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1900000008

第8章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人非为钱物而生,钱物是为人而设

有兄弟二人,一同外出经商谋财,各赚得金钱甚丰,心下喜悦,于是相约择期相伴归家。

二人在归程中,兄心下贪念忽生:钱是万能,上可通神明,下可使鬼役。世间所有之物,没有钱断然不能取得!但钱少了做事很难见效,令人困窘,现在这荒郊旷野,四处杳无人烟。我如果将他杀死,将其所赚的钱装入自己的钱袋,此生便无后顾之忧,再不用为生计奔波了。

这时其弟心下也是同样的想法:我离家千里出外经商,栉风沐雨,异常辛苦,且利润微薄,这里异常偏僻,空旷无人,我何不将他杀死,取其金帛,便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此生无忧了。

兄弟二人开始各怀恶意。因此言语眼神,均现暴戾之色。

正值此千钧一发之际,所幸兄弟二人忽然念及平日手足之情,悬崖勒马,进而心中悔悟,各暗自惭愧,相对执手坦言:“为利不义,手足相残,做人薄情寡义至此,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二人挽手共至河边,兄将钱财投入水中。弟言:“善哉!善哉!”而后弟亦将金钱弃入水中。兄亦言:“善哉!善哉!”

兄弟相对而笑,互问:“咱们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财弃于水中,为什么还说善哉呢?”随即俩人各自答言:“我们因为钱财而互生恶心,是贪欲太盛的缘故啊,以致我们欲相互为害,今天把这害人的钱财和贪欲一并丢弃,故言善哉!”

经过这番波折,兄弟俩人大彻大悟,过起了淡泊的生活,只要有一点多余的钱,就拿去接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佛心悟人生

有些人利欲薰心,终日追求钱财。因此,不免利令智昏,往往闯下滔天大祸,轻则身陷囹圄,重则家破人亡。钱为人生活之源,断之则生命堪虞。然而谋求金钱,宜当取之于义,设有非义之财,即使家无隔宿之粮,宁可断炊,切忌妄取。所谓吃菜根,淡中有味,守国法,梦里无惊。

世间一切钱物是为人而设,人非为钱物而生,古人云:“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因此我辈万不可沉溺迷恋于钱物,致忘却本心,反为钱物所驱使。

当你眼里只有钱时,钱就会成为索命的无常

有个人贪财且吝啬,却又整天不务正业、滥赌成性,结果潦倒得家徒四壁,只剩下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也决不再去赌钱。”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块银子,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块银子,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而且袋子里就再也不会出银子。”

这个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钱,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银子,都要把他的脚埋住了。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每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连饭也顾不上吃,就这样一直往外拿银子。

银子多得都要把他的腿埋住了,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还是等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渐渐地,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是他还是舍不得扔掉那个袋子,最后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尽管这时屋子里已经装满了银子。

佛心悟人生

金钱只能满足一个人的物质需求,当一个人眼里只有钱的时候,也就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对金钱的占有欲人皆有之,这原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假若我们不能正确地对待金钱,把金钱看得过重,以至于成为金钱的奴隶,甚至丢掉性命。一个人真正的快乐与幸福是精神上的怡悦,情感上的满足,而非钱所能买来的。

减少贪婪之念,就是远离灾祸

一个僧人在树林中挖出了一罐金子,呆了一下,忽然惊惶失措地从树林中跑出去,碰到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漫步。他们问僧人道:“你为何如此惊慌?”

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一罐金子!”

两个人心里想:“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事他居然说太可怕了,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他们问道:“在哪里挖出来的?你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这么可怕的东西,难道你们不怕吗?它会杀人的!”

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你只管告诉我们它在什么地方。”

僧人指给他们说:“就在树林最西边的那棵树下面。”

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那些金子。

其中一个人对他的朋友说:“那个和尚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黄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杀人的凶器!”

