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4400000019

第19章 文(1)

乐府古题序丁酉

乐府,本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早在汉初惠帝刘盈时(前194-前188)已有乐府令,但直到汉武帝时(前140年以后)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祭祀及巡行所用的音乐,同时兼采民歌配以乐曲,当时李延年为协律尉。乐府之名即始于此。详见《汉书·礼乐志》。

元稹“乐府古题”已属诗体名。最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到魏晋至唐则泛指可以入乐的诗歌及仿乐府古题的诗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蒐辑汉魏至唐五代不合乐的及模拟之乐府歌辞总成一书。宋之后,词和散曲、剧曲入乐,有时也称乐府。元稹将他和刘猛的《梦上天》、《冬白硏》、《将进酒》、《采珠行》、《董逃行》、《忆远曲》、《夫远征》、《织妇词》、《田家词》、《侠客行》十首称为“乐府古题”。有的版本在此十首之前拟总题曰《和刘猛古题乐府十首》。序,即序言、序文,亦称叙。序,古已有之,如《春秋序》(杜预)、《三都赋序》(皇甫谧)。《说文解字》有叙,《汉书》有叙传。最早的序在于介绍述评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后来凡作者陈述作品的主旨或著述的经过,乃至对著作的介绍评述亦称序(见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考试趣话》序言)。在《元稹集》中有《白氏长庆集序》、《梦游春七十韵序》等。

丁酉,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小白居易七岁,生于大历十四年己未(779),卒于大和五年辛亥(831),其间只有元和十二年为丁酉。有的版本题作《乐府有序》。而题作《乐府古诗十九首并序》者,删去“亦以明矣。况”之前多半文词。

《诗》讫于周〔1〕,《离骚》讫于楚〔2〕,是后〔3〕,诗之流为二十四名〔4〕:赋〔5〕、颂〔6〕、铭〔7〕、赞〔8〕、文〔9〕、诔〔10〕、箴〔11〕、诗〔12〕、行〔13〕、咏〔14〕、吟〔15〕、题〔16〕、怨〔17〕、叹〔18〕、章〔19〕、篇〔20〕、操〔21〕、引〔22〕、谣〔23〕、讴〔24〕、歌〔25〕、曲〔26〕、词〔27〕、调〔28〕,皆诗人六义之馀〔29〕、而作者之旨〔30〕。由操而下八名〔31〕,皆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际〔32〕。在音声者〔33〕,因声以度词〔34〕,审调以节唱〔35〕,句度短长之数〔36〕,声韵平上之差〔37〕,莫不由之准度〔38〕。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39〕;采民者为讴、谣〔40〕;备度曲者〔41〕,总得谓之歌、曲、词、调,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调以配乐也。由诗而下九名〔42〕,皆属事而作〔43〕,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为诗可也〔44〕。后之审乐者〔45〕,往往採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而纂撰者由诗而下十七名〔46〕,尽编为《乐录》〔47〕。乐府等题〔48〕,除《铙吹》〔49〕、《横吹》〔50〕、《郊祀》〔51〕、《清商》〔52〕等词在《乐志者》〔53〕,其馀《木兰》〔54〕、《仲卿》〔55〕、《四愁》〔56〕、《七哀》之辈〔57〕,亦未必尽播于管弦明矣〔58〕。后之文人,达乐者少〔59〕,不复如是配别〔60〕;但遇兴纪题〔61〕,往往兼以句读短长为歌、诗之异〔62〕。刘补阙云〔63〕:乐府肇于汉魏〔64〕。按仲尼学《文王操》〔65〕,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66〕,齐犊沐作《雉朝飞》〔67〕,卫女作《思归引》〔68〕,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况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69〕,以贻后代之人〔70〕。沿袭古题〔71〕,唱和重复〔72〕。于文或有短长〔73〕,于义咸为赘剩〔74〕,尚不如寓意古题〔75〕,刺美见事〔76〕,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77〕。曹、刘、沈、鲍之徒〔78〕,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惟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79〕,凡所歌行〔80〕,率皆即事名篇〔81〕,无复倚傍〔82〕。予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83〕,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84〕。昨梁州见进士刘猛、李馀各赋古乐府诗数十首〔85〕,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予因选而和之。其有虽用古题,全无古义者,若《出门行》不言离别〔86〕,《将进酒》特书列女之类是也〔87〕。其或颇同古义〔88〕,全创新词者〔89〕,则《田家》止述军输〔90〕、《捉捕》词先蝼蚁之类是也〔91〕。刘、李二子方将极意于斯文〔92〕,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音焉〔93〕。

