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90100000004

第4章 敦煌礼仪类愿文

在本章中我们分析了敦煌愿文中的礼仪类愿文。我们将此类愿文分为四大类:一是纪念日法会愿文;二是受戒与“布萨说戒”仪式愿文;三是忏法仪轨发愿文;四是佛寺建设法事发愿文。其中又进一步划分纪念日法会愿文为三小类:1.纪念释迦牟尼诞辰愿文;2.赞礼地藏菩萨愿文;3.纪念释迦牟尼出家日愿文。进一步划分受戒与“布萨说戒”仪式愿文为两小类:1.受戒愿文;2.布萨说戒愿文。划分佛寺建设法事发愿文愿文为开窟发愿文、结坛发愿文、造画像发愿文和置伞幢华幡等发愿文四小类。

佛教在释迦时代,由于僧团凝聚力的需要而建立了礼仪制度,所谓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但比起后来的中国化佛教礼仪来,尚处在初级阶段。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封建社会礼制结合,显得日趋繁华。佛教礼仪制度的核心是戒律和清规,表现为围绕着宗教信仰所进行的各种佛事礼仪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愿”是一项异常重大的活动,它隶属于仪式的一部分。[12]

一、纪念日法会发愿文

这里的纪念日是指如历史上所传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纪念日,包括诞辰、出家、成道、涅槃等佛教徒的节日法会,在这些法会上,朗诵“发愿文”是与会者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项目。例如,释迦牟尼的重要纪念日愿文,更是在敦煌佛教愿文中居于首要地位。试举几例:

1.纪念释迦牟尼诞辰(汉传佛教定为农历四月初八日)愿文。

浴佛节,又称佛诞日、佛诞节等,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的日子。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节日之一,也是佛教里盛大的纪念日。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之时,路经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亦称娑罗树或波罗叉树),诞生了悉达多太子,此时,难陀和优波难陀龙王(另一说有九龙)吐清净水,灌太子身。中国东汉时此项纪念活动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各个寺院的浴佛方法不尽相同,但普遍侧重于法会的仪规,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恭迎佛像。佛诞之日,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序位次分班而立。

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钟鼓齐鸣,主法僧将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

第三,祝圣绕佛。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恭说颂词。

第四,回向皈依。

下面我们列举两篇具体愿文如下。

第一篇 P.3103《浴佛节愿文》

方今三冬序,八叶初辰;飞烟布而休气浮,日重而月抱戴。欲令国家延久,阴阳不愆;冀佛日而恒明,愿法轮而常转。彰仁王以无为而化物,示黎庶凭福智以修身。宣传不绝于龙沙,传授无亏于柰苑。所(乃)效未生之盛作,袭只(域)王之芳踪。爰当浴佛佳辰,洗僧良节。而乃澄清深思,仰百法以翘诚;除涤笼烦,趣大乘而恳切。遥是求僧侧陋,置席莲宫;导之以阖境玄黄,率之以倾城士庶。幢幡晃炳,梵赞訇锵,论鼔击而会噎填,法旌树而场骈塞。而以法施无竭,唯直出于人天;财舍有穷能资持于福禄。是即捧金炉而香添五分,披诉情诚;合玉掌而花散四莲,献陈珍异。美矣盛矣,休□□□哉善哉!尘沙易弄于垠(下残)。

第一篇愿文目的是在此良辰之时能够祈愿“澄清深思,仰百法以翘诚;除涤笼烦,趣大乘而恳切”;“欲令国家延久,阴阳不愆;冀佛日而恒明,愿法轮而常转”。

第二篇 P.3102:《浴佛节愿文》

方今三冬季序,八叶初辰;飞烟布而休气浮,日重轮而月抱戴。欲令国家延久,阴阳不愆,冀佛日而恒明,愿法轮而长转。彰仁王以无为而化物,示黎庶凭福智以修身。宣传不绝于龙沙,传授无亏于柰苑。所乃效未生怨之盛作,袭祗域王之芳踪。值以(当)浴佛佳辰,洗僧良节。而乃澄清神思,仰百法以翘诚;除涤笼烦,趋大乘而恳切;繇(遥)求僧侧陋,置席莲宫;导之以合(阖)境玄黄,率之以倾城士庶。幢幢晃炳,梵赞訇锵,论鼓击会噎填,法旌树而场骈塞。而以法施无竭,唯直出于人天;财舍有穷,能资持于福禄。是即捧金炉而香添五分,披诉情诚;合玉掌而花散四莲,献陈珍异。美矣胜矣,休□□□(哉善哉)!尘沙易于垠(下残)。[13]

第二篇佛诞愿文基本上采用了四、六句式,六、六句式和杂以七言、八言、九言的语言形式,以及铺排手法,把对释氏的赞颂、浴佛法会的盛况、一心向道的愿望以及求佛佑护福禄的愿心,都表达得一览无余。名为礼佛,却出现了道家“无为而化物”“阴阳不愆”“合境玄黄”等词语;同时还出现了显为表达儒家思想的“凭福智以修身”“唯直出于人天”等词语。并与佛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整段愿文在用词上显示出儒、道、释在当时当地的合流以及中国传统的赋体在佛教界的大量应用。

2.赞礼地藏菩萨愿文。

地藏菩萨,亦地藏王菩萨,梵名 Ksitigarbha,中文译音克施地嘎诃帕,八大菩萨之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据《地藏十轮经》讲,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地藏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的菩萨。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曾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坚定佛语。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界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第一篇 S.4624《发愿文范本等》

现生六道,留念四生。示迹于苦趣之中,作沙门像;说法于阎罗王界,隐菩萨形。忆想殃除,称名罪灭。

第二篇 P.8421(节选)

我今至诚发誓愿,从今生死尽后际。

常愿不逢恶知识,亦愿不遇恶因缘。

设当逢遇愿不随,决定不谤佛正法。

亦不恼乱出家人,勿令我受长夜苦。

唯愿慈尊哀摄受,我等所发真誓愿。[14]

这是在一段很长的礼赞地藏菩萨愿文之后的最后发愿文。形式上模仿七言古风,内容上是较为纯正的佛经内容,表现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描写的因缘果报与大愿思想。佛教思想理论的核心就是“因缘果报”,《地藏菩萨本愿经》云:

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佛教认为,自己造“善业”,就会有“好报”;造“恶业”,就会有“恶报”,而恶果须遇“恶缘”才能产生。佛教认为常遇“善知识”,即严守戒律,不做恶事的有觉悟的人,是一种“善缘”。另外,传说中的地藏菩萨是“伟大愿力”的象征。这位菩萨的大愿在大乘佛教徒中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大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至今,汉传佛教净土宗就有“四宏誓愿”:

生无边誓愿度众;烦恼无数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就概括了大乘佛教最核心的修行方式为: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的愿力)。

由此看来,发大誓愿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征。

3.纪念释迦牟尼出家日愿文。

汉传佛教将这一个节日定为农历二月初八,故把这种愿文也称作“二月初八文”,由于传说青年的释迦牟尼即古天竺迦毗罗卫国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在给自己的父亲净饭王透露出要出家修道的打算,遇到了非常强烈的反对。当时悉达多是翻越了重兵把守的都城城墙而出去修道的。[15]因此,释迦牟尼出家日愿文也称为“二月初八逾城文”。它在《敦煌愿文集》中为数不少,这说明了当时的敦煌的佛教徒对释迦牟尼出家意义的理解和对出家人的重视。本来,僧为汉传大乘佛教“三宝”(佛法僧)之一,故这种愿文也是宗教感情最强烈,因而佛教徒认为“加持力”即佑护力最大,因而也是佛教徒用力最多的文章。正因为如此,它们往往运用了较高的文学艺术手法,以表明信仰的坚定性和求佛佑护的虔诚之心。

例如下面的几篇愿文。

第一篇 P.2237《二月八日文》

我释迦降迹娑婆,示生五浊,弃轮位誓趣菩提;现心相而成道,阐吾(五)乘而盖(益)物。化尽沙界,德被无疆;号天人师,称一切智。厥今盛事者,盖是法王回地之日,如来大阐之时;捐深宫五欲而游历四门。□老病以发心,都(睹)沙门而出离;父王留御,夜半逾城;且逋神踪,旋绕城阙。居则昔今杳邈,教散而教迹由(犹)存。故属良辰,缅寻荐事。是以集二众,召律人;结幢幡,张宝盖;请鱼梵,奏箫韶。赞颂上闻于九天,钟鼓傍临于百里。总斯胜福,莫限良缘,先用奉资我当今圣神赞普:伏愿国昌人泰,寿等干神;北极齐安,南山永固。三边罢干戈之役,四塞无降烽(燧)之忧;海内和平,天长地久。

