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0200000042

第42章 狼烟再起 (2)

坚决反对和亲的是一个叫王恢的人,现任外交礼宾部长(大行)。王恢籍贯燕国(今北京市),那里是对匈奴斗争前线,王恢从小就有在匈奴的马刀下逃命的恐怖经历,对匈奴有巨大的仇恨和深刻的了解,他的观点是,匈奴是野蛮人,毫无信誉可言,俗话说就是养不熟,给他公主,给他好处,顶多不过能让他消停一两年,倒不如从此拒绝和亲,武力解决匈奴问题。

时任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的韩安国力主持重,认为对匈奴作战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建议沿续对匈奴外交策略,用女人换和平。

既然高层意见并不统一,并且对匈奴作战的准备并不充分,刘彻只有一声叹息,同意和亲。

王恢的意见没被采纳,他憋了一肚子气悻悻退下,其实并不死心,他要另找机会说服刘彻,对匈奴亮剑。

机会随即到来。

第三年(前133年)的一天,王恢接待了一个神秘的客人,此人向王恢贡献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巨大计划。

这人姓聂名壹,是雁门郡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县的土豪。聂壹有钱,据说他长期和匈奴人做生意,靠忽悠匈奴人、做国际贸易发了家;有爱国心,他和强盗般的匈奴固然有生意来往,其实时时不忘国耻,更重要的是,聂壹十分有胆识——他向王恢提出了一个可以一举灭掉匈奴主力的作战计划。

这计划的具体内容是:由聂壹充当间谍,假意投降匈奴,以巨大的利益诱使匈奴抢劫集团进入汉境实施抢劫。就在马邑,汉帝国埋伏重兵,扎好口袋,将匈奴兵团一举歼灭。

这计划听起来不错,王恢立即上报刘彻,刘彻也大感兴奋,再次开会,进行可行性分析。

现在,王恢和韩安国再次争辩,各唱老腔。鸽派的韩安国坚持认为,要以和为贵,战端一开,损耗国力,难取全胜。

终于,逼得鹰派人物王恢发下狠话:现在国力正盛,干掉匈奴像拿箭射穿一个脓包(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这次的计划精妙,机会千载难逢,只要出战,一定能活捉匈奴单于,百无一失(单于可禽,百全必取) 。

王恢,你太乐观了,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但现在,王恢充满乐观的论断深深感染了皇帝刘彻,他下令,同意王恢的作战计划。

这时没有人会想到,一场沿续数十年,导致数十万战士浴血疆场,深远影响汉帝国国运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规模战争,自此悄然拉开了序幕。

马邑之谋(三)

按照计划,聂壹首先向匈奴诈降。

聂壹是个充满爱国心的大忽悠,和匈奴打交道轻车熟路。跟以往不同,原来聂壹和匈奴打交道是为了要他们的钱,现在,是为了要他们的命。

小说《水浒传》中,赤发鬼刘唐探听到大名府知府梁中书要给老丈人蔡京送上厚重的生日贺礼,于是劝说晁盖在途中下手劫了这“生辰纲”,自称是“特地送一套富贵来与保正哥哥”。

聂壹的口气大抵也是如此,他直接见到军臣单于,说明“特地要送一套富贵来”与军臣单于。

且看聂壹表演。

聂壹首先大骂汉帝国对不起自己,最可恨的是马邑的县级干部,经常敲自己的竹杠,现下自己决意向匈奴反水,出一口恶气。具体计划是,自己潜回马邑,把县丞、县令等官员全部干掉,然后开城,迎接匈奴大军,马邑城内的人畜财物,统统作为自己投降的见面礼。

聂壹表演得太过逼真,这个天下掉下来的巨大馅饼令军臣单于怦然心动,他毫不生疑,当即和聂壹约定,麻烦聂壹先回去搞暗杀,自己亲率十万大军,随后赶到。

在马邑,有汉帝国用重兵设下的口袋阵。

本次伏击战,帝国投入三十万兵力,其中,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公孙贺担任轻车将军,王恢担任将屯将军,李息担任材官将军。本次战役的总指挥是韩安国,他被任命为护军将军。

这一次,刘彻拿出了全部家底,帝国中凡是能打的将领尽数拉了出来。

根据战前部署,匈奴大军只要一进入马邑埋伏圈,就由韩安国和公孙贺实施关门打狗,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攻击。而王恢﹑李息﹑李广三部的主要任务是打援和清场,他们负责打击匈奴的后续缁重,切断匈奴的补给线,并收拾从马邑逃出的残兵。

