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91400000020

第20章 滕文公(上) (1)

【原文】

滕文公为世子[1 ],将之[2 ]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3 ]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4 ]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5 ]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6 ],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7 ]曰:‘若药不瞑眩[8 ],厥疾不瘳[9 ]。’”

【注释】

[1]世子:太子。“世”和“太”的古音相同,因此古人经常通用。

[2]之:到。

[3]成覸:齐国的一位勇士。

[4]颜渊:孔子的学生。

[5]公明仪:复姓公明,名仪,鲁国贤人,曾子的学生。

[6]绝长补短:即截长补短,意为“取长补短”。

[7]书:这里特指《尚书·商书·说命》篇。

[8]瞑眩:头晕目眩,也指眼睛因昏花而看不清楚。

[9]瘳:病愈。

【译文】

在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要到楚国去,经过宋国时拜访了孟子。孟子围绕着尧、舜的例子,给他讲解了“善良是人之本性”的道理。

滕太子从楚国回来以后,又来拜访孟子。

孟子对他说道:“太子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道理都是相通的。成覸曾对齐景公说:‘你是男子汉,我也是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你?’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就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都像他那样。’公明仪也说:‘周文王是我的先生,周公难道还会骗我吗?’假如把滕国的国土拼接以来,也有将近五十里吧,所以滕国还是有希望通过治理成为一个强国的。《尚书》上说:‘如果药物不能让人头昏眼花,那么病是不会好的。’”

【阐释】

在这一章里,“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有研究孟子的学者指出,在孟子的思想里,“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条纲领。所谓“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所谓“称尧舜”就是宣扬尧、舜的王道政治。

那么,“道性善”和“称尧舜”为什么能成为孟子思想的两条纲领呢?从“性善”的内容来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论述中就已经展开了;而“称尧舜”也就是所谓的施行仁政,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道性善”要“称尧舜”。

根据《孟子》的记载可以看出,在孟子见过的这些国君里,无论是泱泱大国的齐宣王,还是“历史古国”的梁惠王,只有这个拥有五十里见方的国土的滕文公是真正尊敬孟子、把孟子当老师看待的。自从在宋国听了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的道理以后,当时还只是太子的滕文公对孟子这个人就有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当滕定公死了以后,已经即位为国君的滕文公立即想起了孟子,于是就托自己的先生去找孟子,请教如何为父亲办丧事。后来,滕文公按照孟子的意见,决定实施三年丧礼,遭到了大臣的反对。滕文公无奈,只好再次请先生去请教孟子。就在这一次谈话中,孟子告诉滕文公,到底该怎么办丧事完全取决于他,如果他做的确实没有错,百姓们看见了,自然会跟他学习,因此,只要他能以身作则自然就能达到上行下效的效果了。说到底,意思还是在勉励滕文公带头实施三年丧礼。滕文公又按照孟子的意见办了,结果果然是皆大欢喜。

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访时,孟子讲的那番道理,其实还是围绕着他的仁政思想展开的。孟子鼓励滕文公要有实施仁政的勇气。古往今来,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圣人能做到的普通人也能做到。滕国虽然只有五十里的国土,但只要滕文公能施行仁政,一样能成为一个好国家。

【原文】

滕定公[1 ]薨[2 ],世子谓然友[3 ]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4 ],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5 ]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6 ],齐疏之服[7 ],飦[8 ]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9 ]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10 ]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11 ],歠[12 ]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13 ]。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14 ],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

[1]滕定公:滕国国君。滕定公是滕文公的父亲。

[2]薨:死。唐朝以前,诸侯王的死称为“薨”,唐代以后用于指称二品以上官员的死。

[3]然友:滕国大臣,当时是太子的老师。

[4]大故:重大的事故或灾难。

[5]自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6]三年之丧:根据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孝三年。