注释:

〔1〕《诗》:《诗经》。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收录周初至春秋中期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05篇。原称《诗》、《诗三百》,后列入儒家经典,故称《诗经》。

〔2〕《离骚》:文体之一种。序中指屈原所作《离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楚辞·离骚》汉王逸注:“离,别也;骚,愁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谏君也。”宋魏庆之所谓:“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诗人玉屑·诗体上》)

〔3〕是后:此后,之后。

〔4〕诗之流为二十四名:流指流派、种类。二十四名,即二十四类、二十四种。名,名目,种类。

〔5〕赋:《诗经》六义之一。这里系文体名。韵文、散文结合,讲究词藻、对偶、用韵。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荀子》留存至今的赋篇有《礼》、《知》、《云》、《蚕》、《箴》五篇,均系短赋,多用四言,似诗歌又似散文;用韵又有对话(参见三秦出版社中华传统文化丛书著者所译《白话荀子》)。

〔6〕颂:《诗经》六义之一,如《周颂》、《鲁颂》、《商颂》一类,均属庙堂祭祀时所用的舞曲歌辞。这里指一种文体,即以颂扬为宗旨的诗文。《文选》李善注:“颂以褒述功美,以辞为主……”颂文即四言有韵的颂体文辞。

〔7〕铭:文体之一种。古代常刻于碑版、器物,“铭兼褒赞”(《文心雕龙·铭箴》),具有称功德和警戒等性质。如元稹《禹穴碑铭》。

〔8〕赞:文体之一种。主要用于赞美人物,多用韵语。

〔9〕文:文章。所谓“唐诗宋词汉文章”。有“夫文者,言乎志者也”之说。唐杜甫:“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10〕诔:本悼念死者的文章。这里指祈祷文。《论语·述而篇》杨伯峻注:“诔,本应作皅,祈祷文,和哀悼死者的诔不同。”

〔11〕箴:文体之一种。以劝诫为主,如《虞箴》、《州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犹皉石也。斯文之兴,盛于三代。”(《文心雕龙·箴铭》)

〔12〕诗:文体之一种。以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人生、抒发感情。最初诗可以唱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云:“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13〕行:古诗的体裁之一。古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王灼《碧鸡漫志》)《白石诗话》:“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宋赵德操《北窗炙皊》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

〔14〕咏:诗体名。亦指歌诗等韵文作品。

〔15〕吟:古代诗体之一种。如《梁父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宋姜夔《白石诗话》:“悲如蛩皌曰吟,通乎俚俗曰谣,委曲尽情曰曲。”

〔16〕题:奏章,又特指明清时的题本。

〔17〕怨:古代诗体之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怨名者,古词有《寒夜怨》、《玉阶怨》。”

〔18〕叹:乐府诗体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诗体)又有以‘叹’名者。”“荆王喟其长吟,楚妃叹而增悲”(《文选·潘岳《笙赋》》)李善注:“《歌录》曰‘有吟叹四曲——《王昭君》、《楚妃歌》、《楚王吟》、《王子乔》,皆属古辞。’”

〔19〕章:臣子给君王的奏章。唐韩愈《唐元和盛德诗》:“四方节度,整兵顿马,上章请讨,俟命起坐。”

〔20〕篇:本指竹简。后指整部著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有首有尾就称篇。唐刘知幾《史通·叙事》:“夫饰言者为文,编文者为句,句积而章立,章积而篇成,篇目既分,而一家之言备矣。”

〔21〕操:琴曲。《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操》”裴皏《集解》引应劭《风俗通》:“其道闭塞忧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操者,言遇皍遭害,困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不惧不慑,乐道而不改其操也。”

〔22〕引:本乐曲体裁名,《文选·马融《长笛赋》》“故聆曲引者”李善注:“引,亦曲也。”古歌曲有《六引》。唐以后始为文体名,大略如序而稍为简短,如《滕王阁序》(王勃)所云“敢谒鄙诚,恭疏短引”。又为唐宋杂曲(词)的一种体裁。

〔23〕谣:《诗·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不同乐器伴奏的歌唱,或谓民间流行的歌谣。

〔24〕讴:徒歌;汉以后则指齐声歌唱。《汉书·高帝纪上》颜注:“讴,齐歌也。”

