可转为阳明病,所谓“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太阴病可由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而起,也可由风寒之邪直接侵犯而致。

“临床症状”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

“证候分析”太阴经受病,寒湿内阻,损及脾阳,脾失运化,故时腹自痛;寒湿犯胃,胃气上逆,故见呕吐;脾运不化,胃气呆滞,故食不下;寒湿不化,脾气不升,直趋肠道,则自利;气虚湿滞,脉道压抑,则脉缓弱。

05 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为伤寒六经病变过程中最为危险的阶段,为心肾功能衰退的全身性虚寒证。心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病至少阴,成为阳虚阴盛或阴虚火旺。阳虚阴盛,邪从阴寒化,表现为少阴寒化证;阴虚火旺,邪从阳化热,表现为少阴热化证,但临床以少阴病寒化证为多见。

少阴经为三阴经之枢纽,统水火之气,扶持阳气,故有寒化和热化二证,偏于寒,证候类似太阴证;偏于热,证候类似太阳证。所以下面从寒化证与热化证来论述少阴病。

◎少阴病寒化证

寒化证为少阴病中较为多见的证候。因阳气不足,病邪内入,从阴化寒,呈现全身性虚寒证象。

“临床症状”恶寒蜷卧,精神萎靡,手足厥冷,下利清谷,欲吐不吐,口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

“证候分析”阳虚不能温煦,故恶寒蜷卧,手足厥冷;阳气不振,故精神萎靡,困倦欲寐;少阴阳虚,不能温脾以运化水谷,故下利清谷,阴寒之气上逆,胃失和降,复困阴寒抑阳,拒而无力,则欲吐不吐而心烦;阳虚寒盛,故口不渴;下焦阳衰,不能化气生津而见口渴,但以喜热饮,饮量不多为特点;阳衰阴盛,则小便清长,脉沉微,舌淡苔白等。

◎少阴病热化证

为阴虚阳亢所致证候,与寒化证阴盛格阳迥然不同。

“临床症状”心烦不得眠,尿黄赤,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水亏损,心火独亢,水火不济,阴不交阳,所以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尿黄赤,脉细数。

若阴虚不甚,虽有热,阳气并不太亢,水停不化,则见咳而呕、渴,心烦不眠等;水热相结,水气不化,故小便清不利,大便反快;水气上逆于肺,可见咳嗽;中攻于胃,则为呕吐;水气不化,津液不升且阴虚有热,可口干作渴。

若下利伤阴,虚火上浮,可产生咽痛、胸满、心烦等症状。

06 厥阴病证

厥阴病属于寒热错杂证。由于厥阴经为三阴经之尽,又是阴尽阳生之脏,故病变多趋极端,不是极寒就是极热,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故厥阴病的特点为阴阳偏盛偏衰,寒热错杂互见。常见有上热下寒、厥逆、厥热胜复几种情况。

◎上热下寒证

为膈上有热,肠中有寒的证候。

“临床症状”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证候分析”邪热上扰心与胸膈,则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阴寒在下,故虽知饥却不欲食,进食则引起吐蛔虫。若误认为实,妄用苦寒攻下,则上热未必即去,而下寒反而加重,故下利不止。

◎厥阴厥逆证

厥逆是厥阴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因厥阴为阴之尽阳之始,若阴阳略有偏胜,则容易发生厥逆。

(1)寒厥证。为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证候。

“临床症状”下利厥逆,大汗出,身微热而恶寒,小便利,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阴寒充斥于内,阳气衰微于外,内不能温运脏腑,外不能充达四肢,故下利厥逆,小便清利而恶寒;虚阳外越,卫气不固,故见大汗出,身微热之假象;阴盛阳衰,故脉微欲绝。

(2)热厥证。邪热深入,邪结在里,阻遏阳气,不能外达四肢,成为热深厥亦深的证候。

“临床症状”脉滑而厥,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小便黄赤。

“证候分析”滑脉为阳脉;伤寒郁热在里,邪热郁结较深,阳气被阻,外不能达于四肢,故四肢虽厥冷,而身反恶热;由于邪热内炽,消灼津液,故又现口舌干燥,烦渴引饮,小便黄赤等里热证象。

