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1200000024

第24章 修身(5)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做事很聪明,但往往显得有点过。真正的聪明,应该是让别人看不出的,它不是表现在表面,不是表现在小处的。我们常讲“小聪明”,那些只是流于表面的,在小处上表现的聪明,不能称为智慧。孔子讲“巧言令色”,凡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就过于玲珑剔透了。小聪明,可以用以做事,但绝不能凭此成就大事业。人终究还要在“浑”上用一些工夫,做到以正直为本,以忠实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

古人说:

论学要精详,论事要剀切,论人要带三分浑厚。

人不但要精读经典,还要对其中的道理精思,对所学的东西很精通,方方面面都能有非常详尽透彻的理解。我们现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即知识面很广却都达不到“精深”,对其中的道理说不详尽,也说不深透。

这其中有现在教育制度的原因。以中文学科为例,本科阶段以文学通史类的课为主,而到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分期分段,自大而小,往往导致很多人对本专业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宏观判断,然后再是微观的分析,这就好比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东西。一起步就先被告知了庄子如何、李白如何、唐朝怎样、宋朝人怎样,再用这样固定的思路和模式来审视历史,审视所学的、所研究的领域。这也好比一流大家先画一个圈,二流学者在圈中再画个圈,而三流学者只能在圈中跳舞,现在很多的学问就是如此。老一代学者学问根基很深,都是通读了很多书之后再写文学史,我们年轻一代学者都不读书,接受的往往是直接从文学史上拿下来的结论,自我认为对中国文学很懂了,实际上真的还是不懂。

每一个研究者一定要深深的进入到研究领域中才行。当他读完李白全集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任何一套文学史对李白的总结都是不完善的,也可能还有不对的地方。当他读完了《庄子》、《史记》,他就会发现教科书上的、他人著作上的都不那么完善,他才能有自己的评价。所以讲学问要求甚解,要做到精深详切。只有如此,学问才是有根之学,否则的话,即便通读十套文学史都是无用的,因为那里面没有他自己的见解,那只能是背记之学罢了,不能成为他未来做学问的依据。

什么叫“剀切”呢?就是鞭辟入里。对一个事情,他要能够分析得特别透,要能看到它的本质,然后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节。

人要浑厚一些,浑厚,就是不要过于自以为聪明,有些事情该糊涂就糊涂,人间是非道不完。做人浑厚,还有一点就是要识大体,不要轻易地被别人影响。

一、厚重

中国佛教里讲“八风吹不动”,八风,指尘世间煽惑人心的八件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件事不扰乱心境,是何等的心定,不管是喜怒,还是听到了毁谤辱骂,都不能让心智发生摇摆。

相传苏轼曾经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送给自己的朋友佛印看。佛印看后,书一个“屁”字,让人送给苏轼。苏轼一看咬牙切齿,就立刻乘舟到金山寺来找佛印算账。佛印就跟他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他说一个字就使他如此,怎么还是“八风吹不动”呢?

“八风吹不动”是什么境界呢?是厚重。《小窗幽记·集醒》中说: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藏巧于拙”就是说人要心里面很清楚,外在却要“拙”。有的人看似沉闷默然的,其实内心是极为聪明的。我们看很多官员,公众场合常常是面无表情的沉闷样,他们却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不然何以做到那么高的地位呢?“用晦于明”,人生在世难得糊涂,有些事情即使看得极明白清楚,也不一定要讲出来,有时候糊涂比清楚更好。而“寓清于浊”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实中有的人很清高,目不下人,似乎他人皆是浊人。莲花的纯洁在于出淤泥而不染,如果只养在清水中便不能见出什么来。世上人攘攘,周围的人有可能浊气逼人,但若能在与之相处时保持自己的节操,才是真正的高洁。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如果人太明白、太精明了,甚至让人感到可怕的时候,哪还能有好朋友呢?哪还有人愿意跟他做事呢?要能够跟三教九流的人交往,在与各方面人的接触中保持自己的原则,不被污染,这才是真正的清高纯洁。

