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55900000004

第4章 难忘的初中岁月(1959年—1962年)

我今年已满60岁,按中国的旧式说法,已是“花甲老人”,回顾今生的这一甲子,不胜唏嘘。我们这一辈人中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与磨难,在前30年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是现在许多年轻人不了解,也是想都想不到的,每当我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有那么多的学习与事业发展机会,有那么多的生活乐趣,可以充分体现自我,由衷地感到生活在当今的中国年轻人是100多年来中国最幸福的年轻人。他们现在肯定还是会有许多忧虑,学习、工作、婚姻、购房……但有一样他们是不用担心的,那就是——吃饱肚子。

1959年,我小学毕业,考入了当时的成都第21初级中学,21中位于成电的校门口附近,所以同学大都是成电的教职员工子弟以及东郊企业的子弟。由于从小就生活在大学的围墙里,无忧无虑,不知天下还有疾苦,更不懂世事艰难,但随着我进入初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现在要回顾一下那段历史,50年代自朝鲜战争结束,中国正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建设高潮,社会安定,物价稳定,每个人都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当时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年轻人都向往考大学,学习工科以建设祖国。1958年,疯狂的运动开始了,那就是——大跃进。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认为靠行政命令、群众运动就能在短期内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提出了要超英(国)赶美(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所有生产资料像土地、牲畜、家具统统归公,农民各家各户都不开伙,集中到公社食堂吃饭,而且不收费,敞开肚皮吃。记得当时学校考试,有一道题是“人民公社有什么好处?”答案之一就有“吃饭不要钱”。庄稼也不种了,去“大炼钢铁”,为什么呢?因为要超英赶美,钢产量那年要达到1800万吨,钢铁厂生产不出,就号召全民炼钢,于是城乡到处建起奇奇怪怪的火炉,把各种铁器砸烂,用木柴与煤企图炼出钢来,炼钢是要用焦炭的,否则温度达不到,怎么能炼出钢呢?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没有人能说真话,否则就是政治立场问题。记得当时大学生挨家挨户,砸每家的烧饭炉子,取出铁质炉桥(当时没有煤气,各家都烧柴做饭)去炼“钢”,我母亲说,你砸了炉子,我们怎么做饭呢?好在学生们手下留情。可怜的是无数青山、千年古木,顷刻间被砍去炼“钢”,结果是炼出一堆堆无用的铁渣。除了大炼钢铁运动,各地的浮夸风开始盛行,当时有句口号叫“放卫星”(苏联在1957年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给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鼓舞很大),在城市各企业在“打擂台”(即自报完成产值任务的会议)会上,你报完成工业产值100万,我就报200万,他就报500万,上千万,上亿,就像现在的拍卖会,如果按兵不动不乱报,就是保守、右倾、不相信群众,而农村,原本只产几百斤稻谷的农田,变成了上万斤、10万斤甚至20万斤的亩产量,看谁的卫星放得高,《人民日报》上有张照片,成熟了的稻子,可以托起一个小孩!

而在这种疯狂与愚昧的气氛中,居然还有著名的科学家为了跟上形势,还从什么光合作用、水分含量、土地成分等要素计算亩产万斤是可行的!既然亩产上万斤,公粮上交也就要成倍翻,大炼钢铁及全面铺开的各种浩大基本建设抽走了青壮劳动力,成熟的庄稼烂在地里无法收割,加上公共食堂敞开肚皮吃,农村那点积累哪里经得这么吃!粮食吃完了就吃种粮。到了1959年,全国(大陆地区)性的饥荒爆发了,从乡村到城市,食品的匮乏到了空前的程度,城市每人每月定量只有21斤大米,2两猪肉,所有的副食品都要凭票供应,由于票证太多,只有用编号,某号购香烟一包,某号购花椒一两。城市里有点保障凭票供应最基本的粮食,可怜农村在敞开肚皮吃了几天饱饭后,便陷入绝境。

