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4900000025

第25章 立传人物(3)

张开选(1904~1992),字万青,古浪县民权乡人,北平中国大学物理系毕业。民国26年至27年(1937~1938)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受训,并加入复兴社和国民党。民国27年9月至33年(1938~1944)从事三民主义青年团甘肃支团的工作,先后担任科长、组长、干事会干事、书记等职务,并任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民国34年至35年(1945~1946),任甘肃省参议会秘书长。民国36年至38年(1947~1949)任中国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副书记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至1950年4月在甘肃人民革命大学第二部学习。此后服刑劳动改造。1979至1986年,被选为政协兰州市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民革甘肃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曾撰写有《三民主义青年团在甘肃》《甘肃省参议会前前后后》《所谓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在甘肃》等文史资料多篇。1992年6月病逝于兰州,终年88岁。

张全才

张全才(1902~1958),原名强什裁,字志三,藏族,出生于青海省化隆县强曾地区。3岁时,其家迁移到天祝县松山乡定居。12岁入达隆寺当喇嘛。民国10年至19年(1921~1930)任达隆寺管家,19年至23年(1930~1934)任达隆保保长,29年至34年(1940~1945)任天祝乡乡长。民国33年(1944)4月20日加入中国国民党,34年至38年(1945~1949)任永登县参议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天祝自治区人民政府主任、天祝县政协副主席、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专职常委。1958年3月4日病逝,骨灰送往五台山安葬。为人正直,不畏强暴,扶贫济困,维护地方和民族利益,关心人民疾苦,兴办地方教育。建国后拥护党的领导,在建政、恢复和发展天祝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贡献。

民国9年(1920),达隆寺部分耕地被红水县(今景泰县)的一个地主霸占,18岁的张全才去红水县打官司,在公堂上他沉着冷静,据理申辩,打赢了官司,受到达隆佛的器重,22岁时被任命为达隆寺管家。民国18年(1929),甘肃境内饥荒严重,他免去了寺院一百多租户的租子,并借给口粮。还给外地逃荒难民施放舍饭,搭救了不少人的生命。松山军牧场官兵仗势强占农民田地,阻挠牧民放牧。为了维护农牧民的利益,他联络阿盖、阿谢等措哇头目,于民国24年(1935)至民国32年(1943),经过8年交涉申诉,要回了被强占的耕地和草原。民国36年(1947),国民党政府推翻天祝藏区“以马代丁”的规定,强行在天祝抓壮丁,他去永登县政府交涉,又亲赴兰州向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呈诉,据理力争,保住了“以马代丁”的规定。

1949年9月2日,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松山滩,张全才和多巴、杨文华主动给解放军安排住宿,杀牛宰羊,热情接待。同年11月,他带领天祝各族各界致敬团,赴兰州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1月,他将自己8支长短枪交给政府,帮助建立民兵自卫队。他积极贯彻执行减租减息政策,带领工作组经常深入农村、牧区、寺院,耐心细致地作头人、粮户和宗教上层人士的工作,减轻农牧民负担。

1951年4月15日~25日,他出席了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的区域自治讨论会。

后又参加了首都“五一”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1年,在为抗美援朝捐献“天祝号”战斗机时,他积极动员各族各界群众,以身作则,带头捐献,使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托三主才郎

托三主才郎(1897~1960),藏族,原籍青海门源县仙米乡,青年时入居天祝托巴措哇(今毛藏乡),成为托巴族头人。民国19年(1930)至民国21年(1932)任永登县天祝祁连地区自卫团团总,民国25年(1936)至民国27年(1938)为天祝乡五分保保长。

195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天祝成立自治政府,当时****武威地委和专署首先同托三主才郎取得联系,几经交谈,使他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他深明大义,不辞艰辛,带领地委和专署工作队走遍了天祝藏区。由于他在天祝颇有威望,加上连续数月的政策宣传,成立天祝自治区的决定得到了36族、14寺院的普遍拥护。是年5月自治区成立至1958年10月,他先后担任自治区副主任、主任、主席和自治县县长等职。

天祝自治区成立初,托三主才郎同张全才等自治区领导,组织地方民兵,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剿匪肃特的胜利;同时,他带头慷慨解囊,以满腔爱国热情投入抗美援朝捐献运动。在农牧区社会主义改造中,他坚决支持互助合作,并动员寺院、头人减租减息,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待遇,使天祝农牧业生产恢复了生机。

