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38400000050

第50章 踏上不归路

“小弟,此战,我们获胜了。”

李鸿章的信件很长,但张云觉得,最要紧的应该就是这几句。

“呼!”

张云知道,自己的判断算是正确了。

日本这么快就谈和了,虽然好像很奇怪,但仔细一想,倒也在意料之中。

虽然日军看似打了很多胜仗,一路所向无敌,但毕竟他们已经没有海军了,所以不管是粮草、武器、人员都是没一些少一些,趁着现在还手里还有些资本,赶紧议和,才是聪明的决定。

但张云看了和约的具体条款,不禁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条约上规定,日本要撤出辽东半岛和朝鲜。

这也就是说,双方是无条件和平了。

可是,日军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再拖上几个月,他们自己就会因为缺粮而饿死,到那个时候,再一鼓作气,把他们全部歼灭,岂不是更好?

自身取得了这么大的优势,却还要跟对方无条件和平,也难怪张云会那么生气。

不过,生气归生气,张云却也知道,朝廷做出这个决定是必然的。

首先,就算真的继续作战,也顶多只能把陆上的日军部队给全部消灭掉。

因为北洋舰队已经全军覆没了,南洋、广东、福建几路水师全都是听调不听宣的主儿,登陆日本本土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大清朝如今每年都是赤字财政,还有一大堆赔款和洋人的贷款要还,即便其他水师愿意听朝廷调遣,这仗也很难再继续打下去。

当然,张云心里很清楚:虽然表面上这些说法可以算是有理有据、言之凿凿,但实际上都只是借口罢了。

就算不能够登陆日本本土,难道还不能够歼灭这些没有援兵、没有后勤的“残兵败将”吗?为什么要那么早议和?

张云突然想起了后世的一句话:

“攘外必先安内。”

他一下就明白了,缓缓说出了八个字:

“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要知道,这次战争的指挥:丁汝昌、李鸿章、邓世昌。。。。。。虽然职责各有不同,但有一点都是一样的:

他们全是汉人。

自从太平天国之后,朝廷就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地方军队的控制权,如今这些人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如果再让他们把几十万日军都给消灭了,那可就是大清朝1840以来对外打的最大的一个胜仗,你说,朝廷能不担心吗?

张云很清楚:兴许光绪皇帝不会有这个想法,但慈禧太后和那些八旗勋贵们绝对是这个想法。

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对于清政府来说,日本只是小问题,甚至连洋人都只是小问题。

反正,跟他们打仗,打输了,大不了就是割地赔款,到头来还能让自己来统治中国,只要乖乖听话,荣华富贵那是肯定有的。

虽说可能割地赔款会比较丢人吧,可毕竟这也是不是自己家的地,全都是抢汉人的而已,大不了就当卖了点儿东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汉人可就不一样了,自己压迫汉人那么久了,要是他们把自己给推翻了,哪还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到那时候,自己别说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了,恐怕不被连根拔起都算好的了。

既然利害关系是如此的明白,那傻子也知道怎么选,更何况慈禧太后呢?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话张云上学的时候也听过,当时觉得有些犯疑:

这天底下哪有这么卖国的政府呢?这不是贱骨头吗?

可现在张云才明白:这是汉人奴才的国,跟大清的旗人老爷有什么关系呢?卖着,自然也就不心疼了。

本来打了胜仗,应该是有好心情的,可现在张云明白了这些,只感觉气愤:

君视民如寇仇,又怎么让民视君如生父呢?

李鸿章还跟他说了一件事:

自己被升为凤凰厅的通判了!

这倒确实可以算件喜事,毕竟自己原先不过是个正七品的知县,现在居然被升为正六品的通判,相比起一般官员来说,这确实可以算是很快了。

不过也难怪,毕竟战争期间,整个奉天省,大部分州县都是不战而降或者抵抗了两下就弃城逃跑了,只有自己安东县成功顶出了日军的进攻,而且在战损比上还算看得过去,自然会受到褒奖。

当然,这肯定也跟李鸿章保举自己有关系,要不然,自己这么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官,也不会升官这么快。

其实说实话:张云本来是想着,这场战争后就辞官的。

这倒不是故作清高,毕竟,张云前世也就是个普通老百姓,什么封侯拜相、位列封疆,他没有那个能耐,也从来没想过。

不管是之前从军,还是后来当知县,都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

现在,自己攒下来的钱,怎么说也够自己下半生花销了,他准备回家买上几十亩田,再找个老婆,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四万万百姓的生计,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人都无能为力,更何况他呢?他只能是独善其身罢了。

