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1300000005

第5章 :潜意识语言——破译宝宝性格密码

3.小脚丫有大智慧

妈妈担心过宝宝用眼不健康,也担心过宝宝的小手会乱抓脏东西不卫生,其实,妈妈对宝宝小脚丫的关心亦不会减少一分。担心宝宝会不会走多了伤脚;担心宝宝爱跪着,对膝盖造成损伤;看到宝宝走路的时候,一个步子大一个步子小,又担心他是不是哪条腿不够健康等等。

其实,宝宝的腿脚也会说话,只要妈妈能明白它们打来的信号,也就不会这么担心了。

1.宝宝总是喜欢跪着玩玩具,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妈妈都觉得疼了,宝宝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自顾自地玩,不知道有多开心。

事件小智慧:别看宝宝的膝盖又小又嫩,承受住自己的身体还是足够的,只要宝宝自己没觉得难受、疼痛就好,妈妈不必过于担心。要知道,打一针就哇哇大哭的宝宝,对疼痛可是足够敏感的,如果真的疼,他会用哭的方式告诉你,或者自己调整坐姿。这是宝宝必须掌握的调节能力。

2.宝宝在爬行时,总是习惯一条腿用力,而另一条腿跟在后面拖行。

事件小智慧:就像有的人习惯用左手吃饭,有的人习惯用右手一样,这是每个宝宝不同的偏好。宝宝觉得那样前进更迅速,手脚的协调可不是天生的,还需要宝宝逐步去领略、去掌握。给宝宝一点时间吧!

3.有许多小宝宝并不按理出牌,学会坐以后就开始学走,对爬行并不感兴趣,走起来才雄赳赳气昂昂的。毕竟爬着前进膝盖累,手腕也累,还没有走路速度快,吃力不讨好。

事件小智慧:有句话叫做“还没学会走就想跑”,这样的宝宝是“还没学会爬就想走”,区别在于:不会走的宝宝肯定不会跑,而不会爬的宝宝可以会走,这就要看妈妈怎么教了。一旦会走了,再学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只有爬行可以锻炼宝宝的手腕力量、手脚协调能力,这些都无法在步行中学习。研究表明,不会爬就会走的宝宝,将来患多动症的几率要比会爬的宝宝高许多。为了宝宝更好地发育,妈妈还是应该尽量让宝宝时常练习趴伏和爬行。

4.宝宝在冬天虽然穿得笨拙,爬行起来却不疼不痛,而夏天稍微在垫子上爬一爬,手肘和膝盖就会红一片。当宝宝急欲站立的时候,就想在地面上踩踏,妈妈只好给宝宝穿上鞋子。即使妈妈选择了最软最合适的鞋子,宝宝的脚丫还是容易磨出水泡、血泡来。

事件小智慧:对付喜欢爬的宝宝,妈妈应该准备一套护膝来保护手肘和膝盖,虽然宝宝的骨骼和关节组织都比较软,一般不会因为爬行受伤,但是多少会让宝宝感到疼痛,影响宝宝对爬行的兴趣。在空调房里准备一套护膝也是不错的选择。新学走路的宝宝,无论穿多么柔软的鞋子,终究不能长时间穿,更不能赤脚穿,相对于宝宝的娇嫩皮肤而言,任何鞋子都磨脚。穿鞋时间可以由短到长,让宝宝的小脚丫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5.初学走路的宝宝或多或少会有这些情形:明明能扶墙站立了,却老想爬;站着还挺稳的,一迈开腿就跌倒;很早就会爬了,却一直没法站立,更没法走路;有的宝宝老用脚尖支撑地面,让妈妈担心宝宝脚部变形。

事件小智慧:其实第一种情况非常正常,就像成人学溜冰一样,可以溜两步了,还是会不由自主脱下滚轴,脚踏实地地走。这种紧张和胆怯在宝宝心里会被放大,对于刚学步的宝宝来说,迈步走路是非常紧张的,即使走两三步也需要很大的勇气。等宝宝习惯走路,能顺利前进了,自然会放弃爬。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宝宝双腿的重心更换还没有协调好,走路的过程是一个双腿重心相互更换的过程,一旦没有掌握好,宝宝就会摔倒。

第三种情况,妈妈应该考虑是不是宝宝满足于会爬行的现状了,能爬行的宝宝就证明他们的四肢发育是正常的,只是宝宝满足了现状,不太愿意去挑战新的“任务”。

最后一种情况,妈妈可以检查小宝宝的脚后跟,会发现小家伙的脚后跟还很窄,站立的时候并不稳定,只好试图用脚尖来支撑身体重量。这时,妈妈应该尽可能少地让宝宝站立,等他能站稳了,再让他独自站立。

6.有很多长辈都会告诉新手妈妈,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会变成罗圈腿。事实证明,父母有罗圈腿,孩子继承罗圈腿的几率远比站得早的孩子形成罗圈腿要高很多。

事件小智慧:很多妈咪都不知道怎么把握孩子练习站立的时间,大多数孩子的力量和身体发育达到标准后,他见到小朋友们在地上走、跑,都会刺激他想要站立,尝试借助外力让自己站起来。妈妈只要顺其自然,适当辅助即可。在宝宝有力量支撑身体的情况下,形成罗圈腿不太可能。何况宝宝在一岁半以前,一直都是“O”形腿啊。

妈妈在提炼了所有的关于宝宝小脚丫的智慧后,是否该认真给宝宝挑选一双合适的学步鞋了呢?那么,请务必重点关注这些挑选学步鞋的小窍门吧!

A.鞋子大小要合适,妈妈应该对宝宝脚的尺寸了如指掌,尤其是什么时候该要再大一码了,千万不能粗心。

B.鞋后跟要能紧紧包住暂时还不稳固的脚后跟,给宝宝走路提供助力。

C.鞋底要软硬适中,太软了会影响宝宝的走路稳定性,太硬了会伤脚。

D.穿鞋口要大,方便宝宝穿脱。

妈咪悄悄话

A.对于早就学会站立,却迟迟不愿意迈步的胆怯宝宝,妈妈一定要耐心地给他加油,并且制造欢愉的气氛,千万不能强迫宝宝,毕竟这是宝宝重要的第一步。

B.当宝宝喜欢赤脚走在地板上的时候,妈妈无须阻止,只要保持室内地面安全即可。在宝宝足部发育的关键时期,脚底直接接触地板能促进宝宝足部的发育。放开双手,让他愉快地走吧!

C.很多妈妈都在考虑每天让宝宝走几个小时比较合适,这真是多余的忧虑了,只要宝宝想走就让他走,走路不是伤身之事。当他累了的时候,会主动向妈妈张开双手索要拥抱的。

家庭小剪影

谦仔的第一双鞋是姑姑给买的,因为我们家乡有一个关于“孤牙”的传说——婴儿刚长牙的时候,是两颗门牙一起长,如果只出了一颗,就叫做“孤牙”,谐音就是“姑牙”,跟姑姑沾边儿了,姑姑如果买鞋子给宝宝穿,将来宝宝就有饭吃。

宝宝9个月的时候,姑姑送来两双柔软的鞋子,正好让宝宝在盛夏8月穿上凉鞋,谦仔高兴得不得了,整天都要在地上走来走去,看到小朋友们在楼梯上玩耍,他也要去积极参与。武汉的八月热气腾腾,外婆没有给谦仔穿棉袜,就这样赤脚穿鞋子。等他玩了一下午回到家,我发现谦仔的两只大脚趾侧边各磨出了一颗鲜红的血泡。

戳破血泡、清理伤口,再消炎、包扎,等新的皮肤组织生长。谦仔的第一次穿鞋行走,给他的身体留下了一段疼痛回忆。尽管宝宝并不会记住,但是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教训。关注宝宝的点滴对于妈妈来说都尤为重要,一点点疏忽都有可能给宝宝造成伤害。