(3)蛔厥证。蛔厥是由于胃寒蛔动,肝气上逆的证候。

“临床症状”脉微而肢厥,肤冷,静而时复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常自吐蛔。

“证候分析”胃中虚寒,蛔虫内动,动则烦扰不舒,静则安宁如常,故时而烦动,时而安静;食后谷气四溢,蛔闻食臭而动,病人又烦扰不舒,肝气上逆则呕,蛔虫从上而越,故常自吐蛔,四肢禀气于胃,胃寒则阳气不能充达四肢,故肢厥肤冷;阳虚气弱,故脉微弱无力。

◎厥热胜复证

又叫阴阳胜复,是厥阴病的主要病机之一。

“临床症状”四肢厥冷与发热相互演变之证候,以厥与热时间的长短以为决诊。

“证候分析”厥热胜复,一般说来,阴胜则发厥,阳胜则发热。因此有以下不同情况:

一是发热与四肢厥冷的时间相等,表明阴阳已渐平衡,为疾病将愈的佳兆。

二是发热多于厥逆的时间,表明阳能胜阴,标志着病将退舍。

三是厥冷时间多于发热的时间,预示正气衰退,阳衰阴盛,为疾病加剧的征兆(若厥回之后发热不止,为阳复太过,亦为病进)。其发展有两种趋势:一是热伤上焦的气分,出现汗出、咽痛;二是热伤下焦的血分,出现大便脓血。

六经辨证的要点:虽然六经证候各有主脉、主证,但临床上往往会混合成为合病、并病等。综合六经的各个分证可以看出,六经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的整体,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是固定的传变。因此,在临床上要确切地认识当前的病情,以及预知将发生什么转变,就必须对所有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并按照辨证方法加以综合归纳,然后才能获得真实的病情和趋势。

五、温病三焦

“陈老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伤寒六经,请问这‘温病三焦’指的是什么啊?”晓路问。

“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膈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清代医家吴鞠通在《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的传变规律特点,总结出了三焦分证。”

01 三焦病证的分类

“三焦病证是怎么分类的呢?”阿洪问道。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标志着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焦主要包括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变,多为温热病的初期阶段。中焦主要包括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病理变化。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其中足阳明胃的病变。多为极期阶段。下焦主要包括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病变,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

“三焦病证都有什么表现啊?”小北听了,疑惑地问。

“三焦病证的成因与表现我将逐个讲解。”

◎上焦病证

上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自上而下,一开始就出现的肺卫受邪的证候。温邪犯肺以后,它的传变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顺传”,指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而出现中焦足阳明胃经的证候;另一种为“逆传”;即从肺经而传入手厥阴心包经,出现“逆传心包”的证候。

“临床表现”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邪入心

包,则舌蹇肢厥,神昏谚语。

“证候分析”邪犯上焦,肺合皮毛而主表,故恶风寒。肺病不能化气,气郁则身热。肺气不宣,则见咳嗽。午后属阴,浊阴旺于阴分,故午后身热。温热之邪在表,故脉浮数。邪在上焦,故两寸独大。

温邪逆传心包经,舌为心窍,故舌蹇;心阳内郁,故肢厥;热迫心伤,神明内乱,故神昏谵语。

◎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是指温病自上焦开始,顺传至中焦而表现出的脾胃证候。若邪从燥化,或为无形热盛,或为有形热结,表现出阳明经失润,燥热伤阴的证候。若邪从湿化,郁阻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则表现出湿温病证。因此,在证候上有胃燥伤阴与脾经湿热的区别。

(1)胃燥伤阴证:是指病入中焦,邪从燥化而出现阳明胃经燥热的证候。

“临床症状”身热面赤,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黄或焦

燥,脉象沉涩。

“证候分析”阳热上炎,则身热面赤。燥热内盛,热迫津伤,胃失所润,则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唇裂苔黄或焦燥。气机不畅,津液难于输布,故脉沉涩。

本证的病机与临床表现和六经辨证中的阳明病证基本相同。但本证是感受温邪,传变快,人体阴液消耗较多。

(2)脾经湿热证:是指湿温之邪,郁阻太阴脾经而致的证候。

“临床症状”面色淡黄,

头身重病,汗出热不解,身热不扬,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苔黄滑腻,脉细而濡数,或见胸腹等处出现白菩。

