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0400000033

第33章 七年困窘(11)

一 为沈家代笔

蒲松龄进沈家坐馆前,就替沈家写过书信。《代沈德符与王子下(樛)通政》,悼念王樛母亲去世。据高珩《栖云阁文集》卷十四《通政使司左通政子下王公墓志铭》,王樛之母刘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在京城去世。当时蒲松龄刚得中山东头名秀才,才名远扬,故沈凝祥(字德符)请他代写书信。另一篇《代沈静老祭翟夫人文》。“沈静老”即沈润,字静澜,是沈天祥与沈凝祥的父亲。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与居住南坡村的唐梦赉、巩家坞的丘璐合称“五里三进士”。沈润高捷南宫后,授潞安府推官,入清之后在礼部任职,先后担任主事、员外郎、郎中。顺治三年(1646)曾以礼部主事身份出任河南乡试副考官。顺治五年(1648)由礼部郎中升任浙江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宁绍台道、布政使司参议事,所以人多尊称他“沈参议”。蒲松龄四岁时沈润就做进士、入仕途、离开淄川。蒲松龄与沈润直接交往的可能性很小。很大可能是:沈润在外做官,他在淄川的好友死了母亲,沈润长子沈天祥遂请蒲松龄以其父名义写祭文。被祭者之子是沈润同门师兄弟。所以祭文说翟夫人“佐子成名,公门桃李,郁郁葱葱”。蒲松龄在这篇祭文中表达了对生死的坦然态度以及人生在世应以“德”为重的理念,颇有哲理性:

人不能有生而无死,犹天不能有春而无秋。阴阳消长,终始互周。天实为之,其又何尤。块然之形,虽与寻常而物化,昭昭之德,直并日月而无休。

这篇祭文的写作最迟不晚于康熙十七年(1678)。因蒲松龄到沈家坐馆前,沈润已去世。据《淄川县志》记载,沈润关心百姓疾苦;待继母如亲母;把财产分给弟弟。弟弟患病,他割股做药引。不过,尽管沈润曾分财产于诸弟,沈润做官,沈澄乡居,兄弟财产不可同日而语。后来沈润将次子沈凝祥出继给沈澄为嗣,埋下沈家兄弟叔侄争产隐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沈家家事几次将蒲松龄牵扯进来,在《聊斋文集》留下特别能显示蒲松龄个性特点的重要书信《与沈德符》。除沈澄外,沈润还有个弟弟沈浚,字文澜,殁于胶州儒学训导任上。蒲松龄写过挽联:

忆生平交游落落,清业守扬子农桑,日看横亘白云,深望牙筹添海屋;

念畴昔须鬓鬖鬖,寒毡从濂溪灯火,于今飘零秋蒂,徒留皋比在胶西。

“濂溪”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住处,周取之为号,后世称他“濂溪先生”。蒲松龄用“濂溪”借指沈浚,而自己一介寒士,曾跟随在沈浚身边“从灯火”,共同研究学问。这是做家庭教师的委婉说法,也是蒲松龄曾在沈家坐馆的确证之一。

蒲松龄到沈家做西宾,是沈天祥邀请。故蒲松龄给沈凝祥写信时说“昔与大兄共灯火”,这句话也是蒲松龄曾在沈家坐馆的确证之一。

二 与沈天祥“共灯火”

沈家河是个清幽山村。青阳河环村北去,河水清澄,翠柳成行。远处巍巍团山萦青绕碧,丰林茂草,云行草际,草长云中。南面连绵的群山上,苍松翠柏,像面浓绿的屏障。北面儒山和豹山危峰对插,景物幽芳,山上松柏挺立,春来桃花似锦。寺殿掩映在山坡苍松翠竹之中,寺内不时传来幽扬的钟磬之声。豹山数泉喷涌,汇成潺潺溪水,流向沈家河村。

