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2200000056

第56章 母子决裂(2)

在李斯看来,吕不韦的失势已成定局,属于吕不韦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吕不韦,已经被打入政治斗争的漩涡,而他并不甘心就此沉没,于是慌乱伸手,希望能抓住些许攀附之物。如果此时贸然施以援手,非但救不了他,反而会被他拽入漩涡当中,成为他的殉葬品。李斯于是说道:“非李斯胆敢拒绝相国,实乃大王不可谏。强谏则徒增其怒,于事不独无补,反而有害。相国必欲救太后,则李斯有一言,愿相国能听。”

吕不韦见李斯心意已决,也不生气,况且生气也没有用,李斯翅膀已经硬了,非他所能予取予求。吕不韦道:“客卿请讲。”

李斯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李斯乃局外之人,有八字相送相国:不谏为谏,不谏胜谏。望相国跳出棋局,头脑清醒深思之。”

吕不韦心中不悦。不谏为谏,不谏胜谏,这算什么话!敢情被关起来的不是你的老相好。人生能有几回失而复得的机会,你李斯又怎会知道?

吕不韦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吕不韦走后,李斯的长子李由问李斯道:“阿父,何谓不谏为谏,不谏胜谏?”

李斯满意地一笑,这个问题问得好,孺子可教也。他爱怜地望着李由,李由已是一个十六岁的俊秀少年,李家未来的荣耀和希望,就背负在他肩上了,可要好好地言传身教才行。李斯于是反问道:“居,吾语汝。以汝之见,秦王欲囚太后到何时?”

“大概会一直囚禁下去吧。”

李斯摇摇头,又问道:“秦王为何囚太后?”

“秦王既恨太后,又惧太后。”

李斯再摇摇头,道:“秦王于太后,恨固有之,惧则未必。嫪毐车裂,三族诛尽,党羽剪除。如此一来,太后深处孤独,何足为患?秦王虽恨太后,然母子连心,恨不可久。今秦王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囚禁母后,招笑天下,已历半岁,初衷未改,岂徒恨哉!”

“然则秦王囚太后之用意何在?”

李斯赞许一笑,道:“此问方中要害。问对问题,已是知道了一半答案。吕不韦与太后有旧情,是以关心则乱,只欲救人,却不能作此一问。吕不韦如能作此一问,必能明晓吾之所谓不谏为谏,不谏胜谏,绝非虚言。秦王初囚太后,乃是出于盛怒之下。今怒气渐消,犹不肯放归,何故也?太后执掌国政将近十年,根基深厚,朝中诸多大臣,此前是只知有太后,不知有秦王。嫪毐之党在明,易灭;太后之党在暗,难索。秦王又知,太后必求救于吕不韦,吕不韦也必唆使党羽,为太后游说。今太后罹难,凡为太后谏者,非太后之党,则吕不韦之党。秦王因而诛之,其中纵有秉公而言者,也宁错杀,勿枉纵。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则必废太后与吕不韦。废太后与吕不韦,则必先除其党。此乃秦王囚太后之用意所在也。吾语吕不韦所云不谏为谏,不谏胜谏,亦盖谓此也。即便不谏,秦王迟早终释太后,是谏也。强谏则自伤羽翼,去势招祸,是不如不谏也。”

李由感叹道:“秦王仅长我六岁而已,心思之深,竟如此不可测?”

李斯道:“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此天授之术也,非人力所能及。终有一日,你我父子将同朝为官,汝须谨记,秦王断非寻常之王,汝当时刻心怀敬畏。人畏火,知避之,则能保全;人轻水,常戏之,则溺。唯敬畏秦王,方可与之持久周旋,切记切记。”

李由又道:“吕不韦年老昏庸,看来已是来日无多,继其位者,阿父乎?”

