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3300000021

第21章 婚迎嫁娶:男婚女嫁喜事多(4)

在一天夜里,弄玉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她与一男子笙箫唱和,配合得非常默契,那男子说他住于华山之上。弄玉梦醒后当即告诉了父王秦穆公,秦穆公便派人到华山去寻找,果然在山上寻到了一个异人,名叫萧史,只见萧史羽冠鹤衣,玉貌丹唇,飘飘然竟有超尘脱俗的姿态。使者将萧史请回宫殿,穆公见其风度翩翩,举止儒雅,很是喜欢,请其吹箫。萧史吹了起来,一曲还不曾吹完,只见宫殿上的金龙、彩凤就好像翩翩起舞一般。秦穆公大喜,遂将弄玉许配给了萧史。

婚后,萧史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几年之后,弄玉的箫技大增,甚至把天上的凤凰都引下来了,停在他们屋子的上空久久不愿离去。一天,夫妇二人在月下吹箫之后,萧史和弄玉说他很想念华山幽静的生活,于是二人便有了隐居于华山的打算。一日二人合奏了一曲后,天空中飞来一龙一凤,于是,萧史跨龙,弄玉乘凤,随祥云而去。当时人们便把萧史称为是乘龙快婿了。后来人们便把像萧史这样有才华的女婿称为“乘龙快婿”。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为后人所乐道。

趣味链接:女婿的别称

女儿的丈夫,被称“婿”或“女婿”,也有称“姑爷”、“姑老爷”的。前者通俗易懂,后者加入“爷”字,主要是对男人的一种尊称;女儿出嫁后,岳家因心疼女儿,又爱女婿,遂以“姑爷”相称,表示亲昵。

在古代“女婿”还有其他许多雅称,诸如子婿(亲如儿子)、娇客(受宠的宾客)、佳婿(即好女婿)等。唐朝时,俗语常将来相亲或省亲的女婿称“乘龙”或“乘龙快婿”。“龙”在古代是吉祥之物,后世称别人女婿,多以“乘龙”作为赞语。

我国古代有怎样的婚龄规定?

先秦《周礼·地官·媒氏》说:“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由于人口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所以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提倡早婚。春秋时期,齐桓公规定:“男子三十成家,女子十五出嫁。”越王勾践规定:“男子二十不婚,女子十七不嫁,罪及父母。”

西汉惠帝下令女子出嫁不得超过15岁;晋武帝下令女子出嫁不得超过17岁。而在北齐则被规定在14~17岁。北周又作出新规定:男子15岁,女子13岁以上军民依时嫁娶。

唐初,为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婚龄有所放宽,发生很大变化。唐太宗时规定男20岁,女15岁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婚龄规定有所提高;而唐玄宗又下诏将婚龄降为男15岁,女13岁。北宋时婚龄紧随唐制,南宋宁宗嘉定时下令:男16岁,女14岁属嫁娶之期。

清代基本上和宋代一样,《大清通礼》规定官员士庶结婚等到男16岁,女14岁方可进行。

从上述可知,中国古代礼法婚龄,男子一般在15~20岁,以16岁为多;女子一般在13~17岁,以14岁为多。男16岁、女14岁的礼法婚龄,实际是以祖国医学对人体发育成熟的认识为基础。

趣味链接:古代婚龄的平均年龄

据彭卫着《汉代婚姻形态》一书中的研究,汉代男子:普遍初婚年龄在14~18岁之间,各种身份的人无明显差别。地主和官吏阶层的女子平均婚龄为14.7岁,平民为15.1岁,皇族为13岁。

宋代士大夫的女子的平均初婚年龄为18岁,男子则平均为24岁。较平民年龄要高。

《大清通礼》规定女子平均初婚年龄为18岁,男子平均初婚年龄21~25岁,男子普遍在20~22岁结婚。

为什么会产生哭嫁的习俗?

土家族姑娘出嫁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风俗。可以说,从古至今,在许多地区新娘哭嫁也是整个婚礼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仪式。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开始哭唱。形式多样,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内容大多是哭爹妈的养育之恩,兄嫂、姊妹别离之情等,而乡邻则以劝嫁为主,内容以贺新婚、夸新郎、表祝愿和说吉祥话为主。但这种悲剧气氛是与婚庆之喜格格不入的,那这哭嫁的习俗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继母很嫌弃前房留下的女儿,便给她找个婆家。在出嫁当天,按照当地的风俗,母亲是要对孩子说一些吉利话的,可是继母却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女儿知晓继母的心思就拉着继母的手哭道:“娘啊,我小轿去,大轿来,麒麟送子抱儿来。”后来女儿在婆家吃苦耐劳,并且夫妻和睦,一年后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过得很幸福。不久,继母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找了一户富贵人家,在出嫁时,母女俩高高兴兴地说了一大堆的吉祥话。可谁知,在嫁过去一年后,夫家就败落下来了。

这样不同的遭遇,人们便认为女儿在出嫁时,还是哭比笑好。就这样,哭嫁的习俗就形成并流传下来了。

趣味链接:在古代“吃茶”代表“许婚”

古代有一种风俗,即是“吃茶”意味着“许婚”,也就是旧时女子受聘于男家。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辰沉靖州蛮男女未婚娶者,聚而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这其中就有试探是否同意许婚一事。浙西一带的媒人奔波于男女双方就称为“食茶”。而女方同意婚事之后也会给媒人泡茶煮蛋,既代表热情,也表示许婚。

你知道交杯酒的由来吗?

