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5600000022

第22章 见证第一个杂文学会成立

附录:

见证第一个杂文学会成立

杂文这种文体,历来比较受读者喜欢,原因是它贴近生活,而且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替百姓说点儿真话。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杂文就在报刊占有重要一席,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只是这种文体很容易惹祸,如今有的报刊为求平安,就不再或者很少发表杂文。值得庆幸的是像《人民日报》《今晚报》《群言》《民主》《同舟共进》等报刊,长期以来一直坚守杂文阵地,而且始终不改传统版式,加花边用楷体字放在显著地位。有的比较有眼光的出版社,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等,还坚持从报刊发表的杂文中,每年选编些优秀作品出书,据说市场销售情况蛮不错。

我进入报刊界以后,作为文学副刊编辑,总有许多年编杂文,认识不少优秀杂文家,有的还成了很好的朋友。尤其是在《新观察》任职期间,由于这本杂志比较重视杂文,每期都有两三个页码发表杂文,组稿抢稿争夺作者很辛苦,为了让自己多少省点儿力气,就主动跟作者多联系交朋友,一来二去彼此有了信任,稿件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记得有好几位杂文家,别的报刊约稿被拒绝,我去如同从自家抽屉取物,有的同行就抱怨说:“怎么他来你就给?”这些作家非常幽默地说:“唉,那可不一样,你懂得交情吗,这就叫交情。”说起有交情的杂文家,就不能不提到严秀、廖沫沙、孙犁、宋振庭、邵燕祥、蓝翎、舒展、于浩成、冯英子、林放、刘征、牧惠等,以及著名漫画家丁聪、方成、华君武、王乐天、江帆等,对我们《新观察》杂文版的关心和支持,后来我把他们的杂文、漫画作品,选编成《新观察杂文选》出版。这本杂文选集即使不是唯一的报刊杂文选集,至少也是出版比较早的一本报刊杂文选集。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交情和信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严秀、邵燕祥、蓝翎、牧惠等几位著名杂文家,特意找到我,希望我组织与会的杂文作家,大家凑到一起发个倡议书,要求在文学界给杂文一定的地位。他们彼此有的并不认识,却都是我们《新观察》的作者,就由我出面按代表名单,把各地的杂文家约到一起,共同商讨有关杂文创作方面的事。就是在这次的碰头会上,有的杂文作家提出来,搞个全国性的杂文组织,附属在中国作家协会之下。后来经过大会认真研究,组织全国性杂文组织有“难度”,这件事情也就搁置下来了。所以中国作家协会隶属的学会,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古典诗词都有学会,连传记、纪实、寓言都有全国组织,唯独杂文没有中国杂文学会。当时大会研究后说的“难度”,依我看还是杂文的特殊性,领导者担心“惹祸”“招事”,想做个“太平官”,不然,别的门类怎么就没有“难度”呢?

成立全国性杂文组织的想法,在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流产,几位著名杂文家好像也就死了心,会后大家只是自己写自己的杂文,从此再无人提起这件事情。未想到较年轻的杂文家,却没有就此死心和罢休,在有官职身份杂文家的支持下,他们竟然做成了这件事情。记得1985年秋季的一天,《求是》杂志社的孙士杰,《解放军报》社的李庚辰,分别打电话给我,请我到胡昭衡家,说是一起商量点儿事情。

胡昭衡是一位官员,我因“右派”问题发配内蒙古时,他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后来调到我的家乡天津市当市长,现在是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可以说始终是我的父母官,只是我这平民百姓无缘接近。这次要去他家商量事情,我猜想十有八九是关于杂文的,因为胡昭衡以李欣笔名写的杂文,以前我陆陆续续地读了不少,特别是他写的《老生常谈》,在“文革”当中内蒙古和天津两地,同时在报刊上批判讨伐,远比他的官员事迹还要出名。至于孙士杰、李庚辰二位,既是杂文编辑又是杂文作家,由他们二位来张罗的事情,就更容易让我联想到杂文。