第二篇 P.2058《二月八日逾城文》

夫能人善权,务济群品;凡诸妙事,岂胜言哉!今则伴初春如二月,律中夹钟;暗魂阴魂上于一弦,蓂(芳)生于八叶;后身逾城之月,前佛拔俗之辰;左豁星空,为右辟月殿。金容赫(弈)奕,犹聚日之影宝山;白毫光辉,为满月之临沧海。鸟刍前引,睚眦而张拳;狻猊后行,奋迅而矫尾。云舒五彩,雨四花于四衢;乐奏八音,歌九功于八胤。是日也,立(玄)鸟至,鸿雁翔;翠色入于柳枝,红蕊含于柰苑。总斯多善,先用奉资梵释四王、龙天八部:唯愿威光盛炽,神力无疆;拥护生灵,乂(爻)安邦国。又持胜福,次用庄严我当今天成圣主贤位:伏愿圣寿延昌,淳风永播;金转(轮)与法轮齐持(转),佛日将舜日交晖;妖氛肃清,保宁宗社。又持胜福,次用庄严我河西节度使贵位:伏愿佐天利物,助圣安人;福将山岳与(以)齐高,受(寿)等海泉如(而)深远。又持胜福,次用庄严:伏唯使臣、仆射福同山岳,万里无危;奉招(诏)安邦,再归帝释。又持胜福,次用庄严我河西都僧统、内僧统和尚等位:伏愿长垂帝择(泽),为灌顶之国师;永镇台阶,读明王之利化。又持胜福,次用庄严都衙以下诸官吏等:伏愿金柯益茂,玉叶时芳;磐石增勋,维城作镇。然后天下定,海内清;无闻征战之明(名),有赖威雄之化。

第三篇 S.5957《二月八日》

窃闻智(至)觉腾芳,功勇齐着;大雄方便,动物斯均。王宫孕灵,寔有生于千界;逾城夜遁,遂得果于初晨(辰)。今者三春中律,四序初分;玄光建卯于震明,吉日垂风而首节。金容千铺,幡花引而环城;清众万余,铃(梵)鸣而匝(城)。是时夜也,桃花始笑,早燕思巢;柳絮茂于南枝,轻冰开于北际。总斯多善,莫限良缘,先用庄严梵释四五(生)、龙天八部:愿威光转盛,福力弥增;兴运慈悲,救人护国。复持胜福,此次用庄严我当今皇帝贵位:伏愿再安宇宙,瞬(舜)日恒清;四海共纳于一家,十道咸劝无二域。又持胜福,次用庄严我河西节度使尚书贵位:伏愿应干备德,宝位以(与)五岳而同坚。坤极治民,宠并三台而永固。天公主保寿,而(如)沧海无倾(移);郎君、小娘子延长,等江淮而不竭。然后三边晏静,人歌永泰之祥;四寇休征,共贺兴宁之庆。灾随旧岁,务散云飞;福建新春,萌芽齐凑。

第一篇至第三篇的三篇愿文中内容与结构均是十分相似,都是借助歌咏释迦牟尼佛的出家之事来祈佑世俗权贵的今生。他们分别是“先用奉资我当今圣神赞普”;“庄严我当今天城成圣主贤位”;“庄严我当今皇帝贵位”。我们认为敦煌处于边地,又有长时间被吐蕃所统治的历史,故而礼赞赞普与城主多于当今的皇帝,是不难理解的。

第四篇 S.1441《二月八日文等范本》

至觉幽深,真如绵邈,神功叵测。外献七珍,未证菩提,遂舍转轮之位;内修万行,方证无上之尊。然今坐前施主舍施念诵所申意者,奉为某人患难诸(之)所建也。惟患产乃清贞淑顺,妇礼善娴;智得孤明,母仪初备。遂因往劫,福凑今生;感居女质之躯,难离负胎之患。今者旬将已满,朔似环周;虑(恐)有伤毁之唆(酸),实惧(值)妖灾之苦。故即虔心恳切,望三宝与(以)护持;割舍珍财,仰慈门而启(稽)颡。复(伏)闻三宝是济厄拔苦之能仁(人);大士弘悲,无愿不从而惠化。以兹舍施功德、念诵焚香,总用庄严患产即体:唯愿日临月满,果生奇异之神;母子平安,定无忧嗟之厄。观音灌顶,得受不死之神方;药上扪磨(扪摩),垂惠长生之味。母无痛恼,得昼夜之恒安;产子仙童,似披连(莲)而化现。又持胜福,次用庄严持炉施主合门长幼等:唯愿身如松岳,命等苍冥;灵哲之智朗然,悟解之心日进。父则长居禄位,母则盛德恒存;兄弟才艺过人,姊妹永修贞洁。死四生离苦,三有获安;同发菩提,成无咸登觉路。

第四篇愿文与此类愿文最大的不同是:发愿者借助释迦牟尼佛出家之事,祈愿一个待产孕妇的平安顺利。文中说此妇人:“乃清贞淑顺,妇礼善闲(娴);智得孤明,母仪初备”,但目前却是“感居女质之躯,难离负胎之患。今者旬将已满,朔似环周;虑(恐)有伤毁之唆(酸),实惧(值)妖灾之苦”。可见,此妇人已经处于难产之境,“故即虔心恳切,望三宝与(以)护持”。

这篇愿文很好地印证了在敦煌愿文中存在的多种宗教与思想观念错杂交融,世俗化倾向明显,价值观统一在“为我所用”原则下的特点来。

第五篇 北图8454《放子出家愿文》

盍(闻)逾城舍俗,专求佛道之方;弃马辞官,愿出群生之类。故知在家□□,等牢狱之重关;法里逍遥,喻虚空之自在。贤子□□胜法,属意大延(筵);□□□之无恒,知万像而非有。情□圣道。于是慕僧徒而剪发,应法离(蠡)以裁衣;振他化于天宫,拂魔王于寝殿。由像(犹象)王之回顾,见闻子□□仪;慕道树以知归,向庵罗而剑(敛)念。贤子上求佛果,下度群生;越烦恼之爱河,取(趣)菩提之彼岸。当今贤子,获福如是。以此设斋、烧香、念诵种种功德,资益度子出家。檀越、优婆夷等从今向去,三宝覆护;众善庄严,灾障消除;功德圆满,□□□□;□□□□,□□□道。

第五篇愿文严格说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释迦牟尼佛出家愿文。这里的发愿者是借助于佛祖之事,称赞敦煌的一个俗家弟子出家“上求佛果,下度群生”,过一种“越烦恼之爱河,取(趣)菩提之彼岸”的佛教徒生活,且坚定地认为此子是“获福如是”。这和儒家传统文化的“耕读”传家的观念是大相径庭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佛教在敦煌边地兴盛的状况。

第六篇 S.5957《二月八日逾城文》

务济群品,凡诸妙事,岂胜言哉!今则仲春如月律中(夹钟),暗魂上于一弦,冥芳生于八叶,后身逾城之月,前佛拔俗之晨,左豁星空,右辟月殿。金容赫弈,犹聚日之影宝山;白毫光辉,为满月之临沦(沧)海焉!猕猴前引,睚眺而张拳,狻猊后行,奋迅而矫尾。云舒五彩,散四花于四衢;乐奏八音,歌九功于八韵。是日也,立鸟至鸿,入于柳枝;鹰翔翠色,红蕊含于柰苑。总斯多善,先用奉资,梵释四王、龙天八部,唯愿威光盛炽,神力无疆,拥护生灵,庇安邦国。又持胜福、次用庄严我当今□□□贞明圣主贵位,伏愿对寿延昌,淳风永播,金轮与法轮齐转,佛日将舜日交辉,妖气肃清,保宁宗社。又持胜福,此用庄严我河西节度使贵位,伏愿佐天利物,助圣安人,福将山岳与齐高,寿等海泉如深渊。又持胜福,此用庄严,伏唯使臣仆射,福同山岳,万里无危,奉招(诏)安邦,再归帝释。又持胜福,此用庄严则我河西都僧统和尚,内僧统和尚等贵位,伏愿长垂帝释为灌顶之国师;永镇台阶,赞明王之利化。又持胜善,此用庄严都卫以下诸官吏等,伏愿金柯盖茂,玉叶时芳,磐石增勋,维城作镇。然后天下定,海内清,无闻征战之声。[16]

以上“二月八日(逾城)文”在简要叙述了佛陀的丰功伟绩之后,用了近一半篇幅为本地各级官吏(包括僧官)祈福禳灾。这也说明了当时整个河西地区,动乱纷繁,连官员们也遭遇自身难保的无奈与惊惧。

因祈愿恳切,故在文采方面特别用力。这篇愿文因而大量运用了四字句、四六句结合的语言形式和歌功颂德时大量铺陈的手法,是骈、散结合的体裁;在修辞上也极尽映衬、排比、比喻的能事。

上文“借题发挥”的意味非常浓厚。其中几乎没有佛教徒“专业化”的佛教义理的说教。这说明了敦煌佛教世俗化的程度已非常高了。佛教愿文似乎有这样一个规律:佛教世俗化越强,中国古典文学的意味越浓。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将佛教寺庙清光绪二十六年刻本,1980年福建省莆田广化寺翻印本《禅门日诵》中一篇很“专业”化的“二月八日礼佛发愿文”录引如下以供对照:

稽首皈依三界尊,誓愿为僧度有情。我今众等,曾受沉沦,贪嗔痴爱,妄想无明,三途地狱,多结冤亲。信心未生,佛法未闻,圣僧难遇,知识难逢。父母师长,生我成人,养育未报,剃度恩深,自我为人,滋我向心。元始以来,所造罪根,今对三尊,洗涤前尘。忽然发心,幸值佛门。蚤(早)遇明师,开我障门。参禅学道,戒品沾身。二时功课,朝夕分明,莫纵身心,永脱沉沦。誓愿为人,誓愿为僧,世世生生,演唱大乘。苦海之中,愿度众生,一切有情,与我同生。极乐国界,莲花化生,证不退地,方报佛恩。众生未尽,我愿未尽,齐成正觉,同圆种智。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两相对照,前者较富有文采,充分利用了民间说唱文学“以声传情”,“以情代声”,说表与唱颂结合,叙事与代言并用的艺术手法,且直言欲求“河西节度使之贵位”“河西都僧统和尚之贵位”“河西内僧统和尚之贵位”永固,这与后者的“苦海之中,愿度众生,一切有情,与我同生”的胸怀比起来那就显得世俗多了。而后者文体风格也较为平易得多。

