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5600000012

第12章 作品研讨会的悲哀

作品研讨会的悲哀

作家开作品研讨会,在当今的文学界,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情。

倘若一位作家的创作,真的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由某一个文学组织出面,召开个学术性的会议,对其作品的得失成败,进行些总结和评论,这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对作家本人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就是对别的作家,也会得到一定的启发。例如像笔者知道或参加过的,诸如巴金、艾青、臧克家、邵燕祥、晓雪、刘以鬯等人的作品研讨会,开得都非常好非常成功。我之所以说好说成功,起码有两方面让人满意,一是与会者都是圈里的人,真正做到了以文会友;二是发言者都有认真准备,真正做到了学术研讨。这样的研讨会看似平淡、清静,然而却能给人以启发,给人以能够回味的记忆。

当然,这也并非就是研讨会的模式,都永远这样千篇一律的开法,长期下来也会让人生厌;但是不管怎样开都得弄清楚,这作品研讨会为什么要开,会上到底是谁研讨研讨谁。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闹不清,我总觉得有些变调儿走味儿。要是再往别处想想那就更不好说了。

这会儿有的作品研讨会,在这样的根本问题上,让人觉得有点儿含混不清。他们在策划规模大小、计较规格高低方面,远比关心研讨会的学术质量,似乎更有积极性更有热情。而规模大小规格高低的标志,在这些人看来又不是别的,唯一的也是具体的衡量标准,就是参加会的最高级别的人。倘若说的是作家中的官员,或者是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那也倒罢了,总还算是文学圈里的人。遗憾的是,在有些开研讨会的人的眼里,圈里的人是没有这个分量的,你再有学术地位创作成就,那也代表不了最高级别,只有带“长”字号的官员才有这个资格。这样一来,就有了“最高规格”的标高,即:在首都北京召开,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有国家级领导人出席。  因此也就出现了这样不正常的情况,为了等待某位“最高规格”的领导人,会议可以不按时开始,不然怎么能体现“最高规格”呢?有两三次笔者参加的研讨会,大家等待某位“最高规格”,白白地浪费了近四十分钟时间,结果这位“最高规格”并未赏光。研讨会主持人只好扫兴地宣布,某某首长因有事不来了,最终还得是自己的会自己开。这时再想体现“最高规格”也无奈。

有位朋友告诉我说,请“最高规格”并非易事,他主持的一个会,为请“最高规格”跑了几天,好容易找到了这位“最高规格”的秘书,可是会议日期也到了。给秘书大人说了不少的央求话,这位秘书大人仍不开恩,非常气愤地说:“你们怎么连规矩都不懂,知道吗,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你们这会儿来,这就叫提溜,首长不去了。”秘书当家一口回绝,朋友自然很尴尬。文人的自尊和斯文,这时换来的只是嘲笑,以及无法摆脱的悔恨。

这时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请“最高规格”这样难,干吗还非得低三下四地去请呢?这就要牵扯到电视台了。听人说电视的新闻有个规定,不是由某个级别首长出席的会,不能上新闻联播,这个研讨会不就“白开”了吗?花钱研讨的人,心里自然不会平衡。所以得千方百计地请“最高规格”,不然自己作品的水平,岂不是没有了“最高规格”,今后如何能在文学史上大书一笔。

由以上种种做法,我们便可以看出点儿端倪来了,更可以回答文章开始的问题了,原来有的人开作品研讨会的目的,并非真的要让你来评论作品的得失成败,而是要借开会扬名捞资本达到某种目的。这样的研讨会的主角,自然也就是“最高规格”了,什么评论家、作家、记者等等,通通都是他找来的“托儿”。一个本该严肃庄重的切磋学术的形式,这几年里,就这样被一些勉强上去的作品,或者会搞关系的个别作家,利用研讨会的形式炒作造势,搞得研讨会渐渐的声名狼藉。有的正派的真正做学问的评论家,对于这种偏离正路的研讨会很气愤,开始有意识地远离这类研讨会,这不能不说是研讨会的悲哀,同时也是文学界的最大“不幸”。

