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9300000003

第3章 D。中央拨款100个亿

四位科学家的信得到邓小平批示后,从中南海到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既十分高兴,又极为重视。

就在邓小平批示后的第三天,即1986年3月8日 ,国务院便召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对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的建议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认为,这封信与国际上正在兴起的第三次科技浪潮完全合拍,它的出现,对中国目前高科技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但会议也指出,中国的高科技问题,不能单指国防。 此外,会议就邓小平批示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落实邓小平的重要批示问题,也作了认真地研究。认为邓小平的这一批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须加以认真落实贯彻。会议最后决定,由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负责组织论证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的具体事宜。

此次会议结束的第三天,国务委员张劲夫决定邀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到自己的办公室,就建议信中所提到的关于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问题,专门作一次交流与洽谈。据四位科学家后来回忆说,这天他们的心情十分愉快。建议信能得到邓小平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如此的重视,既是他们所希望的,又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当他们准时走进张劲夫的办公室时,张劲夫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张劲夫早在50年代便是中国科学院的党组书记,与四位科学家已是多年的知交,所以一见面便热情地伸出了手来,说:“感谢你们呢!感谢你们为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

王大珩笑了笑说:“这也是形势所迫啊!”

四位科学家一坐定,会谈便切入正题。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中,张劲夫详细听取了四位科学家的意见,并就信中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作了有关的询问。四位科学家一一作答,且谈得十分仔细。

但高科技就是高投资,经费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所以当话题转到这个计划的经费问题时,情景便显得微妙起来。

“这个计划你们预算过没有,大体需要多少钱?”会谈快结束时,张劲夫终于问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四位科学家相互看了看,谁都没有先作回答,显得既敏感又迟疑。

是的,别看四位科学家在中国科学界声名远播,谈起科学技术问题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穷惯了也节省惯了的四位科学家一旦真要说起钱的问题,便一下显得有点难于启齿、不好意思了。再说,科研经费不像科研数字,是多少就可以说多少,而它是个很难说的数字。难就难在,高科技既是高风险,也是高投资,钱说少了,高科技就很难高起来,科研计划根本无法实施,因为一些尖端技术少了一定的投资是根本无法进行的,但国家现在还很穷,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搞高科技,说多了,说了也等于白说。若是真把钱的问题说得太多了,到时不但得不到所要的经费,反而连想搞高科技的计划也可能告吹。

“说吧,没关系。”张劲夫当然知道四位科学家的心理,便鼓励说,“你们说个基本的数字出来,我好向国务院领导汇报。下一步作经费预算时,也好有个底数。”

王淦昌这才说了一句:“能省就尽量省吧。我看,一年能给2个亿就行。”

尽管四位科学家明明知道,对一个偌大的中国而言,用2个亿去搞高科技,实在是杯水车薪,少得可怜,但一想到国家眼下的困难,也就只能忍痛割爱,将就如此了。此时的他们当然怎么也不会想到,后来邓小平和中央批的专款竟是100个亿!

交谈一结束,张劲夫便向当时的国务院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

与此同时,四位科学家的建议信得到邓小平批示的消息,在科技界也很快引起了强烈反响。无论是科委机关、各部委,还是科学院或研究所,都倍感亲切,很受鼓舞。科学家们都敏感地意识到,一个科学的春天马上又要在中国降临了!于是,一时间里大伙对此议论纷纷,普遍认为中国的高科技问题,是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在一次座谈会上,钱学森说:“来自世界的种种信息表明,一个国家如果到了21世纪仍不能以科学技术立国,就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有的科学家则说:“如果不努力在主要高技术方面缩小同先进国家的差距,无疑将影响下个世纪我国经济、科技的振兴,等于丢失了我们21世纪在世界上的发言权。”

还有的科学家说:“如果我们在空间时代无所作为的话,到了下个世纪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就会落后,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然而,高科技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它不仅需要高水平的研究、高水平的人才、高水平的运作、高水平的管理,而且还需要高经费的投资。而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家底比较薄弱,如果在这样一种现实状况下也要发展高科技,那么是不是有点妄自菲薄,、不自量力呢?