二、受戒与布萨说戒发愿文

我们将此类型愿文分为受戒愿文与布萨说戒愿文两类。

1.受戒愿文。

受戒是佛教徒出家或成为正式居士的第一步,在隆重的有“三师”“七证”的“三坛大戒”仪式上,戒子发愿以表达其愿为教献身的愿力。凡皈依佛教的人都应受持戒律,以便更好地修行。因不同教派对教义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戒条。分为五戒、八戒、十戒、俱足戒等。或小乘戒、大乘戒、居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出家者受持戒法后即成为正式僧尼。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信奉大乘的汉地佛教僧尼还须受菩萨戒。凡受戒者不许破戒,但允许声明舍戒还俗。破戒者要受到惩罚。如果遇特殊情况,也可以暂时破例开戒。为表示笃信佛法、虔守佛规,需受戒,即用戒香炙烧头额或手腕,炙成3个、6个、9个或12个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诚,戒期完毕,由传戒者发给“戒牒”及“同戒录”以示证明。

这种文章称为“受戒文”。一般都很长,我们只摘要引用一小段。

第一篇 P.2146《受八关斋戒文》

善男子善女人等,今者是大斋之日。龙天八部,天曹地府,善恶部官,一切灵神。[17]降下阎浮察诸(众)生,所有善恶之日,若有众生不修斋戒,造诸恶业,阎罗大王使诸录其名字,将过阎罗王所,命终之后受无量苦,所以大慈悲父流此要门,令每月六斋日受持八戒。……即启请已,当须想彻发露忏悔诸罪,及发增长之心,方堪受戒。若不发心而受戒者,犹如覆钵承水无所容纳。如世嫌谷响须止自声,厌苦须断恶。当知大圣灭没,经历多岁,诸大菩萨茫荡,希现世间斯。则佛日潜辉,三乘道塞,魔军炽盛,欲贼竟兴,残害有情,未曾止息,轮回五趣,受无量苦,皆由不修戒品,专行十恶,广造诸罪,至使无始时来,受如斯苦。是故大圣垂慈开方便门,令教忏悔受戒,方逆生死。今各各生怕怖,至诚心忏悔诸罪。

在我们浏览的为数不多的受戒愿文中,几乎见不到,为官民或为自己祈福禳灾的字句。也就是说,受戒文的世俗化趋势很弱。也就是说,在敦煌佛教愿文中,受戒文是宗教意味最浓的、出世性最明显的文字。这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在古代敦煌,佛教徒中有俗人、专业佛教徒之别。真正受戒了的出家人与居士,在遵守戒律条文方面,在形式上起码是严格的,不同于一般的不修佛法仅求佛菩萨保佑的人。从中也引起我们一些思索:在敦煌佛教研究中,要把受了戒的佛教徒与不受戒的,仅向佛菩萨祈福禳灾的一般人区别开来,尤其不要轻易以俗人之心度真正的有出世心、严守戒律的佛教徒。在文采方面,可以看出,受戒文的世俗化程度很低,故其在语言文字以及文学手法上以模仿汉译佛经为其主要特色。

2.布萨说戒愿文。

“布萨”指佛教出家人定期举行的诵戒经与忏悔的集体仪式,一般每半月举行一次。布萨时的发愿与忏悔连在一起,因而异常重要。[18]

第一篇 S.2146《布萨文》

夫法王应现,威振大千;法教兴崇,弘通是务。况宣传戒藏,每月二时;精守不逾,福资家国。于是撞钟(钟)召众,奏梵延僧;香腾五云,幡晖众彩,总斯多善,无限良缘,即用庄严上界天仙、龙神八部:唯愿威灵潜卫,圣德冥加。使日月贞明,阴阳克序,和风应阳,甘雨顺时。四人有乐于安边,万里无虞于永岁。即愿法□永扇,释教弘敷,一切含灵,俱登觉道。

第二篇 北图8454《发愿文范本》

布萨文

恭闻菩萨戒者,乃是入道之梯橙(磴),出世之舟船,大士之洪基,萨云(若)之正路。照明觉道,譬乎日月,庄严法身,喻之璎珞。受持顶戴,遂竭生死之河;依教奉行,便显如来之藏。自佛日(西)没,像法东流;大阐木叉,奉行持诵者,今则有释都教授和尚为此方之尊首,盛弘新事也。我和尚愿从今身,洎乎法体;半月来月(日),说戒宣传。于是齐二众之新学,对三世之圣贤;诵六八之防非,净三业之尘累。是时也,青霭入座,白云满空;花叶茸以谢芳,草摇落兮将暮;戒师宣以异地之法,维那行解脱之筹;成即今之光扬,结当来之胜果。总斯多善,先用奉资龙天八部、护世四王:增威光救人护国,赞普圣化无穷,将相恒居禄位,教授和尚福比何(河)山,随喜见闻俱登妙果。大众虔诚,施一切诵。

第一篇和第二篇两篇愿文首先指出布萨是一种定期举办的,有众多僧俗人员参与的佛事活动:“宣传戒藏,每月二时;精守不逾,福资家国”,“半月来月日,说戒宣传”。其次此类愿文衷心称颂的是佛教神祇,与世俗的关联很少。因为发愿者说:“庄严上界天仙、龙神八部”,“奉资龙天八部、护世四王”,从中我们可以认定此类愿文的宗教性浓厚的特点。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我们还是采取将敦煌布萨文与传世布萨文加以对比的方法。

先看传世布萨文。汉传佛教光绪二十六年刻本、1980年寺庙翻刻本《禅门日诵》中的“布萨忏悔文”曰: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恶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篾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

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团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三篇“S 2146”《布萨文》云:

夫窃见流沙,一方缁徒累百,其能秉慧炬建法幢,弘志教于实时,竖津梁于来世者,岂非我教授之谓欤!故能使二部律仪(荣勤)而不倦,踯躅相继而无穷。布萨之法,洗涤于烦笼,住持之功,继明于动植。唯愿以斯白业,五蕴福因,先用庄严梵释四王,龙天八部,即愿福德逾长(愈)增,威光转盛,消除疫疬,利乐生灵。三边无变怪之忧,百谷有丰登之乐。又用功德奉资□□圣神赞普,伏愿明斋舜宇靡叶,尧汤补恩(惠)于八方,视芥黎于一子。次用功德庄严我节儿上论,伏愿荣高往岁,庆益今晨,此用庄严都督社公,唯愿福遂愿长,寿逾金石。然后散沾法界,普及有情。

以上两则布萨文,第一篇是僧人的传世布萨文,明清以来,流布汉地至今。第二篇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僧人布萨文。两相对照,可以看出第二篇夹杂了为吐蕃中央和地方统治者“赞普”、“节儿”祈愿的内容,也据此可以推论出一个社会现实:在吐蕃统治期间,统治者对宗教活动的干涉和控制是很严厉的,以至于出家僧人不得不在经常性的布萨说戒法事中掺入奉承令百姓极端仇视的异族占领者的内容。第二篇的文体仍沿用了敦煌佛教愿文惯用的四六文格式,运用了反问和对偶等修辞。

三、忏法仪轨发愿文

忏法指佛教徒依戒忏悔罪过以求得到解脱的仪式。忏法仪轨都在寺庙进行,它带有寻求解脱的特点,是中国佛教徒尤其是僧人经常进行的功课。[19]

在中国佛教史上陆续形成和传承至今的忏法有如下几部。

《梁皇忏》:凡十卷。又作梁武忏、梁皇宝忏。梁武帝为超度其夫人郗氏所制之慈悲道场忏法。据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载,后酷妒忌,及终,化为龙,入于后宫,通梦于帝,或现形,光彩照灼。又据释氏稽古略卷二载,梁武帝初为雍州刺史时,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梦于帝,帝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行忏礼,夫人遂化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其忏法行世,称梁皇忏。

《慈悲三昧水忏》:慈悲三昧水忏的起源,是唐朝的悟达国师,遇迦诺迦尊者,教他以三昧水洗涤人面疮而消除累世冤业的忏法。

《观音忏法》,又称为《请观音忏法》,全称为《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慈云遵式撰。这种忏法都是以观世音菩萨为主要礼忏对象的佛教忏悔供养法。

《大悲忏法》、《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进行,俗称《大悲忏》。

另外还有《药师忏》《地藏忏》《往生净土忏愿仪》等。

我们只分析此类愿文一篇如下。

第一篇 S.0236《礼忏文一本》(黄昏礼忏)节选

……

普为上界天仙,龙天八部,帝主人王,师僧父母,十方施主及以无边法界众生,悉愿断疑除障,归命忏悔。一切业障海,皆从妄相生,若欲忏悔者,端坐观实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勤忏门根罪。忏悔已,归命礼三宝。

至心发愿:

愿我等生生值诸佛,世世恒闻解脱音。

弘愿平等度众生,必(毕)竟成佛。

发愿已,归命礼三宝,一切普诵摩诃般若波罗蜜。

处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静,超于彼,稽道礼,无上尊。

说偈发愿: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一切恭敬: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听学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深入经藏,智惠(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利大众,一切无碍。

