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7300000006

第6章 浴血麦家宅

2月22日,具有决战性质的庙行大战打响了。

一开始,战局的发展确实是朝着植田的愿望去的。日军充分发挥了其机械化优势,集中炮火攻击,专以摧毁第5军防御工事为乐。天还没亮,就一口气不歇地连续发炮,一两个小时之内炮弹轰出竟有三四千发之多。等到天蒙蒙亮,飞机也能看清目标了,便也来凑份子,进行俯冲轰炸。就这么反复刷过多遍后,等到正式进攻,第5军的前面别说工事,连泥巴都快被炸熟了。

炮轰机炸后,步兵开始进攻。同时,炮兵仍然在做配合,但为了不误伤自己的进攻部队,他们调整射距,转而轰击阵地侧后,阻断援军进入。

这套花活儿,估计植田在陆大时不知演练了多少遍,确实十分的熟练。

上午7时,庙行以南的麦家宅阵地被日军首先突破。

见此情景,日军随军记者们特激动。

一连打了两天,战局方面却毫无进展,就算作为指挥官的植田还能强作镇定,这些兄弟可再也受不了了。

他们跟植田不一样,作为记者,虽然用不着到战场上去送死,可是得赶稿子,采写“振奋民心”、“扬我军威”的报道啊!

植田战无建树,最多就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可他们得面临被报社老板炒鱿鱼扣奖金的危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报社天天来催要胜利消息,可是战场上却没料,这不是逼人上吊吗?

到底是玩笔杆子的,最后总算想通了:眼下维护皇军形象比什么都重要,有料要写,没有料制造点料也得写。

在实用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像“忠勇三肉弹”这样声情并茂的通讯报道便新鲜出炉了。

说中国部队在庙行阵地前拉了一道铁丝网,大家过不去,怎么办?于是便有三个上等兵主动要求承担爆破任务。

爆破就爆破吧,这三个小子还正经八百地演了一段感情戏,而且过程啰唆得很(当然,这也是通常情节铺垫的需要)。

先是眼泪鼻涕一大把,当众嘱托了后事,然后又把身上剩下的香烟和物品分发给其他人(便宜你们这些孙子了)。

走到门口,想想不甘心,又喝了几杯断头酒。

你可能有点想不明白,又不是上刑场,搞这么隆重干什么?中国19路军的那60名勇士可是眉头都不皱一下就上去了。

读到下面你就明白了。

既然是爆破,把炸药包放在铁丝网前面,拉开导火索,再往后爬(有胆的还可以跑两步),进入安全距离后等着爆炸不就行了?

可是他们不,三个“英勇”的爆破手认为以上程序比较麻烦,不像演感情戏那么过瘾,干脆就抱着炸药包,高喊着“天皇万岁”的口号直接冲了过去。

结果铁丝网炸开了,而他们自己也飞上了天。

记者们用“含泪”的笔调说,这三个“英雄”(或者说三个傻子)体现了大和魂的真谛。

真实情况是,为了那一小段铁丝网,日军在此之前已经折腾了大半天,又是放烟幕弹,又是用重炮轰击,可就这样,还是冲不过去,人倒是在地上躺了一堆。

后来调来了工兵,要搞爆破。中国守军来得正好,看这帮爆破手爬过来,一枪一个,予以痛快了结。在这3个死鬼前面,已经有4个被毙,4个受伤,他们也不是跟铁丝网同归于尽的,而是在跑动过程中被打死的。

“英雄”们只是运气不错,大概是有一个炸药包正好扔在了铁丝网附近,引起了爆炸而已。

我就纳闷了,不就是段铁丝网吗,至于弄得这么惊天动地吗?把你们的倭刀抽出来,可着劲砍两下不就得了。

怎么砍铁丝网,连游击队都会,要不要教教你们先?

