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7300000015

第15章 报道特点(3)

五、言论式:说出他人所未言的独到见解

言论,在媒体上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分量。独家言论,言他人所未言,更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关心国际新闻的中国读者会发现,如今国内挂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路透社等西方主要媒体名头的消息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应如何看?2004年6月11日,《环球时报》发表记者丁刚的文章《中国媒体替谁说话》,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该文指出,中国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过多地直接引述国外媒体的报道。文章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媒体不应该成为西方媒体的传声筒。从“9.11”事件后美国媒体的报道看,美国政府的影响力在不断加强。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媒体,引导舆论。如果中国媒体采取一种全文照录的方式来翻译美国的新闻,就有可能成为美国政府的“扬声器”,在不知不觉中为美国人制造声势。而西方媒体报道新闻时的一个原则是,“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记者去采访,就最好不要报道,别人的报道不是你的‘新闻’。”在美国主流报纸的网站上,极少看到编译外国媒体报道的文章。目前中国媒体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媒体仍然应该负有正确引导读者的责任。国际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炒作现象不仅害了中国媒体,也害了中国读者,已经到了足以让人惊醒的地步。

文章发表后,立刻引发热烈讨论。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为《环球时报》撰文《读后感三则》,他说:“等了好久,等到了上个月《环球时报》丁刚的文章。丁的问题是,媒体应为谁说话?回答是,要实事求是,为自己的祖国说话,而不应盲目追逐洋时髦,随洋新闻之风而摇摆。这里的立意其实很浅显,但由于说的人少了,便十分难能可贵。深刻的道理和美的东西一样,往往是简明朴素的。我想把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稍加变动,说:‘新闻是没有国界的,新闻记者是有祖国的’。”

2004年9月13日,《环球时报》发表丁刚的另一篇文章《脱美国化: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说,今天,美国化正在渗透着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美国成了许多人用来衡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标尺”。中国人学习美国没有错,问题是要搞清楚,这样的追求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根本就不可能使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成为又一个美国。现实告诉国人,没有哪个国家在今后的发展中能绕过美国化的问题,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将会始终面临美国化的挑战。正因为难以回避美国化的侵袭,中国才更需要有意识地脱美国化。提出脱美国化并不是要提倡一种反美理念,中国人只有真正摆脱了美国情结去看美国,才能真正从美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文章从形成选题到完成写作,历时一年多。见报后,立刻成为各大网站的热门讨论话题,“脱美国化”也成为一个热门词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袁明认为,丁刚这篇文章切中要害,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目前面临的一个焦点问题。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房宁为《环球时报》专门撰文《中国应向美国学什么》。一些学者也在著作中,把“脱美国化”的口号提了出来,看作是近年来要求中国走独立发展模式、摆脱美国影响的思想代表。

2004年9月8日,《环球时报》发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的文章《必须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文章指出,加入世贸组织三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迟迟未能解决,从而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而中国只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才能彻底摆脱反倾销的困扰。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认为,只要措施得当,中国有可能在两三年内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据商务部的一位官员透露,商务部领导仔细阅读该文后认为,文章论点鲜明,论据非常充分,要求有关同志认真学习。《环球时报》发表的这类独到见解,引起较大反响的还有《海外学者谈炮轰北大风波》、《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之中吗》、《别让美国人笑咱没文化》等。

以上归纳了《环球时报》独家报道的几种呈现形态。简而言之:一是在时效上领先一步的报道,能赶在其他所有媒体之前报道某一事件;二是在信源上采用第一手材料的报道,能给人以现场感、真实感和亲切感;三是在内容上与众不同的报道,能发掘出其他媒体没有发掘出来的新闻事实;四是在观点上独树一帜的报道,能讲出人所未言的深刻道理;五是在角度上独辟蹊径的报道,能赋予众所周知的事实以新的意义。《环球时报》的独家报道形成了独家影响,造就了独家魅力,塑造出独家品牌,以“一枝梨花压海棠”的独特性和新鲜感,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赞誉。

第三节加强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媒体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受众需求的产物,也是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深度报道的前身是解释性新闻,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当时席卷美国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使人们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非常关注,不仅要了解发生了什么,更要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关系。一些美国记者意识到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应注意给读者以解释和说明。这样的报道后来被赋予一个名称Indepth Reports,意思是“深度报道”或叫“深入报道”。其主要特点是将重要新闻事件写成: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明明日的意义。

