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36500000003

第3章 青梅煮酒

莫叹前朝多战事,且看今日谁输赢。千古风流都成冢,青梅煮酒论英雄。

歌风台[80]

(唐)林宽[81]

蒿棘[82]空存百尺基,

酒酣[83]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

自古英雄尽解诗。

【古诗意译】

杂草和荆棘之中空立着一座百尺台基,那是刘邦当年畅快喝酒时高唱《大风歌》的地方。

不要说豪杰都是在戎马倥偬中取得天下,自古以来那些英雄都会作诗。

【阅读点津】

对刘邦,历史上褒贬不一。这首诗避开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只就得天下的刘邦还能吟诵出一首流传千古的《大风歌》进行评说,角度独特,也有一定的哲理性,耐人咀嚼。

这首诗有对举色彩,诵读时应予以关注。如一、二句的“空存”与“曾唱”,三、四句的“马上”与“解诗”。把对举的意味读出来,就能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了。

焚书坑[84]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85],

关河空锁祖龙居[86]。

坑灰未冷山东乱[87],

刘项原来不读书[88]。

【古诗意译】

伴随着书本(竹帛)化成青烟消散,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拱卫京城的天险函谷关与黄河,现在也只锁着一个空空的咸阳帝城。

这焚书坑里的书灰还没冷,山东就有了反秦的“叛乱”,而(终于覆灭强秦的)项羽、刘邦等人也都不属于(“讥议朝政、蛊惑民心”的)读书人啊!

【阅读点津】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焚毁儒家《诗经》《尚书》和百家之书,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背景。全诗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圆转自然。作品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以委婉的语调表达鲜明的憎恶感情。

读第一、二句,要用正告的语气,通过对“焚书”结果的陈述,抨击秦始皇的卑劣行径;读第三、四句,要用揶揄调侃的口吻,读出对暴虐统治者的无情讽刺。

贾生[89]

(唐)李商隐

宣室[90]求贤访逐臣[91],

贾生才调[92]更无伦。

可怜[93]夜半虚[94]前席[95],

不问苍生[96]问鬼神[97]。

【古诗意译】

文帝为访求贤才而诏见放逐之臣,贾谊才气奇高无人能和他相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老百姓的冷暖只问起鬼神的事。

【阅读点津】

贾谊怀才不遇,咏叹的人已很多。诗人则特意选取“宣室夜对”的情节,讽刺汉文帝不为国家大计求贤,只为问神求仙,讽喻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角度独特,也很生动。作品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词锋犀利,涵义深刻丰富。

这首诗诗意有转折,欲抑先扬。所以读第一、二句,语调要平缓一些,语速则自然一些。到第三、四句,诗人情感直转,失望之情顿生,要读出无奈而嘲讽的口吻,流露出深深的惆怅。

姑苏台怀古[98]

(唐)陈羽[99]

忆昔吴王争霸日,

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

人尽台崩花自开。

【古诗意译】

回首当年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称霸的日子,姑苏台上歌舞升平。(看现在)原来后宫三千佳丽看花的地方,人早已逝去,姑苏台也不复存在,只有花木还在开放、生长。

【阅读点津】

这首诗是诗人登临姑苏台的吊古之作,由往日繁盛再回到眼下物是人非的状况,读来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诵读这首诗,要用咏叹的语调,表现出诗人阅尽世事沧桑的怀古之情。

离骚

(唐)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

无因彻[100]帝阍[101]。

岂知千丽句,

不敌一谗言。

【古诗意译】

屈原写了《天问》又写了《招魂》,都没有办法送到君王面前。

哪里知道这么多奇文丽句,还抵不过子兰等人的一句恶言中伤。

【阅读点津】

这首诗讽刺了君王听信谗言的昏庸无道。屈原握瑾怀瑜,忧国忧民,不随波逐流,却遭小人诬陷,“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这首诗,就是批评楚王的不辨忠奸,不分贤良,流露出对屈原命运的愤懑。

