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0200000018

第18章 七国之乱 (1)

赌 博

公元前157年,六月九日,皇太子刘启继任皇帝。公元前141年驾崩,将被谥为“孝景皇帝”,从谥法的角度,这是极高的评价,因此,对刘启史称汉景帝。

刘启将在位十六年。十六年,对个人来说,是既不漫长也不短暂的岁月,作为“文景之治”的另一位开创者,刘启将在这十六年内做许多事情,直到那一天,他把一个政局安定、民众富庶的国家交给他的儿子刘彻。

这,比他从父亲刘恒那里接下来的摊子要好得多。

刘启,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是汉武盛世的重要奠基人。

对这个人,从哪说起呢?

让我们从刘启的一次赌博开始吧。

曾有民谣: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到如今,跳舞爱好者似未增加,而赌风日盛,赌博亦以博彩之名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小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提及赌博造成的恶果,罄竹难书。简单归纳一下,大约有浪费时间、破坏感情、损失财物、祸及社会四类。

而刘启的这次赌博,玩得更是离谱,后果极其恶劣,不仅玩出了人命,甚至差点儿玩出了一场战争。

刘启当太子时,吴国(首府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的世子刘贤曾经进入长安朝见。刘贤和刘启这对小哥俩,共享一个曾祖父,关系较亲,而且年龄相仿,于是刘贤在长安期间,常上门找刘启玩耍。

如果小哥俩选择唱歌、跳舞、读书、打猎等休闲娱乐方式,借机增进了解,加深亲情和友谊,这应当是一件好事。

坏就坏在他们选择的娱乐方式很不健康。

两人经常在一起赌博,不仅赌博,而且喝酒,甚至边赌边喝(侍皇太子饮博)。

既然赌博,自然是要争个输赢。某次,刘启和刘贤在赌博中为争输赢发生争执,大概双方酒都喝高了,互不相让,结果,争执升级,文斗变成了武斗。

智慧老人孔子曾发“人生三戒”之论,他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刘启和刘贤这对堂兄弟在应当犯色戒的年龄,犯了斗戒。

结果,因为是在刘启家里,他主场作战,占了便宜,争斗中刘启突然发飚,操起赌博用的棋盘,对刘贤同学的头部作精确定位打击。

养尊处优的刘贤此时暴露出实战经验匮乏和抗击打能力差的弱点,一击之下,就此毙命。

这下事情闹大了。

看看皇帝刘恒对此事的处理。

刘启毕竟是皇太子,刘贤竟然和太子争执,乱了君臣的礼数,被打身死,多少有点咎由自取,因此,刘恒对儿子刘启并没有多重的处罚,太子照当,当然,严加训斥是免不了的。

对倒霉孩子刘贤,刘恒用棺柩将其遗体盛殓,安排车队送回吴国安葬。

死了儿子的吴王刘濞十分愤怒。

对刘濞的遭遇,我深表同情;对刘濞的愤怒,我可以理解。

问题是,愤怒又能怎样?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就是这么一说,让刘启给自己儿子抵命太不现实,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

然而,刘濞决定拧一下试试。

听说要把儿子的遗体送回来,刘濞派人向皇帝带话:天下都是皇帝的天下,本为一家,既然我的儿子死在长安了,就埋在长安,送回吴国安葬,多此一举。(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

这话的潜台词是说,反正天下是你刘恒、刘启两父子的,把我儿子打死了,是他该死,不用假惺惺地送遗体回来,俺不领情。

自此,刘濞和刘恒感情破裂,吴国和中央政府离心离德。具体表现在,刘濞自此称病不再到首都长安晋见皇帝,也拒绝接受中央指令。

刘濞的搞法,现在有个很响亮的学名:“非暴力不合作”。

刘恒对刘濞的不合作深表不满,于是,下令逮捕吴国使节。

眼见刘恒翻脸,刘濞感到恐惧,看来“非暴力”是行不通了,刘濞开始作暴力斗争的准备,他着手谋划造反。

吴王刘濞

前文中,我曾经反复分析过造反的注意事项及特点。

得出的结论是,造反是这世界上最高危的工作,堪比当前在山西的地下采煤,挑战巨大,死亡率高。

刘濞何以有这么大的魄力和胆子?

其实,和不知死活的混小子刘长相比,刘濞造反的本钱相当充足。

刘濞,是刘邦的二哥刘仲的儿子。

想当初,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亲自出马平乱,刘濞以骑兵将领的身份随军出征,小伙子胆子大、冲劲足、身体好,因作战骁勇,立下战功。这一年,刘濞不过二十岁。

稍后,吴王岗位出缺,刘邦遵循按血源关系和按功劳贡献双结合的选拔方式,挑中了年轻的刘濞继任吴王。

任命之际,面对英气勃勃、气宇不凡的刘濞,刘邦心生悔意。

刘邦突然意识到,有刘濞这样一个能力强大、身强力壮的封国国王,对帝国的稳定是一种潜在威胁。自己活着固然不怕,万一自己死去,自己的后世儿孙能否驾驭得住他?