愿诸众生,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和南一切贤圣。……

忏法既然要表示至诚的悔罪之心,表达对佛菩萨教诫的无比崇敬之心,即使行为违戒的佛教徒,但只要不怀疑因果报应的佛理,他们仍然会诚恳地忏悔的。那么,用恳切的言辞、优美的语言艺术,即某些文学艺术手法来发露自己的内心,是顺理成章的事。通过对上引忏悔文的观察,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敦煌忏悔文在语言艺术运用的一些特色:韵文,以四言为主,兼有五言、杂言形式。这是继承了先唐的佛经语言风格,吸收了晋以后中国古典诗文语言精华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忏悔文中出现了三字格形式。我们知道:三三七句式是中国自先秦以来即有的语言形式,也是说唱文学的重要标志。各种忏法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礼仪轨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佛教认为,根据戒律衡量,修行之人也是人,也会犯种种过错。有了过错,唯一能补救的方法就是忏悔,所以,忏悔灭罪是佛教徒不可缺少的修行方法之一。正如方外人士所指出:

在中国大乘佛教的观念中,念佛、拜佛、念咒都具有极大的忏悔功能,能灭除很重的恶业。所以忏悔的方式逐渐地变得广泛。但是中国佛教注重由事忏(依靠有关事相来达成忏悔,如诵戒、诵经、念佛、持咒等)进入理忏(由对佛理如“五蕴皆空”等的理解颇达成的忏悔),理忏才容易达成;而事忏之后,再行理忏,事忏才能圆满。由念佛、礼佛、念咒的忏悔功用,所以中国的祖师大德将忏悔思想引入到这些法门中,在忏悔之前,先礼拜、赞叹;忏悔之后,再发愿、回向,这样逐渐形成了忏悔的仪轨-忏法。[20]

四、佛寺建设法事发愿文

佛寺建设法事这类文字在敦煌佛教愿文中比比皆是,例如建窟造寺、塑画佛像、佛菩萨和各种神像开光仪式上的发愿等。我们知道,敦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石窟建筑、石窟壁画、佛教造像、遗书经卷等四个方面。所以对敦煌住民来说,这四个方面的作为都是可圈可点的,更是一个发愿祈福禳灾的绝好机会。因此,敦煌佛教愿文中这类文字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由于这些活动的“无量功德”,所以值得大书特书。因此这类文章以模仿先唐佛经语言形式的居多。

我们将此类型愿文分为开窟发愿文、结坛发愿文、造像发愿文和置伞幢华幡等发愿文四类。分别分析如下。

1.开窟发愿文。

第一篇 S.3929《建窟发愿文》

盖闻三身化现,化周三界之仪;四智圆明,圆救四生之苦。迦毗示迹,梦瑞诞于峗峦;震旦垂风,灵祥生于宕谷。爰自乐僔遥礼,法良起崇;君臣缔构而兴隆,道俗隽(镌)妆而信仰。石壁刀削,虫书记仙岩之文;铁岭锥穿,像迹有维摩之室。金容宝相,晃耀千龛;月面星仪,晶辉万窟。仙葩圣果,遍林麓以馨鲜;异兽祥禽,满溪峦而遨跃。三贤道者,进道茅庵;十地圣人,证圣草屋。矫以修行张老,寂住其中,食苦参子以充斋,着麻莎裳而弊(蔽)体。乃有往来瞻礼,见灯炎于黄昏;去返巡游,睹香云而(于)白日。疑是观音菩萨,易体经行;萨诃圣人,改形化现。由是山头谷地,佛刹之精丽难名;窟宇途见(间),梵室之殊严莫喻。厥有节度抻衙知画行都料董保德等谦和作志,温雅为怀;抱君子之清风,蕴淑人之励节。故得丹清算(青)巧妙,粉墨稀奇;手迹及于僧瑶(繇,笔势邻于曹氏)。画蝇如活,佛铺妙似于祗园;貌(邈)影如生,圣会雅同于鹫岭。而又经文粗晓,礼乐兼精;时圣代之贤能,乃明王之应世。时遇曹王累代,道俗兴平;营善事而无停,增福因而不绝。或奉上命驱策,或承信士招携。每广受于缠盘,亦厚沾于赏赐。家资丰足,人食有余。乃与上下商宜,行侣评薄:“君王之恩隆须报,信心之敬重要酬。共修功德,众意如何?”寻即大之与小,尊之于卑,异口齐欢,同音共办。保德自己先依当府子城内北街西横巷东口弊(敝)居,联壁形胜之地,创建兰若一所。刹心四廊,图塑诸妙佛铺;结脊四角,垂拽(曳)铁索鸣铃,宛然具足。新疑(拟)弥勒之宫,创似育王之塔。其斯积善之家,长幼皈依结信又云又云。又于窟宇构堂后,建此普净之塔。是以五土分平,迥开灵刹;三危特秀,势接隆基。辉浮孟敏之津,影辉神农之水,门开辉日,窗豁慈云;清风鸣金铎之音,白鹤沐玉毫之舞。果唇疑笑,演花(句)于花台;莲脸将然,披叶(文)于叶(莲)座。威灵罕测,谅瞻仰之难思;色相可求,固(因)皈依而有属。功德既毕,心愿斯圆。[21]

这篇建窟功德愿文,突出的特色是其以佛家为主,儒道兼收的思想内容。例如文中提到了“君王之恩隆须报”“积善之家,长幼归依结信”的儒家意识;又有“仙葩胜果”“异兽祥禽”“清风白鹤”之道家风范。此外,文中还有许多用典之处:如(a)“迦毗示迹”:就是指佛教认为的释迦牟尼成佛后来到人间以身向世人显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真谛”。(b)又如“乐僔遥礼,法良起崇”是据武周圣历元年(698年)立于莫高窟的《李君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个叫乐僔的沙门,杖锡来到敦煌城东南鸣沙山东麓,忽然眼前一亮,金光灿烂,好像有千佛在金光中显现。于是,他就在鸣沙山东面的悬崖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所佛窟。不久以后,又有一位从东方来的法良禅师,在乐僔的窟旁边,又营造了一个洞窟。从此,开始了近千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创造。(c)“手迹及于僧瑶(繇,笔势邻于曹氏)”,化用了著名的“画龙点睛”和“曹衣出水”的典故。(d)“辉浮孟敏之津,影辉神农之水”活用了孟敏、神农之典故。(e)“育王之塔”:指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前232年)在位期间,奉佛教为国教,并又建八万四千寺塔以安奉佛舍利。[22]

第二篇 P.3262《开窟发原文》

窃闻实相凝空,随缘以呈妙色;法身湛寂,应物感而播(群)形。幽显异其津梁,人天资其吸(汲)引自(祥)开道树,变现之踪难量;捧驾王城,神化之规叵测。加以发原鹿野,觉海浮浪于三千;光照鹤林,知智炬潜辉于百亿。俯运善权之力,广开方便之门,邈以矣能仁,遐哉罕测者也。厥今初临夏节,仁王钦慕于仙岩;林树方荣,宫人散诞于灵窟。舍珍财于金地,祈恩于大尊之前;焚宝香以虔诚,燃银灯于八圣之侧。创异石室,发弘愿与(以)济含生,广命良工,用膂力而錾銮者,为谁施作?时则有我河西节度使尚书,先奉为神沙西裔,龙天拥护于其中;内外伽蓝,梵室(释)恒居于净室。红叉大将,坚守四郊;八圣金刚,墔(摧)邪显正。大梁帝主,永治乾坤;愿照边陲,恩加无滞。次伏为尚书己躬鸿寿,应山岳而永昌;公主、夫人,宠荣禄而不竭;郎君、娘子,受训圭璋;先过、后亡,神生净土;枝罗亲族,吉庆长年;合群(郡)黎民,同沾少福。四方通泰,使人早还;风雨顺时,五谷殷实诸之嘉会也。伏唯我尚书云云。

在第二篇中发愿者直陈开窟的目的是“大梁帝主,永治乾坤;愿照边陲,恩加无滞。次伏为尚书己躬鸿寿,应山岳而永昌;公主、夫人,宠荣禄而不竭;郎君、娘子,受训圭璋;先过、后亡,神生净土;枝罗亲族,吉庆长年;合群(郡)黎民,同沾少福。四方通泰,使人早还;风雨顺时,五谷殷实诸之嘉会也”。从大梁帝王、尚书、公主、夫人、郎君、娘子先过、后亡、枝罗亲族,到最后是合群(郡)黎民都一一祈愿到了。

第三篇 S.4245《河西节度使司空造佛窟发愿文》

厥今广崇释教,固谒灵严;舍珍财于万像之前,炳金灯于千龛之内。炉焚百宝,香气遍谷而翔空;乐奏八音,妙响遐通于林薮。国母圣天公主,亲诣弥勒之前;合宅娘子、郎君,用增上愿;倾城道俗,设净信于灵崖;异域专人,念鸿恩于宝阁者,有谁施作?时则有我河西节度使司空先奉为龙天八部,护塞表而恒昌;社稷无危,应法轮而常转。刀兵罢散,四海通还;疠疫不侵,搀(抢)枪永灭。三农秀实,民歌暮之秋;霜疽无期,誓绝生蝗之患。亦愿当今帝主,等北辰而永昌;将相百僚,应五星而顺化;故父大王神识,往生函萏之宫;司空宝位遐长,等乾坤而合运;天公主、小娘子,誓播于宫闺;两国皇后刈安,比贞松而莫变;诸幼郎君昆季,福延万春;都衙等两班官僚,输忠尽节之福会也。伏愿太保云云。加以云云。割舍珍财,敬造大龛一所。其窟乃雕文刻镂,绮饰分明云云。是以无上慈尊,疑兜率而降下;每闻庆喜,等金色以熙怡;四天大王,排彩云而雾集;密迹护世,乘正觉以摧邪;药师如来,应十二之上愿;文殊之像,定海难以济危;普贤真身,等就鹫峰之胜会。阿弥陀则西方现质,东夏化身,十念功圆,千灾殄灭;不空罥索、如意轮菩萨,疑十地以初来;小界声闻,超六通之第一;八部龙神,拥释梵于色空;天仙竞凑于云霄,宝树光华而灿烂。上来变相(此下内容缺)。