他的朋友也觉得僧人愚不可及,连连摇头。

他们于是讨论怎么把这些黄金拿回家去。其中一个说:“白天把它拿回去太过招摇,还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些饭菜来,我们吃完饭,然后等到天黑了再把黄金拿回去。”

另外一个人见他说的有理,就照他说的回家准备饭菜。

留下的那个人心生恶念:“这么一小坛金子,一个人要尚且嫌少,何况两人平分,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呀!”于是心里冒出一个歹毒念头:“等一下他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样这些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饭的人也在想:“金子不多,还要两个人分,要是只有我一个多好啊。”于是在饭里下了毒药。

谁知等他一回到那里,留守的朋友就从背后蹿了出来,狠狠地用木棒打在他的头上,将他打死了,并对着他的尸体说道:“为了黄金,我只好这样做了。”

然后他就拿起那个人送来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没过多久,他感觉腹疼如刀绞,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挣扎之际才醒悟:“僧人说的话真是太对了!”

佛心悟人生

欲望是一口难填的井。佛曰:“财有五危:一、大火烧之,二、大水漂没,三、县官夺取,四、盗贼劫掠,五、恶子挥霍。”财既有此五危,犹以安贫乐道为妙。眼看时下,贪污汉之下场,谋财害命之结果,真令人触目惊心,耳闻心悸,何苦乃尔。

古人诗言:“家有黄金用斗量,有钱难买不无常,任尔盖下千间舍,一身难卧两张床。”所以说:人,固然不可一日无钱,因为有钱方能解决生存之所需,但亦不可过分为之贪求,甚至冒大不韪去取非义之财。要知道“君子道不拾遗”,更不取非义之财,宁可淡泊守穷,不作越轨苟夺。所谓君子穷固穷,但穷得心安无愧。否则,心存侥幸,一味贪财,为钱送命,甚至不惜杀人放火,即使贪得财积如须弥山,又能如何?若想图侥幸,谚曰:“多贪不如少用。”与其贪来挥霍,不如安分节流。古有诗言:“争人竞我几时休,不觉春已转成秋。叶落雁归霜渐冷,布衣草履更何求。”要知道,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若是有才有志者,何愁不能养活自己。

每一个人的天性中都有无尽的宝藏

一次,石屋禅师在云游的路上结识了一个青年男子,两人结伴同行,并同宿于一家客栈。

半夜的时候,禅师发觉房间里进了贼,那个贼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他的床边,正要伸手行窃,禅师大喝一声:“谁?”

贼被吓得双腿一软,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禅师上前揭去他脸上蒙着的黑布,发现竟是白天和他同行的青年男子。

“怎么是你?我竟然没有看出来你是个贼!可我一个和尚能有多少钱!你要干就应该干大买卖!”

那男子感到很惊讶,说道:“原来是同道中人!您能教我怎么干大买卖吗?”他的态度是那么的恳切,那么的虔诚。

禅师看着他的样子,摇头说道:“可惜呀!你放着可以令你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而不用,却甘做小蟊贼。我问你,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你想要吗?”

青年男子听得一头雾水,追问道:“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禅师突然紧紧抓住男子的衣襟,盯住他厉声喝道:“它就在你的怀里,你竟然不知道!身怀宝藏却自甘堕落,妄费了父母给你的身子!”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青年男子幡然悔悟,从此改邪归正,拜石屋禅师为师,后来居然成为一个著名的禅者。

佛心悟人生

人生最珍贵的就是拥有一颗善良之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金钱和利益,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每一个人,天性中都有无尽的宝藏,假如能识得自家宝藏,何用偷窃他物?天下众生,人人都有佛性至宝,何必沦为窃盗?

不能因贪图小利而迷失自己的方向

古时,有一婆婆心地善良,在家吃斋修行。一日在家诵读经文,忽听外边有人卖香,婆婆随即出去买香,以备敬佛之用。

到街市一看,卖香人乃一位出家化缘的僧人,婆婆心中欢喜,心想:能买得出家僧人的香烛,那也是上等的缘分。于是立刻上前施礼道:“请秤香料二斤。”出家人闻得,便随手在香袋中抓出一把,说:“二斤也。”婆婆见僧人并未过秤,疑其信口胡言,于是要求拿回家称一称,然后再付钱。出家僧人说道:“请施主自便好了。”

婆婆回家一秤香料,不多不少、足足三斤也。婆婆心中暗想:他既说二斤,我就给二斤香钱,反正他也不知道有多少。随即出得屋来,告诉僧人道:“师父好眼力,整二斤也。”

出家僧人说道:“我说二斤你不信,非要秤一秤,真是麻烦!”说完便收了婆婆二斤香料钱,自东向西扬长而去。

离此不远有一酒家,出家僧人到此歇脚,坐下后,买了一壶酒、一只猪腿,自饮自吃。

再说那位买香的婆婆,将香收好后,心中为贪得一时的便宜而十分高兴,给佛上了香后想到邻居家串门,恰经过酒家门前,抬眼看见出家僧人在独自吃肉喝酒,心中顿生烦恼,想此僧六根不戒,那自己方才所买的香烛岂非亦是不洁之物,拿去敬佛,恐怕不妥。于是上前施礼道:“出家僧人应谨守清规戒律,一心向佛修行,你既是出家僧人,为何吃肉喝酒?难道是假冒出家人?”

