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100000043

第43章 新诗的节奏形式(3)

这就成了自然的节奏形式,具有新诗的格调了。

枟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枠一诗,则带着很浓厚的旧诗格调:

雪色满空山,抬头忽见你!

我不知何故,心里很欢喜;

踏雪摘下来,夹在小书里;

还想作首诗,写我欢喜的道理。

不料此理很难写,抽出笔来还搁起。

从字(言)数看,此诗全是五七言句式,但在整体上已不大适宜读为古代杂言体诗形式了。因为像“写我欢喜的道理”一句,不应读为“写我/欢喜/的道/理”这样的七言诗句式,而应读为“写我/欢喜的/道理”;像“我不知何故”一句,也可以不读为“我不/知何/故”或者“我不/知何故”这样的五言诗句式,而读为“我不知/何故”这样的自然节奏形式。不过此诗由于全是五七言句式,并且有些五七言句式还可以按照古代五七言诗句式来读,如“雪色满空山”等句子,旧诗格调既然很明显。这首诗也可以用扩大音顿和添加常用的白话虚字的方法,来突破五七言形式,增加白话的自然语调。例如将“雪色/满空/山,抬头/忽见/你”两句,改为“雪色/充满了/空寂的/山野,我抬头/忽然/看见了/你”这样的形式。如此下来,全诗自然不会有五七言诗格调,而是现代白话新体诗的格调了。枟尝试集枠中那些较成功的白话新诗便是这样的格调。

初期白话诗人中刘半农、沈尹默以及稍后的刘大白等人的诗中,也有从旧诗词脱胎出来的明显痕迹。情况类似,不赘述。

四 两种发展趋势

初创期的新诗,比较起后来的新诗来是不成熟的,在体式上还是笼统的。但它已经包含了自由诗和格律诗这两种大体式的雏形,或者说已经包含着向这两种体式发展的趋势。

从节奏形式看,初期的某些新诗已经接近较成熟的自由诗了。胡适自己认定的十四首“真正的新诗”中就有这样的作品。如上文谈到过的枟老鸦枠、枟威权枠等诗。这里再看他的枟一颗遭劫的星枠的末节:

大雨/过后,

满天的星/都放光了。

那颗大星/欢迎着/他们,

大家/齐说/“世界/更清凉了!”

每行的音顿数不等,有二顿数、三顿数和四顿数;每音顿包含二至四音,差别较大,这便是自由诗节奏形式。

又如刘半农的枟相隔一层纸枠,也是自由诗。以下是末节: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初创期最自由灵活的新诗,还是周作人与康白情二人的作品。胡适称赞康白情的诗“解放的成绩最大”;朱自清说周作人的诗“全然摆脱了旧镣铐”。且看康氏枟窗外枠一诗:

窗外的“闲”月,

紧恋着窗内蜜也似的“相思”。

“相思”都恼了,

她还涎着脸儿在墙上相窥。

回头“月”也恼了。

一抽身儿就没了。

“月”倒没了;

“相思”倒觉得舍不得了。

句式参差不齐,灵活自由,正适合表现那婉转细腻的情思。

初创期的自由诗,其体式也是多样的:有押韵的,如上文的各首自由诗;也有不押韵的,如周作人的枟小河枠(诗长不引)。有篇幅较大的,如枟小河枠;也有很短的,如沈尹默的枟月夜枠: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在体式上,它可以看作稍后流行的“小诗”的先声。

初期白话诗,在向着自由诗形式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散文化的毛病。周作人和康白情等人的作品尤其突出。姑看周氏的枟两个扫雪人枠的前四行:

阴沉沉的天气,

香粉一般白雪,下的漫天遍地。

天安门外白茫茫的马路上,全没有车辆踪影。

只有两个人在那里扫雪。

这类诗句太散漫了,不大像诗,放在散文里或许正好。周氏的枟小河枠一诗,在委婉曲折地表现复杂深邃的思想感情上,被胡适枟谈新诗枠一文誉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但就其节奏形式看,却是散文化的。康氏的诗也有这种情况。朱自清说康氏的诗解放算是彻底的,“但集中名为诗而实是散文的却多”。 [7] 造成这种散文化的原因,是诗人们盲目追求诗的“自然音节”,奉行“作诗如作文”的过头主张。