第三篇愿文的题目就点名开窟的施主是河西节度使司空,全文自然也都是以他为中心的发愿期盼之情。“刀兵罢散,四海通还;疠疫不侵,搀(抢)枪永灭。三农秀实,民歌暮之秋;霜疽无期,誓绝生蝗之患”从这些语言中我们能够看出敦煌的战祸频繁、瘟疫横行、天灾不断地事实来。

2.结坛发愿文。

梵语中的曼荼罗就是“坛”的意思。结坛,顾名思义就是筑坛来安置宗教神祇的活动。在汉传佛教中结坛普遍是一铺三身、一铺五身、一铺七身等。就是在坛中央塑造释迦牟尼像,旁边分立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及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迦叶与阿难等像。结坛是开窟之后较重要的事情,是显示施主财力的关键指标。

第一篇 S.5957《结坛发愿文》

夫圣德慈尊,降迹娑婆之界;显金容于丈六,白毫相以腾晖。雪山敬(竟)八字之言,龙宫阐三乘之教;谈色尘而不着,假缘合而非无。度性海不测其浅深,采宝山巨(讵)知远近?幽冥淑(寂)寞,无始无终;理绝百非,不生不灭。凡所陈请,夫何以嘉(加)?厥今霞(遐)开玉殿,敷备琼宫,瞻金容以(与)日月争晖,建幢(幡)以(与)祥云竟(竞)彩。四部会臻于莲宇,官僚虔恭于三尊;请千世之大尊,邀摩梨之首座。经转如来之教,玉轴还(环)周;炉焚龙宝之香,徘徊氤氲。如斯广会,谁之作焉?时则有我河西节度使太保先奉为龙天八部,拥护敦煌;四天大王,荡除灾孽。大唐圣主,永座(坐)莲叶;十道争驰,誓心归仗(依)。次为太保己躬延寿,应山岳而永昌;公主、夫人,宠荣禄而不竭;郎君、小娘子,受训圭璋;内外枝罗,常承富乐。四方开泰,使人不失于前程;垄亩嘉禾,竟昌(竞唱)《南风》雅韵诸之福会也。伏唯我太保五才神将,镇一道之关河;七德兼明,匡六州之横俗。故得烽烟不举,烽侯(候)无虞。东作西城(成),万户匪亏于农事;春生夏长,九功惟序于丰年。甲马无征,塞下清晏。耕歌野老,咸康鼓□之欢;牧竖椎(樵)人,共乐无为之泰。加以崇圣三宝,敬心居怀;每岁春秋,弘施两会。更能降十方净土,隐(影)来瑞于众中;小界声闻,竟(竞)凑云奔于此供。真俗修定,俗辈陈(练)心;合境虔恭,倾城恳颡。遂乃乐音前引,铃梵后从;幡花匼(匝)而盈场,梵呗、鸿鸣而满会。是时也,节当九夏,设香馔于金田;牒(蝶)舞寻花,度僧尼于宝地。经开龙藏,玉轴再启于银函;广舍珍财,望弘门而除殃殄。总斯多善、无疆胜因,先用奉资上界天仙、下方龙鬼:伏愿威光盛运,千秋无虫冷之灾;夏顺秋调,万岁有丰盈之喜。当今帝主,定八方□(而)就玉阶,愿照西陲于奏双(由早)。又持胜善,伏用庄严我太保贵位:伏愿南山等寿,同王母之延龄;位极五侯,比麻姑之万岁。东开凤阁,作圣主之腹心;西定戎烟,镇龙沙而永泰。又持胜福,次用庄严天公主贵位:伏愿闺俄(娥)宝(保)朗,常荣松柏之贞;夫人应祥,永贵琴瑟之美;朗君玉昆金季,负忠孝以临人;小娘子姊妹清廉,保红颜而转茂;合宅亲族,长承雨露之荣;内外宗枝,共赞明王之庆;农夫顺序,家家不失于东皋;水治洪津,谷麦实同于尧载;四方清泰,奉使不阻于艰厄;南北休征,誓结心如鱼水。所为(谓)伤魂幽识,承此会速值西方;辜命负财,因舍施调兹福分;行香僚佐,各尽节于辕门;备供倾城,以□善同心恳祷。然后河清海晏,不闻刁斗之声;□□□□,□□□□□□。三灾电灭,尽九横于边隅;励(疠)疫□□,□□□□□□。□□□□。

第二篇 S.3914《结坛发愿文》

(上残)□□化非,□□起于三千;救苦兴慈,巡□□□(于)八万。释尊利现,示教多门;感圣□□,难□(思)者也。厥今九秋来至,建胜会于寿昌;七日清斋,置随求于西角。幡花备席,乐奏八音;供养三时,梵呗无暇。雨上巡绕,香汤遍洒于六街;经呪真言,演□声□于四陌。钱财数贯,奉献土地□(灵)祇;玉馔香餐,供佛延僧请圣。阖城士庶、女弟童男、牧野村人咸称乞告者,为谁施作?时则有我河西节度使尚书先奉为金山圣迹,以定遐蕃;玉女渥洼,保清社稷。江神海兽,护一界之民(人)民;欢喜龙王,顺风调而应节。人无楚切,不染分(介)之灾;牛马六畜驼羊,疫毒时消时散。亦乃(为)当今帝主,福被遐陬,四海趣风。尚书宝位,千年崇镇于河隍;永耀麾旌,万载抚安于陇右。国母、公主、宠泰不失于琼宫。刺史、郎君,雅志芳能而继嗣。小娘子桂质弃垢而贞。内外城隍,□昌宁谥(谧)之福会。伏唯我尚书天才降世,雄气神资;按星剑而羌虏魂惊,杖(仗)韬略而诸蕃胆丧。善韩白之深谋;匡济生灵,扇尧年之大化。近睹灾侵入界,妖祸邻人,恐害民(人)民,邀僧仗佛,所以遥瞻大觉,置道场于金山;远望神威,延圣凡于西角。故得像敷月面,辉八相之灵光;经赞无为,佛声骤九顶之上。遂使随蕃落井,伤煞孤魂;失土离乡,奔波绝户。或是从军北战,殁殒沙场;或谓讨掠南征、身埋弃世,奉公东使、逢贼云亡;或是远遣西游、他州遗骨,断亲绝嗣、不葬幽灵,客鬼巡门、越乡移界;或是山丘野泽、洛(落)水火烧,牧放牛羊、狼残虎咬;或是贫寒冻熬、缺食移乏衣,春夏秋冬、居巢住穴;或谓(为)犯龙蛇,触海兽,□风神。为复七魄先亡,为(是)近时怀(恨)?并愿听经声来就道场,逐铃音而降法会;沾福沾利,领受钱财。灯光照引于善途,梵呗通驰于香积。转生天路,速处莲花,莫恼害我敦煌,弃灾星于境外。愿祸消灭三说。是时也,经收宝箧,像卷银筒;舍七珍已(以)殄妖灾,仰三尊乞加保护。即使吉神吉将,主善族坚守川园(原);凶将凶神,趁非邪他乡远走。帝皇永寿,□□延春;四海恩波,八方频泽。尚书禄位,□□岳之嵩高;节政(正)遐陬,誓押关西之□□。□(国)母、公主,播美理于深闱;匡顺民(人)民,保□□□莫变。刺使(史)、郎君、兄弟,雄才芳□于□□;六艺转清,福比筠篁之□久。□□□(小娘子)□□闺(桂)兰茂实于香车;玉树金枝,不□□寒云之色。又持胜福,次用庄严财寿□□□副使坚使押□(衙)都知以(与)水官□□使□:□(唯)愿文武备晓,弓□□□于堂;□□□□,班位常增而□□。女人□□不□摸边上忠勤,保贵恒昌于万岁。□贤者以与优婆夷、清信女男表□□□:□(唯)愿心恒佛日,福竭嵩山,意切宗乘,财盈满堂。六畜强盛,家家贵富而□□;七宝来庭,户户丰添而海□。□□□境,猛虎移川,庄野□歌,牧□□□;芝泉郁茂,草芥丰林;社庙□□,□坚廓宇。然后休戈□(罢)甲,茂马亭□;□谷时收,岁稔成(咸)丰。齐□。