沈家宅院是座占地二十亩的豪宅,在沈家河村东头,门前清溪淙淙,四时不息;院内亭台楼阁,画栋雕梁。沈宅正门坐北朝南,斗拱飞檐,垂珠联栊,气象雄伟,上悬“观察第”匾额。院内有东西两套三进院落。西院中门坐西朝东,造型古朴大方,上布飞禽走兽,悬“瞻宁斋”匾额。进门迎面有大影壁一座,影壁南院是客厅,北面是内宅,后面是花园。内宅门木制结构,上悬“敬业乐群”匾额,为沈润门生状元王申所书。院中北有大厅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西边另有一跨院,皆出厦回廊。北大厅后门北面是五间三层楼房,西头另有两间两层阁楼,上面是青砖绿瓦,花脊飞檐。包括阁楼在内,楼房共五层。一楼底部由精工细凿的大青石砌成,造型雄伟壮观。在蒲松龄笔下,这座楼为“百尺楼”。后花园小桥流水、花圃假山,有江南风光。花园内遍布四时不谢之花,八节常青之树。东宅也是三进院落。整个宅第山环水绕,一派秀丽的园林风光。

康熙十七年(1678)暮春,沈天祥在沈家园林邀请蒲松龄一起饮酒话沧桑。丛丛绿树似乎把空气都染绿,园墙缺失部分恰好被郁郁青山补上。细柳飘拂,鸟语花香,少饮即醉,就像《醉翁亭记》写的,酒不醉人景醉人啊。感受到知音朋友的真情,怎能不大发狂言?蒲松龄有诗《同沈燕及饮园中》:

公子名园景物芳,两人把酒话沧桑。

丛丛绿树含生雾,面面青山补缺墙。

细柳才眠风唤舞,春花欲嫁鸟催妆。

从来饮少成先醉,又感知音发旧狂。

“公子”指富家公子沈天祥,“名园”指沈家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私家园林。这首诗描写的应是蒲松龄初到沈家,朋友知心,受尊重的适意感觉。这首诗说明蒲松龄与沈天祥早就相识,而且互相比较了解,不然不会有“发旧狂”的话。当蒲松龄生活比较安逸时,他的诗歌里边就会出现南游诗类似唐诗的句子,如“细柳才眠风唤舞,春花欲嫁鸟催妆”。清幽的风景,知心的朋友,使聊斋先生暂时淡忘了家庭的贫困、科举的挫折。

也是在这一年暮春,蒲松龄代沈天祥写出邀请客人到家里来的信,这就是后来收入《蒲松龄集》的《为沈燕及邀客小启》:

淑气撩人,青草衬雕栏之色;晴光扑面,黄莺传绣陌之春。梨花树头,花犹带雨;丁香枝上,香欲随风。只逢人世二难,已堪倒斝;况有歌儿数辈,雅善遏云。不追春夜之游,难免花神之笑。恭惟八日,具集同人,彩雉牙筹,定教呼残夜月;紫楼玉凤,当令叫破春愁。愿君跨蹇而来,遣僮扫榻以竢。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好友相聚,一醉方休。请客帖子写得如此欢畅高雅,馆东怎会不觉得大有面子?

两个月后,蒲松龄又替沈凝祥写封婚启,这就是收在《蒲松龄集》里的《六月为沈德符与王圣俞启》。开头用榴房多子、荷蒂双花、凤凰对舞、双燕高飞的美好典故,引出两家结亲话题。然后,恭维这位姓王的亲家“瑯玡望族,海岳名宗”,“洋洋似万顷波,濯濯如三月柳”,“风流公子,标丰度于霞城;锦绣文人,购琴书于槐市”。自谦“业空操乎万卷,博得杨柳催人;雪未尽乎三冬,谬说蓝衫利市”。谦称自家孩子“分邻壁之余照,已若登龙”。最后祝福两家子女“丁香永久,豆蔻同心”,百岁鸾凤、万年后福。婚启写得喜气洋洋,才气横溢。另一篇《为沈德符与韩丽老启》的婚启同样写得洋洋洒洒:“高轩人过,见秋水以为神;佳客忽逢,向春风而作笑。真厩中之骐骥,爻内之凤凰也!”