这首诗语气比较强烈。第一、二句是对楚王的批判,语含讥讽,要读出无奈愤恨的情感;第三、四句是对“谄人”的抨击,语含痛彻,要用曲折调读,把痛切和嘲笑之情读出来。

淮村[102]兵后

(宋)戴复古

小桃[103]无主自开花,

烟草[104]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105]围故井[106],

向来[107]一一是人家。

【古诗意译】

寂寞的一株小桃树,没人欣赏,默默地开着红花。满眼是茫茫的春草,笼罩着雾气,黄昏中几只乌鸦在盘旋。

一处处毁坏倒塌的矮墙,围绕着废弃的水井。这一带原先都住满了人家。

【阅读点津】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金兵南侵,江淮一带战乱后荒村的残破景象。作者借景抒情,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同时也寄托诗人对遭受兵乱的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对入侵敌人的仇恨。

读这首诗要用低缓、沉重的语气,表现出金兵入侵后淮村一片破井残垣的沧桑。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厉王虐[108],国人谤王[109]。召公[110]告曰:“民不堪命矣[111]!”王怒,得卫巫[112],使监谤者[113]。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114],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11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116],为民者宣之使言[117]。故天子听政[118],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19],瞽献曲[120],史献书[121],师箴[122],瞍赋[123],曚诵[124],百工谏[125],庶人传语[126],近臣尽规,亲戚补察[127],瞽、史教诲,耆、艾修之[128],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129]。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130],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131]。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132]。夫[133]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134]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135],乃流王于彘[136]。

【古文意译】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善于巫道的人,让他去监视批评君王的人,按照他的报告,杀掉批评君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百姓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诸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阅读点津】

这篇文章记载了召公进谏周厉王的言论。周厉王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改弦易辙,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结果,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起反叛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它告诉人们一条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是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全篇文字简洁,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

庄辛论幸臣[137]

《战国策》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138]?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139]将调饴[140]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141],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142]。俯噣白粒[143],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144],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145],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146]。

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147]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鳝鲤,仰啮菱衡[148],奋其六翮[149],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150],治其矰缴[151],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磻[152],引微缴,折清风而抎[153]矣。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154]。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155]。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156],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157],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158],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159]方受命乎秦王[160],填黾塞[161]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古文意译】

我听俗语说:“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也不算太晚;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我还听说从前商汤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大的地方而兴盛起来,夏桀和商纣虽有了天下而免不了灭亡。现在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百里呢?

大王您难道没看见蜻蜓么?六只脚,四只翼,在天地之间盘旋飞翔,俯身捉食蚊、虻,仰头承饮甘露,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五尺高的小孩子正调好黏糖,粘在丝绳上,在四仞高的地方将它从空中粘下来,给蝼蛄和蚂蚁吃了。

蜻蜓的事还是其中的小事啊,黄雀也是这样。向下啄食米粒,向上栖息在树上,展翅奋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王孙公子,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拉紧弓弦,要在十仞高的地方射击它,正把黄雀作为弹射的目标。白天还在树上游玩,晚上被人加上酸咸的作料做成菜肴了。顷刻间,就落到了公子手里。

黄雀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天鹅也是这样。它在江、海遨游,在大湖边停留休息,低头啄食水中的黄鳝和鲤鱼,抬头吃菱角和水草,举起它的翅膀,驾着清风,在空中安详高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射手正准备他石制的箭头和黑弓,调整他系有丝线的箭,要在百仞高的地方射击它,它带着锐利的青石做成的箭头,拖着箭上的细丝绳,在清风中翻转了一下身子就掉下来了。因此,白天在江湖中遨游,晚上就被放在鼎鼐中烹调了。

天鹅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蔡灵侯也是这样。他南游高丘,北登巫山,在茹溪河畔饮马,吃湘江的鲜鱼。他左手抱着年轻的爱妾,右手搂着心爱的美女,和她们一起奔驰在高蔡的路上,而不把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可是没想到子发正从楚王那里接受了攻打蔡国的命令,最后他自己被红绳拴上去见楚王了。