我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于1959年进入成都第21中,开始我的初中生活。刚进入初中没几个月,我家里又发生了变动,原属高教部管辖的成电在那年被划为由国防科委管理,也就是主要为国防工业服务,我父亲是无线电系(后改为2系)的系主任,家里有众多海外关系。原重用我父亲的院领导又被打成右倾分子,受重用的知识分子一下变成被怀疑的对象,自然不再适于在成电任教。最初通知我父亲调到东北齐齐哈尔一个机电学院,我父亲当时已50多岁又是南方人,到冬季可达零下几十度的地方工作,怎么吃得消,经反映后,上面决定调是一定要调走的,但可换个地方,调到四川德阳第二重型机床厂附属的一个中技校,当时打了个“机电学院”的牌子(也是大跃进的产物)。我父母离开成都,我怎么办?父母考虑到那时德阳的中学教育质量不如成都,决定把我留在成都,继续在21中学习。这就意味着我将离开家庭的呵护,在学校做寄宿生,当年我12岁。父母在离开成都的前一天下午,专门到学校我的寝室看看我睡的高低铺,摸摸我睡的床垫(草垫上铺一床薄棉絮),又找到我的班主任张老师(一名复员军人,人很正派)再三拜托。时隔近半个世纪,父母对我的那份关爱之情,历历在目。

在饥荒年代住校,首当其冲的就是吃不饱,其他同学都有家、有父母照顾,无论如何总要好一点,记得当时每人每月定量为21斤大米,每天为二三三,即早上二两,中午和晚上各三两米饭。现代青年要控制体重,减肥,认为应该够了呀!要知道那时每人每月仅二两猪肉,二两菜油,分摊到30天,每天没有什么油花花,长期下来,总是处于饥饿状态,就算某天能猛胀一顿(例如假期回家吃菜稀饭),也只是“胀”的感觉,而没有“饱”的感觉。处于发育期的我更是觉得哪一天有饭能吃饱,那才是天下最大的幸福。当时在学校食堂,是用一搪瓷盆蒸饭,分量够不够,学生也无从知晓,反正饭是软中带稀。蒸好后炊事员用一个竹子做的格子,把饭按成扇形的8份,搭伙的同学8人围成一桌,都是一群小饿鬼,都希望自己那份最大。用钢笔在饭桌上飞转一下,停下来笔头指向谁就成了第一个切饭的人。可以选看上去最大的那份。不但如此,在用竹刀切饭团时把竹刀往两边略带倾斜,这样得到的分量会更大些。第一位切完后,依次类推,可怜的就是最后那个人,他的饭团不但从上看面积最小,而且两边都遭到切割,像一块三角形倒立的西瓜瓣,在盆中几乎都立不稳了。所以,下课铃声一响,我要以最快的速度冲出教室,直奔食堂,避免当最后那名倒霉鬼。为此,还受到不少同学嘲笑!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在终日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为了吃什么花样都有。现在想起来都是笑话,当时,不知哪位科学家发明,说是小球藻蛋白质有多少,营养怎么高,可以食用,什么叫小球藻?就是找一个大玻瓶,撒泡尿进去,加上水,在太阳下晒几天,就会有一绿色藻类长出来,把它过滤出来,就是小球藻了,无奈分量太少,像一些绿色粉末,怎么充饥?又提倡什么瓜菜代粮食,甚至用树叶代粮,还开现场会交流。市教育局来了一帮人,学习吃什么呢?把嫩桑树叶用面粉裹上,放到油里去炸熟,当然好吃,但本来就是大饥荒,哪里有面粉与油去炸呢?可见什么现场会造假之风是有传统的。记得有一位老师,在某次打牙祭时啃剩了一块骨头,为了物尽其用,在每次蒸饭时(老师是自己拿米交给食堂代蒸饭)都把那块骨头放在饭上,企图把剩余的油脂再蒸出来。问题是那块骨头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利用,变成了一块毫无油气的钙质,终于有一天炊事员忍无可忍,把那块骨头扔出了厨房。