1958年10月23日,在所谓“平叛”中,托三主才郎以“叛匪头子”罪名被逮捕。1960年11月17日死于狱中。1979年8月23日平反昭雪。

郭聚棠

郭聚棠(1906~1961),小名百百,古浪县胡家边乡永丰堡村人。少年丧父母,由舅父何元善抚养,9岁读私塾,记忆力惊人,甚得老师器重。十二三岁时,对学科已不满足,于是便偷读《西厢记》《绿牡丹》《红楼梦》等文学书籍。15岁被送到土门镇振兴周商号当店员。

当时的土门商业繁荣,终年有秦腔和眉户两个戏班唱戏。他每晚瞒过掌柜子,沟通大先生,去偷看仰慕已久的戏剧表演。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快就记会了许多戏文,并入了迷。

打扫铺店嘴里哼着戏文,手舞足蹈;走路把长袍襟提在手里,踢腿甩袖;端上饭碗也要敏捷地兜上几个圈子。不足两年,便被商号辞退了。他去找眉户班主郭扁嘴和赵七,发誓要跟他们学艺。郭班主给他提了两个要求:一是大班子学艺要有保人,二是要见家长的话。他无奈回家真告舅父,却遭到反对和毒打。为了拴住他,舅父将养女配他为妻。婚后,他毅然抛下新婚妻子,投奔到郭班主门下,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他对戏剧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有独特的见解。民国16年(1927),古浪遭受8级大地震破坏,人民流离失所,戏班在集镇难以维持,21岁的郭聚棠大胆提出了改革戏班的设想:演职人员要少,只需7至9人;剧目要短小,筛选出精炼感人的《三娘教子》《李亚仙刺目》等48个折子戏;不苛求舞台,庙台、院落、大屋、廊下均可开场;行头服装,以软轻当先,便于打包携带;加工改造眉户老腔调,把古浪、武威的眉户老调和民勤的白亭小曲,溶解、互补、化合而成有凉州地方特色的眉户调。此举得到了同行们的支持,并推举他为领班和箱主。于是一个新型的有地方特色的眉户戏班,在古城凉州的马神庙里诞生了,并在凉州城乡成功地实践了22个春秋,颇受人民群众欢迎,被誉为“半台戏”。他自己也成了有名的“花旦”,人称“郭旦儿”。

1949年9月武威解放,以现代歌舞、戏剧取代了旧有剧目和表演形式,因而“半台戏”班随之解体,时年44岁的郭聚棠,离开凉州回到故乡开始了以农为业的新生活。他在繁忙的农事活动之余,为组建业余剧团奔波,在区、乡政府支持下,永丰堡农民业余剧团建成了,并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逢年过节,登台表演,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群众拍手叫好。1958年他带领业余剧团上曹家湖水库工地演出,剧团遂被扩建为工程委员会业余剧团,但仍然坚持着当年“半台戏”班的风格和艺术追求。他向领导建议:水库工委会业余剧团要坚持“吸收、引进、为我所用;以小为主,动作灵活;贴近生活,着眼群众,演唱民工,为工程服务”的原则,开展演出活动,受到三千多民工的欢迎和爱戴,先后受到工委会、县、地表彰奖励。永丰堡农民业余剧团的骨干们,虽都年过半百,但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演上十场八场,让群众过过瘾。他们说:“演好演不好不要紧,主要是传一传郭聚棠的艺风。”

董振明

董振明(1906~1982),藏族,又名才让顿珠,天祝县天堂乡人。6岁时就给牧主放羊,民国19年(1930)在青海省乐都县仓家寺当喇嘛,后到塔尔寺。民国20年(1931)参加****九世卫队,赴北京,在河北境内被土匪冲散,乞讨为生。

1932年他参加了驻冀中的东北军吕正操部队。1937年9月随吕部加入人民军队行列,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在人民自卫军任排长和二十大队副连长。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冀中军区建国县任县大队副大队长,1940年任冀中军二区南进支队特务连连长,1941年任冀鲁豫军区十六团十二连连长,1945年任冀鲁军区二十旅六十四团一营副营长,1946年8月任二十旅十六团副参谋长,1948年9月,任六十军一七八师五三四团副参谋长。

1950年8月任****贸易干校总务科长,1951年8月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交际处副处长,1955年任川、甘、青三省工作团委员,1956年1月任成都军区藏民二团团长,1961年任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1961年10月任阿坝州副州长。1982年12月7日病逝,终年76岁。