胡昭衡家在北京木樨地,一栋外界通称的部长楼。胡昭衡在内蒙古当官时,我是作为“右派”发配去的,当然不可能近距离交往,如今我作为报刊杂文编辑,跟他这位杂文作家接触,当然在感觉上也就不一样。我发现他是个很平易的人,说话慢条斯理毫无官腔,如果完全不知道他的底细,眼前这位老人就是个作家,我们可以像跟别的老作家一样,随便说些大家感兴趣的事。到了他家里我才知道,来的人除了孙士杰、李庚辰二位,还有《人民日报》杂文编辑刘甲,就是说北京主要杂文阵地——两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两刊(《求是》《新观察》)的编辑,今天都聚集到老杂文作家胡昭衡家。为什么要到他家商量事情呢?按我的主观猜想,除了杂文的因素,恐怕还有彼此关系,比如胡老和庚辰是河南同乡,比如胡老和士杰在内蒙古党委是上下级,自然就可以少些拘谨和礼数,聊天儿议事也就比较随便。

就是在这次的五人商谈中,有了成立杂文学会的意向。当我把作家协会开会期间几位杂文家倡导成立学会受阻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们之后,考虑到杂文学会不便挂“中国”二字,有人就提出搞个北京市杂文学会。可是带“北京”二字就得找北京市领导,此时掌管北京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官员,恰好是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徐惟诚,大家知道徐惟诚本人也是一位杂文家,经常用余心言笔名发表杂文,这样沟通起来估计会更容易些。只是由谁去找他,这是个关键问题。我在《工人日报》和《新观察》当杂文编辑时,徐惟诚都是我的重点作者,应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相信其他三位跟我一样,同样也跟徐惟诚有来往,只是谈成立杂文学会的事情,由我们找他总是不太合适,于是大家希望胡昭衡亲自出马。徐惟诚是官员兼杂文家,胡昭衡也是官员兼杂文家,他们二位说起话来会方便些,由他们二位一起联手倡导,在北京成立个杂文学会,相比之下成功希望就更大得多,组织过程中的问题也容易解决。这是第一次商量定下的事情。后来起码还有一两次,大家研究具体事宜,地点还是在胡昭衡家里。

经过两三次酝酿和短暂联系,原来只是意向中的杂文学会,在胡昭衡和徐惟诚二位杂文家商谈后,最后总算成为指日可待的现实。徐惟诚手下有两名干部,一位叫李世凯,一位叫康式昭,他们二位是北大同窗好友,此时都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处长,两个人经常用康凯笔名写杂文,徐惟诚把此事交给他们办,可以说是万无一失马到成功。经过李、康二位跟各方磨合,学会成立条件终于具备,便在1985年11月底正式成立。名字就叫“北京市杂文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日报》社礼堂举行。大家按事先议定的候选人名单,选举胡昭衡为杂文学会会长,徐惟诚等人为副会长。这大概是杂文有史以来,中国的第一个杂文组织。

在北京市杂文学会的带动和影响下,其后,河北省很快也成立杂文学会,会长是不是时任省委书记的杂文家高扬,我已经想不起来也无资料可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完全肯定,如果没有高扬的鼎力支持,来势不会比北京更猛更活跃,他们几乎是跟杂文学会成立同时,就创办了《杂文报》和《杂文界》杂志,而且很快就派人晋京组织稿件。北京市杂文学会因为没有自己的阵地,便借助河北省杂文学会的报刊,开展一些跟杂文有关的活动。 继北京、河北成立杂文学会之后,全国各地如湖北、湖南、辽宁等地,由当地报纸杂文编辑牵头,很快也都成立了杂文学会。北京市杂文学会的成立,起到了播种和催生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现在连一些中等城市,都有自己的杂文学会,最初倡导者胡昭衡等人,可以说是杂文学会先行者,如果书写中国杂文历史,相信一定会写上这一笔。

不过我也必须坦率地指出,成立杂文学会目的是团结作家,共同繁荣北京乃至全国杂文写作,谁知由于政治观点不同、性情各异,加之个别人的私心和排斥异己的做法,北京地区的杂文作者从此分裂。像严秀、邵燕祥、蓝翎、牧惠、舒展等,一大批比较有影响的杂文大家,很少跟杂文学会有什么来往。这不能不说是杂文学会的遗憾。