出家僧人听得此言,非但不恼,反而一笑,说道:“施主只修口来不修心,错把我三斤当二斤;老僧是修心不修口,既吃肉来又喝酒。”

当下说得这婆婆满面通红、深感惭愧,沉思良久,欲再问以求指点,抬头望之,已空无一人,方知乃神佛降临,指点迷津,于是跪地便拜。自此以后,婆婆幡然醒悟,从整心境,实实在在地修行,数年后,终成正果。

佛心悟人生

心中所向,当以行动实践,心口不一,如何便得正果?世人总喜将理想目标挂在嘴边,然却仅此而已,并不见有所行动,是故,理想每个人都有,然能实现者,寥寥而已。

欲望是人生的险境,常使人心智迷乱

道林禅师喜欢一个人住在树上,与鸟巢为邻,于是人送外号曰“鸟巢禅师”。

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访道林禅师,见道林禅师在树上坐禅,于是提醒道林禅师说:“你在这样高的树上打坐,实在是太危险了,赶快下来吧!”

禅师说:“大树虽高,但却并不危险,只要我小心一点,就不会掉下去;相反,你的处境才是最危险的!即使你有心躲避,但并不是每次都能躲避过的,所以真正需要小心的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白居易说:“我的生活平稳,而且是朝廷重臣,哪里会有什么危险!”

道林禅师说:“官场如战场,众人从无一心,薪火相交,难道还不够危险吗?”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道:“佛法是如何解释的呢?”

禅师回答道:“做坏事使我们心智迷乱,做好事使我们心灵明净!”

白居易听了深感失望,道:“这些道理连三岁的孩童都明白,又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何必说呢?”

禅师叹道:“三岁孩童都明白的道理,八十岁老翁却不一定会明白。”

白居易稍一沉吟,便解其意,连连点头称是。

佛心悟人生

世人皆为功名利禄所累,常常身处险境却仍执迷不悟。尽管也有人明白身处危险之境,但因受内心欲望的驱使,心智迷乱,结果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而欲望的不满足往往是悲剧的根源,正所谓“欲壑难填”,人生的灾祸皆源于此。有时就连三岁小孩也明白的道理,许多人却沉溺其中而不能自省!

放下心头的欲望,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南阳慧忠禅师佛法宏大,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

肃宗答:“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是欲望让世人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肃宗道:“如何才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道:“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肃宗道:“可是得到整个世界又能怎样?依然不能成佛!”

慧忠问:“你为什么要成佛呢?”

肃宗答:“因为我想像佛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

慧忠道:“现在你贵为皇帝,难道还不够吗?人的欲望如此难以得到满足,怎么能成佛呢?”

佛心悟人生

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世人求佛究竟是为了什么?恐怕大多是求财、求福寿之类,说到底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对财利,对权势的欲望,对延长生命的欲望……欲望永远没有止境!即使是皇帝也有种种欲望,但是却没有人思考过,当所有的欲望都满足以后,人生又当有何所求?其实人们祈求满足所有的欲望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想让自己更快乐一点,更满足一些,但是,何苦要绕个大圈子呢?你现在就放下心头的欲望,安心地过自己的生活,不滞于物,岂不快哉?

谨慎前行,方能事后不悔

有一学僧问云居禅师道:“弟子每做一事,事后总不胜懊悔,令我寝食难安。请问老师,为什么我有那么多的懊悔呢?”

云居禅师道:“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

一、逢师不学去后悔;

二、遇贤不交别后悔;

三、事亲不孝丧后悔;

四、对主不忠退后悔;

五、见义不为过后悔;

六、见危不救陷后悔;

七、有财不施失后悔;

八、爱国不贞亡后悔;

九、因果不信报后悔;

十、心性不修死后悔;

这以上十种后悔,你是哪一种后悔呢?”

