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9300000004

第4章 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

近来在《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周刊》上,看到顾颉刚先生的《一九二六年始刊词》,又在《晨报副刊》上看到他的论小戏转变的杂记,又在《现代评论》上看到杨金甫先生论国学的文字,我也引起了一些感想。我的感想与他们二位的主旨无甚关涉,只是由他们的话引起了端绪而已。

可惜三篇文只有一篇在我手边,我所要用的话,有些已不能确忆;现在只略述大意,以资发凡。顾先生说,我们研究学问,不一定要向旧书堆里去找;我们若愿留意,可以在每日所闻所见里寻到许多研究的材料。可是一向无人注意这种材料,他们以不平等的眼光看待古代和现代的东西。敦煌石室出来的物事,谁都当做珍物秘玩;但是北大国学门研究所风俗室里的弓鞋和玩具,便有人摇头了。顾先生在那篇《一九二六年始刊词》的第二节里,记这种“势利”的情形,最是有趣。杨先生《从红毛鬼子说到北大国学周刊》的时候,很谦虚地说,他最喜欢《周刊》上搜集的歌谣和民间故事,其余是不大懂得的。若我不猜错,他是喜欢现代的东西的。

《一九二六年始刊词》的第三节里,论学术平等,真是十分透彻;顾先生说:

凡是真实的学问,都是不受制于时代的古今,阶级的尊卑,价格的贵贱,应用的好坏的。

下面举了许多有力的例,来说明这条原则。我现在所要说的,大致仍不出顾先生的范围,但我想专注重“时代的古今”一种限制上。我们生活在现代,自然与现代最有密切关系,但实际上最容易忘记的也是现代。庄子说,“鱼相忘于江湖”,可以断章取义地用来说明这种情形。因此人或梦想过去,或梦想将来;“梦想过去”或“梦想将来”的价值相等或不等,且不用问;而忘记了现在,失去自己的立场,至多也只是“聊以快意”而已,什么也得不着!我们中国人一直是“回顾”的民族,我们的黄金世界是在古代。“梦想过去”的空气笼罩了全民族,于是乎觉得凡古必好,凡古必粹,而现在是“江河日下”了。我不敢说中国人是最鄙弃“现在”的民族,我敢说我们是最鄙弃“现在”的民族之一。过去有过去的价值,并非全不值得回顾,有时还有回顾的必要;我所不以为可的,是一直的梦想,仅仅乎一直的梦想!他们只抱残守缺地依靠着若干种传统,以为是引他们上黄金世界的路。他们绝不在传统外去找事实,因此“最容易上古人的当”。上当而不自知,永远在错路上走,他们将永不认识过去的真价值。他们一心贯注的过去,尚且不能了了,他们鄙夷不屑的现在,自然更是茫然。于是他们失去了自己,只麻木地一切按着传统而行;直到被传统压得不能喘气而死。

要知道单只凭着若干种传统,固不足以知今,亦不足以知古。偶读《论衡·谢短篇》,有一节很可以说明这层意思:

“夫儒生之业五经也,南面为师,旦夕讲授章句,滑习义理,究备于五经可也。五经之后,秦汉之事,无不能知者(此句疑有衍文),短也。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五经之前,至于天地始开,帝王初立者,主名为谁,儒生又不知也。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五经比于上古,尤为今也;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

……

“儒不能都晓古今,欲各别说其经,经事义类,乃以不知为贵也,事不晓,不以为短,请复别问儒生。各以其经旦夕之所讲说”……“夫总问儒生以古今之义,儒生不能知;别名以其经事问之,又不能晓;斯则坐守信师法(依《论衡·举正》改),不颇博览之咎也。”

王充的目的在劝人博览,与本篇主旨无甚关涉;但他说知今与知古同样重要,泥古的“儒生”不但不知今,实也不知古,不但不知广义的古,连他们所泥那一点儿古,其实也不曾能明白:这却是他的卓见。他骂他们是“陆沉”,是“盲瞽”,真是快人快语。只可惜王充死了快两千年了,到现在,“儒生”——而且何止“儒生”!——的情形还是一样!

