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7900000086

第86章 中庸

第三十一章中庸

5—45正青智者问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步石答:我们如果到西方哲学中去寻找一个词来代表“放于利而行”,那么,“放任自由”再合适不过了,简直就是的。好了,讲到自由咯,可以顺便问你一下,你是自由派人士,还是自由主义者,还是兼有的?你拥抱的是哪个自由?讲到自由,就无法回避意识形态、政治议题了。有人说你前面就回避了,前面回避是正当的,恰当的,倒不是怕敏感不好讲,而是因为不确定。因为启蒙运动中社会科学其实是处于发育阶段,首先是哲学家相互启蒙,他们偏激、跑偏、相互批判甚至否定,思想正如哲学史评说的那样——混乱。以哲学史为证:[西方哲学史]第十三章启蒙运动理性和进步第六节卢梭——对启蒙运动哲学的逆反——“启蒙哲学家对理性的张扬可能有些过分了,而卢梭则提出要张扬情感”,,,“在启蒙哲学家赞扬进步的地方,卢梭则宣布要回归自然。”

哲学家的政治主张叫政治争论,那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至于我不知道“有”,倒知道哲学家的“没有”,三没有:

(1)没有一位哲学家完全实现他的理想。

(2)没有一位哲学家的理论完全被采纳。

(3)没有一位哲学家为政治设计出一整套具体制度。

问题来了,这么不确定、弄不清的东西、需要仔细批判甄别的东西拿这里来大众化的讲,是什么行为?在我认为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有买弄学问的嫌疑。演绎者只能讲一些确定的东西,你总不能不要我讲事实呦,对不对?西方理论家的理性分析就好比那一条射线,跑偏是可以想象的。

你完全可以听他理性分析,同时你也要当心一点以防止一不小心被他弹射到宇宙外面去。变成“历史之外的历史”。中国的理性分析有实事求是、一分为二、道法自然、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制约,可以有柔软的转变。这样的不同在东西方人的性格、为人和处事上都能看出来。过分的理性以理性制之、以柔情化之;不当的情感以理性醒之、以道德范之。

是什么造成了哲学家的三没有?是理论本身。大多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个或几个假设之上,所以理论就好比如数学方程式了:Y=X+3或Z=X+Y+3。一位农民问哲学家,Y现在等于多少,哲学家滔滔不绝,比如说:“如果X=1,那么Y就是4”,农民不耐烦,追问到底是多少,哲学说那你自己去弄清楚X是多少再来问我。农民反问,我知道是多少还来问你啊?所以,知道X是多少就是技术!那么技术员、政治家等实践家就不可缺少。

任何国家政治制度都是统治者与人民以历史与文化为基础,通过在现实中的斗争、谈判桌上的妥协而形成的,可以认为是经验的积累而不是理论设计。对中国社会使用“启蒙运动”一词是可以,那就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了。谭嗣同的义举难道不是启蒙?对不对?五四运动难道不具有启蒙的作用?对不对?

100多年来,纯粹的知识分子基本是“学习型”的,他们勤奋地引进几乎所有现代思想、科学知识,提出科技兴国、教育兴国等,这些思想、知识和口号难道不能启蒙?对不对?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自发的。各种思想、理论、概念进来接受现实的考验和淘汰比如,理性即科学,科学这个词使用得比较多。而选择社会主义,要是按西方哲学史说的“自由”来看,好象还有点必然性呢。

我们现在讲的自由主义不是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讲道德的自由,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吻合。由于自由主义容易走向放任自由的自由主义,所以后来并不是不要自由主义,而是加强法治,切实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我们想想别的吧,比如孔子话语中的“放”与“怨”的主体各自是谁?请记住孔子的话吧!讲一点中庸之道,也就不谈什么仁义了。

想到几个主义: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

自由有两种:自私自利的自由和道德仁义的自由。

(1)自私自利的自由——法制规范——秩序的自由。

(2)道德仁义的自由——道德规范——自律的自由—秩序的自由。

真实的或说现实的自由社会的自由是两种自由的混合物。

同类推荐
  • 五代那些事儿

    五代那些事儿

    石敬瑭引援成功,凭借着契丹之力登上皇位,引得杨光远、杜重威之流争相效仿,你称侄来我称孙。这些人如意算盘打得好,都想自己不出力,浑水摸鱼捞个经济适用型的皇帝来当。只有刘知远很冷静,知道山寨别人并不靠谱,机会要由自己把握,从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原创之路。
  • 周慧群解读红楼梦

    周慧群解读红楼梦

    《周慧群解读红楼梦》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一书为依据,全面揭开曹雪芹隐蔽叙述手法的玄机和曹家所发生的隐秘事件真相。该书以《红楼梦》原著所提供的充分证据证明,八十回《红楼梦》是一部完整、完美的作品。该书阐述了《红楼梦》运用打破时空界限的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所隐蔽讲述的作者母亲林黛玉在曹家不同寻常的遭遇和她曲折、凄婉的一生,以及曹雪芹自己的出生秘密,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红楼梦》隐蔽叙述的完整故事的原貌。作者穷八年之功写下约八十万字共一百章的这部大作,详细地分析和解读历史巨著《红楼梦》,揭开无数隐秘,实为红学研究一巨大贡献佳作,必将震动红学界。
  • 北宋新纪元