1998年2月12日

文化不可炒作

当股票在中国兴起之后,由于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事,而且围绕着数字的升降,人们的情绪、利益以及命运,也随着几个数字起落沉浮。这种情势还真有点儿像炒菜,因此有人用炒字来比喻,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炒股。不管这个比喻是否贴切,反正它已经被人接受,并且正在逐渐地被广泛运用。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这个灼人脸面的“炒”字,如果被运用在物质的演进中,那也倒罢了,无论炒到怎样的火口儿,最终也不过是数字利益的变化。让人多少有些不解的是,这会儿有的聪明人,竟然把这一套移植到文化界,用他们自己意志的炒勺,正在任意地翻炒宁静的文化。这种做法,是福是祸,实在难说。

首先是电影和电视片子,还没有拍出来,甚至还没有上马,就有“厨师”在那里颠勺了。他们自己边炒作边啧啧称赞,连说“味道好极了”,好像又一道“文化大菜”,热腾腾地端上偌大的桌面,如果不马上来品尝,错过良机就再难以享受。后来又是不甘落后的图书,炒作得比影视还要火爆,几乎动用了所有的传媒手段,在那里喋喋不休地推销某种书,好像不看这本书就会终生遗憾。接着又有画又有歌,同样地被放入炒勺,在嗞啦啦地迸着油星子。

这些被炒作的文化“食品”,当真就那么美妙吗?这些自以为高明的“厨师”,当真是为了文化建设吗?揭开了蒙在桌子上的盖布,就不难看出,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们两眼紧盯着的,只有一个字:“钱”,当然就不会拿出真品来。

听说这会儿有人又要炒作杂志了,其炒法也颇为有意思,想评选什么“最差的作家”,这倒也极富创造性。如果这种做法完全出于好意,还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只是怕倡导者的心地还没有那么善良。其目的还是在为“钱”搞促销。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好差之分,好的要表扬要支持,差的要帮助要提携,这从来都是做人的美德,倘若是拿别人的不足来炒作,并从中给自己捞好处,无论如何不是正派人的心理。刊物印数上不去就要从办好刊物入手,靠旁门左道,靠哗众取宠,终究不是办好刊物的长久正路。文化事业的积累、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见效的,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就得耐得住性子,认真踏实地干事,像盖楼房似的一层层地盖,绝不能像炒股票似的,在短时间内谋求暴利。谁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谁就别想吃这碗饭。

其实,有意炒作文化的人,完全不必这样匆忙,从电影电视到图书杂志,并不是像有的人想的那么悲观,经过一个时期的碰撞,中国观众、读者的兴趣,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从电影电视的收视情况,以及图书的排行榜来看,那些真正有文化品位的作品,往往更受多数人喜欢和青睐。这说明中国的文化受众,正在从浮躁走向冷静,正在从浅薄走向成熟,开始懂得什么是好东西。我们不妨作个简单回顾,试想,20世纪80年代刚刚结束文化禁锢,听厌了《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吼叫的人,乍一欣赏邓丽君的柔美歌声,初读琼瑶卿卿我我的小说,不少的年轻人为之倾倒。这时很有些老先生生气着急,好像这样一来这一代人就真的要在歌声中垮掉了。可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且不要说听邓丽君、读琼瑶了,就是艺术性稍差的作品,又有几个人肯轻易掏腰包呢?倒是那些古典音乐、优秀舞剧,以及世界文学名著,正在走俏受欢迎有卖点。

有文化品位的杂志,这会儿处境也许还比较困难,有的甚至于生存都成问题,但是并不能由此断定没有出路,而采用不很好的办法来“挑逗”读者。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办刊人,唯一应该做的就是认真地反思自己,刊物是否办出了读者喜欢的特色,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仍然是“自拉自唱”自我陶醉,那就怪不得读者不买账了。混到了这个份儿上,越是炒作越会败坏名声,就越有被读者丢弃的可能。那时最终被炒的恐怕不是别人,说不定是杂志和办刊人。总之,文化不是股票,更不是大菜,绝不能用炒作来发财。

1998年3月20日

稍安勿躁说“春晚”

距2003年春节还有一段时间,有的报纸就开始谈论“春晚”了。可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有人说春节电视晚会是“年夜饭”,更有人说是中国人的“美味大餐”,总之,把这台晚会说得好像难舍难离。离开了说不定过不好这个传统节日。

区区一台春节电视晚会,就真的如此玄乎吗?就真的这般神圣吗?原谅我眼拙,实在看不出来。开始我也有过这样的心理。后来经历过从喜欢到失望,从失望到期望,再从期望到完全不抱希望,这才明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儿。去年我有意地躲开不看,结果反而很轻松快活,原因是眼不见心不烦。快乐的春节过得依然快乐。