可任命刘濞为吴王的决定已经发出,难以收回,刘邦现在能做的,只有安抚告诫刘濞。

刘邦起身,抚摸着侄儿刘濞的背,说,有人预言,建国五十年后,东南方向会发生叛乱,莫非会应在你的身上?你要记住,天下是我们刘家的天下,万万不可起造反的念头。(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

毫无心理准备的刘濞小子听得毛骨悚然,惟有磕头表态:绝对不敢!

现在,杀子之恨令刘濞断绝亲情,他更加害怕刘恒会先行动手,于是加紧造反的准备。

刘濞造反的本钱,是吴国强大的综合实力。

吴国,下辖东阳、吴、鄣三郡,共有五十三县,大致涵盖了现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水土丰茂、沃野千里,更重要的是,资源丰富。

在平定英布之乱中,刘濞展示出较高的军事素质;在吴王的岗位上,刘濞展示出他搞经济也很有一手。

在吴国,刘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铜山铸造货币,煮海水开发盐业,为吴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吴国既富,刘濞推行仁政,免除国民全部税赋,几十年下来,刘濞在吴国深得民心,威信极高,一呼万应。

刘濞认为,自己有实力放手一搏。

在紧锣密鼓筹备造反的同时,刘濞更加关注中央政府的反应——自己是不敢到长安去了,他另派使节代表自己进入长安 “秋请”,顺便探探风声。

“秋请”是啥?根据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学者孟康的考据,西汉之际,各诸侯王每年要到长安向皇帝述职、朝觐两次,分别在春秋两季,春天的叫“春朝”,秋天的就是“秋请”。

“秋请”的使节既然能成为刘濞的代表,自然是刘濞最欣赏和信任的人。遗憾的是,史书中没记载下他的名字。

事实证明,这使节很对得起刘濞的欣赏和信任。

对刘濞继续装病,刘恒大为不满,于是找来吴国使者训话。

面对皇帝责难,吴使不仅没有犯怵,反而大大方方地给皇帝刘恒上了一课。

他告诉刘恒,作为领导,对啥事都盘根问底,搞得太清楚了,没啥好处(察见渊中鱼,不祥)。

大家打开窗户说亮话,刘濞确实是在家装病,你要是揭穿了他,他会认为你要收拾他,把他逼急了,他就有可能作出过激的反应。不如你原谅他,大家一切清零,重新开始(唯上与更始)。

有人曾把探戈舞的的要点归纳成口诀:探戈就是趟着走,三步五步一回头。

政坛有时如同舞台,高手纵然恣意发挥,其实进退有据。

在适当的时候作出妥协退步,是成熟政治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为防止局势生变,刘恒决定让步,他跟刘濞跳起探戈。

他认可刘濞生病,于是释放前期逮捕的吴国使节;赐给刘濞床案、手杖,请吴王刘濞在家安心养病,自此可以不来长安朝见。

刘濞看到了刘恒的诚意,于是心安,造反的事情,先暂时放一放吧!

晁错之错(一)

造反的念头如同种子,在刘濞的心头种下,现在虽已休眠,只要机会合适,它仍会发芽。

在长安,有一个人坚信这一点,并一直密切注视着刘濞。

这个人,名叫晁错。

晁错,是学习型干部。他的第一专业本是法学(刑名),却因为文章写得好,被吸纳入政府。小晁同志从基层起步,在祭祀部门当一名普通干部(太常掌故)。

这是一个十分不起眼,也没什么大前途的岗位。

但是野百合也有春天,不起眼的年轻干部晁错某天时来运转,得到了一个公派学习的指标。

学习的课程是《尚书》。

所谓《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文件汇编,据说是由孔丘老师编辑而成,因此,《尚书》是儒家学派的五经之一(其它四经是《礼记》、《周易》、《诗经》、《春秋》)。

固然是儒家的经典,但大家都只是听过名字,具体内容是啥,谁都说不清。

原来,《尚书》经过暴君嬴政的焚书坑儒、粗货项羽的火烧咸阳,经历了几十年的兵荒马乱,在当时已经失传。

皇帝刘恒本着拯救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心,在全国寻找通晓《尚书》的专业人才,庆幸的是,居然被他找到了,仅此一个。