负责防守庙行前线的,是第88师(俞济时师)。见日军突破了麦家宅阵地,师长俞济时、副师长李延年(均为黄埔1期)立即把预备队拉上去进行反击,同时亲赴一线督战。

战况已进入极其惨烈的阶段。

流传最广的是一名叫万羽的上尉连长,此君很有些侠客风范,大概是拜过师傅的,别人打仗端着枪,他则喜欢操一把剑在阵前横冲直撞。

据说在部队出征前,他还专门请人给自己画了一幅肖像,然后送给妹妹,并对她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话——

“好好收藏这幅肖像吧,因为这很可能将是一幅英雄的遗照!”

兄弟,什么时候不能开玩笑。这要命的当口,你顶得住,别人顶不住啊。

果然,这句话立刻成了他妹妹的催泪弹,当时听了就大哭起来。

此情此景,想来谁都难免内心酸楚,然而剑客毕竟是剑客,史书留下的不是英雄的眼泪,而是他的朗朗笑声(“羽一笑,挥鞭而去”)。

在庙行前沿,万大侠扬眉剑出鞘,手执宝剑,带头发起冲锋,与日军玩起了剑道。

凭着大侠身份,他对面前的小兵理都不理,专捡军官单挑。在砍死2名日军军官狠赚一把后,自己也战死沙场,从而成就了一幅真正的英雄肖像。

包括万羽在内,俞济时师从旅长以下,重伤的重伤,战死的战死,仅营长就牺牲了9个,连排长一家伙倒下去20多个。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该师终于重新夺回麦家宅阵地,稳住了庙行以南的局面。

中国黄埔

见南面不行,日军又立刻增兵杀向北面,企图对庙行形成合围之势。

这是一个带有致命杀伤力的狠招。

收到报告,担任左翼指挥的第5军军长张治中立刻明白了眼前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庙行倘若有失,植田的“中央突破计划”就真的奏效了,日军一路裹挟南下,19路军和第5军将双双陷入困境。

果然是一场生死大战。

黄埔军校教育长的额头沁出了汗珠。

他迅速做出调整,命令俞济时率部去庙行以北堵住进犯之敌,由第87师259旅(孙元良旅)驰援庙行以南,填补该处力量真空,同时让教导总队在后面做好准备,随时策应。

中方援军杀到,日军眼看到嘴的鸭子要飞,哪里肯松口,也拼命把部队往这里送。双方都不断加薪添柴,谁也不愿轻易退让半步——道理很简单,这个时候就像拔河一样,任何一方只要再多使一把劲,绳子就可能要被他们倒拽过去。

压力再次传递到了张治中身上。

他手上有教导总队,然而直觉告诉他,暂时还不能动这张牌,因为这是他最后的一张王牌,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动。

如果教导总队不能动,还有谁能动?

张治中这个师一共有两个主力旅布防在附近,除了孙元良旅外,还有一个第261旅(宋希濂旅)。

那就从宋希濂那里抽调一个团过来。

宋希濂可以说是张教育长的学生,因为他们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黄埔军校。

日本有陆大,中国有黄埔。

其实,就纯粹军事院校的办学水平而言,当时的黄埔军校只能算是一般。

这倒不是我故意危言耸听,只要看看这所军校的最初定位和办学条件就知道了。

孙文他老人家闹了多年革命,特别是经历陈炯明叛乱之后,终于明白了枪杆子还是自己的好这个道理。招兵买马是绝对必要的,但招来兵后得有人带,也就是说,光有小兵没有连排长还是不行。

黄埔军校干的就是培养连排长的活儿。

在中国,与日本陆军大学校定位差不多且名气很大的,也有一个,那就是保定军校,它才是以培养中高层军官为宗旨的。

既然培养的是最基层干部,要的人多,自然就不可能百里挑一了。就拿把关还算是比较严的第1期来说吧,1200人报名,最后正式录取350人,备用120人(实际也是录取了),加起来接近500人,录取比例在40%左右,也就是说,两三个人里面就能录取一个。