Tips:训练宝宝肢体语言的几个关键时刻

宝宝肢体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为宝宝8个月后,他们像冲开了“捆绑”一样,四肢开始活络起来,父母们也非常开心地教宝宝这样那样的动作,然而稍不注意,宝宝就有可能因过于活泼或被误导而出错。下面几个关键性的时刻,还需爸爸妈妈们谨慎对待。

关键时刻一

宝宝的手脚还不够灵活的时候,嘴巴可是大功臣,尤其是肢体语言发育时期撞见了长牙时期,宝宝常常一急起来就张开嘴巴咬人。长头发的妈妈吃尽了苦头,因为小家伙一边用手抓住你的秀发,一边用小糯米牙给你的肩膀咬出“彩虹”。

父母们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尽量不要穿有拉链的衣服,宝宝会调皮地咬住拉链头,拉链头材质不同,万一不小心让宝宝吞咽或者折断,后果不堪设想。

宝宝在妈妈身上不安分,用手推,用脚踢,既要妈妈抱,又要竭尽全力大展拳脚。这时,要绝对小心宝宝的“突然袭击”,他兴趣一来,或突然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就会推开你……要当心宝宝摔倒、撞伤。

肢体语言的初学时期,家长需严格注意宝宝的安全。

关键时刻二

行为越来越自如的宝宝,渐渐形成两种极端:极安静、极好动。在宝宝练习各种动作的时候,父母们要注意不要让他形成没事儿就动一动的习惯,否则将来上幼儿园,上课会更难安静下来,难集中注意力。

父母的言行是影响宝宝的重要因素,在教宝宝“出手”“出脚”的过程中,切忌“打他”“踢他”类似的词汇,特别是当宝宝真的打了、踢了之后,父母还表现出满意的样子,这会养成小孩子打人的坏习惯。

我们常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些小孩子乱哭乱闹,在小区花园里看到有小朋友见人就打两巴掌,这就是父母的言语与行动没能给宝宝带来良好影响造成的,我们作为父母,不能忍受别人家的小孩如此,更有责任让自己的小孩不要变成这样,纵容不是爱的主题。

宝宝的肢体在发育,需要学习很多的动作,但绝对不是不好的习惯,把这两点注意区分开来,宝宝才能得到健全的人格发育。

关键时刻三

根据宝宝的个性不同,他们的肢体语言表达不尽一致,有的孩子会很丰富,有的孩子则比较单调,一方面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开发,另一方面也在于孩子自身的个性。有个性没什么不好,但是每个父母都希望宝宝尽可能开朗一些,对于比较沉默,肢体语言简单、匮乏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开发。

比如:活泼的孩子听到别人唱歌会手舞足蹈,会拍掌、雀跃,而安静的孩子可能只是默默地听着,不动声色。

这场景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也没关系,但是小朋友的性格还是越开朗越好。家长可以握着宝宝的手教他拍掌,鼓励他“动”起来。平时多让宝宝跟活泼的孩子在一起交流,孩子对孩子的影响要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容易。

很多妈妈都认为,宝宝不会做动作、不会说话、不会走路都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会。事实的确如此,再不愿意开口的孩子,长大了都会说话;再不愿意走路的孩子,长大了还是靠两条腿前进。但是,当宝宝已经具备某种能力的时候,不去使用而是闲置,那么,宝宝将错过许多学习的机会,以及享受这份乐趣的机会。

所以,爸爸妈妈及时教宝宝使用肢体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潜意识语言——破译宝宝性格密码

有一则广告是这样:宝宝睡着之后,依然无意间流露笑容,或者小嘴巴轻轻地嘀咕,妈妈便自言自语:“你还这么小就想说话了?”

是的,小朋友对于说话的欲望从他出生后开始逐渐萌生,六个月左右偷偷模仿,十个月达到欲望之巅。他们急欲加入成人世界跟父母交流,只是苦于语言能力尚未发育完全。一忍再忍,张嘴而无声,有声而无意。当他们说话意念旺盛的时候,会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展现出来。这也是宝宝潜意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梦境中的宝宝到底在经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呢?他们到底要表达什么呢?婴儿小小的世界里,正在逐步构建一个虚无的沟通平台,尚未开发的语言功能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正以另一种形式迅速发展着。宝宝的想法通过他们清醒着或睡梦中的各种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宝宝的潜意识语言。

认识宝宝的潜意识语言,能够帮助妈妈们观察和发现宝宝情绪不佳的时期,更有导向性地培养宝宝性格。

此外,一个孩子的潜意识语言是丰富还是贫瘠,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语言发育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高低,甚至会对宝宝的性格产生内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表现出宝宝的一些心理变化、性格趋向等。

比如,潜意识里生气、不安、恐惧等情绪比较多的宝宝,将来性格可能孤僻、胆怯、聒噪;潜意识里开心、满足、幸福等情绪比较多的宝宝,将来可能热情、开朗、乐观积极。及时了解孩子,并正确合理地对宝宝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调整,要比性格养成后再修改更可行。

有的宝宝玩玩具的时候会忽然兴奋大叫,这是潜意识里对自己动手能力的认可。有的宝宝即便是睡觉起来给他把尿,他都会哭得死去活来,身体绷直不配合家长,哇哇大哭直到家长放弃,然后一躺回床上就尿了,这是宝宝的躁郁、叛逆表现。

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宝宝三岁以前,妈妈们能及时发现宝宝各种不好的性格,用正确方法使其改变,都有机会让宝宝培养出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我并不打算从多么深奥的心理学或潜意识理论来做阐述,只是站在一个妈妈的立场,更贴近地关注宝宝内心活动,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这非常重要,因为能将妈妈的爱注入没有安全感的小宝宝的潜意识之中,对宝宝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对新手妈妈来说,也绝对是一门生动、有趣、有用、简单、易掌握的学问。

一、睡眠中的笑容

妈妈最早发现宝宝的标志性潜意识语言大多是在宝宝睡眠之中。

刚出生两三天的婴儿就开始出现梦境笑容,睡眠正酣的孩子,眼睛忽然弯成月牙儿状,嘴角微微翘起。这种笑容通常毫无预兆地出现又戛然而止。

新手妈妈会因为第一次看到宝宝的笑容而开心得整夜睡不着,在宝宝学会真正的笑之前,妈妈只能在他们的梦境中看到这幸福的画面。等再过一两个月之后,宝宝的笑容睡眠还可以加入声音,咯咯几声,像是遇到很开心的事情。

宝宝的潜意识表情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最初并没有多么具体的意义和原因,但是很快,他们的潜意识表情开始“说话”了……

宝宝到底有多懂事,其实是大大超越父母想象的,别以为他才这么小,不懂看、不懂听、不懂说,他就什么都不懂。妈妈为宝宝所付出的一点一滴都在宝宝的潜意识里,他们最初的笑容或许正与妈妈有关哦。

当宝宝出生后几周,他能懂的就非常多了。他会笑、会哭、会愁眉苦脸,都是因为他正遭遇不同的睡眠事件……探究宝宝的睡眠世界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听起来或许没什么必要,但是,他们潜意识流露出的一举一动,可能正是你白天吼过他,你在睡前跟他大笑过,他想吃的你没允许等事件导致的后果。所有对宝宝心理有伤害和刺激的事情,一旦被宝宝“记住”,便会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如果父母及时发现,将避免自己在宝宝的后续教育中出现错误。

宝宝发生在睡眠中的笑容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笑容做了一些综合推测。

1.0-3个月的睡眠笑容

0-3个月是宝宝从无意识快速转化为有意识的关键时期,喜怒哀乐还没有定式,都是随着一天天长大而逐渐形成的。初生的婴儿露出的睡眠笑容尤为干净、清澈,对妈妈来说,它可以抚慰所有生产中带来的疼痛与不安,更缓解了新手妈妈的轻度产后抑郁。

