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2200000041

第41章 危机中的咸阳(2)

郎中令王绾、内史肆高呼:“奉旨捉拿贼首樊於期,余者不问。”于是兵士纷纷投降。樊於期犹紧追李斯不放,李斯都快以为自己今天要呜呼了,大叫“王绾救我”。樊於期追出百步,这才被甲士截住,樊於期奋勇杀奔而出,这才有了前面城门逃出那一幕。

3.生死一发

且说浮丘伯和樊於期结伴而行,前往与成蟜会合。途中,樊於期讲述的造反版本与真实情况颇有不同。樊於期的版本简要叙述如下:

入宫,

遇伏,

战,

血战,

死战,

不敌,

退,

The end(结束)。

可以看出,在此故事中,有关宓辛的戏份被全部删除,李斯的戏份也是砍去十之八九。浮丘伯不动声色地听着,他知道樊於期并未说出全部事实。军人也有不爱武装爱红装的时候,不仅喜欢美化自己的胜利,更喜欢美化自己的失败。又或者,战场如闺房,有诸多不足为外人道之事。

再回过头来看李斯。李斯刚去鬼门关走了一遭,樊於期那突然砍出的一剑,硬生生地将其头皮削去一片,只要再往下砍几寸,或者他躲闪得再慢那么一点,他现在就已经是个死人。

这个时候的李斯,体现出了一个职业官吏的良好操守,他只是草草地包扎了一下伤口,便又立即投入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眼下的动荡时期,正给了他大展身手、仕途爬升的大好机会,他哪里还顾得上盘算自己这点伤是否应该算是工伤,是否应该休一个带薪的长期病假,请一个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咨询,等等。他仕途的终极目标还远没有实现,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能停歇。是以,在这个时候,他不仅要向嬴政展览他的伤口,更要向嬴政展示他的才华。

另一方面,樊於期的这一剑,也再次促使李斯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李斯这时三十八岁,照今天的干部标准来考量,几乎能算得上是青年了,而在他的身上,也确实留存有青年人的洒脱和锐气。大难不死之后,他体会到的并不是生命之脆弱,而是作了如下思辨:樊於期那一剑若砍得准,我也就立时死了;而正因为他没有砍准,所以我还活着。反过来说,我还活着,证明那一剑没有砍准,而因为那一剑没有砍准,所以我并没有死去。因此,只要我还活着,就证明我没有死,也不会死,死亡不会降临于我,那么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而如果我死去了,则证明樊於期那一剑砍得正准,而因为那一剑砍得正准,所以我就无法再活着。既然不再活着,自然也就不会感受到活着的时候才有的恐惧和痛苦。因此,死亡一旦降临,我也就将不再存在,于是更加不用为了死亡而担忧害怕。由是言之,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再说樊於期虽然成功逃脱,却将华阳太后的手令留在了咸阳宫内。不消说,这个手令在第一时间里被秘密交到了嬴政的手上。嬴政看着手令上华阳太后的笔迹以及印玺,面色前所未有的凝重,而他抖动的双手,则泄露出他内心强烈的紧张和愤怒。这个手令,彻底暴露了华阳太后的立场,乃至整个宗室的立场:他们支持成蟜,反对嬴政。

这个手令,只是轻轻的几片竹简,在嬴政手中却显得沉重无比。这轻轻的几片竹简,意味着整个宗室的背叛。

4.家族记忆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既然是统治着秦国的王,就早应该有了随时迎接谋反的心理准备。然而,面对宗室的背叛,嬴政却无法做到平常心,他有着双倍的愤怒。即,作为秦王的愤怒,以及作为嬴政的愤怒。前者的愤怒不难想见,后者的愤怒,则在于他被整个嬴氏家族抛弃,他成了一个被驱逐的外人。

