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8600000026

第26章 心学大师王阳明

在宋、明五百年的历史中,王阳明称得上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儒家人物。在哲学思想方面,其心学体系一反程朱道学正宗,引领明末清初启蒙思潮和实学思潮;在政治事业上,王阳明叱咤风云,扶保明朝江山。他顺利地践履着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声名播于后世。

传奇辉煌的一生

王阳明(1472~1528),浙江余姚人,本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故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等人的学说,创立了阳明学派,形成自己独特的心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儒学史上影响甚大。

王阳明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2)的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自幼酷爱读书,据说他5岁时还不能说话,11岁跟着父亲到北京的金山寺时却能够豪迈赋诗、出语不凡。王阳明于21岁在家乡中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从此开始了官宦生涯,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主事。

正德元年(1506),武宗登基,宦官刘瑾弄权揽政。王阳明不顾兵部主事职小,仗义直言,结果遭害下狱,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驿丞。第二年在赴任的路上他又遭到刘瑾的心腹追杀,不得已抛弃衣冠,假装投江才幸免于难,最后于正德三年(1508)三月抵达龙场。就是在这个万山环抱、荆棘丛生、艰苦孤寂的偏荒之地,他悟到了“圣人之道”。

刘瑾死后,王阳明政治地位上升,被任命为巡抚,掌管一方军政。王阳明不仅是典型的儒家士大夫,文才出众,而且能骑善射,武艺高强,尤其善于用兵。在赣南,他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消灭了数十年占山为王的“巨寇”。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声势浩大,一举攻占九江、南康,进攻安庆,大有顺流而下夺取南京之势。此时,武宗自封“威武大将军”御驾亲征。不料王阳明率兵奇袭宁王大本营,将宁王活捉,而此时武宗的军队还在河北。

后世文臣武将树王阳明为楷模,不仅是因为他的“武功”,还因为他提出了以“去人欲、存天理”为核心的“心学”,即“阳明学说”。

坎坷的思想历程

明代的理学在王阳明以前程朱学说盛行。程朱理学虽然势大,深得官方青睐,但由于其思想体系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思想和方法支离破碎,使为数众多焦灼于现实的知识分子对其失望乃至望而生畏。

王阳明中举后随父旅居京师,遍读诸子之书,对于朱熹所说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思想很欣赏。按照朱熹的说法,“格物致知”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意思是说事物的道理是可以逐渐得到认识的,今天认识一件事,明天认识一件事,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与事物的至理相通的地步。为此,王阳明与一个叫钱友同的好友一起到庭院的竹林深处去做“格”竹子的实验,来体会其中的道理。钱有同只“格”了3日,便心力憔悴。王阳明坚持了7天,最后也病倒了,没有“格”出一个所以然来。两个人最后的结论是圣贤做不得。

由于对朱子之学产生了怀疑,王阳明改攻辞章之学。但是随后他会试两次不第,于是读兵书、谈养生、留心于武事,兴趣有了很大改变。他31岁时回到家乡养病,在阳明洞中筑室研习道家导引之术。这一时期,他的兴趣非常广泛。湛甘泉说他“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直到谪贬贵州龙场驿丞,才真正归于儒家圣贤之学。

王阳明被贬贵州时,途中到湖南岳麓书院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讲学,又将岳麓书院的办学方法带到了贵州,在贬谪地创办书院。那时他对“格物致知”仍然不太理解,于是钻研佛老学说,也无所收获。在贵州龙场驿困顿的环境下,由于穷荒无书,他只得日绎旧闻,苦思冥想3年,终于在37岁那年的一天深夜突然悟出“格物致知”的道理,认识到“圣人之道”的基本要旨在于“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即只需自求于心,而不需求诸物。这就是所谓“龙场悟道”。

这里不得不说陆九渊的思想对王阳明的影响。陆九渊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又提倡“心即理”的学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陆九渊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的学说,被称为“陆学”。陆学和程朱之学有很大不同,陆九渊和朱熹曾在鹅湖展开过有关“理”与“气”的大辩论。王阳明在龙场所悟之“道”,明显带有陆学的色彩。从此之后,他正式舍弃程朱,归心于陆九渊,并逐渐形成他独特的心学思想。