李斯怒斥道:“小子无状,口气竟如此狂妄!吕不韦已是名垂史册之人,当不朽也,非此刻你我所能訾议。等你异日坐上相国之位,再臧否吕不韦不迟。吕不韦能有今日,岂妄得哉!适才其于外客一说,洞见深远,非常人所能道也。虽未必成真,亦堪足警醒。况且人不可忘本,若无吕不韦,为父不能至今日。吕不韦倘有他事相求,为父必倾力相助。至于太后一事,只因爱莫能助,故而婉拒,心实有愧。此中利害,汝不可不知。”

李由肃然道:“阿父教训得是。”

5.敢以太后事来谏者,死!

虽说李斯不肯做出头鸟,但肯做出头鸟的还是大有人在。先有大夫陈忠以太后之事进谏嬴政。可想而知,为了这次进谏,陈忠定然精心准备了一大篇讲稿,义正词严,雄辩滔滔,可谓志在必得。不料嬴政根本没给他开口的机会,直接命人剥去他的衣裳,置其身于蒺藜之上,捶而杀之,陈其尸于阙下。嬴政下令曰:“复有欲以太后事来谏者,视此!”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有陈忠的例子摆在眼前,试问还有谁人胆敢以身试法?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一个陈忠倒下了,N个陈忠却站了起来。朝中大臣,有如飞蛾扑火,纷纷冒死来谏。嬴政也毫不含糊,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绝不手软。

这一杀,从嬴政九年九月直杀到嬴政十年三月,前后死者二十七人,尸积成堆,天下震怖。这二十七人中,虽以吕不韦和太后的拥趸居多,但也不乏确系忧国忧君、秉公直谏者。二十七人,数目非小,前赴而后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必死而竟死之,不可谓不悲壮,不可谓不惨烈。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叹息久长。而居于幕后的吕不韦和太后,感受更为深切。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官员,一个个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也不禁悲从心来,彷徨无策。

所谓的死谏、尸谏,于此前的历史中也偶有出现,然而如此大规模、有组织的死谏,直到此时才算是开了先河。

礼云:“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显然,在礼记中,死谏是既不鼓励,也不提倡的。死谏,作为人臣的最后选择,乃不得已而为之。但关于这一行为的评价,却可以公者见公,私者见私。

自其公者言之,为人臣者,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所看到的是坚持信念的光辉形象,是虽死不辞的凛然气节。但自其私者言之,却又是在要挟人主,置其于进退两难,杀则有不仁不义之谤,不杀则等于自承错误,威风扫地。而死谏者这边,谏成则天下耸动、人人敬叹,失败也不妨落得个诤臣烈士、磊落英名。

拥有这么一大批不惜以性命为赌注,也要匡正人主之失的大臣,嬴政是觉得欣慰还是愤怒呢?他是从公的角度还是私的角度来审视评判这次死谏事件的呢?关于这些,史书上不曾记载,今天更加无法得知。但随着时间推移,对为臣之道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南宋朝,岳飞对宋高宗赵构说道:“使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自平。”(值得注意的是,岳飞这话不宜从字面上去理解,其中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此为不可不察。)换而言之,事出重大紧急,为人臣之礼,虽死谏可以。

姑且不论为太后赵姬而死谏是否值得,令人困惑的是,陈忠等人不是没想过进谏的后果,却依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为什么?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进谏之后,死或不死,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当然,死的概率相当之高,但不死的概率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我们知道,在掷骰子时,连续开大的次数越多,则下一把开小的概率越高。同理,嬴政杀的进谏者越多,则下一个进谏者被杀的概率越低,生还的概率越高。后来的进谏者或许便有着类似的赌徒心态:绝不放弃,继续下注,说不定下一把就全赢回来了呢?于是越输越多。是故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当然,以概率来解释这次轰动天下的死谏事件,无疑是荒谬和不厚道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陈忠等人视死如归,前仆后继?

6.真有不怕死的?