初创期没有自觉的格律理论,因为新诗的开拓者们信奉的是“诗体大解放”和“自然音节”的理论,这两者都是创造自由诗的理论。但由于他们的白话新诗主要是从旧诗词形式脱胎出来的,这种白话新诗在包含自由诗形式因素的同时,也包含了格律诗形式因素。像胡适的枟鸽子枠、沈尹默的枟人力车夫枠等带有旧诗词格调的诗,其体式还不明朗:既不大像自由诗,也不大像格律诗,而是一种还未成熟的过渡性的新诗。但它们却包含着向新诗的自由体和格律体发展的潜能和趋势。从它们发展出了初具规模的自由体新诗,也发展出了雏形的格律体新诗,只是后者比前者要少得多。

初期的白话格律诗已初步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诗行的顿数和言数大致整齐一致,即行式是大致均齐的。如胡适的译诗枟关不住了枠( 1919 年2月),其节奏形式可以分析如下:

我说/“我把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的/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从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的/飞来。

一屋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

除“一阵阵的飞来”一行外,其余诗行都可以划分为三顿数,大多数音顿含二至三音,诗行大多为七言、八言,所以它是一首格律诗,只是格律还不大严格。

初期白话格律诗的另一种类型,是诗行的顿数和言数大致相对一致,即行式是大致对称的。如周无的枟过印度洋枠一诗( 1919年7月):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也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哪里是非洲?哪里是欧洲?

我美丽亲爱的故乡却在脑后!

怕回头,只回头,

一阵大风雪浪上船头。

飕飕,吹散一天云雾一天愁。

胡适枟谈新诗枠一文举例说这首诗也是带词调的。其实,这首诗只是后三行带有较明显的词曲调子。前面五行却是雏形的格律体新诗。因为除第五行外,其余诗行的顿数和言数都有规律,是相对地整齐一致的,或者说是对称的。就行式中顿数言数的相对一致性和对称性来说,从此诗倒可以看出古代对称体词的影子。

在郭沫若枟女神枠集中,也有几首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九十月间的格律体新诗,与上述胡适等的格律体新诗的时间很接近。但我们把它们与枟女神枠中其他的诗一起放到下一节,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初的诗歌实践来论述。理由有三:一是枟女神枠中只有少数诗篇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大多数是一九二○年的作品。二是枟女神枠中无论自由诗还是格律诗,虽然在时间上与胡适等人初创的白话诗很接近,但比后者远为成熟,适宜另作一个发展阶段来论述。三是在新诗史上,郭氏一般不被认为是初创期的白话诗人,而是稍后的“异军突起者”。

自由体诗出现的时间要比格律体诗稍早一点。前者在一九一八年初即出现,一九一九年便普遍起来;后者出现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年才较多地见到。这种情况是符合新诗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白话新体诗是在有意识地冲破古代诗词格律形式的束缚中产生的,从一九一七年起,它的目标就不仅是使用现代白话,而且追求“自然的音节”,建立长短不一和灵活自如的行式,所以首先出现的自然是自由体诗。但由于新诗究竟是从有格律形式的古代诗词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同时加上翻译外国格律诗的作用,其间必然会不自觉地出现雏形的格律诗形式。初创期之后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两种先后发展的趋向更明朗化了:先是自由诗的大发展,随后涌起的则是格律诗的高潮。

有趣的是,胡适的枟尝试集枠———新诗史上第一部个人诗集———中的三编诗也体现了这样的历程:第一编是白话旧体诗,时间从一九一六年七月到一九一七年九月,可算是从旧体诗到新体诗之间的准备和过渡;第二编包括一九一七年九月到一九一九年底的诗,主要是白话新体诗:这个时期的早先的不少诗还带有旧诗词调子,从一九一九年初起,才发展出较稳定的自由体新诗,胡适自己认定的十四首真正的新诗,大多数写于这个时期;第三编则是一九一九年以后的诗,它们大部分是格律体新诗。这个历程便体现了新诗冲破旧诗词形式,并先后向着自由诗和格律诗形式发展的趋势。二十年代自由诗和格律诗的先后发展和衰落,以及后来自由诗和格律诗发展高潮的相互交替,都体现出这种先后发展顺序的模式。此外,从诗人个人的创作历程看,后来的大多数著名诗人,也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从自由诗转向格律诗的过程。可知新诗创立者短短的创作生涯,似乎预示了新诗史上诗体发展变化的历程,他那本小小的枟尝试集枠,就缩影着新诗两种诗体先后发展顺序的模式。

第二节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理论和实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期,大约从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三年,是自由诗理论尤其是其实践的大发展时期:中国自由诗形式可以说是基本成熟了。但这一时期格律诗的理论和实践也同时发生和发展着,只是显出是一个支流,不引人注目。一九二三年以后,人们对自由诗的散文化愈益不满,终于从一九二五年起引起了对新诗格律形式自觉的、颇为轰轰烈烈的探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可喜的收获,但也有不少弊病。

