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54600000017

第17章 铸鼎风波

公元前513年冬天,士鞅忽然向魏舒提议,说汝滨之地(今河南省中北部汝河一带)原属戎人,如今新被晋国占领,民心不稳,很容易发生暴乱。晋国应该派兵前去修建城堡据点,并且收缴当地百姓的铜器,以加强对当地的管制。至于派往汝滨的人选,士鞅也替魏舒想好了,便是时任上军佐的赵鞅和时任下军将的中行寅。魏舒不知道士鞅会有阴谋,便同意了士鞅的提议,让赵鞅和中行寅带兵去了汝滨。

到了汝滨之后,赵鞅和中行寅一面督造城堡,一面收缴当地的铜器。经过十几天的忙碌,他们在当地一共收缴了大约480斤的青铜。按照以往的规矩,这些铜要被当做政府资源送到国都,与其他地方收缴来的金属存放在一起,由国君或者正卿统一处置的。然而正当赵鞅打算派人把这四百多斤青铜送回去的时候,中行寅拦住了他。中行寅说:

“这些铜不用送回去了,我们可以另作他用。”

赵鞅疑惑道:

“你要用它做什么?”

中行寅道:

“我们可以在此地浇铸成一尊大鼎,将范宣子(士匄)颁布的一套刑法刻在鼎上,作为警示人民之用。”

这里我们说明一下,赵鞅的先祖赵盾在他担任正卿期间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规范卿大夫们的行为,曾经制定一套法律。后来的士匄在赵盾这套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编订,又颁布了一套新法,被称作宣子之法。只不过,士匄的这套法律从来没有以铭文的形式正式颁布过。中行寅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法律用铭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刻在作为权力象征的鼎上,以显示它的权威。但是,中行寅这样做,首先的一个问题在于,他没有得到国君或者魏舒的批准。他这是在自作主张。

赵鞅当时就表示了反对:

“你我没有元帅的命令,怎么可以擅自铸造刑鼎?”

中行寅回答道:

“魏元帅昏庸无能、胡作非为,我们正是要用范宣子之法来约束于他。况且,范宣子之法与你赵家先祖赵宣子(赵盾)所行法令一脉相承,赵大夫难道不愿将祖宗制定的法度发扬光大、万古流传吗?”

赵鞅继续说道:

“宣子之法确实是我赵氏先祖所定,我赵鞅也不敢违背这孝义。但此法与礼制不符,诸侯中也从未有人为此类刑法铸鼎,你我这样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中行寅见诱惑不成,便威胁赵鞅道:

“邯郸氏的宗主如今是我的外甥,若不是我的应允,你以为你还能维持与他们的宗族关系吗?你若不愿赵氏的大小宗反目,遭到祖先与族人的唾骂,就与我一同铸这鼎!”

在中行寅的恐吓之下,赵鞅一时间语塞了。赵家的软肋被捏在别人手中,而且实力也不如人家,他只能选择忍耐。最终,赵鞅无奈地向中行寅点了点头,同意了铸造刑鼎。

铸鼎工作很快便分派下去了,经过好几天的忙碌,晋国工匠们将这480斤的青铜融化,浇铸成了一尊刻有完整宣子之法的大鼎。在汝滨的筑城工作完成之后,赵鞅和中行寅便带着这尊刑鼎回到了绛城,堂而皇之地将它搬到了公宫之中。随后,中行寅拜见了魏舒,声称自己已经为宣子之法铸造了刑鼎,请求魏舒以正卿的名义宣布这部法律正式发布了。

中行寅的先斩后奏让魏舒勃然大怒,魏舒其实也猜到这一切都是士鞅那只老狐狸在暗中搞鬼,他是想用宣子之法来约束自己的权力。但是士家和中行家势力太大,魏舒一个人实难在这件事上与他们抗衡。他便决定召集六卿召开内阁会议,争取其他家族对自己的支持。只要有两个家族的人站在自己这一边,三比三的结果就能让发布宣子之法这件事搁置起来。