兄弟是扩招前参加的高考,那时据说是10∶1,现在不知道是多少了。但我敢肯定,单从比例而言,肯定低于当年的黄埔入学考试。

正因为要求不是很高,入选标准也就随行就市,既不会查你是否根正苗红,也不会把你考得抓耳挠腮、满头大汗。简单点说,只要你是年满18岁的男青年(后来也招过一期女兵,赵一曼就是那一期的),不是文盲,基本貌端,又没误了考期,一般都能OK。

在黄埔1期生里面有几个人差点没被录取,但问题都不是出在考试成绩本身:

胡宗南是人家嫌他个儿矮,杜聿明是报考时间过了,宋希濂是年龄不到(只有17岁)。

所以我比较难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轮到“孙红雷”参加考试时,怎么搞得那么隆重,看上去就跟选秀一样。要不是孙同志在个人才艺表演中露了一手绘图的绝活,似乎连入选都难了。

导演啊,英雄出世前来个“晴天霹雳一声响”有时确实也是必要的,可这真的跟黄埔资格考试无关。

由于学校主要培养的是连排长,教的课自然也是连排长应知应会ABC,都是步兵训练作战中要用到的一些常识性东西。比如如何整队、怎么抬腿(《步兵操典》);如何持枪、怎么瞄准(《兵器学》);如何画图、怎么看天(《地形学》);如何进攻、怎么演练(《战术学》)。

当然了,你要真把这些东西琢磨深、领会透,倒也不错,问题是一是没那么多的时间,二是找不到合适的教员。

先行者当初建这所军校,就是要准备马上拿去派用场的,所以实际上办的是速成班。

本来3年的课程,硬被像压缩饼干一样挤成了6个月,中间还得去掉学政治的时间,碰上前线吃紧,临时拉上去顶杠是常事,所以满打满算,能有3个月学军事就不错了。

同类推荐
  • 烽火末唐行

    烽火末唐行

    拥佳丽,助反王,丹心长剑纵横烽火末唐!斗晋粱,却契丹,青灯短笔写就沧桑百战!行歌煮酒在此,候君闲话短长。
  • 燕云至

    燕云至

    燕有一军,名曰燕云,燕云所至,皆为燕土。“孤只想把带来的穿越知识抄袭完,然后舒舒服服的躺在摇椅上晒太阳,有着花不完的钱。”“先跪搓衣板再来跟我讲这些话。”
  • 琴尖

    琴尖

    凡墙皆是门,推开即重生!推不开?就用撞的。
  • 乱炎

    乱炎

    这是一个歌舞升平的繁华与乱世割裂的交织点。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多位主角演绎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英雄之路与故事!乱世英雄不只是男人的专利。她们以不同的身份、魅力与才华影响着所发生的一切!乱世因英雄而起,又因英雄而落幕。他是一个出生十分离奇的人,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位博学的僧侣,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前朝王族的后裔,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位出身高贵的士族子弟,他是事故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一心想要完成先祖梦想的人,他为他的族群带来了荣耀与辉煌!他点燃了乱世的熊熊烈火!他!还有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他和属于他们的故事!
  • 谁主武周

    谁主武周

    还没好好的享受,坑爹的生活,就让爹给摆了道,赤果果的坑儿啊!唐朝是个好地方啊,唐朝的人民好幸福啊,唐朝的生活好快乐啊,但是,幸福的人那么多,为何不能多我一个?武攸绪默默地望着天,天空飘过一片云,这都不是事……PS:某,武攸绪,庄严宣誓,想看某称帝的,绕路吧!(诸位英雄好汉,兄弟姐妹,给点收藏、推荐,打发点咯……)
热门推荐
  • 豪门首席的纸婚新娘(完)

    豪门首席的纸婚新娘(完)

