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4500000002

第2章 休言女子非英物

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女性被“溺毙”在死水一潭的社会生活之中,遭受种种薄待和恶待,人格和尊严卑屈难伸,鲜有例外。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和名节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犹如隐形的精神桎梏,她们在教育上惨遭废弃,在经济上仰人鼻息,更别说参政、议政的权利,竟连身心自由和人格完整都无从谈起。

东汉才女班昭作《女诫》七篇,力主女性卑弱、敬顺、曲从、好学、贤淑、勤劳、温和。她引用《女宪》的成文,“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说明夫为妻天,得到夫君的欢心就能一好百好,失去夫君的欢心就会彻底完蛋。班昭还引用当时的民谚,“生男如狼,犹恐其尫;生女如鼠,犹恐其虎”,来说明女性善良柔弱乃是天经地义的,它是整个古代社会的共识。

时隔一千八百多年,张幼仪在口述自传《小脚与西服》中向侄孙女张邦梅揭破了冷酷无情的事实真相:“在中国,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钱。”由于“女生外向”,出生后,女孩子的脐带被埋在屋子外头,男孩子的脐带则被收留在母亲床底下的坛子里。这种区别对待看似小事一桩,却极具象征意义,男女的贵贱重轻,判若云泥。毛彦文在自传《往事》中写到自己无援无助的母亲,悲剧即源于她连生六个女儿(其中两个夭折),丈夫事业失败,却将满腔怨恨发泄在她身上,另找女人同居,恶婆婆则将媳妇“肚皮不争气”视为头号重罪,横加侮辱和虐待,那种日子岂不是“地狱中的一季”吗?她曾声泪俱下,央求女儿为她做一件事情,将她的苦难史如实记录下来,给别人看看,为她出口怨气。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媳妇,在当时的中国,何止万千?

专制王朝和宗族社会比拼的是谁比谁更冷血,谁比谁更恶心,君王变着法子修理群臣,群臣变着法子修理百姓,强梁践踏弱者,弱者欺侮更弱者,“食物链”的末端即为女性。她们的生活圈子太狭窄,交际范围受局限,必须做到“笑不露齿,坐不摇身”,“谨言慎行”,“宜室宜家”。但也有九种女人成为例外,例外者的命运很可能更为悲催:

其一,妹喜、妲己、褒姒、杨玉环之类的深宫美人,国难当头之时,或亡国之后,她们被天下人指斥为红颜祸水,只有死路一条;

其二,王昭君、文成公主充当“和亲”、“和戎”的牺牲品,远嫁苦寒之地,去博取中土大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外交胜利”;

其三,武则天伺机突破男权社会的重重机关,破天荒地做成女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公然玩弄面首,掌握生杀予夺的权柄,看去是为女性争了一口爽气,出了一口恶气,实则无法持续发展,男权的力量终将反戈一击;

其四,吕后、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挟持着幼冲之龄的儿皇帝或孙皇帝,将雌威发挥得酣畅淋漓,但她们死后,不是被丑化得一塌糊涂,就是被掘墓辱尸;

其五,秦始皇的母亲、山阳公主和杨氏姐妹秽乱宫闱,弄得声名狼藉,最终也是伤的伤心,殒的殒命;

其六,班昭、蔡文姬、谢道韫、左芬、鲍令晖、薛涛、鱼玄机、李清照、朱淑真和顾太清具有“咏絮之才”,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和词章,但她们的人生极难用“幸福”二字去概括;

其七,西施、貂蝉跻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女班次,被强梁当作政治筹码,她们往往是不知所终的失踪者;

其八,名妓苏小小、李师师、关盼盼和秦淮八艳与一大班风流薄幸的浪荡才子纠缠不清,能在他们的诗歌中找准自己的班次,却无法在他们的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九,三贞九烈,或终身守寡,或以死抗暴,或学曹娥孝亲,或效贞女断臂(被好色之徒非礼了一下,就将自己的一条好端端的胳膊卸掉),换取一块贞节牌坊,在悲剧之上加镀一层虚幻的成功色彩。

不用说,这九条路径并非坦途,比过独木桥更难,比走高空钢索更险,唯有极少数女性能够幸运地抵达“彼岸”,但她们的角色被极度扭曲,“光荣”背后沾染了太多的暧昧色彩。难怪当代的女权主义者执意认定:从上古到二十世纪初,中国女性一直是男性的私有财产、传宗接代的工具和纯粹的泄欲用品。