在两千多年之后的今日,家族的凝聚力已然瓦解,家族的观念也正在逐渐消失(请注意家族和家庭的区别)。作为现代人,已从家族中解放出来,摆脱了家族的压力和桎梏,却也放弃了家族的温暖和荣耀。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而当这个根源被抛于身后,人于是开始了流浪,漂泊在祖先曾经耕耘和生活的土地,却再也觅不到故乡。

古人云:人困则返本,穷则告亲。或许,中国人骨子里本不信仰任何宗教,有的只是对祖宗的崇拜。对中国影响最大最深的儒家学说,并不能算是宗教,其中的厚古薄今、慎终追远之说,便是一种精神上的返祖现象。求天告地,祈神祷仙,固然是必备功课,但天地神仙为大家公有,并不会专为一人赐福,是以还不如求祖宗保佑,毕竟天地远而祖宗亲。

但凡去过一些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总会发现,宗祠一定是村落中最高大、最宏伟的建筑。这就好比在基督教徒聚集的城镇,最辉煌、最美丽的建筑一定是教堂。不为别的,因为无论宗祠还是教堂,都是存放信仰的地方。反观今天的城市,最奢华的却一般都是银行。当然,对许多人来说,银行里面所存放的,也正是他们的信仰。

我们在老电影里时常可见这样的场景:战士经过了万千险阻,终于和大部队会合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说:“终于找到组织了。”古人不用找,家族就是他们的组织。这种同祖同宗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无可替代的。

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同样,倾国与倾城,家人难再得。家人,不可再生之资源。灾难深重、战火频仍的中国,断裂了多少家族的记忆。生而为人,或能上溯十代二十代,而更为遥远的祖先,却已不能知道。他们身上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已永归于尘土。

时常有人言说,对国人之人性了解最为透彻的,首推鲁迅先生。在我看来,为鲁迅先生所特加关注的,乃是国人人性中阴暗卑微的一面,先生身逢乱世,不得不持此以为敲打警醒。而为孔老夫子关注的,却是国人人性中明亮光辉的一面。一本《论语》,时隔千年,却仍能让人从中读出自豪、读出幸福,夫子可谓知国人也。正因有此自信,所以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倘以二十多年为一世的话,从孔子到今天差不多刚好百世。百世之内,夫子知也。百世之后,夫子知乎?夫子如果活到今天,又该会有怎样的感想?

5.真的要杀尽宗室吗?

且说嬴政召集嫪毐和吕不韦二人,商议对策。对这两个家伙,嬴政非但不信任,而且是又憎又恨。嫪毐不足道也,只是一个宦官罢了,根本不配当人来看。吕不韦的可恨之处则在于,他偏巧不是一个宦官,既然不是宦官,所以他能和嬴政的母后困觉,虽然现在他们不一道困觉了,但毕竟以前困过觉。这就是吕不韦的原罪,无论如何也无法赎还。倘无此原罪,嬴政又怎会受困于那漫天的谣言?

话说回来,嬴政虽厌恶此二人,但是,要对抗宗室,又非得依靠二人的力量不可。和自己从心底鄙夷痛绝的人物合作,而且还要装出其乐融融的样子,这对普通人来说,业已是很糟糕的体验,而对理应无所不能的君王来说,其痛苦和屈辱更是可想而知。

怎样应对宗室的背叛,嫪毐和吕不韦各有各的心思。嫪毐本来对秦国宗室还有所顾忌,一听嬴政的口风,有要除去宗室的意思,顿感自己的机会来了。正为宗室头疼时,宗室却玩起了谋反,这叫自作孽,不可活。于是嫪毐嚷道:谋反?那还得了,今天你反,明天他反,秦国以后还怎么在国际上混?必须惩前毖后,杀一儆百。不管何人,只要谋反,就必须诛杀,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嬴政听完,点了点头,又望着吕不韦,等待他发表意见。

