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89600000001

第1章 卡波特啊,为什么总觉得你像孩子

从卡波特流传下来的若干照片来看,他的自恋程度可能仅次于三岛由纪夫,但三岛所恋的是自己的男子气,肌肉什么的,卡波特则相反,是柔美的部分。他身高一米六一,相貌精致,声音尖利,举止做作迷人。十六岁就去《纽约客》杂志做小工,以乖张出位而引人注目(金黄披肩长发,室内也常爱穿斗篷,像鹗一样奇异),一心想出名。老编辑哈罗德·罗斯第一次在走廊上看见他时,大喊:“老天爷啊,那是什么东西?”出版处女作时所刊照片是一张歪倒在沙发上的特写,带有明显挑逗意味,虽是他精心挑选但后来也略有悔意,因为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他写作者身份的认同。成年后,他公开同性恋性向,但又与多位女星传出粉色新闻;从在《纽约客》工作开始,他就很擅长得罪人,制造麻烦与事端,并因此被辞退,成名后更是我行我素,曾专程跑到日本在片场对马龙·白兰度进行深度采访,却因为笔力过分辛辣而让白兰度愤怒咆哮:我要宰了那个混账小鬼!

上述只是俗气的小引,不足道。我们还是来关注他的作品。

杜鲁门·卡波特并不能算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但排在第一方阵。当然,我是博爱之人,这第一方阵也是蛮庞大的。卡波特的写作极多面,刚冷有时,甜美有时,虚荣有时,悬疑有时。看看他的作品清单,如果这是一份菜单的话,估计食客们会各自认领一盘然后分头找个角落去单吃:简直就吃不到一块儿。

最为圈外大众所熟知的是他在三十四岁时写就的《蒂凡尼的早餐》,由于赫本成功出演同名电影的大红,一下子,他成为文坛与社交圈的头号宠儿,身边全是大艺术家、大明星与经纪人,一跃至零线作家(我瞎造的词,指相对于一线二线)。此书后来几乎成为外省女孩以美貌与野心闯荡鬼魅都市的价值观指南。故此书不必多讲了。当时已出版《裸者与死者》且名声也更稳健些的诺曼·梅勒曾这样评价《蒂凡尼的早餐》:“没有一处用词可以替换,它应该会作为一部绝妙的古典作品留存下去。”卡波特的头号书迷村上春树为翻译此书到日本,曾花大量时间研读,也深有同感,认为行文“匀称修整、言简意赅”,有“我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啊”的好。这是同行间很高的赞赏。不过我本人并不那么喜欢——总觉得这里或那里有过分伶俐的浮华之气,虽然是反讽性的浮华。

在文学史上,卡波特的《冷血》那才真的是庞然大物。要知道,而今人人都能说上一嘴,或献上大红花的非虚构写作,正是在卡波特手上,这一崭新文体才得以确立并一夜耀眼。开辟此道的《冷血》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事件原是发生在偏僻村庄的一桩灭门惨案,凶手异常凶残: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案件震惊整个美国。卡波特有如听到灵异召唤,立即前往当地,前后花费六年时间,开始一连串访谈,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两名凶案嫌疑人本人,直至跟踪到凶手最终被吊上冰冷的绞索。《冷血》出版两周即登上畅销榜单第一位,并盘踞那个位置达一年之久。《冷血》大概有三十万字,不疾不徐,如精密机器以大象之足缓步推进,那漫长追索的耐心还原、繁花铺陈的人物与细节、似冷酷实则饱含对乏味生活无限爱怜的语调,使得《冷血》成为非虚构文体中至为高标的所在,至今被视为典范,绝无后人能够绕开——这里不展开讲了。

稍微讲两句的是热爱亦熟谙炒作之道的卡波特,为此一部大作的面世,在纽约举办了一场假面舞会,以黑白为主题,明星齐聚,盛大之况空前绝后,成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也使得他的名声达到了巅峰,伴随而来的是更为喧嚣华丽的名流生活,从百老汇到好莱坞,进出皆明星,往来无凡人。到七十年代中期,他打算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他在名流圈所观察到的生活再次以“非虚构”笔法写出,定名为《应许的祈祷》,此书他终身没有写完,只刊出两章,但已足够引发震动,这下子彻底得罪大了,那帮整天就着艺术家下酒,其实从来不懂艺术与艺术家为何物的上流社会,就此对他集体排斥、一刀两断,偏偏卡波特对这个圈子,又有着他自己也低估了的依赖与攀附共生性,某种发作于写作又归谬于写作的颓败深深缠绕上了他。他一滑而下,就此失去节制,发胖,整容,飙车,酗酒,吸毒,幻觉,至脑萎缩,最终因肝病发作早早去世。六十岁。