蔡灵侯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君王也是这样。左边有州侯,右边有夏侯,辇车后面还跟着鄢陵君和寿灵君,吃着由封邑进奉来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所供纳的金银,和他们一起驾着车子奔驰在云梦泽的路上,而不把天下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没想到穰侯魏冉正从秦王那里接受了攻打楚国的命令,陈兵在黾塞之内,而把自己驱逐在黾塞之外了。

【阅读点津】

这篇文章中,庄辛以浅显生动、寓意深刻的层层比喻,以及前喻后正的手法,告诫楚襄王不能只图享乐,而应励精图治,“以天下国家为事”,否则必将招致严重后患。

趣味链接:青梅煮酒的故事

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很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地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啊。”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

继而,曹操又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的故事),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

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各种酒器已经摆好,盘内放置了青梅。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借此机会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接着又问刘备:“谁是你眼中的当世英雄?”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一一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打探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所谓英雄,就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的人啊。”

刘备忙问:“那谁能当英雄呢?”

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

刘备一听,大吃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在了地下。正巧这时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见此便问:“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面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

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让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以后,曹操便再也不疑心刘备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士、大夫及国君交往礼仪

在古代,士与大夫的身份有别,因此,彼此见面的礼仪也有所不同。士初次拜见大夫,大夫不需要到门外迎接。士到来后,只要在他进门后行以一拜之礼即可。士告辞时,大夫以再拜之礼送别,但不必像士相见那样送到大门口。

不同身份的人见面,地位高的一方如何处理对方的“献挚”(挚,即礼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士向大夫献挚,大夫三次“辞挚”之后,依然不能接受礼物。其原因是:地位平等的双方(如士与士),主人可以接受客人的献挚,但回访时要还挚;地位相差悬殊的,如国君与臣相见,国君是一国的至尊,可以接受下臣的献挚,而不必回访和还挚。大夫与士的关系不然,如果受挚后不回访、还挚,则有僭君之嫌,如果受挚后回访、还挚,则有将自己降同于士之嫌,所以只能“终辞其挚”。

如果来宾曾经在大夫家当过家臣,即所谓的“旧臣”,则来宾在入门之后,要先把礼物放在地上,再向主人行再拜之礼。主人以一拜之礼作答。来宾献挚,因为彼此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大夫谦辞一次就可以收下。

如果是外邦之臣来见国君,由于不是直接的君臣关系,礼节也就不同。双方行礼完毕,摈者奉命将挚退还客人,不能说受挚的话,只说还挚:“寡君派某人还挚。”客人不能说推辞的话,只能说:“君不愿以外臣为臣,岂敢再推辞。”于是再拜叩首后收下礼物。

大夫之间相见所执的挚,不能用雉,那是士相见用的礼物。具体用什么为挚,要视大夫的等级身份而定。如果下大夫之间初次相见,则用鹅为挚。鹅身裹着绘有纹饰的布,双足用绳子系着。捧持鹅的方式是鹅头朝左。如果是上大夫之间初次相见,则以羔羊为挚。羊身上用绘有纹饰的布裹着,四足两两相系,绳子要在羊背上交叉后回到胸前打结。捧持时,羊头朝左,执持的方式与秋天行献麛礼时执麛的方式相同。大夫相见的仪节与士相见礼相同,只是所用的挚不同罢了。

君在朝或者燕息时,臣下求见都不必执挚,唯独新臣首次拜见国君,一定要执挚。新臣走到国君的堂下时,容貌要愈加恭敬。士大夫首次见君,要先将挚放在地上,然后行再拜叩首之礼。国君通常不对臣下行答拜礼,因为是首次见面,所以要答以一拜之礼。

古代国君因巡行、田猎而到达乡间,与庶人见面时,庶人以鹜(野鸭)为挚,往见国君时,不必像贵族那样作奔走翔行的仪容,只是进退时要疾走,以表示敬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时空召唤师之旅命运轮回