第三篇 甲卷S.4537,乙卷S.4505《结坛发愿文》

佛日之日,悬大像于四衢;天中之天,导群生于净域。威神自在,示现无方;玄风被于大千,实际光于不二。法雄利见,其大矣哉!厥今置净坛于八表,敷佛像于四门,中央建佛顶之场,缁众转如来秘藏。香灯满会,乐梵啾流;散食清斋,被肝启愿者,有谁施之?时则有我河西节度使府主太保先奉为龙天八部,护社礼(稷)以殄旧灾;梵释四王,保边方瑞呈新福。中兴皇帝,以(与)日月而齐明;府主太保,等乾坤而合运;国母、夫人,永宠宫帷;刺使(史)、郎君、小娘子延真之福会也、伏惟我太保英筹夙着,道契神机;禀万像之虚灵,蕴四时之和荣。故得安边静塞,抚育以济孤穷;羌虏归心,慕仁风于戟佐。加以四弘启想,假百秉以为心;十信冥怀,广竖三坚之会。是日也,寒光敛色,昏景思舒;结胜坛以殄千殃,舍珍财祈延万福。所有辜恩负命、宿对仇怨,今日今时,来于此会,领斯功德,发欢喜心,绝迹人寰,隐居他界。以兹小善,谨奉庄严上界天仙,下方龙鬼:伏愿威光炽盛,神力益昌;扫灾疠离出玉关,逐妖邪远飞莲境。又持胜福,复用庄严我太保贵位:伏愿宝(保)兴禄位,谟静遐方;福比山岳以齐高,寿等海泉而深远。国太、夫人,长隆延泰之欢。刺使(史)、郎君、小娘子芳兰,并芬而盛叶。倾城僚佐,各尽节于辕门;合郡轮忠,保(深)诚而效主。然后三农运塞,四序调和;千家竟(竞)力于东皋,万户勤耕于南亩。西行北使,喜色来宾;在疾倾危,欢心速差。

第四篇 P.3149《新岁年旬上首于四城角结坛文》

厥今旧年将末,新岁初迎;结坛□(遍)四门四隅,课念满七晨七夜。心传密印,散净食于十方;灯朗神光,照昏冥于三界。香焚百和,起雾遍于娑婆;理忏六时,梵乡吼于鹫岭者,有谁所作?时则有我河西节度使某公先奉为龙天八部,护卫敦煌;梵释四王,镇安神境。次伏为某公己躬延寿,同五岳而斋崇;天公主、少(小)娘子、郎君比西溟而不竭诸(之)所作也。伏唯我令公神姿杰世,天纵英雄;圣(武)动而星流,龙(笔)捐而月落。故得安危济弱,河西效德政之功;易俗移风,鹑首建拓边之节。遂乃青蛇缠生于匣,戒烟伏命于阶墀;白虎未上于杭(枪),兕丑纳忠于戟。加以光隆佛日,大扇玄风;弃邪师书命求神,慕真宗能仁坏孽。所以逐年岁后,膺首迎祥;九会结坛,七晨殄沴。于是呪开梵句,随句诵而消殃;经转华音,随音听而瘴灭。食来香积,散施而啖□曻霞;财舍坚牢,□□而怨家解释。净储五谷,加持助贮而(如)须弥;密水四流,法力遍洪而(如)大海。朝寻经典,荡厶年而不祥;夜唱佛名,凑新春而善瑞。十方三世诸佛,随请潜满而(于)虚空;地上地前圣贤,膺乡云奔而降会。山川土地灵异,发欢喜电掣证盟(明);社(神)稷品祇仁(奇人),起本所归依主愿。是时也,苍龙喜色,一阳肇而鱼跃泉;玄户收光,芸叶开而荔草莠(秀)。总斯多善,莫限良绿,先用庄严梵释四王、龙天八部:伏愿云云。使龙王雨主,九夏疽无伤苗;海圣风神,三秋霜无损谷。敦煌永泰,千门唱舜日之歌;莲府恒昌,万户舞尧年之喜。伏持胜福,司空云云。次用庄严天公主贵位:伏愿宠颜日厚,门来纳庆之珍;重若瑚琏,永贵镇祥之璧。夫人恒茂,恋花萼之芬芳;郎君神聪,慕忠贞而治物;小娘子婉顺。守雍礼而居闺;诸宅姻亲,转鸿恩而久(入)室。

我们说结坛需要一定丰厚的财力,故而此类愿文的发愿者都多是高官显贵。在第一篇至第四篇的四篇愿文中祈愿的主人公就分别是“我河西节度使太保”、“我河西节度使尚书”、“我河西节度使府主太保”、“我河西节度使某公”都是一方要员,显赫之极!接下来发愿者就不惜大量的笔墨对他们进行赞美与祝福了:“伏唯我太保五才神将,镇一道之关河;七德兼明,匡六州之横俗”;“我尚书天才降世,雄气神资;按星剑而羌虏魂惊,杖(仗)韬略而诸蕃胆丧”;“复用庄严我太保贵位:伏愿宝(保)兴禄位,谟静遐方;福比山岳以齐高,寿等海泉而深远”;“唯我令公神姿杰世,天纵英雄;圣(武)动而星流,龙(笔)捐而月落。故得安危济弱,河西效德政之功;易俗移风,鹑首建拓边之节”。

第五篇 S.4511《结坛转经发愿文》

夫慈悲旷极(劫),资力难思。功圆于十地十心,身生于千手千眼。莫不示迷从(徒)于觉路,极(接)颠坠于昏衢。回六道而普遍大千,历(历)三祇而行愿如一。四弘誓重,六度齐修。拔危难而与安,段(断)苦原而获乐。加又(以)真言秘蜜(密),持念者,灭恶死而得善生;神力无边,皈依者,除祸患而成福利。至于邪魔魍魉、惑人妖精,闻号则尽皆消亡,得名则自然降伏。有求必应,无愿不从。魏魏(巍巍)大圣,雄威穷劫,不可测(谈)者哉。厥今信珠内发,志意外舒。备妙供而转经结坛、供慈等(尊)而祈恩告福者,某乙奉为先发愿力,报佛弘威之作也。伏唯我府主大王祥金耀菜(彩),瑞玉含辉;纬地经天,九(究)文怀武。威望索(素)超于耿邓,勋庸早万(迈)于萧张;符五百之休征,膺千年之景祚。盛貌巍巍,疑梵天之降化;英姿荡荡,虑帝释之分身。伏自抚育生灵,统临龙(陇)右;爱宏(旅)而皆同赤子,恩民而不异儿孙。故得弘化五乘,绍降三宝;无一日而不兴佛事,无一日而散乱身心。深悟真如,妙知法印。即晓浮生而有限,唯凭胜善而无余。所以倍加恳意,种今身后世之良缘。年年而偏(徧)次安坛,件件而别舍珍玩。今于三春肇律,四序初开,选岁首之加晨(嘉辰),奉先愿而姿(资)福。是以挂真容于内阁,结神坛于宝台;守净戒于三晨(辰),供斋僧于二七。其坛乃安五佛之蜜(密)铺,严百花之秘方,益五趣之群生,解三涂之罪垢。而又唐(言)阐奥典之宝偈,梵音念蜜(密)教之真言;声声不绝于晨昏,句句无休于昼夜。点银灯而明朗,照无间之幽冥;散谷食之香花,施水陆之含识。火坛烧香物种种,呪印而布想念般般;供一切之圣贤,救六道之苦死(厄)。更乃去冬值相衔之月,遂邀释众之明僧。

与前面四篇的结坛发愿文不同的是此篇的发愿者“我府主大王”,这个人的地位我们具体不能确定。故而在此篇愿文中我们看到了对所结之坛的具体描述“是以挂真容于内阁,结神坛于宝台”;“其坛乃安五佛之蜜(密)铺,严百花之秘方,益五趣之群生,解三涂之罪垢”;“点银灯而明朗,照无间之幽冥;散谷食之香花,施水陆之含识”。最后发愿者说祝愿“供一切之圣贤,救六道之苦死(厄)”。类似于这样不为个人,只为广大有情众生的结坛类愿文还是很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重视。

3.造画像发愿文。

造像是佛教区别与其他宗教的一大特点。在结坛之后,造画像就是最富有灵动气质的一项工作了。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工匠们按照自己时代的审美特质对这些宗教造像给予生动的诠释。如北魏时的“瘦骨清像”、唐时的“丰腴华美”、明清时的“璎珞缠绕”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只是分析愿文如下。

第一篇 P.2588《造像发愿文》

厥今虔恭奉圣,邈慕真宗;常阴(荫)千善之因,每叶庄严之念。造弥勒之大像,创建真容;译一佛而现生,出兴于世;是以炉热中首,财舍七珍。用上彩而造□像,将大宝而化出者,有谁施作?时则我府主太傅先奉为龙天八部,护塞表而恒昌;梵释四王,保龙沙而晏谥。当今帝主,等北辰而永昌;太傅鸿基,应五星而顺化;刺史玉昆金季,递代诏降;小娘子姊妹,欢颜宠同。金燧创初,起愿金骨,承斯速值莲宫;应是助成,同沾福佑。次为小娘子染患,四大相违,针药虽施,未蒙痊差之嘉会也。伏唯我太傅云云。加以殷崇三宝,轻贱七珍;财施之志不移,敬信之诚无竭。遂使割舍珍玩,选就良才;建立大圣之慈尊,创成如来之宝体。其像乃四弘愿备,十地功充;现八相而降生,应三身而化世;其头冠、胸衣及裳乃并金银间彩,七宝庄(妆)成;龙凤交驰,辉光映日。造之者,随心而降福;礼之者,应愿以消灾。

第二篇 P.2854《转经画像祈愿文》

窃以皇王出震宸,踪(纵)神武而静八荒;调御应机,游胜通(道)而导千里。于是霜戈夕曜,扫搀枪以济横流;惠(慧)剑晨麾,廓尘劳而清欲海。故使殊方诡俗,煦尧景以归仁;异党邪群,陶释风而仰化。是知彰善匿恶,步骤之理存焉!绚德惩奸,真俗之宜着矣!厥金今转金经于宝地,集四众于莲宫,并画弥勒变一躯,毗沙门天王两躯,事无疆之福者,则我释门教授和上尚爰及郡首、都督等奉为尚书北征保无灾难之所为也。唯愿以兹转经功德、画像胜因,先用庄严尚书贵位:伏愿波澄(干)瀚海,雾廓燕山;克树功名,保无灾难。然后兵雄陇上,勇气平原;士马无伤,旋还本郡。摩诃般若,利乐无边;大众虔诚,一切普诵。