在男权社会的沉重镣铐下,东方女性甚至连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所定义的“第二性”都挨不上边,因为丈夫随时都可以“七出”(旧时休弃妻子的七条理由:无子,淫泆,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中的任何一个罪名休弃自己的妻子,其难度略高于小孩子用橡皮擦去一行铅笔字。身遭不幸的弃妇投诉无门,只能打掉牙齿和血吞。倘若她们胆敢红杏出墙,在婚姻之外追求爱情,就会死得更惨。在许多地方,以沉潭的极端方式惩处“荡妇淫娃”,族长即可主持,官府并不过问。

三寸金莲颤颤巍巍地行走在独木桥和高空钢索上,这就是东方女性悲惨命运的形象写照。二十世纪初,《女子世界》主编丁祖荫将中国社会中身处于男奴之下的女子称为“世界第二重奴隶”,女子的凄惨境遇甚至可以穷尽许多人的词汇和想象力。

再坚固再厚实的铁幕也终有一日会被猛火烈焰烧穿,被激流狂潮荡平。随着二十世纪初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声浪日益高涨,中国女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终于从死一般的麻痹中猛然惊醒,她们逃离闺闼,冲破牢笼,清算旧礼教的千罪万恶,吁求自由、平等以及各项天赋人权。

女性乃国民之母,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男女平权”无疑是衡量现代文明的最重要的指标。完全可以这么说,当中国女性长途跋涉到二十世纪的隘口时,放眼望去,前途尽是沼泽和荆棘,但她们没有迟疑,也不曾泄气,她们深知任何来历不明的恩赐和怜惜都不足为据。

“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我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无可疑也。”

时至今日,诗人、学者金一(1874—1947)的这条论断仍然振聋发聩。

远古母系氏族时期华夏先民精心炮制了一个“女娲补天”的终极神话,善则善矣,美则美矣,可是它距离当今世界已有若干光年。在中国近代,更准确地说,在二十世纪初,东方神话又有了全新的版本。谁能取代女娲的角色?谁能用纤纤素手炼成五彩石?这样的人选是偶然出现的,还是必然产生的?我们倒要看个仔细。无疑,她必须是一位革命家,在最关键的时候,在最危险的地方,如同法国历史上的女英雄贞德那样挺身而出,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秋瑾的闪亮登场,甚至令女娲都自愧不如,她是才女、美女、革命家和烈士,履历完美无瑕,英名彪炳史册就洵在情理之中。

吴芝瑛和徐自华、徐蕴华姐妹既是秋瑾的好友,也是近代有名有数的女杰,她们的真挚情谊金坚而玉润,乃是天地间的一大佳话。

1、秋瑾

秋瑾(1875—1907)是革命家中的优秀诗人,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豪迈之作丝毫也不逊色于“亘古男儿一放翁”。如果说陆游是健儿,那么她就是飞侠。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的这首《对酒》堪称中国近代诗歌宝库中最为豪迈的七言绝句。许多七尺男儿萦怀鸡虫得失,甘心蝇营狗苟,对此能不汗颜?她另一首七律代表作——《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地图》——字字句句同样发出热血的沸响: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生于卧薪尝胆之地,长于报仇雪耻之乡,一身越东女子的豪迈之气。她的诗作激情丰沛,劲气充盈,仿佛布下了横扫千军的笔阵,简直锐不可当。“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原名闺瑾,留学日本后,她剔掉了那个柔弱的“闺”字,单名为“瑾”,号“竞雄”,又别署“鉴湖女侠”。在金瓯告缺的乱世,她有足够的血性,敢与天下英雄男儿笑谈生死。

十九世纪末,“女权”尚未在中国萌芽,女性面对无法自主的婚姻所造成的厄运,除了逆来顺受,别无解脱之方。秋瑾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一文中揭露当年订婚一节的真实情形:“到了择亲的时光,只凭着两个不要脸媒人的话,只要男家有钱有势,不问身家清白,男人的性情好坏,学问高低,就不知不觉应了。”在同一篇文章中,秋瑾还描写了更加不堪的结婚的情形:“到了过门的时候,用一顶红红绿绿的花轿,坐在里面,连气也不能出。到了那边,要是遇着男人虽不怎么样,却还安分,这就算前生有福今生受了。遇着不好的,总不是说‘前生作了孽’,就是说‘运气不好’。”