    时空召唤师之旅命运轮回

    前世她,只是那硕大的天庭中的一只小小的雀妖。他却是那天庭中高高在上的唯一的王。两个完全不同的存在却因为那一次偶遇,那一场误会,纠缠不休。她为他征战三界,甚至亲手杀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最后却只换来了那人一句“自作多情。”和一把毁灭她仙躯的长剑。那一刻,她对他心死。今世她是那伴随天地瑞像出生的天之娇女,还是躲不过他的纠缠。终究逃不过那命运的漩涡。他与重生的她,在忘了一切恩怨后,能否还在一起。
  • 厂工提桶跑路只为逆天改命

    厂工提桶跑路只为逆天改命

    一穷二白的大学生王宇,因为没有找到实习的工作而毕业后沦落进厂?不甘命运的王宇挣扎数月后,电子厂挑战失败,提桶跑路。平凡又与常人无异的他,究竟能不能逆天改命走向人生巅峰?
  • 借天命

    借天命

    我和我哥们参加了一场传统婚礼,新娘的头上盖着黑布,后半夜我和哥们跑去偷看新娘长什么模样,谁知道新娘却是......
  • 鹿晗:我爱你,你是我的劫

    鹿晗:我爱你,你是我的劫

    我是你的鹿饭,你是我们的鹿晗。——芊牵细雨此作品,为本大大的一个大坑。初次写文,多多关照。
  • 唯魔独尊

    唯魔独尊

    史上最强大,最无耻的魔宗传人重生在异界!为了重建魔宗这个伟大的目标,可以付出一切!“想要力量?来吧,加入魔宗!”“想要权势?来吧,加入魔宗!”我本魔道中人,杀伐随心,任意独行!无论你是故作清高的高人异士,还是假慈假悲的神棍祭司,所有的一切善恶凶良,巨象蝼蚁,统统要匍匐在我魔宗的脚下!!!
  • 小和尚你娶我可好

    小和尚你娶我可好

    小和尚和女孩子的悲剧之恋,小和尚,你娶我可好
  • 生命准则

    生命准则

    人龙魔神,谁敢屹立于众生之巅。十方位面,何处又是生命的顶点。生命的尽头到底是深渊还是天堂?横扫万界神魔,铸就不朽之路,这个男人注定到达至强的尽头,把握生命的准则......
  • 君尘未歇

    君尘未歇

    她与同学在教学楼天台打闹,不小心被推入高空。原以为生命就这样憋屈的结束了,却不曾想,老天待她真是不薄啊……一觉醒来,竟然成了个七岁的小屁孩,自此一路狂奔。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啊。只是这过程里出了一点小意外,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就被个无赖给缠上了呢,最重要的是,……唉!真是一言难尽啊!
  • 史上第一财迷:萌宝帮帮忙

    史上第一财迷:萌宝帮帮忙

    【爆笑宠文,男强女强宝宝更强!】宝宝问:娘,何谓王道?娘答:对手不乖,便从他身上碾过!宝宝问:何谓霸道?娘答:乖的,也碾过!宝宝问:何谓孔孟之道?娘答:碾之前先跟他说一声!钱金金这个女人,就跟她的名字一样,整个掉在钱眼里,对她来说,世上所有的人或者东西,只有两个大类,值钱,和不值钱的!武功技能?卖掉!宝石装备?卖掉!神级灵宠?卖掉卖掉!发财了发财了。宝宝看着这个盗走自己容貌的男人,不解的问他娘,娘,这个妖孽美男看上去也很值钱,要不要卖掉?钱金金头也不回,当然卖掉!美男价格才好呢!某妖孽美男一脸黑线!片段:娘,那个被卖掉的妖孽美男又追来了!钱金金双眸一亮,意思是还可以卖第二次?战北狂:……
  • 战国之下

    战国之下

    本在追逐拍摄罕见的闪电龙卷,不想被卷入其中,竟然回到战国末年。最惨的是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卫国,修改历史必定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可是如何在不修改历史的情况下生存下去?简直是变态难题,是能顺利逃回现代还是苟延残喘于战国流火之下。看主人公如何力挽狂澜推进历史又不留下一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