第三篇 甲卷S.5638,乙卷,S.6048《庆像文》

若夫神沙无方,非寿算之能测;至理凝邈,岂绳准之所知?故以利见阎浮,龙飞道树;施安品物,托写迦维。净五眼于三明,俱(具)六通于万德;辉神于此界,放毫相于他方;动大地以敬(惊)群迷,镇(震)雷音而该品物。始居于鹿苑,荫波(彼)小根;终沥(润)于鹤林,沾兹大业。阐王(玉)鼔法圣之训,扬金□慧日之光;汤汤□□,魏魏巍巍,难可称量者矣!厥今则有执炉施主开月殿、俨(严)真场、会圣凡、崇妙馔者,奉为庆扬诸之所施也。惟公乃英灵独秀,文武双全;六艺资身,三端绝代。更能寻思杯(坯)质,如水月之非坚;顿悟瓶躯,石光而不久。虔供上愿,国会(图绘)真仪;粉墨光明,莲花贯誓。福事以(已)毕,奉请三尊;披读烦愆,希求上路。其像乃绚众彩而会(绘)圣,蕴妙色以仪真;朱艳过(果)于唇端,丹秀花于脸际。翠山凝顶,粉月开毫;黛叶写而眉鲜,青莲披而目净。姿含万彩,凝湛质于鸡峰;影佩千光,似再临于鹫岭。礼之者,无明海竭;睹之者,烦恼山摧。或是菩萨:其菩萨乃四弘德备,十地功充;顿超缘觉之乘,次补如来之坐。念之者,随心如而降福;礼之者,应愿以消灾。以此图画功德、庆赞福因,先用庄严上下界天仙、下方龙鬼:伏愿威光增盛,护国治人;帝王、官僚,尽资遐福。又持胜善,次用庄严施主即体:唯愿千祥齐凑,万福咸臻;荣禄以(与)碣石而不移;班爵以(与)青松而不变。愿使年丰岁稔,家中传六顺之仪;月盛日增,子孙有千坐(生)之俊。然后阴阳顺序,日月贞明;天平地成,乐和礼永。下截三涂之路,上开解脱之门;同离苦因,齐灯登佛果。摩诃般若。

从第一篇至第三篇的这三篇愿文造画像都是弥勒菩萨。在这两篇中发愿者点明是“造弥勒之大像,创建真容”“并画弥勒变一躯”,这个很明确的。在第三篇愿文中有“其菩萨乃四弘德备,十地功充;顿超缘觉之乘,次补如来之坐”的称颂,这当然也是指弥勒菩萨了。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弥勒菩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被叫作未来佛。发愿者的“次补如来之坐”就是在陈述这一说法。释迦牟尼佛也叫释迦牟尼如来佛。我们知道弥勒信仰在唐朝通过玄奘法师的极力推崇而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接受。在这类愿文中恰恰印证了这个观点。

4.置伞幢华幡等发愿文。

在开窟、结坛、造像之后,剩下的就是放置伞幢华幡等装饰物品了。

关于此类愿文我们分析如下。

第一篇 S.2146《置伞文》

夫除灾静难者,莫善于佛顶蜜(密)言;集福延休者,事资于行城念诵。今者(春)阳令月,寒色犹威;请二部之僧尼,建白幢于五所者,其谁施之?时则有节儿、都督为合邑黎元报(保)愿功德之所建矣。伏惟节儿、都督公平育物,罄节安边,恐瘳疾流行,灾央(攸殃)倏起。是以预修佛愿,建因竖良,因行城将殄于妖氛,竖幢伞用臻乎福利。今既能事备,胜愿享,福长空,量难比。以兹胜利,先用庄严梵释四王、龙神八部。

夫睹相兴善者,无出于应化之身;穰(禳)灾怯(祛)祸者,莫过乎佛顶心呪。然无身之身,故现身而齐(济)难;无说而说,说心呪而持危。盛事之兴,莫大于兹矣!今者敦煌之府,内竖白法之胜幢,外设佛顶于四门,使黑业之殄扫。厥今此会,其谁施之?时则有二节儿、岳牧杜公等为城堭报隍(保安)之所建也。唯节儿都督以虑敦煌西极,境接北胡,跃马控弦,寇盗无准。恐艾(践)稼穑,进(减)衣食之源;九农匪登,使万人怀罄悬之念。所以互相设讨,务在安人;若论护国,匡邦无过。建斯幢伞,即冀除灾殃于不毛之地,并疫(疠)于无何有之乡;五谷无霜雹之灾,万品登人(仁)寿之城。先资是福,奉用庄严圣神赞普:伏愿宝位永固,金石齐年;四海澄清,万方朝贡。亦持此善,庄严节儿都督:为霜云为雨,齐(济)枯旱于明朝:部落使诸官,建中(忠)贞于圣代。又持是善,亦用庄严二教授阇梨:伏愿拯拔殊苦,超出轮回;寿等寒松,福如春草。然后薄沾动植,遍及无疆,赖此胜因,登正觉道。

夫延祥展庆,心(必)赖于胜幢;扫孽除灾,要资于儿力。故使善经闻其增寿,庆喜克获本心,魑魅畏之逃刑(形),天魔怖而求救。大哉神儿,无得而称者欤!今属和风动物,蛰户将开;幡盖徘徊,缁伦肃穆者,何所谓为也?时则有我节儿尚论及都督杜公等,并乃养人如子,忧国同家;恐妖氛肆恶于城中,品物屡遭于迍厄。是以三阳令月,启三福于释尊;四季初辰,竖四门之利。总斯殊妙、最上福田,尽用庄严梵释四王、龙神八部:伏愿威光盛,福力增,育黎元,护军国。我圣神赞普:唯愿圣躬坚远,日往月来;宝位恒昌,天长地久。节儿、都督松皇(篁)比寿,福庆相资。部落使诸官等:唯愿助理平和,惟清惟直。然后四时顺,五谷登,百殃除,万祥集。般若神儿,请诸佛所师;大众虔诚,一切普诵。

从第一篇愿文的内容我们可以肯定是出现在中唐之后吐蕃占领敦煌时。因为发愿者“先资是福,奉用庄严圣神赞普:伏愿宝位永固,金石齐年;四海澄清,万方朝贡”。赞普是吐蕃的藩王。然后才是“亦持此善,庄严节儿都督”,节儿是赞普派往敦煌的最高管理者。而此篇《置伞文》是“时则有二节儿、岳牧杜公等为城堭报隍保安之所建也”,出资方是节儿和杜公。但是不管他们的民族如何,首先祝福的是统治者的帝王,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第二篇 S.6417《置伞文》

大觉弘悲,多门吸(汲)引;能仁演教,感应随机。皆称解脱之功,莫非能际(济)者也。今嘱(属)三春令月,四序初晨(辰);延百福以竖胜幢,殄千殃而精白伞。将奉保休家国,载育黎元;四方无衰变之忧,郡睦(牧)有康宁之庆。总斯多善,莫限良缘,先用庄严梵释四王、龙天八部:伏愿威光炽盛,福力弥增,兴运慈悲,救人护国。又持胜福,复用庄严我当今皇帝贵位:伏愿永安宇宙,舜日恒清;四海共纳于一家,十道咸劝无二域。有又持胜福,次用庄严我河西节度使太保贵位:伏愿南山作寿,北极标尊;常为菩萨之人王,永应如来之付嘱。又持胜福,复用庄严管内释门都僧统和尚贵位:伏愿敷扬政述,镇遏玄门;色力坚于丘山,惠(慧)命俞(逾)于遐却(劫)。又持胜福,次用庄严曹常侍及张衙□贵位:伏愿左(佐)天利物,助圣安边;福将山岳以齐高,寿等海泉而深远。都僧政正、都僧禄诸僧政正、法律等:伏愿驾三车而利物,严六度以庄怀。使法门无衰变之忧,释众保康灾(哉)之乐。又持胜福,次用庄严董别驾已下诸官僚等:伏愿奇才出众,武艺超伦;俱怀恤勿(物)之能,助我太保之化。然后三边晏静,人歌永泰之样;四寇休征,共贺兴宁之庆。灾随旧岁,雾散云飞;福建新春,百萌齐凑。

第三篇 S.4544《置伞文》

夫大觉弘慈,多门吸(汲)引;能仁演教,感应随机。皆称解脱之功,莫非能济者也。今嘱(属)三春令月,四序初分;延百福以竖胜幢,殄千灾而征白伞,将奉保休家国,子育黎元;四方无衰变之忧,郡牧有康宁之庆。总斯多善,莫限良缘,先用庄严我当今皇帝贵位:伏愿永垂阐化,四海一家;广扇人(仁)风,三边晏静。四海又持胜善,次用庄严我河西节度使大王贵位:伏愿南山等寿,北极标尊;长为菩萨之人(仁)王,永作河西之父母。又持胜福,次用庄严我都僧统大师贵位:伏愿激扬智述(术),镇遏玄门;色力坚于丘山,惠(慧)命逾于遐(胜)福,次用庄严都官某公等:伏愿荣班岁厚,宠位时增;勤王之智转明,干箭之端益远。然后河清海晏,永罢干戈;五稼丰登,人民安乐。

与第一篇比较起来,第二篇至第三篇两篇愿文就很明显的是属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氛围之下了。发愿者是按照传统尊卑秩序进行分别祝祷的:先是“我当今皇帝贵位”,其次是“次用庄严我河西节度使大王贵位”,再次是“庄严管内释门都僧统和尚贵位”,最后是“下诸官僚”,森严等级一目了然!

