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325000000005

第5章 西江月 井冈山[1]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2],山头鼓角[3]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4]不动。早已森严壁垒[5],更加众志成城[6]。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考辨】

这首词作者留存手迹一件,词前书有标题《西江月·井冈山》,词末署名毛泽东。此词首次正式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在此之前,1948年7月1日东北解放区出版的《知识》杂志第七卷第六期曾传抄发表,是在锡金文章《毛主席诗词四首臆释》中披露的,文字略有讹误,如“早已”误作“久已”,“黄洋界”误作“望洋界”。

此词“山下旌旗在望”,喻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即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三十二团,以及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也在坚守井冈山,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山头鼓角相闻”,喻指守卫黄洋界的红军第三十一团第一营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利用悬崖峭壁的地形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

此词按词律,上下两阕第二、第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此词韵脚上阕为“闻、重、动”,下阕为“城、隆、遁”,没有按词韵押韵,而依湖南湘潭一带方音押韵。湘潭一带方音没有诗韵、词韵中的东韵和冬韵,即没有韵母onɡ及ionɡ。毛泽东的部分诗词以湖南方音押韵,是一大特色。这对辨认他的根据抄件刊印的《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是一个重要标识。

诗情画意描战场

——《西江月·井冈山》赏析

李远源

捧读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眼前立即出现一幅如诗如画的场面——

万山丛中,雄峰高耸,一条羊肠小路,傍松沿溪,盘旋隐入云端,一面是深壑生烟,一面是峭壁逼人。山下红旗在望,弹雨纷飞;山头军号齐鸣,炮声隆隆。井冈山,黄洋界,这里正在经历着一场血与火的洗礼!穿过险隘坚垒,来到万丈绝顶,只见那身躯伟岸的战斗指挥者怡然伫立,俯视群峰,周围则是人群欢拥,硝烟渐消,松涛长鸣,一片胜利后的洋洋喜气。此时此地,毛泽东竟是那样镇定潇洒,安详自如,一步一咏地唱出了一首《西江月》。

其实,当时作为党代表的他不在现场,但我们是在读诗,我们以为他就在现场。实际上,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是在他的思想和策略指导下取得的。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进驻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转移到井冈山会师,兵力得到加强。到6月底,根据地已拥有江西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湖南酃县(今炎陵县)东南部。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引起国民党当局极度恐慌,不断前来进攻。“四月以后,湘赣边界的割据,正值南方统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候,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见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7月间,“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成分是宜章农民)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招致边界和湘南两个方面的失败”。(见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红军数量上约损失一半,第二十九团损失殆尽。消息传来,毛泽东决定第三十一团第一营留守井冈山,自己率领第三营前往湖南桂东方向迎还大队。8月23日,在桂东与第二十八团会合,决定重回井冈山,保卫根据地。“八月三十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乘我军欲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抵抗,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见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先是湘敌吴尚三个团,赣敌王均一个团,趁我主力在外,从酃县直扑黄洋界。我第一营闻讯,于8月28日星夜兼程赶往前线,29日,到达黄洋界,加固工事,“以生死与共的决心坚守井冈山”。30日,敌发起四次进攻,都被我击退,敌死伤百数十人,被打垮一个团。战斗一昼夜,31日中午,我军由茨坪调去迫击炮一门增援,两发命中,吓得敌军狼狈逃走。9月26日,毛泽东率主力归来后,面对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满怀热情地填写了这首《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开篇用一对仗单刀直入,立即展现了战火纷飞的现场。旌旗和鼓角都是古代用来指挥战斗、助扬军威的器具,历来诗人常借以表现行军、列阵和战斗场面,而又往往在一联中排比连用,造成一种特殊的战争气氛。如“旌旗荡野塞云开,金鼓连天朔雁回”(明谢榛《塞上曲》),给人以悲壮之感;“陷敌摐金鼓,摧锋扬旆旌”(南朝梁刘峻《边塞》),则引人壮怀激烈;“苦雾沉旗影,飞霜湿鼓声”(明林鸿《出塞曲》),则示人军旅生活的艰辛;“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唐杨炯《从军行》),读来则油然有苍凉之感。当代诗人毛泽东在“旌旗”“鼓角”前面分别冠以“山下”“山头”两个方位词,立即点明眼前是一场山地保卫战;句尾又分别续以“在望”和“相闻”两个动词,更令人放眼战场,耳闻杀声,有居高临下之感,于威武雄壮之中透出几分沉着镇定,预示此战是必胜无疑的了。