这是一场极为沉闷的内阁会议,按照惯例,魏舒先是把赵鞅和中行寅擅自铸造刑鼎的事情在会议上做了宣布,接着便是请其余大夫们各抒己见,讨论是否应该发布宣子之法。

中行寅自然不必说,头脑简单的他本来就是给士鞅当出头鸟的,他第一个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肯定了士匄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并陈述了铸造刑鼎的伟大意义,要求内阁会议立刻通过对宣子之法的明文发布。

轮到士鞅发话了,这个老狐狸只是很平静说了一句:

“老夫没有什么意见,听凭诸位大夫们的裁决。”

在士鞅的心里,他早已预料到这场会议的讨论结果了。中行寅已经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全说了,他又何必再和魏舒争个面红耳赤呢?所以他故意做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至于赵鞅,在他的内心是极其反对士鞅和中行寅的,但是他被中行寅生拉硬扯,已经是铸造刑鼎的参与者之一了,他现在是骑虎难下,无法对中行寅表示反对。而中行寅用邯郸氏威胁他的话还在他的耳边回响,此时还对此心有余悸的赵鞅不得不对中行寅的言论表示了赞同,说宣子之法确实应该铸鼎发布了。

看见赵鞅如此态度,魏舒的心凉了一大截,他连忙看了看智跞,希望智跞这个时候能站起来说两句。但智跞干咳了一声,便扭头避开了魏舒的视线。原来,狡猾的智跞知道这件事是士鞅和中行寅联手压制魏舒的,自己虽然不喜欢中行寅,但实在没有必要和士鞅闹翻脸。将来魏舒一死,士鞅就是中军将,得罪这条老狐狸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吗?

智跞一沉默,会议的气氛顿时冷却了下来,现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肯吭声。魏舒知道要阻止宣子之法的明文发布已经是不可能了。他最后看了一眼当时的下军佐韩不信,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够做一回愣头青,站起来以礼乐制度斥责一番中行寅的言论,为自己留下一点点儿的面子。

韩不信,韩起的孙子。由于韩起之子韩须早亡,年轻的韩不信便提早继承了韩氏宗主之位,并跻身六卿的行列之中。

年轻的韩不信对于士鞅和中行寅的为人其实早有了解,如果换在过去没有当下军佐的时候,他一定会对士鞅和中行寅大声唾骂。而如今,他成为了六卿,做了士鞅和中行寅的同僚,行事之前必然要考虑一下后果。韩不信很清楚,自己在地位和资历上都远不如士鞅和中行寅,就更别说家族实力上与人家的落差了。所以说,在内阁会议上和这两位老前辈大吵大闹实在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更何况,韩家的老盟友赵家都参与了铸鼎,自己为什么要表示反对呢。

结果,韩不信在魏舒的注视之下,欲说还休地张了张嘴,还是只说了一句:

“听诸位大夫的决定。”

会议结果:2人赞成,3人弃权,0人反对。

身为正卿的魏舒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宣布承认宣子之法正式发布。至此,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部成文法诞生了。

然而,正如赵鞅所说,为宣子之法铸造刑鼎在当时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这部成文法一经发布,舆论哗然,六卿们遭到了晋国内外一致的谴责。

孔子当时就大骂晋国人说:

“晋国大概是要灭亡了吧!他们怎么可以抛弃原有的法度?晋国应该遵守唐叔传下来的法度,作为百姓的准则,卿大夫按照他们的位次来维护它,百姓才能尊敬贵族,贵族因此能保守他们的家业。尊卑贵贱才不至于有差错。现在废弃这个法令,而铸造了刑鼎,百姓都能看到鼎上的条文,还用什么来尊敬贵族?贵族们还有什么家业可保守?贵贱没有次序,还怎么治理国家?而且范宣子的刑书,是违犯礼制的乱法,怎么能把它当成法律呢?”

晋国国内的史官也痛斥事件的始作俑者士鞅、中行寅和赵鞅说:

“士家和中行家恐怕要灭亡了吧!中行寅是下卿,但违反上面的命令,擅自铸造刑鼎,以此作为国家的法律,这是违犯法令的罪人。士家改变原有的法律,就要灭亡了。而这事赵鞅也参与了,虽然赵鞅是出于不得已,但如果修养德行,是可以避免祸患的!”