“证候分析”太阴经湿热,热在湿中,郁蒸于上,则面色淡黄,头重身痛。湿热缠绵不易分解,故汗出热不解,湿热困郁,阻滞中焦,脾运不健,气失通

畅,故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湿性黏滞,湿热之邪留恋气分不解,郁蒸肌表,则见身热不扬,白菩透露,苔黄滑腻,脉细而濡数,均为湿热郁蒸之象。

◎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是指温邪久留不退,劫灼下焦阴精,肝肾受损,而出现的肝肾阴虚证候。

“临床症状”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象虚大;或手足蠕心中詹詹大动,神倦脉虚,舌绛少苔,甚或时时欲脱。

“证候分析”湿病后期,病邪深入下焦,真阴耗损,虚热内扰,则见身热面赤,手中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等阴虚内热之象。阴精亏损,神失所养则神倦。阴精不得上荣

清窍则耳聋,肝为刚脏,属风木而主筋,赖肾水以涵养。真阴被灼,水亏木旺。筋失所养而拘挛则出现手脚蠕动甚或痉挛。阴虚水亏,虚风内扰则心中詹詹大动。至于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欲脱,均为阴精耗竭之虚象。

02 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

“三焦病证有什么特点,传变有什么规律啊?”晓路问。

三焦病的各种证候标志着温病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其中,上焦病证候多表现在温病的初期阶段,中焦病证候多表现在温病的极期阶段,下焦病证候多表现在温病的末期阶段。一般由上焦手太阴肺经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为顺传;感受病邪偏重,抵抗力较差的病人,病邪由肺卫传入手厥阴心包经者为逆传。

三焦病的传变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受病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等因素,如病人体质偏于阴虚而抵抗力较强的,感受病邪又为温热、温毒、风温、温疫、冬瘟,若顺传中焦,则多从燥化而为阳明燥化证;传入下焦,则为肝肾阴虚之证。如病人体质偏于阳虚而抵抗力较弱者,感受病邪又为寒湿,若顺传中焦,则多从湿化,而为太阴湿化证;传入下焦,则为湿久伤阳之证。唯暑兼湿热,传入中焦可从燥化,也可以湿化;传入下焦,既可伤阴,也可伤阳,随其所兼而异。

需要注意的是,三焦病的传变过程虽然有自上而下,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病犯上焦,经治而愈,并无传变;有的病可自上焦直接传下焦,或由中焦再传肝肾的,这又与六经病的循经传、越经传相似。也有初起即见中焦太阴病症状的,也有发病即见厥阴症状的,这又与六经病证中的直中相类似。此外,还有两焦症状互见和病邪弥漫三焦的,这又与六经的合病、并病相似。

我总结了温病三焦的知识点,便于同学们记忆。

温病三焦——温病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按三焦分类(伤寒病按六经分类),每一焦病不能离开整体孤立存在,只是在整体病变中,发病部位与性质的不同。

“风、寒、暑、湿、燥、火与伤寒病、温病有什么关系啊?”小丽举手发问。

我将其总结了五点,并列了表格便于大家区分记忆。

六、科别

见同学们认真地做着笔记,我简单介绍了将疾病按照科别分类的内容:疾病按照科别可分为内伤、外感、外伤、小儿、妇产五类,具体内容在诊断各论中有详细的介绍。

下课后,同学们纷纷感叹说:“原来疾病种类这么多啊!”

同类推荐
  • 跟诸子百家学养生

    跟诸子百家学养生

    《跟诸子百家学养生》告诉我们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养、补养之意。简单地说就是谋求长生,并且要健康地活着——“活得要有意义”并且“有意义地好好活着”。
  • 杨力讲人体保健

    杨力讲人体保健

    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大脑、头发、眼、耳、口、鼻、肢体、胸、背、腰、腹、皮肤,以及五脏等多个重点部位,向读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全新的科学养生方法。《杨力讲人体保健》涉及了中西医保健学、卫生学、生理学、病理学、营养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翔实、简单明了,且通俗易懂,是一本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工具书。
  • 365天最适宜糖尿病的食疗食谱