这人名叫伏生,济南人,原先是秦帝国时代的教育官员(博士),当年秦始皇下令焚书时,他老先生留了一手,把收藏的《尚书》砌在自家墙壁里,存下孤本。

刘恒原先打算请活宝伏生出山,到长安讲学,后来发现,太不现实。伏生很老了(年九十),老到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万一在路上挂了,将是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于是,政府选派了一位青年才俊上门向伏生学习。

晁错光荣出场。

大约900多年后,唐朝天才的诗人、书画家王维凭想象画出了当年伏生向晁错传授《尚书》的情景,是为《伏生授经图》。我看过影印件,图中伏生肋骨分明,瘦骨嶙峋却又精神矍烁,最为怪异的是,伏老汉竟然穿的是时下最流行的吊带女装,颇显时髦。

晁错不辱使命,通过学习,他掌握了《尚书》的精髓,被伏老师批准毕业,回到长安,晁错的学习体会文章得到了皇帝刘恒的高度评价,于是重新分配工作:为太子刘启当秘书(太子舍人)。

这是个充满前途的岗位,固然级别不高,但接近帝国未来的最高统制者——太子,晁错知道,自己出人头地,施展抱负的机会就要来到了。

晁错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他加强和刘启的沟通,用丰富的知识贮备和对政局的敏锐分析为刘启当好参谋,他逐步得到了刘启的信任。

在刘启的推荐下,晁错的级别待遇不断提高,最终升任刘启办公厅主任(太子家令),同时,刘启还送给晁错一个很响亮的外号:智囊。

晁错之错(二)

智囊这个词很有生命力,直到现在还被使用。

打小时起,我一直认为智囊应当是褒意词,被人称为智囊是好事,直到,认真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魏明帝曹睿身死,年仅七岁的太子曹芳即位,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受曹睿的遗命,为辅政大臣。

曹爽身后有一只庞大的参谋团队,其中风头最健、主意最多、排场最大的两位领军人物分别是何晏、邓飏,被大家公认为“智囊”。

何晏、邓飏建议曹爽搞掉司马懿,独揽大权。

想法固然不错,但政治斗争还需要智力商数作支撑。

事实证明,曹爽以及何晏、邓飏等几位智囊的智商有限,加起来都比老奸巨滑的司马懿差一大截,司马懿先是伪装成老年痴呆,待把对手全部忽悠痴呆后,一举发动政变,曹爽和智囊们的下场很惨——全部身首异处。

据说,何晏、邓飏两位在风光无限的时候曾经找易学大师、半仙管辂看过相,管辂直言不讳,劝他二位要小心谨慎,多听意见,按牌谱出牌(裒多益寡,非礼勿履)。结果,二人大不高兴,批评管辂狂妄。管辂回家后,他老舅得知情形,吓得跳脚,说这两个大干部气焰熏天,咱家得罪不起。管辂哈哈一笑,说这两个家伙,神不守舍、作风轻浮、气血有亏,分别是“鬼躁”和“鬼幽”之相,眼看就要遭杀身之祸,两个死人,有啥可怕。

在政坛中,利害纠结、暗流涌动,大家都不是傻瓜,被公认智囊的,未必有真智慧,觉得自己比别人智商高,实在危险。

被刘启称为智囊的晁错显然没这觉悟,他逐步忘乎所以了。

晁错的失误之一是,他不结人缘。

这首先是性格使然,据书上说,晁错的性格特点是:严厉、死板、苛刻、阴沉(峭直刻深),以上四条,没一个好词,任意一条都是处世、交友大忌,可晁错同志一应俱全,可称天下奇才,因此,在政府上下,晁错变成狗不理,没人待见(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造成他人缘不好的第二条原因是,他自恃才高,仗着太子刘启看重,用他的能力挑战整个官场。

具体方式是给皇帝上疏。

同类推荐
  • 韦小宝自传

    韦小宝自传

    俺,韦小宝,历史上有无此人已不可考,多半由金庸老先生杜撰所出,所以俺的出世多亏了这位金大侠。俺一直以为韦小宝是金庸老先生笔下最重要的人物。俺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恐怕在二十世纪所有小说人物中可比的不多。在《鹿鼎记》中,金老爷子将中国封建时期下层社会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全都附加到俺身上,金老爷子没用儒家思想教化俺,没用道家思想洗涤俺,只用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熏陶俺,让俺有了些流氓性质,有些了小人手段,有了些英雄气息,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俺这个不学无术的中国人的本性。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包拯

    包拯

    本书介绍了清官包拯的事迹,内容涉及:十年奉亲行孝、千里远赴端州、筑堤排沥屯田、治瘴开凿七井、端砚只征贡数、清心堂上题诗等。
  • 杰克·韦尔奇自传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热门推荐
  • 樱花逝之一恶魔在身边