〔25〕歌:诗体之一种。《文体明辨序说·乐府》:“《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

〔26〕曲:本为乐曲(见《国语·周语上》)。又为一种韵文形式。含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唐宋的大曲、民间小调等。一般多指宋金以来的南曲、北曲。体式与词相近,但句法更灵活,多用口语,用韵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也可以几支曲合成一套唱,还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27〕词:文体名之一。古代乐府诗体的一种。如汉武帝《秋风辞》及《木兰辞》。不同于“唐诗宋词”之词。

〔28〕调:指戏曲、歌曲的乐律、调子。又指诗的韵律、气韵。

〔29〕六义:又称“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郑玄注:“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比喻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诗》大序》“诗有六义焉”孔颖达疏:“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近代人们认为:风是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后指以《诗经》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的精神和原则。

〔30〕作者之旨:作者的意思、意见、主张。

〔31〕操而下八名: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

〔32〕郊祭:郊祀。祭祀天地。吉凶:吉事、丧事;犹福祸。苦乐:喜忧。

〔33〕音声:乐音;音乐。

〔34〕度词:依词谱曲、歌唱。

〔35〕节:节拍,节奏。

〔36〕句度(dòu):犹句读。古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处而须停顿处为读。在书面上以圈(“”)、点(“”)来标志。唐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7〕声韵:亦作“声癵”、“声均”。文中指诗文文词声律和文字音韵学上的声、韵、调等,如声韵和谐。

〔38〕准度(duó):测量;衡量。

〔39〕琴瑟:乐器琴和瑟。或偏指琴瑟的一种。唐杜甫《锦树行》:“行书白帝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40〕民皒:同“民氓”。

〔41〕度曲(qǔ):制曲,作曲;或按曲谱歌唱。《新唐书·段成式传》:“子安节,乾宁中,为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云。”杜甫《陪李梓州泛江》诗其二曰:“翠眉萦度曲,云鬓俨成行。”

〔42〕由诗而下九名:指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

〔43〕皆属事而作:皆为事所作。正是白居易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为了反映时代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事情而作。

〔44〕悉:全部;都。谓:叫做,称为。

〔45〕审乐(yuè):审辨乐曲。所谓:“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礼记·乐记》)

〔46〕纂撰者:纂(zuǎn),编辑;汇辑;编撰。《荀子·君道》:“纂论公察****不疑。”撰(zhuàn),写作;著述。《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撰者,述也。杜甫《洗兵行》:“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清河颂》。”由诗而下十七名:指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

〔47〕《乐录》:记载音乐的册籍。

〔48〕乐府:本起于汉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参阅《汉书·礼乐志》。序中为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采制的诗歌,后来将魏晋至唐可入乐的诗歌,乃至仿乐府古题的诗作统称乐府。

〔49〕《铙吹》:即铙歌,系军中乐歌。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箫、铙、笳、鼓、皕篥等。唐王维《送邢桂州》:“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50〕《横吹》:乐府曲名。军中用乐。又称《横吹曲(qǔ)》,乐府歌曲名。汉张骞使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更造新曲二十八解,作为马上吹奏的军中乐。魏晋之后,二十八解已亡。现只存歌词,为魏晋以后文人之作。《乐府诗集》有《横吹曲辞一·横吹曲》。详见《横吹曲题解》和晋崔豹《古今注·音乐》。

〔51〕《郊祀》:《郊祀歌》。乐府歌曲名,见《汉书·礼乐志》。据说是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用于郊祀祭祀天地。

〔52〕《清商》:清商曲。乐府歌曲名。分为《吴声歌》、《神弦歌》、《西曲歌》、《江南弄》、《上云乐》、《雅歌》六类(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前三类保存了一些南朝民歌。

〔53〕《乐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及典章制度的篇章。如《史记·乐书》,《晋书·乐志》,《隋书·音乐志》,《旧唐书·音乐志》等。《汉书》、《新唐书》则与礼合为《礼乐志》。

〔54〕《木兰》:木兰,为民间传说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最早见于北朝民歌《木兰辞》,其姓氏或为花,或作朱,亦作木,均无确证。

〔55〕《仲卿》:《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长诗简作《仲卿》。写焦仲卿与主人公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故事。详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辞典》。

〔56〕《四愁》:即《四愁诗》。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四愁七哀》:“《四愁》,汉张衡所作,伤时之文也。”张衡借诗寓意,抒发心烦纡郁之情。唐李嘉祐《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诗:“宋玉悲三秋,张衡复‘四愁’。”

