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0600000001

第1章 总序(1)

胡智锋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现代传播》30年的发展历程

《现代传播》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就是以反映教学成果为主导的时期(1979—1990年)、以面向社会文化为主导的时期(1991—1997年)、以引领传媒学术为主导的时期(1998年至今)。

1.以反映教学成果为主导的时期(1979—1990年)

1979年10月,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激荡着北广校园。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的教师们满怀创业的激情,提出了创办一份学报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由袁方、李冲、李焕生同志组成了编辑部,康荫、田本相、时煜华、刘寿昕四位专家作为特邀编辑参与了学报的创建。四年后的1983年,学报由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

这一时期,学报的办刊宗旨主要是体现学校的教学成果,同时也涉及到广播电视界的部分研究内容。围绕学校的主干专业,在新闻学理论、广播电视报道、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文艺以及摄影、外语等方面刊发了大量文章,在广播电视学界和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广播新闻编采”、“电视新闻编采”、“广播文艺”、“电视文艺”、“讲播艺术”、“教学研究”、“国外广播电视”、“书评”及“外事往来”等。刊物围绕着学校的教学,依托学校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反映着学校教学的整体风貌,这与当时大多数学报的情形是十分一致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康荫、王珏等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研究,赵玉明等对广播史的研究,田本相等对电视文化的研究,齐越、张颂等对播音业务的研究,曹璐等对广播业务的研究,朱羽君、任远、叶子(叶凤英)、王纪言等对电视业务的研究,张凤铸等对广播电视文艺的研究,高鑫、宋家玲等对电视剧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体现了当时的最新教学成果。

2.以面向社会文化为主导的时期(1991—1997年)

1991年,学报与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新闻广播电视研究》合并组建了新的学报,由此进入了学报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学报在外在形象上经历了较大的变革。1991年,由16开本改为32开本,1992年获批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4年又恢复为16开本。由于1994年创建了学报的自然科学版,同年学报更名为《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1994年8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刊物正式更名为《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这一时期的学报受到了当时社会上活跃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图通过一个个改革,让学报从围绕学校教学成果的展示,转而面向对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的关注。这一时期是学报历史上从内容到样式、形式变动幅度最大、变动频率最高,也最为活跃的时期。从作者队伍看,学报约请了一批知名的科学文化大家如钱学森、汤一介、张光斗、李慎之、朱德生、刘吉等,并刊发了他们的大作。从内容来看,大量体现社会文化新思潮的命题被设置出来,并引发了广泛的争鸣,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其中,如“我们将化为泡沫”(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对大众传播业的影响)、“文化就是力量”(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论争)、“现代文化批判与新现代化道路”及电视声画关系讨论等。本时期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学院论坛”、“传播文化”、“专题研究”、“共舞者说”、“绿色海盗”、“时间隧道”、“他山风景”等。从文体形式来看,除常规学术论文外还包括了访谈、文摘、报告、随笔、札记等。这一时期通过大胆的改革探索,学报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尽管在当时也出现了对于学报办刊方向的激烈争论,但在今天看来,这一时期的探索对于开拓学报的视野,形成学报的特色与个性,提升学报的社会影响力等都作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

3.以引领传媒学术为主导的时期(1998年至今)

1998年起,学报的栏目设置做了新的调整,此后主干栏目稳定延续至今。2002年,刊物由16开本变成大16开本,增加了彩页内容,同年由自办发行改为国内外公开邮发。由于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起,学报正式更名为《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这一时期,随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跃升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也伴随着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日趋活跃,尤其是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逐渐深入,在教育部“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计划”,尤其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的推动下,学报获得了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这一时期,编辑部自身的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制定了更加严格和规范的一系列制度,在组稿、发稿、编稿、审稿和校稿及发行等各个环节,都明确了管理办法,实施了栏目责编负责制、三审制、统筹制和编前会制,建立了编委会,推进了编辑学者化,加强了编辑手段的现代化。刊物从外在形象到内部运行,进入了稳定、规范的发展阶段。

本时期学报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传媒观察”、“传播文化”、“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传媒教育”、“新视界”、“新媒体研究”等,明确了“一个定位”、“两个参照系”,实现了“三个台阶”的跨越。“一个定位”就是刊物定位为引领传媒学术,尤其是以广播电视为主体内容的传媒学术。“两个参照系”就是办刊主要参照高校学报体系和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体系,在高校学报体系中打“传媒”牌和“实践”牌,在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中打“学院”牌和“学术”牌,从而在两个参照系中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三个台阶”是指刊物以入高校学报主流,创行业学术期刊一流,彰显个性与特色为目标,实现了三个台阶的跨越。第一个台阶是以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标志(1998年),第二个台阶是以成为“广播电视优秀期刊”(2000年)和“全国百强学报”(2004年)为标志,第三个台阶是以成为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2006年)、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2006年)为标志。

30年来,学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上级主管领导的关心和提携,离不开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北京社科学报研究会的鼓励与引导,离不开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读者的热忱帮助和积极参与。在此,我们要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提携我们的领导、专家和朋友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此,我们要向30年来为学报发展付出辛苦劳动的历任编辑和工作人员李凤英、龚凤山、王求、桑秀林、朱松华、张晓晶、杨田村、张勇、姜依文、肖峰、魏丽丽、魏杏然、刘敬东、徐海涛、王强、张惠云等同志表示衷心感谢!特别要向30年来为学报做出突出贡献的历任主编、副主编袁方、李枫、郑宣沐、姜树琪、孙以森、黄勇、朱光烈、李焕生等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还要向已经过世的袁方、刘寿昕、李枫、郑宣沐同志表示深切怀念!他们为学报事业而留下的工作印迹将永远为我们所铭记。