蒲松龄在沈家教哪个?沈天祥的长子。当时大概十余岁。按当时风俗,十岁就可以订婚。沈天祥长子订的是李尧臣的女儿。是不是李尧臣介绍蒲松龄到亲家坐馆?已无资料可证,但很有可能。

蒲松龄在沈家坐馆时,代沈天祥兄弟写下《为沈燕及请岳祖同订吉期小启》《八月二十六日为沈德符订吉小启》《为沈燕及复孙公焕启》等,都是婚启或讨论婚期的信件,文采飞扬,广用典故。如写给亲家孙若群:“伏以灿灿赤绳,巧撮姻缘连蒂日;频频青鸟,好衔欢喜到人间。”称赞女婿“直坦腹之佳儿,非卧池之凡物也”。叙述自己深爱娇女,“只以闺情溺爱,遂期必赘官人,苟非天意从心,何缘得附君子?蒹葭附于玉树,幸一美之无嫌;茑萝附乎乔松,庆百年之可托。”其中“赤绳”、“青鸟”、“坦腹”、“蒹葭”、“玉树”等等,都是恰当引用古代描写婚姻的典故。这些得体的书信,让沈家人在亲友眼中很有光彩,也让蒲秀才的才名到处传扬。

作为家庭教师,蒲松龄不能住沈家眷属所在的楼房,只能住厢房。夜深人静时,他听到楼上传来月琴声,是沈天祥夫人在弹奏。古人称弹琴为“摘阮”,他有《遥听沈燕及夫人摘阮,戏贻四绝》:

艳比芙蓉玉也羞,远山眉黛烟波流。

薄情司马真无餍,犹使文君赋“白头”。

丽容媚骨映芙蕖,谁识聪明更有余?

怪道青缃粉指印,闺中才女旧知书。

沈天祥曾“三葬金钗”,诗中描绘的夫人应是续娶。蒲松龄见过,知道她年轻美貌。蒲松龄听她弹月琴,写诗开玩笑地送给沈天祥。这四首诗赞赏沈夫人美丽、聪颖、懂音乐,还有文化,沈家藏书上都印下她的粉指印。诗中用司马相如典故形容沈天祥和夫人。意思是沈天祥虽然有这么美丽的妻子,还不知足,还想纳妾。

沈夫人将会变形出现在聊斋故事中。终生乡居的穷秀才蒲松龄为什么能在《聊斋志异》中写出那么多精彩纷呈、性格各异的知识女性形象?就与他数十年在缙绅之家坐馆有关,与他热衷写艳情诗有关。聊斋艳情诗是聊斋爱情故事的创作准备。蒲松龄到沈家坐馆前关于孙蕙、高坛、王永印、张笃庆兄弟的艳情诗,都可以算作闺情创作的“练笔”或“札记”。当代著名作家孙犁是短篇小说高手,也是《聊斋志异》的忠实读者。孙犁认为,《蒲松龄集》这些字数超过《聊斋志异》的各类作品,是“画家的草图,登山者的训练课,契诃夫的手册,是《聊斋志异》的创作准备”。而追踪这些创作准备和创作精品间的联系,是研究者艰巨而有趣的任务。

沈天祥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蒲松龄写挽诗《六月初三日闻沈燕及讣音》。蒲松龄认为,沈天祥讲究朋友义气,文章写得好,不幸的是他有才能而得不到功名,只能隐居山林,又三次遭受丧妻之痛,虽然有点儿沉溺女色,但最终导致病入膏肓的,是酗酒过度。诗中说“弟贤幸足抚孤儿”,弟即沈凝祥,蒲松龄赞他“贤”,可照顾亡兄遗孤,是客气话,也是期许。

蒲松龄《挽沈燕及楹联》很能说明二人是相知很深的朋友:

念落拓狂生,惟君见谅,每当夜雨连床,窃共相期,纵弗获并登云霄,老去犹当同杖履;