担任两届十三年会长的胡昭衡,如今已经离开人世,但是他对杂文和杂文学会的贡献,我想这是任何知情人都无法否认的。如今北京杂文学会已有会员二三百人。由于无法成立全国性杂文学会,在胡昭衡担任北京市杂文学会会长时,他主动联系同样是官员兼杂文家的高扬(时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罗竹风(时任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共同发起成立省市间杂文联谊会,每年组织一次杂文学会的活动,进行杂文写作、出版等方面的探讨。尽管经费的筹措比较困难,联谊会只能在开完一次会后,再想办法寻找下次开会的东家,但是由于有一批热心杂文的人,在大家共同努力和协助下,自1985年成立以来的19年间,杂文联谊会活动始终没有间断。

2005年9月在兰州召开的杂文联谊会,恰好是第20届全国杂文联谊会会议。这就标志北京市杂文学会已走过20年,其他成立较早的省市杂文学会,同样有了整整20年的会龄。如同杂文这个文体本身一样,杂文学会再怎么艰难坎坷,只要有喜欢杂文的读者在,杂文和杂文学会就会蓬勃发展。作为过去的报刊杂文编辑,作为最早见证杂文学会成立的人,看到今天杂文写作如此繁荣,我从心底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也为胡昭衡的远见和勇气,感到由衷的敬佩和感动。如果没有他首先的倡导和组织,哪里会有全国各地杂文学会?假如有一天谁来编写杂文史,或者有谁在大学讲授杂文课,我愿意用这篇小文章提供线索。记住:在繁荣杂文创作和杂文学会成立上,官员兼杂文家的胡昭衡(李欣),是一位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军人物。

2006年1月8日

后 记

做报刊编辑时,总有许多年,负责杂文稿件。杂文读得多了,久而久之,就喜欢上了杂文。认识了几位杂文大家,受他们的影响和启发,渐渐地学习写点儿杂文,但是,终因读书不多知识浅薄,对于自己的写作总是缺乏信心。却又不忍停下手中的笔,几年下来,竟然集成一册十多万字的书,这就是我的第一本杂文集《岁月忧欢》。写作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把文章出版成书,我就是受此书出版的鼓励,其后更加起劲地写作杂文。

早年曾经尝试着写过诗歌,后来又一直学习写些散文,尽管都未成什么大的气候,但是也没有操过太大的“心”。写作杂文则不然,在知识的积累上,在文字的磨炼上,都得下大的工夫。有次跟已故老杂文家蓝翎兄聊天儿,说到稿费的标准时,他调侃地说:“写小说描写人物,搂搂抱抱一亲嘴,一两千字出去了,要是再打个滚儿又一两千字。写杂文,别看只千八百字,得调动多少生活和知识积累啊。”就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还不只是知识和文字,杂文作者尤其需要思想。在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最多的就是杂文作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思想。仅以我目前记忆所及,如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如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如吴祖光的《将军失手丢了枪》,如费孝通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如邓拓的《三个鸡蛋的家当》,这些前辈作家因杂文罹难,绝对不是文字上的原因,而是他们文章的思想内容,触犯了当时敏感的政治神经。这正是杂文的可贵和可怕之处。当然也是读者喜欢的所在。

关于杂文写作的方法,读书多有学问的作者,文章大都是以古论今,表达思想同时传授知识,这好像是杂文写作的正宗。只是闹不好会有“吊书袋”之嫌。我没有认真地读过书,各方面知识都欠缺,自知不具备杂文写作功力,倘若勉强地引证点儿书本,好像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却又怕闹不好会出笑话,反不如来个本色现身踏实。再说,人分等次,物有类别,读书少的人,总也得说话,自己这样一想,也就泰然处之了。没学问就是没学问,绝不装“大尾巴鸡”,倒成了我杂文的特点,所以要跟读者说清楚。