可能正是这样的原因,我尤为留意他半自传性质的几部“小”作品:带有至为真切的祈求与疼痛,像是对不幸但纯美童年的一声长叹,回响在他荣华又孤清的生命中。

《圣诞忆旧集》,我很爱此书,因为太有名,这里也不多讲。只举一个小例子,说明其动人程度。2017年江苏高考的语文卷子,现代文部分的阅读即选取了此书中的片段,考完结束,一名考生跟我抱怨:哎呀,为什么选这篇啊,考场上看得我都差点儿哭了。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感染力啊。最为动人的是,这是卡波特人到中年(他根本没有老年)、身处餍足之境的回忆录,对照自己的今昔,其内心与外在、物质与精神,几乎是两个极端,也许正是这样强烈到带有伤害感的对比,才让他对童年的那个圣诞节抱有那样大的爱恋与哀愁吧。

更早期的《草竖琴》与他的长篇处女作《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人物构成有些类似,自传成分都非常地浓。但处女作的哥特风味太重,人物诡异夸张,有着新人初啼般的用力过猛,简直就没一个地方肯好好轻声说话的,走一个最简单的步子,恨不得都原地扭上三圈以示线条。《草竖琴》就好多了,谦逊,软弱,可是又甜丝丝的,带着边缘人物特有的宽容与必将消失的自我放松感。但在气质上,我觉得处女作是更接近卡波特本人的。

对了,补一个小背景,在《别的声音,别的房间》里,有一个男孩气质的小女孩伊达贝尔,其原型即是卡波特整个少年时期的亲密玩伴,哈珀·李,是啊,也是一位超级牛同时又超级神秘飘逸的作家,只凭一本被誉为“国书”、高居青少年必读书目之首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就闪耀美国文坛半个世纪,更妙的是,哈珀·李在她的这本书中,也以她和卡波特为原型写了斯科特和迪尔这一对著名的玩伴!多么天成在彼此生命的相互投射:他俩在少年时期,一个瘦弱得整天被人唤作“娘娘腔”,而另一个则粗莽得像野猴儿,都缺少母爱,都爱爬上树屋去以幻想为生,最后分别成长为南部最优秀的两名作家——

但别想岔了,他们不是恋人,连这源自童年的友谊,在成年之后也被微妙的竞争所损害着,并在中年后彼此疏远。《杀死一只知更鸟》赢得普利策大奖,获得巨大成功,卡波特由此感到不安与嫉妒。此后,卡波特在《冷血》问世后的一长串致谢名单中未提哈珀·李,而事实上,写作此书,李帮助他做了不少外围辅助研究,前后打印出的笔记就有150页之多。——不过,我看到的中译本上,固然未被致谢,但被题献人里是有哈珀·李的。具体是怎样情形,实在不得而知了。

怎么又扯到文学之外了,我也真是太……说回卡波特的书。其实我是想讲卡波特的这本不太为人所知的随笔集:《肖像与观察》。当然,书中所收录的也不是全好,除了文笔机灵准确,不少篇目还是属于看过就忘的那种。但好的几篇,真的非常好。比《冷血》更冷峻,极准确的小动作,微雕式的控制,小力度与大美感。其中最出名的是一篇《缪斯入耳》,写他随美国戏剧团赴俄演出的一个散记:通篇皆是自由国度人士对俄式集权的好奇建构与机智解构,意义主要在此吧。我更喜欢另外一些篇目。《手刻棺材》:犯罪类非虚构,对话体。写得很牛,教科书级别的对话体。《一日的工作》《你好,陌生人》等次之。还有一些他独有的素材,如写毕加索、杜尚、庞德、纪德、可可·香奈儿、伊丽莎白·泰勒,写《冷血》拍摄散记的,等等。写人或写事,他不大提供全貌,就几百字,观点和描述都极准确但也显得很任性——有时,读者并不能看到被描述者,更多的是看到那个挥着手随意点评的卡波特。他确实自恋到这个程度,写任何一个人,你都能感受到他强烈的口音与立场。

卡波特在临死之前,留给世人这样一段话: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这当是清醒时预先写好的。实际上,他在友人家中昏迷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是我,我是巴蒂。我冷。”最为打动我的是他这句话。“巴蒂”,是他小时候,姨婆喊他的名字。他的童年颇为曲折,母亲在十七岁就生下他,并在卡波特四岁时离异,随后母亲把他丢在南方乡下的亲戚家野生野长,与他很亲密的一位老处女姨婆,在智力和情感上有点儿不灵光,终生都未达成熟。可这一老一小,均以弱者的位置而互相依靠、极为亲密。在《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草竖琴》包括《圣诞忆旧集》里,都能看到这一段童年经历的多角度折射,卡波特写来总有种切骨的柔情与自怜。我一般不喜欢过分自怜与自恋的人。但很奇怪,这两种气质,在卡波特的早期作品中,形成了柔波般的美感,仿佛那是所有被遗弃者的童年,以及那些被珍惜和抚摸过的岁月。我喜爱这样的卡波特,像喜爱一个从来没有长大过的少年。