一 “内在韵律”论

在论述胡适的“自然音节”论时,我们曾指出它的一个主要缺陷,是没有与日常语言和散文语言的自然节奏加以区别,结果导致新诗散文化和大白话的弊端。自由诗进入二十年代后,这个弊病在理论上有了药方,那就是郭沫若提出的诗的“内在韵律”论。

早先一点,康白情在枟新诗的我见枠一文( 1920 年3月)中实际上已谈到了诗的“内在韵律”问题。康氏赞同“自然音节”论,主张新诗“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他比胡适有更深一层的见解:认为“主情为诗底特质”,“感情底内动,必是曲折起伏,继续不断的。他有自然的法则,所以发而为声成自然的节奏”。这实际已说明诗的自然节奏与散文自然节奏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由内在情感的自然律动决定的。此外,康氏还说“无韵的韵比有韵的韵还要动人”;“诗要写,不可做;因为做足以伤自然的美”。 [8] 这些显然是郭氏“内在韵律”论的先声。

郭沫若在二十年代初提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而这个情应当是“自然流露”的。所以他也主张“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根据这个“自然流露”的主张,他又指出:“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 Intrinsic Rhythm) ,内在的韵律(或曰无形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宫商征羽;也并不是什么双声叠韵,什么押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律或有形律( Extraneous Rhythm)。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它“诉诸心而不诉诸耳”。显然,郭氏所说诗的“内在韵律”便是现今所说的诗的“情绪律动”,或称“情绪节奏”。诗的外在韵律则是诗的语言声音上的韵律,它主要是指诗的外在节奏,其次还包括押韵、双声叠韵和象声等。在诗的内在律与外在律的关系上,郭氏认为“诗应该是纯粹的内在律,表示它的工具用外在律也可,便不用外在律,也正是裸体的美人”。 [9] 这个认识的基本点是对的:内在韵律从根本上决定外在韵律,后者服从于对前者的表现。

胡适的“自然音节”论的主要缺陷,便是没有将诗的自然节奏基于诗的内在韵律,即基于诗的情绪节奏,所以不能区分诗的自然音节与日常语言和散文的自然音节。胡适对自然音节的解释是: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照这样的原则写诗,其语言的节奏确实是自然的,但这种自然节奏不可能是诗的节奏,而只能是散文的节奏。因为散文长于叙事说理,最接近于“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可见,如果写诗只讲求语言的自然节奏,而没有诗的情绪节奏来主导和制约它,写出的诗就可能缺乏诗所特有的情趣意绪,与散文无别。所以,郭氏的“内在韵律”论可以补足“自然音节”论的缺陷。郭氏的许多自由诗比初期白话诗更富于诗的激情,更加诗化,是与他的这种“内在韵律”的诗歌理论有关的。

郭氏“内在韵律”论的更深远的意义,是它实际上提出了自由诗形式的一个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包含着重要的、至今尚捉摸不定的关于自由诗的形式艺术的真理。所以,这个理论能够超越产生它的时代的局限和倡导者自身的局限,而永久存活下去。即使像“纯粹内在韵律”、“裸体美人”这样偏激的论调,由于其中包含了那个真理,在后代还会被赋予新的名称和内容而重新出现,如戴望舒的“无音乐成分”论,以及后来的现代主义自由诗的某些形式理论。

同类推荐
  • 唱响老牛湾

    唱响老牛湾

    《唱响老牛湾》主要内容以诗集为主,共分为五十五篇,相传与民间。
  • 忘记星辰

    忘记星辰

    本书精选了131首诗歌和大家分享。作者对诗歌进行阅读学习,体会着顾城的童真、李清照的凄美、席慕蓉的优雅、李白的洒脱、舒婷的真诚、徐志摩的痴情和林徽因的温暖。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以写诗的心和那些杰出的诗人相拥,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 背负闲云

    背负闲云

    没有认为自己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所以我并不拿自己的诗歌和别人的比较,也就不甚了解当下诗歌发展的现状、水平,和我自己诗歌创作在整个坐标中的位置,不知道我属于什么流派和风格。但我知道我是在真正地认真地表达着我自己,当然我是和社会、他人在不同层面相互交往着的,表达自己的时候,也在一定程度地表达着社会、时代、他人或与它们综合的关系等。
  • 浴血阿拉曼