对此,国内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问题,还是先不要搞为好,如果现在急于上马,利大于弊;在科技界里,也有专家同样出于一腔爱国的热忱,持反对意见;而在国外不少学者中,对此也有强烈反响。他们对祖国正在酝酿中的这一重大决策,深表忧虑与关切。一位在国外进修的学者还从海外专门写信回来,告诫有关部门一定要慎之又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

……我在国内时曾有所耳闻的关于发展高技术的设想,与我在这里看到的数据相差甚远。中国现在要搞高科技,我担心将来会遭到骑虎难下的结局。这也可能是杞人忧天吧,但我还是想反映为好。这也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

那么,中国的高科技到底该不该搞,又该怎样搞呢?

1986年4月,全国200多名科学家云集北京,开始讨论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从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先后召开了7次会议,组织专家讨论制定《纲要》。为了使这一计划切实可行,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组织了124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成12个小组,对计划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和论证。后来又经过三轮极其严格的科学的技术论证后,才最终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共选入了7个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这7个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并确定了863计划的目标是:积极跟踪国际高技术发展动向,并有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实现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下个世纪国家发展储备后劲。

198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这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接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送到了邓小平那里。邓小平看了后,十分高兴,当即批示道:

我建议,可以这样定下来,立即组织实施。

于是,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专门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经过认真研究,批准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的科技计划。而且,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计划的顺利发展,中央政治局还正式作出决定:拨款100个亿!

由于四位科学家写信的时间和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是1986年3月,故这个高技术发展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1986年11月18日,国务院发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接着,经过组织有关专家的周密论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于1987年2月正式组织实施。

§§第二章 举起中国一面旗

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成功地研制了“两弹一星”,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历史树起了一座不倒的丰碑。而“两弹一星”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科学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

进入80年代后,863计划的确定,又为世纪末的中国开辟了一块高科技新的风景。无疑,这是中国科技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创新。

然而,创新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创新,同时也应该是思想观念的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因为只有打破旧体制,重建新体制,863计划才可能顺利得以实施,中国的科技改革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同时,863计划既然是高科技,就应该有高水平的管理;而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就必须有高水平的跨世纪管理人才。

历史发展到今天,高科技的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且是科学中的科学,艺术中的艺术——这是中国科技界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因此,如果我们把863计划比作中国高科技的一面旗帜,那么集合在这面旗帜下的科学家——无论是领导,还是专家,都应该也必须是中国科技界最高水平的人才。而人才,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同类推荐
  • 文坛记忆

    文坛记忆

    周明同志在我国当代文坛,可称是一位特殊的作家,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工作三十余载;离开这个编辑部后,先后到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也有若干年了。粗略算了一下,可以说,这是他在很长的时间内与全国范围内各“色”(如不同经历、性格,不同成就)的作家交往(包括心灵相会)的工作。周明同志作为作家和他所写的大部分作品,均颇为特殊,这种景象的出现,与他一直和众多的作家交往,与他身处《人民文学》编辑部“所经历的文坛风风雨雨”有关。
  • 操纵美国命运的犹太人

    操纵美国命运的犹太人

    这是一本介绍美国犹太人的纪实文学。书中人物的生平不仅再现了美国犹太人的奋斗历程,而且折射出美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希望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能让读者既对美国各个领域的杰出犹太人有一个全景式的概观了解,也对美国历史和美国社会有深一层的感悟。
  • 一树叶子

    一树叶子

    学诗几十年了,对什么是好诗,仍然感到惶惑。尤其是面对发展变化中的新诗,面对诗歌审美理论的种种声音,面对网络每日涌现的成千上万的诗选诗作,真的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诗真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
  • 每一天都平常

    每一天都平常

    谢冕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的一面旗帜。本书作者对自己的风雨人生作了回顾,阐述了漫漫人生道路上做学问及做人的心得。
  • 在新疆