接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补足了气氛,完成了上阕。红军那气吞强虏、屹如泰山的群体英雄风貌也就跃然而出。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过片也用了一个对仗,令人信服地认同“我自岿然不动”并非虚夸之笔。毛泽东早就估计到:“既有民众拥护、地形又极险要的大小五井,不但在边界此时是重要的军事根据地,就是在湘鄂赣三省暴动发展的将来,亦将是重要的军事根据地。”(见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四围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山上要隘,都筑了工事。”(见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部,是当年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其他为桐木岭、朱砂冲、双马石、八面山),因常年烟雾弥漫,又称汪洋界,地势非常险要。毛泽东有词赞扬:“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它是进入红军指挥中心茨坪的必经之地,设防之严,自不待言。词中将“壁垒森严”颠倒为“森严壁垒”,除平仄、对仗需要外,把形容词变成动词,更加突出了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这件事临战前就做好了,所以便自然贴切地冠以“早已”二字。但是,仅有坚壁固垒是不够的,还要加上人的精神因素,所以特意接上一句“更加众志成城”。于是,一座攻不进、打不破的铜墙铁壁便岿然摆在敌人面前。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洋界山路窄险,敌人兵力施展不开,只能成一字长蛇阵向上仰攻,红军则枪弹、手榴弹、滚石齐下。一天一夜激战下来,敌兵尸横山野,待我方炮声一响,便吓得连夜逃走了。一首动人心弦的咏叹调,就这么轻松潇洒地突然煞住。其中多少动人场面,多少豪情激慨?无须说,也不必说了。这“宵遁”是诗的语言,不必非得坐实夜晚。这“炮声隆”字面给人以听觉感,字底给人以嗅觉感。联系上阕“旌旗在望”“鼓角相闻”,使你好像真的看到了红旗招展,听到了战鼓声声,嗅到了火药味浓。然而,当我们回过神来,方才领悟到这是诗人巧妙地用形象思维和特写手法所造成的意象。那山下旌旗实际上是看不见的。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结尾,“报道敌军宵遁”,既见豪情,又示轻蔑。古诗“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代王昌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代卢纶),“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唐代张仲素),写的也是夜传捷报,虽气概略似,但意境有别。这里,“报道敌军宵遁”隔片与“我自岿然不动”互相呼应,互为因果,将我之雄和敌之怯恰到好处地做了艺术表达,于中又透出几分豪迈、几分飘逸,更见境界高远。而这胜利的消息是通过“炮声”传报的。陈毅说:“在战争中尝有炮声雷鸣而敌已开始逃跑。此敌之起身炮也,我之送行炮也。不可不知。”

掩卷回味,你不得不叹服作者善于把“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给以诗化;也会联想到历史上许多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战例,获得一次美的享受。

截至《毛泽东诗词集》问世,在已公开发表的六十七首毛泽东诗词中,有十八首是以军旅生活和战争为题材的。其数量之多、意境之高、音律之美,都是罕见的。这固然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但作者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博大的胸怀,不能不起着春雨催花、流光溢彩的作用。作者“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情志,在他的战争诗歌中自然难以掩抑,《西江月·井冈山》就是其中一首。

诗人毛泽东首先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毕生参加并且主导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他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深知正义的战争对于争取人民幸福多么重要,因而在诗词中付以深情的美学审视。在艰苦的行军途中,他看到的是“风展红旗如画”;在秋风萧瑟的战场上,他感受到的是“战地黄花分外香”。即使在被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排挤之际来到大柏地旧战场,也情调昂扬地给残破的景象赋予了诗情画意:“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这首《西江月·井冈山》同样诗心别运,画意盎然。若不是笑对战争,能够如此妙笔生花吗?

注释:

[1] 〔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在江西省宁冈、遂川、永新和湖南省酃(líng灵)县(今炎陵)四县交界的众山丛中,周围有五百多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转移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随后,两支军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红军第四军。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两省敌军各一部,乘红四军主力还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向井冈山进犯。红军不足一营,凭借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部,是进入井冈山五个主要隘口之一)天险奋勇抵抗,激战一天,击退敌军,胜利地保卫了这个革命根据地。这首词是作者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所作。

[2] 〔旌旗在望〕喻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3] 〔鼓角〕战鼓和号角。古代军队用鼓角发号施令,指挥队伍行动。这里指红军的军号等声音。

[4] 〔岿(kuī亏)然〕高踞屹立,形容红军在强敌围困下稳如泰山的气概。

[5] 〔森严壁垒〕指防备严密,工事(壁垒)牢固,不可侵犯。

[6] 〔众志成城〕《国语·周语》:“众心成城。”形容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成为牢不可破的城堡。