宝宝笑了,是因为他——

可能一:回到了妈妈的子宫

宝宝出生后对新的环境感到害怕和抗拒,大多数宝宝醒着的时候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少些时候会放松观察周围的世界。只有等宝宝入眠后,在妈妈抚摸或耳畔轻语下,能重新感受一番回到妈妈子宫的静谧感。就像怀孕时,妈妈总爱摸着肚皮和宝宝对话一样。在妈妈带着体温的触碰下,宝宝能体会到妈妈要传达的关怀与浓浓爱意,笑意不禁流露在嘴角。宝宝在潜意识里重新获得了安全感,笑容犹如天使般安详。

可能二:吃到妈妈的奶水

呱呱坠地的宝宝天生就懂得吸吮妈妈的奶水,一股从未有过的香甜沁入宝宝的喉头、食道,他们可是惬意得很呢!宝宝用尽浑身的力量,尝到了神秘世界的第一口粮食,感觉倍儿棒!肚子饱了,入眠后的笑容当然如花儿般灿烂。

可能三:看到神秘世界的光亮

妈妈们都知道新生宝宝的视力还不太好,醒着的时候能看到的东西有限,睡着后能看到的世界却是那样明媚。在潜意识中,宝宝根据自己的想象,终于“拨得云开见月明”,看清“庐山真面目”。这也是宝宝笑得开怀的理由之一哦。

可能四:好温柔的声音好温柔的脸

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宝宝能听到妈妈的声音,但是需要透过厚厚的肚皮和羊水层,现在终于可以清晰地听到了。潜意识里宝宝感到安全、祥和,还能在模糊间看到妈妈的脸庞,妈妈正聚精会神地凝望宝宝,温暖的眼神像一张舒适的毯子盖在宝宝身上,他感到快乐极了,笑意流露在嘴角,一发不可收拾。

家庭小剪影

谦仔刚满月后,我就经历了第一次乳腺炎,虽然病情轻微,但是疼痛难耐。医生说,炎症不严重的情况下,只要宝宝多吸吮,打通各条管道,频繁排出奶水,症状就会消失。

于是,不太勤于哺乳的我开始“勤政”。小家伙却非常不配合,明明饿得小嘴到处找食物了,一察觉是母乳,就立刻吐出来哭闹,直到硅胶奶嘴封堵住他的小嘴巴。

我非常苦恼,也责怪自己不够亲近宝宝,导致他居然要奶瓶不要娘。

那段日子,我把奶水挤到奶瓶中喂宝宝。可是小家伙依然不给面子就是不吃。被我软磨硬泡地逼迫他吃了50毫升后,宝宝产生了抵抗心理。

有好几次,宝宝刚睡着不久,我就听到他在低声哭。我紧张地过去探望他,发现他表情伤心难过,皱着眉,仿佛受了多大的委屈。可是哭声持续没一会儿,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睡觉。

后来,当我积极为宝宝哺乳,终于让谦仔爱上母乳之后,小家伙常常会在梦里笑得开怀。我终于明白,妈妈对宝宝施压和生气,都会让宝宝在潜意识里感受到伤害,宝宝醒着的时候很难发现,只有睡着后流露出潜意识里的情绪,我们才能看得透彻。

随着宝宝越来越懂事,妈妈还是应该与宝宝建立良好的沟通比较好。

2.4-12个月的睡眠笑容

当宝宝长大一些后,4个月左右的宝宝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意识,也开始具备最基础的想象力。他们的潜意识容量变得更大,内容变得更丰富,也会流露出更多内心的小秘密。而身体稍微恢复的妈妈们,也要把重心真正转移到宝宝身上了。解开宝宝的潜意识笑容密码,需要妈妈特有的那份心有灵犀。

稍大一些的宝宝的睡眠笑容意有所指、精彩纷呈、俏皮可爱。

可能一:吃到新鲜口感的辅食啦

4个月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随着味觉的新体验,让宝宝多了想象力,除了奶、白开水之外,宝宝又吃了米粉、面条、果汁等,舌尖有了各种奇妙感受。每次新的辅食添进来,宝宝就感到一阵欣喜。吃着这些新奇的东西,宝宝要全神贯注去领略它们特别的味道,只有等睡下了,潜意识才开始行动,回味辅食的味道和美好,不禁笑从中来。

可能二:我会摇铃制造声音啦

宝宝的臂力开始增加,掌控能力也有所提高,从初生时期的只能握住摇铃,到4个月左右有意识地去晃动摇铃,小家伙又进步了。能自己操控物品,小宝宝自我感觉良好,想到这些,睡着都要笑醒。就像爸爸买了彩票中奖,半夜会笑醒;妈妈白天穿的裙子大家都夸漂亮,晚上会笑醒一样,即使人处于睡眠状态,潜意识依然沉浸在喜悦之中。

可能三:爸爸妈妈陪我转圈圈

出生后宝宝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在妈妈的体贴关怀外,多了爸爸的关心,宝宝在肚子里只能感受到妈妈的好,而出生后,爸爸也成了宝宝最好的玩伴。爸爸会将宝宝举过肩头,让他骑在自己的脖子上,或者抱着他旋转……徜徉在快乐里的宝宝抵不住瞌睡虫的骚扰,一不小心就睡去,但是爸爸妈妈能感受到他的每个细胞依然处于活跃中,所有醒时的景象会在睡梦中一再重演,宝宝或哭或笑睡不安稳。

可能四:可以看到好多东西了啊

除了身体、精神上的亢奋会刺激宝宝睡眠中流露表情外,视觉上的刺激也会让宝宝在睡眠中露出微笑。刚刚能看到颜色的宝宝,对于鲜艳的颜色情有独钟,随后,各种物品、表情神态、动物都让宝宝产生巨大兴趣。狗狗为什么会叫会乱跑?喇叭为什么能放出好听的歌曲?爸爸的脸为什么可以扭曲成夸张好玩的样子?这些都会记录到宝宝的潜意识中,在睡眠状态下去回味。宝宝潜意识里因为认识了许多东西表现出来的笑容,也是他在成长的一个符号,证明他已经在观察和思考了。

可能五:醒着不敢笑,咱要偷偷笑

家长们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会恃宠而骄,在宝宝出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是“步步惊心”,因为他还摸不清旁人的情绪,他不知道为什么尿裤子了会被妈妈骂,小手不小心把勺子里的药水打翻了会被爸爸吼,他感到惊恐、害怕,许多他觉得有趣的事情却因为遭到父母的排斥而变得不愉快,所以把笑容收了起来。这些收起来的“快乐”都被宝宝放到梦境中了。

让宝宝尽情释放潜意识里的笑容,是妈妈的重要功课。很多时候,家长会更多顾及自己的情绪,比如宝宝做错了事或不懂事,家长因此怪罪宝宝。其实,即使家长不打不骂,只是露出一个厌烦、忧心的表情,都足以让宝宝原本畅快的心情马上变糟。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敢看家长的眼睛,收回笑容,甚至哭泣。就身体发育而言,笑容能使人各方面机能达到最佳标准,妈妈们应该鼓励孩子,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笑。快乐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而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它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并且,放松的心境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除了宝宝潜意识的笑容外,父母们应该为宝宝制造更多的快乐,真正做到与宝宝愉悦沟通。这里有些为孩子制造灿烂笑容的心理小方法,新手妈妈们可以尝试效仿。