你只看近年来国学的复兴,便可知道个中的消息。我并不来附和吴稚晖先生,要将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我只觉得复兴后的国学所走的“大路”,并不曾比旧日宽放多少,这是令人遗憾的!胡适之先生在《北大国学季刊》的发刊辞里,说起清代三百年的学问家,只在几部经书里打圈子,不肯将研究的范围扩大;所以成功虽有,到底太狭窄了,不能有真正的通学(大意如此)。但这也是时代使然。那时是闭关时代,参考比较的资料不多,无以启发一般人的新思想;所以只想做补苴罅漏的工夫,不能做融会贯通的事业。现在的时代可不同了,我们受了“外国的影响”,已历有年所;外国的影响可以给我们许多好处,但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使我们知道,不仅古代载籍及器物等,配做学术研究的材料,现代载籍及器物等也配的!不仅载籍及庄严的器物等配做学术的资料,就是一支山歌之微,一双弓鞋之细,也配的。这种平等的观念,中国从前虽有人略略提起(如王充),但早被传统的空气压下去了;近来的复活,却全是外国的影响。不过所谓外国的影响,也就可怜得很!据我所知,只在国语文学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数年间,现代的精神略一活跃而已。这时期一般人多或少承认了现代生活的价值,他们多或少从事于现代生活的研究。研究舶来的新的“文化科学”的,足以遮没了研究国学的人;于是乎兴了“国粹沦亡”之叹。但这种叹息,实在大可不必;因为不久国学就复兴了,而且仍是老样子——有几个“旁逸斜出,舍大道而弗由”的是例外。其实有几个肯“旁逸斜出”,敢“旁逸斜出”呢!所谓老样子者:一,国学外无学;二,古史料外无国学。在这两个条件之下,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等于零!

本篇系就中国立论,我所谓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就是以现代生活的材料,加入国学的研究,使它更为充足,完备;而且因为增多比较的事例,使它更能得着明确的结论。不过“国学”这个名字,极为含混;似乎文化科学,自然科学,哲学,文学,都可包罗在内——我想将来还是分别立名的好。我说以现代生活的材料加入国学,现在一般研究——实在应该说迷信!——国学的人,决不肯如此想。大约是由于“傲慢”,或婉转些说,是由于“学者的偏见”,他们总以为只有自己所从事的国学是学问的极峰——不,应该说只有他们自己的国学可以称得起正宗的学问!他们自己的国学是些什么呢?我,十足的外行,敢代他们回答:经史之学,只有经史之学!你看,他们所走的“大路”,比清代诸老先生所曾走的,又宽放了多少?左右是在些古史料里打圈儿!不想研究了这么些年的国学,还只在老路上留恋着!我不是说在这条老路上走的,一些没有进步;但是我们所要的是更长足的进步,是广开新路!即如我们所敬服的王静安先生,他早年的确是一个开新路的人;他在《宋元戏曲史》的序里说戏曲史这种学问,古人没有做过,是由他创始的。这种“创新”的精神(虽然并非以现代生活为材料),是值得珍贵的。而且他还研究西洋哲学呢。但他后来渐渐改变态度,似乎以为这种东西究竟是俚俗,是小道,不值得费多大的气力;他于是乎仍走上了那条“大路”,便是经史之学!自然,他的走上这条“大路”,绝不算我们的损失;他根据了他的新材料,发明了许多新见解——所给予我们的已经很厚了。他虽不再开新路,但在老路旁,给我们栽了许多新鲜的树木和花草,他的工作确实值得珍贵的。假使我们只有少数学者如此,我们不但不觉得不好,而且觉得是必要的;因为我们需要经史之学的专家,正和需要别的专家一样。但同时得承认,他们是有偏见的。他们的偏见若变成一般研究国学者的意见,如今日一样,那却是妨碍国学的长足的发展的;大家挤在一条路上,最是不经济!所以为一般研究者计,我们现在非打破“正统国学”的观念不可。我们得走两条路:一是认识经史以外的材料(即使是弓鞋和俗曲)的学术价值,二就是认识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