〔57〕《七哀》: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代末年。如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都有同题(《七哀诗》)诗,反映当时社会****,抒写悲伤情愫。《文选·曹植《七哀诗》》唐吕向题解曰:“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杜甫《垂白》诗:“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陆龟蒙《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

〔58〕播:传布。管弦:亦作“管翤”、“筦弦”。本指管乐器和弦乐器。这里指管弦乐(yuè)。明:明白。

〔59〕达乐(yuè)者:通晓乐理之人。《诗·周南·关雎序》“声成文谓之音”,唐孔颖达疏:“取彼歌谣,播为音乐,或辞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唯达乐者晓之。”

〔60〕不复:不再。如是:像这样。《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如是则能敬其身。”

〔61〕遇兴:遇到赏心乐事。兴,兴致,兴趣。纪题:纪,通“记”。记载;记录。题,题署;书写;题诗。杜甫《弊庐遣兴奉寄严公》诗曰:“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

〔62〕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或停顿之处。

〔63〕补阙:本指匡补君王的缺失。这里为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设。《新唐书·仪卫志》:“左补阙一人在左,右补阙一人在右。”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职掌供奉讽谏。

〔64〕肇:开始;肇始。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老子

    老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的远古语录体。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 鬼谷子——六韬(中华国学经典)

    鬼谷子——六韬(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是学经典,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正读道德经

    正读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作者带读者共读经典传统文化图书《道德经》,不带崇拜色彩,不戴有色眼镜,利用每章逐字、逐词的注解方式,力求以理性的思维还原两千多年前的《道德经》到底在说些什么。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热门推荐
  • 鸿蒙心经

    鸿蒙心经

    身体瘫痪的林逸因为一把古代青铜剑重生到名为洪荒世界的异世界,却发现此洪荒非前世洪荒,从而揭开了消失的上古真相,开启了一段纵横世界,镇压一切的道路……
  • 青春散场原谅我们的十七岁

    青春散场原谅我们的十七岁

    故事的开头,恰逢其会措不及防。故事的结尾,花开两朵天各一方。-夏湘笙:“求你,不要走。你说过不会丢下我的,你忘了吗...”“恶心。”面前的男人丢下两个字转身离去。——“笙笙,再给我一次机会,好吗?”“我们不可能了”
  • 晨曦爱恋

    晨曦爱恋

    所谓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到一定的东西,遇到事情能够冷静的看待和处理问题,而不是让自己的一时冲动主导你自己。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只能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让自己成长,逐渐让自己成熟起来,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言行买单
  • 霸道校花败给霸道校草

    霸道校花败给霸道校草

    打架斗殴从不少她,教导室的门被她踏破了。连她爸妈都制服不了的她,居然败给了冷漠校草——冷溪御
  • 浪迹三界

    浪迹三界

    “少年,你想成神吗?”“我就是神!”“那你想成魔吗?”“我就是魔!”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球在眼眶里转了转,轻轻的咳嗽一声,问道:“你还是你吗?”少年深吸了一口气,一抹淡淡的笑意在嘴角升起,斜睨着昏暗的天空,道:“只有天知道!”
  • 洛神殿

    洛神殿

    她不为人知的身世,妖人的血脉,误入仙途。二十年前妖乱失去双亲的他,立誓修仙除妖。修至大乘,为化神而化婴入凡,千年一遇的化婴乃被妖魔觊觎,被她所救。她护他十四年,他化神那日记忆泉涌,却只得他一句“是你?”半妖血脉,苦求仙道,争神殿之巅,夺洛神正统。他化神而去,渐悟心意,望她飞升而至,允她万里红装。
  • 旅行在星海中的你

    旅行在星海中的你

    这本书是一本神经病写的书,看它做好心理准备被颠覆。我都说不上来这是什么书,但是这本书他不是说什么人的经历,而是带你去看看世界,你生活的世界,或者说是另一个世界。让这本书带你旅行一边星海。心海。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再见,冥王星

    再见,冥王星

    单影,一个平凡的女生,一个孤独的认为自己的命运与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相连的女孩,被老师嫌弃,被同学排挤,被父母忽视,被唯一的朋友韩迦绫利用……直到有一天她走进一个男生的视线——穿着再普通不过的裙装校服,像自然光下用DV摄成的一段失色的映画,孤单又压抑,让他的心瞬间崩陷一块……
  • 我和我的爱而不得

    我和我的爱而不得

    那些说女追男隔层纱的都是假的!假的!假的!我和我身边的那些爱而不得,与你相似,又不尽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