    北宋新纪元

    成功,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人生,也不是一触而就,历史,有他自己的轨迹。宋亡之后无中国。北宋,永远都是个让人痴迷的年代,文风鼎盛,经济昌盛;可北宋也是个让人痛心的年代,朝局积弱,对外无能。方旭来了,没有任何光辉,没有任何依靠,历经生死,看穿百态,在这北宋朝,开天辟地。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你若要踩我,我也不做你的垫脚石。他想要的不多,只想安稳的做个富家公子,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偏偏事与愿违。既然如此,那只能靠自己来开辟一个新时代。
  • 隋唐之英雄好汉

    隋唐之英雄好汉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不与天下英雄一试手,岂不憾哉!
  • 纵横西汉

    纵横西汉

    刘彻问他:“那一世如何?”马大舌答道:“国家内忧为患,国力蒸蒸日上!”刘彻道:“哈哈哈,和朕一样!尔等待如何?”马大舌答道:“横扫八荒,荡平四宇!”刘彻大笑道:“好!如此方为我汉家子孙!”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阙塔

    九阙塔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三千世界,独独爱你]沙雕简介:九阙等了五万年才找到男主,但却困在三千世界中,无奈只能下凡,边做做任务完成业绩,边找找老情人……正经简介:传说有一座塔,名曰“九阙”,世人皆看不穿。殊不知,塔中只待有缘人……而塔主却只待爱人。
  • 听雪洗剑录

    听雪洗剑录

    加入天下第一剑派=平步青云+荣华富贵?夜雨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QAQ麻烦越来越多,痛苦更是越来越多。好在,朋友也是越来越多。世道风云变幻,有人举火待东风,有人高处不胜寒。雪落百丈崖,执剑沧海行!
  • 暴躁娘亲天才九儿子

    暴躁娘亲天才九儿子

    “啊诺,我愿与你相伴相生,生生世世,永生永世陪伴左右,你在哪里我在哪里,唯你独爱。”字字铿锵有调,在宣誓着这个男人的占有欲。景诺深情的看着这个男人,她知道,她爱他,爱到可以放弃生命。可惜的是,景诺只剩最后一口气,嘴角挂着鲜红刺眼的血水看着眼前的倾浴生。
  • 居家生活的500个魅力科学

    居家生活的500个魅力科学

    健康的生机饮食几乎是现代追求健康饮食的人最后唯一选择,而这种健康饮食如何落实在我们的三餐中,却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健康的理念中,我们常听到“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的口诀,事实上这是很重要的饮食原则。依照人体的生理时钟,早上时间身体的重点在排泄,下午时间重点在补充营养,晚上时间重点在分配营养及修补一天的损耗,所以一日三餐在餐饮的设计上,极其重要。
  • 我是穿刺侠

    我是穿刺侠

    这是一个平民小伙子从崛起到跑路的故事,一切的一切从狐狸精开始,可恶的怪兽,我还会回来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与龙情深

    与龙情深

    天地初开时,神龙冰夷吸收了盘古残留的混沌之力,成为了这世界上尊贵且无比强大的存在。为救父而上圣山求药的她,却重伤摔在天地间最尊贵的神龙大人面前。他将她救活却结下了缘,至此陪了她一生。临死前她对他说:如果我也是神仙就好了。她死后他带着她的魂种上天庭让她成仙重生。而五百年后他再见她时她却和一男神正在相亲?!他将她怒抢回来成了婚!却发现她已经忘记了他也变了性格,两人之间有了间隙,不愿解释的他默默承受。不堪忍受他的沉默的她竟出了轨?!愤怒过后是心痛,最后他放手让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却一直忘不了他,最后想起了一切的她悔恨不已,却无力回天。羞愧不已的她该如何自处?他又该何去何从?
  • 花为月己者容

    花为月己者容

    夜黑风高,不知道会从哪里冒出个什么东西来。己容屁颠屁颠的跟在花月后面”媳妇,咱回家~“前面的花月冷不丁停下来,己容庞大的身躯就这么撞到花月背上。“有鬼。”在这个英勇的时刻,在这个男主把女主抱到怀里说”别怕,有我在。“在这个显示男主能力的时刻。己容很自然的躲进花月怀里”啊~,有鬼啊,媳妇保护我。“”滚“
  • 嬔蛋记:那曾经的岁月

    嬔蛋记:那曾经的岁月

    作者在农村度过青少年时代,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多个领域不同岗位锻炼,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本书乃作者近四十年来,写下的一些记录生活点滴的文字。全书四十余篇,从童年的“红薯记忆”到青年时期的新疆“拾棉经历”,或觞馀杂感,或风雨怀人。是这一代人的生活写照,也从侧面反应了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