实在,我们现在不怕没有人研究那难研究的古史料,只怕没有人研究这较易研究的现代生活——现在的也是将来的史料。我常想一般研究国学者轻今而重古的原因,除“黄金世界在古代”一条根本信仰外,——这个信仰或自觉或不自觉——不外“难得”与“新异”两端。“物稀为贵”,敦煌石室的片纸只字失了就完了,从此不能再有,况发现也是偶然碰着机会,不是能随心所欲的。因此行市便大了。而且东西是古代的,非我们所素习,使我们感到一种新鲜的异代的趣味,正和到新国土感着异域的趣味一样。因此行市便大了。但这两端儿竟所关不巨,所关最巨者,厥惟那个根本信仰;此经史之学所以为正统也。但我们得知道:“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无论传统的精神变化如何,我们的子孙必有人努力研究我们,和我们研究“先民”一样。他们所有的困难,也将和我们现在所有的大同小异。我们上古的先民,大概还不知道怎样研究自己,所以只有若干简陋的材料(恕我大胆,“六经”也在其中!)留给我们;中古近古的先民却又研究古人,远过于研究自己,所以也没有完备的材料,记载或解释他们自己生活的,留给我们。我们的困难便由此而生;我们现在所知于我们的先民的,实在是极少极少的!我们是没法的了,我们的子孙难道还有受这种困难的必要么!我们得给他们预备一条平坦的路,而这实在也有我们自己的好处。我们谁都有求知欲不是?我们谁都要求满足不是?而且我们谁都愿意别人明白我们,愈多愈好。这就得了!试问若只有人研究古代史,而却没有人提纲挈领地告诉我们民国十五年来的政治,经济,学术,文艺迁变之迹,我们能满足么?若只有人研究《诗经》,而却没有人告诉我们现在孟姜女歌曲的本末,我们能满足么?有人听见说到元代的杂剧,明代的传奇,便肃然起敬(其实在正宗的国学家看来,这些也只是小道),听见说到皮黄或顾先生说的小戏,便鄙夷道,“这有什么道理”!是的,这有什么道理!有人研究小学,研究《说文》,研究金文,研究甲骨文,至矣,尽矣;至于破体俗字,那当然是不登大雅之堂,不值通人一笑的。但破体俗字在一般社会生活里,倒也有些重要,似非全无理由可言;而且据魏建功先生说,这些字也并非全无条例,如“歡”省作“欢”,“觀”省作“观”,“權”省作“权”,“勸”省作“劝”,是很整齐的,颇值得加以研究。是的,在小学家看来,这又有什么道理!然而我相信张东荪先生的话,他说:“凡文明都是有价值的;凡价值都是有时代性的。”我们且不管价值的时代性,我们只要知道,古史料只是古代生活的遗迹;现代生活是现代生活的自身,为甚反该被人鄙夷呢?我并不劝大家都来研究现代生活,我没有那么功利;我只说应该有些人来专门地或附带地研究现代生活,不要像现在这般寂寞便好了。因为我们既要懂得古代,也一样地——即使不是更迫切地——要懂得现代。而且人有“自表”的本能,我们将我们自己表白于异国人和后世人,不但是我们的责任,而且是我们的快乐;这自然也非先懂得现代不可。至于将现代与古代打成一片,那更是我们所切望;但这种通学是不容易得的。

“自知”诚哉是极难的;以现代人研究现代生活,“当局者迷”的毛病,或者是难免的。但我不相信局外的人会比局中的人强;与其让外国人或后世人研究我们,还不如我们自己研究好。我们即使不能完全了解我们自己和时代,但所了解的总一定比别人多;因为我们有许多的活证,外国人不懂得用,后世人得不着用。所以现代人研究现代生活,比较地实在最为适宜;所以为真理的缘故,我们也应该有些人负这个责任。至于研究的方法,不用说我是相信科学方法的。研究的途径,我也说了:一是专门就现代生活作种种的研究,如宗教,政治,经济,文学等;搜集现存的歌谣和民间故事,也便是这种研究的一面。一是以现代生活的材料,加入旧有的材料里共同研究,一面可以完成各种学术专史,一面可以完成各种独立的中国学问,如中国社会学,中国宗教学,中国哲学——现在中国地质的研究颇有成绩,这种通常不算入国学之内,但我想若将国学一名变为广义,也未尝不可算入。这两种工作都须以现代生活为出发点;现在从事的人似似乎都很少。——传统的和正宗的空气压得实在太厉害了!但现代这一块肥土,我们老是荒弃不耕,总未免有些可惜吧!