1896年5月,秋瑾出嫁,丈夫是不学无术的“富二代”王廷钧(字子芳)。王廷钧的父亲王黻臣是曾国藩的表弟,在曾府当过多年账房先生。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其弟曾国荃征用十余只大船,运送金银珠宝奇器珍玩回湘乡老家。王黻臣将账目管得泉水样清明,既是亲戚,又属功臣,自然得到丰厚的打赏。一夜之间,王黻臣发了横财,于是求田问舍,安居乐业,先后在湘潭、株洲、汉口等地开了数家当铺与钱庄。

“但恐所好殊,不遇知音赏”,秋瑾的诗句不幸而言中。王廷钧蒲柳弱质,身子骨纤瘦,全无男子汉的雄风和阳刚之气。嫖赌逍遥,他无所不能;诗词歌赋,却一窍不通。他性格怯懦软弱,胆小如鼠。平日,秋瑾口无遮拦,喜欢纵谈历史,横议现实,就算在家中密室,他听了,也会赶紧关窗,生怕奴婢举报,招惹杀身之祸。两人的志趣和性情犹如圆枘方凿,根本合不上卯榫。

徐自华女士撰写的《鉴湖女侠秋君墓表》称道秋瑾“不拘小节,放纵自豪,喜酒善剑,若不可绳以礼法。平生亢爽明快,意气自雄;读书敏悟,为文章,奇警雄健如其人;尤好剑侠传,慕朱家、郭解为人”。这样的奇女子,志气之大,眼界之高,一世无几,又怎肯唯唯诺诺长守闺闼,米盐琐屑以终其身?秋瑾自叹命运不济,嫁给了庸懦的王廷钧,连《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和妻子陈芸那般琴瑟和谐的闺中乐趣也杳不可寻。她的诗词中不乏自伤自怜的句子:“重重地网与天罗,幽闭深闺莫奈何”;“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强烈的恨憾梗塞于胸,秋瑾不吐不快。

秋瑾在湘乡和湘潭苦度时日,生下一儿(王沅德)一女(王灿芝)。尽管王家生活优裕,但她与王廷钧同床异梦,内心苦闷之极,毫无乐趣可言。王廷钧流连秦楼楚馆,攀折倡条冶叶,秋瑾视之行若狗彘,夫妻关系降至冰点。

秋瑾身上的唯美气质和狂飙性格,足以令凡夫俗子自惭形秽。若在壮士项羽的帐中,她何尝不能作挥剑刎颈的虞姬;若在猛将韩世忠的麾下,她也尽可以作援桴击鼓的梁红玉。可是幸运星从未照临她的顶空。王廷钧胸无大志,随波逐流,她对丈夫的失望情绪常常会在写给兄长秋誉章的家书中有所流露:“吾以为天下最苦最痛之无可告语者,唯妹耳……妹如得佳偶,互相切磋,此七八年岂不能精进学业?名誉当不致如今日,必当出人头地,以为我宗父母兄弟光,奈何遇此俗子,非但无所受益,反以终日之气恼徒伤脑筋。”对于王廷钧混迹章台,拈花惹草,秋瑾更是怒不可遏:“子芳之人,行为禽兽不若,人之无良,莫此为甚!”

曾有人认为,秋瑾与王廷钧结婚,犹如天鹅与乌鸦联姻,自始就注定为一场悲剧。秋瑾有一颗敏感的诗心,又极具反叛意识,在那个禁锢森严的年代,她的心灵创痛肯定百倍于常人。后来,她奋力冲破重重阻碍,毅然东渡扶桑,又奋不顾身地参加种族革命(徐自华曾戏称秋瑾是明末崇祯皇帝的长公主转世),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秋瑾的诗词中,壮句触目皆是,比如“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又比如“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弓鞋三寸,太无为,宜改革”。切身的痛苦不断地提醒她,在纲常名教之内,闺阁女子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若不奋力冲决天罗地网,幸福人生所必备的各项权利就注定会被剥夺殆尽。这就不奇怪了,秋瑾目空一世,傲岸不羁,绝然不肯置身庸脂俗粉的队列。徐自华称赞她“英爽倜傥”,其“意气自雄”既是积健而成,亦属天性所致。尽管秋瑾有数帧照片流传于后世,二十世纪初她给人的印象究竟如何?却仍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所幸秋瑾的东瀛好友服部繁子写过一篇《回忆秋瑾女士》,她笔端的素描比吴芝瑛和徐氏姐妹的速写更为细致:“……事情很令人意外,出现在我面前的这位朋友,到底是男是女都很难断定:苗条的身子稍向前弯,浓浓的黑发散乱地披在肩头;蓝色的鸭舌帽歪戴着,盖住了半只耳朵;身上穿着很不合身的半新半旧的普通男式西服,袖子过长……肥大的裤管下面露出茶色的皮鞋,颈口系着一条绿色的领带;脸色白里泛青,大眼晴,高鼻梁,薄嘴唇。”秋瑾有易装癖,这一点在其同时代人的笔记中屡屡被提及,服部繁子的文章即是可信的写照。