    樱花逝之一恶魔在身边

    一张“夏银雪暴力女于小树林中,强迫最受瞩目墨文夕学长”的劲爆定格照即将公开,接下来是刀山火海,抑或万丈悬崖,敬请期待……
  • 这个世界就只有我可以这样对待你

    这个世界就只有我可以这样对待你

    “对不起”“现在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寒已经对他失望之极,转身一去未回头只留下他一个人在原地。“是我错了吗,为什么会这样”几个轻描淡写的字,就让她失去了信心吗。不,他不会认输的。
  • 悲鸿镜

    悲鸿镜

    三对情人,三种爱恨,最终泯然于尘。是选生还是死,权还是爱,都于一念之间。
  • 越世神医恋上高冷王爷

    越世神医恋上高冷王爷

    医术精湛的急诊科大夫唐宁,资深单身狗一条,常被朋友取笑为老处女。刚过完30周岁生日的唐大夫,一脚不慎,穿越了!来到了一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陌生土地。穿越这事,唐宁做梦都没想过!没经验,真的!回想影视剧里,那些女主们都是魂穿了,穿越之后,美若天仙且身份尊贵,不是后宫嫔妃就是某个王爷的宠妃,最次也得是个侯府千金云云……可是,到自己身上这事就变了!唐宁一整个大活人莫名其妙来到了北历宁王府,变成了12岁时候的自己,还是个身份卑微的婢女!宁王是唐宁在北历见到的第一个男人,他的容貌让唐宁想起了一个词——惊为天人,只一眼,便烙印在了唐宁的心里。只是当时的情景,唐宁来不及欣赏。宁王,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有着镇国王爷美誉的宁王,高冷孤傲,纵然是无数闺阁女子的梦中情人,宁王却不近女色。宁王的坚不可摧,让夏凉国君夏赢很是苦恼,为了他一统天下的远大理想,夏赢与宁王斗了十几年了。欲统一天下,必先收服北历;欲收服北历,必先搞定宁王。如今,就要功成了,就差一步了!而这一切,皆因为唐宁的出现打破了!……越世神医现,绝世才子惊,无良暴君恨。一场充满着爱恨纠葛,权谋算计,屠略杀戮的波谲云诡大戏骤然揭幕!一波三折的人生际遇,带您体验一把真正的困苦磨难,为您诠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深刻内涵,更呈现给您一世暖心又虐心的刻骨爱恋!
  • 斗罗大陆3之邪龙真武

    斗罗大陆3之邪龙真武

    在这本书出现之前,没人知道龙神还有个弟弟,主角一天晚上看过风云漫画后,穿越了。邪龙之子,玄武真功,旷世之才,龙王之争!
  • 请你给我一点温暖

    请你给我一点温暖

    千百度,都市中成千上万的被遗弃的狗之一。祝晓辰,患有严重恐狗症的女孩。她们偶然邂逅,随后不幸分离,在彼此寻找中又几次擦肩而过。在漫漫寻找途中,通过各自的角度来观察人间种种,寻找的不止是主人,不止是家人,不止是爱……我们在寻找中回归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边城及其他(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边城及其他(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沈从文,20世纪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质文化史专家。对于许多人来说,他的文学创作一直是个谜:没有新式的留洋背景,也没有传统的学家渊源,而且行伍出身,却能凭借其独特的生活体验为人们创造出一部部经典著作。即使在今天,沈从文先生的许多作品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 魔与神三界之封神榜

    魔与神三界之封神榜

    传说中.盘古神來开天辟地.化躯体为山.以血液为海.女娲神化生万物.传土造人.而后立下婚姻制度形成了原始人类.出现妖魔.仙君.无尽的岁月过去.原本的蛮荒大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三界。天界、冥界以及人界!王大伟本是人间,天地所生.成为魔界传人。
  • 盛世长歌:医本无心

    盛世长歌:医本无心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春风十里,不及多看看你。”“是呀,秋风习习,不及你出门右移。”南宫汐辰抚了抚她的脸,笑了笑说:“澜儿,若是我回不来了,你可等我?”她重重的点了点头,划开手指,对天发誓:“我慕容澜永生永世,无论上天入地,无论鬼门黄泉,都会等你南宫汐辰,直到你回来,娶我。”她,九天认定的玄女,双主神之子,天生非凡,确不料被自己娘亲扔到了异世界历练。他,邪魅宫主,本以为自己七情六欲已绝,却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认定了他的一生。“小澜儿,我心悦你,无论天涯海角,你逃到哪,我都会找到你,我娶你。”“辰,我也心悦你,你若倾心相对,我必生死相随,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