第四篇 P.2237《安伞文》

纸(智)觉胜方(腾芳),功用齐纸(至)。今烛(属)三春影月,四序初神(辰);延佰福以树胜幢,电(殄)千殃如(而)精白散(伞)。将奉保休加(家)国,再(载)育黎愿(元);四方(无)再边知(优变)之忧,郡木(牧)康宁之庆。总思(斯)多善,莫恨(限)良缘,先用奉资上界四王、下方八部:复(伏)愿威光(伦)转胜,福智僧(增)明;发欢喜心,呪匡护君(郡)国。使哉(灾)除天畔,殃丧海隅;佰姓和宁,五谷风润。当今谛(帝)主,世受兢(克)昌。将相百奄(僚),尽拜(刑)邦形国。又特(持)胜善,次用庄严则我尚书贵谓(位):复(伏)愿官承北斗,共劫食(如碣石)而齐坚;位列名宫,同山何(如)荣故河而(永)固。又持胜善,此次用庄严则我何(河)西饰(释)门都僧政正、法律、阇梨等:伏愿威光(伦)转胜,戒定惠僧(慧增);永为苍生之良弘(肱),长作法门之住食(柱石)。又持胜善,此次用庄严州官以下等:为(唯)愿运神合匣(洽),宜水因心;万岁千秋,康祥一国。然后南幡(蕃)、北笛(狄),各首(守)本缰(疆);燕抚(偃武)修文,荣(永)无正(征)战。摩诃般若。

第四篇愿文是此类愿文中很有特色的一篇愿文。发愿者先是“发欢喜心,呪匡护君郡国。使哉灾除天畔,殃丧海隅;佰姓和宁,五谷风润”,首先祝福国家兴旺、社稷和顺!其次,这篇愿文才与第二篇、第三篇愿文一样按照传统尊卑秩序进行分别祝祷的:“当今谛帝主,世受兢(克)昌。将相百奄(僚),尽拜(刑)邦形国。又特(持)胜善,次用庄严则我尚书贵谓(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愿文的后面,发愿者提到了对宗教神职人员的祝福:“庄严则我何河西饰释门都僧政正、法律、阇梨”,可见,敦煌当时佛教兴盛,神职人员地位尊崇的情况来。

第五篇 P.2854《竖幢伞文》

夫大觉弘悲,多门级(汲)引;能仁渲(演)教,感应随机。皆称解脱之功,莫非能济者也。今嘱(属)三春令月,四序初晨(辰);延百福以竖胜幢,殄千殃而旌白伞。将冀保休家国,载育黎元;三边无烽燧之优(忧),一郡沐康宁之庆。总斯厥旨,盛事兴为!其谁施之?则我释门僧政正和尚爰及郡首、都督、刺使史等奉为当今大中皇帝建兹弘业也。今既福事廓备,胜善咸亨(享),总用上资梵释四王、龙天八部:唯愿身光增益,圣力冥加;兴念苍生,匡兹教法。圣神皇帝:伏愿南山作寿,北极齐安;鱼水同心,君臣合运。然后四方晏静,五稼丰登;疫瘴消除,普天安乐。摩诃般若,利乐无边;大众虔诚,一切普诵。

夫除灾静难者,莫善于佛□(顶)密言;集福延祥者,事资于行城念诵。今者(春)杨(阳)令月,寒色犹威;请二部僧尼,建白幢于五所者,其谁兴之?则我都督、合邑黎元报(下残)。

第五篇愿文是关于竖幢伞的,可能是出于对价值和作用的考量吧,此类愿文对世俗之人的祈愿显得薄弱,对宗教神祇的渴求显得厚重多了。

第六篇 P.2588《庆幡文》

素流方誉,夙播清规;长隆胜境之因,每叶庄严之念。于是绡天缯而散彩,镂霞绮以分辉;缀玉环珠,聊缯贯彩。厥有某公虔恭增善,违(帏)绕圆盖之神幡;罄割资财,丝布云中(五色)之光彩。亦使灰魂被佑,顿超三有之身;殄障消灾,建斯神幡之德。如此崇福,则此某公作焉。某公乃英灵独秀,清象(鉴)不群;承家尽孝悌之诚,奉国竭忠贞之节。遂能倾心慕教(敬奉)圣踪。福事已终,焚香祈福。其幡乃镌文拽(曳)回,影遥香阁之风;艳藻萦空,彩辉花园之日。架弘衢而荡色,临凤刹以高悬。冥熏之惠乃滋,净福之基逾积。建之者,生福无量,睹之者,灭罪恒沙。以斯造幡功德、焚香念诵胜因,尽用庄严施主即体:唯愿身如大地,以(与)碣石而俱存;智力高明,等须弥之胜远。六根清净,如皎月之升天;三障离身,若莲花之影水。磨诃般若。

第七篇 P.3149《造幡银泥画彩》

窃闻大悲膺真,证至真之无上;能仁利觉,标觉行以开慈。故知(示)菩提之路,引解脱之门;说四畏之途,阐究竟之位。遂则弥陀舒十六观,想观三品之浅深;药师列十二愿,文膉(蠲)九横之灾祟。方便乃践八万四千济谕,皆是不可思议;现千百亿化之身,总是释迦牟尼佛。故我大师之勇,实莫能量;奇哉异哉,罕思者矣!厥今洞敷精室,严洒幽居;虔仰道场,会僧祈福。造幡九□,银宝所成;制额一条,彩珍化(出)者,有谁施作?时则有释中律僧沙门某公抽咸减己衣,将成二色。先奉为国安人泰,使主延龄。次为己躬无灾,枝眷存亡获益之所作也。惟律伯乃驱□(下残)。

第六篇与第七篇施主的地位与第一篇至第四篇施主的地位无法相比,只不过是“厥有厶公虔恭增善”与“释中律僧沙门某公”。因此发愿者的祈愿也显得不那么文采飞扬、真诚恳切了。

同类推荐
  • 奥匈帝国再起

    奥匈帝国再起

    奥匈帝国的王子为了家族的延续,不得不在混乱的年代挺身而出
  • 夫妻双双混三国

    夫妻双双混三国

    两夫妻共同穿越回到三国时期,各有特点,开启全新世界。
  • 改商

    改商

    叙述一个穿越到了商朝的人的人和事。其中情意绵绵、冷箭暗战、刀光剑影皆有之。或多些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又有些对人性的理解和阐释。或会篡改些历史,所以分类为架空。若有不当之处,请改之。
  • 唐朝书圣

    唐朝书圣

    书生意气,白衣卿相,鲜衣怒马,烈焰繁花,从前所追寻的红袖添香已是浮云,愿为佛前青莲证道天地之间,一剑惊破天地,一剑怒斩苍龙。从前触怒我大唐者死,如今我大唐剑指八荒,又有何人敢拦。剑锋所到,山河尽碎。
  • 匈奴长歌

    匈奴长歌

    匈奴永不为奴!——除非嫁个公主。本书又名:《舌尖上的匈奴》、《舌尖上的西汉》。至于为什么用现在这个名字......咳咳,思想有毒、思想有毒......总之,恭喜你发现天坑。时间:西汉公元前100年左右(大概)地点:西域、中原人物:男主角和女主角,以及他们的......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的男妻
  • tfboys属于我们青春的歌

    tfboys属于我们青春的歌

    我是冷梦旋也是moon是甜美系歌后三年前离开了重庆那时候什么都不是三年后回来成为了甜美歌后
  •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南城郡南站

    南城郡南站

    如果梦里也只会一味逃避的人,醒来又失去什么呢
  • 都市星际老师

    都市星际老师

    有没有搞错,我只是个普通的物理老师!不是万能教师,教书就算了!中二少年也算职业范围内!生存演练什么鬼!高科技什么鬼!修真什么鬼!啊啊啊!系统你要玩死我!还好高风险伴随高回报,不过还是很辛苦的啊!我已经赚够了钱,不想被强制任务啊!
  • 快穿之猫主子驾到

    快穿之猫主子驾到

    珞雪觉得今天是自己人生中最悲催的一天。被同一探险小组的人坑死也就算了,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平平安安,却莫名其妙变成一只猫。变成猫她也忍了,好歹还能吃吃喝喝。但为什么下一秒又挂了?这是上天和她开的玩笑,还是另一段路程的开始?
  • 画中之人

    画中之人

    蓝欣去好友妮儿家,妮儿热情地给蓝欣拿来一杯水,蓝欣喝下之后,便没有感觉了。醒来之后,蓝欣身边出现了一群11的人,他们逼问蓝欣钻石的下落。因为一枚哑弹,蓝欣心脏病突发,而11老大因为轻视哑弹,被击中与蓝欣一起穿越到了古代。在古代,蓝欣俯身于一个名叫司马兰馨的十三岁小姑娘身上,从此以后,蓝欣便作为司马兰馨存在。而11老大则化身成为一只黄毛狐仙,并且被司马兰馨收成专宠。司马兰馨在司马家地位不高,经常受到太太和二小姐的欺负,并且,与她钟情的陆子怡公子并不被司马家看好。而在兰馨落身司马家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兰馨看到了一副画,画中人就是兰馨上辈的好友妮儿的画像。当画像的秘密浮出水面,也是所有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