要考察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暂时先将眼光投射到一千七百六十一年之后,即公元1524年。这一年,朝代为明,年号为嘉靖,皇帝姓朱,名厚熜,工龄四年。这一年爆发了著名的大礼仪之争,伴随这场争论而至的,同样是一次大规模的群臣死谏事件。

事情起因很简单:朱厚熜是前任皇帝朱厚照的堂弟,前前任皇帝朱祐樘的侄子。大臣们以为,朱厚熜既然登上了皇位,就算是过继给前前任皇帝朱祐樘当儿子了,因此应该称朱祐樘为皇考,生父朱祐杬则只能称为皇叔父。

即位之初,根基未稳的朱厚熜面对大臣们的理论强势和道德压力,屈服了。这一年,羽翼渐丰的朱厚熜终于开始了他的反抗。他悍然下令,称其生父朱祐杬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朱祐樘则只被称为“皇伯考”。诏书既下,立即招致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弹,满朝大哗,群情汹汹。以吏部左侍郎何孟春与翰林杨慎(宰相杨廷和之子)为首,朝中大小官员共二百余人,自辰至午,跪于左顺门前,吁请朱厚熜收回成命。

朱厚熜大怒,派锦衣卫逮捕了学士丰熙、给事中张翀等八人。杨慎等人不仅不散,反而撼门大哭,声震阙廷。杨慎疾呼曰:“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大臣王元正也慷慨言道:“万世瞻仰,在此一举。”也就是说,为了让皇帝朱厚熜改变两个称呼,以维护他们眼中的伦理朝纲和国家命脉,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十八岁的朱厚熜,正是心理逆反的年龄,闻言愈怒。这哪里是请愿,更像是造反嘛!汝等不畏死,朕偏要以死惧汝等。朱厚熜下令逮捕一百三十四人下狱,令其余八十四人姑且待罪。次日,一百八十余人受杖,编修王相等十八人被杖死,大礼仪之争就此画上了句号。

虽说在大礼仪之争中死亡的人数要比谏太后之事少上九人,但重伤号却数以百计,而且全部集中在短短一天之内,震慑效果无疑更为骇人。于是,我们有了同样的疑问:是谁给了杨慎等人胆子,让他们将朝中二百余名官员一起拖下水,让他们不仅漠视自己的生命,也漠视着同僚的生命,并以此为武器,向当朝皇帝公开叫板?

以上疑问的答案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但在这些答案中,鲜有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反正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且让我们尝试以心理学为切入点,从当事人的心理出发,深入一切行为的源头,从而绕开文化差异的暗礁,跨越岁月变迁的鸿沟,来分析和比较这两个前后相差近两千年的事件。

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无论陈忠还是杨慎,他都不是一个人在和嬴政或朱厚熜战斗,而是作为一个集团中的一员在战斗。决定他们行为的,不是他们的个人心理,而是整个集团的心理。在集团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已经不再拥有自主权,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连自己也无法控制,而是听命于他所服膺的那个集团的同一心理。

那么,集团心理又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它对身处集团中的个人又将施加以怎样的影响?

如弗洛伊德所言,集团心理是最古老的人类心理,所谓的个体心理,则是从集团心理中慢慢地、渐进式地分化而出的。纵然在追求个性解放、独立自主的今天,作为个人,与生俱来的群居本能依然无法泯灭。人总是渴望着组成集团,成为某个集体中的一分子。这种本能的渴望,从生物学上说,是一切高级有机体的多细胞特性的延续。而人之所以会时常感觉孤独,则是因为群居本能未能得到满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短短二十二字,却直击要害,犀利无比。触动了此情此感,不独陈子昂要怆然涕下,读者也当为之惆怅同哭。孤独的上帝,孤独的星辰,孤独的地球,孤独的生命,孤独的人类,孤独的人……或许,只有孤独这种感觉是不孤独的。

