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3300000029

第29章 天文历法:天干地支算农时(1)

现在通行的“公历”是怎么来的?

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是公历的前身。儒略历规定,每4年有1个闰年,闰年为366日,另外的3年称为平年,是365日。公元年数能被4除尽的是闰年。儒略历1年平均长365.25日,比实际公转周期的365.2422日长11分14秒,即每400年约长3日。这样到公元16世纪时已经积累了10天的误差。可以明显感觉到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提前了。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宣布改历。先是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跳过了10天,也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保留儒略历年数被4除尽的是闰年的规定。增加了新规定:被100除得尽而被400除不尽的则不是闰年。这样可在400年中减少3个闰年。格列历历法里,400年中有97个闰年(每年366日)及303个平年(每年365日),每年平均长365.2425日,十分接近公转周期的365.2422日。可以基本保证到公元5000年前误差不超过1天。格列历就是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通称为阳历。

趣味链接:为什么黄历也叫“皇历”?

黄历是从农历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相传它是由黄帝创制的,因此也被称为“黄历”。它包括了二十四节气、天文气象,由于能够指导农民耕种,所以又称农民历。在民间又被叫做通书。由于通书的“书”字与“输”字同音,所以又改名通胜。除此以外,黄历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皇历”,原因是:有人说它是皇帝家族专用的,所以就叫“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打倒了帝制,所以才把“皇历”改写成了“黄历”。还有人认为黄历是古时由历局和钦天监计算颁订,带有官方色彩,所以称“皇历”。

为什么有了公历,还有“阴历”?

阴历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月亮也称“太阴”,这种以月亮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叫“太阴历”,简称为“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但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作为一个月,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这种历法是一年为十二个历月。

阴历定月是以月亮的运动规律为依据:月球运行的轨道,叫白道,白道和黄道都是天体上的两大圆,以五度九分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共出没于黄道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是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叫做“恒星月”。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位置也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所以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又到了合朔,需要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叫做“朔望月”。习俗所说的一个月,就是对朔望月而言的。

趣味链接:“岁首”与“建正”

一年的岁首,也就是一年的开始月份,在今天看来是个极简单的问题,但在上古时,却是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混乱才规定下来的。

春秋时代开始以十二支纪月,叫做月建。人们把冬至所在月叫子月。子月之后,为丑月、寅月……子月之前为亥月、戌月……而定哪个月为岁首,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夏历、殷历、周历,三种岁首的不同历法,也就是正月的月建不同,因此又叫做三正。周历以建子之月(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就是后世通常所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周历比夏历早两个月,比殷历早一个月。“建正”就是月建和三正的总称。

何谓“二十八宿”和“十二星次”?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了二十八组,就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各有七宿。东方青龙七宿为:角、亢、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

我国古代为了量度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将黄道带分成了十二个部分,叫做“十二星次”,简称为“十二次”或“星次”。每星次有若干个星官作为标志。十二次最早出现在《左传》、《国语》、《尔雅》等书中,主要是用于记木星的位置。汉代以后基本定型,《汉书·律历志》记载的十二星次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它们和二十四节气相联系,是按赤道经度等分的,如星纪次的起点是大雪节气,中点是冬至中气,其他星次以此类推。各星次起点的星空位置受到岁差的影响因而会不断改变。明朝末期,欧洲的天文学传入中国,开始以十二次名来翻译黄道十二宫名称,如将“摩羯宫”称为“星纪宫”等。各宫按黄道经度等分,起点改与中气相连,例如星纪宫起点为冬至点。十二次在星占术中也被作为一种天空区划系统。

趣味链接:分野

分野就是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人认为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国家或区域是相联系的,所以古代人用十二星次的位置来划分地面上的州、国的位置,并一一对应。以天文来说,称作分星;按地面来说,称作分野。一旦天上的星宿发生了什么变化或发现了异常现象,人们就认为地上与之相对应的分野区域会发生什么灾难。

“干支历”纪年纪日法,你知道吗?

干支历,也称为干支历法、甲子历。它是以六十干支来纪年、月、日、时的一种方法,属于我国特有的历法。这种以六十干支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法。可分为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

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日是历史上最长的纪日法,从伏羲氏就开始有了创建,夏朝就已经开始使用了。《春秋》中已记载了对日食的研究,干支纪日,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间断。所以它也是使用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历法。

趣味链接:十天干的含义

甲:“拆”的意思,指万物冲破束缚;

乙:“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从泥土中长出来;

丙:“炳”的意思,指万物可以被人们从远处看见;

丁:“强”的意思,指万物茁壮成长;

戊:“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纪”的意思,指万物的形状开始有变化;

庚:“更”的意思,指果实开始成熟;

辛:“新”的意思,指万物被收获,完成了其自身的使命;

壬:“任”的意思,指种子又开始重新积蓄力量,等待重生;

癸:“揆”的意思,指万物可预测。

流传已久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古代,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例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来,人们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从春分点(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走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圈后又回到春分点上,叫做一回归年,共360度,所以分为了24个节气。节气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是在农历中却不大好确定,还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中有闰月,如果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为一年,那么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就很大,因为闰年有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把立春作为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所以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第一天不是农历正月初一,而是立春那天。二十四个节气,反映我国一定地区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它们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趣味链接: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五更”具体指什么时间?