“以屈为伸”,是要人学会退却,要学会忍让,大丈夫能屈能伸,是中国人常说的话。浑厚的人有时候是蜇伏的,蜇伏很长时间又能再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不然只能是草莽罢了。楚汉争霸中的刘邦,便是以屈为伸。刘邦、项羽约定谁先打到关中,迫使秦皇退位,谁就为关中之主。刘邦先入关中后,项羽不服,就进攻关中,刘邦自知不敌,退出咸阳驻军霸上。项羽安排鸿门宴,刘邦恭恭顺顺地俯首听命。刘邦让出咸阳是一屈,鸿门宴示弱又是一屈,正是如此,才为后来成就大业保留了资本。而项羽一味张扬,只是一时之霸主而已,成不了长久的气候。

弓只有拉弯,箭才能射出去;器皿只有清空,才能有装水之用。一个人要想不自满的话,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心中那些小算计、小精明去除掉,还要把自己的心胸扩大,当所有的风风雨雨都不侵扰于心的时候,胸怀就博大了,人就是暂时屈下来也能再伸展起来。

陈继儒说: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小窗幽记》)

人要修养浑厚之品行,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有分别心。若是对事物的喜好太分明,往往会厚此薄彼,心就做不到容纳万物了。人在这上面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以貌取人,常常是看人的面貌或衣着来判定其人,就难免因人而废事。好丑心太分明,在认识事物时,就不能客观判断,往往是不能合于道理,有多少本该成之事就是败在这个“不契”上。若往往是以与他人的关系亲疏,来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一个人是好或是不好,总是在他的比较中,将那些关系不密切的人排除在外,难以生出亲近之心,也难以被其亲近。真正心怀天下,能成大事者,要以天下人为朋友,才能处处逢源,不能因感情亲疏而遮蔽了客观的认识。

对一名老师来说,更不能有这种贤愚心,即不要对学生心存偏见。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外表,甚至他以前所犯的过失,而把学生分出高低,因此决定自己的对待态度。做老师,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要是因为学生的家长特别富贵,就刻意优待,那就失去了做教师的资格,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这表面上是对一个学生好,实际上却在图他人的赏赐或馈赠。尘俗社会中,趋慕富贵权势的人,真是不在少数。人“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只有浑厚才能无敌,玲珑剔透是经不起风雨的。做人内和平而外圆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明·洪应明《菜根谭》)*,才是称得上好的德行气量。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

正像枝叶繁茂则其根柢深固一样,人要立得住、成得事,也要品行厚重。在世界中,人的才气占五分,人的心性占五分。若心性暗昧,人品缺失,格局不够,单凭五分才气,不足以成事。因而孔子说: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要只顾念眼前很实用、很具体、形而下的琐事,而是要心存高远、广大之德,有时想一些看似于己无用而于天下有益之事,这便是有了几分气象。而观人、察人、用人,也不能锱铢必较,而要观其长远,视其格局,明其大体,便能知其得失,容其长短。

为人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都要求厚重。祝世禄曾讲:

学者不论造诣,先定品格。须有凤凰翔于千仞气象,方可商求此一大事。(《明儒学案》)

做学问的人,先不看其高低如何、造诣深否,而要看其品格怎样。品格厚重沉稳者,学问做的自然就踏实。说来说去,万事万物,各行各业,凡事要先看品行气度。有凤凰高翔千仞的胸襟度量,学问才能做的朗廓畅达。“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好文章足以流传后世,但做出好文章者却不一定都能留下好名声,“千古事”的关键还是在品格上。为人品格如何,才是真正让历史记住的东西,品行不端,做再好的学问都不行。

中国人往往将人以才德划分:有才有德是上品,有德无才是中品,有才无德是次品,无德无才则是废品。当前社会不缺有才气而无道德根底的人,反而更缺正直、诚实、干练的人。对于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碰到任何事情,要反思自己会不会做这种见利忘义之事,该尽的责任是否尽到。这种反思,就是培养厚重之气的一个起点。

要修养厚重的品行,就要作人做事要认认真真去做,不因走捷径而枉费一番工夫:

宁失之迂,勿失之捷;宁失之拙,勿失之巧;宁失之厚,勿失之薄。

遇事毋宁笨一点、拙朴一点,也不要只想着用巧思、走歪路捷径。对别人毋宁宽厚一点,哪怕吃点小亏也不要太刻薄,不要过于斤斤计较。能容、能忍、能涵养、能谅解,便是厚重的第一步。