好吧,要减轻自身的孤独感(孤独感是无法根除的),加入某个集团不失为一个办法。当然,也不排除出于其他目的而加入的。这时,你就不免要想了,世界上集团那么多,参加哪个才好呢?如果你报名参加,人家又会不会容纳你呢?没关系,麦克杜格尔已经在他的《集团心理》一书中为你准备好了这样的报名指南:“要形成一个集团,则集团的个人之间必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如对某个对象有共同的兴趣,或在某种场合有相同的情感倾向,并可以对彼此产生某种程度的交互影响。这种心理同质性的程度越高,这些个人就越容易组成一个集团,而集团心理的特征也就越明显。”

于是,不管走的是前门还是后门,反正你最终成功地加入到了某个集团之中。但是,或许有悖于你初衷的是,你身上将会从此产生各种奇怪的变化。5

你会发现,在集团中事情往往径直走向极端:如果对某事有一点点疑问,这种疑问就立即转变成一种毫无争辩余地的确定;如果对某事有一丝嫌忌,这种嫌忌就会变成强烈的憎恶。当你以前孤身独处之时,你个人的利益几乎是你唯一的动力;而当你处在集团中时,你会开始觉得,这种个人利益简直是不起眼的。于是,你会强迫自己去做和他人一样的事,去和众人保持和谐。

嗯,干得不坏,现在你已经融入集团中了。但是,当你在集团中再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之中,而这种状态,酷似那种被催眠者发现自己完全受催眠师控制的“着迷”状态。

你可能认为自己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旁观者(比如邻居、居委会大妈,甚至可能是你养的猫或狗)却能察觉到,你已经不再是你自己,而仿佛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的。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呢?变成了一个不由自己的意志来指导的机器人,在感情、思维以及行动上,你都变得和以前孤身独处时截然不同。这时,你已经被集团心理俘获,你的所作所为,开始服从于集团的冲动。

同类推荐
  • 梦扰2049

    梦扰2049

    科幻小说,从一个病房开始。科学幻想小说(英语:Science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英语:Sci-Fi),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 这辈子有你已经足够

    这辈子有你已经足够

    商场注定是尔虞我诈,爱情也不一定是出于爱。每个人都想知海里的一滴水,颜色取决于所在的水域,而兰晓这个来自东北的迷糊女却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秘密澄透地活着,即使身边的人如何变色,也绝不改变初衷。都市里的人,一方面追求自由和真实一方面又戴着面具安与自然地活在自己的牢里;他们都是这个牢里的犯人,自愿画地为牢,直到被“海浪冲击”才揉着早已红肿的双眼祈求回到原点,然而,一切都已经过去,时间留下的,只有未来……
  • 到灯塔去

    到灯塔去

    小说第一部分临近结尾处,拉姆齐夫人到第二部她就死了的一段内心独白,可能更其重要……伯·布莱克斯东在《弗吉尼亚·吴尔夫:一篇评论》中说:“阅读了《灯塔》之后再来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会使你觉得自己是离开了白天的光芒而投身到木偶和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这代表了有关《到灯塔去》的一种看法;读过此书的读者,也许还有别的乃至完全相反的看法……
  • 恐怖无法预料:纸新娘

    恐怖无法预料:纸新娘

    张晴天是个小人物,由于长相突出,他在一所艺术学院做写生模特。有一天,他在橱窗里见到一件名为杜兰朵的纸质雕塑人偶模特儿,瞬间被雕塑独有的美震撼了,似乎还挑起了记忆中某些尘封的记忆。迷惑人心的推理情节,痛苦的情感纠葛,是亲情还是背叛?悬疑与恐怖尽在无法预料之中……这本书写作手法新颖,根据主人公张晴天生活中的两条主线进行叙述。每一章分为A面和B面,A面代表现实的世界,B面代表虚拟的梦境。主人公就在两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活中,进行一系列谜团探秘、身世追寻、情爱纠葛……
  • 遥远的麦子