可现在,看到了这纸“不败而败”的和约,又想起自己为官几个月来遇到过的那些罪恶,张云又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么一走了之。

“我改变不了世界,可也不能作壁上观。”

张云想到这里,就不再犹豫,他穿上那身官服,眼神里从未有过的坚定。

“就当是为了自己图个安心吧。”

张云觉得,人活一世,总得做点儿什么,才不白活一回。

同类推荐
  • 练就慧眼看世界

    练就慧眼看世界

    世事莫测?人生无常?只因每个人都活在用自己的经验和习惯编织成的笼中,难以走出一条通天大道。请到《练就慧眼看世界》中见证人间边声四起,各路英雄龙争虎斗,几成王败寇,又沧桑轮回,究竟谁为正途?岂不知最终的赢家却不在这遍地狼烟中。故事的主人公在二郎神杨戬的指点下,在神游周朝的过程中,一次次从迷惘到清醒,在每次挫折中成长,从一个无知少年到半是凡胎半是神、到最后成为统管宇宙秩序的大英雄。请跟随主人公一起瞭望世界吧,你会见证自己的充实和成长……
  • 宋之兴

    宋之兴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重回大宋,看主人公如何化大宋噩梦为美梦,如何中兴大宋。
  • 大宋河山

    大宋河山

    现代人穿越至北宋末年,身具不世文才武略,兼并西夏,攻占辽国,成就青史留名。
  • 庶子不才

    庶子不才

    陈柒,一名当代大学生,无意间穿越到古代,成为了富商之家的一名庶子。身份低微也就算了,偏偏父不慈兄不善,那我能怎么办?当然只有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好不容易踏入仕途,却发现做官更难,步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但是我陈柒不会认命,且看我怎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曼陀罗的紫金花

    曼陀罗的紫金花

    曼陀罗国有一位点指神医研究出了一种紫金花籽,在皇上的帮助下,宰相李霸大人率先种出来了。小王爷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他想法设法想要置皇上于死地。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被皇上发现了。善良的皇上并不想处死小王爷,神医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小王爷和公主来了个种紫金花大赛。在种紫金花的过程中,小王爷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热门推荐
  • 至尊毒体

    至尊毒体

    我叫秦欢,世人皆知吾威名,但你却碰我逆鳞。我叫秦欢,我杀人只需要一滴血,染着即死。我叫秦欢,我的唾液也可包治百病,但是重金难求。我叫秦欢,我的眼泪能让人瞬间忘却记忆,消除你的烦恼。我叫秦欢,灰暗世界中,称王称霸,唯我独尊。我叫秦欢,我的故事还继续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女嫁到:神尊宠不停

    魔女嫁到:神尊宠不停

    缘起缘落,从来只因一句因果;情生情灭,向来不由一颗人心。
  • 陌上花开:醉红颜

    陌上花开:醉红颜

    前世,他曾多次对她承诺——宁负流年不负卿。他也曾多次霸气地对她说:玉儿,就算天下人多唾弃你只有我不会。如果全天下人都与你为敌,那我为了你就算与天下作对又如何。你生生世世都是我莫无双一人的。我的灵魂,我的肉体和我的心。一切都是你的她多次看着他们之间的美好。但这美好的时光却很短暂。今生,历史重现。但却已是物是人非。(一)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二)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 梦境猎杀

    梦境猎杀

    ……原本豪华的房间装饰,此刻如同一张张贴在……新书《血族的女婿》·不当断章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涅磐重生2000

    涅磐重生2000

    一个花花公子被欺骗之后潦倒半生,每天醉生梦死。在wsop比赛中赢得了一千万美元奖金之后意外重生了,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的旅程。
  • 独步诸天

    独步诸天

    诸天号令,谁敢不从!少年古辰巧获诸天圣令,修万象神功,以主宰之威横扫武府宗门,凭无上霸气踏天才妖孽,独步九霄,号令诸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世卷·明清流变)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世卷·明清流变)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分为《吕思勉白话中国史·上古卷·华夏初兴》《吕思勉白话中国史·中古卷·汉唐初音》《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古卷·宋元兴亡》《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世卷·明清流变》《吕思勉白话中国史·现代卷·民国何为》系列5本,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具有完全意义的通史,分别讲述了各个阶段的政治史事、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还叙述了各国与中国的关系。该版本以192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为底稿,为了更方便理解和阅读,将民国纪元改为公元纪年,对有变化的地名也做了详细标注,并对文字做了全新精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