二、迁善

“迁善”一词来自《周易·益卦》中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讲一种德行、一种处世法则,体现的一种事物变化的规律,也是人生,或者说成是人生所应采取的步骤。

“迁”带有改和追随的意思,迁善就是看到别人做了善事,就要随着他提高自己。一个人最难得的不是做一件好事,而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修养自己,便要做到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有两个含义:

一是我们遇到善事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像流水一样水到渠成地随着人家做善事。比如我们今天看见人家做义工,自己难道不能去做吗?有时候若做一天义工,心情会特别舒畅。至少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助了需要的人,终于有一天不为自己去工作,而是做了一天看似“无用”的事,这就是迁善。

若能舍弃自己的私心,好好关心一下别人,会体会到与平时不一样的心情。有空时,把自己不用的书籍整理一下,或平时过生日请客用的钱节省下来,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虽然这几百块钱你没有花,但当你面对最需要的人时,会有心灵上的震撼。

福利院的孩子,很多一生下来就被抛弃,他们虽然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但都没有体会到父爱母爱,更不用说溺爱了。当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不会感到是在施舍,而是在被心灵洗礼:我们这么健康,没有天生的疾患,就已经很幸运了,还要那么多的欲望干什么呢?可以设想,如果把一只眼去掉,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吗?有时候看到那些孩子,不仅增加了对自己的平和之心,而且增进了几分知足、几分庆幸、几分感恩。

按照佛教来讲,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做善事的。最低等的助人是从金钱上帮助别人;其次是从德行、从心灵上帮助别人,帮别人找到一条做得更好、发展得更好的路。这就是从善如流的第一种含义,是要做一些好事、善事。

二是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劝告,一定要能够接纳,就像流水一样顺其自然地接受。这件事情讲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做好事就像登山一样,需要一步一步去做,不容易,特别沉重;但是做坏事却像山崩地裂一样,一下子就可以做了。北岛《回答》里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要想高尚,就要用一生的努力去做,他要想善良就要一步一步去做,这是很累的。中国古代的儒家苦口婆心地告诉人应该做好事,不要做坏事。“见善如不及”(《论语·季氏》),看到别人做得好的时候,一定想到自己还没有达到,要想办法做更多。

柳宗元称赞他的弟弟宗直“闻人善,立以为己师”(《从弟宗直墓志》)。听到别人比自己好,马上就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老师,好好向他学习。相反,听说别人的品德不好,就把他当自己的仇人一样。这就是迁善如流,嫉恶如仇。

对于老百姓,有时候人性会显得非常善良。比如我们为什么看到小孩,总觉得很可爱,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喜欢逗逗小孩,抱一抱,亲一口。为什么?因为小孩童真无邪,他们的眼睛中流露出天真。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都愿意和天真的人交往,天真就说明心性之真、充满善意。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纯真的人最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也最容易跟人交上好朋友。男孩子就要把自己变得很纯静,不要太浮躁急切。女孩子也要保持纯真,心底善良,不要让人感到浊气逼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学得复杂起来,天真纯洁的心性被蒙蔽了,与其常报怨人心不古,人心坏了,莫不如立刻开始迁善,自己先一点一滴做个好人。

《淮南子·泰族训》总结治国经验时说:

民交让争处卑,委利争受寡,力事争就劳,日化上迁善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

同类推荐
  •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本书属于赏析性的通俗音乐读物,介绍评析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九十多首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小型器乐曲和交响乐作品等,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段,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作品结构和音乐风格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介。本书文字通俗易懂,面向广大的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书中还配有作曲家珍贵的生活照、手稿等大量图片。本书对了解20世纪中国音乐史大有裨益,亦可作为音乐评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范本使用。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 中国对联·谜语故事

    中国对联·谜语故事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门联、对子以及联语等。对联以其悠久的历史、精练的语言、独特的风姿、神奇的魅力和高雅的情趣跻身中华文学之列,成为最具中国特色、拥有众多读者的文学形式之一。谜语是一种语言技巧、文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读之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启迪智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书收录了大量由汉字的音、形、义等特点而产生的巧联妙对、生动的对联故事和谜语故事,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可为读者闲暇之余增添一份乐趣。
  •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本书为一册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进行普及的工具书读本。全书分“思想文化”、“古典文学”、“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地理与交通”、“居住与建筑”、“教育与科举”、“书法与绘画”、“音乐与戏剧”、“科技与体育”、“历史与文化传播”十四部分。每一部分先扼要简述内容,然后以辞条的形式对该类中的重要概念进行阐释。
热门推荐
  • 当玻璃渣降临漫威