    遥远的麦子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热门推荐
  • 极品萝莉的修仙之路

    极品萝莉的修仙之路

    殷绾念表示,她只是出门倒垃圾,就被一块砖头砸死了!殷绾念再次表示,她只想安安静静穿越好好活下去,咋那么多人逼她修仙呢!殷绾念再三表示,她只是纯属有个小外挂,捡到千年灵药契约上古神兽真的不是故意的!欸?!这个突然冒出来说是自己夫君的小正太是怎么回事?!哼,这样要胸没胸要屁股没屁股的小屁孩她才不要呢!“!”殷绾念看着眼前一秒变大的某夫君。“现在可以要了吗?”某夫君倾城一笑。“嫁给他!嫁给他!”围观吃瓜观众。“你嫁我娶。”殷绾念道。“好啊。”某夫君愉悦的笑了。恭喜哦~终于抱得美人归~
  • 殇绝决

    殇绝决

    她是21世纪的金牌特工,一朝穿越至历史上毫无记载的煊铖国。嗜血冷酷,成为‘幽京’的幕后掌控者,在外人称“冰叶”。他是南诏国的太子,外表玩世不恭,却深藏不露。淡漠一切,却宠她如命。--“能不能不要这么护短?我男颜吃醋了。”她放软语气说道。他邪魅一笑,“这个,真不行!”
  • 时间之刻

    时间之刻

    始于时间,终于时间。时间之痕,刻下一段传说。上古的战役,一层又一层的秘密,感情的羁绊,一切都导向死亡,一切却又隐藏生机。
  • 潘帕斯的玫瑰花

    潘帕斯的玫瑰花

    他,乐队的吉它手,黑道吉利安社的继承人,潘帕斯平原上的野马……她,恐男症公主的代表,可在三秒内将碰到她身体的男生摔个底朝天。青梅本该竹马时,他害得她差点死去,从此两人仿若陌生人。可是,当她遇到那个不被恐男症所吓退的男孩时,他和她都变了!
  • 韦小宝的修仙之旅

    韦小宝的修仙之旅

    现代草根穿越时空,降临大清,夺舍韦小宝,开启了一条猎非同寻常的道路。历经风雨,只为回到故乡。贯穿凡仙神三界,只为寻找血种最终的秘密,重生大清,到底是巧合还是阴谋?
  • 废材逆天轩王别太坏

    废材逆天轩王别太坏

    穿越两年了,是时候报仇了不是吗?报仇归报仇,可这半路插上来的男人是谁?挡自己的计划?呵,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且看谁能笑到最后!
  • 涅仙记

    涅仙记

    他,遭五大宗门围攻不提,还遇天打雷劈,跌至其他位面地界。脑海里掌握无数修炼功法与炼丹法门。他誓要重返仙炼山,涅槃成仙。掌握无上法力,坐拥天下美女。他唐秋,强势而归!!……
  • 独踏一条船

    独踏一条船

    “白云,我回来了。”是呀,你怎么还回来了呢?不是说好永远不会来吗?说好一辈子不理我,现在天天‘黏’着我;说好带我去看海,你却带我去爬山;说好做彼此的天使,你却偏偏当我的恶魔;说好不结婚的,你还为什么求婚......
  • 仙道第一痞

    仙道第一痞

    他是灵州城最大的纨绔,做好事遭雷劈,不过是突发善心救了一个老头,就惹上了天下魔道的追杀,师父说他命犯天煞桃花,注定处处留情,伤尽女儿心,可是他却被一个凶残的师姐整治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踏上了对抗朝廷的反贼道路,人生不过一场梦,永生无用,做个小痞子,成就仙道第一痞,看楚寒风小少爷的寻仙之路……
  • 世说新语(全集)

    世说新语(全集)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门下文人编撰而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体小说。全书共36篇1000多则,反映了魏晋时代尤其是当时名士的风貌。自诞生以来,即以风流放诞、率真超脱的“魏晋风度”,深刻影响了中国文人及文化史,从而成为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本版《世说新语》是由超人气作家小岩井倾心翻译,除译文外,另撰写1700余条注释和500余条简评,帮助我们探索经典古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