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过著名的娘子关战役、百团大战、临汾战役、平汉战役等,多次身负重伤,荣立二等功、一等功。195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勋章,并授予上校军衔。

李闽学

李闽学(1907~1926),字振南,武威县人。父凤威,清末廪生,民国初年任北京政府国会议员,为清末民初的地方知名人士。民国11年(1922),李闽学肄业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翌年春,随父入京,考进汇文中学(今北京第二十六中学)。他好学上进,广泛涉猎李大钊、鲁迅等革命先驱的著作,不断受到革命民主思想的影响,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非宗教大同盟”,后任总务教员,领导青年学生抵制宗教宣传,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在实践中,李闽学积极寻求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逐渐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发生了飞跃。

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为社会主义的根本表彰者,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其人格即昭彰于世”。

民国14年(1925),上海爆发了“五卅”惨案,消息传到北京,李闽学组织汇文中学进步学生上街游行,遭到校方干涉。他说:“……学校压制学生自由,做帝国主义走狗爪牙,我实不能忍受了。”随后冲破阻挠,联络学生上街演讲,痛斥英日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

翌年3月,他在《京报》第三、四、五期上发表《一个教会学校——汇文的写真》一文,揭露帝国主义教会学校麻痹中国学生精神的真相。不久,他愤然离开汇文,转入冯玉祥将军创办的旨在培养爱国青年学生的今是中学。

民国15年(1926)3月12日,日本的两艘军舰驶入天津大沽口,炮击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国民军,遭到还击而败退。16日,英、美、日、法、意、荷、比、西八国公使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最后通牒,无理要求国民军撤去防御。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态度和行为,激起了北京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怒。3月18日,****北方区委组织群众,在天安门前召开国民示威大会,反对八国通牒。李闽学登台演讲,痛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为。他慷慨激昂,声泪俱下,行路者止步谛听,为之动容,道路因此而阻塞。市民大会后,李闽学参加反帝示威请愿,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经东单牌楼、东四牌楼后,齐集于段祺瑞政府门前,要求政府依照市民大会决议,驳覆八国通牒。就在此时,段祺瑞政府突然下令卫队开枪,并用马刀、刺刀追击砍杀手无寸铁的群众。李闽学坚定地站在人群前列,振臂高呼口号,惨遭枪杀。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称:“中华民国15年3月18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李闽学牺牲后,甘肃旅京同乡在北京南横街吴公祠内为他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追悼大会。之后不久,****甘肃支部负责人钱清泉、宣侠父等在兰州组织召开万余人参加的追悼会,痛斥军阀及帝国主义者的罪行,盛赞烈士为人民为祖国而死的革命精神。民国18年(1929)3月,李闽学烈士公葬于北京圆明园遗址。

薛万祥

薛万祥(1906~1976),民勤县薛百乡薛百村人。少年时,家境贫困,给地主扛长工。青年时以锥鞋、做皮挽具为业维持生计,长期肩挑货担四处奔走。经数十年的辛勤奔波,艰苦努力,生活逐渐好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土地改革时,划为上中农成份。他劳动踏实肯干,经营有方,带头致富,名扬乡里。尤其在园林建设、造林治沙方面成绩突出。1950年,被选为县劳动模范,1951年被选为武威地区劳动模范和甘肃省劳动模范,出席了县、省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互助组时期,他在薛百村组织联合防沙造林组,造林200亩,受到县、地、省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1951年4月,他被选为西北局优等林业劳动模范。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至1958年,曾四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到******主席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接见。1955年,任薛百高级农业社社长、联合防沙造林委员会主任,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完成长30华里的防沙林带1条,面积2210亩。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被吸收为国家干部,当选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1959年调任武威地区石羊河林场防沙林试验场副场长。1963年出席甘肃省第四次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64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将薛万祥家庭上中农成份补定为富农,其本人定为富农分子。同年10月19日,****民勤县委第49次常委会议讨论决定,报请武威地委批准,“将薛万祥清除出党,清洗出革命阵营,交生产队监督改造”,并通报全县,收回他过去所得全部奖品。“**********”中,以“阶级异已分子”进行批判斗争。交生产队劳动改造。

但薛万祥对党忠贞不二,常对家人说:“我对党是忠诚的,对党的工作是认真的”。1974年,薛万祥因生活困难,随同全家人落户于新疆吉木沙尔县红旗农场八队务农。1976年3月6日病逝。

