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7700000011

第11章 谁让财富越来越具体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发现自己前面无时无刻不在走动着一个导师,他给我们指引道路,他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并帮助我们定义成功。这个导师其实并不止一个人,而是一类人,而且往往是那些身份高贵、财产丰富的人。他们给大众树立了一个好的“标准”,惹人常常发出这样的赞叹:“瞧,那家伙有辆宝马跑车,多漂亮!”“他买了一套别墅,还带游泳池!”“要是我能和他一样拥有那么多钱该多好!那样我该有多幸福!”……

我们幸福生活的标准仿佛已被这些富人用物质财富定义了,让现实中的许多人相信,并形成习惯性的思路:财富就意味着幸福。对财富的盲目崇拜迷惑了我们的思维,以至于从来没有去思考“这是真的幸福吗?”我们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别人所谓的财富幸福论中不明不白地虚度着年华。

何为财富?有人说是金钱、房产、股票、珠宝、收藏等,一句话,拥有的物质财产就是财富。此话没错,但这只是财富的一种。如果十个指头都戴上金戒指,出示的不过是光灿灿的浅薄。

何为财富?财富应该是一个人拥有,并能使自己幸福的东西。按照这个定义来看,物质财产当然算是财富。那么除了财产,身体健康算不算财富呢?身心愉悦算不算财富呢?家庭和睦算不算财富呢?应该说,都算。除此之外,精神财富也是财富的一种,虽然很多人并不把精神财富当作财富。但是,精神财富却是最持久、最可靠、也是最具生产力的财富。

真正懂得幸福含义的人都明白,相对于精神财富来说,物质财富远没有那么重要。

我有一个亲戚,如今已是一家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但因为是学院出身,不能完全忘情于校园,因而也在一所大学兼些财政金融方面的课。一次,他在课堂上问一位学生:“钱是什么?”该学生立刻回答:“钱是一切。”他就问:“钱能买到学位,但能买到知识吗?”该学生顿时语塞。

在目前这个言必谈金钱的社会,这个学生的回答算不上是错误,因为整个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比如,对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吸引我们的应该是她或他的艺术造诣,可我们更感兴趣的却是她或他的身价,感兴趣他们一件作品能买多少钱。同样,对于一个在体育比赛中夺冠的运动员,人们首先关心的不是她或他的技术,而是她或他夺得多少名次,拿到多少奖金。

如今社会上风行《福布斯》或《财富》这样的富人排行榜,更使人们觉得财富就是金钱的代名词。然而,这却是对财富绝对片面的理解。金钱是财富的一种,但不是全部。财富可分为有价和无价,金钱再多,还是有价。这世界上还有许多无价之宝值得我们珍惜,比如健康,比如生命,比如幸福。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有钱、有好车、有大房子,就是幸福。不过,这并不见得比其他没有这些的人更幸福。”我很认同英国心理学家科恩的这个说法。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听听SOHO中国的老总潘石屹怎么说:“我觉得,单纯的物质不一定能带来幸福。我记得有本杂志采访了美国华尔街最有钱的100名老板,超过90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同时这本杂志又采访了100名露宿街头的印度人,超过90人说他们很幸福。我想,幸福与物质有点关系,但关系不是很大,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精神感受。当我在海边骑着自行车,戴着MP3听音乐时,有幸福的感觉。前几天,又听了一遍《同桌的你》,它把我带回了中学时光,这一刻我也感觉到幸福。所以我觉得幸福与精神的关系可能更大一点。”

精神的满足能带给我们心灵长久的幸福感。虽然,有时这种幸福看来不值一提,但相对于物质满足的一时享受,精神财富要来得更牢固、更有内涵,似乎也更为纯净。

幸福和财富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好与坏就看你以一种什么的心境去感受。下面这个可爱的老头就有他的一套财富幸福论。

在荷兰某小镇上有一位五金店老板,他从事这一行已有20多年,生意一直很好。但他对会计业务不在行,不习惯用账簿。他把支票放在棕色大信封内,把钞票放在雪茄烟盒里,把到期的账单都插到票插上。

一天,他当会计师的儿子来探望他,说:“爸爸,我实在搞不清你是怎么记账的,你根本无法核算成本和利润。我替你设计一套现代化会计系统好吗?”

老头说:“不必了,孩子,我心里有数。我爸爸是个农民,他去世时,我名下的东西只有一条工装裤和一双鞋。后来我离开农村,跑到城市辛勤工作,终于有了这家五金店。今天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孩子,你哥哥当了律师,你姐姐当了作家,你是个会计师。我和你妈妈住在一所挺不错的房子里,还有两部汽车。我是这家五金店的老板,而且不欠人家一分钱。”

老头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的会计方法很简单,把这一切加起来,扣除那条工装裤和那双鞋,剩下的都是利润。”

如此简单的财富论,如此豁达的心灵,想要不幸福都很难!