1.不完美的宝宝更可爱

我们需要随时观察宝宝的承受能力和情绪变化。对孩子寄予厚望没有错,如果给他造成了心理压力,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比如:当宝宝摇头的时候,我们希望他学会点头,偏偏他学不会这个动作,就拼命用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讨好我们。这时,有的妈妈会强行要求宝宝“点头”,他面露难色,依然只“摇头”……其实宝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希望博得妈妈一笑,如果妈妈能非常配合地笑一笑并且表扬宝宝聪明,下次再学“点头”也不难了。不完美的宝宝永远都有上升空间,父母对宝宝要求低一点,宝宝的快乐会多一些。

家庭小剪影

我一直认为谦仔很笨,当其他小朋友会翻身的时候,他只会躺着;当别人可以坐的时候,他只能靠着,还一不小心就倒了……出生在冬天的谦仔,被衣服捆成一只粽子,我从来没想过他能身手敏捷,胳膊和腿发育超前并且强壮。

等谦仔长大一点后,外婆和姑婆总爱教他各种各样的动作,他一律不学。这事儿强求不来,绝对没有让孩子吃喝那样简单。他不愿意学手语,不愿意学说话,大人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我想:由他去吧。

直到有一次,因为多次给他把尿他都不尿,等我刚把他放到床上,他就一泡尿,尿湿我三层被子、床单、床垫。气急败坏的我忍不住吼了宝宝,我质问他:“谁让你在床上撒尿的?!”小家伙立刻鼻涕眼泪一起流。要是以前,我一定会哄哄宝宝,但这一次不想原谅他,一直没给他好脸色。谁知道这个小家伙居然不哭了,反而对着我做出“欢迎”的动作,还朝我露出绝对正宗的谄媚笑容。我扭过头不看,他就跟过来继续做给我看。

仔细瞧,他的动作那叫一个“到位”,几乎和大人教他的一模一样。

惊诧之余,我也感到欣慰,不完美的宝宝自有可爱之处,平时不做不代表他没学,可能小家伙早已在心里练习无数次了。

2.让他放肆去探索

孩子对书本、电视等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活力,喜欢听妈妈讲故事,让妈妈很有成就感,认为宝宝爱看书、听故事是好事。但长期局限于此,就会让宝宝少参加很多的户外活动,孩子的快乐也不知不觉缩减了。妈妈们应该挖掘宝宝的童真与想象力,让他们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比如:父母可以在周末带宝宝去抓萤火虫、打雪仗、看蜘蛛结网、观察蚂蚁搬家等。户外活动既可以增长宝宝的见识,也能让宝宝更喜爱大自然,积极探索这个有趣的世界。

3.睁只眼呀闭只眼

如果你让孩子感觉一直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监督他有没有做错事,是不是听起来就觉得很可怕呢?当他要拿桌子上的碗,你说“不要”;当他还没学会站立就要下地走路,你说“不可以”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在监督了。孩子不一定在你希望他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就算他再小,都需要灵活的空间,别忘了他在子宫里可是自由自在的啊,父母何不睁只眼闭只眼呢?只要不是危险的事情,孩子爱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吧!

比如: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喜欢翻抽屉,把里面所有的东西都翻出来砸在地上,甚至用脚踩一踩。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忙着制止,只要没看到里面有打火机、剪刀等危险物品,就任由小家伙翻一翻吧。

4.全能宝贝重在培养

要给予宝宝更多的乐趣,就要让他受到方方面面的熏陶,比如音乐、舞蹈、文学等。有艺术基础的孩子,想象力和情感空间都会十分丰富。

比如:可以用宝宝最爱的八音琴让他小试身手,当宝宝玩耍时,伴以古典、流行音乐等,可以培养宝宝的乐感。看小朋友跳舞,欣赏各种舞蹈表演,则能增添孩子的美感。孩子的世界越丰满,潜意识层次才会越美丽。

二、不自觉的瘪嘴

宝宝的潜意识语言之二,是在清醒时的不自觉瘪嘴。1-2个月的新生儿或许并不能完全摸清楚妈妈的表情、语调、态度,一旦宝宝长大一些后,尤其是7-10个月的宝宝会相对敏感,妈妈的表情稍有不对,爸爸的语气强硬一点,他们会感到万分难过。

宝宝瘪嘴的次数多了,有可能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显得不够自信,父母需要及时引导孩子的自信心才好。关于宝宝潜意识里不自觉的瘪嘴,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1.行为伤感

行为表现——

早上妈妈要上班的时候,背着包跟宝宝道别。

父母抱着别人家的孩子说很喜欢。

宝宝正喜欢玩的玩具被妈妈拿走。

潜意识思想——

这些行为不要说在亲子之间,就算在恋人之间,都极容易造成误会和伤感。第一个行为,表达着一种“放弃”,对于不明白上班意义的宝宝来说,离开和抛弃几乎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不能陪伴在身边。宝宝顿时失去依靠,没有了安全感,所以瘪嘴。

安抚方法:妈妈应该好好地抱一抱宝宝,无论他懂不懂,都应该轻柔地跟他说:“妈妈要去上班了,奶奶会好好照顾你,下班回来就陪你玩耍,乖哟!”然后亲吻宝宝的小脸蛋,他就放心多了。

第二个行为则带着挑衅的意味,可能是父母故意这样逗宝宝,让他吃醋,也可能只是无意识的,但宝宝会觉得“我不如人,父母喜欢别人,不要我了”,对宝宝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伤心了,自然要瘪嘴。

安抚方法:只要不让宝宝产生这样的误会就好,当父母真心觉得其他宝宝可爱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同时表扬自己的宝宝也非常乖巧,时刻考虑到宝宝的感受,给他多一些肯定,伤感便会少一些,宝宝也会自信一些。

第三个行为,是父母的教育方式问题,不适合宝宝玩的东西应该被拿走,但是粗鲁地拿走,会让宝宝觉得是一种惩罚。有技巧地挪走玩具更适合早教年龄的宝宝,当孩子能听明白父母说话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这个不能玩,为什么不能,玩了会怎么样……尽管他们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对于父母的态度能够正面地接受,才不会感到伤心和难过瘪嘴。

安抚方法:用其他玩具来取代,语气尽量不要太生硬,而是跟宝宝好好讲解新的玩具有什么优点,并示范给宝宝看,以此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语言伤感

关键句——

“这么不乖的孩子谁要啊,妈妈不要宝宝了!”

“宝宝太不听话了,以后宝宝爱怎么样怎么样,妈妈不管你了!”

“你到底吃不吃/睡不睡/来不来?!”

潜意识思想——

语言伤感大多是对宝宝发出的喝令,由于太过严肃、激烈,太过大声或尖锐,让宝宝感受到莫名的压力与恐惧,在他们看来,并不只是父母吼一吼这么简单,而是做了一件巨大的错事,无法得到父母原谅。最可亲的爸爸妈妈歇斯底里,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在恐惧中,孩子不得不瘪嘴伤心哭泣。

安抚方法:首先必须强调一点,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父母尽量不要吼孩子,无论是低沉地教训,还是声嘶力竭地尖叫都不要,因为它不一定能对孩子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会给孩子将来的性格发育带来影响,使其性格变得阴冷或者暴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情绪修养和对孩子成长环境的维护。一旦控制不住吼了孩子,并导致孩子瘪嘴哭泣了,则要注意角色的变换,由“严父”过渡为“慈母”,如果是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刻从严肃化为嬉笑,会让孩子觉得一切莫名其妙,吼叫不管用不说,父母威严也消失殆尽。最好是不说话,用眼神和身体的接触来安抚宝宝,带他离开刚才那紧张的气氛。

家庭小剪影

我从来不敢对宝宝说“妈妈不要你了”“再也不想见到你了”这样的话,即使是开玩笑也不说。

我的妈妈脾气火暴,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我做错了一点小事,妈妈就会剑拔弩张地对我嘶吼:“你给我滚,再也不想见到你!”尽管后来她会把我拉到怀里,尽管我真的负气跑出家门,她是第一个冲出门找我的人,但很长时间内,我依然觉得非常难过。虽然我原谅了妈妈,心里却留下了受伤的痕迹。

所以,我从不敢这样伤害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对谦仔说过最重的一句话,是因为他顽皮,把一双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放进了我刚给他煮好的一碗粥里。我心疼他被烫到,又惋惜那一碗让我煮了两个小时的粥,也气愤他屡教不改的顽皮,一时不知道用什么来批评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最后,我说了一句:“真讨厌不乖的宝宝!”