学校为了改善生活,还自己喂了几条猪,但人都吃不饱,哪有什么残羹剩饭给猪吃!可怜那几条猪瘦得像狗一样,几根肋骨都数得清。学校要我们学生去“打猪草”,即外出给猪割青饲料,猪又不是牛,不吃草,只有去农民地里偷几根萝卜回来交差,常常是交一根萝卜给猪吃,自己吃一根填肚子,还要冒被农民追打的危险。

最麻烦是星期天,学校是不开伙的。我就只有自己用一个罐头盒,加点米进去,找点树枝,自己蒸点饭吃,菜是没有的,用家里带的用少许菜油炒的盐撒在饭里当作下饭菜,弄得与小叫花子一样。除了这些,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自己洗衣服、缝被子,现在想起我都不知道当时是怎样过的。

那么当时社会上又是什么状况呢?由于户口制度,农民也不能进城,社会治安也还良好(至少在城里是这样),很少听见有抢劫杀人的恶性事情发生,深更半夜在街上行走也没有人来抢包。最多是在街上边走边吃馒头会给饿得发慌的人抢去而已。我有一次生病在宿舍未去上课,突然溜进一个面带菜色的人,抱了一床同学的被子就走,我追出去,吼一声,你干什么!那人也不跑,把被子往我怀里一塞,连说:“你拿去,你拿去。”想来也是一个饿昏了的人。现在连人民币都有制假的,但那时图案简单的粮票及大量副食品票证,还没有听说有制假的。

由于营养不良,不少人得了浮肿病,这种病先是腿部发肿,手在小腿上按一下就会有一个个窝,最后全身浮肿,人就死了,其实治疗很简单,加强营养,吃饱饭就行了,所以药房里有一种叫“康福散”的东西(也不是药)卖,成分就是细米糠、黄豆粉及少许蔗糖,搅成糊糊吃,只不过价格较贵,还要凭医生证明。

那么饭店里卖什么呢?当时所有馆子都为国营,再小的苍蝇馆子也是“区属国营企业”,由区饮食公司管理,卖的是“烩饭”。即一碗用水煮的半稀饭,上面油花可圈可点,要不就是白饭,菜是一点像空心菜之类的青菜,二两一碗,粮票照收。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四川还出了一个使老百姓雪上加霜的事,即一夜之间突然宣布四川省地方粮票作废(当时粮票分为地方与全国两种),使千省万省而节余了一点粮票的百姓欲哭无泪。可见当时缺粮情况之严重。但在这种情况下,对政府的各级领导,知名人士,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有一些食物配给,如:国家级领导人每户每天保证了一斤猪肉;部长级每月另有4斤猪肉;行政17级—13级的行政干部每月就只有2斤黄豆、1斤白糖了;一般百姓就只有自己设法,如那时新疆、西安地区情况较好,不少人就跑新疆去寻活路,比如我认识的一位乳业界的老板,家里成分不好,当年就从山东跑去新疆,为吃一口饱饭,从做大饼开始,多年奋斗下来,现在已是资产上亿的大老板了。而西安食品供应较成都好,不少成都人来往于成都西安之间做点小生意,但当时也是违法的,称为“投机倒把”。所以,老成都都知道,说某人“跑西安”,就是“投机倒把”之意。记得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商店里有些糖果点心出售,称为“高级糖”及“高级点心”,所谓高级糖只不过是现在都看不到有卖的最次的硬糖,每斤5元钱,几乎是当时一个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而高级点心就是加了点糖的面饼。不是一般人所买得起的。