[7]齐疏之服:用粗布做的缝边的丧服。根据记载,古代的丧服叫做“衰”,其中,缝衣边的叫“齐衰”,不缝衣边的叫“斩衰”。

[8]飦:稠粥。

[9]宗国:指鲁国。滕国和鲁国的始祖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因此,姬姓诸侯国便把始祖行辈较长的鲁国尊为宗国。

[10]《志》:记载国家世系之类的书记。

[11]冢宰:官名。在国君居丧期间,冢宰履行代替国君处理政事的职责。

[12]歠:饮、喝。

[13]偃:倒下。

[14]五月居庐:在丧庐中居住了五个月。

【译文】

滕定公死了,滕太子对他的先生然友说:“上次在宋国的时候,孟子给我讲了许多道理,我一直都没有忘记。现在,父王不幸去世了,我想请先生先去请教孟子,然后再办丧事。”

于是,然友便奉命到邹国去请教孟子。

孟子听了原委,回答道:“滕太子做的对啊!父母的丧事本来就应该竭力办好。曾子曾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礼节侍奉他们,去世以后要依照礼节安葬他们,还要依照礼节祭奠他们。如果能做到这些,就是尽了孝道了。’我没有研究过诸侯的礼制,只是听说过一些。据说丧期是三年,在这三年里,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要穿着粗布孝服,每天只喝粥。夏、商、周都是这样的。”

然友记下了孟子的话,回国后如实禀告给了太子。

于是,太子便决定按照孟子的意见办丧事,结果遭到了全国上下的反对,他们说:“我们的宗国鲁国都没有这样办过丧事,我们自己的历代祖先也没有这样办过丧事。现在到了太子这一代,不应该改变祖先的做法。况且《志》上说:‘丧礼祭祖之事一律按照祖先的规矩办理。’还说:‘只要继承道理,道理就是处在的。’”

于是,滕太子再次跟然友商量说:‘以前我只喜欢骑马练武,没学习过这些道理。现在全国上下都反对我实行三年丧礼。我怕解决不好这件事情,请您再去请教一下孟子吧。”

于是,然友再次到邹国请教孟子。

孟子回答道:“太子应该坚持实行三年的丧礼。孔子说过:‘国君死后,太子要把大小一切政事交给冢宰代行处理,他自己每天喝粥,用墨涂抹面部,坐在孝子之位上不停地哭泣,这样一来,由于太子带头哭泣,大小官员就没有敢不哭泣的。’国君有什么样的爱好,下面的官员一定会随着国君喜好得更厉害。国君的德行就好比一阵风,百姓的德行就好比是草,风一吹,草必然随风而倒。这件事如何处理完全取决于太子的态度。”

然友回国以后,又把孟子的话如实禀报给了太子。

太子听了,恍然大悟道:“是这样啊,这件事如何处理确实取决于我的态度。”

于是,太子在丧庐里一连住了五个月,这期间没有颁布任何法令。官员们见太子这样办丧事,都很满意,觉得太子很懂得礼数。到了下葬的那一天,各地的百姓都来观看,太子面露悲伤之色,哭泣的至痛至哀,百姓们都很满意太子的做法。

【阐释】

古代的礼制为什么要规定,父母过世以后,儿女要守丧三年呢?针对“守丧三年”的礼制,孟子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他说:“亲丧,固所自尽也。”也就是说,在办丧事期间。子女要尽力表达哀思就够了。守丧三年确实很长,人生能有几个三年能被浪费在为死人守丧的事情上呢?因此,严格说来,这是陈规陋习。

既然是陈规陋习,那古人为什么还要这样规定,为什么还有人这样照做呢?宋朝的理学大师朱熹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故父母之丧,必以三年也。”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出生之日算起,有整整三年的时间是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的,因此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以便报答父母为他付出的三年。很多人都认可这个解释,认为是合理的。