五夜或五更,是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方法。下面是五更与现今时间的比较。

夜间时辰:

五夜五更时间

黄昏甲夜一更19:00~21:00

人定乙夜二更21:00~23:00

夜半丙夜三更23:00~次日1:00

鸡鸣丁夜四更1:00~3:00

平日戊夜五更3:00~5:00

趣味链接:五更泄

五更泄,又名鸡鸣泄、肾泄。病因是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主要由于脾肾阳虚所致。患者除应注重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可适当进行食疗。

病久渐虚,脾病损肾,则见脾肾阳虚。肾阳不足,不能蒸化致病。黎明之前,阴气盛,阳气未复,脾肾阳虚者,命门火衰,胃关不固,隐痛而作,肠鸣即泻,泻后腑气通则安。

肾亏则腰膝酸冷,脘腹畏寒,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间尿频;舌质淡,舌体胖有齿印,脉沉细无力,都属脾肾阳虚之征。

五更泄多发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期,多见于男性和中老年人。

闰月是怎么出来的?

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历,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所以需要置闰,这是为了通过调整个别月份的长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数,使历法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的长度相符合。我国历法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别是不同的。

在我国古六历中的闰月法是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在闰年中所加的月叫做“闰月”。闰月一般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九月是年终,就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西汉初制订了太初历,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称为“闰某月”。到了清代用时宪历,便改用定气注历,又补充了规定:将两次冬至之间包含13个月的年份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并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最多见的是闰四、五、六月,最少见于闰九、十月,而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至少在几千年内不会出现。

趣味链接:社日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时间在春分的前后。在中古以前,社神是地方社会集体的主神,他具有主司农事、保护村社成员的职能。相传社神是古代共工氏之子,名曰后土,掌管土地与农业。社日祭祀土地神的习俗开始于先秦。在这一天,乡邻们会在土地庙集会,准备很多酒肉来祭神,然后大家再宴饮。在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了秋社。宋代以后,将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定为社日。

古代的四种纪年法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四种纪年法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星岁纪年、生肖纪年。

(1)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以君王即位的年次来纪年的,如周宣王元年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顺次下来是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等到更换了年号就重新纪元。历史上使用过八百多个年号。

(2)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

(3)星岁纪年

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叫做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所以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4)生肖纪年

东汉开始有了十二生肖之说。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有“泰定鼠儿年”,其中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

趣味链接:古代的三种纪月法

分别是序数纪月法、地支纪月法、时节纪月法。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中“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称十二个月,并给每个地支前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来看,指的是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指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中“仲春遘时雨”,“仲春”指的就是农历二月。

古代对日、月食都有哪些记载?

古代人十分重视日食,那时人们认为,太阳主宰着万物,如果出现日食,就表示上天对皇帝的警示,因为太阳是皇帝的象征。一旦发生日食,君主就有亡国的危险,所以一般发生较大的日食现象,皇帝就要穿着素色的衣服,不去正殿。大臣们必须举行救助太阳的仪式。相比之下,月食没有日食那么受重视,但也不能被忽略,因为月亮象征的是皇后。

中国古代对日食最系统、最完整的记录是在《春秋》里,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记录了37次日食。经后世计算核对,其中有33次是完全可靠的。从春秋到清末,我国关于日食共记录了一千六百多条,月食一千一百多条。这对现代天文学的研究仍有积极的意义。

同类推荐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死亡文化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死亡文化

    《死亡文化》力求拓展视野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从时间与空间的十字维度,从主流与边缘的社会广角,为您挖掘早己深入骨髓却始终被忽视的死亡文化。
  • 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中国未解之谜,分为远古文明、历史悬案、帝王之迷、军事谜团、文物寻踪、奇域奇俗、自然玄奇、文化迷踪、科学探索等10个部分,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疑。虽然这些中国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好地挑战极限、探索未来。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热门推荐
  • 甜妻直播:抓住宋先生的胃

    甜妻直播:抓住宋先生的胃

    锦幼重生了.上一辈因为自己心高气傲被别人陷害了.也没有人帮自己.这一辈子锦幼要把握时机.打死那些不要脸的人.宋未时心里有个秘密.自己不去国际学校就是因为某个小丫头.可是小丫头把自己忘了.宋未时决定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腻害.食用须知空间.直播.重生.宠文.美食.微电竞
  • 守护甜心之黑天使

    守护甜心之黑天使

    本文不黑化!不唯梦!不几梦!不喜勿吐!谢谢!
  • 小花仙之奇迹来临

    小花仙之奇迹来临

    这是我第一次写,续第二季结尾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争天隐战

    争天隐战

    天虽无界,却有上下之分,图上者在下,图下者在上。你惦记着我的,我牵挂着你的,才有了千古的纷争。殊不知,这本是同一片天.......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科学的穿越

    不科学的穿越

    误入歧途的少年与少女,只剩下彼此,直到银河的尽头。
  • 反穿逆袭:帅校草的笨丫头

    反穿逆袭:帅校草的笨丫头

    来自古代的小师妹来到了二十一世纪,遇上了对她特别好的弟弟,在这里,她呆萌的外表隐藏着一颗时好时坏的心,对她好的人,她就以温柔对待,对她不好的人……哼……那么抱歉了……她如何在二十一世纪立足呢?她又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 命之所以心之所契

    命之所以心之所契

    一次雷劫将风骁和林筱浅的命运相连,从此,她受伤,他也会受伤……
  • 幻行天下-幻情

    幻行天下-幻情

    她是妖精族的,而我是神族,我叫倚风,按照神族的法规,我是不应该和妖精有交道的,可是我明知故犯,并从捕妖猎人的手中将她救了出来,我看着她那娇小柔嫩的身躯还有一张清纯的脸蛋,心中早已经为她深种情根。我跟她的相爱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有一个惨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