学僧摸摸头,无可奈何地说道:“老师!看起来这些后悔,都是我的毛病!”

云居禅师道:“你既知道是毛病,就要马上改正才是!”

学僧问道:“要如何改正?恳请老师慈悲开示!”

云居禅师开示道:“你只要把十后悔中的‘不’字改为‘要’字就可以了,‘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得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心性要修。’做到了这些,你自然不会后悔了。”

佛心悟人生

人的恶习,往往是事前没做好准备,未选好方向,做事时不能谨慎谦虚,直到事情做完后方才后悔不迭,如能慎于始,便可善于终,就不会事后懊悔。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只要你能够多发善心,宽厚仁慈,本着自己的良心做事,方能事后不会后悔。

珍惜当下的拥有,不要寄托于虚无的幻象

有一位中年妇人,虽然身边已经有了一个五岁的儿子,但她还是想再要一个儿子,只是再也没有怀孕。甚感苦恼的她四处询问:“谁有本领使我能再生养一个儿子?”。

一个以骗人钱财为业的神婆对她说:“我有办法让你心想事成,再生一个儿子。但是,你必须祭祀天地。”

妇人闻听很是高兴,忙不迭地追问:“祭祀天地可以,但以什么来做祀品呢?”

神婆不紧不慢地告诉她:“把你身边的这个儿子杀死,用他的血祭祀天地,肯定可以再生几个儿子。”

妇人信以为真,于是准备杀死自己的儿子用来祭祀天地。

一位路过的禅师知晓此事,忍不住叹道:“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愚人,傻到这种地步,为了一个未出生的儿子,而去杀死身旁活着的儿子。”

佛心悟人生

只有把握眼前,才能掌握永恒。在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把希望寄托于远方虚无的幻象,而不珍惜现在的拥有。既然许多的事情我们不能主宰,那么我们就更要认真地对待眼前的生活,珍惜眼前的幸福。

看淡名与利,人生才会变得更踏实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廷也被惊动了,派人急忙赶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枉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殿前一片寂静,众人都束手无策,默然不语。

忽然,一个小沙弥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施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先是惊奇,再是愤怒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弥无知。

谁知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你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微笑着圆寂了。

小沙弥伏地而拜,泪流满面。

周围的人立刻将小沙弥围了起来,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在这里胡闹什么?”

小沙弥看着他们,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有人追问。

小沙弥含泪答道:“我那样做就可以达成师父的心愿,除去他的闲名!”

佛心悟人生

有多少人为了名利终其一生在努力争取,然而到头来争得的不过是满腹痴怨,一腔忧愤,而到死之时,方知生不带来,死不能带去。先贤早有训示:“酒足以狂智士,色足以杀壮士,利足以疯素士,名足以绊高士。”这些都是不刃而杀人的典型例证,我辈须时时铭记于心。

同类推荐
  • 步步为赢:看菜鸟的敢想敢做

    步步为赢:看菜鸟的敢想敢做

    在当代社会,几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走进职场,在这里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本书着眼于职场人需要注意的种种要点,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述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该如何求职,初入职场后又该如何站稳脚跟,职场达人都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一个优秀的员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又该如何与同事搞好人际关系,想要在职场少走弯路的话需要注意避免哪些误区,若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应该如何表现,那些或明或暗的职场规则该怎样对待?这是一本能让职场新人迅速晋级为职场达人的”职场秘籍”!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时刻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才能创造一流的成绩。
  • 做事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

    越来越多的员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他们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把事情做得“差不多”作为自己的最高准则;他们能拖就拖,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有些人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敷衍塞责这些统统都是做事不到位的具体表现。做事做到位是每一位员工最起码的工作准则,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做事做到位,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本书从老板管理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当前人们做事不到位的事实,以及如何提高做事效率和质量的方法。
  • 励志与成长

    励志与成长

    本书讲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融入社会、融入时代,从而步入人生、步入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怎么才能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始终保持自信、阳光、乐观等,通过精选的一个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故事给以解答。
  • 有一种牵手叫温暖

    有一种牵手叫温暖

    没有爱好的生活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一个昏梦,人生的哲学,深邃的智慧,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夜阑人静,在柔和的灯下,伴着月光的铅华,独坐窗前,用心聆听,方可感觉在这穿越千年、亘古不变的夜中,智慧才能得到更完美的释放,然后沉淀……
  • 成就事业的秘密