初中岁月,除了饥饿回忆之外,也有许多趣事。记得我们的英文老师是个“右派”分子,学校不准我们叫他“老师”,而只能称作“先生”,但叫“先生”有点别扭(1949年以后大陆已没有某先生称呼,都叫同志),学生直称为“teacher”,这位teacher教书认真,我现在英文还能张口“胡说”,还是那时打的底子。另一位老师当过我们班主任,名为高天寿,学生私下取了外号叫“矮地胖”。不过这位“矮地胖”对学生挺好的,现在也不知还在不在(正是由于这个外号,我才记住40多年前这位老师的名字,其他的都不记得了)放学后,其余同学都回家,为数不多的住校生或是打球,或是到附近小河里游泳。晚上睡觉前讲鬼或是带点色的故事(一般是年纪较大点的学生),要不就唱歌。我记得男生一唱歌,隔壁本来叽叽喳喳的女生寝室便安静下来在偷听呢!肚子虽饿,但一帮初中男生调皮捣蛋的事还不少。我还做了个矿石收音机(现在年轻人不知矿石收音机为何物,即用一块晶体矿,卡一个细针在上面,拨动细针至矿石某点,再外架一个天线,配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就可以收到电台的广播了,挺有趣的)。

1962年下半年,当时的成都大学(即现在的西南财大)要办理科,设有物理、化学及数学系,上面又把我父亲从德阳调回至成都任该校物理系主任,这样,我父母又回到成都。同年9月,我又考上成都的三大重点中学之一成都九中读高中,加上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粮食及副食品供应大为改善,结束了我的“小饥民”生活。

所以,几十年来,我从不浪费粮食,最不能容忍员工在食堂倒剩饭,甚至在请客应酬时也希望大家吃完饭菜或是打包带走,这些习惯都是来源于那段艰苦的日子。有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不是“人上人”,也不想做“人上人”,只想平平安安自由自在过一辈子。但吃苦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说,不一定是坏事,我们改一下这句名言:“吃得苦中苦,方为做事人。”尤其现在年轻人,独生子女多,一生下来没吃过苦头,什么事都得顺着他,以后怎么面对这个竞争的社会!我真是担心。

希望我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也希望大家事业有成。更庆幸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走上了富强之路,1959年至1962年的这段经历,永远不会再发生了。

同类推荐
  •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本书记载了120多个爱情、亲情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揭示了爱情、婚姻、生活、人生的真谛,以及夫妻之间、情侣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平实、温婉的文字让人感动,给人激励。
  • 落花人独立

    落花人独立

    收录了《坐看云起时》、《落花人独立》、《灵隐》等60篇散文。
  • 胡竹峰作品:民国的腔调

    胡竹峰作品:民国的腔调

    本书笔涉鲁迅、胡适、郁达夫、张恨水、陈独秀、叶灵凤、周作人、张爱玲、齐白石、胡兰成、沈从文、台静农、废名、梁实秋、郭沫若、老舍、茅盾、巴金、林语堂、木心等多位民国文人,论行迹,谈文化,述掌故,兼作小考证,说的是文章姿容,更意在追述一种逝去的文化风度。作者文字平和冲淡,情感饱满,细节充沛,从不同侧面,展示众多民国人物各具风采的品性与精神特质,颇得文化散文之趣。
  • 像南瓜一样默默长大

    像南瓜一样默默长大

    从出生到上学这段时间也许是人最快活的时候,没有学业的压力,亦不用背负社会的责任。每一天只是觉得和小伙伴们玩在一起便是快乐。曾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是关于张衡数星星的。孩提时代的张衡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只是觉着仰望星空,数着星星便是快乐。我想那时候的张衡肯定不会觉得自己以后是为祖国做了这么大贡献的天文学家吧,就像人们不会想象连小板凳都做不好的爱因斯坦是一位“世纪伟人”一样。小时候的梦想总是浅显而单纯的。
  • 柔情似水

    柔情似水

    柔情似水是廖建岚和廖锦屏两位诗人联袂而写的白话诗集,本诗集作品量虽然不大,但诗的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深远,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表达了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
热门推荐
  • 大世乾坤