1903年春,王廷钧狂抛大堆白银,终于如愿以偿,捐得户部主事一职,秋瑾也随之来到北京。据徐蕴华《炉边琐忆》记叙,某天,王廷钧欲在家中宴客,已嘱咐秋瑾治炊。临到傍晚,他却改变主意,与人逛窑子,吃花酒去了。秋瑾备齐酒菜,久等不见王廷钧带客人回家,闷得无趣,便身着男装,偕小厮前往戏园看戏。此事被王廷钧知道后,他二话不说就动手打了秋瑾。秋瑾一怒之下,出走阜城门外,在泰顺客栈落脚。事情越闹越僵,王廷钧原本是三招就软的懦夫,又或许后悔了吧,他遣人去接回妻子,事情总算得以平息。秋瑾在致大哥秋誉章的信中说:“后妹出居泰顺栈,则又使其仆妇甘辞诱回。”所谓“甘辞”就是甜言蜜语,估计说了几马车,秋瑾才回心转意。不过,要说王廷钧斗胆动手,这多少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他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为人又胆小如鼠,一时气急败坏,骂上几句粗口完全可能,真要打人,莫非他吃了豹子胆吗?就算他敢吧,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秋瑾从小跟表兄单老四学武,身手矫健敏捷,在徐自华笔下,秋瑾手持倭刀(东洋刀),“盘旋起舞,光耀一室,有王郎酒酣拔剑斫地之气概”,何况她性烈如火,又岂肯吞招?

翌年春,秋瑾毅然留学日本。行前,王廷钧的抵触情绪很大,想法却十分天真,他自以为扣下妻子的珠帽与珠花,封锁其川资,就可以留人。殊不知,秋瑾为远赴东瀛早已做好第二手准备(据冯自由的《革命逸史》所记,他们夫妻二人在此之前已“定约分家产,各自为谋”,秋瑾“得万金,所托非人,尽耗其资”,然后她才变卖首饰,东渡日本)。

当初,假如秋瑾嫁的不是王廷钧,而是内心素所钦慕的对象(吴芝瑛嫁给德才兼备的廉泉即是范例),两人情投意合,灵犀相通,她又何尝不能举案齐眉。她还会弃家远游,流血革命吗?应该说,这种可能性将大打折扣。在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史上,似“光汉子”徐锡麟那样“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沸血男儿的确层出不穷,但为民族革命喋血刑场的女子,秋瑾是第一人。除了有大志向,秋瑾的内心若无大悲苦,她是很难走出这一步的。由此可以断定,了无情趣的婚姻生活成为了速效高能的催化剂,促使鉴湖女侠秋瑾奋力挣脱家庭的羁绊,去选择剑与火的革命生涯。伟大目标的达成,往往始于革命者对个人现状的深度不满,女性又何能例外?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轮到鉴湖女侠秋瑾,则一变而为“诗家不幸国家幸”,真令人感慨万端。

1907年6月,秋瑾为光复军策划浙江起义,急需军饷,于是她化装成男子到崇福去找徐自华姐妹相商。徐自华与徐蕴华均是同盟会员(由秋瑾介绍加入),深感责无旁贷,当即倾尽奁中首饰(约值黄金三十两)相助。为了报答知己的厚遇,秋瑾回赠了一双翠钏,她说:“事之成败未可知,姑留此以为纪念。”临行之际,秋瑾又嘱托徐自华、徐蕴华姐妹:她若遇害,请好友将她“埋骨西泠”。

在被捕前一天,秋瑾收到革命党人王金发送来的情报,她有足够的时间避走他乡,但她选择了留在大通学堂。此前,她乍闻徐锡麟惨遭抉肝剖心的噩耗,即挥写了“痛同胞之酣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的联句,现在,她更是坚信“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前五年成功”。