同类推荐
  •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为美籍华人作家刘荒田散文精选集,书名出自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共分三辑,第一辑“落日楼头”,抒写海外人生;第二辑“白头想见江南”,描摹故国所忆所见所感;第三辑“坐看云起时”,包括读书笔记和议论性文章。作者刘荒田生长于“侨乡”台山,又在海外生活多年,思想沧桑、目光敏锐、笔触犀利。从唐人街的人生百态、新旧移民的悲欢歌哭到已老还乡的无限感慨,他的笔刻画出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许多篇章既富情趣,又发人深省,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 大家小书:红楼小讲

    大家小书:红楼小讲

    本书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红楼小讲》全书深入浅出,不枝不蔓,辞采焕然,娓娓有致,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是一部可以引领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入门读物。
  • 文苑撷英

    文苑撷英

    大学的功能内涵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元11世纪,在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初,大学没有今天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功能,它似乎仅仅是一个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地方,人才培养的目的很微弱。
  • 居山 活法

    居山 活法

    终南山是大地智慧的额头,这是一本向连接古今文化传统大山致敬的书,全书40万字,百余幅图片,19个珍贵视频、人物故事及生存状态。这是一本继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之后,中国人第一本向终南山深深致敬的书。此书展示居山者最大限度降低物质追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其实在倡导一种低碳、简约、环境友好型的自然生活方式。
  •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报告文学集(写“妇女回家”“优化组合”后女性的命运)。
热门推荐
  • 当你觉得一切都太简单了之后

    当你觉得一切都太简单了之后

    当你觉得一切都太简单了,这世界上的一切都难以吸引你的注意,都会变得无趣,你会选择做些什么?(日常文,轻松向)
  • 风水宝弟

    风水宝弟

    〖双女主大戏码即将上演〗本小说记录了一对风水小闺蜜,外加她们的小姐妹们的小故事。〖爆笑风〗
  • 杨潭鲤鱼

    杨潭鲤鱼

    这是关于两对cp和一个助攻的校园故事,五个平凡人的青春
  • 性别兑换游戏

    性别兑换游戏

    对于夏献来说,可怕的不是好哥们忽然告白,要推倒掰弯他。可怕的是明明刚刚躲过了那个可恶的吴杰操,却又误入更加罪孽深重的异世界。这里美男如云,这里鲜花遍地……啊呸!这里的菊花开成了葵花!这里的葵花开成了……呃,那是什么花?妈呀,食人花啊,快跑啊!!!……………………………………………………………………………………这是一个欢脱的故事,有甜有虐,像那糖葫芦,咬一口,爽歪歪。
  • 古武医仙

    古武医仙

    胡辰与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家现代化医疗设备公司,在一次去偏远山区医院洽谈业务行程中,汽车在盘上公路发生事故,胡辰救下车上部分人,自己却掉下了山谷......。在山谷中,胡辰获得医仙华锋(华佗之兄)的传承,回到都市后,他退出了崇尚西医的设备公司,专心用传承的古武医学治病救残......
  • 東方不败

    東方不败

    出身平凡的子星一心想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一手打造了東方家族,经过无数坎坷,终于达成了年少时的心愿。可他赢了梦想,却又输了什么呢?
  • 我最喜欢小仙女

    我最喜欢小仙女

    这是一篇甜甜的文,会吸引到你的,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 自是秋水望明月

    自是秋水望明月

    军阀割据,各路肆起,情情爱爱在这纷争中又能否有处世之地,像那霓虹灯阑珊处又是否有佳人失意......“哑儿,哑儿,我给你带来了你最喜欢的糕点!”少女哑儿面带微笑,嘴角带着抹甜。“哑儿,哑儿,父亲要我娶妻.....我不想娶妻,我一好男儿,自当顶天立地,为国奉献,怎能只顾及婚姻大事呢?(而且,我喜欢的是你,我不会娶别人的)”少女哑儿静静听着少年发牢骚,依旧带着那抹微笑,只是多了抹苦涩....#最是年少喜欢,十年百炼成钢绕指柔#
  • 明朝阳武侯

    明朝阳武侯

    没有野心,没有目的,只是想自由自在的生活
  • 爱,咫尺的距离

    爱,咫尺的距离

    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也会错过很多,但不是每一个错过都会随之忘记。每一个遇见都刻骨铭心。正真对的人,是永远不会错过的。“伊伊,虽然错过这么多次,但你终究还是属于我的。此生爱过你,亦被你爱过,足矣!”木晨抱着宋雪伊深情的说。“希望我们之间不要再有错过,或者过错。我不知道将来还会经历什么,但是我知道,我再也不要同你错过。”宋雪伊抬起水眸看着木晨坚定的道,因为她知道,等待她的并不是幸福,而是……这一次,她要做一个坚强的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