写作杂文,除了可以说点儿想说的话,更可以规诫自己行为,因为杂文大都针砭时弊,痛斥别人屁股不干净,首先得自己不尿裤子,不然未下笔就会手颤。有些杂文作者出身的官员,即使不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起码也不会沦为“下三烂”。不信你就挨个数数看。经常读读杂文,心灵就会净化;经常写写杂文,境界就会提升。这是我多年编杂文写杂文最大的感受。

我写作最多的还是散文,偶尔有所感也写点儿杂文,几年下来总写有二十多万字。这本《村夫野话录》,就是从中选出的一些篇什。这是我第二本杂文集。关于这本杂文集的名字《村夫野话录》,因我居住在亚运村,故以“村夫”自称,因我的杂文是“野”路子,故以“野话”自白。原来另有一个名字,在一次聚会上见到好友春瑜兄,说起书名,他以为还是《村夫野话录》更好,那就用此名吧。

我曾经写过一篇《见证第一个杂文学会成立》的文章,趁这次出书的机会把它附在书后,给杂文研究者提供一点儿真实资料。文中提到的李欣(胡昭衡)先生,是老一辈革命家兼杂文家,他在我流放的内蒙古和我的家乡天津任职时,都是我的父母官,只是因为地位、身份的差距,我不可能有机会接触他。但是他那时写的《老生常谈》杂文,只要在报刊上发表我都会阅读的。我的政治身份恢复正常,回到北京重新进入报刊界,恰好这时胡昭衡先生调来北京,因为杂文的因缘跟他有了几次接触,就更增加了我对这位文学前辈的敬重。这篇文章自然也有纪念创意成立杂文学会的李欣先生的怀念之情。

柳萌于北京亚运村寓所

2010年5月16日

同类推荐
  • 梁晓声文集·散文11

    梁晓声文集·散文11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北大美文

    北大美文

    中国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我只见到张竞生君的一篇“爱情的定则”。凡要讲真正完全爱情的人不可不对于所欢的时时刻刻改善提高被阴爱的条件。一可得了爱情上的时时进化的快感,一可杜绝敌手的竞争”这一书话,总是十分确实的。但是道学家见了都着了忙。以为爱应该是永久不变的,所以这是有害于世道人的邪说。道学家本来多是“神经质的”(Neurotic)、他的特征是自己觉得下劣脆弱他们反对两性的解放,便因为自知如没有传统的迫压他必要放纵不能自制,如恋爱上有了自由竞争他必没有侥幸的希望。他们所希冀的是异性一时不慎上了他的钩,于是便可凭了永久不变的恋爱的神圣之名把她占有专利,更不怕再会逃脱。
  • 动物的意志

    动物的意志

    叶兆言以他一贯的冷峻风格,用最理性、最理想的文字,书写最真实,最本源的欲望。以动物意志为名,阐述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嬗变,和人类对品格、物质、精神、爱好、理想、财富、权势、审美等各个方面需求的阐述,从而全面地展现了一个人作为动物本质的意志,并上升到一定的精神、哲学意义。
  • 新秋集

    新秋集

    “词”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本身,需要传统文化的土壤来提供养分。对于失去了传统人文环境的当代人,研习词之一道,首先难以克服的是格律之繁琐,真如“带着镣铐跳舞”。倚声填词的古法早已失传,今天的我们只能够依照传世的词牌,研究平仄、韵脚,逐字逐韵填词,更遑论还要在此基础上表情达意,进入优美而隽永的艺术境界。而最后、也是最繁难的一点,是如何在文学形式与审美格调上,做到古今融汇、古为今用,以古典的一轮明月清辉,照亮今天新一代中国人的襟怀胸次,这是今天的词作者所面临的艰难却又必然要完成的任务。否则我们所写的诗词,只是徒有其表,哪来生命活力?这种种繁难之事,王玉宝先生竟然在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读其词,让人眼前一亮,让人知道,这种古典的艺术形式,仍然在很少一部分人的手中,顽强地焕发着生机,这真是很了不起。
  • 所罗门情诗:<雅歌>赏析