吕不韦最近处境一直比较尴尬,他看到嬴政心里就发虚。谣言对他造成的伤害,并不比嬴政轻多少。被别人奉承为秦王的老爸,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个便宜老爸可不是好当的。他知道嬴政虽然表面上对自己和颜悦色,心里却一定对自己恨得要死。吕不韦甚至因此而有了隐退避祸之意。他已经对政治生涯起了倦意。他吕不韦连续拥立了两任秦王,功在不赏。对这样的功臣,君王唯一的策略就是:既然功在不赏,干脆也就不用赏了,直接杀掉拉倒。他上了年纪,是时候开始考虑能否善终的问题了。但是,一想到嫪毐这个贱人还在位子上,正威风得很,他便又不甘心就此退休。在朝政事务中,他抱定两个凡是的原则:凡是嫪毐支持的,他便反对;凡是嫪毐反对的,他便支持。但这回是事关谋反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他知道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这次,吕不韦选择了支持嫪毐。

难得两个权臣的意见如此统一,按理说,这也将让嬴政的决定变得更加容易。嬴政却仍在犹豫之中。嫪毐催促,嬴政道:“二君且暂退,容寡人三思。”

李斯在咸阳宫智退樊於期,其救驾之功,更在领兵作战的郎中令王绾和内史肆二人之上。对此,嬴政无疑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嬴政于是再召见李斯,告以嫪吕二人之意见,并问李斯对策。

李斯也不沉思,脱口问道:“宗室何罪?”

嬴政心想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但还是回答道:“背叛!谋反!”

李斯惊讶道:“竟有此事?臣如何不知?”

嬴政闻言大怒:华阳太后的手令可是你李斯亲自交到我手上来的,你小子现在来和我装蒜?

6.李斯说,我看不必

李斯见嬴政颜色大变,却也不惧,朗声问道:“臣敢问何为谋反?”

嬴政气得浑身发抖,恨声道:“太后亲下手令,直指寡人为窃国之贼,又复遣樊於期杀奔咸阳宫,欲置寡人于死地,而以长安君继秦王位。此不为谋反,何为谋反?”

李斯肃然道:“臣昧死上言。华阳太后之手令,辱蒙吾王赐观。臣有愚见,不敢不陈。手令所称,今据秦王位者,乃相国吕不韦之子,伪主也。臣愚昧,只知据王位者,吾王也。吾王乃先王嫡嗣,继秦王之位,乃上应天命,下顺纲常,此乃天下共知,何来相国吕不韦之子?手令所云,实荒唐可笑而不足一驳也。历代先君不废宗室之意,盖以宗室为内援。勿使秦王之位沦入外姓之手,此宗室守望之责也。若仅以一无稽无凭之手令,秦国宗室竟因而罹难,天下之疑,必不能止,而反愈炽,此为不得不思也。以臣揣测,华阳太后因富有春秋,误信谣言,加诸遭逢挑拨,故而关心则乱,不及深思,乃下此手令。”

嬴政面色渐渐和缓下来。他懂了李斯的意思。李斯说了半天,归根结底,是如何对此一事件定性的问题。这一层为他所忽略,也为嫪毐、吕不韦二人所忽略。他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次谋反,于是人为地将自己置于不是你宗室死就是我嬴政亡的绝境。但李斯的话提醒了他,在谋反之外,原本还有第二条路可选。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将事件性质从谋反改为误信,让嬴政眼前瞬间豁然开朗。

就嬴政个人而言,他是不愿意和宗室决裂的,至少在目前是这样。现在他执政的根基未稳,还不到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之时,正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况且,秦国宗室不是一般家族,而是王族天家,除去一般家族对家族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之外,更有一个独特的作用:它能证实嬴政作为秦王的合法地位。

嬴政和宗室的关系,与中世纪欧洲国王和教皇的关系略有近似之处。那些国王虽然拥有世俗权力,但所谓君权神授,如果没有经过教皇的正式加冕,便算不得是合法的君主。而另一方面,国王虽然拥有更为实在的权力,比如人民和军队,但要和教皇对抗,下场通常并不见得美妙。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公元107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打算废黜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格列高利七世也不示弱,立即下令将亨利四世逐出教会。到公元1077年,由于自从被逐出教会,国内叛乱纷起,亨利四世扛不住了,只得向教皇求饶。接下来的情节就像武打小说一样:据说亨利四世身披悔罪麻布衣,光着双脚,站在教廷前面。当斯时也,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亨利四世有如玉树临风,挺立不动,历时三日三夜,这才最终换来了教皇的宽恕。