深度报道自此开始受到西方媒体的重视,并逐渐走向兴盛。报纸之间的竞争,报纸与广播、电视之间的竞争,进一步促进了深度报道的蓬勃发展。根据内容侧重点的不同,深度报道又有分门别类的名称,其中主要的两种是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

在中国,深度报道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主要是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新形势。社会转型期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需要新闻传媒做出准确的科学的解释与回答。“一大批深度报道,以全新的报道理念和立体的观察视角,向公众展示了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冲击和阵痛,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片面、僵死的套路,创造了中国新闻观察世界的全新的视角和超大的容量,以及能够从容面对真实的、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生活的报道模式。”深度报道所形成的全新报道模式在新闻界迅速铺开,报纸纷纷开辟深度报道专版或专栏,电台、电视台也急起直追,办起了深度报道栏目,一些媒体借此扩大了影响力,形成了深度报道品牌。

《新闻学大辞典》对深度报道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容,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

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对‘时间’的采访应包括过去、现在、未来;采访地点不仅包括现场,还包括‘现场’延伸或涉及到的地方;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而且要采访其他有关人员;采访新闻事实时,一方面对事实本身的情形、细节要尽可能做详尽采访,对相关的事实也应进行采访;应把主要精力放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说明来龙去脉,阐明本质意义,估计事件影响,揭示发展趋势。”以上定义涉及深度报道内容和形式的特征。

从内容上看,它既不像动态新闻那样,以叙述为主,对新闻事实作纯客观的报道,也不像新闻评论那样,以议论为主,进行深入的评述说理。它介于二者之间,其基本特征是——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这里强调“以新闻事实为基础”,是指深度报道既要叙述真实具体的新闻事实,还要通过丰富的背景材料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客观展示。离开了新闻事实,报道就丧失了起码的事实依托,其深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内在的规律性是指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其必然发展趋势。要揭示这种规律性,必须辅之以议论。缺少议论,事实本身应给予受众的启示就含糊不清,不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难以显示新闻事实的主题和意义,深度报道就没有深度可言。但是,这里的“揭示”,应是由内而外,而不是由外而内,即应是对新闻事实分析归纳引申的结果,而不是强加给新闻事实的。因此,“不论是以何种形式出现,也不论是涉及哪类题材,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均可概括为: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揭示新闻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

从表现形式上看,深度报道呈现多样性、综合性的特征。既可以是不同体裁的单篇报道,如述评式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等,也可以是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等集合式报道。在报纸版面和广播电视节目中,常冠以不同的栏目名称承载深度报道,比如报纸上的政策解读、热点解读、经济聚焦、经济大势、纵深报道、文化纵横,广播电视的新闻透视、新闻纵横、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经纬等。“深度报道冲破了一些传统的界限和框框,在报道的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它讲求构思的奇特别致,叙事的生动形象,修辞的自由多样,情节的曲折通幽,语言的诙谐深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环球时报》以深度报道见长。前文所述的独家报道,均为独家的深度报道,也是该报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化传播时代,深度报道不仅是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也是传统媒体扩大影响力的必然选择。独家的深度报道应当在报纸版面上扛大梁、唱主角,抓深度报道应当成为报社采编人员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环球时报的编辑记者以人无我有的开阔思路,广泛涉猎、勤思多想、深入研究、精心策划,使独家深度报道在《环球时报》版面上真正扛起了大梁,唱起了主角。

文章篇幅较长,是《环球时报》深度报道明显的外部特征。头版、末版,以及“深度报道·记者调查”版,基本上只有一篇深度报道文章。其他版面如“新闻背景”、“军事”、“台湾传真”、“环球财经”等版面上,也多有深度报道的文章。长篇幅为深度报道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物质空间,但形式之“大”并不绝对意味着内容之“大”,在“信息快餐”时代,如何让读者耐着性子读完整版乃至转其他版的一篇文章,大有讲究。

下面以具体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环球时报》深度报道的叙事艺术。

一、深度叙事,全面、立体地反映新闻事件

深度报道的表现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但无非是叙事和评论两类,评论也是在事实基础上发表观点。因此,深度报道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叙事性。

对叙事视角的分析可以包括多个层面,如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外视角和内视角,单一视角和多元视角,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等,这些视角的分类可以有多种不同叙事视角的组合。

本书侧重分析《环球时报》深度报道的多元视角及其组合。“多元视角是若干个角色视角和叙述者视角在动态中进行组合,或者说由不同人物所承担的观察、叙述故事的主体不断变换,以达到对事件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描述。”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从《环球时报》深度报道的叙事视角入手,可以更好地揭示深度报道的叙事特征及其功能。