烫到、跌倒都没有瘪一瘪嘴的谦仔,在听到我带着嫌恶口吻发出的批评之后,立刻伤感起来,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坐在那里动也不动,我不理他,他也不理我。

伤害就是这样,不会激起号啕大哭,只会惹得宝宝伤心难过,这种发泄不出来的情绪,或许真的会在宝宝心里留下斑驳的痕迹。

我们对宝宝再多的爱,也不及在宝宝犯错的时候给予的一点宽容。越是生气就越应该冷静,不要因为自己的莽撞而伤害了母子亲情。

3.实物恐惧

宝宝瘪嘴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对实物的恐惧。通常,面对实物恐惧(比如害怕卡通玩具等),宝宝最大的反应是回避和闪躲,而不是瘪嘴。只有当父母故意用他害怕的物体来威胁宝宝时,小家伙才会伤心地瘪嘴。例如,宝宝不肯乖乖吃饭,奶奶就拿出会发出尖叫的玩具火鸡来吓唬宝宝,说:“你不吃饭,火鸡就要对你喷火了。”宝宝被吓得小嘴瘪瘪……

潜意识思想——

家长切莫以为小孩子瘪嘴是屈服,其实是他小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难过才是宝宝瘪嘴的根本原因。在他的小世界里,一直认为面对恐惧的时候有亲人的庇护,而亲人却在利用恐惧吓唬宝宝,其心灵受到的伤害才是更为可怕的。

安抚办法:父母站在“哪一边”非常重要,恐惧出现的时候,父母应该断然地站在宝宝这边,与他共同面对“敌人”。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样的情况让宝宝瘪嘴,当宝宝瘪嘴了,妈妈要赶快亲亲宝贝,拿走实物,告诉宝宝,“我们不要这个玩具,不跟它玩,把它赶走,有妈妈在,谁也不敢欺负我们家宝宝!”妈妈的鼓励是宝宝最棒的良药。

4.梦境瘪嘴

以上所有导致宝宝瘪嘴的事件,都会在宝宝脆弱的梦境中重复上演。没有安全感会让宝宝的潜意识变得十分容易被打扰,稍有空隙,就会有不好的记忆席卷而来。宝宝表面上已经忘记了以上事件,其实那些真正伤害到宝宝的,都会留在他们柔软的心底,于噩梦中一并记起。尤其是夜晚的睡眠时间比较长,宝宝的潜意识会触碰到更多的情绪。

新妈支招

新手妈妈常常因为对宝宝过于紧张、关怀,要求太过严格,让宝宝失去了正常的快乐。将宝宝看成一个懂事的孩子吧,不要把一刻不停地关心当成妈妈的美德。即使是妈妈,也不要“丧失自我”,否则可能会跟你想象的美好蓝图背道而驰。新手妈妈不妨尝试以下方法,来放松放松对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为宝宝任何不犯错的行为鼓掌

多数父母的焦虑都来自于孩子之间的相互比较:A家的孩子会弹琴,B家的孩子会念诗,而自己家的孩子啥也不会。父母们有没有想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特点、速度和遗传因子呢?过多地比较只会让妈妈们的心理越发不平衡。聪明的妈妈应该将注意力放到宝宝的全面发展上,他可能会打球,可能擅长画画,或者创造力极强。只有为现在的“士兵”鼓劲,宝宝才有可能真的变得非常优秀。肯定宝宝每一个不错的行为,那些行为将有可能成为宝宝未来的发展方向。想想我们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吧!

让孩子为自己加油

家长一般不会和孩子谈论自己的事情,无论是工作、情感还是社交,认为孩子们没经历又没经验,肯定不懂。实际上,每个孩子都不会觉得自己不懂,反而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兴趣,如果妈妈们能偶尔和孩子谈谈心事,向孩子传达一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交处事的方法技巧,只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语气、事件,都可以跟孩子分享,这样既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思维,还可以从孩子天真稚嫩的世界里得到一些启发和鼓励,代沟也就不那么容易形成了。

良好心态,让宝宝更懂自己

妈妈们非常善于对宝宝的行为说“No”,几乎是条件反射的,看到宝宝做危险动作,No!看到宝宝吃不卫生的食物,No!各种不许,各种不行,专制地限定了宝宝的行为,其实妈妈们有没有想一想,当别人对我们说No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当然是问一句为什么。对于不会说话、不擅表达的宝宝们,我们更应该在他们还没问出为什么之前,就先告诉他为什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空泛地说“不行”,要在心里形成这种习惯:有不同意见,给出你的具体理由。宝宝虽然不能全懂,也总比行为上的强制执行要更得宝宝的心哪!当然,也更容易让亲子关系变得其乐融融。

善良的妈妈们,宝宝瘪嘴是真伤心,要小心谨慎,温柔对待哦!

三、低眉顺眼小心思

亲爱的小宝宝们在没有学会怎么耍些小花样的时候,一旦面对“不对劲”的情况,则表现出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颔首低眉,不敢到处张望,小手缠在一起。宝宝的可怜样子,妈妈们平时注意到了吗?

这是聪明的小宝宝开始了最原始的“思考”,他在思考怎么获得家长的原谅,怎么博得家长一笑,怎么可以得到他想要的玩具或者食物……总之,一心不能二用的宝宝,现在正低头冥思苦想他的妙招呢!

看透宝宝的小心思,黄金三步很重要。

事件回放:就在大家伙儿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好动的宝宝忽然打翻了桌上的一杯水,水流一地,并且溅湿了宝宝的衣服,紧张的妈妈顿时斜睨宝宝一眼,意在警告他,或者表达此刻的愤怒。

Step1: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关键词:敏感的小家伙,立即安静、低头、玩手。

观察:正玩得乐呵呵的小家伙,即使是弄得一身茶叶和水也不觉得有问题,直到妈妈双眸传递警告讯息……小家伙马上知道:妈妈生气了。接着,他安静下来,跳动的双脚软下来,从站着变为坐着。挥舞的双手也放下来,从十指张开变为十指紧扣。神采飞扬的眼睛也哀怨了,小嘴巴不再咿咿呀呀乱叫,而是低眉顺眼不做声。宝宝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妈妈感到上一秒还热热闹闹的,下一秒就冷冷清清。

Step2:滑稽点名,缓和气氛。

关键词:进一步瘪嘴悲伤,退一步海阔天空。

口令:“宝宝怎么这么不乖,把水打翻了,烫到怎么办?!”