因此,从王阳明的思想历程看,他在为学的初期并不是反对理学,崇尚心学,后来才发生转变,是从程朱理学的阵营中走出来的一位思想家。

博大精深的心学

王阳明的思想中包括知行合一说、格物论和致良知说三大主题,它们之间有着互诠互释,相互贯通的内在联系,这体现了王阳明思想的整合或合一的特点。

前面提到王阳明年轻时遍览朱熹之书,笃信其格物学说,后来他在实践中发现无论是即物穷理还是循序读书,都不能解决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因而对格物致知说产生怀疑,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批判这套理论的内在矛盾。王阳明认为朱熹注重学问致知而不重身心修养,导致后来者以为必须先知,然后才能行,将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行割裂开来。他认为这种支离割裂的学术弊病必然会危害现存的社会秩序。通过对朱熹格物致知学说的批判,王阳明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他的心学思想体系。

王阳明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理”也就是陆九渊所说的“心即理”。认同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一切从人的内心来寻找本源,所以他的学说又被称之为“心学”。在王阳明看来,朱熹将心与理一分为二,从而导致知与行、学问与修养的分离。以至人们追求学问的同时忘记修身的本身,导致整个社会的人心叵测,道德日下。依据自身的良心说,王阳明认为进行一切道德评判的标准就是良心,良心是衡量世界万物的尺度,因而心外当然无物,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格物之理”。这样王阳明通过对自身主体的重视,尤其是确立所谓内心标准,彻底地改造了所谓的物由理在的观点。格物是格心之物,是去其心之不正,还以本体之正。

针对朱学求知于圣人先贤和经典著作,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哲学概念,主张求知于个体之内心,通过道德的自觉和智识的磨炼来达到道德和思想的进步。“良知”之说来源于《孟子》,指“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观念。王阳明把“良知”二字看得很高,将“良知”说成儒家文明最精华、最具永恒性的观念,能让人超脱患难生死。后来,王阳明又在“良知”前面加了一个“致”字,把它发展成为“致良知”的主张。王阳明在这一问题上,基本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对朱熹格物致知说进行改造,突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他认为良知即是天理,良知是先验于人们心中且不假外求的道德本源,“致良知”要求人们首先应该认识和恢复内心所固有的天理,并把这种良知天理推及万事万物,万事万物也就都有它的天理了。通过致良知学说,人们便能很自然地感觉或判断出人的行为的善恶是非,从而推动良知,并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机能,以善念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全过程,把自己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纳入中国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轨道。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体系中另一个重要内容。知识与行为从来都是生活中密切联系的两个内容。人们一方面需要从行动中吸取经验,提炼为知识,同时行为本身又在既有的知识指导下进行。知与行构成了哲学中的一对基本命题,受到中国哲学家长期的重视。王阳明对知与行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的基本立场是主张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说的核心内容是知行本体合一,重点在于强调行。关于阳明的知行论,最受赞誉的是“行而后有真知”,他在《语录二·答顾东侨书》中说:“食味之美勿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路歧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歧之险夷者邪?”那么知与行在时间和逻辑上是否合一呢?在这方面王阳明淡化时间问题,而突出逻辑上的一体关系。王阳明在《语录一》中说:“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即知行两者逻辑上是一个整体,谈不上先后。这里的行含有社会实践的意义,实际上是专指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践履,一种所谓克己功夫。王阳明与朱熹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他们都是要求去人欲而存天理,只是在方法与手段上有所不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实际上是朱陆学说的调和折中。他认为朱熹所着力强调的在知识增进上下功夫只是达到致知的途径之一,此外还应该包括陆九渊所强调的尊德性、重实行的修养方法。

王阳明是宋明时期与朱熹、陆九渊等人齐名的儒学大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在宋明理学中形成了陆、王学术流派。他特别提倡书院讲学,并在书院教学中阐明完善其思想学说。明代书院的兴盛与王阳明有很大的关系,他桃李遍布天下,阳明学说也成为当时的显学。阳明学说出现,明代学者多蜂起从之,一时蔚成风气。自明中叶至清初,王学仍是主流,一度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地位,左右中国思想界长达百年之久,可见其流传之久,影响之深。阳明哲学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他的学说还传至日本,形成日本的阳明学,在日本近代历史进程中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王阳明学在韩国也很受人们重视。事实上,王阳明学构成了东亚儒学的重要成分,对于今天人们对东亚的文化认同,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同类推荐
  • 战国第一霸主

    战国第一霸主

    大四学生陈永仁,魂穿战国时代,被迫成为土匪压寨女婿。别看不起土匪,照样要争夺天下,照样要猎艳群芳,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家老爷们知道,土匪也不是好惹的。守着着山旮沓,打家劫舍,有什么出息。既然要咱当土匪,咱就当最大的土匪。不但要抢钱抢粮抢女人,还要抢天下!!抢劫,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不讲理。
  • 二十四史精华(第六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六卷)

