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4300000002

第2章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2)

并且,人人都知道要活下去并不容易,让自己的种姓繁衍下去更不容易,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呀。于是人们聚合在了一起,建立了国家,推选了君主,制定了法律来维护秩序,开办了学校来教育子弟,安排了警察来稳定治安,部署了军队来抵御外患,使每个人都能满足自己的生存欲望而不至于互相侵害。凡此种种,都源于求生的欲望。

但仔细想想,人的求生欲望如此之强烈,为生存而付出的努力是如此之大,但活着真就那么值得追求么?或者说生活当中真有值得我们为之如此付出的东西么?我们的种种忧患劳苦真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吗?看来我们实在应该仔细思考一下: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王国维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当年是一个哲学课题,到了今天则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生物学的课题。一些面目可憎的学者会以最不讨人喜欢的腔调说:生活的本质就是基因的自我复制。《好了歌》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为什么“痴心父母古来多”,因为这符合基因自我复制的顽强天性;为什么“孝顺子孙谁见了”,因为这无关于基因的天性,而仅仅取决于人类的风俗与情感。前者是自然的,后者是人为的;前者是天性的,后者是道德的。若以叔本华的话说,就是“在繁殖以后,大自然所求于个体的已达到了它的目的,对于个体的死亡就完全不关心了”。

如果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生命的意义当然便被消解掉了,但即便这已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真理,即便生命当真毫无意义,人们在那盲目的生存之欲的驱使下为了让自己能更顺心地活着,还是会编造出各种各样的“意义”来进行自我催眠。

一百年前的王国维还预见不到现在的科学发展,所以他仍然在哲学的框架之内勇敢地思考这个令人沮丧的问题。而他发现,最令人不愿接受的答案反而是最正确的答案,事情真让叔本华说对了,生活的本质不是爱,不是奉献,不是神恩,而仅仅是欲望。

【原文1-2】

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然欲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十百,一欲既终,他欲随之,故究竟之慰藉,终不可得也。即使吾人之欲悉偿,而更无所欲之对象,倦厌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吾人自己之生活,若负之而不胜其重。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夫倦厌固可视为苦痛之一种。[1]有能除去此二者,吾人谓之曰快乐。然当其求快乐也,吾人于固有之苦痛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且快乐之后,其感苦痛也弥深。故苦痛而无回复之快乐者有之矣,未有快乐而不先之或继之以苦痛者也。又此苦痛与世界之文化俱增,而不由之而减。何则?文化愈进,其知识弥广,其所欲弥多,又其感苦痛亦弥甚,故也。然则人生之所欲,既无以逾于生活,而生活之性质又不外乎苦痛,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

【注释】

[1]“钟摆理论”是叔本华思想里最有概括性,也是最著名的。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这样说道: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如果相反,人因为他易于获得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地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的成分。下面这一事实很奇特地,也必然地道破这一点:在人们把一切痛苦和折磨都认为是地狱之后,给天堂留下来的除闲着无聊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

【解说】

在这一段里被王国维大谈特谈的就是叔本华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

追寻生活的本质,答案其实倒也简单,无非是欲望罢了。欲望的一大特点就是永远不会满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欲无止境,得陇望蜀。欲望的根源就是不满足,而不满足的状态就是痛苦。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就算一种欲望终于得到了满足,但总有更多未被满足的欲望;旧的欲望被满足了,人又会生出新的欲望,所以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真正心满意足的一天。

更加可悲的是,就算一个人所有的欲望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满足,再也生不起什么新的欲望了,但厌倦之情也就随之而来,并不会觉得生活是一个多么令人中意的东西。

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厌倦。所以说,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厌倦之间无休无止地摆来荡去,而厌倦又何尝不是痛苦之一种呢?