1907年7月15日,女革命家秋瑾被浙江绍兴知府贵福下令杀害。临刑前,秋瑾向监斩官——山阴县令李钟岳提出三项要求:准其家书诀别;临刑不脱衣;不以首级示众。李钟岳准其后两条,因此秋瑾未能给家人和后世留下表明最后心迹的遗书。

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处最情痴。

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秋瑾曾作《梅》诗二首,这是其中之一。时隔一个多世纪,我们读这首诗,读到的梅花便是秋瑾,毫无疑问,她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香最美的耐寒枝。

1912年4月24日,在上海张园安垲第,由女界领袖唐群英、林宗素、吴木兰等人牵头,举行秋瑾烈士追悼大会。林宗素介绍了秋瑾的生平事迹,特别指出“秋瑾非为个人而死,非为女界而死,实为我男女四万万人共有之国家而死”,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但与会者都觉得恰如其分。

2、吴芝瑛和徐自华

秋瑾生前有三位志趣相投的盟姊妹,吴芝瑛(1868—1933)、徐自华(1872—1935)和徐蕴华(1884—1962),她们结下的是道义之交,不同于狭义的闺中密友。“芝兰气味心心印,金石襟怀默默谐。文字之交管鲍谊,愿今相爱莫相乖。”气味和襟怀,这些曾被男人反复强调了几千年的东西,总算也轮到秋瑾与她的盟姊妹来讲求一番。当年,她们互换兰谱,表白过“贵贱不渝,始终如一”的“同心之言”,从嗣后的表现来看,也确实够得上“死者复生,生者不愧”的高水准。

吴芝瑛,字紫英,人称万柳夫人。她出身于安徽桐城的诗礼之家,其父吴鞠隐,工书法,善吟咏,历任山东宁阳、禹城等县知县,其叔父吴汝纶是曾国藩的入室弟子。吴芝瑛自幼聪慧异常,家学渊源有自,十三四岁即负“才女”的美誉,名噪一方。

1885年,吴芝瑛与无锡名士廉泉结为伉俪,举案齐眉,相惜相敬。婚后四年,她移居北京,受到慈禧太后召见。及至庚子之乱平息,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须向英、美、俄、法、日等国赔偿巨额款项,由于国库空虚而横征暴敛,造成民怨沸腾的政治危局。吴芝瑛一介弱女子,不肯置身事外,她上书清廷,倡导“国民捐”,主张“产多则多捐,产少则少捐,无产则不捐”。这一合理化建议令达官贵人如芒在背,怀恨在心。

1903年,吴芝瑛与鉴湖女侠秋瑾在京城结拜为盟姊妹,两人时相过往,常有诗词唱和,不仅政见相合,而且心气相投。

1904年,吴芝瑛敦劝丈夫廉泉退出官场,回到上海曹家渡小万柳堂隐居。正是这一年,她自号“万柳夫人”。在一次聚会中,吴芝瑛挥毫撰写了一副对联,题赠给秋瑾:“今日何年,共诸君几许头颅,来此一堂痛饮;万方多难,与四海同胞手足,竞雄世纪新元。”绍兴秋瑾故居中还收藏了另一副对联,“英雄尚毅力,志士多苦心”,同样出自吴芝瑛的手笔。秋瑾曾患重病,得到吴芝瑛和徐自华、徐蕴华姐妹的精心照料,其感激之情在诗句“劝药每劳来热盏,加餐常代我调羹”中有所流露。嗣后,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自任主笔,徐自华为她筹措办刊经费,各任其劳,配合默契。此刊在沪上一纸风行,短期内刊登了不少惊世骇俗、振聋发聩的文章。

1907年2月4日,徐自华陪同秋瑾游览杭州凤凰山,“吊南宋故宫,望西湖而陨涕,且密侦城厢内外出入径道,绘为军用地图,以备日后之用。自华见瑾过于愤激,微以时机未至为讽,瑾默然。复谒岳鄂王坟,徘徊瞻眺,几忘日夕。”(郑逸梅《南社丛谈·徐自华》)也就是在这次旅途中,徐自华开玩笑说:“难道你要死葬在这儿吗?”秋瑾叹息道:“倘得埋骨于此,我愿足矣!”徐自华慨然允诺:“他日你若死,我定为你卜葬此地,可是我先死,你能为我营葬吗?”秋瑾笑道:“那就看我们谁抢得先机吧。”同年5月,秋瑾赴上海与徐锡麟相约起事,回程时,夜半叩访徐自华,告诉盟姊,皖浙行将起事,无奈资用竭蹶,短期难以筹措。于是徐自华慷慨解囊,倾其所有,秋瑾大为感激,取下翡翠手镯赠给徐自华作为纪念,重申岳墓前的旧日约定,徐自华惨然应答:“倘不幸至此,我责无旁贷!”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噩耗传来,吴芝瑛和徐自华至感悲恸。秋瑾牺牲后十天,吴芝瑛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慨然写就《秋女士传》,撰成《记秋女士遗事》,并发誓“愿以身家性命,保秋氏家族”。在廉泉的全力协助下,吴芝瑛和徐自华遵守前约,义葬秋瑾于杭州西湖之滨西泠桥畔。

