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7900000049

第49章 寻找保护伞,师生彼此成贵人(2)

与杨士奇师以徒贵不同,历史上往往有这样一类发迹的人,他们通过考某个名人或者学者兼官员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边研究学问——有的根本就不研究学问,一边在分配工作时得到导师的帮助。当然,这类导师往往是有一定高级职位的官员。

这样的事在明代就发生过。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六年(1572)六月,张居正当上明朝内阁首辅,并在当年明神宗继位后仍任首辅,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榜样。自然而然地,很多都人都投奔到他门下,递个名帖自称是门生。

所谓自称门生,其实也是有来历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往往设有主考官,唐宋时称为“知贡举”,明清时称“主考”或“总裁”。考中者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汉代实行察举制时,被举荐者往往对荐举他的郡国长官也自称“门生”,意思是自己出自荐举者的门墙。到了东汉,社会上形成许多名门望族,这些望族中出了许多名人,担任郡国长官,察举了许多门生,于是许多望族便“门生故吏满天下”。他们相互提携,组成了庞大的政治关系网。被提携的门生终生不忘师恩,许多人在“荐主”去世后还会为之服丧三年。唐代初年实施科举取士,主管者官职较小,加上当时科举晋升渠道还不被重视,所以师生关系在发迹上的作用也一般。但随着科举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加重,考生与主持考试和录取工作官员之间所形成的座主、门生关系却变得越来越被看重。门生既感激座主的知遇之恩,也需要座主特别是那些升任高官且有名望者进一步为之说好话,搞推荐。当然,门生地位高了仍不忘记尊重和报答座主,也被认为是应有的美德。

也就是说,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好出身的学生就把投奔有名望有地位有权力的老师,当作一种发迹晋身的手段。唐人李亢的《独异志》曾记载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崔群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名相陆贽所录取的进士,他和韩愈是同榜的同学。崔群后来之所以干到宰相这样的职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陆贽的推荐和影响。崔群本人也曾于唐宪宗元和十年以礼部侍郎做科举主考官,录取进士30人。事后他的夫人李氏曾劝他多弄点田地,给子孙以后发展积累点资源。但崔群却笑道:“我的30个进士学生就是30所美庄良田,遍布天下,夫人何忧?”可是他夫人却说:“还是来点实惠的吧,你不也是陆贽相公的门生吗?”崔群回答说:“是啊。”夫人说:“但你身为主考官时却派人告诉他的儿子陆简礼不要应举,以免引起非议。如果门生真是美庄良田,那么你这一庄对于陆氏来说便荒废了。”崔群听夫人这么说,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座主。他只知借助老师的恩威,却没有照顾老师的家人。

不过与后来的张居正相比,陆贽还算是幸运的。至少崔群并没有攻击他,而张居正所提拔的一个学生却反过来攻击了老张,弄得他十分尴尬。

话说张居正当了首辅以后,提拔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刘台就幸运地被张居正选中,由刑部主事升任监察御史巡按辽东。这个刘台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生卒年甚至都不清楚,只知其大概生活在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早年刘台家境十分贫困,只能在那些帮助家穷的孩子们复习科举考试的义塾即希望小学中学习。但虽然自己身上被人敲诈得只有一个铜板,可他并不贪财,在捡到别人二十根金条时能原样奉还。后来他历尽艰辛到得京城考试,隆庆五年(1571年)被时任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的张居正录取为进士,得以拜在张居正门下。在张居正的扶植下,步入仕途刚两年,刘台就当上了监察御史,不久又被安排为巡按御史,也就是巡视员,真正发迹了。此时的刘台,对张居正这个座主可谓感激涕零。但好景不长,过了没几年,两人的关系就发生了逆转。

那一年秋天,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对蒙古作战取得胜利,正在当地搞调研的刘台便抢先向朝廷奏捷。按规矩,奏捷的事应由巡抚和总兵联合上疏,巡按御史作为一个临时来到此地的人,没有奏捷的权力。那为什么刘台抢先奏捷呢?这可能是因为他以为自己是张居正的学生,应该先让老师知道这个事吧。但张居正不这么看,而是认为刘台有私心邀功之嫌。所以张居正很生气地写了封信,将刘台训斥了一顿。但老张做这事时可能也有些欠考虑,他竟然把这种申斥公开化了,这让刘台很没面子。