    在新疆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韩子勇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你就是什么。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一生跌跌撞撞寻找归宿,寻找那个办个完事消失的家伙。只有极少的人,认出他、了解他,创造新我,成为自己的父亲、创造自己的父亲。更多的人,是永无身世的弃儿,不被收留。韩子勇的《在新疆》,告诉你的,就是这样一份关于漂泊、寻找和指认的隐秘笔录。
热门推荐
  • 魔方大世界

    魔方大世界

    莫名重生,借由重生时带来的神奇魔方穿越于各个世界(动漫、小说、电影、游戏等),收集着自己想得到的一切!
  • 道归元

    道归元

    诸天万界,万道争雄,百族争霸,寰宇多乱。
  • 心动具象化

    心动具象化

    心动是自恋的廉价附属品,因你在无法得到的瞬息,和对方过完浪漫一生。萌生于不甘,止步于现实,结局往往如此。
  • 冷情总裁叛逆妻

    冷情总裁叛逆妻

    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她倾尽半生,本以为是救赎却跌进一个报复的陷阱。丈夫外遇不断,小三、小四接连挑衅。不是意外的意外流产、车祸接踵而至她该何去何从。阴谋,报复,身世不明的孩子。当一切尘埃落尽,谁才是她的良人?
  • 被吞噬的命运之线

    被吞噬的命运之线

    时间的漏洞,吞噬被诅咒之人的命运的线。她的命运,被那逐渐扩大的漏洞一遍遍的吸收。贵人的两次相助,到底会不会将诅咒洗刷,拯救她呢?
  • 诡案迷情

    诡案迷情

    你相信人死能够复生吗?你知道被榨干血液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吗?你见过传说中的铁处女吗?你想过那些判了死刑的人最后都去了哪里吗?在这个世界中许多你看不到的地方很多荒诞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爱情和复仇究竟哪个更重要?若上天对你不公,又有何权利要求你善良。这世上最可怕的从来就不是鬼,而是……人。你好奇吗?来,进来,我告诉你,这个故事就是从一个被抽干了血液的女孩开始。
  • 《红流纪事》红旗漫卷湘赣边秋收起义

    《红流纪事》红旗漫卷湘赣边秋收起义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重生,前妻

    重生,前妻

    “依艾艾,今天就算是把你身上的血抽光,也要救活她!”小三流产,她陪着他守在手术室外面,当小三手术大出血时,他不顾她腿上的烫伤,把她压在抽血室的病床上,她如他所愿,用自己的血救活了小三,而这个小三正是自己的亲妹妹!当年的流产也是妹妹亲手所为,她被迫离婚,遭遇一连串的车祸,谋杀,家破人亡,而这一切都与他脱不了关系!他把她的尸体送进了火葬房!阴差阳错,她却获得了重生,………………………………………………………………………三年后,她不惜一切手段夺走妹妹的一切,高调的出现在前夫面前!闪亮的高跟鞋踩在了他的衣角上,她用镶着钻石的鞋尖鄙夷的挑起他的下巴:“周森,只要你跟现任太太离婚,我可以给你三千万,救你的公司。”她的嘴角划过噬血的笑容,她发誓定要让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血债血还,这------只是个开始!复仇的旋斗中,她却成了一颗棋子被送到一个陌生男人的床上,他宠她入骨,疼她入血。她无可救药的沦陷在他的情爱里。残酷的真相却一个个接踵而至,背叛,谋杀,真相,爱到尽头,才发现她只是一个影子!当一切争斗过后,他们是不是还有勇气爱下去?
  • 霸道少爷的雯丽妹子

    霸道少爷的雯丽妹子

    一个从法国回来的女孩却被小时候的娃娃亲给禁锢住了。在逃跑中以为认的好人,可是一个腹黑,霸道的少爷,在学校里即恩爱又讨厌对方。人人都说欢喜冤家呢直到后来的分离,才了解彼此的感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