或者有人要说,“国学”一名,本只限于历史,考古一方面,正和“埃及学”一样,原可不必勉强牵入现代的材料。但无论历史、考古等学问的完成,一部分仍非依赖现代的材料不可,而“国学”一名,意味也与“埃及学”绝不相同——埃及是已亡的国家,故“埃及学”所涵,有一定的范围;中国是生存的国家,“中国学”所指,何能限定呢!话又说回来了,我想“国学”这个名字,实在太含混,绝不便于实际的应用;你看英国有“英国学”否?日本有“日本学”否?据我所知,现存的国家没有一国有“国学”这个名称,除了中国是例外。但这只是“国学”这个笼统的名字存废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学问应包含现代的材料,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我们是现代的人,即使研究古史料,也还脱不了现代的立场;我们既要做现代的人,又怎能全然抹杀了现代,任其茫昧不可知呢?现在研究史料的人,似乎已经不少;我盼望最近的将来多出些现代研究的专家,这是我们最不可少的!而更要紧的,先要打破那“正统国学”的观念,改变那崇古轻今的风气;空冒无益,要有人先做出几个沉重的例子看看才行!有“现代的嗜好”的人努力吧!

1926年4月11日。

同类推荐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漫步青云

    漫步青云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日记体作品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一些散文和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相关报刊上,文字较为散淡,多为一些感悟性作品。
  • 刘洁岷诗选

    刘洁岷诗选

    中国新诗自“五四”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本丛书每位诗人单独成册,力求系统地收录诗人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书前附有诗人生活照片二帧,书后附有“诗人简历”,以说明诗人生活与写作之基本情状。
  • 一时暖身,一世暖心

    一时暖身,一世暖心

    《一时暖身,一世暖心》是作家周海亮的散文自选集。他的作品文字朴淡,不事雕琢,字里行间弥漫着恬静与澄明,仿佛一泓爱的温泉,静静流淌,滋润心间。他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常以一种博爱的眼光来审视生活,轻描淡写的文字闪烁着迷人的大爱之美,温暖的情感叙写折射出向善的生命力量。完整收录《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诊》《父亲的秘密》《父亲的游戏》《那一扇门》《一掌阴凉》《自尊》《只要七日暖》百篇精华文章。
  • 美丽的托斯卡纳

    美丽的托斯卡纳

    《美丽的托斯卡纳》是美国知名作家、诗人弗朗西丝·梅斯继《托斯卡纳艳阳下》后的又一力作,记录了她定居托斯卡纳十年的日常生活。杏黄色外墙,玫瑰红壁画,面朝山谷的房屋。亚平宁山脉迤逦绵延,橄榄林成片,朴实悦目的农舍散落其间。有星,有月,有春日欣然的嫩绿,有夏日晴朗的凉夜。在家,种花植草,美味随手即得,出街,招呼连连,温情时时可遇。一束花,一个笑脸……半是主人,半是房客,不忍春日的冷雨,便飞温和的南方;不喜夏日的干炎,便赴灵秀的水城。这样,生活了十年。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假面天使:钢琴少女独家恋

    假面天使:钢琴少女独家恋

    什么?!那个平凡的丢在人群里就认不出来的伊梦时是舞台上恬静淡雅的钢琴天使梦吟?司慕彻死死地看着手中两张差距鲜明的照片,额上的青筋隐隐跳了跳。但是为了“那个东西”,他,忍了!于是,当尊贵耀眼的他不怀好意地接近默默无闻的她……钢琴房的倾听,打工店的骚扰,演出时的捣乱……一连串的事件使她根本反应不过来。“慕彻少爷,我招你惹你了啊!”她内牛满面。“没啊,是我故意接近你的哦!”他笑得邪魅。(简介无能,还是看正文吧……)
  • 龙王传说之阴阳龙王