同类推荐
  • 我给皇帝当秘书

    我给皇帝当秘书

    中原离乱,晋室南迁,斗转星移二百余年,拓跋魏、萧梁二国北南分治。这是一个英雄、枭雄、才子佳人辈出的时代:有才华横溢的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有权臣高欢、宇文泰,有白袍神将陈庆之、北齐三杰、西魏八柱国,还有自称“宇宙大将军”的侯景。当然也还有北朝第一美女李祖娥,南朝溧阳公主。他重生大梁朝,开始了传奇的人生。醉卧沙场君莫笑,江山美人我都要……
  • 八百载

    八百载

    天地是炉鼎,苍生并煎与其中,八百载的乱世春秋,将由谁来终结?他是英雄?还是罪人?他是战神?还是人屠?曾经的善良与脆弱远去,深藏在灵魂深处,化作了坚硬的外壳,只剩下冷血,只剩下屠戮。
  • 世子的崛起

    世子的崛起

    万人敬仰的萧王故去,留下名满京都的纨绔世子,人人咬牙切齿。却在某一天世子变了,在平静中奋发,在误解中进取,在困苦中挣扎,直到一天,蓦然回首,世子已经崛起了
  • 全面战争西庇阿

    全面战争西庇阿

    用生命守护人民的幸福,用鲜血保卫家族的尊严。然纵有盖世之才,亦难阻挡命运的悲剧,一个强大一时的家族,由盛转衰,最后,消失在尘封的历史之中,留给他们的,只有一段无人记载的历史,和无数将士的忠骨的陪伴......公元前270年,罗马基本统一了意大利,一跃成为了地中海的强国之一,罗马人终于等来了他们渴望的安宁,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周围的国家会对这个日益强大的民族视而不见吗?元老院的决策将带给罗马繁荣或灭亡?罗马三大家族究竟能否为罗马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着辉煌历史而又满载荣誉的西庇阿家族,一次一次的充当罗马的利剑与巨盾,守护着罗马的尊严与利益,而他们的命运,有以何落幕?
  • 大宋第一谋士

    大宋第一谋士

    宣和七年,穿越来的陈景成为了北上金国赎回宋徽宗赵佶的使臣。而从他踏出第一步开始,他便注定要成为大宋第一谋士。
热门推荐
  • 昔之恨

    昔之恨

    16岁被凌辱,报警换来的却是家破人亡。而伤她之人却还是逍遥的笑着,所以,她在心中暗下毒誓“总有一天,我要你付出代价!”
  • 悠闲萌妻:别想带球走

    悠闲萌妻:别想带球走

    她家破人亡,他只不过是脸色冷淡,那一瞬间,她心如死灰。却不知道他护了她整整三年。他说过,等他能力强大,他定互她周全,所以在那一刻,他忍下了……一场场的误会,一次次的心伤,都是他们在一起的重重困难…………若爱只如初见。那该多好!小婉qq418847218求支持,可以给我提各种意见!
  • 人神罚世

    人神罚世

    谁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们所有凡人都有了似神的力量,这是恩赐还是惩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道篇

    明道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斗颠峰

    武斗颠峰

    机缘巧合之下,来自贫民区的少年获得了一本没有收录在任何记录之中的未完成功法。凭借这本功法,这名少年开始踏足之前未曾想象过的世界——武斗者的世界!在这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世界里,少年那如同妖孽一般的天赋终于觉醒了。凭借这奇特的天赋,他在这个世界里不断的攀越了一道又一道的颠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他是注定要在这个世界缔造里程碑的人!======分割线======一群,1788108;二群,3780539
  • 晴雨有缘,难相见

    晴雨有缘,难相见

    青梅竹马的两人,都市爱情的绚丽。职场争斗的刀锋,情场纠结的缘分。家族企业的继承,兄弟朋友的猜疑。晴雨有缘,难相见;晴雨相见,终离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何解释

    青春,何解释

    她,善言语,喜欢写小说,沉溺在自己的世界。她的闺蜜,善于表达,侃侃而谈。也有个,俗称’差优生‘的男孩,穿梭其中。本故事围绕三个孩子的青春生活来叙述!
  • 静守情深意浓时

    静守情深意浓时

    来时的路太过匆匆,来不及和你打一声招呼,便闯入了你的世界,来不及和内心打声招呼,你便住了我的心里,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等待。那当初为自己许下的诺言,也如同一张废纸,只会随着时间渐渐泛黄,然后就开始字迹模糊,直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