    所罗门情诗:<雅歌>赏析

    所罗门的《雅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爱情诗歌集之一,作者是公元前960年登基的以色列王所罗门。历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文人雅士对《雅歌》进行了许多美好的解读,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但《雅歌》真的只是在讲所罗门与书拉密女的爱情吗?
热门推荐
  • 落跑萌妃:腹黑王爷很傲娇

    落跑萌妃:腹黑王爷很傲娇

    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龄肥胖女职员,异世重生,她改头换面,变身倾世女娇娃唐果果。奈何造化弄人,相同的遭遇再一次降临,看似穷途末路,但又见柳暗花明,绝地逢生。原本一生只为夺位复仇的腹黑王爷苏卿墨,却沉沦在她的古灵精怪的异世情怀之中,相似的遭遇令二人的心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夺位之路,注定不再孤单,而后宫生活,也注定不会枯燥……本文轻微玛丽苏,虐中带甜,喜欢本文的小伙伴可以加群10834331,一起沟通。微博求互关,兮兮微博是:唐子兮cici
  • 大炎演义

    大炎演义

    英雄不问出处,豪杰起于草庐。天下终归乱世,浑噩有谁一统?西武末年,少主年幼,外戚专横跋扈,卖官鬻爵之事亦不为少数,又恰值饥荒恶疾肆虐横行,各地民不聊生,各乡村民、诸侯纷纷揭竿而起。然苍生大道,究竟有谁来护,又究竟有何定数?乱世之中,究竟谁人称王?
  • 狙击部队之战

    狙击部队之战

    中东,美国中心指挥部,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任务,和一个强大的东方军事组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各大高手相遇之后到底鹿死谁手;狙击手与狙击手的对决又会有怎样的结局……敬请阅读!
  • 浅醉且听风吟

    浅醉且听风吟

    开始,只是因为多看了一眼,多去关注了一会,多去想了一下,就有了故事。那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没有过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段感情,就算随着岁月老去,也会在自己的心底留下痕迹无法抹去。希望不要错过,希望不要后悔,可惜却没有如果。
  • 异界之士大夫

    异界之士大夫

    17岁高中生石悲在古老的图书馆偶然发现一本失传的古籍《河图洛书》,被书籍传送到异界大陆士林大陆!士林大陆是士大夫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最强者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人士大夫!而经过太古大战后,士林大陆的最强者皆尽失去踪迹。而这一切与《河图洛书》再现人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敬请阅读《异界士大夫》,谢谢你的支持!
  • 天龙剑心

    天龙剑心

    前世和恋人茉崔蒂为成仙而共同修炼至化境的东方佑却在最后关头被恋人斩杀,带着不甘和无边的怒火死去。然而转世到一个铁匠铺的弟子之后带着一点残留的记忆活着,被几个丧心病狂的凡人殴打致死扔下万丈深渊之时苏醒前世战魂,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被下了死神封印……
  • 复仇联盟之亡灵杀手

    复仇联盟之亡灵杀手

    彩溟大陆,分为六大国:夜国、殇国、千墨国、蓝雨国、凌云国、寒国。十二宫星,具有强大力量。每国掌管两宫星。因为殇国殇王后的哥哥谋反,殇寒珏,殇王之女。害死殇王、王后自立王位,但殇寒珏被人所救……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游戏??殇寒珏会知道自己的身世吗?知道后回来报仇雪恨吗?报仇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事?能夺回王位吗?尽情期待吧!(???_??)?
  • 给凶手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给凶手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六年前的‘双子计划’,六年后的连环案件,一个个谜团指引他们走向既定的道路。这条征途,我本想独自前行,直到遇见你。
  • 温城一妃

    温城一妃

    她本是热血美少女一枚,在成功的道路上越挫越勇,越勇越挫。可一不小心就惹上了一个恶魔,相传整人手法险恶还有杀人不眨眼。她该如何是好啊?
  • 超强红包

    超强红包

    陈峰穿梭玄幻科技世界自带系统,系统主要功能抢红包抽红包系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