忆呻吟卧榻,把手相看,尚云他日登堂,还应再晤,竟不图十更明晦,归来遂已变沧桑。

楹联应是写好后挂到沈天祥的灵堂上。蒲松龄叙述自己既不得志、又不阿贵显,而沈天祥理解尊重他。两位好友经常夜雨连床,许下愿望:即使二人不能共同登上朝廷的龙虎榜,将来老了仍然可以一起漫步人间。沈天祥病重卧床时,蒲松龄前来探望,两人握手谈心,蒲松龄还说,过几天再来看望,没想到仅仅过了十天,沈天祥就驾鹤西去。

三 与沈凝祥纷争

蒲松龄《偶与燕及夜话》透露出沈家的矛盾和他受到无理攻击:

阮家兄弟自慵疏,湖海豪襟未解除。

磊落行藏孤鹜似,烟波踪迹野鸥如。

久将错石磨圭玷,尚有良朋致谤书。

沦落已拼人共弃,遭逢无用复踌蹰。

“阮家兄弟”指阮籍之子阮浑与堂兄弟阮咸,皆嗜酒如命、疏放不羁。蒲松龄形容沈氏兄弟像阮家兄弟,慵懒、嗜酒、豪放;蒲松龄直率洒脱,像孤单的野鸭,像烟波漂泊的鸥鸟。一直认真检点自己,像用磨玉刀石切割玉上的污点,纵然这样,好友仍不理解,写来责难书信。取不到功名已够难堪,再遇到这莫名其妙的事更尴尬。

“尚有良朋致谤书”,给蒲松龄写“谤书”的“良朋”是哪个?

一种可能,是沈凝祥对此事不满,写信指责蒲松龄,或写过一首讽刺蒲松龄的诗,指责他在兄弟争产中左袒沈天祥。不过,沈凝祥与蒲松龄同住沈家,见面容易,有什么事完全可当面说清,有何必要写信或写诗?

一种可能,是李尧臣对此事不满,写信责备蒲松龄。缘由是:沈天祥、沈凝祥兄弟争宅第,经蒲松龄调停,沈天祥做些让步,损害了沈天祥孩子的利益。站在李尧臣立场上考虑,自然认为沈凝祥既出继为沈澄之子,已继承沈澄家产。沈润家产只能属于沈天祥。沈凝祥不该再提要求、特别是过分要求。蒲松龄站在兄弟友爱立场上劝沈天祥让步,李尧臣不能接受。

如果致谤书的“良朋”是李尧臣,蒲松龄就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因为沈天祥死后不久,沈凝祥就对蒲松龄开骂。此事发生在蒲松龄离开沈家十年后,大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或稍晚。

沈天祥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后,其长子与叔父沈凝祥,又因家产发生争执。蒲松龄先写了诗《寄沈德符》,表明自己理解、同情沈凝祥,对他有很高期望:

大秕尚可簸,微沙不可飏。

人处危疑间,难在形迹光。

周公辅冲人,流言起四方:

谓将窥神器,不利孺子王。

三年感风雷,迹明义始彰。

所贵心无怍,人言复何伤?

诗的意思是:人生在世,难免遇到流言蜚语,就像用簸箕簸粮食,大的不成实谷粒可以簸掉,细小砂粒却很难吹走。在被人怀疑时,最难做的就是自己心地光明正大。当年周武王死后,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有人散布谣言说他想夺侄子江山。最终周公的赤胆忠心得到证实,周成王亲自迎接周公回京都。你沈德符只要问心无愧,别人说闲话还能伤害到你吗?

蒲松龄借古说今,劝慰老朋友:你只要心地光明,行事磊落,像周公一样无私地帮助侄子,还用怕别人的流言蜚语?