    365天最适宜糖尿病的食疗食谱

    糖尿病饮食是指专门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特别膳食。这种膳食要严格控制所供给的热能,营养师要根据临床医生所开的饮食医嘱,按要求计算每个病人全天所需的食物内容及供给数量。糖尿病饮食包括主食:如梗米、富强粉;含热能低的食物如:青菜、白菜、黄瓜、冬瓜、番茄、豆腐、黄豆芽等;还有少量的瘦猪肉、鸡蛋等。糖尿病患者禁食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纯糖食品;凡含淀粉高的食品,如土豆、山竽、粉丝等,原则上不用,如需用应减少主食。饮食调养是糖尿病一切疗法基础,合理的饮食结构能明显降低血糖,维持营养平衡,保持适当的体重,并防止并发症发生。
  •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由于康编著。黑木耳吃新鲜的更好?南瓜是降血糖急先锋?吃茄子真的能减肥吗?未经处理的菠萝能不能直接食用?每天早晨一杯淡盐水,真的能去火排毒又美容?……作为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主任医生,于康教授在临床营养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人们对合理营养的迫切需求以及在林林总总的宣传前产生的困惑和误区。在书中,于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述了果蔬、主食、禽蛋肉、饮品等常见食物的确定功效和正确食用方法,悉心传授营养知识,厘清了关于食物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认识,帮助大众掌握吃的智慧,树立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科学饮食观念,通过饮食调养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并缓解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 健康排毒金典

    健康排毒金典

    本书精心为读者设计每一个排毒章节,遴选各个排毒方法,帮助您——从今天起,打造“无毒”的强健体质。
热门推荐
  • EXO的萝莉助理们

    EXO的萝莉助理们

    冰夏:我没有理由留下……书雪:你为什么可以离开我却不能………紫涵:乐观点了,她不会忘记我们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会一个个离去……
  • 碧游妖尊

    碧游妖尊

    幽阙和重楼是圣域君使,也是碧游门下在人间仅存的神,可是面对着太虚门下许许多多的神和无数的道士,他们该如何杀出一条血路!面对着万年一次的机会,受到封神的蛊惑,道士们开始对妖族进行疯狂的屠戮。碧游妖族注定会再一次落败,万年不能翻身?妖族绝对不能坐以待毙!妖族不能让太虚门人再一次封神!然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幽阙和重楼能否带领妖族战胜太虚一门?
  • 凤起苍穹:醉毒天下

    凤起苍穹:醉毒天下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有异象帝星移位必将是一场大乱…且看她如何傲视天下…“墨秭汐,你这辈子,只属于我一人,今生今世你逃不掉了…”“哦~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话音刚落一道吻直击朱唇“这下还逃得掉吗~”“你呀…”本文女强文热血文一对一虐少~~(免费)…(=?ω?)欢迎直戳!!
  • 抽奖之王

    抽奖之王

    诸天万界,无所不有,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剑仙的绝世风采,也可以看见唐门的惊艳决绝,还可以看见道家的清静无为……
  • 心的宠爱

    心的宠爱

    这是一本美丽的爱情故事,女主米洛从小被收养,但是却无法融入新家中面对养父养母的“照顾”,哥哥的冷漠只能促使她逃离。从小到大唯一关心自己的哥哥穆子云也出国了这使米洛更加无法待在这个家里。知道毕业后回来再次遇到佐慕宸那个霸道,腹黑懂她的男人一切似乎就发生了不同。。。。。女主要的很简单只是平凡的生活,但是周围那么多出色的男人会同意吗?佐慕宸又会怎么做?期待吧。
  • 斗罗之堕神

    斗罗之堕神

    一人之下世界的异人徐君房穿越到斗罗大陆之后融合了镇魂街世界雷炮的守护灵。身为白金主教的独孙,比比东的徒弟,胡列娜的青梅竹马,黑暗种族的始祖,日月大陆的入侵者......徐君房走上了整垮挂王之王唐三,屠戮唐门和昊天宗的道路(完全不跟原著主角团,内容会有些血腥,与唐三死敌,徐君房的黑暗不止是与唐三立场不同)PS:1.没看过一人之下和镇魂街漫画毫无影响,只是能力设定2.单女主以上,胡列娜必女主之一这些词是拉关注的,不要在意:血族,吸血鬼,武魂殿,史莱克七怪.........
  • 抗战小兵

    抗战小兵

    暗夜里迷失,只是想做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 流浪瓦罗兰

    流浪瓦罗兰

    祭奠我逝去的青春。还原我心底的撸啊撸世界。
  • 尽倾缘

    尽倾缘

    她低头,不敢正视他,他却一把抱过她。她知道晴姐姐在角落里看着,她的心里闪过小小的罪恶,但最终她专注于他。他开始亲她,她没有抗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