大概年轻气盛,不思后路,刘台轻率地作出了反抗的决定。万历四年(1576年)的正月,刘台写了一道弹劾张居正的奏章呈给明神宗。这篇弹章说:明太祖借鉴前代得失,不设宰相,什么重要的事都归部、院处理,部、院权力分治,互相统管对方。后来才慢慢设立了内阁,参与机务,但当时内阁的职务也不是特别重要,没有专横的官员和职位。大明朝建朝二百多年来,即使有擅作威福者,也都注意小心翼翼地避开宰相之名,不敢以宰相自居,因为祖宗之法在那里。但大学士张居正却自以为是,有独大和排除异己之势,竟然以为自己就是宰相。刘台还具体列举了张居正“擅作威福”的罪状:两面三刀,驱逐另一位朝中大臣高拱;违背生不称公、死不封王的祖制,给成国公朱希忠赠以王爵;降黜与己政见不合的言官。刘台还指出,张居正在湖北江陵老家大兴土木,建房舍,费银至十万两,制拟宫禁,派锦衣卫官校监治;张居正之贪,不在文吏而在武臣,不在内地而地边鄙,也就是说张居正向武将和边疆地区的人大肆索要贿赂。

但显然刘台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当时张居正已经获得明神宗皇帝母子二人的绝对信任,其所推动的各方面改革亦进展顺利,他在朝野之间的威望,也远胜过了他前面的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一连五位内阁首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候刘台的奏疏到京,在朝廷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因为他的做法很容易让人想起内部拆台反戈,以及重磅揭秘爆料。作为当事人的张居正,更是因为刘台敢于对老师开炮而震怒异常,尤其是对其背叛无法容忍。不过张居正显然也受到很大的打击,他当即向明神宗递交了辞呈,说了“我朝开国以来,未有门生弹劾座主,臣深感羞耻,唯有去职以表明心迹”这样的话。明神宗当然不会让张居正辞官,而是下旨着锦衣卫将刘台押解进京,逐回老家江西安福,削职为民。可怜刘台刚刚从贫贱中发迹,又复归贫贱。然后就像当年秦相李斯受赵高算计时,想要和儿子去城东遛狗也不可能一样。刘台想要回家过一个平民百姓的日子,也不可得了。

张居正认为,刘台这事做得太绝。所以他虽然表面上劝明神宗不要给刘台太过严厉的惩罚,心中却对这个忤逆的门生恨之入骨。于是他直接或间接授意手下人编织罪名,再将刘台流徙充军到偏远的贵州都匀卫。万历十年,当张居正病死在任上的当天,刘台也在流徙地病死。这一对终生都不肯互相原谅的门生与座主,在同一天死亡,或许也是天意。

虽然刘台在处理与张居正的关系上不成功,可历史上因为充当高官、名师学生而发迹的人,大有人在。著名的李鸿章之所以发迹,也是因为其早年曾先后拜合肥名士徐子苓、湘军建军者曾国藩为师。同样,那些给权贵子弟当老师的人也同样拥有发迹的机会。

时空对话

古今历史上,有很多师徒互携发迹上位的故事。如果师徒关系处理得好,彼此戮力同心,那么这一上位术可以成就一些人。如果彼此貌合神离,甚至因此结怨,那么这一上位术将成为彼此的祸害。

刘台站出来说:“我已用悲惨的经历证明了徒弟对握有大权老师不恭的后果。”确实,历史上也有许多人因为当不好太子老师,而受尽侮辱。明代皇帝多无赖气。这一点在被人称作“促织皇帝”的明宣宗朱瞻基对老师的态度上,就有所体现。小朱皇帝尽管聪明过人,治国有方,但他不但不尊敬老师,还处心积虑地戏弄老师。每当老师讲完课,他就让太监把几个臭钱扔在地上,让老师们像狗一样爬趴在地上捡钱。慑于帝威,别的老师不敢不捡,只有性格刚强耿直的李时勉不吃这一套,宁死不肯弯腰。这使明宣宗又暴露出无赖气的另一面:欺软怕硬。他见李时勉不捡钱,知道此人不好惹,便乖乖地从衣袖中掏出钱来赏给他。赏与扔,说明这位皇帝爷根本没把老师放在眼里,只是把他们当作玩物而已。