那么,宣子之法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它明文发布出来为什么会遭到包括孔圣人在内的这么多人谴责呢?

史书上没有记载宣子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这部法律产生的影响和当时人们对它的评价,来大致推测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

首先,这部法律令魏舒十分反感,说明法令中有限制和约束正卿权力的条款。大概也就是说正卿不能随便发布指令,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六卿讨论等等。

其次,这部法律令“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子极其愤怒,说明它严重违反了礼制原则。这个情况,在赵盾主政晋国时颁布的新法(宣子之法的母本)中就有所体现了。赵盾在自己的这套法令中,强调任用官员要贤能,并且要侧重选择异姓。表面上看,赵盾讲的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赵盾是在为异姓卿大夫霸占晋国的权位开绿灯。周朝礼制原本的原则就是,尊卑有序,贵贱有别。姬姓晋氏在晋国是最尊贵的,公族本应该担任最重要的职位。现在,赵盾翻了个个儿,让异姓充任重要官职。而士匄的宣子之法又将这些条例加以扩充和具体化,无怪乎要被孔子和诸侯们批评为践踏礼制了。

最后,这部法律是“刑”法,还被孔子批评为“百姓都能看到鼎上的条文”,说明这部法律比较多的内容还是针对平民的,用于控制当时增长的各种平民犯罪活动。赵盾的新法曾记载要“正法罪”(明确刑事法规范)、“辟狱刑”(清理狱囚积案)、“由质要”(处理债务纠纷)、“董逋逃”(追捕逃犯)。士匄的宣子之法应该是在此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希冀保持晋国的社会稳定。从整个历史环境变化而言,这套刑法的出现,证明了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平民阶层的活动日趋活跃,已经成为贵族们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部宣子之法作为中国有记载的第一部成文法,其划时代的意义自然是不可言喻。然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这部法律的超前性遭到了全天下人的口诛笔伐。铸鼎的中行寅和赵鞅二人更是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中行寅不必多说,他本来就是一个脸皮厚的主儿,甘愿给士鞅当枪使,对于天下人的攻击他是无所谓。反倒是赵鞅,因为这件事使自己的名声大受影响,许多人批评他道德败坏,修养不够,完全比不上自己祖父和父亲。赵家的名誉也因为这件事情一落千丈,赵武和赵成父子苦心建立起来的好形象被士鞅轻易地破坏了。

至于魏舒,宣子之法被明文刻在了鼎上,让所有人都清楚了他的权力是受约束的。他就没法像以前那么自由自在了。更重要的,他也没法随便对士鞅和中行寅发号施令,有好处也不能不分给这两人了。士鞅以中军佐的职位,成功牵制住了上司魏舒。

同类推荐
  • 俗人狂想

    俗人狂想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时他们在忙于——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人生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人生之所以痛苦,也是因为意想不到的事情。
  • 生命传奇:与那些伟大的人相遇

    生命传奇:与那些伟大的人相遇

    本书是作者为《羊城晚报》副刊撰写的有关国内外传奇人物的故事精品集。故事的主人公,有国学泰斗,有科学大师,有挑战极限的冒险家,有残酷战争的幸存者,有与命运搏斗的残障英雄,也有实践着另类生活方式的母亲和身怀绝技的江湖艺人。
  • 水晶孩童

    水晶孩童

    一个被视为怪胎的水晶男孩,以水晶般至纯至明的身心,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上。随着一天天地长大,他被人们当作满足自己好奇之心的怪物、笑料;当他痛苦的泪水结成水晶之后,人们又不断地从他的痛苦中获取贪欲的财富。奇特的想象,明净的叙事,诗性的话语,将一个充满荒诞意味的晶莹剔透的故事叙述得既轻盈丰实,又具有坚实的逻辑支撑力。
  • 搜救队异闻录3:喋血昆仑