诸如此类的口令,都会让亲子关系变得很僵。宝宝的确是在无意识间造成了一种危险的环境,严厉的语气的确会让宝宝知道自己犯错,但是继续朝这样的情绪发展下去,唯一的结果是引得宝宝大哭一场,最后在害怕、委屈的哭泣中收场。如果妈妈能换个口令,一切就不一样了。比如:妈妈可以用滑稽的语调唤宝宝的乳名,从教育宝宝的角度转换为讨好宝宝的角度,这样才能缓和气氛,只要妈妈愿意退一步,就能还宝宝一片海阔天空。比如这样说:“小宝?你在看什么呀?”越在发生事情的时候,越应该说最平常的话,能让宝宝的情绪趋于平稳状态。

Step3:模仿宝宝,破冰游戏。

关键词:给他一级台阶下,扑通扑通跳下来。

游戏:妈妈平常最爱跟宝宝做的游戏是什么呢?在刚才滑稽点名之后,自然而然地进入这个游戏即可。当宝宝刚学会做“恭喜发财”动作的时候,妈妈可以自己一边做这个动作,一边提点宝宝也加入模仿行列。除非是太过倔犟的宝宝,否则小家伙一定会乐于加入妈妈的互动行列。当宝宝也这么做的时候,妈妈应该理解宝宝的潜意识语言:我知道错了。

现在再来看宝宝的反应,当他得到妈妈的原谅后,会回到最初的活泼,而刚才一直没有加入妈妈互动的宝宝,潜意识语言则诉说着:我就要去抓水杯,就是要!

倔犟也是部分宝宝的天性,没什么坏处,妈妈们无须再跟他互动了,直接进入下一步骤。

Step4:回归事件中心,打开宝宝心结。

关键词:耐心早教,殊途同归。

总结:遇到倔犟的宝宝,妈妈应该直接进入对宝宝的早教,宝宝的倔犟一部分是因为淘气和调皮,一部分也可能是因为宝宝比家长想象的要懂事,他们无法接受父母的专制,为什么打翻了水杯就要被妈妈言语惩罚呢?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及时解答宝宝的困惑,给宝宝讲解事情可能引发的危险,并让他自己尝试触碰烫的杯子。而自己找到“台阶”下的宝宝,妈妈可以通过讲故事、读书的形式,以更温柔的语调和更人性化的环境,向宝宝解释为什么不能碰倒水杯。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宝宝,什么样的反应,多大的年纪,父母都应该用正确的心态和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要知道,宝宝低眉顺眼的一刹那,他们的小心思就活络了。解宝宝之忧,是妈妈们务必要具备的能力。

宝宝的心思妈妈你来猜

1.在好吃的食物面前,宝宝忽然低头,还嘟着嘴巴。

潜台词:这个是甜的,上次我吃过一口,妈妈就不给了,这次肯定又没我的份。

2.大冬天的,小家伙忽然尿湿裤子了,连忙低头看自己的裤裆。

潜台词:完蛋了,昨天尿湿裤子被妈妈打了两巴掌,看来今天又逃不掉了。

3.趁奶奶不注意,把她织的毛线团当皮球玩,这线头怎么扯都扯不完,偏偏正在做饭的奶奶忽然跑回来了,宝宝连忙正襟危坐,低头不语。

潜台词:我真笨,怎么没有趁奶奶回来前先藏好呢?等下又要长篇大论教训我了,说不定等爸爸妈妈回来还要告状,那我就要挨骂三次了。

4.外面太阳大,出门前妈妈给宝宝戴上帽子,可是不习惯戴帽子的宝宝实在受不了头上套个东西,拉下来爽快地扔掉,一扔完又发现不对劲。

潜台词:帽檐挡到我的视线啦,我不要戴帽子!可是每次把东西扔到地上,妈妈都会捡起来拍去灰尘然后批评我,好纠结,我就是不想戴啊!

5.爸爸和妈妈吵架了,妈妈哭了。宝宝躲在角落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潜台词:我不想看到爸爸吼妈妈,也不想看到妈妈对着爸爸哭,你们就不能像平时跟我讲话那样跟对方讲话吗?难道你们都是骗我的?难道你们只是假装对我很好,以后也会这样对我吗?好可怕,我该怎么办才好?

家庭小剪影

绝不当着宝宝的面和先生争吵,是我在怀孕的时候就给自己下的禁令。我上学的时候就听到父母离异的同学提起父母吵架有多难堪,他们有多讨厌欺负妈妈的爸爸,有多嫌弃背叛爸爸的妈妈。在教育问题上,我希望先生和我保持一致的态度,不能一边对宝宝教育,一边我们自己产生分歧。

那天,从来不喝酒的先生因为应酬喝了一点点啤酒,我能感觉到他鼻子和嘴巴呼出的阵阵酒精味道,就示意他不要抱孩子。结果两人因此而争吵起来。先生抱着宝宝不肯放,而我硬要从他身上夺过宝宝,一点点小事,却因为我们的坚持而变得像要发生战争一样。

语气都不好,声调都很高,音量亦不小,两人三句,你来我往,谦仔在爸爸的怀里吓得直哆嗦,他眼泪汪汪地望着我们。我们音量飙高,他大声哭出来;我们音量降低,他畏畏缩缩不敢出声。

当我们都消了气,握手言和后,宝宝的恐惧却没能消除。我抱着他等他入睡,他却不时发出一阵抽泣,小手紧紧地抓住我的衣角,把头埋在我的怀里。

我第一次感受到宝宝因为外在因素而产生的巨大恐惧。在他看来,我和他爸爸都是他最亲近的人,一旦我们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威胁,他的快乐便会瓦解,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形的亲子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巨大,影响也更深远。

真正关系不好的父母不用在孩子面前佯装恩爱,所有问题都应该理智解决,然后想办法传达给孩子,至少让他有安全感。像我和先生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应该一方退让,事后再议,不宜在宝宝面前小事话大,伤了和气。

6.邻居小朋友真的很聪明,家长的什么口令他都会做动作,还早早就会翻身、会爬、会走路了,家长忍不住夸奖邻居宝宝,自己家的宝宝已经把头垂到胸口。

潜台词:妈妈,其实不是我不会,也不是我懒,我只是不想和别人比,我有我自己的发展过程啊,这些东西不用学我自然就会了,不要逼我好吗?

相对于宝宝的瘪嘴表现来看,低眉顺眼是宝宝更为内敛的情绪表达方式,并且是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善于发现的父母可以及时引导宝宝调节情绪,而忽视了这些的父母,则给了宝宝进行错误思考的机会,形成最初的与孩子的隔阂。恰当关注与过于敏感不同,父母们还应该权衡掌握住这个度。

四、酷宝宝不理人

如果说低眉顺眼的小宝宝只是在等一个“台阶”下,那么,宝宝无论如何就是不理人的时候,我们是否要理解为他是真的生气了?

真实场景重现

宝宝10个月以后,可以专注地玩玩具,不再需要妈妈陪他拆装,能自己徜徉在玩具的快乐之中。而当妈妈呼唤宝宝吃饭了,或者要安排宝宝睡觉了,他都继续玩他的,仿佛根本没听到妈妈说话一样。

妈妈思考

通常这样的情况,会让新手妈妈们感到纳闷,刚才哪里惹宝宝生气了才不理人呢?如果从宝宝手里夺过玩具,小家伙一定大哭,但是妈妈就坐在他身边,他居然头也不抬,看都不看一眼,到底是为什么呢?