看到刘台揭自己辅佐过的朱瞻基等明朝皇帝不尊重老师的短,杨士奇似乎为了找心理平衡,便揭起了清人的短,说道:这样的事,康熙竟然也干过。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康熙在瀛台教皇子们射箭,皇子们的老师徐元梦陪侍在旁,康熙也让他射箭。但徐元梦一向不善骑射,拉不开强弓,便被康熙当面严加斥责。徐元梦只解释了两句,康熙便恼羞成怒,当着皇子的面让人把徐元梦打了个半死,并下令抄徐元梦的家,将其父母流放到黑龙江。他又怕这样会耽误皇子们学习,于是当晚又派人去给徐元梦治伤,让徐元梦第二天必须按时给皇子们上课。那天正下着滂沱大雨,徐元梦带伤来到皇宫门前,跪在泥水里,哭着恳求御前侍卫转奏他为父母求情之意。那些侍卫很同情他,但又惧怕康熙的臭威风,所以没人敢去转奏。后来有人偷偷地去请了一个朝中重臣来代为求情,康熙这才赦免了徐元梦的父母。康熙还算是个英明的领导,竟然对一个老实巴交的老教师如此残酷迫害。如果你觉得老师不行,可以换人,为什么要迫害呢?可怜老徐不但未因当太子、皇子老师发迹,反而受尽了苦。

如果不想让“悲剧”发生,除了投其所好,更重要的是保证自己不犯错,把事情做对!

同类推荐
  • 非典型原始社会

    非典型原始社会

    张岩在雪崩中活了下来,但生活的时代却变成了物资匮乏的原始时代,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的滋润一些,张岩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 九曲踏歌行

    九曲踏歌行

    明朝永乐时期,虽看似天下太平,实则暗流涌动,江湖亦是纷争不止。萧子衿表面上看去是一个被冷落的家族子弟,手无缚鸡之力,但其实他却是天下第一杀手组织“暗流”的少主,其功力更是深不可测。且看他如何在这泱泱大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留下一段名垂千古的美名。书友交流群485125995
  • 第四国

    第四国

    嘴里有刀,说破歌谣,千年恩怨,一笔勾销。生命潦草,我在弯腰,历史轮回,转身忘掉。
  • 新汉之江山美人

    新汉之江山美人

    “翼德,可愿饮此烈酒,一醉方休?”“奉先,可愿娶貂蝉,与其长相厮守?”“奉孝,可愿......”“士元,可愿......”“孟德,可愿征战异族,为我新汉开疆扩土?”江山,是靠人打出来的,我视之为英雄。美人,唯有配之于英雄,可称之为美人。
  • 大宋口水王

    大宋口水王

    人都说大宋蓄兵百万羸弱不堪,国界无险可守可仍存国祚三百一十九年。人都说大宋富裕歌舞升平,天下百姓却积贫难消。人都说大宋五次议和,被视为历史上最屈辱的时代。可宋之政治开明、儒学复兴、科技发展且经济繁荣又为后世交口称赞。这是一个奇葩的时代,也是一个可悲的时代。胡彻:“人生苦短,悲剧这种东西不太适合我,所以我得把它变成喜剧。”
热门推荐
  • 浑迷

    浑迷

    穿越,热血,回归。逸尘本是一个孤儿,在受尽欺凌之后,选择了杀手的道路。穿越过后,本想当一个好人,可奈何
  • 雪野皑皑

    雪野皑皑

    武林江湖,山上仙家,朝廷文坛,荒野隐士。在上之人看破一切,又想要掌管一切,在下之人世间万物,皆可论为棋局弃子。这天下,不应如此。
  • 天命不朽

    天命不朽

    黑暗吞噬着光明,无尽的深渊折断了信念,我站在黑暗与绝望的边缘,遥望前头……我命该不朽,怎能停下?
  • 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本书主要介绍了选取了居里夫人,南丁格尔,特雷莎修女,海伦·凯勒,撒切尔夫人,班达拉奈克夫人,奥尔布赖特,贝隆夫人等伟大女性的事迹。
  • 偏执老公37度甜