这里涉及到周公和周成王关系的典故,有必要稍加说明。

同类推荐
  • 哲学宗师——笛卡尔

    哲学宗师——笛卡尔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在毛泽东时代,东北不仅是共和国长子,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还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最主要的当代叙事空间。从林海雪原的杨子荣,大庄铁人王进喜、舍身拦惊马的战士刘英俊到鸭绿江边的烽火、珍宝岛上的激战,无不与这块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北为年轻的共和国输送了大批金灿灿的粮食、黑黝黝的煤炭、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宝贵的人才、技术。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区域像东北一样成了如此众多、如此著名的当代英雄和英雄故事集中显影的舞台。东北对于雷锋是一个转折。鞍钢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那不是手工业,而是大工业,这种环境对造就雷锋起了很大作用。”而同时,雷锋的出现,也改变了乔安山,这个普通人的一生。
  • 冯梦龙民间传说

    冯梦龙民间传说

    寿宁在挖掘传统文化遗存过程中,刘春民同志又带领一批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编纂《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一书,这是为研究冯梦龙知寿宁吏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横断面。书中作品对习总书记褒奖冯梦龙为官清廉积极响应,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冯梦龙其人、其事,让更多人认知、效学他写书为人民、做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操。愿更多的文学工作者能学习冯梦龙“作而行之”的人格魅力,唯有这样,其作品才能成为经典的传世佳作。
  • 童话大王安徒生

    童话大王安徒生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郑观应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郑观应

    郑观应,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待鹤山人,或罗浮待鹤山人。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雍陌乡人。中年以后迁居澳门。出生于1842年7月24日。他的父亲郑文瑞是一个具有地主绅士身分的乡村私塾先生。据郑观应介绍,其父颇有学识,虽没有取得功名,但他对家乡的公益之事,如修桥架梁、赈济灾民,从来都是热心支持的。郑观应幼时跟随他父亲饱读孔孟之书,据他的老朋友回忆说他“幼读书,有大志”。从他一生的言行中看,都是以“救世”为己任的。他的家乡位于外国侵略者的巢穴——澳门之旁,又隔着珠江与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遥遥相望,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不能不有所感触,为将来以“救世”为己任打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
热门推荐
  • 狐仙奇谈之墨狐序

    狐仙奇谈之墨狐序

    她是得天独厚的九尾玄狐,身背气运,独自长大。他是天地造化的先天妖皇,天地同生,命途坎坷。她记忆封印,不识君身。他不知过往,单纯求缘。洪荒乱世,天命未知,重重迷雾,不知前路为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小青梅酸又甜

    小小青梅酸又甜

    林瑶暗恋苏清七年之久,没有人知道,藏在心里的秘密林瑶一直以为她不是苏清喜欢的类型,也因为一句“我怎么可能会喜欢她”让她的喜欢一直埋藏在心里,无人可知
  • 见鬼日记之鬼缠身

    见鬼日记之鬼缠身

    “无事不登三宝殿,无罪不引鬼缠身。”这是奶奶在小时候告诉过我的话。二楼那户人家正在给小女孩办丧事,可尸体却不见了。晚上,有人敲我房间的门,一群人在外面说,我们看到一个黑影跑进了你的房间,我吓得脸都变色了,和这群人在房间里仔细找,但没有找到什么。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还在想,到底小女孩尸体会在哪儿呢?这时候我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姐姐,陪我说说话,好不好……【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果戈理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果戈理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爱好文学的青年读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一分册介绍的是十九世纪前半叶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和他的主要代表作品: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得》和《彼得堡故事》也作了介绍。
  • 八零小娇妻

    八零小娇妻

    上一世丈夫死了,孩子在出生当天连面都没有见到。这一世她回到自己生孩子的当天,这辈子,她发誓要守护自己的丈夫孩子,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
  • 幻想之域1

    幻想之域1

    小说简介什么的,只不过是幻想的东西罢了。
  • 黎民王者

    黎民王者

    智者少年返回都市,身怀绝技的他回归校园、社会历练人生。可他的出现却让尘世不平、动荡不安。恩怨情仇无可奈何,他最终还是成为了只手遮天的人。
  • 燕归之香径徘徊

    燕归之香径徘徊

    身为21世纪新青年,燕香徊是坚决不信鬼神一说的,更别提什么妖了,可是世事无常啊,o(︶︿︶)o唉~~回首当年种种言论,燕香徊只得叹一句,果然还是太年轻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