能够摆脱痛苦与厌倦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快乐,然而为了追求快乐,我们便不得不在固有的痛苦之外多加上几分努力,而努力无非也是一种痛苦。况且快乐总是那么稍纵即逝,随后却带来更深的痛苦。所以,痛苦之后再无快乐的人生总是有的,而快乐之后再无痛苦的人生却从来不曾有过。

更有甚者,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的痛苦却不减反增。个中道理并不难晓:文化愈是进步,知识的积累也就愈多。人的欲望也会随之增多,对痛苦的敏感度也更高了。既然人生的欲望无法超越于生活之外,而生活的性质又不外乎痛苦,那么欲望、生活与痛苦,这三者实在是浑然一体的。

对于这种钟摆式的人生,叔本华曾经作过一个乞丐的比喻:每一次欲望的满足都像是丢给乞丐的一丁点儿施舍,在今天维系了这个乞丐的生命,为的是在明天延长他的痛苦。

在叔本华的概念里,幸福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而短暂的快乐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王国维写过一首《浣溪沙》:

路转峰回出画塘,一山枫叶背残阳,看来浑不似秋光。

隔座听歌人似玉,六街归骑月如霜,客中行乐只寻常。

这首小词细细琢磨下来,颇有几分耐人寻味的地方,尤其下阕,“隔座听歌人似玉,六街归骑月如霜”,美则美矣,诗人却冷冷地道出了这美丽背后的本质:客中行乐,终归不是家园。又或如《采桑子》所谓:

高城鼓动兰,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若生命果真如此,我们可想得出什么对策么?——古往今来,人们的确想出了许许多多的对策。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欲望,易知足故而易长乐;我们还可以寄身于宗教的世界,相信这白驹过隙的人生不过是永恒之生命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在苦海的彼岸就是幸福的天堂;我们也可以为无意义的人生假想出某个伟大的意义,让所有的痛苦都染上殉道者一般的崇高的光晕……当然,我们还可以闭上眼睛,堵上耳朵,忘记这世界上还有叔本华和王国维这样忧郁的理性分子,更可以让自己沉浸在真正“满纸荒唐言”的励志读物里,做一个简单而快乐的人。

只是思虑稍深的人,往往想求简单快乐而不得,便梦想能在这钟摆式的人生中看到一点解脱的希望。若从世俗的角度看去,无论科学的进步还是政治的进步,再多文明的进步似乎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反而使人生的痛苦增多罢了。解脱之道只能在另外的地方去寻找了。

曹雪芹似乎也在寻找一种解脱之道,这就要提到俞平伯先生著名的色空说了。

《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提到这部书的缘起: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段文字自然是每一个《红楼梦》的爱好者都耳熟能详的,其中“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十六个字被俞平伯先生单独提了出来,认为这实在是全书思想上的点睛之笔,一部《红楼梦》的主旨也就蕴涵在这寥寥十六个字当中了。(俞先生特地说明了一下,这“色”是色欲之色,并非佛家概念中的五蕴之“色”。)

也是在这一回里,甄士隐走失了女儿,败落了家产,便引出了那首著名的《好了歌》及它的注解出来,分明印证着万境归空的道理:

可巧这日拄了拐挣扎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如何?”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同类推荐
  • 英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论稿

    英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论稿

    宗教和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课题,其著作汗牛充栋,观点纷繁芜杂。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研究还会继续深入下去,但无论怎样研究,一个客观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即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精神底蕴。
  • 荒原岁月

    荒原岁月

    走进荒原走在稻子苹果和秋天的边缘我回来了,山谷还是从前那样,幽蓝野鸽灰色的翅膀下,夕阳扶起暖暖的炊烟苍茫,乡间道衰草铺河岸白桦林抱紧善良的村庄,让我记起美德笑颜以及困苦后的转变,可是,可是忧伤啊,多年以后的今天也在暮霭里扩散……
  • 闻一多散文、诗歌

    闻一多散文、诗歌

    《闻一多散文诗歌》收录了闻一多先生的数十篇散文和诗歌精品,非常值得一读。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开创格律体的新诗流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之一。闻一多的作品。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凝聚成一种不可多得的沉郁的美,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
  • 美人靠

    美人靠

    随笔集《美人靠》是小说家叶兆言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捕捉社会的千姿百态,与叶兆言以往作品不同,短小凝练的文字更像作者在对友人吐露心事。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然而文字读来却朴实亲切,记录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中的叶兆言。
  • 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