    传说他是双面撒旦,阴鸷冷酷,腹黑霸道,冷如冰人却睿智无比,一面翻云覆雨支撑着家族产业,另一面却被冠以律政之王的称号。为了挽救养母,她走进了他的律师楼,被迫成了他的纸婚新娘。“告诉你,你只是一个影子,我召之既来,呼之既去的影子,从此后你不许招惹男人,不许走进律师业,不许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不许提起轩辕澈名字,这些条款的有效期:直到解除婚约那一天!你要牢牢的记住,别痴心妄想登堂入室,别耍什么心机,你只是我的纸婚新娘!违抗其中一条,后果你知道吧?”天啊!她是走进地狱了吗?这个传说中无往不胜的首席律师是地狱的修罗吗?只要能救养母,她可以付出一切!脸色苍白的咬牙点头:“好,我答应,我答应你的所有要求,只有一点,我要保留我的人格!”她走进了他的世界,成了他的影子,那一刻开始,她已经是他掌中的猎物……从此,她的人生永远无法逃离一张无形的网,冷酷无情的轩辕澈,温情脉脉的欧阳俊,玩世不恭的司徒枫,深藏不露的夏侯洁,情感世界的波澜,给她带来什么样的困惑?四大豪门的继承人,谁又是她命中的那个劫?爱恨情仇编织着怎样的心痛心动?是谁在低声絮语:“别离开我,你的离去会让我好心痛!”
  • 此城彼岸

    此城彼岸

    纵使百花齐放,也唯你一支独秀。纵然跋山涉水,也只为寻你而来!
  • 妃子出墙记

    妃子出墙记

    “我不是谁的皇后!”——一代帝君为她亡国,一代暴君为她虚悬后位,一国太子为她甘愿舍命,步步为营的睿智皇子为她动摇……当心被伤透,蓦然回首,却见――他们都在灯火阑珊处,向自己招手?“璇儿,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你是我的一心皇后!”“小璇,无论你接受不接受也好,后位永远为你而留。”“若你输了,便做我的皇后吧。”“只有你,才配坐上凤座……”有谁知道,她根本不想出墙,她根本不希罕后位,她想要的,不过是一生一代一双人……而已……(本文慢热,但不拖沓,高潮迭起)
  • 快穿之论武力值的重要性

    快穿之论武力值的重要性

    在眼下人人都有系统的潮流趋势下,郑子语也绑定了一个情缘系统。系统:我觉得宿主你只要听我的,谈谈情说说爱,江山美人皆可有,名传千古不是梦!郑子语: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武力值在手,谁敢不服我?!
  • 红叶传

    红叶传

    只想当一个小师弟,却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一派掌门,受命重振门派,却卷入这众生浮屠,森罗万象。其中滋味,聊以自尝。
  • 最后的十五我纪念着

    最后的十五我纪念着

    小白文,我是一个十五岁的高一新生第一次写文,多多包涵我希望可以不放弃地完成一本小说,不属于其他人,只属于我自己,它为我诞生,仅此而已还有几个月,我人生中唯一的十五就那么径直离开了,十六莽撞地奔来,我知道我无法躲所以难道还会有比欣然接受,更好的选择吗?这本书将会记录着我自己的想法和小心思,很开心这是记录着自己青春并献给自己的一个小礼物多少人,随着时间的成长,把自己那些有关青春的梦推向记忆的深渊和未完成的回忆自己的灵魂,卖给谁,只有自己知道,不需要言语,自己懂得便好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荒天战仙

    荒天战仙

    天资聪颖的他,称霸他所在的世界,却遭奸人所害,意外身亡,却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三年涅槃重生,走向人生巅峰!
  • 二小姐的过往史

    二小姐的过往史

    十年前,因叛乱而流落街头的她,就在叛乱者一刀挥下之余,刀停住了随后叛乱者直接倒地。眼望去,只见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对旁边的人说“毒伯,她就交给你了”。十年后,传闻柳府失散多年的二小姐找到了,可是随后迎来的不是父母的关心,却是继母跟同父异母的妹妹的百般折磨,连自己的亲身父亲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他,居然跟她那同父异母的妹妹成亲了!心如死灰!第二天传出“不好了,二小姐坠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