    二十四史不仅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且还全面地反映历史,所谓“全面”,是指二十四史涵盖了上起五帝、下迄清初的全部历史。而对于每一个朝代,尽可能把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重要事件都容纳其中。在反映各个朝代的历史时,基本上坚持了客观、中正、真实的原则。本书选取二十四史中的重要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解读。
  • 一品军师之诸葛亮他跳槽了

    一品军师之诸葛亮他跳槽了

    假如诸葛亮重生了,他还会像上辈子那样辅佐刘备吗?排雷:(小说已坑,慎入!)诸葛亮重生了,周瑜也重生了,袁绍被穿越了,得个系统金手指,他把曹操的谋士团挖走了!PS:重生的诸葛亮他决定辅佐曹操了!所以,本文是曹魏向,蜀国被浮云了~
  • 黔中心法

    黔中心法

    作品通过描写远在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叫花子斑鸠的经历,将人心性在社会变迁中的经历和磨练展现的淋漓尽致,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引人入胜却又包含很丰厚的历史知识。实乃磨剑十年之大作!
  • 折柳传

    折柳传

    奴骑浩荡近乡关,背水戡胡乱。架空历史,异界华夏。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滋养面膜(再版)

    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滋养面膜(再版)

    《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滋养面膜》——最简单实用的面膜书!是不是从来没做过面膜的你,买了N多保养书,觉得图片挺漂亮(不过是模特好看和PS啦),知道很多美美的MM的秘密是天天敷面膜,但自己却从来没动手做过,连从超市里买回来的现成的面膜都没试过呢?那从你拥有这本书的那刻开始,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看到一个最勤快的自己。本书介绍的是从了解自己的肌肤-怎样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肌肤问题-如何清洁、滋养你的肌肤-具体的DIY面膜,非常全面。
  • 媺之

    媺之

    那一日,他孤身一人,蹚过香冷红湿的驼月湖,踏上梦落人渺的将息台,穿过惘然如巫云楚雨的九回亭,寻遍白河星枕下的重重冷殿,却只见暮门深院、枝横花老。念伊怨伊,一颗心苍凉委地,似两仪琴上的索索离弦、茫然无主。只因此生,已再无她。
  • 异世逆修罗

    异世逆修罗

    极限特工参加任务意外身亡。转生异世界,确发现自己的前世模糊记忆,遥远的呼唤,战友的嘶喊,美人期盼的眼神,一切的一切都有待发掘。既然转生,定要忆往昔。既然转生,定要战天下。既然转生,定要逆轮回。层层迷雾揭开后到底会是什么?战友的嘶喊,遥远的呼唤,美人的期盼...这一切背后究竟由隐藏着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H市

    H市

    “Thelastsurvivors”最后的生还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族守护者

    血族守护者

    一次意外的争夺,他与她相遇,一颗奇妙的种子深埋在他们心中。为了拿回本属于她的东西,她加入了学生会。看似平静的开始,也许只是为后面的高潮做铺垫。樱花木下薄影,他向她发誓,如果全世界都背叛了她,他也会为了她,背叛全世界。风舞乱晴空,岁月悄然逝。一次次的离别背叛,也阻挡不了他们心与心的接近。他们的爱,跨越生死,永不分离。
  • 风舞怜

    风舞怜

    她,青水湖的一条小鱼精,生来就注定她不平凡。他,天界的风神,亦是天帝的胞弟。起初她的身份普通,唯独他喜欢上她并对她表白。而她从最初的善良到后来双手染满鲜血,又到底经历了什么?且看她们如何面对情路上的重重困难,一直走到最后。
  • 魔幻机神

    魔幻机神

    在地球一千年以后,一个捡破烂的穷孩子,如何为兄弟去杀人。又如何为爱去和人类为敌,又为何受到爱人的背叛而成魔成神,杀光一切仇恨之人。终成孤独的魔界之王,连魔鬼都为惧怕的暴君!
  • 秋娘度之十里红妆

    秋娘度之十里红妆

    九心第一眼见他满身是血,眼神里带着血腥。她救了他。他爱了她。九心说,我定未同你讲过,第一眼见你便觉得你好生俊俏,想把你留住男人勾起嘴角不语,我也未曾告诉过你,初见你时我也想把你留住等我回来…“但愿来世…若有来世,定要与君青梅竹马,十里红妆,会得万千情话,陪你鲜衣怒马,不惧风沙未能等你卸甲归田,儿孙满堂。我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