应该公道地说,开始几届春节电视晚会办得不错,由于不错百姓才每年都想看。在十分挑剔的千百万电视受众中,一台晚会能有很高的收视率,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晚会的组织者应该珍惜自重才是。不承想组织者来了个“人来疯”。有人一说它胖立刻就喘起来了。在其后的几年里,距春节还有许多时,组织者就抻不住气了,扯开还未润水的嗓子,忙不迭地自己吹,晚会如何如何好,观众怎样怎样期盼,大有“车未见先闻声”之势。春节刚刚过去一两天,立刻又是收视率如何高,电视观众怎样称赞,有的没有的真的假的,反正先嚷嚷出去再说。唯恐别人抢走头功,误了自己晋升“将军”的机会。

其实,何必呢?再没有比我国好侍候的观众了。那首《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歌曲,简直像泼妇吵架似的都忍了,听得耳朵疼了的“八个样板戏”都认了,现在日子这么好节目这么丰富,还有什么挺不住好挑剔的呢?问题是不要自己瞎嘈嘈,这又不是唱传统戏,角未出来先敲锣打鼓叫台。节目到底是好是坏,让观众看完了再说,要相信群众的鉴赏力。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好像并未怎么宣传炒作,在全国各地一播放,把观众的激情都燃烧起来了。为什么?因为它好,百姓喜欢。因为编创人员有自信,更相信观众鉴赏力,所以不必大肆宣传炒作。借用一句俗语,这就叫“好车不响”。

眼看着又一个春节快到了,这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能否让大多数人比较满意,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组织者把心态放平和,抱着给人间播撒欢乐的目的,认真地搞好每个节目的创作。像运动员参加比赛那样,不要老是想着拿冠军,只要按照自己的水平,竭尽全力地发挥出来就行(当然,如果有超水平的发挥更好)。由于没有任何的功利和私心,更多的时候反而会做得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荣誉。用吊胃口的办法笼络观众,我觉得并不妥当更不高明,弄不好只能提升观众期望值,看完了不满意赚来的是更大的失望。

几许期望,几许感叹——这就是几年下来以后,春节晚会留给人们的记忆。究其原因就在于晚会组织者,炒得比做得好,抬得重放得轻,想在观众中找一些“托儿”。遗憾的是更多的人缺少“傻子”细胞,像过去年代那样盲目的跟随者喝彩者,现在越来越少越来越冷静了,轻易让人说句违心的好话也难。既然春节电视晚会年年搞,就如同年夜饭年年吃,我不相信会有什么惊人的花样儿,只要能制造个祥和、欢乐的气氛,我看观众也就比较满足了。

先别吹,别炒,更别自己给自己叫好,蔫不溜儿地悄悄地尽全力去做。最后的结果让观众评说。组织策划晚会的女士们先生们,今年先装回“聋哑人”,如何?不妨试试看。

2002年12月16日

同类推荐
  • 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

    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

    《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是咸泡饭的“短故事”集。故事不是你的,但一定与你相关,因为它们本质上是关于如何在爱的世界里互相成全,如何在坚硬的现实中强大内心,如何与生活、与真实的自己温情相拥,活出由衷的快乐。这些故事里有纠结、向往、欣喜和奋不顾身,它们是对爱的多维度阐释,对青春的生动描述,对生活和梦想的大尺度致敬。
  • 那些年,这些事

    那些年,这些事

    自古至今,爱情都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有人说,爱情是花,清香诱人;也有人说,爱情是酒,让人沉醉。我要说,爱情是书,常读常新。精选了聂鑫森、刘国芳、叶文福、王十月、姜宗福、邹当荣、郑小琼、王荻、江东璞玉、吴琼数十位知名作家的经典之作,且看他们又是如何来演绎爱情这部人生大戏的。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家麦家说,“我一直都有这么个梦想,开一个三合为一的书店,有人读书,有人谈论文学,更有人进行文学创作。两年了,这个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便有了麦家理想谷。理想谷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同时具备创作封闭性和思想流动性的作家交流据点和文学交友栖居地,一个所有文学爱好者和阅读者的精神枢纽,一个能够孕育文学灵感的母体。散文集《遇见更好的自己》,由麦家理想谷青年作家周佳骏、黄双双主笔,代表着理想谷五年来与自己、与读者的一次诚意对话。“生活,理想”“人生,感悟”“浅说,深思”“谈书,话影”,一部作品,四十一篇深情手记,承载着理想谷与广大读者的多年付出,也记录下了理想谷的成长历程,传递出了理想谷的最大心愿:将生活的温暖回馈广大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回到温暖的家。一如谷主麦家常说的,“读书就是回家”。
  • 杭州女人