    大世乾坤

    星海漫游,时空穿梭,机械科技,目标是未知的星辰大海!
  • 莫道一生

    莫道一生

    孤独的踏上寻找自我人生的道路,修道是为了什么?人生该往何处去?在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种种悲喜之后,他最后终于找到了。弹指韶光轻易溅,回首已是梦生年。人生实苦,苦中寻乐罢了。
  • 九天玄歌录

    九天玄歌录

    一个生性散漫的少年,无端卷入一场波及全国的大风波……
  • 扑克牌王国

    扑克牌王国

    快乐的扑克王国,欢迎大家的光临!这里有各种各样可爱的人物,假如有你想的人物,请评论。假如没有,评论给我,我给你写!
  • 泡一杯顶级绿茶

    泡一杯顶级绿茶

    迟颜:“上辈子是老娘眼瞎,进错了坑。但你在你祖师奶奶面前松土,真当我这么多年白混了。”某人:“呵,看来你还进过别人的坑啊”迟颜:“不,不是,你听我解释,啊喂!”
  • 作魁

    作魁

    这是一个属于作者的世界。作家们通过著作创造角色,角色在神秘力量的帮助下来到现实。从此,移山填海不在话下,一剑光寒十九洲也不是梦想,生与死没有绝对定义……这里一切皆有可能。斗气、魔法、巫术、内功、神力、仙法百家争鸣,各路大神作者群雄逐鹿。
  • 从安澜开始强化

    从安澜开始强化

    仙之巅,傲世间,有我安澜便有天。穿越完美世界,夺舍异域古祖,那个纵使背负天渊,需一手托住原始帝城,也依然无敌世间的不朽之王安澜。面对终将被荒天帝锤爆的反派命运,是该欣然接受,还是该奋起而争?……乱古将至,黑暗来袭。一缕沧海之水卷起万丈波澜,苍穹之上剑气如虹。有人一粒微尘可填海,一株草斩尽日月星辰。有人为道而生,应劫而至,一生极致辉煌,独断万古,征战上苍。有人沐浴雷海,化身枯败柳树,曾只身九进九出杀入异域,被尊为祖祭灵。更有人号称开天辟地第一帝,举世茫茫,难求一败,却被一滴黑血侵蚀成尸骸,只得自封棺椁,引发黑暗动乱。而我,这一生注定没法平平无奇……
  • tfboys那三个完美的少年

    tfboys那三个完美的少年

    洛恬恬爱上了王俊凯,王俊凯也爱上了洛恬恬,天意弄人,他俩的爱情特别坎坷,经过一次次的事情后,他俩是否能像之前一样?欧阳晴有着悲伤的往事,那时的她,非常颓废,就在她想要自杀的时候,她在电视上看到了王源,是王源,才让欧阳晴有了一丝的希望,几个月后,她遇到了王源,在经过一两个月的打闹后,王源跟她表白了,她,会做何抉择?上官冰是易烊千玺的青梅竹马,却因为他的未来离开了他,几个月后,她见到了易烊千玺,想跟他做个朋友,可易烊千玺拒绝了,他说他脑子里只有小时候的青梅竹马,经过一些事情后,易烊千玺知道了上官冰就是他小时候青梅竹马,他又会不会遵循小时候的承诺,娶上官冰为妻?而上官冰,会答应吗?
  • 玄山录

    玄山录

    你准备好踏上玄山的那一刻了吗?成神的道路。
  • 大咖说职场:千里马的炼成秘籍

    大咖说职场:千里马的炼成秘籍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你的困惑应该可以写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了吧!自己优势在哪里?怎么找到心仪的好工作?进外企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怎么做,才能在职场越走越顺?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让人加深印象?怎样才能升职加薪?……本书集结詹文明、成长青、刘晓光、梅燕、孙路弘、许良杰等资深职场人士,在问答、访谈中为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