有一个插曲来得不早不迟,正当吴芝瑛和徐自华决定分任购地和营葬事宜的紧迫关头,有一位本不相干的侠义女子参与进来,她就是大悲庵主慧珠。慧珠自称是甘肃武威人,父亲是镖师,她从小随父亲走南闯北,素有侠义肝肠。在北京行艺时,她被某王爷相中,纳为妾侍,深获怜爱,嗣后改习文史,“中年始识之无”。庚子年间,义和团横行京都,王爷受惊而死,慧珠流落民间,削发为尼,遁入空门。一个偶然的机缘,她来到杭州天竺寺进香,顺便游览西湖,驻足西泠,此地山水幽绝,令她流连忘返,于是买下一座庵堂,从此晨钟暮鼓,诵经礼佛。虽是出家人,慧珠的侠义肝肠并未冷却,她听说吴芝瑛冒着生命危险欲为秋瑾营葬,深受感动,她主动致函吴芝瑛,称赞道:“我佛慈悲,侠士肝胆,唯夫人兼而有之!”慧珠提议由她奉献大悲庵旁的地块做秋瑾的墓园,她在信中说:“敝庵虽僻,尚近官道,春秋佳日,游人多过之者。旁有余地三亩,足营兆域。夫人倘有意乎?衲愿赠之秋氏,且愿终吾之身,躬奉祭扫。”吴芝瑛对慧珠的提议欣然采纳。她致函徐自华,告知墓地已得,她打算营造生圹于一侧,将来到九泉之下陪伴秋瑾。

1907年11月28日,《时报》刊出吴芝瑛的一首七绝,见情见性:“天地苍茫百感身,为君收骨泪沾巾。秋风秋雨山阴道,太息难为后死人!”由于身怀六甲,缠绵病榻,吴芝瑛无法成行,于是她嘱托徐自华前往山阴(绍兴)与秋家商议迁葬事宜。此时,徐自华痛失爱女没多久,病体尚未完全康复,但她自觉责无旁贷,强抑悲伤,在妹妹徐蕴华的陪同下,不惧地冻天寒,冒雪横渡钱塘江。

1907年12月29日,徐自华写下七绝四首,第三首是:“四合彤云起暮愁,满江风雪一孤舟。可堪今日山阴道,访戴无人为葬秋。”秋瑾能有吴芝瑛和徐自华这样生死不渝的知交,自是极大的幸运。徐自华雪日过江为秋瑾卜葬而至,较之王子猷雪夜乘舟访戴逵及门而归,论情论义,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情总归是一波三折。秋家未能理解吴芝瑛的用意,他们反对合葬,徐自华的信写得既委婉又明白:“秋女士在日,独立性质,不肯附丽于人;此其一生最末之结果,若竟附葬,不独有违其生平之志,吾辈同人,亦有憾焉。”这就是说,反对合葬之议的人不限于秋家。吴芝瑛的本意是要对官方打个马虎眼,避免清廷干涉,既然大家不能理解她的初衷,她也就不再坚持。

徐自华和秋瑾的长兄秋誉章在西湖边、孤山上并未找到慧珠的踪迹,连大悲庵也是子虚乌有,这个玩笑着实开得莫名其妙。吴芝瑛弄不明白,那位“慧珠老尼”为何要专挑如此严肃的事情来大摆乌龙。据徐自华笔下所记,他们相中的阴宅佳地在“苏小小墓左近,与郑节妇墓相连”,“美人、节妇、侠女,三坟鼎足,真令千古西湖生色”,还与岳飞墓、于谦墓遥相呼应。吴芝瑛对秋瑾墓的选址相当满意。

秋瑾墓由徐自华撰表,吴芝瑛书篆——“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还题写了楹联“一身不自保,千载有英名”,均勒之于石。嗣后,徐自华还召集五百余人在杭州凤林寺会祭秋瑾,由南社诗人陈去病提议,大家公推徐自华为秋社社长。吴芝瑛和徐自华还筹资在秋瑾就义处绍兴古轩亭口建造风雨亭,在杭州南湖别墅内建造悲秋阁,以志纪念和追悼。