计划似乎无懈可击,执行时却出现了天大的偏差。

开局倒还不错。

聂壹回到马邑,从牢里杀了几个死囚,把脑袋挂上马邑城头,向匈奴侦察兵发出信号:暗杀工作顺利完成。

得到通知,军臣单于带领十万骑兵,怀着吃免费大餐的喜悦心情,兴高采烈地开赴马邑。

然而,越走,军臣单于越觉得不对劲。

原因是这一路,太过顺畅。

不仅没有见到任何汉帝国的边境巡逻部队,甚至连野外放牧的一个也看不到。

面对种种反常现象,军臣单于不怀疑是不可能的,他是强盗但并不白痴。

疑心渐重的军臣单于在即将到达马邑之际,紧急刹车,他多了个心眼,临时改变计划,向马邑外围的一个军事哨所(烽燧)发动突击,很顺利地生擒了哨所所长(尉史)。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所长是个软骨头,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软骨头的下级军官竟然知道汉军的全部作战计划,于是,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全部交待。

一听之下,军臣单于几乎吓得尿了裤子,好险好险,差点儿被汉军包了“饺子”。于是下令,紧急撤退,在路上抢到的牛羊牲畜,统统不要。

军臣单于在跑路途中,不断感叹自己命好,安全逃离险境之后,他封那个投降的汉军“尉史”为“天王”,在他看来,这个软骨头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福星,代表上天对自己、对匈奴汗国的格外关照。

汉军这次兴师动众、看似周密的计划最终功亏一篑,虽然劳师动众,结果竹篮打水。

据说,世上有两件事情很难,一是在辩论中,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袋;二是在商场中,把别人的钞票装进自己的钱袋。

我以为,还有最难的事,那就是在战场上,把敌人的主力装入自己埋伏的口袋。

还是那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

马邑之谋(四)

如果把马邑伏击比喻成一场酒宴的话。已经大摆宴席准备待客的韩安国在餐厅里没等来客人,负责外围接待、清理卫生的小跑堂王恢却探听到请来的客人临时取消赴宴、转身回家的消息。

问题摆在了王恢的面前:怎么办?这客还接不接?

王恢十分犹豫。他掂了一下自己的斤两,不过三万人左右,而军臣单于却有十几万铁骑,现在冲上去强行拉客,和匈奴大军死磕,必将是全军覆没。

罢了吧!眼看自己苦心设计的一举剿灭匈奴主力的计划就此付诸流水,王恢唯有无奈地看着匈奴大军远远离去时扬起的灰尘,发出一声叹息!

马邑之谋,汉军调动全部主力,却打了个失败的伏击战。

固然失败,但是收获依然不小。这收获是经验和教训。

教训一:敌人并没有那么弱小。

在马邑设伏之前,主战的王恢和主和的韩安国曾经在殿堂展开辩论,显然,王恢的演讲更富于煽动性,他慷慨陈词:现在干掉匈奴好比拿利箭去戳穿脓包,一戳见效(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正是这豪言点燃了刘彻心中那把扫平匈奴、一雪前耻的熊熊烈火,但事实证明,这个形容太过夸张,汉帝国未必是利箭,而匈奴绝非不堪一击。

教训二:战术上不重视敌人是不对的。

我们在前文中曾经和刘彻一起回顾过六十多年前,他爷爷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平城的那一段狼狈往事。现在,我们惊奇地发现,“马邑之谋”完全是“平城之围”战术的翻版,说简单一点,人家匈奴才是这种战术的原创者。既然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多少在战术的实施环节上要有所创新,在诱敌深入上要下大工夫,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汉军做得实在太差;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巨大的伏击计划,竟然不能保守机密,连哨所所长(尉史)这样的下级军官都清楚具体细节。如此大意,怎能不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或许是对的,在战术上轻视敌人是万万不对的。