当然,嬴政用不着在宗室面前如此卑微。但在那个谣言经久不散的非常时期,他却又不得不依赖宗室将他搭救。作为政治人物,他的血统并不能由他说了算,他母亲说了也不算,必须得到整个宗室的一致承认才行,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王位,信服天下。

李斯又道:“相国与嫪君之所以劝吾王者,皆暗怀私心,为自谋之计耳。吾王不可不察。常言道,疏不间亲。今朝政大权,在相国与嫪君二人之手。吾王所能借重者,唯宗室之力也。咸阳之内,兵变已平,长安君又远在千里,宗室已不足以害王,是去是留,尽可权衡利弊,从长计议。一旦轻诛宗室,虽快在一时,却痛在长远。宗室既灭,而人死不得复生,则吾王何以制嫪吕?何以信天下?”

嬴政听得入神,李斯又道:“事出必有因。宗室所以误信谣言,何故也?以不得重用,故生怨心。此名为怨吾王,实恨相国与嫪君也。吾王因而导之诱之,则宗室必仇相国与嫪君,而为吾王所用也。”

宽恕有时候并非因为慈悲,而只是由于需要。嬴政于是长叹道:“若无先生,寡人几误大事。寡人愿与宗室言欢也。”

同类推荐
  • 沉默的巡游

    沉默的巡游

    东野圭吾直呼难写,改写《嫌疑人X的献身》的结局!日本上市当月,平均每6秒卖出1本。打破经典推理模式,全程高能反转,整个故事从第一个字开始,你的每一个猜想和感受都在被东野圭吾引导!小镇上最受欢迎的女孩死了,嫌疑人利用“沉默权”闭口不言,最终竟被释放,在小镇引发众怒,居民们决定给他点教训。不料他却离奇死亡。整个小镇的居民都变成了嫌疑人!“曾经,因为我揭穿了真相,一个男人的献身化为了泡影。那件事让我很难受。”《沉默的巡游》又能否弥补汤川学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遗憾?
  • 十一种孤独(中英双语珍藏本)

    十一种孤独(中英双语珍藏本)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耶茨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获《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此外他还拥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古内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许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 晚安,故事

    晚安,故事

    相亲相爱的双胞胎远离城市的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双胞胎。他们家庭富裕,哥哥既无须赶走弟弟,弟弟也不需抢夺财产。他们的父母早亡,两人相依为命,住在山脚边大橡树下的房子里。双胞胎长得很像——同样英俊。好像流落世间的王子,再加上父母双亡,如果有人耐心考证,相信一定能发现些什么。淳朴而富有同情心的村民相信着,隐隐约约,双胞胎不同凡人。打从双胞胎来到这里,村民就对他们很尊敬。兄弟俩的离群索居也加强了这种尊敬。
  • 再婚女子

    再婚女子

    她们是三个正值花样盛年的女性,性格迥异、命运多舛,经受了人生不同的际遇和磨练。她们曾经因为少不经事,因为单纯痴迷,因为骄纵霸道,结束了第一次婚姻。离异后,她们有的很快找到了新的归宿,有的找了比自己年长的大老公。有的找了比自己小10岁的小帅哥。
  • 李小冉余少群主演:毕业歌

    李小冉余少群主演:毕业歌

    严歌苓编剧,李小冉余少群主演!讲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日军铁蹄在中国疯狂扩张,昔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也难逃噩运,纸醉金迷的光环下难掩人心惶惶。富家少年王沐天,仇恨乱世的不平,厌恶家人的市侩,也懊恼自己的无作为。一个突然出现的女子改变了这一切。南洋女子桑霞回到祖国参加革命,并以探访姑母的名义住进王家。桑霞身上充满了那个时代女孩子截然不同的鲜艳和明朗,在王沐天的世界中点燃了一把新奇的火焰。为重建中央飞机制造厂,留美归来的航天学博士洪望楠回到上海,在中统特务、日本间谍、上海青帮之间游刃有余的他,却对桑霞一见钟情。
热门推荐
  • 未来黑色世界