当年,吴芝瑛、徐自华冒险义葬秋瑾的壮举令海内外革命志士极为感奋,深受鼓舞,却触怒了清廷的鹰犬爪牙,御史常徽奏请清廷下令平毁秋瑾墓,缉拿营造墓庐者吴芝瑛和徐自华。秋墓被平毁时,徐自华的妹妹徐蕴华冒死搬运墓碑,遭清兵击伤。尽管风声越来越紧,生命受到威胁,徐自华仍优游沪市,毫不介意。吴芝瑛一腔正气,全无惧色,她本来病重咯血,住在德国医院,听说清廷要严惩她和徐自华,立刻搬出病室,回到小万柳堂,“不愿更居洋场医院间,若托异族保护然,以为不知者诟议也”。吴芝瑛致书两江总督端方,郑重声明:“是非纵有公论,处置则在朝廷,芝瑛不敢逃罪……彭越头下,尚有哭人;李固尸身,犹闻收葬……因葬秋获谴,心本无他,死亦何憾!”一时间,二位女士的命运受到各国媒体的持续关注。英国《泰晤士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出吴芝瑛的大幅照片,发表她的美国女友麦美德撰写的专文,声援吴芝瑛和徐自华的义举。迫于外界强大的舆论压力,清王朝未敢贸然加害于她们。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南方闻风易帜。吴芝瑛仗义疏财,向上海女子北伐队输送军饷,她还请缨赴敌,吟就《从军乐》六章,唱响“大哉中国岂无人,一怒能叫四海惊”的女高音。及至袁世凯窃取国柄,戕残志士,吴芝瑛不惧黑枪冷弹,撰成公开信《上袁氏万言书》,揭露袁世凯假借民主共和之名,妄行独裁专制之实,行径太过丑恶。她历数袁氏的斑斑劣迹,大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无宁日”,寥寥数语足以戳痛袁氏脊梁。

吴芝瑛家境富裕,广有田园庐舍,一生仗义疏财,她在家乡桐城捐地捐钱,创办了一所纪念其父亲的鞠隐学堂,她还变卖了家中珍藏的董其昌手书《史记》真迹全部,得数千金,替误落风尘的才女李苹香赎身,她为救济妇孺而捐献的善款更是不计其数。吴芝瑛散尽家财,晚年为沉疴所困,万不得已,变卖沪上曹家渡小万柳堂,但其意气之雄、胆魄之壮丝毫不减当年。

辛亥革命后,徐自华排除重重阻力,向民国政府呼吁,为秋瑾营建墓、亭于西泠。1913年,徐自华前往上海,接办纪念秋瑾的竞雄女校,在经费奇绌的情况下,四处筹措资金,惨淡经营,将小学扩充为师范和中学,初具规模。1928年,徐自华将竞雄女校交由秋瑾之女王灿芝主持。此前,她已将秋瑾的翡翠手镯交给王灿芝收藏,为此撰写《还钏记》一文,道明缘由和心迹。秋侠的遗物均留置在竞雄女校的展览室中,使晚辈睹物思人,不忘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革命和尚”苏曼殊有幸埋骨于西湖孤山,这块离秋瑾墓不远的风水宝地就是由徐自华出资购赠的。大才子泉下有知,定当感激涕零。

徐自华青年寡居,晚岁多病,在杭州主持秋社,备尝辛劳,秋祠得以保存,她居功至伟。如此情深义重,举世能有几人?

柳亚子夸赞徐自华“娥眉绝世”,称道她的词可与李清照的词相媲美。文学的虚誉尚在其次,徐自华的高风大义才是人间奇珍。

秋瑾、吴芝瑛、徐自华姐妹能够成为知交和至交,并不是偶然的,她们都具有相当出众的文学才华,而且明大义,识大体,在巾帼队伍中矫矫不群,就算是与须眉队列中的英雄好汉相比,她们也毫不逊色。

同类推荐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最后的武士黑泽明

    最后的武士黑泽明

    黑泽明(1910—1998)百年诞辰纪念世界巡礼展览,第一站是中国香港,展览位于太古坊的Artistries,于2009年底开幕。黑泽明的长子黑泽久雄专程为香港展会揭幕,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说:“日本有许多出色的导演,但也不能跟黑泽明相提并论。因为黑泽明的电影时代正值战争之后,他仿佛在黑暗世界为人们带来美好讯息和希望,意义尤深,值得人们深思。”
  • 岳飞传