那么,“守丧三年”这一制度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呢?按照孟子“守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的说法,可见这种制度的起源非常早,由时间推断,大概是早期氏族部落时代流传下来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又被孔孟加以宣扬;汉代以后,由于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因此守丧三年的风俗也一直传延了下来,一直到清末才销声匿迹。

自朱熹所在的宋代以后,“守丧三年”古制变得更加严格。据说,当时的朝廷官员一旦得知父母过世,就要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回家乡“丁忧”三年,三年之后才能复职。哪怕这个官员手头的事有多么重要和紧急,都得如此照办,否则就会因此丢掉官职。到了后来,这一制度的形式主义味道更加浓重,但还是得严格遵守。

【原文】

滕文公问为国[1 ]。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2 ]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3 ]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4 ]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5 ]数岁之中为常。乐岁粒米狼戾[6 ],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7 ]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8 ],将终岁勤动[9 ],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10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11 ]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使毕战[12 ]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13 ],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14 ]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15 ],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16 ],将[17 ]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18 ];圭田五十亩。余夫[19 ]二十五亩。死徒[20 ]无出乡,乡田同井[21 ],出入相友,守望[22 ]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23 ]之,则在君与子矣。”

【注释】

[1]为国:即治国之道。

[2]《诗》:这里特指《诗经·豳风·七月》篇。

[3]阳虎:即阳货,春秋时鲁国大臣季孙氏的家臣。

[4]龙子:古代的贤人,其他不可考。

[5]校:核定。

[6]狼戾:用来形容因为多而不被珍惜。

[7]粪:施肥。

[8]盻盻然:愤恨而视的样子。

[9]勤动:辛苦劳作的样子。

[10]转乎沟壑:这里指挣扎在死亡线上。

[11]《诗》:这里特指《诗经·大雅·文王》篇。

[12]毕战:滕文公的大臣。

[13]井地不均:井田的划分不公平。均,公平。

[14]慢:同“漫”,这是说诸侯、大夫故意不清晰地划分井田的界限,以便浑水摸鱼。

[15]分田制禄:确定土地和利益。

[16]褊小:狭小。

[17]将:或。

同类推荐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翔实,旨在采撷黑格尔哲学中关于人生探索的思想精粹。本书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述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各种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晦涩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读者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全面的了解,给读者以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上的启迪,让先贤的智慧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灯光。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热门推荐
  • 本君又惹祸了

    本君又惹祸了

    浪荡放纵男主VS呆萌缺弦女主白纱上新老坟的玉腰奴落在谁的心上。一日见不死妖,牵牵扯扯好生命途,千秋年岁迷网住结,离哭哀野,福祸相依随,红衣花燃初,花燃半,花燃尽,纸灰头女儿白面,朗声要问,“可否情愿携归家”,洁衣未得半点风尘,零零落落里,他说,“愿”。此一生非彼一生,长淮坡立千番树,飞甍碧瓦大雪埋孤城,女儿着绣鞋,从容过阳关,肠径上胭脂碎相,“我拉满妖慢弓,拉成满月的形状”。“嗖的一声”。“举国万万人,便非他不可”。光风霁月夜,胡青影绰绰,红洞箭洞穿了谁雕琢的心脏,女儿俯身低语,背转后离,追追转转只换身不斐的烟火起,万分罄竹难书的罪错,和碾碎凄风苦雨的槐花醉,大梦里看透的长安,上好的香灰,九九八十一牺牲,铜币银金堆叠到天高,终究换来了离生如此厚,新年若旧裳,是否能救回垂死的红衣裳,又三年,风声归息,究竟纷纷扬几度期许。不论遇见什么波折都要坚持真爱8殷暮(女主)+沈千结(男主)
  • 重生之再现风华