    当玻璃渣降临漫威

    别人带着一款游戏穿越到漫威都能混的风生水起,小爷带着整个战网还不爽得飞起!?入侵地球?先问过我的星际争霸三族舰队没有?地狱大佬墨菲斯托?真巧,我这也有个墨菲斯托,而且我的地狱之王数量似乎比还多。古一法师,你说我身边黑暗力量太多了?可是我身边的天使如何解释?
  • 柳宗元集2

    柳宗元集2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剩女候嫁

    剩女候嫁

    她纯真善良的女孩,被情敌抢走的恋人,还变本加厉的害死养母,她被一起长大的弟弟被视为害死妈妈的“扫帚星”请出家门。他是一家传媒公司的总裁,绅士睿智的商人。她为了报仇,她使劲浑身解数去引诱他,去买各种书籍学习怎么去侍奉男人,促使这个男人贪恋上自己。
  • 我本倾城:妖妃驯冷帝

    我本倾城:妖妃驯冷帝

    作为一名弱国进贡的和亲之妃,她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她本以为,人心是能够感化的,他终会对她心存一丝怜惜。统一江山后的他,面对她的质问,却只冷冷说道:“赵舒窈,你不过是我的一颗棋子!”三尺白绫,就是她侍君的凄惨归宿……红颜尽,江山改,她图谋复国,华丽转身,铩羽归来,她对自己发誓:这一次,她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王大人带我走

    女王大人带我走

    ~~本是一位名不经传的古董店老板,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小宝贝们维持生计,本以为只要签了合同后就衣食无忧,不料竟在机缘巧合之下意外穿越了?!卿黛摇着尾巴看着出现在旁的某男:“大佬大佬,你们这里能卖古董吗??”“大佬,康康我”“大佬,买个古董吧”“大佬,这可是洋玩意儿”“大……”某男终于忍无可忍,一把把眼前活蹦乱跳的人拥入怀中,卿黛亲眼看着他的脸离自己越来越近,那男子开了口:“既然卿小姐这么卖力,那么这店里最好的宝贝,在下便收下了……”啊啊啊!!!只想好好赚钱,没想过买了自己啊!!!
  • 远嫁的阿巴亥

    远嫁的阿巴亥

    蒙古公主和汉人将军成亲了,就在去和亲的路上,公主跑了......
  • 邪王独宠妃,妖孽狂妃

    邪王独宠妃,妖孽狂妃

    前世恶魔杀手,再世成为草包?废材?人人唾弃,厌恶。但天纵之才,怎能被灰尘覆盖。历经成长,成为天之娇女,灵气?哼,不需要!神宠?多的是!某男初次见面,来个下马威,某女说:你记住了,以后我要你求着成为我的马。就这样,某男不知道的是,他这一作为为他以后的生活带来了一个永生永世都摆脱不了的枷锁!
  • 穿行漫威的骑士王

    穿行漫威的骑士王

    这个编号为Earth-199999的漫威电影宇宙似乎有点不一样。因为一次意外,一个中二月厨天才程序员转生成为了英灵身负英灵系统的他,决定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宇宙里重现亚瑟王的荣光。幻想着上一秒一发誓约胜利之剑,下一秒一发闪耀于终焉之枪把紫薯精按在地板上摩擦。可现实会那么顺利吗???那是当然没有,他短短3天就丢了外挂。这个孤零零的倒霉蛋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 快穿,病娇攻略手册

    快穿,病娇攻略手册

    (1Ⅴ1)被一次一次的利用,即使是没心没肺也会感到疲惫。于是……系统:说好的人设呢?关铃神色不变,一本正经的瞎扯。“我有答应过你吗?”系统:?怒!这是任务啊!关铃依旧淡定,摸了摸自家媳妇儿的头。“哦,所以?”“我要抹杀你!哼!我难道还收拾不了你了?”系统气冲冲的去找抺杀系统,结果……看着又气冲冲回来的系统,关铃嘲笑出声。“怎么?找到办法了吗?”“我把你的记忆消除!”“呵!你,过来呀!”系统已气死,有事请烧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