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毕力格。
毕力格是一个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小型牧民定居点,靠近锡林郭勒盟,原本只是个牧民转场休息的地方,但是因为建国后暗河改道,靠近定居点的西部的一片类似于丘陵和沼泽掺杂的区域开始慢慢蓄水长草,渐渐汇聚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湖泊,方圆数十里内的野生动物被其吸引,形成了一个趋于稳定的生态圈。
那时候的牧民在放牧转点的途中经常会遇到前几年水草丰盛的区域逐渐干枯甚至沙化的情况,导致牛羊饿得长不起膘,母羊母牛没有奶水导致崽子饿死的情况经常发生,甚至冬天来临的时候只能活活冻死。但是也是因为附近的这个湖泊,慢慢的,在面积数万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牧民开始相传,在迁场的路途中有“博格达”降下的恩惠,是天神不忍心看到自己子民的牛羊活活饿死,于是在毕力格洒下了圣女的眼泪,汇成了这边纯净的湖泊。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牧民都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路线,往毕力格的方向靠拢,有的干脆就湖边定居了下来,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毕力格已经成了一个比较大得类似于“中转站”的休整点,牧民们在湖边搭建起了坚固的帐篷群,绵延数百米,在其中甚至专门划分出了一块区域,由各家的家主出帐篷和材料,搭起了一顶巨大的“白音敖包”,用于大家交换粮油,买卖物资。在每年开春的时候,牧民们赶着自己的牛羊去遥远的草场,冬天来临之前又赶着已经吃的膘肥体壮的牲畜回到毕力格,躲在敖包里吃着肉,喝着烈酒,慢慢度过北国的寒冬。
每年的10月初,只要站在毕力格附近最高的一座土堆上,可以看到远方视野可及的地方草地开始慢慢枯黄,一天一天地向着湖边逼近,一般再过2-3天的时间,就能看到四面八方已经离开了大半年的人们赶着牛羊回到这片被神灵护佑的地方休养生息。
那个时候差不多也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在湖边点燃巨大的篝火,穿上了华美的袍服,拉起了马头琴。男人围着篝火大声谈论今年大半年在外的经历,大多都是围绕着历年常去的草场,靠近边境线的野狼群,肩膀上停留的雄鹰,如果是自己调教出来的神骏非凡的海东青,又不免惹得他人羡慕。一旦被人夸奖,男人就忍不住自己心中的豪气,端起马蹄大的海碗便是一饮而尽,如果是陈酿的烈酒,那更是要让人大声称好。而家中的女人们则是从各自的帐篷里一道接一道地端出烧好的牛羊肉,就放在篝火旁的羊毯上,任由大家抓取。顺便看着自家已经喝得微醺的男人**着胸膛,和兄弟上场角力搏克。更有半大的小崽子忍不住想尽快成人的‘豪迈之气’,摔得新袍子上都是草屑,惹得阿爹们大笑,若是以往,肯定是少不了一顿板栗,但是今时今日做阿妈的也只是笑笑,为自家的崽子加油鼓劲。像这样的篝火晚会热闹程度也绝对不输于白月节,旺旺能持续到深夜。
只是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些,也特别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