    杭州女人

    本书内容包括:在分裂中重新抉择、靠在冷墙上、从天堂到地狱、如歌的中板、冲破慵懒等。黄昏的时候,我在自家阳台上享受着夕阳苍白无力的光芒的抚摸。这一瞬间我敢发誓我触摸到了我的灵魂,我蓦然产生的狂喜在我眼睛里呈现出一片蓝色火花。这时他来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爱上他?他很快脱掉外衣。他的身体像通了电的磁场一样,欲火在每个汗毛孔里燃烧;最终以野兽般的激情,把我剥得赤身裸体。
热门推荐
  • 知毅行

    知毅行

    一桩扑朔迷离的案件…将揭开一代名商的传奇一生!孤立无援的境遇…是就此沉沦!还是踔厉奋发!一切的一切,要从长江边的一座古镇讲起…
  • 竹马恋人,青梅别跑

    竹马恋人,青梅别跑

    人家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你怎么能想吃桌边梅呢?秦初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是......好吧好吧,作为同桌的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所以,我原谅你了。话说......你靠我那么近干嘛,想找打呀,我可是重度“心脏病患者”,要是我病倒了你得负责哈!
  • 双剑错道

    双剑错道

    白剑破穿苍穹,黑剑屠戮苍生,白狼出,修罗现,双剑斩,大道错
  • 超级MOD符文大师

    超级MOD符文大师

    梦中:“不修改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穿越成了废材,又不能修炼,只能靠修改过活,才能维持生计”现实:“弟弟,你这金手指怎么要经验值才能用啊”“直接用金手指不就没意思了吗,加点限制。”“弟弟,这mod装上去怎么没用啊”“这个需要经验值才能实装。”“好吧,你这些mod有几个确实有点逆天,加点限制也好。”当某人选择无用之人开局,意外进入游戏世界后,“弟弟,哥如果能回来,保证不打死你”’早已过了十五六岁的他,只能走上调教主角团的不归路
  • 我可能成不了仙

    我可能成不了仙

    这是全新的上西天旅程,一人一龙马,外加三只妖怪。原本以为大道可成,却没想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某些人的游戏而已……
  • Minecraft诸神战争

    Minecraft诸神战争

    众所周知minecraft是自由度很高的游戏,但是它背后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各种奇葩生物的故事,minecraft的命运,minecraft各路神魔的斗争等等,想知道的话请听我娓娓道来……
  • 科学伴你行-工具的趣闻

    科学伴你行-工具的趣闻

    科学伴你行-工具的趣闻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有关工具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于实际。
  • 闺蜜万岁

    闺蜜万岁

    青春流年,那时的我们彼此相知。时光飞逝,如今的我们天地相隔。如果流星雨还在,我会许个愿望,愿望是,求求你,再爱我一次!
  • 凤逆九天:傲娇嫡小姐

    凤逆九天:傲娇嫡小姐

    被人追杀跳下悬崖睁眼就穿啦?废材是什么?天才又是什么?咱当过废材也能成为天才啊!谁说我腹黑,只是一点小坏啦~帅气霸道的他又是怎么回事?“谁说我要嫁给你?”“普天之下除了我,谁还敢娶你?”他傲娇且自大的说道!“那你够强,够富,够帅,够体贴……”“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倾尽所有,只要你想要,只要我拥有
  • 繁华未尽只为你

    繁华未尽只为你

    他冷漠,他温柔,他是她最爱的男人。那一年,她十九岁,正是花开得最美的季节,她遇见了他。“虽然你一直冷冷的,但我觉得你曾经一定经历过什么。”漠然的双眼,背后总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跟他在一起那段的日子,是苏亚兰这一生中最美好的场景、最难忘的回忆。“你是真的喜欢我吗?还是仅仅因为一个名字?因为我也叫‘兰儿’?”过程也许是美的,但结局往往总令人心酸。“如果没有你,我还会再遇见别人,但是如果我离开了,你就永远也别指望我还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