    搜救队异闻录3:喋血昆仑

    为救被绑架的队友,搜救队来到传说中的昆仑山。众人遭遇狼群围攻、棕熊袭击,命悬一线之际被神秘人李白所救。原来李白为寻找多年前进山考察时失踪的妻子竟在这里生活了近二十年,而他妻子的失踪似乎与搜救队寻找的时光轮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匪窟逃亡、大战山谷守护神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谜团被解开,霍青嬨的真实身份也浮出了水面。搜救队多次被卷入错综复杂的利益纷争,这早已不是单纯的沙漠搜救行动。通过层层生死关卡,他们终于逃离了这致命的旋涡,李昊发誓此生再也不会踏入这片土地……翻开这个故事,一起探寻隐藏在沙漠深处那个光怪陆离的诡谲世界!
  • 图书馆长的儿子

    图书馆长的儿子

    自幼读书,哪怕是读一辈子用不到一次的纯工程技术图书,也比不读书好;从小有理想,哪怕是完全不靠谱的荒唐理想,也比没有理想好。这是由作者的真实经历得出的深切感悟,也是长篇小说《图书馆长的儿子》所讲述的故事和要表达的思想。真实生活中的作者,43岁遭遇公司退市顿陷走投无路,居然华丽转身突然成为作家。做生意或许靠运气,走仕途或许仰仗后台,而当作家,运气与后台都不如少年时代的一个图书馆管用。
热门推荐
  • 三世逾

    三世逾

    成魔之仙。仙起仙灭皆出我手。几世轮回探寻心头之恨。
  • 帝翔九天

    帝翔九天

    如果现代小孩穿越到修真世界,看他如何建立神国,收服神女,完爆神子
  • 鲲鲲生存日记

    鲲鲲生存日记

    打架是不可能打架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架的,打架多不好啊!年轻人不要打打杀杀的嘛,像我一样咸鱼不好吗?唉,哥哥哥,我错了—林闲
  • 军魂与兵魂

    军魂与兵魂

    军人,他们用他们坚贞的热血谱写青春士兵,他们用他们忠诚执行命令保卫祖国军人理应永垂不朽一个名为叶辰的少年带着寻找父母死因遂愿以及精忠报国的满腔热血参军入伍精忠报国见证一代兵王的诞生与练成
  • 昨椰

    昨椰

    盛夏。教室里的风扇不疾不徐的转着,不时丢出一点儿少得可怜的凉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瑶传

    青瑶传

    功法分五行,法术有强弱,吸纳天地灵气强化自身,炼体炼识欲与长生。恩仇延续,被选中的少年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天的注定,为爱被爱受尽考验。夕下黄昏近离愁伊人远去影长留知人善用欲长生红尘晓梦亦如烟
  • 绝色废材:妖孽魔皇至尊妻

    绝色废材:妖孽魔皇至尊妻

    她,二十一世纪的超一流杀手。她,魔武大陆的废材三少。一朝穿越,当她成为她。废材之身,不会魔法,不通斗气,爹不亲娘不爱,受尽欺辱。然她已不是她,欺她者,她定要让他们千百倍的偿还回来。你有魔法斗气,我有万兽臣服,素手一拂,天下风云动。待崛起之日,逆天血脉,睥睨天下,无数男女为之癫狂!然而,谁又能料到如此惊才绝艳的她,竟会是女儿身。“女人,跟我走。”“少打我主意,不然我吃了你!”
  • 星月惜缘

    星月惜缘

    星河,宋国的‘常胜将军’。刀锋所指,伏尸百万;铁蹄之下,纷纷臣服!月娥,月国的公主。倾国倾城,颠倒众生,闭月羞花,红颜薄命。自古红颜多薄命,英雄一怒为红颜!有缘相遇,无分相偎。今生注定无缘相偎,若有来世定当惜缘,与之携手,逍遥天地···问世时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尽在《星河惜缘》···
  • 异世平凡记

    异世平凡记

    我叫平凡,是社会里一个标准的“五无”,当然这个“五无”是我自己对自己最直接的认识。有人要问这是什么意思,我的解释通常都是:一无亲人、二无家、三无工作、四无钱、五无女人。怎么样?这个答案还算比较满意吧?这可是我二十年来对自身认识最深的五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