酷宝宝的潜意识语言

其实,妈妈们不用苦恼,这是你的宝宝长大了的信号。孩子逐步成长后,会变得越来越独立,会形成自己的喜好,在特定环境下,更会自己过滤掉他不想、不喜欢听到的话。当他沉浸在玩具的快乐中时,吃饭、睡觉什么的都是“浮云”,他不愿理会,所以无视父母。看都不看你是因为你的出现意味着要结束玩玩具,小家伙并不想得到这个结果,于是选择直接忽略。父母大可不必因此而烦恼,当你希望孩子配合你进入新的生活安排(比如吃饭、睡觉)时,只要用一种好方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化解掉他们潜意识里的排斥即可。用什么方法,关键就要看我们能给孩子多少空间行使权的自由了。

闯进宝宝的沉默世界,办法你来选:

方法一:坚持就是胜利

到了该回家的时间,一定要提前几分钟告诉孩子,然后再提醒孩子一次,接着慢慢带他走。同样,当你告诉他不能玩玩具了要吃饭之后,就应该开始收拾玩具,他再无动于衷,父母可以将孩子和玩具一起抱起来,默默地从他手中拿下玩具并放到箱子里。全程要在5分钟左右速战速决,以免宝宝觉得自己在理,比家长更坚持。

方法二:简化要求让宝宝更懂

考虑到另一种可能,宝宝之所以不理父母,可能是因为他不明白你让他做什么。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理解能力,1岁以前的宝宝大多只能理解不超过两个步骤的指示。如果你说:把玩具放到盒子里,穿上鞋子过来吃饭。他们听完后,基本以为这不是在对他们说话。妈妈最好能分开指示、简化要求,分别表达成“把玩具放到盒子里”,以及“穿上鞋子”。待他完成了,再让他过来吃饭,这样,孩子就好理解多了。

方法三:要求要清楚、明确

天真的宝宝理解能力有限,父母们千万别把对成人的态度用在孩子身上,必须要做到对孩子的要求明确、清晰。如:“把你的玩具收拾好”显得太过笼统,他们尚不能理解“收拾”的含义,更不知道如何收拾。明确说成“把车车放到柜子里,把娃娃放到篓子里”则更适合一些。此外,也别唐突地说“准备吃饭了”,而是直接带宝宝去洗手,戴口水兜,然后坐到饭桌前。大多数时候宝宝不听话,不是他不乖,而是父母下达的“指令”宝宝并不能理解。妈妈们先要自查哦。

方法四:正确激励孩子比命令更好

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下达指令,逐渐想要建立自己的威严,其实这样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罅隙。让孩子听父母的话,我建议使用更好的方法,比如激励。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情,不能让他因为害怕不做带来的不良后果而被迫做,要让他主动想做。孩子们都喜欢听好话,要想让孩子按照你说的去做,不妨以鼓励的方式来面对他,比如:“宝宝,你会自己吃饭,不需要妈妈喂了对吗?”“哇,宝宝能自己吃饭了,真棒!”激励的语气和语调,会让宝宝与父母更亲近一些。

方法五:换个词儿试试

宝宝非常不喜欢妈妈的某些口语,比如:“如果宝宝把鞋子穿上,我们就去游乐场玩。”凡是“如果”“除非”这样的词语,宝宝都会认为是要求,必须达到了要求家长才会怎么样,索性宝宝就不理父母了。谁喜欢任何事情都是被要求的呢?妈妈如果能换个词儿,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比如:“等你穿上鞋子,我们就去游乐园了哦。”妈妈耐心的一个“等”字,宝宝会立刻欣喜起来。

方法六:将心比心

妈妈如何保证一个最佳的心态?父母应尽量做到将心比心,千万不要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就不管不顾。有时候父母会抱怨宝宝这么小就不喜欢理人,其实有没有想过,如果是你自己正在工作、看书、看电视的时候,突然有人要你放下手上正在做的事,立刻去做别的事,你会怎么想?所以,将心比心,孩子也会如此。父母或许没有耐心像对待成人一样去解释。但只要有可能,我们完全可以在宝宝沉醉于某件事的时候,提前告知他。告诉他:“我们过一会儿就要回家咯,宝贝,下次再来和小朋友们玩吧!”如果孩子仍然不情愿不理会,至少他会平静地接受父母的安排,毕竟这是事先就说了的事情。孩子也需要一个心理过渡,还请父母将心比心,理解宝宝的心态。

酷宝宝不理人的招数,多少会让妈咪们担心,除了以上宝宝不理人的潜意识语言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父母要回忆,是否对宝宝的诸多要求说了“不”。当你在他关注的事情上说“不”之后,这个小家伙也可能因此不想搭理你了。

这里,就为家长介绍几种说“不”的技巧。

错误一:不可以把手放到嘴巴里!

技巧说法:手上好多脏东西,都被宝宝吃到肚子里了,要不要去洗个手呢?

错误二:正在长牙不可以吃糖果!

技巧说法:宝宝,我们吃完午饭后去超市买橙子吃吧?或者喝杯香香的牛奶好不好呢?

错误三:(还没学会走路的宝宝,总爱跟着小朋友到处乱跑玩耍)不可以跟着哥哥姐姐乱跑,会摔倒的!

技巧说法:哥哥姐姐都吃饭了才有力气跑,妈妈带你回家吃饱饱再来跑吧。

或者:“宝宝要先学会走路才能跑得和哥哥姐姐一样快,妈妈去教宝宝学习自己走路好吗?”

顺着孩子的脾气走,并不是纵容他,而是理解他。给孩子多一个选择,就是给孩子坚持他自己权利的机会,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会让宝宝更开心、更快乐。

有许多时候,我们必须对孩子严厉,以保障他们的安全,比如:不能在马路上乱跑,不能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为了让孩子重视,父母不得不强迫孩子服从。关键是事后也一定要找机会给宝宝一个他们能明白的解释。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尽全力给孩子提供一种既安全又能正面影响他成长的环境,让孩子能在没有条条框框强行束缚的情况下恣意、自由地成长,勇敢地行使自己的自主权。

此外,当宝宝不理人的原因从以上所有方面都排除后,父母有必要带孩子去测试一下听力,以确定是否孩子健康发育上出了问题。

五、宝宝进食“潜规则”

许多妈妈都说宝宝不好好吃饭。

的确如此,相比较刚出生宝宝的奶来张口,1-3岁的宝宝会显得顽皮不爱饭;相对于成年人的营养进食,讲究养生之道,1-3岁的宝宝显得只爱零食不爱主食。但是妈妈们有没有研究一下,宝宝为何突然不爱吃饭了?当其他孩子在吃饭,爸爸妈妈在吃饭的时候,我们的小宝宝在做什么呢?

宝宝进食“潜规则”是否被粗心的父母们忽略了呢?这就一一来考量。

1.平时很爱吃奶的宝宝,因为生病了两天打针吃药,明明已经好了,却不爱吃奶了,奶瓶一过来,就用手推开。

潜规则:宝宝的肠胃不适,由于生病影响了肠胃活动,或是某药物造成肠胃异常反应,让宝宝对食物产生抗拒,不适感让宝宝想吃也吃不进。这时候,贴心的妈妈应该为宝宝准备米汤,或者稀一些的牛奶少量,以减轻宝宝的痛苦。

2.每天都能吃上一大碗面条的宝宝,今天只吃了几口就开始摇头不吃,连看都不看一眼。

潜规则:这是绝对的饭菜不合口味!不要惊讶,我们自己也不能因为喜欢吃牛排就连续吃一个月牛排啊!菜式一成不变,即使宝宝是喜欢的食物,也会变成令宝宝排斥。小家伙是好奇的,他希望接受新鲜的食物。

3.切碎的蔬菜放到稀饭里,宝宝爱得不得了。当家长开始吃饭后,小家伙也在桌边要,给他尝一口白菜,他却完全不理,喜欢吃鱼虾肉,偏食。

潜规则:宝宝的咀嚼能力和吞咽功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如成年人完善,青菜这种长茎的食物,一旦宝宝不能咀嚼碎,会哽在喉咙中出不来进不去,于是宝宝反射性地抗拒类似食物,妈妈对于宝宝的进食能力还有待更细致的观察。

家庭小剪影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很少能亲自下厨给宝宝做一顿好吃的,宝宝的饮食一般由外婆主理。不承想,多次看见连我都无法吞咽的食物被端到宝宝的餐桌上,这让我着实惊讶了一番。

谦仔六个月开始长牙,外婆给他熬粥吃。

宝宝的乳牙生长过程非常缓慢,当谦仔仅仅冒出两颗门牙的时候,外婆的粥已经熬成了七分稠。外婆的口头禅是:“这是不用牙齿嚼就能吞的。”我想先试试,谁知喝到嘴里实难下咽,米粒没有开花的粥,每喝一小口都要咀嚼三五个来回才能吞下,更何况无齿的宝宝。