喝“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又称“合卺”,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说:“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合卺”后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相传,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礼记·昏羲》中记载:新郎、新娘每人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象征着一对新人从此合二为一,夫妻享有同样的地位,婚后也要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到了唐代,除了用瓢作为饮酒的工具外,还可用杯替代。到了宋代,就用两个酒杯来喝交杯酒了,先饮一半后再互换共饮,饮后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表示婚后百年好合。清末就已经发展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

喝“交杯酒”这个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习惯,可谓花样百出。譬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要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吃,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新郎新娘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让新郎新娘喝完后,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以示祝福。

趣味链接:古代女子分钗是怎么一回事?

在古代,恋人或是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叫分钗。也就是女子将自己头上的对钗一分为二,一支赠给对方,另一支自己保存。等到重逢的那一天,再把钗合在一起。慢慢地,“分钗”就被指定为是爱侣分别的代名词。南朝梁陆罩在《闺怨》中写道:“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白居易《长恨歌》中:“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表达的都是离别之情。

你知道多少迎新娘进门的风俗?

新娘子的花轿被抬到男方家的门前就要下轿,而且会有一系列的习俗要完成。但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风俗。

首先是“火炮接入门”。这是广西永福一带新娘入门的风俗。三声鞭炮响,会引来许多围观的人,人们可以把鞭炮扔在新娘身上,最后再由新郎招呼一群姑娘把新娘引进门。

还有“燎轿入门”。这是山东的风俗。花轿一到,在鞭炮声中两位年已及笄的接轿姑娘,一人手端麸子,一人捧着一本书,书中夹着两根葱,迎上轿前立于两旁。此时再由一人手拿点燃的稻草火把在轿前烘一烘,即俗称“燎轿”。然后由坐在柳木椅子上的新娘的族兄或表兄抬着进夫家大门。

“挨打入门”。这是广西荔浦一带新娘入门的风俗。花轿到了门口,男家出来两位福命妇人,撑伞扶新娘,身着婚礼服,手拿尺子,乘新娘入门之机轻打新娘头部三下,俗称“显威”,以暗示新娘婚后尊重丈夫,万事注意分寸。然后新郎在前面走,新娘须踩着新郎的脚印随后跟入喜堂,俗称“踩三步”,意示日后夫唱妇随。

“跨火入门”。这是浙江玉环、温岭等地新娘入门的习俗。花轿一到男家房门前,便把一只火盆放置于轿门口,在旺火中撒上一把盐,盐在火中噼啪作响的时候,伴娘牵着新娘下轿,跨过火盆,进入大门,俗谓这样可将一切煞气、邪气全破除。

趣味链接:婚礼上的红包

娶亲出发前贡礼官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还得提醒新郎要多准备红包。因为需要给红包的对象很多,如开新郎车门的舅爷,捧洗脸水的女方亲属、媒婆等。

女儿出嫁为什么要送嫁妆?

嫁妆也叫妆奁,是女子出嫁时女方家长陪送的物品。

在古代,嫁妆是没有定数的,要依女家的家境而定,生活用品齐备的称“半房嫁妆”,再加上田产房产的为“全房嫁妆”。汉代时期,从“世俗聘送女无节”,到了“遣女满车,富者放过,贫者欲及富者空减,贫者称贷”的地步。唐代高宗时规定:“天下嫁女所受财”皆充所嫁女的吃穿用等,“其夫家不得受陪门之财”。女家必备“毡褥帐幅衾绹之类”。富裕的女方家还有金银首饰器皿及田产房产等,而男方则准备家具等用品。明清以来,嫁妆就以“抬”数计,富家多达二三百抬,全部家当一应俱全;中等家庭为二十四抬或三十二抬;小户则有八抬至十六抬;再次一些的家庭以箱匣装备常用之物;赤贫之家仅以一两件衣服和鞋为嫁妆,俗称“包袱儿”。清到民国期间,嫁妆中必备的有长命灯(新婚之夜用)、子孙桶(日后生子用)、马桶或尿盆三宗物品。有的女家送嫁妆,门帘是必须送的,有喜门楣的美意。

趣味链接:陪嫁门帘

相传娘家人挂门帘的习俗起源于西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出塞进行和亲,她请求元帝送她一条遮蔽风雨的门帘,元帝准备了一条图案艳丽的五彩门帘,并要求送亲的王子亲自为昭君把门帘挂好。这样,陪嫁门帘就成了民间嫁女的习俗,而且要由娘家人亲自挂上才行。

“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从何而来?