同类推荐
  • 新课程校长必读书系——课程改革新实践

    新课程校长必读书系——课程改革新实践

    本书介绍了山东省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经验、广东省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经验、海南省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经验、宁夏回族自治区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经验、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前景展望。
  • 揭秘人类的智力与开发之谜

    揭秘人类的智力与开发之谜

    本书介绍了智力的社会文化背景、智力与经验、智力的成分、流体智力:归纳推理、流体智力;演绎推理、晶体智力:言语理解力的获得、大脑发展等内容。
  •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包括新闻、广告、视觉图形在内的人类传播业偏偏长期生息于工具的语境里,最终,成为“做什么”的手段或工具。更加要注意的是:这种工具性的实践与工具性的思想结伴而行,制造了相当的气候……
  • 性别问题

    性别问题

    本书准备在借鉴西方性别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论述了性别问题在中国的表现以及引起最多争论的焦点问题,尝试阐明本人对性别问题的一些看法。本书的主要资料来自一个小样本(共162人)的口述史。这一样本以都市女性为主,也有少量的男性和农村女性。由于样本规模较小,这一研究只具有探索性研究的意义,并无推论确定目标总体的价值。
热门推荐
  • 神谕图腾

    神谕图腾

    花开花落几世仇,月色伊人独自醉酒休。君夫已赴沙场,英魂早返九幽。只怜伊人还在梧桐树下苦思等候。(这本书是玄幻热血衍生小说,书群1:615598987!ps: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图腾领域,可能有些不怎么懂)
  • 沽龙引

    沽龙引

    别问我龙的出生,我们都是华夏龙的传人,那些从人类文明长河里漫游过的几千年。是龙族们念念不忘的前世今生,有幸的是今天我们都活到了2012,龙年里那些被人遗忘的故事你还记得哪些?我曾为魔幻中红龙在永恒之井大爆炸前投下的那里魔幻种子而感动了一个青春。
  • 七城芳华

    七城芳华

    凌云东大陆,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大城池,在这里,爱恨纠葛烽烟起……第一卷:芳华传之云起;片段一:“本姑娘能文能武,怎么就只知道吃喝玩乐了?”云毅白了她一眼,怒道:“你那叫能文能武?和书生比武,和武生比书的,我也就见过你一个!”片段二:墨翎看着眼前自吹自擂的某人,心里好笑道:“这天下,能当着当事人的面儿,如此坦率地胡说八道的,恐怕只有她了吧?”第二卷:芳华传之星辰……
  • 我的儿子皮卡:矮鬼

    我的儿子皮卡:矮鬼

    这是一个叫皮卡的男孩,快乐而又波折的成长故事书。这个孩子,在出生前就因医生误诊而差点丧命,出生后还没来得及享受父母爱护,就被送回老家做了“半留守”儿童;好不容易在乡下闯出了他的一片天地,又忽被带回北京开始了上学。多彩的乡下与单调的城市、撒欢的生活与规矩多多的生活,皮卡在人生开始就经历了身不由己的苦恼。随后,又身体力行地带我们去经历了一系列的成长的故事和生命的考验,比如友谊的、家庭的、人性的、道德的,甚至社会的。皮卡的故事是真实的、平凡的,也是多彩的。让我们跟随他,去继续体味人之初的真善美,体味成长的酸甜苦,体味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吧!
  • 龙殇噬神

    龙殇噬神

    上古时期,混沌初开,亿万条神龙称霸这个大陆,而这个大陆被后人称为“龙殇大陆”,因为在万年前那些叱咤风云的神龙一一消失了,留下了些许传承,也便没有什么了。然而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里竟藏有神龙留下来的遗迹,而这遗迹竟藏在一个不起眼而且修为不高的少年身上。这个少年叫剑雨熙。他经历九转,最终成神,拥有吞噬天地的能力,称霸了这片龙殇大陆。谁曾听说,陨神陨道;又曾知道,神魔逆天;谁曾听说,天道不公;又曾知道,大道有死;天道应灭,大道要亡,圣墓化道,终身为天。众神陨,天地殇。?破灭后,为何只剩我一人独存??身化轮回,头脚殊荣!?举世皆敌,战!?举世皆寂,叹!本书群号:372391689欢迎加入
  • 怪物太凶猛

    怪物太凶猛

    该死的调查问卷,你怎么不去食屎,凭什么怪物这么猛。在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后,惨男被拉入了一个奇异的游戏空间…小怪都叼爆了…
  • 混天雷祖

    混天雷祖

    混天雷晶,乃震撼世间之力,乃千万年难得一遇。它衍生在万莱国玉城一个偏僻的地方,以轮回的力量降临在落浮体内。可其力恐怖,出生之时,便使百里内外,寸草不生,落浮的父母也因此失去生命。追踪长久的不苦,为了这股力量,抚养了这个小孩,从而寻找机会,夺得此力。奈何造化弄人,长时间的相处让不苦收回了杀意,并对这个孩子深深同情。直到有一天,孩子突然想成为武者,不像继续无能下去。而不苦,也做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
  • 我有一所动物园

    我有一所动物园

    叶阳继承了家里生意萧条的动物园,除了倒闭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直到他开启了“超级动物园”系统。
  • 一拳仁者

    一拳仁者

    迟来的英雄对立面,那个世界的他强大且自大,没有同情心,失去自我,自认为掌控一切,面对敌人从未有想过感化,仅仅只是处死,而这个世界的他与那个世界的他一切都相反,让我们看看,两个世界的人,会做出怎样的不同选择。
  • 莫负白首

    莫负白首

    天界谁的姻缘难做,那非是无欲无求的折仙上神,只可惜容与这刚当上红线仙不久,师傅就给她安排了这么个任务,帮折仙上神牵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