谦仔大概七个月的时候,外婆那碗终于熬开了花的粥里有了青菜、鱼、肉,但是我发现谦仔吃起来十分费力,青菜叶子过长,他在吞咽过程中会出现呕吐行为,肉虽然切成了末,却因为不如蔬菜那样细腻,粗糙的口感让宝宝含在嘴里迟迟不吞。

这让我对宝宝的食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长辈带小孩非常辛苦,熬粥不能按时按点,宝宝饿得哭了,即使没有熬好也盛给他吃。为了简化切菜流程,青菜只能用手掐一掐就放进锅里煮。

宝宝新嫩的肠胃是否能消化这些食物?这些食物是否给肠胃带来比较大的负担?我们难以求证。如果能为宝宝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在理解宝宝吞咽的困难后,我尝试着为宝宝熬粥熬得更久一点,让米粒更烂一些,也将蔬菜切得更细一些,宝宝不爱肉末我就给他炖成肉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妈妈花昂贵的价格买高品质的食物,也不外乎是追求宝宝的健康。看着宝宝轻松吃着各种菜末、肉汁、稀粥,我才觉得安了心。

4.胡萝卜汁非常有营养,可是宝宝怎么都不吃,看到红色的汁就躲闪。

潜规则:宝宝不懂得养生,他们只知道嘴巴喜欢、肚子需要,不会考虑什么有益身体。本能想吃的,他就张开嘴巴吃。妈妈想让宝宝吃有营养但不合宝宝口味的东西,一方面可以等宝宝大一些再补充营养,另一方面也可以混合在宝宝喜欢的食物中一同喂给他吃。

5.宝宝总爱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从吃一大口玩一会儿,到吃一小口就要玩半天,越来越不爱吃饭。

潜规则:没有不听话的宝宝,只有纵容宝宝的家长。一边吃一边玩对肠胃消化非常不利,也无法让宝宝品尝到饭菜的美味,最初不培养出良好的饮食习惯,将来又怎么谈得上有好的胃口乖乖吃饭呢?

对于宝宝厌食,妈妈不必太过忧心,大多情况都能通过妈妈的用心经营而得到改善。常言道:抓住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其实妈妈对宝宝也是如此,能抓住宝宝的胃,宝宝才会打从心眼里对妈妈有更深一层的喜爱。

同类推荐
  • 十月怀胎营养必读(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十月怀胎营养必读(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顺利走过十月怀胎艰苦历程,一朝分娩带来母子平安喜悦。成功妈妈从这里起步,选择最佳怀孕时机,孕期营养的科学安排,孕期用药宜忌,每月胎教方案,分娩知识与技巧。
  • 幸福的秘密-每天不可缺少的亲子游戏

    幸福的秘密-每天不可缺少的亲子游戏

    本书介绍了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做父母的应该知道的有益身心健康,智力发育的日常游戏。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心理咨询(插图)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心理咨询(插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涵义也趋于全面化、完整化。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的成立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这就表明,真正的健康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古罗马有位叫西塞罗的哲学家曾说:“心理的疾病比生理的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这个预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变得愈发真切,躯体上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而由精神上的原因导致的心理疾病在危害人类健康方面产生了更加巨大的杀伤力,这就使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心程度飞速提高。那么,何谓心理健康呢?
  • 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想要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让想象力转化成优秀的思维能力,甚至成为实现梦想的基础,这绝不是简单的事情。有人以为只有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一种偏见。
  • 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本书是一本写给所有男孩父母的家教类图书。书中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打骂式”和“溺爱式”两种传统家庭教育误区,提出“爱与管教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全书围绕尊重男孩、“穷养”男孩、巧用激励、善用奖罚、品性打磨、因材施教、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教会父母如何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杰出的男孩。
热门推荐
  • 阴间事务所

    阴间事务所

    “从什么时候开始,让你产生了还活着的错觉呢?”有的人活着,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依旧好好的活着。“妄生,误存,只道世间玩笑”可是这玩笑,却开的那么令人心寒。“混沌现世,天毁地灭!”千年前的天书预言,骇人听闻!时至今日,混沌,竟真的出现了。。。------------------------------------此书可能会有点慢热,可以先收藏养肥再杀。第一卷的浮生篇主要是由人间的几个小故事来引出世界观,人物和主线(耐心看到第一卷末,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括弧笑!),从第二卷混沌篇开始情节会越来越精彩!欢迎观看!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谢谢!
  • 请让她幸福

    请让她幸福

    盘正条顺的柒小染姑娘,性格却让人又爱又恨的像个活火山,许多爱慕她的追求者都如痴如醉的看着她的脸,却对她的性格敬而远之。青梅竹马连分手都不敢说,在背后大长腿一跨,差点把地球劈两半。柒小染这个四元次姑娘这回大彻大悟了,会让她如愿以偿吗?柒小染可是一块让人垂涎欲滴香腻腻的肥肉,只有细细品尝的人才能懂得她的美味可口。
  • 入魔者归圣

    入魔者归圣

    因为亡灵的出现而导致人世中只剩下了百来万的人,为了与亡灵而斗争一些人开创了“变式鬼人”从而修炼鬼之气,突破实力,主角“赖明”以自己的天赋与智慧屠戮亡灵,拯救“鬼世”中的“鬼”和人,从而踏上征亡灵之路。
  • 妃你莫属:冷王请接招

    妃你莫属:冷王请接招

    她本是21世纪特种部队的精英队员,被师兄们宠爱的小公主。可一朝穿越成身世神秘的苏紫玉,还特么要刺杀这个祁国的保护神王爷才能回到21世纪。为了自己的师兄,她拼了。他是祁国战无不胜的保护神,可他的记忆也就止于四年前,当神秘的苏紫玉出现,他才发现自己的记忆慢慢被唤醒。看着一次次出现在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的男人,苏紫玉于心不忍。“求你,离我远一点……”“如何?”男人眸光微眯,嘴角勾起,笑容邪魅带着冷意。“我怕我会杀了你。”苏紫玉把玩手中匕首。男人上前,勾着她的腰,“是杀了我?还是不舍得杀我?恩?”声音低沉,如同罂粟般让人沉沦。某人狂汗,这么使用美男计不科学啊喂!!!
  • 勇者玩具屋

    勇者玩具屋

    “喂!你还是人吗?!”少女一脸气愤的嘟着嘴。“巧了!我还真不是!”凌洛笑着答道。这是一个少年少女们的奇幻冒险故事!从现在起,你将进入一个你从未见过的危险的世界!你准备好了吗?
  • 夜弦奏繁星

    夜弦奏繁星

    有一天,陆苏禾发现从小追着自己的小男孩又出现了!不像小时候一样流鼻涕了,变的又高又帅又有型!“苏听白,糖甜吗?”“你送的,和小时候一样甜!”“哈哈哈……”
  • 创造宇宙者2多极化

    创造宇宙者2多极化

    统一全宇宙的归零帝国全面爆发了内战,一时间帝国飘摇。帝国拥护者、反叛星球、星盗,各方势力剑拔弩张,创造宇宙者的传奇就此开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天宝鉴

    九天宝鉴

    沦落到捡破烂维生的世家子弟,意外获得九天宝鉴传承!究竟是大造化还是巨坑?一次次挣扎在生死边缘!拒绝被掌控的命运,修炼只为超脱九天,万古先贤!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守护!守护只为钟情!
  • 我能给你技能

    我能给你技能

    罗科是一个在社会在摸爬滚打了几年刚30岁出头的小伙。有幸得到一款虚拟系统,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