    龙王传说之阴阳龙王

    新人小说大家支持一下,谢谢觉得写的好可以给票qwqqwq
  • 称霸NBA之GDP传人

    称霸NBA之GDP传人

    一个普通的球迷,偶然间获得了神秘的GDP传人系统,学会了邓肯、帕克、吉诺比利的全部篮球技术。于是,他称霸NBA的道路就此开始了!!!
  • 墨言莫语

    墨言莫语

    龙之眼,天之不详之人,天煞孤星——他,要改命!
  • 佛陀时代

    佛陀时代

    本书以原始佛教唯一的根本圣典《阿含经》为依据,牢牢地抓住了整个佛教的正本清源,是第一部完整再现佛教原貌的历史演义小说。全书238回,前19回追溯世界毁灭与重建,早期人类与佛陀世系起源,以及主人公成佛创教的传奇历程。后若干回描述释尊成佛后,46年间弘法演教的非凡经历和风云变幻,以及佛灭后圣典结集的经过和如来法运的兴衰成败。作品以史诗般的笔触,以大量可靠的史料,扎实独到的见地,描绘了历次重大佛教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主要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全书结构宏大严谨,内容丰富翔实有趣,上至三界诸神,下至地狱饿鬼,中至人间百态,纵横十方三世,细说轮回解脱,有关佛陀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学说,都作了清晰的梳理和呈现,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穿越到了佛陀时代,从而得到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广大读者了解原始佛教全貌的必读之作。
  • 快穿之沉月清河

    快穿之沉月清河

    文艺版:生命那么长,喝几杯清酒又何妨?生命那么短,我想再看看这世间。生命那么甜,我舍不得把好忘却。生命那么苦,我连自己都无法渡。沈念在大千世界里,带着似有若无的疏离,穿梭着,迷茫而清醒。正常版:遇见沈念前,系统013冷漠,理智并高高在上,遇见沈念后,013每天想着怎样鼓掌夸人并当好一个小废废,爱好是在宿主脑海里尖叫并热衷无声吐槽。长一点的简介:沈念在生死交接之时选择在系统空间凭借做任务活下去,然而本意只是扮演一个精分少女想体验过过更有意思的日子。遇见了大千世界,遇见了救赎与被救赎,遇见了梦想与肮脏,遇见了清醒与迷惘,而最终她会遇见她想要的那双圣洁的翅膀吗?谁又可知呢。总结:一个复杂少女复杂穿梭时空的复杂旅程,遇见了复杂的人复杂的经历怀着复杂的心情。(挺寡淡的,不咋甜,男女主隔了八百个银河系,小手都摸不着,作者是枚废物点心,文笔糟糕难看,连读者都木有,目前也暂且不会被人骂,就这样吧,吐气~)theend
  • 艺能大师

    艺能大师

    一位三流的娱乐明星,带着前世的记忆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麻瓜与异能者的世界古武与精神流派的斗争西方大天使与黑暗吸血鬼的侵犯“我只想做一个娱乐明星。”—吴昊天“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吴昊天
  • 神秘丫头:杀手来袭

    神秘丫头:杀手来袭

    她和他相遇,他高傲霸气,她冷漠无情,他的地位,和她的地位相差太远,他是贵人,而她是……
  • 九星召唤师②

    九星召唤师②

    劫竟然叛变了!堕落学院竟然要祸乱帝国,取而代之,并且还和冰地野人勾结了起来?就连龙翔学院的院长里面也有人成为了堕落学院的走狗?慕容枫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遇到如此可怕的敌人和阴谋,但是为了守护龙翔帝国的和平,为了保护那些善良的人们,他发誓一定要获得更强的力量,亲手来摧毁这些敌人和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