在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有着“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风气,这是一种只限于要求女性贞操观的说法,我认为这是对女性的一种压迫和束缚。

“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谚语出自《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男人和女人的动作不要亲密,这是一种礼节。《礼记·曲礼》中这样规定男女授受不亲的内容:“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向,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棞,内言不出于棞。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这是一种较为严格的礼教束缚。

同类推荐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老北京的百姓与传说

    老北京的百姓与传说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孔子与朽木

    孔子与朽木

    “学不可以已”,古人到底在学什么?“克己复礼为仁”,我们怎样才是有仁有义?“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如何处理天理与人欲?“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怎么会无不为?作者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和梳理,带我们回到历史现场,让我们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和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
  •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书里书外”,“书里”收录孙犁自述的读书经过;“书外”则是可能影响孙犁精神成长的文化生活。如果我们把文化生活的内容也算作一种“读书”,则“书外”的部分也算该是孙犁读书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辑“书前书后”,部分是孙犁的读书笔记。因为爱书,孙犁常在书上施以封皮,而因书衣多在书前书后,我们就为本辑取了这个名字。“书前书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杂乱,但除去不多的孙犁对文学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评论,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属于史部。第三辑“书长书短”,是爱书人孙犁在买书、得书、藏书等方面长长短短的叙述,进而延伸至新的契机境界:“读中国历史,有时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读圣贤的经书,虽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话,有时却是开人心胸,引导向上的。古人有此经验,所以劝人读史读经,两相结合。这是很有道理的。”
  • 工艺美术(上)

    工艺美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万界修真者

    万界修真者

    重回主神空间,从此开启万界修真(装逼)之旅。很好!第一个世界就是斗气世界。 那就让我的飞剑,将那些繁衍到巅峰的斗气通通打落尘埃吧! 只有修真,才是万界第一生产力。
  • 逐魔师

    逐魔师

    不知道从哪里来,不知道往哪里去,有的只是无尽的徘徊和叹息……虽天下英雄众多怎奈谁我敌手???不是我强......而是,你们太脆弱......!
  • 第一名媛

    第一名媛

    大婚当日,她竟被夺去清白曝光于人前。那个人是她的仇人,却给了她无尽的宠爱,第一名媛,万人瞩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神府路

    仙神府路

    一场空前的地震,一场奇幻的旅程,一切都是巧合,还是另有阴谋,这一切幕后的推手究竟是谁?让我们一起来看,在这修仙文明璀璨的大陆,郭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找寻通往家乡的路……
  • 校草居然相中我

    校草居然相中我

    圣哲学院内“你怎么喜欢我的呢”她托腮问道“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他含笑回答“唔不信”他眼中尽是玩味幽幽说道“那就是见色起意~”学渣花痴女主VS学霸校草男主“我没想到我居然能追到你”“没有我你都没人要呢~”“你!!!”······“老婆我错了!!!”
  • 烈阳之心

    烈阳之心

    ——彼岸灯火,心之所向,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他是万人之上的皇子,虽然不被寄予厚望,却也拥有着幸福的童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了他的一切,亲人遇害,国家倾覆,尊严,领土甚至连名字都失去了,侥幸余生的他也沦为受人欺凌的孤儿,七百年烈阳古国毁于一旦,大陆再次陷入战火中。少年林烁背负着家仇国恨踏上了那条没有归途的修罗之路,未来等待着他的是难以想象的苦难与折磨。没有异凛天赋,没有灵药仙丹,更没有什么逆天神器,他有的只是那颗传承的烈阳之心。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
  • 星际时代旅者

    星际时代旅者

    游戏里的装备带入现实世界。学习游戏人物的技能,全宇宙晃荡。领略不一样的星际世界。开飞船的魔法师,驾驶渔船的剑仙,在宇宙时代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收藏,推荐,投资,散花散花。。。。
  •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为了让读者从《三国演义》中更好地领悟如何做人,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典型故事,将其中人物形象简略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来揭示做人的方法和技巧,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三国演义》为引子,或以全局为立足点,提纲挈领,或以局部为落脚处,小中见大,剖析出了较为全面的做人智慧,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读者带来更有价值的启迪。
  • 盏青灯

    盏青灯

    如果说没有接触到深深的恐惧,就不会对生命如此的热衷。重生了一次的秦澈,对自己的生命便非常的热爱。(不喜勿喷,谢谢合作)
  • 天堂历险记

    天堂历险记

    依云依风姐弟俩被天堂女王请去帮助她,究竟是什么?冷酷美男凯文,俏皮美女罗薇,冷静聪明依云,帅气可爱依风,可爱狗狗可可,他们几人将如何应对女王的难题呢?想知道答案就来本书中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