    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

    有人曾告诉刘墉,他手上有一颗星星状的纹路,所以可以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而刘墉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也有这么一颗小星星,我们就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每一个超越了命运的人,都抓住了自己手中的那颗小星星。本书是刘墉先生又一部至真至美的感性之作,集诗、书、画、摄影于一体,全面而立体地展示刘墉的人生轨迹,引领我们探寻他柔软温热的内心,发掘他辛辣人生哲学的根源。
热门推荐
  • 末日之归来

    末日之归来

    人生就在于选择,末日归来是,成就霸业,还是沦为平凡。一个系统两种选择,你是如何选择,而他又如何选择?新手作品,只为完成看小说时的一个梦想,不喜勿骂
  • 剑道归一

    剑道归一

    长歌起,御剑行。气冲霄汉,拨云见天清。三尺青锋斩邪佞,世外逍遥,何羡功与名。千江月,万山影。画角声残,高楼听萧吟。人在江湖自多情,恩仇难断,春风吹酒醒。
  • 炼狱邪少

    炼狱邪少

    无情的放逐,众生的嘲讽,在炼狱中崛起,踏上世人仰望的巅峰。正派中被埋没的天才,却走入炼狱成为了邪教的教主。究竟如何才能在强者林立的世界杀出自己的血路?
  • 不科学的驱魔并没有不对

    不科学的驱魔并没有不对

    牛鬼蛇神横行,女子高中生黑石命也要驱魔?
  • 少年失约西柏林墙

    少年失约西柏林墙

    大二女生李沐尔喜欢青春偶像作家顾清尧好多年,终于在顾清尧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如愿见到了他,并成了顾清尧的生活助理。当她住进顾清尧家的时候,朝夕相处下,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一个误会,顾清尧的粉丝开始对李沐尔极度反感。出于保护李沐尔的目的,顾清尧制造了一个骗局,将李沐尔送到了德国。他答应李沐尔,完成最后一本书,从此便退出这个圈子,与她在德国度过余生。李沐尔在德国等他,顾清尧却没有履行他的承诺。这是一个失约的故事,却包含了痴情的等待、情感的迷失、粉丝的疯狂、名人的无奈,故事的展开令人叹息,故事的结局却给人温暖。
  • 吸血鬼殿下请愛我

    吸血鬼殿下请愛我

    原本安静的艾丽斯贵族学院,不知何故变得危机四起。带着神秘的光之戒,连血猎者都算不上的柏泠汐卷入了这场无边的争斗。是命运的安排?是熟悉的邂逅?还是……结束一切的死亡。一个注定牵绊的命运,一个注定要死亡的生命,一个注定要分离的季节。请携手币币一起参观魔幻小剧场……【吸血鬼殿下请放手】关联。务必看完第一章,谢谢合作。
  • 霸王玺

    霸王玺

    一个早已成名江湖人物,又在经历着未曾见过的江湖传奇,一个与盗墓有关的故事,一段为了天下而起的风云涌动,各种僵尸魔物,神兽怪宠,相继登台,各类宝器神兵,一一呈现
  • 斗罗之吾乃紫君真人

    斗罗之吾乃紫君真人

    一处虚空之中,被锁链紧紧缠绕的男子,睁开了他的邪眸。口中念念不词“我法正,回来了”
  • 傲世火神

    傲世火神

    新书《异界之一棒大圣》求支持!一个以“炼魂”为尊的世界,没有炫酷的功法,也没有花样繁多的丹药!而就在这样一个极需天赋的世界里,有着那样一位天赋异禀的男孩,却缕缕遭受宗派的拒绝。他体内那神秘的火焰,竟连被称之为太阳化身的神兽金乌都为之臣服!原本可以站在大陆顶端的他,却直捣天界,再掀波澜!
  • 身在斗罗的赤鸢仙人

    身在斗罗的赤鸢仙人

    崩坏三的符华与“符华”“相遇”自斗罗大陆龙王传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什么,你问我倒底会发生什么?我怎么会把我知道的告诉你?)群号:949217364,欢迎加入,新人新作,尽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