    未来黑色世界

    致敬三体,偏硬科幻,需高智商,方能看懂,剧情紧凑,不凑字数,每天一更,值得翻阅。懦弱、情感受挫、失业的男主角,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社会动乱、文明转变、道德变幻时期,在人类迎接新的自身定义的关键时期,怎么一步步逆袭,替人类做出选择。
  • 绝世妖娆之至尊神女

    绝世妖娆之至尊神女

    她是一个现代的孤儿,偶然死去,凤凰磐涅,她狱火重生!什么?废物?可笑!只不过是她的天才资质没人发现而已!前世今生,缘起缘灭。他生生世世守卫在她身边,默默地保护她。
  • 无极幻世

    无极幻世

    老者与少年品茗,老者仙风道骨,少年慵懒自若。老者曰:可要名垂千古?少年答:好麻烦!
  • 君再临

    君再临

    王,君临天下。王,庇护天下。在这个没有王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紫微星的燃烧,曾经的王重生汇聚到了同一个时代。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君王。于是,诸王之战开始了……
  • 血花雨落

    血花雨落

    十五月夜,血花雨落,是什么怨,又是谁的祸
  • 不要靠近冰冷神医

    不要靠近冰冷神医

    她,二十四世纪的最强+唯一的神灵;他,二十四世纪,第二+唯一的魔族。他们因为背后的人大打出手,天地不容,便将他们送到了别的世界,在异世里,照样混的风生水起。后来混到天下太平才发现这一切都是阴谋,他们是继续保护这个世界?还是不问世事?
  • 一品宗师

    一品宗师

    华夏,盘踞在大陆东方的沉睡巨龙,传承至今已五千余年,从炎黄大帝至商纣,再由秦始皇到三国,直至如今的华夏,涌现奇人异士无数,留下瑰宝珍物惊人。然而,当年的狂妄自大闭关锁国,让早已对东方神秘古国垂涎欲滴的西方列强亮出了爪牙,不仅巨额财富被掠夺,就连各地武学门派宗师也难逃西方异能贵族的血洗。凌天,出自古武世族凌家,自幼天赋秉异,被誉为凌家青俊第一人,他,能否带领凌家重振往日雄风,让沉睡的东方神龙再次苏醒。一切,尽在一品宗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强宠甜妻亿万年

    强宠甜妻亿万年

    当年,初可心被迫拿掉腹中的孩子,悲痛欲绝的出国!几年后,她高调的回国,只为了报复他。没想到却被他抓走禁锢,一纸契约,她成了他的妻子。这个恶魔总裁简直就是头喂不饱的饿狼,没事就喜欢拉着她种草莓,动不动就将她扑倒,害得她每天下不了床。逃走被抓,他将她扔回床上,邪笑:儿子说他太孤单了,让你给他生个妹妹,乖,我们抓紧时间努力!次日,她扶着酸痛的腰站起来,大骂“墨燏,你这头饿狼,王八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八戒不想当神仙

    八戒不想当神仙

    天蓬元帅被贬下凡间变成小猪仔的时候,目标是找座高山,寻个洞府,做个逍遥自在的妖精。还没找到高山,就被一个小女娃捡了回去,做了宠物猪。后来唐僧师徒到了贵地,又被唐僧捡走,收了徒弟做了取经人,取经路上,一步一难,处处妖怪,只得又顺便降个妖除个魔啥的,也曾在通天河中的妖怪手里救了一个小女娃,名为一秤金。后取经结束,路过通天河,被救的小女娃也长大成人,竟然要以身相许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可吓坏了老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