    偏执老公37度甜

    【男女主双重生,1v1双洁独宠,虐渣、爽文】【男主双娇(傲娇且病娇),女主聪慧独立】上一世,南思被人陷害入狱,和肚子里的孩子一起惨死,南思死前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告诉景言川自己很爱他。南思死后,景言川看到了尸检报告单上写着妊娠反应两个月的字样后,发了狂,凭借一己之力把南城搅了个天翻地覆。一朝重生,南思走上了复仇和虐渣的道路,同时发誓,这辈子谁都不能阻止自己爱景言川!无良妹妹污蔑自己抄袭?不好意思,南思在业内的名字是Nancy,国内获奖无数的著名设计师,名下还有一家珠宝设计工作室。渣男内涵自己被金主爸爸包养?隔天,南思就发了一条微博:介绍一下,我爸爸叫君天炎,华国首富了解一下?随后君天炎本人便转发了南思的微博。有人问南思,为什么会和景言川在一起?南思回答:喜欢景言川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我偏偏喜欢找麻烦!
  • 英雄之法尊天下

    英雄之法尊天下

    《英雄》之中的法尊唐天被人陷害坑杀,好友连续在现实里遭到意外,唐天只身下江南,终结了罪恶之手后跳楼自杀。醒来之后,他却发现是在三年之前。那一年,他十八岁。那一年,《英雄》正式公测。那一年,他得到了大衍双龙之杖。那一年,他和秦欢结怨,不死不休!以前的恩怨已然过去,现在的一切需要用心好好把握!
  • 超然相师

    超然相师

    相貌平平,眼神清净,看似冷淡,实则多情,因缘向道,快乐之命。第一本书,我要坚持写完,给自己加油。
  • 梅深不知处

    梅深不知处

    她曾经为了一个人,背叛恩人,背叛姐妹,背叛父兄,最后背叛了自己,而那个人,达到目的后,毫不犹豫地背叛了她,她震惊,她妒恨,她疯狂,最后绝望,死去,也许可以清净,那么活下去,会遇到什么呢?那就不如活下去,看个究竟吧……当内心的整个世界轰然倒塌,这个女子勇敢地走到外面,给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有种悲剧,叫天不遂人愿……又有一种喜剧,叫柳暗花明……
  • 拂晓过的时光

    拂晓过的时光

    她甜美可爱却缺乏自信,她激动并憧憬将要到来的初中。他话不多看起来高冷,实际是个暖男。她经历家庭风波,从此一蹶不振,黑暗的世界有了他的出现,他陪她,度过难关。出于父母的嘱咐,他关心她,不知不觉心生情愫,他告诫自己,她有喜欢的人,不能给她带来困扰,可当她和她喜欢的人走进,他之前告诫自己的话不复存在。她欣喜从悲伤多于快乐的单恋抽出,却又掉进另一个始料未及的单恋。他们的时光,有欢笑,也有泪水.....
  • 一世长安烬欢颜

    一世长安烬欢颜

    女主茉翊是将门千金,男主禄凌为国朝皇子,指腹为婚,青梅竹马。天命优渥,一世长安。不想,茉翊在随父亲去北境剿匪中遭遇不测,生死不明;之后,禄凌接连受到母亲陪葬、姐姐和亲、自己被孤立,独自上战场的悲惨境遇;多年以后再次相遇,茉翊已经成为敌国长公主乐绽,而禄凌被俘沦为阶下囚。女主不记得男主,依旧对男主一见钟情,救下他性命,让他成为自己的奴隶,陪伴她三年。后不顾哥哥赤木的反对,毅然嫁给男主,并随他回到他的国。远嫁的女主婚后生活并不幸福,被刁难、被陷害、被小三、被囚禁,亲眼目睹男主为了权位放任兄弟相残渔翁得利的卑劣嘴脸。心灰意冷的她决定离开男主,重返北境。男主将计就计护送女主回国,一场蓄谋已久的大战逐渐拉开序幕。与此同时,赤木在北境也已经布好陷阱,只等瓮中捉鳖。兵戎相见,当年的北境之谜终于浮出水面。以爱之名行杀人之实。如何求得解脱。万般滋味,不如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