    成就事业的秘密

    很多人都能够重视创新的速度,因为速度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衡量标准,而实际上创新更应该适度——在合适的时期,在最能让人接受的地方做足文章。这样,才会使你的创新获得更理想的效益。在走向人生富有之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拥有资金,而是拥有一流的思维。有一个富翁去一个风景秀丽但是却很贫穷的地方旅游,在领略了大好河山的同时,也被当地的贫穷所震撼。于是生出想要帮助这里的人改变一下的想法,恰好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放牛娃。
热门推荐
  • 江山故国

    江山故国

    江湖百年如一梦,人生何处是故国?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谁能独善其身,谁能兼济天下,谁又是当今天下真正的英雄?红颜易老,感叹岁月如歌。世事如梦如幻,大江东去,淘尽爱恨情仇!国事,天下事,谁主沉浮?轮回还是天道,天下人过得好不好,才最重要。
  • 惊世公主:前世情缘今世续

    惊世公主:前世情缘今世续

    前世,她是仙界的嫡长公主,受冰川子民爱戴的冰神;而他,是武功高强而又英俊潇洒的火神。两人准备成亲之时,魔界至尊将一切搞乱。这一世,他们三人又会发生哪些传奇故事,他们三人,是否找到自己最终的至爱?(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爱你的人。关键在于,他能不能找到你,和你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最终幻想2命运与掌握命运

    最终幻想2命运与掌握命运

    最终幻想2的同人小说,不定期更新。加入了很多个人的东西。想玩最终幻想2但还没玩的最好回避,以免剧透
  • 再回时光偶遇少年

    再回时光偶遇少年

    17岁的李秉姿遇到了18岁的黄宇轩,那个明朗的少年带她领略世界的美好,见证世界的独特。——青春时期的暗恋是苦涩的,所以同样17岁的朱子萱,没有李秉姿那样的胆量,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后来,她永远停留在了17岁那年,停留在她的少年脑海中最明媚的那一刻。——再见,少年。——月亮也在迷失,星星也会迷路,所以我们的青春注定浓墨重彩。……
  • 追高冷帝君的第3333天

    追高冷帝君的第3333天

    【全文免费】天界几乎无人不知上生星君的女儿云苑仙子爱慕着青煊帝君。为他痴为他狂为他哐哐撞大墙!然高冷帝君表示,“撞就撞吧,别撞这煊御宫的墙,其他的随你。”……直到某一日,云苑要跑去跳弑神洞时,他才脸色冷冽的将人禁锢在怀里,一手挑着她下巴,双眼微眯:“要死就死远点儿。”
  • 雄兵连之天命

    雄兵连之天命

    本书在原动漫的设定上进行改动,其实就是跟着剧情来扯淡,佛系主角;别问女主,收这收那的,看下去就知道了;还有,不定时更新。
  • 经典英文小说:巴纳比·拉奇(套装共6册)

    经典英文小说:巴纳比·拉奇(套装共6册)

    Barnaby Rudge was the fifth of Dickens ' novels to be published. It had originally been planned to appear as his first, but changes of publisher led to many delays, and it first appeared in serial form in the Clock from February to November 1841.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Gordon Riots of 1780, Barnaby Rudge is a story of mystery and suspense which begins with an unsolved double murder and goes on to involve conspiracy, blackmail, abduction and retribution. Through the course of the novel fathers and sons become opposed, apprentices plot against their masters and Protestants clash with Catholics on the streets. And, as London erupts into riot, Barnaby Rudge himself struggles to escape the curse of his own past. With its dramatic descriptions of public violence and private horror, its strange secrets and ghostly doublings, Barnaby Rudge is a powerful, disturbing blend of historical realism and Gothic melodrama.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杀手逆天:废柴七小姐

    杀手逆天:废柴七小姐

    她,纳兰府唯一的嫡女,是所有人公认的废柴。当王者的灵魂君临,清冷的眼睛睁开,她已经由废柴变成了23世纪的绝世杀手。且看纳兰凌樱和蠢萌系统如何一起逆天下,逆苍穹!
  • 云做的许愿星

    云做的许愿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愿望,期待着实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