教训三:帝国缺少对匈奴作战的高级军事人才。

战术的失误,归根结底是人的失误,而真正的将星,未必是辩论会上的优胜者,他更需要的素质是睿智、理性、勇敢、坚韧、残忍、还有对敌人的深刻了解。

名将之花不可能盛开在沙盘前、教室里。只有不断地对敌战斗,经过血水的洗礼,饥饿、恐惧的考验,死亡的残酷淘汰,才能培养、磨练出真正的名将。

总结完失败教训,按照程序,应当是处理责任人。

考虑到韩安国自始至终都力主持重,反对对匈奴贸然开战,对战役的失败,他不承担责任。

而王恢,力主开战,但真正面对匈奴却临时怯场,不敢攻击。刘彻认为,此人必须严肃处理。

王恢辩解:当时战场情形,敌人并未进入埋伏,我如果攻击,等于自杀,我不出战,等于给帝国保留三万名战士。

王恢是聪明人,私下又给时任丞相的田蚡千两黄金,请他代为说情、协调,只求保命。

然而,刘彻这次油盐不进,谁说情都不行,一定要处死王恢。稍后,王恢得到消息,自杀。

刘彻要诛杀王恢,其实很好理解,一是帝国调动了几十万的军队,计划要消灭匈奴主力,结果却连一个匈奴都没收拾,作为皇帝刘彻,也觉得灰头土脸,这个黑锅必须要有人背,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二是刘彻知道,战端一开,边境将无宁日,大战当前,必须树立畏惧敌人、失却战机的反面典型,从重处理,以立军威,而王恢的人头,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最后,来看看爱国商人聂壹的下场。

马邑之谋后,聂壹在匈奴那里是绝对不敢混了,他听说王恢被从重处理后,大感疑惧,害怕刘彻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也收拾了,于是举族改姓隐居避祸。

聂壹家族改姓为张。马邑之谋的三百四十八年之后(公元215年),那位在逍遥津(今安徽合肥)以一击十,差点儿生擒吴主孙权,杀得东吴小儿闻名不敢夜啼的魏国名将张辽,就是聂壹的后人。

同类推荐
  • 原来努尔哈赤

    原来努尔哈赤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努尔哈赤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对清代历史的影响,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努尔哈赤既播怔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光宣衰世’的基因”。
  •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一个普通的喜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著名创作歌手的?他经历过怎样的困境?他面临过怎样的抉择?他如何步出泥泞,走向成功,成为数十万“北漂”青年中的佼佼者?父亲在这个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过程中,是助推者,是旁观者,是反思者。诗人胡世宗用最质朴的笔触,从儿子的少年时代开始回忆,记录下胡海泉独特的成长轨迹,“北漂”的心路历程,成名的来龙去脉,创业的跌宕艰辛。这本书既是一个流行音乐家的成长传记,又是一本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开导孩子追逐梦想、走向成功的教科书。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热门推荐
  • 灵宇风云录

    灵宇风云录

    地球东方大国一青年学子顾云瑞,因一次意外灾祸不幸遇难,其死后的灵魂确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多重宇宙中的,一个名曰:“灵宇星域”的宇宙之中,并且从这个宇宙中的一个人类小世界之中开始崛起,从此,就开起了其在这个宇宙之中新的一生中的,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伟大的争战天下、争战整个灵宇星空之举,最终实现一统整个环宇星空的传奇人生之路……
  • 中国企业之魂

    中国企业之魂

    本书收录了中央财政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中国上市公司2003年报分析精华,涵盖重点公司分析、行业分析和综合分析。
  • The Lone Star Ranger

    The Lone Star Rang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改命抽奖系统

    改命抽奖系统

    已太监,重新写一本,这个不理想。。。。。。。
  • 般若

    般若

    对于历史的思考,猜测,对生活现状的思索,对未来的担忧,我们这一代人,有多少能被人在意,知道,记得?
  •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9),节选了不同的作者谈创作的故事。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旅游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旅游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奇迹之感化的力量

    奇迹之感化的力量

    一个地球孩子,却出生在一个从天而降的宇宙古族,继承古族的进化芯片,为了成长,让芯片至强,而去完成一个个超出人类所想的任务,让我们看他如何打破常规,走向巅峰。
  • 缘起之咏月

    缘起之咏月

    她,傲如凤,娇如凰。美如月,形如灵。前生的错换来了今生的爱恨情仇,错综复杂的关系,却隐含着太多的无奈。纠缠一生的桃花,却成了最终的劫难。缘起终缘灭。无尽的长空里,无边的传说中。她,重生于六十年后自己一个小辈上。当年那个天才在此出现在这世间,天下又会出现怎样的动荡。高傲的她,却终是躲不过一个情字。
  • 脑控救世主回忆录

    脑控救世主回忆录

    屌丝异起,魔界神界,统一世界,欢迎大家阅读,多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