(一)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

在这种类型中,新闻故事是通过第一人称见证人来叙述的,也就是说读者是通过第一人称见证人的眼光来观察故事世界,包括新闻人物和见证人的内心想法和情感。这是一种内视角,即故事的叙述者本身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也就是故事叙述者的“观察位置处于故事之内”。《环球时报》2006年7月24日头版文章《本报记者进入黎巴嫩》,就是由两名记者讲述他们在战地采访的经历。

经过长途奔袭,深入黎巴嫩7公里后,记者来到了一个小镇,“眼前突然出现了用汽车轮胎拦成的路障,远远望去前方是一个大坑。司机赛义夫开车绕过路障,停在大坑前。这是一个弹坑,它的不远处是一座被炸毁的桥。一条十几米宽的小河中,躺着一辆被炸毁的黑色小轿车,车身已经扭曲,车窗的玻璃也不见了。”一位穿花衬衣的老者推车路过这里,向记者主动讲述他看到的一切:“3辆正在桥上行驶的小汽车突然遭到炮火打击,坠入河中,4人死亡,多人受伤。”在河南岸的一片农房中,一位戴圆边帽子、嘴上留着小胡子的大叔指着小桥东北角被炸毁的建筑说,“其中一个是工厂,另外一个是小餐馆,袭击发生在黄昏时分,几个村民正在餐馆前悠闲地吸着阿拉伯水烟,没想到灾难就在这个时候来临。”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本书从中小学名校的核心竞争力出发,告诉各位学校管理者怎样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下)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下)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低碳学习法——与大自然的对话

    低碳学习法——与大自然的对话

    本书内容分五卷,包括:九条法则、打开心门、定点观察、见微知著、生态“阅读”等。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热门推荐
  •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一把砍柴刀也能纵横武林?一套“抽风”的拳法也能打遍天下?一个长相不“妖孽”的穿越女生也能风靡万千少侠?呃,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就是江湖!想知道侠女是怎样养成的?请关注文利新书《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 腹黑总裁憋吻我

    腹黑总裁憋吻我

    夜墨辰真的是搞不懂,洛小葵这个女人,为什么这么幼稚,每天都在听低智商的儿童乐曲。有一天,他真的受不了了。“洛小葵,你能不能不要在我办公室里听这么弱智,难听的歌,好不好!”“夜墨辰,你好歹也是一家音乐公司的总裁好不好,这首歌多好听啊!爱我你就抱抱我……”说着,洛小葵还唱起来了。“洛小葵,信不信我把你扔出去!”“信,不过你放心扔,下面我早就叫消防员叔叔安了充气垫了。”“……”夜墨辰无语。
  • 德云社同人文之孙九芳篇

    德云社同人文之孙九芳篇

    相声演员孙九芳,迎来了一个美女邻居,可是为什么好像认识自己呢?芳芳不是你的爹了么?城南城北,你去哪混呢?姑娘!
  • 终极三国之双子星

    终极三国之双子星

    当某个终极系列的粉丝魂穿成为铁时空的小龙女,火焰使者大战后又成为银时空的球儿,孙尚香的姐姐时。当金时空的雷婷穿越时空之门不小心变成孙尚香时。故事就这么静悄悄的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太子殿下你好

    龙太子殿下你好

    【短篇,双洁,甜宠,霸道,溺爱】某龙太子:“女人,必须跟我在一起!”某女:“那个…太子殿下,臣妾做不到呀!真的做不到!”某龙太子脸色乌黑:“难道你觉得本殿下这么高富帅配不上你?”某女娇羞低下头:“非也,非也…殿下确实帅气逼人,才高八斗,可殿下莫要忘了,您是龙,是动物,臣妾是朵花,是植物呀!咱们一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如何能在一起?”某龙太子一口老血喷出来,竖起了大拇指:“爱妃生物学的真好。”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不好惹的货

    不好惹的货

    什么吸血鬼,狼人,变异人,外星人,还是该死的丧尸,统统都不要惹恼这个叫花子,因为他是“不好惹的货”…………
  • 大气宗师

    大气宗师

    人生于天地间,全凭一口气!气为君,血为臣,血不足可补,气不生则死。人有五气,宗气,卫气,元气,阴气,阳气,又称五行之气,活之根本。
  • 仙子们请自重

    仙子们请自重

    身死魂灭,然而睁开眼却是回到了一千年前。既然如此,便要避免一切会发生的错误,谁知道身边的每个人对我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修行之路漫长,既然重活一世,便只管逍遥自在就好。