同类推荐
  • 时光清浅,微雨在檐

    时光清浅,微雨在檐

    本书用120篇随笔,搜罗生活的美妙与欢喜,带给读者青春的成长与成熟,梳理你躁动的心境,抚慰读者繁忙时紧绷的心弦。本书保留了具有“李丹崖”特色的随笔风格,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篇幅上,都针对高考作文精挑细选,文笔纯熟,警句迭出,一篇篇美文,为读者开启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信手翻书,精彩的句子比比皆是。一册在手,确保你考场作文“胸有成竹”。这是一部青少年成长陪伴读物,作者通过最强体悟,记录了青春心路;这是一本关照青少年心灵的口袋书,它讲述了如何珍藏青春的记忆,如何走出成长的酸涩,如何练就成熟的心智,如何破解人生的密码,如何走出挫折的滩涂;这还是一部提高写作能力的实用手册,一针见血的点评,开启全文解读,有助于读者迅速掌握写作技巧,把作文与阅读理解当成一种享受。内容十分适合中学生阅读,其中有不少文章入选过全国各省市中高考语文试题,并且有多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和《格言》等文摘类大型期刊转载,是高考与中考的必备书籍,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鼓励青少年的斗志,指导青少年的成长和升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中的大量素材是中学生朋友进行作文之时参考的精彩案例,更是拓展视野的绝好选择。本书不仅有励志美文,还有人物故事,更有一些生活中的感悟美文,这些故事会给你心灵的启迪,适合于各个人群阅读,更适合于参加中考高考的学子阅读,因为这些故事既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又有可能以阅读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
  • 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本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玄言诗的先声、魏晋世族文化、玄言诗人群落、玄言诗文阐释、玄言诗的余波、玄言诗读者群落等。
  • 血火丹心

    血火丹心

    本书记录了全市4县3区的3000名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在地震中表现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 石评梅精品选

    石评梅精品选

    石评梅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是我国近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她的作品亲切自然、坦诚真挚,具有独特的情韵美境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古典韵味与欧化色彩的交相融合,使她作品的语言流畅、圆润、丰厚、自由,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音乐性。《石评梅精品选》精选中国实力作家石评梅的作品,倾情打造最权威的美文选辑。所收录的名作或缅怀青春,追忆逝水年华;或立意深远,展示哲思妙悟;或思亲怀友,抒发深沉情感;或探寻美景,欣赏自然风情。让读者充分领略佳作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 慢慢地来,匆匆地去

    慢慢地来,匆匆地去

    这本诗集里的大部分诗歌,力求把天地间物象中的大美诗意表达出来,作者把这世间的物象,把这天地间的大美物象,用白话诗的形式,将物象里的诗意,竭力呈现给每个阅读她的人。这本诗集源生于物质世界,又力求挣脱物质世界的束缚,集中表现了物象里的诗意精神。
热门推荐
  • 外挂至尊

    外挂至尊

    风流却不下流,作死却不找死。这是一个偶得逆天外挂,靠作死才能升级的银宕故事。
  • 快思慢想:那些不可思议的创意本能

    快思慢想:那些不可思议的创意本能

    本书用事实说话,从世界上各种最大的企业到一些并不知名,但是却足以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成功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创意性思维所带来的巨大力量,传达出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创意本能的理念,并详细地阐明了引导创意性的40种原理。本书通过各样简单应用事例,启示人们:只要轻松掌握开启自身潜能的钥匙,跳出思维的坑,就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成功。
  • 繁华已落尽

    繁华已落尽

    穿越后的相处,迫不得已的进宫,奇妙的相遇让她结识了一生中最特别的两个人。当二人互诉心肠后,他却要出征匈奴他拿出玉簪赠与她:你等我三你,凯旋回朝之日,就是我娶你入门之时,如若不幸身死,你择良缘另嫁。她说:你一定要回来,我等你,待你回来之时,一定要娶我。战败归来,为救其妹无缘得见佳人,只能一曲诉离殇。从此,楼下再无箫声起,楼上也未见琴音出现。再相见,她是新晋贵妃,他是皇上胞弟。她只能唤他“王爷”。他只能叫她“皇嫂”。但结局是否会改变?
  • 智谋天下

    智谋天下

    一同穿越的兄弟,在异界大陆,用最冷血的战争,最炙热的兄弟情图谋天下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覆盖善良

    覆盖善良

    让每一个小故事都能把你的感情留在你对人性产生认识的记忆里。
  • 隐族庶女

    隐族庶女

    这是一个姓氏为尊的世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血脉为傲,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这是一个你熟悉而又陌生的时代,有着华夏的传承又不完全是华夏的大陆,因为这里并不如表面上那样的简单,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一代代的人前赴后继只为了守住我们的传承。三皇之下,五帝为尊。龙有九子,隐世七族。血脉传承,姬氏为尊。炎黄子孙,华夏传人。
  • 无极斩天

    无极斩天

    上位者可以随意斩杀平凡之人!可以随时取走奴隶的性命!万物平等!又从何而来!怨天尤人!为何不奋起抵抗!既然我出生便是奴!那我便要打破这世间规则!还这片天地一个朗朗乾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魔阻弑魔!
  • 盗墓灵怡

    盗墓灵怡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在一次前往国外的飞机中逝世了,她带着记忆与新的哥哥一起出生了,她会活出怎样的新生活呢?他是张家最后的一位起灵,当他和她遇见会发什么?
  • 华严经谈玄抉择

    华严经谈玄抉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