    浴血阿拉曼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本册将为您展现浴血阿拉曼的那些场景。
  • 林徽因文集(共3册)

    林徽因文集(共3册)

    《爱上一座城》是林徽因的建筑学论著,着重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些学术文章既科学严谨,又因清新优美的文字而别具风韵,读之,雕梁画柱间如入画境。《你是那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诗歌、散文集。她的诗曼妙飘逸,如浅吟低唱,似轻声呢喃。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悠长。《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知性和妙语,同时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神婿奶爸

    都市神婿奶爸

    天界第一战神余流,因功高震主,被天庭之主打落凡界。六年后,一代鏖天战神从都市崛起。而此刻,他却发现,自己多了一个不能相认的女儿。于是,余流委身成为上门女婿,开始了一段超级护崽,牛逼哄哄的战神奶爸人生!
  • 星傲江湖

    星傲江湖

    21世纪女明星一朝穿越,不仅喜提满级大佬号,还成功当上了魔教教主!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原主的灵魂居然在“魔法师”首领的身体里活的好好的,而且还虎视眈眈的要夺回身体!请看,身怀强大内力及各种异能的女明星将在异世大陆,如何利用现代人的智慧和技能赚的盆满钵满,混的风生水起。最后女主穿越的真相终于被揭晓,原来是有时空穿梭能力的天界人试图改变仙人灭亡的命运而........
  • 科幻世界(2018年12月)

    科幻世界(2018年12月)

    本期看点:【银河奖征文】黄金原野:她飞到星星中间,却离我们越来越近。月亮假日:让我们去月球来一趟美食之旅吧!保护:机关算尽也抵不过阴差阳错。冷湖旧梦:一个小镇,一场旧梦,一段故事,一缕情思……手表转动的那天,回冷湖看看吧。西装:鸟儿都需要天空,但对于失去翅膀的飞翔者来说,自由成了一种折磨。【世界科幻】才女失踪: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封面故事】不合时宜的本能:在必死的时候拥有生存本能也许是桩不幸,它本身就是个怪东西。
  • 狗猫之术

    狗猫之术

    这本书共有三部《诡蛇》《贪月》《阴狐》。第一篇《诡蛇》篇讲述两位经历文革时期的当代青年,凭借一本祖上因缘巧合得来的一本奇书,,以一条救下的灵蛇为引,自此遭遇危机四伏的事件,步步惊心,环环相扣,在离奇诡异的事件中,揭开一层层这灵异的面纱,谁成想......。遇奇人,涉险事,巧妙的情节结构,诡异的命运造化,情景气势恢弘恢宏。
  • 给你我的深爱

    给你我的深爱

    因为爷爷,她不得不跟一个自己从未见过面的他生活三年...三年里,从最初互相嫌弃最后深深相爱...世界上,再多的言语比不过一句“我爱你,我陪你到老”他陪她,她陪他,到老...给了彼此深爱
  • 九天大尊

    九天大尊

    世界遭逢巨变,未知的世界呈现在人类面前。李铭祖阴差阳错的成为了第一个吃包子的人!唾手可得的科技,以及可以让人体进化的特殊方式……当别人还在为一部能吸取能量的功法头破血流的时候。李铭祖不屑一顾!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超级神器。PS:更新稳定。求收推点。谢谢!
  • 一枝白梅进墙来

    一枝白梅进墙来

    “我烧得糊涂,你要是要报答我的恩情,我现在也是说不出来的,就算说出来,我日后也是要反悔的。”眼前的小姑娘粉嫩的脸蛋红扑扑的,她吸了一下鼻涕,狠狠说道。“日后反悔也不要紧,你现在先说一个。”小男孩皱了皱眉头,稚嫩的脸上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有一丝坚决之色。“那你给我一支白梅花吧。”还没退烧的她揉了揉眼睛,仿佛有几分困意,心不在焉道。“这里本就不生白梅。”小男孩眉头皱得更紧。“那你改日再给我吧。”她眯眼笑道。
  • 天碑九重

    天碑九重

    他本是人族储君,却因一场战事而入赘蛮荒,为了讨回公道,他只身赶往蛮荒后,却惹来一身灾祸.....
  • 鬼故1

    鬼故1

    恐怖于悬疑的故事,发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而且在是发生在人类世界里的一些离奇事件!每一章故事都是以5000字以上的鬼故事每一章一个故事!希望各位观众们能够喜欢,同样希望大家给我多多打下赏金与赏票加入评论不好的地方给点意见作者本人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