    岳飞传

    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中华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历代文人、作家创作了《岳飞传》。本书对《岳飞传》进行了精编,以适合小读者阅读。
  •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载沣,慈禧太后的接班人,也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掌舵人。本书作者站在大历史的维度,立足于载沣掌权时中国处于转型期的历史拐点,以改革窗口期各阶层不同诉求为背景,抓住载沣以维护政权为宗旨,却以丢失政权收场这条主线,探究了载沣治国执政之得失,揭开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秘密,比如,慈禧为何选择载沣为接班人?政治强人慈禧去世后最高权力平稳交接背后有何惊天秘密?载沣何以甫上台就罢黜袁世凯?这背后有何巨大阴谋?压力骤增,暗杀和政变的密谋涌动,载沣又如何应对?本书以载沣为切入视角,对晚清最后几年的历史给予了新鲜犀利的观察与解构,对中国近代史演进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思考,可谓一部对晚清史研究的上乘之作。
  •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唐伯虎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为人风流倜傥、幽默诙谐、不拘礼数、有花不完的银子,画幅画就能赚到几十两甚至几百两银子。然而,这只是指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真实的唐伯虎并非如此!
热门推荐
  • 猎鬼守则

    猎鬼守则

    “呐,姐姐,世上为什么会有鬼啊?”“这个问题…姐姐也不知道呢……”少女宠溺地摸了摸小女孩的脑袋温柔开口,小女孩的眼里充满了天真无邪。“那…鬼很可怕吗?”“当然啊!不过……”“比鬼更可怕的是人心。”少女漆黑的眸中眼波流转,闪过红光,充满了不符合模样的沧桑。……ps.这是一个从雾都走出的少年,踏上猎鬼之路的漫长故事。
  • 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

    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

    本书内容包括:《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与戴不凡同志商榷;论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论林黛玉的性格及其爱情悲剧;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论元春的加封及其人生悲剧等。
  • 懒虫的修炼之路

    懒虫的修炼之路

    她,21世纪隐世家族的懒虫一枚,家族是以修炼风系属性为主,是近百年来修炼与治疗集一体的家族。可是她天生不爱动,只求吃饱有觉睡就行。因为被老爹的吼叫吓得滚下楼梯,无奈穿越异世,虽然赶上了时下最流行的穿越,可是这也太坑爹了吧!魂穿!不过也好,至少可以天天睡觉啦!笑看懒虫在异世如何玩转。
  • 悠闲修仙生活录

    悠闲修仙生活录

    得到木神传承,成为新时代木神。成为木神,也见识到世界的光怪陆离,宿舍的好友可能是头野猪精,正追求的女孩或许就是条美女蛇。修仙的目的是长生,过快乐逍遥、悠闲自在的生活。为着这个目标,神仙妖怪都在努力维持着和平相处,杨成当然不会例外。种种花,养养鸟,喝点茶,四处游逛下,修仙路上,杨成走得惬意无比。
  • 凤惑天下:弃妃很惹火

    凤惑天下:弃妃很惹火

    这天下间,我看得上的,我想要的,便只能是我的。
  • 一风轻过山海寒

    一风轻过山海寒

    左眼昏昏看人間,右目拙拙觀無常;四季更替總有時,生死榮枯一秋忙。尚良的成仙紀事-----
  •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正如日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伟大人物,起初都是很幼稚且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名家并进而获得人们的崇敬。”所以,名人成长也具有其非凡之处,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 十方剑主

    十方剑主

    星魂大陆,强者为尊,弱者蝼蚁。独孤求败转世重生,已登峰,再造极!千秋万世,谁属风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剑魔异界纵横,从此整个世界暴走。
  • 重新之庶女崛起

    重新之庶女崛起

    “如果,如果能够重新再活一遍,一定,不要这么狼狈。”冰冷的湖水上,不住的有气泡冒出,一个白衣少女缓缓下沉,她睁着眼,看着岸边几重模糊的身影,眼里泛着绝望,更多的却是解脱,有泪泛出,和着这冰冷的湖水,将她包裹,一片黑暗袭来,渐渐的将她淹没。前世她为了在乎的人而活,如果在来一次她一定要为自己而活,抛弃所有的怜悯,让一切负她的都要付出代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