每人都自有一套幸福论,只是别人的幸福未必就是你的幸福,不要一味拿别人的幸福作为参照,放弃了自己生命中最真实的精神和情感需求,那样,便会如翩翩蝴蝶误入花海,沉醉其中,却不堪重负,以至葬身花海之中。

我们的目标可以是追逐财富,但是幸福生活的标准并不是由那些富人决定的,真正具有发言权的是我们内心的感受。也许我们终生都不能大富大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自己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找不到幸福。健康的身体、充满活力的心、相亲相爱的家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品味幸福我们拼命工作、拼命赚钱,是要用金钱来换取快乐吗?不,快乐是用钱买不来的,快乐的内核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为自己而活,让自己快乐,要活在自己的内心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睛里。

同类推荐
  • 酷女孩

    酷女孩

    本书向酷女孩介绍了如何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酷酷的头脑,让自己与众不同更添魅力;如何将自己的一举一动传达出酷酷的气息;如何让自己的饰品更夺人眼球,另类得惹人频频注目等。
  • 人生高起点——机遇成就人生

    人生高起点——机遇成就人生

    机遇在握,成就天下赢家!可谓“自古赢家多机遇”。那么,谁能真正把握机遇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掀起机遇的盖头来。
  •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创新的思考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创新的思考

    马斯洛根据对他的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的共同特点——每个人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性或独创性。
  • 失败者缺什么

    失败者缺什么

    本书从成功学角度出发,列举了16个成功所需的人生底牌,只要你抓住了这16个关键的底牌,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 饭局人脉学:跟谁吃怎么吃吃什么

    饭局人脉学:跟谁吃怎么吃吃什么

    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就要有人际关系,有人脉圈子。饭局恰恰就是一个扩大人脉圈子的平台,现代人在繁杂的公事、私事之外,很多人还要赶着一个又一个的饭局,用请客这种形式来收买人心,对于被传统文化熏陶千年的国人来说,一颗裹着糖衣的炮弹,威力着实巨大。可以说现代社会,饭局也许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饭局却是万万不能的。本书针对饭局一些人们话题及应对饭局技巧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读者更加得心应手地应付各种饭局,懂得如何塑造应酬时的形象,如何在应酬时说话做事,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透饭局中的“潜规则”。学会灵活机智地接人待事,应对人情世故更加得心应手。帮您利用饭局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坐拥成功!
热门推荐
  • 视镜

    视镜

    凝视明镜,对面的你也正在做相同的事,我们要面对的敌人,还是我们。
  • 婚宠娇妻

    婚宠娇妻

    他是富二代,一把手,帅气多金。一场荒唐相亲,她摇身一变成为豪门阔太。没想到高富帅老公宠她黏她让她抓狂。“老公,咱们能暂停一下吗?”“那怎么行,老婆,我来了……”她无奈望天,究竟是捡到宝了,还是掉进魔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平安的一生

    平安的一生

    顾希平和蒋安。明明是不同世界的人,却因为一次意外的相遇被捆绑在一起,从此,他护她爱她,她陪他敬他……“你不知道,我在医院睡了三天三夜,梦里一会是母亲,一会是你。母亲要我救她,我却喊不出声来,还好你来了”这是后来,顾希平对蒋安说的话
  • 越来越近的距离

    越来越近的距离

    因为意外,叶安然和安浩轩定下了一个神秘的契约,男女主之间情愫暗生,他们之间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异能大佬暴露了

    异能大佬暴露了

    林生穿越成平行世界的强二代,父母是威震八方的异能大佬。他本来应该觉醒的逆天天赋,结果到手后变成了一个人人唾弃的废物天赋。但奈何。“咦?我怎么感觉你打不过我?”众人依然打不过他“唉,妹纸你离我远点,我身上有磁铁吗?”妹纸依然只想往他身边靠一位记者在多年后采访他:“林生先生,你现在这么成功,一定有什么有十分曲折痛苦的奋斗经验吧,能和我们分享下吗?”然而林生表示,曲折?痛苦?没有的事,就是无敌太寂寞了。
  • 傅先生可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傅先生可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小奶茶,你己入我瓶中,怎能放你离去!傅逸看着红着脸的女人甚是满意,兴味的挑起她右侧的发丝撇向耳后,慢慢的俯下身去。“夫人喜欢看的话,那便回家了,继续看,细细看。”傅逸戏谑的声音突然传来。
  • 不尽王爷滚滚来啊

    不尽王爷滚滚来啊

    窜越啦啦啦——不愁吃喝美人在怀兄弟并肩大好河山都看遍:无边美人萧萧下,不尽王爷滚滚来~HE大宠小虐非考据文专心谈情而已啦工薪党码文艰辛喜欢请收藏,前路漫漫感激有你
  •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本书试图在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融通经济学与管理学与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出并论述了企业持续发展是在异质性的基点上市场与核心能力匹配互动的结果的观点。
  • 留学德国

    留学德国

    作者留学德国五年学习生活全纪录,从北京首都机场开始,一直到五年以后拿到德国硕士学位。以时间为线索,对留学期间的各种经历,进行了全过程记录:进入完全陌生环境的新鲜感,国际学生语言班,和德国同学教授以及朋友们的交流,攻读学位的艰辛,打工曲折经历等。循序渐进地对德国大学教育,留学生活,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生活进行了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