    重生之再现风华

    前世,风华绝代的女子,最终的结局是黯然落幕。一个宠她如命的男子最终却为她而死,而这一切都是她年少轻狂的梦,梦碎了,她醒了。重活一世的她还能再现前世的风华绝代吗?正文:风澜雪直到临死前的那一刻才发现,她一直坚信着的信念似乎没那么重要了,她也一直不明白,她对祁寒的爱真的有那么深吗?是因为年少轻狂,还是那种得不到的执念。只是,她对不起他,那个一直宠她、爱她、包容着她的男人,最终却还是因她而死。“我们很快就要见面了,哥。“
  • 御狐劫

    御狐劫

    美是女人最脆弱的忧伤,无坚不摧,却又不堪一击。曼妙身姿,仿若仙子,通通离唐琬十万八千里!偶然发现玉佩中竟然藏着惊天的秘密!手握玉佩,没想到玉佩是她浴火重生的媒介,凤凰涅槃,风华绝代,惊掉一群魂淡的下巴!她得瑟:哼,我说过我会倾国倾城的!他淡笑:无论山鸡还是凤凰,都是属于我的。
  • 天才作家的死亡

    天才作家的死亡

    生活在异样家庭中的少年,心里逐渐扭曲,靠着文字为生,最后抑郁而死。
  • 她美艳无双

    她美艳无双

    南璇绑定女配系统,穿越不同世界攻略人心。只要她想,这世上没有她攻略不了的人。女主妖艳贱货,在每个世家魅惑众生。让每一个男人对她魂牵梦萦,如痴如醉。在各个世界遵循你不情我愿,你情我不愿,你情我愿原则。“毁容女主播。”“干哥哥,真闷骚。”“禁欲系影帝。”“死道友,不死贫道。”“皇族青涩太子。”“……”为了恢复绝色美貌,她也是拼了。南璇妖娆地扶了把腰,问:“能不能一起来?”
  • 蜜恋55天:萌妻撩入怀

    蜜恋55天:萌妻撩入怀

    相爱七年,他爱她如命;成婚三年,他弃她如敝屐。安锦年把人生最美的时光给了蔚子谦,最后却嫁了比她大七岁的顾良辰。“顾良辰,你当初怎么会喜欢我?”新婚夜,她依偎在他怀里满怀期待地问道。“看了想睡。”他回答的正经。“顾良辰,你脑子整天都想些什么?”秀眉微拧,她不满地指控道。“想想做的事。”他坦然的承认。“顾良辰!你到底是不是男人?”她瞪着他,满脸愤怒。“验下就知道了。”……………某女双手捶床,怒吼:“顾良辰,你说只婚不爱,你这个骗子!”“老婆,我只说不爱,没说不做,乖乖来我怀里,否则后果自负……”
  • 或许是一个人的旅行

    或许是一个人的旅行

    夜晚里我曾梦到的有爱,童年与疾病有这世界的万万千千还有未到来的你
  • 难坷一梦

    难坷一梦

    此作品讲述的是一位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但是大学时偶然的一个事件让他穿越到了古代,并且发生了一些神奇的事情,让他在古代生活中找到自我
  • 先天后天:基因、经验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

    先天后天:基因、经验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

    本书详细记录了我们对基因的理解中所发生的一场新的革命。里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与后天力量的信徒,为解释人类这种悖论式的造物如何能够既有自由意志同时又受本能与文化的推动而发生的百年之争。对基因如何建造大脑来吸引经验做了一次激动人心、紧跟前沿的论述。全文充满洞见、智慧,文风迷人。里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与后天力量的信徒,为解释人类这种悖论式的造物如何能够既有自由意志同时又受本能与文化的推动而发生的百年之争。《先天,后天》对基因如何建造大脑来吸引经验做了一次激动人心、紧跟前沿的论述。
  • 诡墓

    诡墓

    黄毛小子,天降才能,让他落入盗墓贼之手,意外开启他的身世之迷。进入诡墓:神秘水棺,阴森崖棺,神秘美艳的蛊女,摸金校尉的后人,墓室中的活死人接踵而来,他一一应对。凭借不死之身,他冲破重重危机,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